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國所在,遍地山林,路途難行,又多蛇蟲猛獸,大軍行進速度一下子慢了下來。
揮劍將衝射而來的毒蛇劈砍成數段,回頭看看在山林中剛開辟出的道路上緩緩行進的隊伍,再聽聽耳邊偶爾傳來的獸吼,李禦終於知道了為何秦國奪取巫郡、黔中之後為何沒有對西南繼續用兵。實在是道路崎嶇,行軍艱難,即便打下了這片國土也是得不償失,這廣袤的山林可不是什麽種糧的好地方,為數不多的田園之地也容納不了太多百姓。
行軍途中,幸好有夜郎巫者的相助,受傷得病的士兵都得到了及時的救助,加上防疫之藥的不限量供給,至今為止還沒有太大的傷亡,隻有五位斥候中了頭彩,所受之毒太過猛烈,魂歸故土。
鑒於地形複雜,軍中斥候將刺探範圍收縮到了十裏,將大部分的工作交由夜郎族人去做,加上翱翔於天上的蒼海相助,沒有什麽大的問題。
不得不說,這山林之地確實是夷族人的主戰場,那自如穿梭樹叢之中的能力讓久經訓練的驍騎都自歎不如。
“武米,此地離滇池還有多遠?”入了滇境之後已經走了五日,李禦看著周圍千篇一律的茂密山林,也難免有點枯燥,早知道就接受李全送來的楚女了。隻是和那位名叫燕燕的齊女一度風流,李禦對一般的女子暫時失去了興趣,好東西吃太好了也不好啊。
“稟將軍,此地離滇池尚有五十裏。”看看周圍估算了一下,鄂魯默說出了一個大概的數字。
“嗯。”聽到隻有五十裏之地,李禦鬆了口氣,不過按照目前的行軍速度,還需要三日之久。隻是讓他有點奇怪的是,為何大軍已然接近滇國都城,莊琦還沒有任何舉動,甚至連一個滇兵的影子都沒有見到。反倒是大軍途徑的一個個部落首領前來相投,讓隨行的夷族之兵達到了萬餘。
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趙國大軍所過之處,方圓五十裏之內的大小部落全部前來投誠,李禦也是來者不拒,將他們一律交予鄂魯默統轄,營地也是與夜郎一族同住。對後勤補給豐裕的趙國大軍來說,這隻是多了幾千張吃飯的嘴而已,能讓叛將莊琦少一點助力、讓趙軍少一點傷亡,一點小小的付出完全是值得的。
當夜紮營,李禦召集了軍中都尉,在大帳中商議。
“我軍離滇池不過三十餘裏,然則滇國叛軍仍無舉動,不知爾等想法如何?”知道自家的短處,李禦從來都不會恥於下文,博眾家之智才能更好地製定計劃。雖說滇國勢小,即便是舉國之兵也不足為慮,但是李禦深知一個道理,那就是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方可立於不敗之地。
“滇國之兵不過十萬,可戰之兵實則不足兩萬。一萬夷兵已投於我軍。滇國所剩之兵不過萬餘,想必叛將乃是想據守高城,以抵禦我軍。”驍騎營都尉邰進率先開了口,經過講武堂學習的他可是時常在考慮如何攻守。換作是他處於叛將的位置,邰進絕對不會將那微弱的兵力和大趙軍隊在城外相抗,那簡直就是以卵擊石。
“滇池城小,叛將乃是楚人後裔,深知我大軍攻城之利,恐不會與我軍正麵交鋒。我大軍輕易到達此地,其中應是有詐。”驍騎營都尉毛旭並沒有認同邰進的說法,在講武堂時,他們兩人常常意見相左,互有勝負。
“詐是有詐,這些日子以來前來相投的夷族,大部分都是受叛將之托前來,想在我軍攻城之時擾我後軍。隻是夜郎族長真心投誠,想必現在已然定下。”已經接近目標,李禦也沒有對眾人隱瞞,直接說出了早已得知的消息,他也從來都沒有相信過那些夷族,以夷製夷乃是不錯的方法。
正說著,遠處便傳來一陣喊殺聲。
“無需驚怪,隻是小事而已。”揮了揮手,李禦笑著對驚愕的眾人說道。為了保密,他可是連驍騎營的幾位都尉都沒說,隻有胥安兩兄弟和夏鴻知曉。
“將軍,此時之亂,恐防滇軍偷襲。”眼中精光一閃,步軍都尉趙祥進言道。
“哦。”驚訝地看了一眼這位王室出身的都尉,李禦當初也沒考慮到這一層,還是胥安提醒才想到的。
“殺...”
看到遠處營中火光衝天,埋伏在山林中的莊琦大吼一聲,帶領著埋伏已久的兵士向趙軍大營衝去。
現在的趙軍將領都集於帥帳,趙國大軍群龍無首,必能一擊而潰。隻要他打敗眼前的趙軍,莊琦便能回歸故裏,成為楚國君侯,滇國如此蠻夷之地,即便稱王又有何用。
聞聽一陣喊殺聲加入進來,李禦對著麾下眾都尉說道:“趙都尉所言不差,看來叛將還真是等不及了。眾將聽令,各回本部,迎敵。”
“諾。”
轟然應諾後,大家快速退去,準備迎擊來犯之敵。
在駐紮大營的時候,夷族人便被單獨安排在一旁的營帳中,也讓大軍帶著迷惑齊使的多餘營帳有了用武之地。
此時的夜郎族人臨時反水,有著優勢的兵力和部分得自趙軍的利器,加之原本就較之普通小部落強橫不少的戰力,夜郎族人輕易地擊敗了那些心存異心的夷族部落,趙軍兵士隻是在一旁守禦,防止漏網之魚而已。
為了減少兵員的損失,李禦根本沒有讓麾下的兵士參與夷族之間的戰爭,既然夜郎一族有求於他,那就要付出相對應的誠意。
唯一有點麻煩的是前來偷襲的滇國兵士,雖然滇國兵士戰力遠遜於趙軍,但是莊琦所領的兩千親衛確是實實在在的能戰之士,夜郎族兵士根本難以抵擋,隻能由趙軍甲士前去抵擋。
“準備好了?”望著遠處的火光,李禦問著身旁的夏鴻。
“你說呢。”翻了一個白眼,夏鴻隨即隱沒於黑暗之中,同時消失的還有上百身著黑衣黑甲的兵士。
“楚國。”握緊了劍柄,李禦看向東邊的方向,就看君位上的那位如何抉擇了。
;
揮劍將衝射而來的毒蛇劈砍成數段,回頭看看在山林中剛開辟出的道路上緩緩行進的隊伍,再聽聽耳邊偶爾傳來的獸吼,李禦終於知道了為何秦國奪取巫郡、黔中之後為何沒有對西南繼續用兵。實在是道路崎嶇,行軍艱難,即便打下了這片國土也是得不償失,這廣袤的山林可不是什麽種糧的好地方,為數不多的田園之地也容納不了太多百姓。
行軍途中,幸好有夜郎巫者的相助,受傷得病的士兵都得到了及時的救助,加上防疫之藥的不限量供給,至今為止還沒有太大的傷亡,隻有五位斥候中了頭彩,所受之毒太過猛烈,魂歸故土。
鑒於地形複雜,軍中斥候將刺探範圍收縮到了十裏,將大部分的工作交由夜郎族人去做,加上翱翔於天上的蒼海相助,沒有什麽大的問題。
不得不說,這山林之地確實是夷族人的主戰場,那自如穿梭樹叢之中的能力讓久經訓練的驍騎都自歎不如。
“武米,此地離滇池還有多遠?”入了滇境之後已經走了五日,李禦看著周圍千篇一律的茂密山林,也難免有點枯燥,早知道就接受李全送來的楚女了。隻是和那位名叫燕燕的齊女一度風流,李禦對一般的女子暫時失去了興趣,好東西吃太好了也不好啊。
“稟將軍,此地離滇池尚有五十裏。”看看周圍估算了一下,鄂魯默說出了一個大概的數字。
“嗯。”聽到隻有五十裏之地,李禦鬆了口氣,不過按照目前的行軍速度,還需要三日之久。隻是讓他有點奇怪的是,為何大軍已然接近滇國都城,莊琦還沒有任何舉動,甚至連一個滇兵的影子都沒有見到。反倒是大軍途徑的一個個部落首領前來相投,讓隨行的夷族之兵達到了萬餘。
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趙國大軍所過之處,方圓五十裏之內的大小部落全部前來投誠,李禦也是來者不拒,將他們一律交予鄂魯默統轄,營地也是與夜郎一族同住。對後勤補給豐裕的趙國大軍來說,這隻是多了幾千張吃飯的嘴而已,能讓叛將莊琦少一點助力、讓趙軍少一點傷亡,一點小小的付出完全是值得的。
當夜紮營,李禦召集了軍中都尉,在大帳中商議。
“我軍離滇池不過三十餘裏,然則滇國叛軍仍無舉動,不知爾等想法如何?”知道自家的短處,李禦從來都不會恥於下文,博眾家之智才能更好地製定計劃。雖說滇國勢小,即便是舉國之兵也不足為慮,但是李禦深知一個道理,那就是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方可立於不敗之地。
“滇國之兵不過十萬,可戰之兵實則不足兩萬。一萬夷兵已投於我軍。滇國所剩之兵不過萬餘,想必叛將乃是想據守高城,以抵禦我軍。”驍騎營都尉邰進率先開了口,經過講武堂學習的他可是時常在考慮如何攻守。換作是他處於叛將的位置,邰進絕對不會將那微弱的兵力和大趙軍隊在城外相抗,那簡直就是以卵擊石。
“滇池城小,叛將乃是楚人後裔,深知我大軍攻城之利,恐不會與我軍正麵交鋒。我大軍輕易到達此地,其中應是有詐。”驍騎營都尉毛旭並沒有認同邰進的說法,在講武堂時,他們兩人常常意見相左,互有勝負。
“詐是有詐,這些日子以來前來相投的夷族,大部分都是受叛將之托前來,想在我軍攻城之時擾我後軍。隻是夜郎族長真心投誠,想必現在已然定下。”已經接近目標,李禦也沒有對眾人隱瞞,直接說出了早已得知的消息,他也從來都沒有相信過那些夷族,以夷製夷乃是不錯的方法。
正說著,遠處便傳來一陣喊殺聲。
“無需驚怪,隻是小事而已。”揮了揮手,李禦笑著對驚愕的眾人說道。為了保密,他可是連驍騎營的幾位都尉都沒說,隻有胥安兩兄弟和夏鴻知曉。
“將軍,此時之亂,恐防滇軍偷襲。”眼中精光一閃,步軍都尉趙祥進言道。
“哦。”驚訝地看了一眼這位王室出身的都尉,李禦當初也沒考慮到這一層,還是胥安提醒才想到的。
“殺...”
看到遠處營中火光衝天,埋伏在山林中的莊琦大吼一聲,帶領著埋伏已久的兵士向趙軍大營衝去。
現在的趙軍將領都集於帥帳,趙國大軍群龍無首,必能一擊而潰。隻要他打敗眼前的趙軍,莊琦便能回歸故裏,成為楚國君侯,滇國如此蠻夷之地,即便稱王又有何用。
聞聽一陣喊殺聲加入進來,李禦對著麾下眾都尉說道:“趙都尉所言不差,看來叛將還真是等不及了。眾將聽令,各回本部,迎敵。”
“諾。”
轟然應諾後,大家快速退去,準備迎擊來犯之敵。
在駐紮大營的時候,夷族人便被單獨安排在一旁的營帳中,也讓大軍帶著迷惑齊使的多餘營帳有了用武之地。
此時的夜郎族人臨時反水,有著優勢的兵力和部分得自趙軍的利器,加之原本就較之普通小部落強橫不少的戰力,夜郎族人輕易地擊敗了那些心存異心的夷族部落,趙軍兵士隻是在一旁守禦,防止漏網之魚而已。
為了減少兵員的損失,李禦根本沒有讓麾下的兵士參與夷族之間的戰爭,既然夜郎一族有求於他,那就要付出相對應的誠意。
唯一有點麻煩的是前來偷襲的滇國兵士,雖然滇國兵士戰力遠遜於趙軍,但是莊琦所領的兩千親衛確是實實在在的能戰之士,夜郎族兵士根本難以抵擋,隻能由趙軍甲士前去抵擋。
“準備好了?”望著遠處的火光,李禦問著身旁的夏鴻。
“你說呢。”翻了一個白眼,夏鴻隨即隱沒於黑暗之中,同時消失的還有上百身著黑衣黑甲的兵士。
“楚國。”握緊了劍柄,李禦看向東邊的方向,就看君位上的那位如何抉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