走出房間,恰巧趙禹過來探望,趙勝便讓他也一起去走走。
“王上如今寵信趙穆,這個小人在各地安插親信之人進入縣衙,六月間已代三位縣令,其勢不容小覷。”漫步在林園小道上,趙禹有點憂心地談起了朝堂的事情。那位邀趙王之寵插手朝堂之事的巨鹿侯實在讓人有點看不過去,隻可惜身為禦史的他不好在這類事情上出口,平原君不在,平陽君三緘其口,那些大臣的反對根本無效,趙王丹恢複了當初的意氣風發對於現今的趙國來說不一定是件好事。
“跳蚤之疾,不足為懼。”趙勝不以為意地說了一句,對趙國的朝堂,他有著強大的掌控力,現在更重要的是天下之事。若不是顧及趙王的臉麵,趙勝早就出手除去那個上竄下跳的小人,隻是他清楚地知道王座上那位的想法,也就默認了對方的舉動,反正那隻跳蚤也翻不起什麽大浪。趙勝有絕對的自信,隻要他在一天,趙國的朝堂還是他們趙氏一族的。
“王上已同意東周君之邀,準備遣使趕赴臨淄,商議立周王一事。”見平原君不以為意,趙禹隨意地轉移了一個話題,聊起了朝堂另一件事。
紛擾了天下兩月之久的禹鼎歸屬眼看已然落幕,山東六國已決議共立周王,牽製日漸強大的秦國,另外微弱的衛國、被楚國打擊得四分五裂的越國、被燕國壓製得幾乎沒有多少國土的朝.鮮國、成立不過二十餘年的滇國都會前往。加上東、西周兩國,共有十二個諸侯國會盟於臨淄,想必到時秦國使節也會同去。
“禦兒,聽聞你麾下有百戰精兵,派一隊護送平陽君前往臨淄,不知可否?”根本不用問,也能猜到是誰出使臨淄,趙勝對著一旁的李禦說道。
“是。”對平原君的要求,李禦自然不會拒絕,他也知道得到三鼎的趙國想低調也低調不了,那便勇於站在風口浪尖,展現大趙的雄風,也能招攬天下有識之士前來趙國,齊國的稷下學宮可是天下文士聚集之地。
自上次刺殺之後,平陽君也沒有上門來解說什麽,李禦也沒有深究下去,那種事情隻會越描越黑,還不如一如既往的好。也不知是不是為了安撫李禦,趙王丹借著一個由頭罰了平陽君一年的薪俸,並責令在邯鄲城中無所事事的趙彪、趙昌兩兄弟禁足府中,使得平陽君在朝堂上的說話聲都低了不少。
此次出使臨淄,趙王丹不可能親自前去,平原君又身在病榻,這人選也隻能是王族之中威望頗高的平陽君。李禦雖不喜對方,但有些事情該做還是要做的,無關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國事還是要大於私事的。
隨著趙禹一條接著一條說起朝堂之事,李禦對於現今的大趙內政也有了點認識,結合他之前認識的大臣,腦海中慢慢形成一個簡單明了的分布圖。
看到平原君有點累了,趙禹提出了告辭,李禦也婉拒了平原君留下用膳的提議,隨著他未來的祖父走出平原君府。
“禦兒,城衛軍的事情幹得不錯。”坐在馬車之上,趙禹笑著說道,他可是時刻關注著這個孫女婿,也不得不為李禦的練兵之能感到驚訝,短短時間內便讓城衛軍上下換了麵貌,不愧是李氏一門。
“禦兒還要感謝祖父的支持。”李禦當然知道城衛軍的改製如此的順利,他這位祖父為他頂了多大的壓力,要不然那些貴族不跳出來鬧才怪。
“無妨,不知固兒在軍中可好?”想起他那個不讓人省心的兒子,趙禹也是一陣頭疼,不過言語間卻是充滿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擔憂,那可是他唯一的兒子。對於趙固前往軍中的事情,他倒是很支持,一個貴族之室想要保持長久的富貴,依靠外人是無用的,隻能靠自己的雙手,那樣的富貴才會持久。
“公子毅力非凡,已融入軍士之中。”說到那個便宜叔父,李禦也想不到那嬌弱的身子竟然蘊藏著那麽大的毅力,他還想著趙固堅持不下去再送回去,哪裏料到竟然堅持了下來。雖然在訓練中昏厥多次,但是趙固的體魄已然強健不少,也漸漸融入驍騎營的行伍中。
“甚好,甚好。”月餘沒有見到兒子,聽到兒子的消息,趙禹心裏也有點唏噓。
平陵君府和平原君府離得不是很遠,馬車很快便停下了,李禦跳下馬車之後扶著趙禹下來:“祖父,禦兒先回府了。”
“入府坐坐吧。”
“不了,平陽君明日便要出使臨淄,禦兒要回營安排兵士護送。”來了平陵君府幾次,都沒見到那位號稱邯鄲最漂亮的貴族之女,李禦知道是在躲他,也就沒有勉強。反正早晚是他的人,到新婚之夜也能見到。
“如此,我便不多留了。”
“禦兒告退。”
躲在房角的趙玥看了看祖父的身後,沒有見到那位夢中的英武夫君,不禁有點失望。
“玥兒,出來吧。”注意到那拐角處探頭探腦的孫女,趙禹笑著說了一句。
“爺爺。”聽到祖父叫出她的行常,趙玥微微吐了吐舌頭,走到祖父的身邊娓娓行了一禮。
“又在等你那位夫君了?”捋了一下風度翩翩的胡子,趙禹看著文靜起來的孫女不覺地點了點頭,孫女這樣的改變讓他放下了心,想來進了李氏一門也能得到李禦的寵愛。
“爺爺。”紅著臉叫了一聲,趙玥害羞地低下頭。
“禦兒數次登門,你都避而不見,豈不讓人家失望。”
“將軍是我大趙的英雄,想來不會介意這個的,反正玥兒早晚會和將軍相見。”世人常說難得的才會讓人珍惜,心中愛煞了未來夫君的趙玥已經為未來的生活做準備了。
“嗬嗬,隨你,隨你。”見到孫女如此模樣,趙禹也不好再說什麽。
七月第一日,李禦隨著趙王送平陽君到東門外,行了不過十裏,便有千餘人沉默地匯入使團之中,得信的平陽君讓人妥善安排這批人。
;
“王上如今寵信趙穆,這個小人在各地安插親信之人進入縣衙,六月間已代三位縣令,其勢不容小覷。”漫步在林園小道上,趙禹有點憂心地談起了朝堂的事情。那位邀趙王之寵插手朝堂之事的巨鹿侯實在讓人有點看不過去,隻可惜身為禦史的他不好在這類事情上出口,平原君不在,平陽君三緘其口,那些大臣的反對根本無效,趙王丹恢複了當初的意氣風發對於現今的趙國來說不一定是件好事。
“跳蚤之疾,不足為懼。”趙勝不以為意地說了一句,對趙國的朝堂,他有著強大的掌控力,現在更重要的是天下之事。若不是顧及趙王的臉麵,趙勝早就出手除去那個上竄下跳的小人,隻是他清楚地知道王座上那位的想法,也就默認了對方的舉動,反正那隻跳蚤也翻不起什麽大浪。趙勝有絕對的自信,隻要他在一天,趙國的朝堂還是他們趙氏一族的。
“王上已同意東周君之邀,準備遣使趕赴臨淄,商議立周王一事。”見平原君不以為意,趙禹隨意地轉移了一個話題,聊起了朝堂另一件事。
紛擾了天下兩月之久的禹鼎歸屬眼看已然落幕,山東六國已決議共立周王,牽製日漸強大的秦國,另外微弱的衛國、被楚國打擊得四分五裂的越國、被燕國壓製得幾乎沒有多少國土的朝.鮮國、成立不過二十餘年的滇國都會前往。加上東、西周兩國,共有十二個諸侯國會盟於臨淄,想必到時秦國使節也會同去。
“禦兒,聽聞你麾下有百戰精兵,派一隊護送平陽君前往臨淄,不知可否?”根本不用問,也能猜到是誰出使臨淄,趙勝對著一旁的李禦說道。
“是。”對平原君的要求,李禦自然不會拒絕,他也知道得到三鼎的趙國想低調也低調不了,那便勇於站在風口浪尖,展現大趙的雄風,也能招攬天下有識之士前來趙國,齊國的稷下學宮可是天下文士聚集之地。
自上次刺殺之後,平陽君也沒有上門來解說什麽,李禦也沒有深究下去,那種事情隻會越描越黑,還不如一如既往的好。也不知是不是為了安撫李禦,趙王丹借著一個由頭罰了平陽君一年的薪俸,並責令在邯鄲城中無所事事的趙彪、趙昌兩兄弟禁足府中,使得平陽君在朝堂上的說話聲都低了不少。
此次出使臨淄,趙王丹不可能親自前去,平原君又身在病榻,這人選也隻能是王族之中威望頗高的平陽君。李禦雖不喜對方,但有些事情該做還是要做的,無關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國事還是要大於私事的。
隨著趙禹一條接著一條說起朝堂之事,李禦對於現今的大趙內政也有了點認識,結合他之前認識的大臣,腦海中慢慢形成一個簡單明了的分布圖。
看到平原君有點累了,趙禹提出了告辭,李禦也婉拒了平原君留下用膳的提議,隨著他未來的祖父走出平原君府。
“禦兒,城衛軍的事情幹得不錯。”坐在馬車之上,趙禹笑著說道,他可是時刻關注著這個孫女婿,也不得不為李禦的練兵之能感到驚訝,短短時間內便讓城衛軍上下換了麵貌,不愧是李氏一門。
“禦兒還要感謝祖父的支持。”李禦當然知道城衛軍的改製如此的順利,他這位祖父為他頂了多大的壓力,要不然那些貴族不跳出來鬧才怪。
“無妨,不知固兒在軍中可好?”想起他那個不讓人省心的兒子,趙禹也是一陣頭疼,不過言語間卻是充滿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擔憂,那可是他唯一的兒子。對於趙固前往軍中的事情,他倒是很支持,一個貴族之室想要保持長久的富貴,依靠外人是無用的,隻能靠自己的雙手,那樣的富貴才會持久。
“公子毅力非凡,已融入軍士之中。”說到那個便宜叔父,李禦也想不到那嬌弱的身子竟然蘊藏著那麽大的毅力,他還想著趙固堅持不下去再送回去,哪裏料到竟然堅持了下來。雖然在訓練中昏厥多次,但是趙固的體魄已然強健不少,也漸漸融入驍騎營的行伍中。
“甚好,甚好。”月餘沒有見到兒子,聽到兒子的消息,趙禹心裏也有點唏噓。
平陵君府和平原君府離得不是很遠,馬車很快便停下了,李禦跳下馬車之後扶著趙禹下來:“祖父,禦兒先回府了。”
“入府坐坐吧。”
“不了,平陽君明日便要出使臨淄,禦兒要回營安排兵士護送。”來了平陵君府幾次,都沒見到那位號稱邯鄲最漂亮的貴族之女,李禦知道是在躲他,也就沒有勉強。反正早晚是他的人,到新婚之夜也能見到。
“如此,我便不多留了。”
“禦兒告退。”
躲在房角的趙玥看了看祖父的身後,沒有見到那位夢中的英武夫君,不禁有點失望。
“玥兒,出來吧。”注意到那拐角處探頭探腦的孫女,趙禹笑著說了一句。
“爺爺。”聽到祖父叫出她的行常,趙玥微微吐了吐舌頭,走到祖父的身邊娓娓行了一禮。
“又在等你那位夫君了?”捋了一下風度翩翩的胡子,趙禹看著文靜起來的孫女不覺地點了點頭,孫女這樣的改變讓他放下了心,想來進了李氏一門也能得到李禦的寵愛。
“爺爺。”紅著臉叫了一聲,趙玥害羞地低下頭。
“禦兒數次登門,你都避而不見,豈不讓人家失望。”
“將軍是我大趙的英雄,想來不會介意這個的,反正玥兒早晚會和將軍相見。”世人常說難得的才會讓人珍惜,心中愛煞了未來夫君的趙玥已經為未來的生活做準備了。
“嗬嗬,隨你,隨你。”見到孫女如此模樣,趙禹也不好再說什麽。
七月第一日,李禦隨著趙王送平陽君到東門外,行了不過十裏,便有千餘人沉默地匯入使團之中,得信的平陽君讓人妥善安排這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