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前方便是武遂縣城。”
“下令全軍加速,入城歇息。”
“諾。”
沒有在上黨多做停留,李禦讓廉馨小嬌妻和她的祖父相聚一日,便馬不停蹄地前往武遂城。
經過李禦和虞慶等人商議,決定將河內郡的郡治放在靠近韓地的武遂,那裏距十萬韓國大軍駐地宜陽很近,一旦秦軍有所動作,兩國也能互相策應。
“下臣武遂城令韓伍見過郡守。”
離武遂城尚有十裏之地,武遂城令韓伍率領城中大小官員前來相迎,恭敬十足。
“韓縣令莫要多禮,說起來,本郡與韓縣令尚有姻親之誼。”從馬車中下來,李禦扶起韓伍,笑著說道。武遂原本屬於韓國,這位韓伍也是韓王室中人,在歸於趙國之後也沒有離開,算一算,李禦和他還能算是遠親。
“不敢不敢。”
韓伍不過是韓王室邊緣人物,憑著那一點點的血脈才混得一個下大夫之爵,怎麽也不敢隨意攀扯娶得韓王室公主的李禦。更何況李禦數敗秦軍的威名可是在他們這些邊境之城廣為傳頌,單憑這點,韓伍就不敢放肆。
“來,本郡與諸位一同入城。”
不過交談數句,李禦便能感受到這城中大小官員對他的歡迎,讓他心中舒了一口氣,看來他們的選擇沒有錯。
身處邊境之地,每一位官員都希望能靠上一棵能庇護他們的大樹。省得大軍過境便生靈塗炭。加之武遂城原屬韓地,李禦又娶了韓王室公主。兩者之間有著天然的親密,這也是李禦他們選擇武遂作為郡治的一個重要緣由。
“這是哪國的軍隊?”
“你不知道?這是趙國李禦將軍的驍騎營。”
“趙國李禦將軍?武遂城歸趙了?”
“你才知道,李禦將軍可是我等的新一任郡守。”
“就是那位以三千騎兵大敗十萬秦軍的李禦將軍?”
“除了那位李禦將軍,世上還有何人敢稱其名。”
“真是太好了,武遂這下能安定了。對了,我要讓鄉下的兄長都搬到武遂來。”
“我也讓弟弟搬進城來。”
……
一隊隊整齊威武的兵士行走在城中並不寬大的街道上,肅殺之氣彌漫整個城池,街道兩旁圍觀的百姓沒有任何的驚慌。都不由發出激動的歡呼聲,心中的忐忑消除了不少。
身處這戰亂之世,加上原本的所屬韓國積弱不堪,武遂城數易其主,城中百姓都有一種朝不保夕的不安,現在見到這麽一支威武的軍隊前來駐守,更是數敗秦軍的李禦所部。自然是興奮異常。不少百姓都已經準備讓親人搬進武遂城,以前大家都是忙著出城躲避秦軍兵鋒,現在有這位有若戰神的李禦將軍前來駐守,武遂之興指日可待。
“姐姐,這武遂的百姓好熱情哦。”透過車窗看到外麵呼喊著的百姓,廉馨感到由衷的自豪。因為她知道,這些人都是來歡迎她的夫君。
“是啊,有夫君駐守,這武遂城的百姓能睡個安穩覺了。”韓瀅笑著說道,身處韓王室的她多多少少知道點武遂的情況。曾幾何時。她也恐懼過韓國的覆滅,那種忐忑不安的感覺讓她記憶猶新。
“不過這城中百姓好少哦。”廉馨很快就發現街道兩旁的百姓雖然擁擠。但是人數並不是很多,和邯鄲城人挨著人的繁華相比,她能清晰地感覺到這裏的蕭條。不過和有如牢籠般的邯鄲城比起來,廉馨能從這裏感受到自由的味道,和祖父依依惜別的傷感也在無形間消失了不少。
“想來這種情況很快便會改變,馨兒,這裏還有些亂,可不要亂跑。”作為三人中的大姐,趙玥囑咐了跳脫的廉馨幾句。
“知道了。”
被玥姐姐看穿了自己的心思,廉馨小聲嘀咕了幾句,很快就恢複了之前的興奮,讓一旁的趙玥看了都有些無奈。
“妮姐姐,這裏以後就是我等的家了。”看著街道兩旁有些低矮的建築,趙雅笑著說了一句,心裏莫名的放鬆下來。離開邯鄲城,她終於不用在意自己的公主身份,能光明正大地和她的愛人在一起,還能一起出來逛街遊玩。
“是啊,這裏就是家了。”聽了趙雅的話,趙妮也是發出一聲難言的感慨,那種沁入心扉的溫馨讓她對兒子的思念消除不少。
和幾位夫人的感慨不同,虞慶等人感受到的卻是勃勃的生機,百業待興,正是他們施展才能的舞台。
由於武遂即將成為郡治,韓伍將自己的縣衙讓了出來,把辦公地點放到了縣衙旁邊的一座宅邸之中。李禦也沒有客套,帶著家眷幕僚入住其中,隻是在看到有些老舊的房間之時,心裏有了一個隱約的計劃。
安置好幾位夫人後,李禦便讓驍騎營出城紮營,一番作秀之後,應該能穩定城中的民心,也讓他李禦成為郡守的消息最快地擴散到整個河內郡。
“韓縣令,本郡初到,五日後請郡中貴族臣屬赴宴,此事便勞煩你安排了。”坐在整理過的辦公間內,李禦對著麵前的韓伍說道。
“郡守吩咐,下臣即刻交待人去辦。”聽到李禦毫不客氣地吩咐他辦事,韓伍沒有任何的不滿,反而感到由衷的高興。這說明李禦對他的信任,隻要安穩地辦事,他這個縣令必能坐得穩當。
“嗯,今日本郡請城中吏員一同用膳,地點便由你決定。”
“下臣遵令。”
晚宴之時,李禦帶著幾位先生去城中最好的酒樓韓氏酒樓會見了武遂城的大小官吏。
第二日,還未安頓好的郡守府便發出了第一道郡令。以兩萬金新建郡守府,招郡內各商賈前來參與。
“主公。武遂府庫中不過三千金,國庫也不過下發五萬金,我等一下子支出兩萬金建造郡守府,是否有所不妥?”擔任郡丞的虞慶很快將自己代入了職司之中,對著李禦這樣大手筆的舉動進行了勸諫。
雖說建設郡守府是安定人心的最佳手段,但是兩萬金實在是太多了,根據武遂城的府庫情況,虞慶能猜得出河內郡二十五座城池的府庫存留。根本不會超出五萬金,這還是最好的估算,要知道武遂可是河內郡最繁華的城池了。數年沒有定下歸屬,這數十座城池的官員可不是傻子,怎麽可能留下多餘的錢財。
“先生,這河內郡百廢待興,若不以商業刺激。豈能在短時間內讓武遂城繁榮起來。若不是國庫所發太少,我都想以五萬金建設一座郡守府。”李禦有著後世的記憶,自然能想到一些加快城池發展的手段。
要讓武遂城快速繁榮,莫過於刺激商業,而要讓那些商賈前來,無外乎讓他們看到利益。這就要李禦自己掏錢了。
“郡守所思,下臣佩服。”經李禦這麽一說,虞慶很快想通了其中的關鍵,對於他的主公又多了一絲敬佩。治理一郡之地和領兵不同,沒想到李禦還有這麽一手。不愧是能文能武的奇才。
“先生莫要自謙,我不過是嘴上說說。具體的還要勞煩你等。”李禦可是知道自己眼高手低,他隻不過是給出一個好的提議,具體操作還要靠虞慶這些幕僚和下麵的官員。
“此次隨同我等前來的共有兩百餘門客,不知郡守如何安排?”想起了另外一件事,虞慶征詢了一下李禦的意見。
“這個好辦,過兩日,各城縣令都會前來,讓那些士人分配到各城之中即可。是虎是蟲,就要看他們自己了。”
平原君病逝,李禦直接從平原君府的門客中拉了一批人過來,隻是願意跟隨他前來河內郡的不過兩百餘人,其餘的人依然留在邯鄲城內混吃混喝。對此,李禦也沒怎麽計較,既然要招門客,就要做好當冤大頭的準備,不過能有兩百多人跟隨他前來,已經讓他很意外了。
“諾。”
建造郡守府的消息像風一樣快速傳遍河內郡的每一個角落,讓郡內商賈激動地趕赴武遂,便是河內郡周圍的商賈們都前來湊熱鬧。一座府邸涉及到的木材、人工、家具、泥石足以囊括各行業的商賈們,這一大塊的蛋糕可是無比的誘人。
而商賈的增多也讓許許多多的交易產生,武遂城在數日之間便繁華起來,顯而易見的便是城內商鋪的數量倍增,還有城內房價的迅猛增長。
當河內郡的各城縣令緊趕慢趕地趕來邯鄲時,見到的便是來往不停的人流,讓他們著實震驚了一番。
“稟郡守,此次前來二十位縣令,另有四人因病不能成行。”韓伍小聲稟報著統計的結果,這些日子,他差不多成為了李禦的副手,忙得團團轉。
“既然有病在身,那這幾位縣令就回家好好養病吧。至於縣令之選,便由郡丞決定。”聽到有人沒來,李禦嘴角微微一翹,正好讓他來個殺雞儆猴。五日的時間,足以讓河內郡的任何一位縣令有充足的時間前來,既然他們稱病不來,那就成全了他們。
當晚,李禦在韓氏酒樓宴請了諸位郡守和郡內數得上的貴族,順便將他的門客一一安排了下去。他可沒時間和這些人磨嘰,要想在秦軍的兵鋒下發展壯大,時間是他最需要的東西。反正手中握有強勢的兵權,李禦不怕他們出什麽幺蛾子,不服換掉便是,他本來就沒準備浪費太多的時間在這個上麵。
對於李禦的強勢,各城縣令雖有不悅,卻也無奈遵從,他們可都是知道那四位同僚的命運。而李禦答應他們不追求之前的賦稅,已然讓他們欣喜,至於李禦往他們手底下安插人,他們也不會反對什麽,這百戰之地,本就沒有多少油水可撈。
在會見了手下的縣令之後,李禦便進入了真正的郡守崗位,真正感受到了處理政務的苦惱。之前的他都是領兵在外,即便身上擔著城尉之責,也沒有管事,現在為了熟悉政務,李禦每天都忙個不停,時常被幾位嬌妻和兩位公主埋怨。
“下令全軍加速,入城歇息。”
“諾。”
沒有在上黨多做停留,李禦讓廉馨小嬌妻和她的祖父相聚一日,便馬不停蹄地前往武遂城。
經過李禦和虞慶等人商議,決定將河內郡的郡治放在靠近韓地的武遂,那裏距十萬韓國大軍駐地宜陽很近,一旦秦軍有所動作,兩國也能互相策應。
“下臣武遂城令韓伍見過郡守。”
離武遂城尚有十裏之地,武遂城令韓伍率領城中大小官員前來相迎,恭敬十足。
“韓縣令莫要多禮,說起來,本郡與韓縣令尚有姻親之誼。”從馬車中下來,李禦扶起韓伍,笑著說道。武遂原本屬於韓國,這位韓伍也是韓王室中人,在歸於趙國之後也沒有離開,算一算,李禦和他還能算是遠親。
“不敢不敢。”
韓伍不過是韓王室邊緣人物,憑著那一點點的血脈才混得一個下大夫之爵,怎麽也不敢隨意攀扯娶得韓王室公主的李禦。更何況李禦數敗秦軍的威名可是在他們這些邊境之城廣為傳頌,單憑這點,韓伍就不敢放肆。
“來,本郡與諸位一同入城。”
不過交談數句,李禦便能感受到這城中大小官員對他的歡迎,讓他心中舒了一口氣,看來他們的選擇沒有錯。
身處邊境之地,每一位官員都希望能靠上一棵能庇護他們的大樹。省得大軍過境便生靈塗炭。加之武遂城原屬韓地,李禦又娶了韓王室公主。兩者之間有著天然的親密,這也是李禦他們選擇武遂作為郡治的一個重要緣由。
“這是哪國的軍隊?”
“你不知道?這是趙國李禦將軍的驍騎營。”
“趙國李禦將軍?武遂城歸趙了?”
“你才知道,李禦將軍可是我等的新一任郡守。”
“就是那位以三千騎兵大敗十萬秦軍的李禦將軍?”
“除了那位李禦將軍,世上還有何人敢稱其名。”
“真是太好了,武遂這下能安定了。對了,我要讓鄉下的兄長都搬到武遂來。”
“我也讓弟弟搬進城來。”
……
一隊隊整齊威武的兵士行走在城中並不寬大的街道上,肅殺之氣彌漫整個城池,街道兩旁圍觀的百姓沒有任何的驚慌。都不由發出激動的歡呼聲,心中的忐忑消除了不少。
身處這戰亂之世,加上原本的所屬韓國積弱不堪,武遂城數易其主,城中百姓都有一種朝不保夕的不安,現在見到這麽一支威武的軍隊前來駐守,更是數敗秦軍的李禦所部。自然是興奮異常。不少百姓都已經準備讓親人搬進武遂城,以前大家都是忙著出城躲避秦軍兵鋒,現在有這位有若戰神的李禦將軍前來駐守,武遂之興指日可待。
“姐姐,這武遂的百姓好熱情哦。”透過車窗看到外麵呼喊著的百姓,廉馨感到由衷的自豪。因為她知道,這些人都是來歡迎她的夫君。
“是啊,有夫君駐守,這武遂城的百姓能睡個安穩覺了。”韓瀅笑著說道,身處韓王室的她多多少少知道點武遂的情況。曾幾何時。她也恐懼過韓國的覆滅,那種忐忑不安的感覺讓她記憶猶新。
“不過這城中百姓好少哦。”廉馨很快就發現街道兩旁的百姓雖然擁擠。但是人數並不是很多,和邯鄲城人挨著人的繁華相比,她能清晰地感覺到這裏的蕭條。不過和有如牢籠般的邯鄲城比起來,廉馨能從這裏感受到自由的味道,和祖父依依惜別的傷感也在無形間消失了不少。
“想來這種情況很快便會改變,馨兒,這裏還有些亂,可不要亂跑。”作為三人中的大姐,趙玥囑咐了跳脫的廉馨幾句。
“知道了。”
被玥姐姐看穿了自己的心思,廉馨小聲嘀咕了幾句,很快就恢複了之前的興奮,讓一旁的趙玥看了都有些無奈。
“妮姐姐,這裏以後就是我等的家了。”看著街道兩旁有些低矮的建築,趙雅笑著說了一句,心裏莫名的放鬆下來。離開邯鄲城,她終於不用在意自己的公主身份,能光明正大地和她的愛人在一起,還能一起出來逛街遊玩。
“是啊,這裏就是家了。”聽了趙雅的話,趙妮也是發出一聲難言的感慨,那種沁入心扉的溫馨讓她對兒子的思念消除不少。
和幾位夫人的感慨不同,虞慶等人感受到的卻是勃勃的生機,百業待興,正是他們施展才能的舞台。
由於武遂即將成為郡治,韓伍將自己的縣衙讓了出來,把辦公地點放到了縣衙旁邊的一座宅邸之中。李禦也沒有客套,帶著家眷幕僚入住其中,隻是在看到有些老舊的房間之時,心裏有了一個隱約的計劃。
安置好幾位夫人後,李禦便讓驍騎營出城紮營,一番作秀之後,應該能穩定城中的民心,也讓他李禦成為郡守的消息最快地擴散到整個河內郡。
“韓縣令,本郡初到,五日後請郡中貴族臣屬赴宴,此事便勞煩你安排了。”坐在整理過的辦公間內,李禦對著麵前的韓伍說道。
“郡守吩咐,下臣即刻交待人去辦。”聽到李禦毫不客氣地吩咐他辦事,韓伍沒有任何的不滿,反而感到由衷的高興。這說明李禦對他的信任,隻要安穩地辦事,他這個縣令必能坐得穩當。
“嗯,今日本郡請城中吏員一同用膳,地點便由你決定。”
“下臣遵令。”
晚宴之時,李禦帶著幾位先生去城中最好的酒樓韓氏酒樓會見了武遂城的大小官吏。
第二日,還未安頓好的郡守府便發出了第一道郡令。以兩萬金新建郡守府,招郡內各商賈前來參與。
“主公。武遂府庫中不過三千金,國庫也不過下發五萬金,我等一下子支出兩萬金建造郡守府,是否有所不妥?”擔任郡丞的虞慶很快將自己代入了職司之中,對著李禦這樣大手筆的舉動進行了勸諫。
雖說建設郡守府是安定人心的最佳手段,但是兩萬金實在是太多了,根據武遂城的府庫情況,虞慶能猜得出河內郡二十五座城池的府庫存留。根本不會超出五萬金,這還是最好的估算,要知道武遂可是河內郡最繁華的城池了。數年沒有定下歸屬,這數十座城池的官員可不是傻子,怎麽可能留下多餘的錢財。
“先生,這河內郡百廢待興,若不以商業刺激。豈能在短時間內讓武遂城繁榮起來。若不是國庫所發太少,我都想以五萬金建設一座郡守府。”李禦有著後世的記憶,自然能想到一些加快城池發展的手段。
要讓武遂城快速繁榮,莫過於刺激商業,而要讓那些商賈前來,無外乎讓他們看到利益。這就要李禦自己掏錢了。
“郡守所思,下臣佩服。”經李禦這麽一說,虞慶很快想通了其中的關鍵,對於他的主公又多了一絲敬佩。治理一郡之地和領兵不同,沒想到李禦還有這麽一手。不愧是能文能武的奇才。
“先生莫要自謙,我不過是嘴上說說。具體的還要勞煩你等。”李禦可是知道自己眼高手低,他隻不過是給出一個好的提議,具體操作還要靠虞慶這些幕僚和下麵的官員。
“此次隨同我等前來的共有兩百餘門客,不知郡守如何安排?”想起了另外一件事,虞慶征詢了一下李禦的意見。
“這個好辦,過兩日,各城縣令都會前來,讓那些士人分配到各城之中即可。是虎是蟲,就要看他們自己了。”
平原君病逝,李禦直接從平原君府的門客中拉了一批人過來,隻是願意跟隨他前來河內郡的不過兩百餘人,其餘的人依然留在邯鄲城內混吃混喝。對此,李禦也沒怎麽計較,既然要招門客,就要做好當冤大頭的準備,不過能有兩百多人跟隨他前來,已經讓他很意外了。
“諾。”
建造郡守府的消息像風一樣快速傳遍河內郡的每一個角落,讓郡內商賈激動地趕赴武遂,便是河內郡周圍的商賈們都前來湊熱鬧。一座府邸涉及到的木材、人工、家具、泥石足以囊括各行業的商賈們,這一大塊的蛋糕可是無比的誘人。
而商賈的增多也讓許許多多的交易產生,武遂城在數日之間便繁華起來,顯而易見的便是城內商鋪的數量倍增,還有城內房價的迅猛增長。
當河內郡的各城縣令緊趕慢趕地趕來邯鄲時,見到的便是來往不停的人流,讓他們著實震驚了一番。
“稟郡守,此次前來二十位縣令,另有四人因病不能成行。”韓伍小聲稟報著統計的結果,這些日子,他差不多成為了李禦的副手,忙得團團轉。
“既然有病在身,那這幾位縣令就回家好好養病吧。至於縣令之選,便由郡丞決定。”聽到有人沒來,李禦嘴角微微一翹,正好讓他來個殺雞儆猴。五日的時間,足以讓河內郡的任何一位縣令有充足的時間前來,既然他們稱病不來,那就成全了他們。
當晚,李禦在韓氏酒樓宴請了諸位郡守和郡內數得上的貴族,順便將他的門客一一安排了下去。他可沒時間和這些人磨嘰,要想在秦軍的兵鋒下發展壯大,時間是他最需要的東西。反正手中握有強勢的兵權,李禦不怕他們出什麽幺蛾子,不服換掉便是,他本來就沒準備浪費太多的時間在這個上麵。
對於李禦的強勢,各城縣令雖有不悅,卻也無奈遵從,他們可都是知道那四位同僚的命運。而李禦答應他們不追求之前的賦稅,已然讓他們欣喜,至於李禦往他們手底下安插人,他們也不會反對什麽,這百戰之地,本就沒有多少油水可撈。
在會見了手下的縣令之後,李禦便進入了真正的郡守崗位,真正感受到了處理政務的苦惱。之前的他都是領兵在外,即便身上擔著城尉之責,也沒有管事,現在為了熟悉政務,李禦每天都忙個不停,時常被幾位嬌妻和兩位公主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