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駐印度的殖民政府已經多次向倫敦匯報了中國國防軍對**的軍事行動,但是得到的總是“密切觀察、謹慎對待。⊙頂頂點小說,x.”的指示。當然大英帝國還是發出了自己的聲音,白廳發出了一份外交照會,“提請中國*政府注意,你方在處理**問題上的立場已經嚴重威脅到我印度地區的安全,請貴國政府遵守協約國一致原則,在戰爭期間,放棄濫用兵力…”
陸外長的回答也非常簡練“我方已經履行並將繼續履行作為協約國締約國的義務,為對抗德、奧等國家的入侵提供武裝力量和人員物資等方麵的直接支持,對此我方不應受到任何指責。至於**問題,完全屬於中國內政,難道威爾士地區有人割據地方,對抗政府的話,英國政府在出兵之前還會向法國、荷蘭、比利時、愛爾蘭等周邊國家征求意見嗎?”
雙方意見不合,不過都是明白人,德國還喘氣,英國和中國還不至於為了個**就撕破臉。於是大英帝國的白廳,三天一封嚴正交涉,一周一次嚴重抗議,搞的跟下一秒就要宣戰似的。其實雙方該怎麽往來還怎麽往來,連羅湖口岸都沒有關閉過一次,印度阿三倒是積極備戰,似乎能打敗國防軍他們就是南霸天了,這些士氣高漲的阿三英國人也不會浪費一船船的拉倒法國去填戰壕,可都是好炮灰啊。
這期間,倒也有看明白形勢的喇嘛教活佛們私下裏跟駐軍或者當地漢人政府聯係,其中白利寺的格達活佛最為積極,被青海議會和政府視作和平的希望。當時,格達活佛被聯合議會任命為中央**和平談判代表團主任,前往昌都遊說,進而準備前往拉薩說服**政府同意和平解放**。
11月14日,格達活佛到達昌都會見了總管格魯,他勸說格魯,“中央政府反正都要駐防**,因此寧願采取和平的方式而不應訴諸武力。如果拉薩政府企圖與中央抗爭,那不但會造成生靈塗炭,而且還會導致佛教和寺院的毀滅。”他帶來了吳宸軒提出的三點和平建議:1.**必須承認其為中國的一部分,斷絕同任何國家的一切外交聯係。2.**與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的邊境地區必須部署國防軍。3.**必須服從中央的統一政令,但是可以通過自治議會的形式維護藏族同胞的合法權利。格達對格魯說,如果**接受這些和平建議,國防軍就沒有必要通過戰爭來進軍**,**的政教合一製度就能得以維持。格魯把這些和平建議提交給了拉薩當局,拉薩方麵回複說“可以考慮這些建議”。
11月22日,昌都的街頭突然響起了一聲槍響,在寺廟前接見藏族群眾,摸頂賜福的格達活佛頭部中彈,被送到當地診所後不久就宣告不治身亡。雖然沒有查明凶手是何人,但是無論如何,格達活佛的死阻斷了雙方的談判,也堅定了**戰役前指發動昌都戰役的決心。
正當這個戰和難定的關鍵時刻,拉薩當局委派了唐普旺吉為昌都總管,接替格魯。唐普旺吉的態度在他前往昌都途中對所遇到的官員發表的言論中有所反映。據功德林喇章的一位官員回憶,唐普旺吉曾對他說,“**鬥不過國防軍,因為漢人擁有最新式的武器裝備和訓練有素、身經百戰的官兵。他們麵對歐洲列強都不落下風,我們怎麽能指望僅僅依靠寒風和雪山就打敗這樣的對手呢?”“他確信設法進行談判、達成和平的解決辦法要比武力對抗好得多”。
新任的昌都總管唐普旺吉與格魯的主張大相徑庭,格魯傾向於進行武力抵抗,不管有沒有成功的可能都要誓死抗爭。唐普旺吉則傾向於妥協,他認為沒有必要激怒國防軍,拆除格魯修築在山頂上的防禦工事。不久,又停止招募更多的康巴民兵。
據格魯回憶,唐普旺吉剛到昌都不久就提出,他認為昌都這個地方太小,沒有必要由兩名噶倫共同駐守管理,他建議格魯離開昌都到玉樹南部瓊布色達去開辟一個新的作戰根據地,而他則留駐昌都。唐普旺吉的行事頗像那位:“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總督”葉名琛。麵對國防軍大兵壓境,唐普旺吉判斷失誤,導致了昌都戰役完全按照國防軍的設想進行。
在防禦上唐普旺吉沒有建立一支常備的後備軍。藏軍全體官兵除了幾百人留守昌都之外,其餘軍隊都被分散布防於邊境沿線;國防軍隨時都可能突破藏軍的防線,而邊防軍後麵並沒有設置第二道防線。英國人早在15年前就提出有必要建立一支後備軍,但是這一報告顯然從未被康區的官員采納過。10月24日,藏軍設在鄧柯的電台被搗毀之後,在格魯的一再請求下,唐普旺吉從拉薩帶來了兩部英國讚助的無線電收發報機,可是他決定不在金沙江沿岸邊境地區設置這兩部電台。於是格魯帶了一部到洛隆宗,另一部則留在昌都閑置著。在國防軍發動昌都戰役之前,英國人的報務訓練師曾經試圖說服唐普旺吉將那部閑置未用的電台送到戰略要地類烏齊去,以便能夠及時迅速地收到有關拉貢昂達撤退路線的情報,但遭到了唐普旺吉的拒絕。隨著11月底的到來,許多人都推測冬季的臨近意味著漢人軍隊可能不會發動進攻,從而使藏軍逐漸放鬆了警惕。
而此刻吳大將軍製定的昌都戰役方案也於1月22日被總參謀部批準。不過真正的戰術命令是直至他與其他幾位師長和後勤主任軍官們在甘孜訪問土司頭人並取得他們出動大批犛牛投入運輸的承諾後才下命令。這些,足以證明國防軍的領導層對補給、糧食的重視,以及後勤工作包括藏胞支援的重要性。
與**葛廈政府方麵的舉棋不定、臨陣換將、布置失當相比,國防軍則布置十分周密。12月3日,吳子玉在玉樹向第50山地師、第60山地師發出昌都戰役政治命令,要求部隊注意自身安全,團結藏族人民,嚴格軍事紀律,發揚國防軍戰必勝攻必克的精神,保證“戰役在軍事上政治上的全勝”,“徹底光複雪域高原”。
共和9年12月6日,昌都戰役的序幕拉開後,實施外線遠距離大迂回的北線右路部隊(快速反應66師為主力配合幾個營的原滇軍騎兵),在高原上縱橫跨三個省區(西康、青海、**),14天走了約1500華裏,穿過橫斷山脈,兩渡金沙江和瀾滄江及許多不知名的山河,在甲藏卡和類烏齊等地打了幾仗;因連續行進,許多戰馬先亡,不少騎兵變成步兵,終於在前指要求的時間內,趕在藏軍西撤之前到達昌都以西稱為“五路口”的恩達,艱苦地完成了大迂回包圍的任務。然後從西往東堵擊由昌都撤出的藏軍,勝利地配合主攻部隊,將昌都地區的藏軍全部、幹淨、徹底地殲滅。
迂回部隊渡江後,南北兩線的兩個山地師的攻擊部隊,分別在幾個渡口陸續渡過金沙江,迂回部隊和跟進的北線左路主攻部隊渡江時未遇藏軍抵抗,北線左路和南線攻擊部隊在德格崗托和巴安(現巴塘)西北之宋瓦卡美兩個點渡江時遇阻強攻,都被我軍炮火擊毀,部隊在未遭受重大損失的情況下很快渡江成功。渡江後,北線左路主攻部隊在小烏拉等地遇到藏軍較強的抵抗,不過藏軍在我山地師的75山地榴彈炮和迫擊炮的火力壓製下被殲滅或棄陣潰逃。
為了不給藏軍**機會,各部隊忍受著空氣稀薄、饑寒、勞累等痛苦,日夜兼程,連續作戰,連戰皆捷。崗托方向的北線左路攻擊部隊在追擊中,於同普之足雍將大股藏軍殲滅。南線之山地60師某團,殲藏軍近一個甲本(相當小連)。在國防軍的政治攻勢和政策感召下,藏軍第九代本主官德格??格桑旺堆於12月21日率部起義,寧靜(現芒康)和平解放。此時滇軍改編後的國防軍雲南邊防總隊第4縱隊,消滅和驅逐“民兵”、僧兵和一部藏軍,占領鹽井等地區。快速反應66師第二團隨後向西發展,並分別執行攔截藏軍之任務。昌都藏軍無力抵抗,棄城西撤,北線主攻部隊山地50師隨之進城(左路部隊和山地50師一個團相繼跟進),並消滅沒有撤走的藏軍200餘人,昌都從而解放。昌都總管唐普旺吉率殘部西撤至拉貢附近,當聽說國防軍已堵住去路後,折回昌都西的朱古寺,與國防軍聯係後,令藏軍2700餘人全部放下武器。共和10年1月4日,昌都戰役全部結束。
從12月6日至1月4日,昌都戰役曆經28天,先後打了20多仗,共殲滅藏軍5700餘人,計有5個代本全部,3個代本大部。1個代本起義。共俘代本以上高級官員20餘名,俘獲在藏軍中服務的英國人報務訓練師紐曼中尉及印度人2名。可以說,在昌都戰役中,藏軍主力已被消滅。
昌都戰役不是為戰而戰,也不是隻為消滅藏軍和解放昌都而戰,仍是為和談而戰,打下和平光複**的基礎。昌都戰役情況傳播到**各地後,拉薩上層統治集團一片混亂,恰在此時,一支由4架大型飛艇組成的巡航飛艇編隊出現在拉薩上空,當然是夜間,趁著夜色濃重,一支140人的突擊部隊701戰術特戰連帶著全副裝備,在統調局的藏族特務人員的指引下降落在色拉寺以南的一塊壩子上。手持管道工和精確秦弩的士兵,還得到了四門60迫擊炮和10支50擲彈筒的支持。此刻拉薩失去連各個宮殿和政府部門的衛兵算上還有一個半代本,而且大多在布達拉宮外的魯普岩寺宿營。被特種兵衝進去一頓狂虐,剩下的不到200人都選擇了投降。而葛廈政府內的一個甲本的士兵還在政府官員的指示下繼續頑抗,企圖拖延時間,不過在迫擊炮的輪番轟擊和改裝為空中炮艇的飛艇的聯合肆虐之下,沒堅持過半小時,結果被鋁熱燃燒*彈給一鍋燜了。
藏傳活佛看著東麵葛廈政府的衝天大火和在黎明的晨曦裏依稀可見的圍攏過來的士兵和飛行炮艇,他的麵色無喜無悲,隻是把手揣進了大袍子的內襯。不過等喇嘛們聚集過來聆聽佛旨的時候。活佛隻是很疲倦的轉身去坐禪了,在空蕩蕩的長廊裏留下一句:
“太陽升起來了,迎接信眾們吧。”眾喇嘛麵麵相覷,門外人倒是不少,是不是信眾不清楚,不過手裏的家夥可真能送人上西天,至少比起他們的轉經筒效率高的多。
大喇嘛好歹明白事理,略微一琢磨就明白了老大的意思。高宣佛號,給小喇嘛們吩咐一聲“開門迎客了。”
陸外長的回答也非常簡練“我方已經履行並將繼續履行作為協約國締約國的義務,為對抗德、奧等國家的入侵提供武裝力量和人員物資等方麵的直接支持,對此我方不應受到任何指責。至於**問題,完全屬於中國內政,難道威爾士地區有人割據地方,對抗政府的話,英國政府在出兵之前還會向法國、荷蘭、比利時、愛爾蘭等周邊國家征求意見嗎?”
雙方意見不合,不過都是明白人,德國還喘氣,英國和中國還不至於為了個**就撕破臉。於是大英帝國的白廳,三天一封嚴正交涉,一周一次嚴重抗議,搞的跟下一秒就要宣戰似的。其實雙方該怎麽往來還怎麽往來,連羅湖口岸都沒有關閉過一次,印度阿三倒是積極備戰,似乎能打敗國防軍他們就是南霸天了,這些士氣高漲的阿三英國人也不會浪費一船船的拉倒法國去填戰壕,可都是好炮灰啊。
這期間,倒也有看明白形勢的喇嘛教活佛們私下裏跟駐軍或者當地漢人政府聯係,其中白利寺的格達活佛最為積極,被青海議會和政府視作和平的希望。當時,格達活佛被聯合議會任命為中央**和平談判代表團主任,前往昌都遊說,進而準備前往拉薩說服**政府同意和平解放**。
11月14日,格達活佛到達昌都會見了總管格魯,他勸說格魯,“中央政府反正都要駐防**,因此寧願采取和平的方式而不應訴諸武力。如果拉薩政府企圖與中央抗爭,那不但會造成生靈塗炭,而且還會導致佛教和寺院的毀滅。”他帶來了吳宸軒提出的三點和平建議:1.**必須承認其為中國的一部分,斷絕同任何國家的一切外交聯係。2.**與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的邊境地區必須部署國防軍。3.**必須服從中央的統一政令,但是可以通過自治議會的形式維護藏族同胞的合法權利。格達對格魯說,如果**接受這些和平建議,國防軍就沒有必要通過戰爭來進軍**,**的政教合一製度就能得以維持。格魯把這些和平建議提交給了拉薩當局,拉薩方麵回複說“可以考慮這些建議”。
11月22日,昌都的街頭突然響起了一聲槍響,在寺廟前接見藏族群眾,摸頂賜福的格達活佛頭部中彈,被送到當地診所後不久就宣告不治身亡。雖然沒有查明凶手是何人,但是無論如何,格達活佛的死阻斷了雙方的談判,也堅定了**戰役前指發動昌都戰役的決心。
正當這個戰和難定的關鍵時刻,拉薩當局委派了唐普旺吉為昌都總管,接替格魯。唐普旺吉的態度在他前往昌都途中對所遇到的官員發表的言論中有所反映。據功德林喇章的一位官員回憶,唐普旺吉曾對他說,“**鬥不過國防軍,因為漢人擁有最新式的武器裝備和訓練有素、身經百戰的官兵。他們麵對歐洲列強都不落下風,我們怎麽能指望僅僅依靠寒風和雪山就打敗這樣的對手呢?”“他確信設法進行談判、達成和平的解決辦法要比武力對抗好得多”。
新任的昌都總管唐普旺吉與格魯的主張大相徑庭,格魯傾向於進行武力抵抗,不管有沒有成功的可能都要誓死抗爭。唐普旺吉則傾向於妥協,他認為沒有必要激怒國防軍,拆除格魯修築在山頂上的防禦工事。不久,又停止招募更多的康巴民兵。
據格魯回憶,唐普旺吉剛到昌都不久就提出,他認為昌都這個地方太小,沒有必要由兩名噶倫共同駐守管理,他建議格魯離開昌都到玉樹南部瓊布色達去開辟一個新的作戰根據地,而他則留駐昌都。唐普旺吉的行事頗像那位:“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總督”葉名琛。麵對國防軍大兵壓境,唐普旺吉判斷失誤,導致了昌都戰役完全按照國防軍的設想進行。
在防禦上唐普旺吉沒有建立一支常備的後備軍。藏軍全體官兵除了幾百人留守昌都之外,其餘軍隊都被分散布防於邊境沿線;國防軍隨時都可能突破藏軍的防線,而邊防軍後麵並沒有設置第二道防線。英國人早在15年前就提出有必要建立一支後備軍,但是這一報告顯然從未被康區的官員采納過。10月24日,藏軍設在鄧柯的電台被搗毀之後,在格魯的一再請求下,唐普旺吉從拉薩帶來了兩部英國讚助的無線電收發報機,可是他決定不在金沙江沿岸邊境地區設置這兩部電台。於是格魯帶了一部到洛隆宗,另一部則留在昌都閑置著。在國防軍發動昌都戰役之前,英國人的報務訓練師曾經試圖說服唐普旺吉將那部閑置未用的電台送到戰略要地類烏齊去,以便能夠及時迅速地收到有關拉貢昂達撤退路線的情報,但遭到了唐普旺吉的拒絕。隨著11月底的到來,許多人都推測冬季的臨近意味著漢人軍隊可能不會發動進攻,從而使藏軍逐漸放鬆了警惕。
而此刻吳大將軍製定的昌都戰役方案也於1月22日被總參謀部批準。不過真正的戰術命令是直至他與其他幾位師長和後勤主任軍官們在甘孜訪問土司頭人並取得他們出動大批犛牛投入運輸的承諾後才下命令。這些,足以證明國防軍的領導層對補給、糧食的重視,以及後勤工作包括藏胞支援的重要性。
與**葛廈政府方麵的舉棋不定、臨陣換將、布置失當相比,國防軍則布置十分周密。12月3日,吳子玉在玉樹向第50山地師、第60山地師發出昌都戰役政治命令,要求部隊注意自身安全,團結藏族人民,嚴格軍事紀律,發揚國防軍戰必勝攻必克的精神,保證“戰役在軍事上政治上的全勝”,“徹底光複雪域高原”。
共和9年12月6日,昌都戰役的序幕拉開後,實施外線遠距離大迂回的北線右路部隊(快速反應66師為主力配合幾個營的原滇軍騎兵),在高原上縱橫跨三個省區(西康、青海、**),14天走了約1500華裏,穿過橫斷山脈,兩渡金沙江和瀾滄江及許多不知名的山河,在甲藏卡和類烏齊等地打了幾仗;因連續行進,許多戰馬先亡,不少騎兵變成步兵,終於在前指要求的時間內,趕在藏軍西撤之前到達昌都以西稱為“五路口”的恩達,艱苦地完成了大迂回包圍的任務。然後從西往東堵擊由昌都撤出的藏軍,勝利地配合主攻部隊,將昌都地區的藏軍全部、幹淨、徹底地殲滅。
迂回部隊渡江後,南北兩線的兩個山地師的攻擊部隊,分別在幾個渡口陸續渡過金沙江,迂回部隊和跟進的北線左路主攻部隊渡江時未遇藏軍抵抗,北線左路和南線攻擊部隊在德格崗托和巴安(現巴塘)西北之宋瓦卡美兩個點渡江時遇阻強攻,都被我軍炮火擊毀,部隊在未遭受重大損失的情況下很快渡江成功。渡江後,北線左路主攻部隊在小烏拉等地遇到藏軍較強的抵抗,不過藏軍在我山地師的75山地榴彈炮和迫擊炮的火力壓製下被殲滅或棄陣潰逃。
為了不給藏軍**機會,各部隊忍受著空氣稀薄、饑寒、勞累等痛苦,日夜兼程,連續作戰,連戰皆捷。崗托方向的北線左路攻擊部隊在追擊中,於同普之足雍將大股藏軍殲滅。南線之山地60師某團,殲藏軍近一個甲本(相當小連)。在國防軍的政治攻勢和政策感召下,藏軍第九代本主官德格??格桑旺堆於12月21日率部起義,寧靜(現芒康)和平解放。此時滇軍改編後的國防軍雲南邊防總隊第4縱隊,消滅和驅逐“民兵”、僧兵和一部藏軍,占領鹽井等地區。快速反應66師第二團隨後向西發展,並分別執行攔截藏軍之任務。昌都藏軍無力抵抗,棄城西撤,北線主攻部隊山地50師隨之進城(左路部隊和山地50師一個團相繼跟進),並消滅沒有撤走的藏軍200餘人,昌都從而解放。昌都總管唐普旺吉率殘部西撤至拉貢附近,當聽說國防軍已堵住去路後,折回昌都西的朱古寺,與國防軍聯係後,令藏軍2700餘人全部放下武器。共和10年1月4日,昌都戰役全部結束。
從12月6日至1月4日,昌都戰役曆經28天,先後打了20多仗,共殲滅藏軍5700餘人,計有5個代本全部,3個代本大部。1個代本起義。共俘代本以上高級官員20餘名,俘獲在藏軍中服務的英國人報務訓練師紐曼中尉及印度人2名。可以說,在昌都戰役中,藏軍主力已被消滅。
昌都戰役不是為戰而戰,也不是隻為消滅藏軍和解放昌都而戰,仍是為和談而戰,打下和平光複**的基礎。昌都戰役情況傳播到**各地後,拉薩上層統治集團一片混亂,恰在此時,一支由4架大型飛艇組成的巡航飛艇編隊出現在拉薩上空,當然是夜間,趁著夜色濃重,一支140人的突擊部隊701戰術特戰連帶著全副裝備,在統調局的藏族特務人員的指引下降落在色拉寺以南的一塊壩子上。手持管道工和精確秦弩的士兵,還得到了四門60迫擊炮和10支50擲彈筒的支持。此刻拉薩失去連各個宮殿和政府部門的衛兵算上還有一個半代本,而且大多在布達拉宮外的魯普岩寺宿營。被特種兵衝進去一頓狂虐,剩下的不到200人都選擇了投降。而葛廈政府內的一個甲本的士兵還在政府官員的指示下繼續頑抗,企圖拖延時間,不過在迫擊炮的輪番轟擊和改裝為空中炮艇的飛艇的聯合肆虐之下,沒堅持過半小時,結果被鋁熱燃燒*彈給一鍋燜了。
藏傳活佛看著東麵葛廈政府的衝天大火和在黎明的晨曦裏依稀可見的圍攏過來的士兵和飛行炮艇,他的麵色無喜無悲,隻是把手揣進了大袍子的內襯。不過等喇嘛們聚集過來聆聽佛旨的時候。活佛隻是很疲倦的轉身去坐禪了,在空蕩蕩的長廊裏留下一句:
“太陽升起來了,迎接信眾們吧。”眾喇嘛麵麵相覷,門外人倒是不少,是不是信眾不清楚,不過手裏的家夥可真能送人上西天,至少比起他們的轉經筒效率高的多。
大喇嘛好歹明白事理,略微一琢磨就明白了老大的意思。高宣佛號,給小喇嘛們吩咐一聲“開門迎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