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章風波起
曆時近三個月的蘇日遠東戰爭,算是塵埃落定,此戰,蘇日雙方共動用一百多萬兵力,在蘇聯遠東地區展開激烈廝殺,戰火從日本海之濱的烏蘇裏斯克,一直燒到西伯利亞的高寒之地。
綜合戰爭結果來說,蘇日雙方各有勝負,蘇聯方麵,損失更為巨大一些,鐵木辛哥上將指揮的蘇聯遠東第二集團軍遭到重創,傷亡二十餘萬人,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丟失了從海山威到外興安嶺的全部土地,雖然這是沙皇俄國從中國搶去的。
日本關東軍傷亡約二十多萬兵力,航空兵損失要超過蘇聯,此戰也暴露了日軍在裝備和高級指揮官指揮藝術上的致命弱點,從表麵來說,日本人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按照意願,占領了蘇聯在遠東地區大部分土地。
此戰的結果,絕非日本國內報紙向普通國民吹噓的那樣,大日本皇軍一路高歌猛進,蘇俄軍隊節節敗退,帝國又增加國土麵積若幹平方公裏,實際的內情,日本天皇裕仁和大本營那些高級將領們心裏清楚。
前前後後,關東軍損失的兵力,要超過三十八萬人以上,這些部隊和士兵,都是在經曆過牛心山慘敗之後,重新組建和訓練的甲等師團部隊,在與蘇俄軍隊作戰中又被消耗了,雖然緊急補充兵員,可現在的關東軍部隊作戰實力,遠不複當年“陸軍之花”的讚譽。
這樣的勝利,來的有點兒苦澀,以目前關東軍的實力,至少在一年半之內,不敢去挑戰占據遼西錦州地區的唐秋離的**師部隊,何況,帝國為了戰勝蘇俄軍隊,不得不向帝國的死敵,支那魔鬼唐秋離,支付了十噸黃金和大批的工業設備。
向自己的敵人乞和,從裕仁天皇到大本營的所有高級將領們,肚子裏都憋著一股無名之火,就像正在痛快淋漓的“噓噓”時,被人在後背猛擊一掌,打斷了正常排泄的感覺,這樣的勝利,如同一粒怪味豆,初嚐有些甜,細品一下,還有苦澀和酸酸的味道,隨即是一種麻辣到肚子裏的不舒服感。
而這場戰爭最大的贏家,莫過於唐秋離了,關東軍和蘇軍在外興安嶺一線對峙,誰也奈何不了誰,這是他最願意看到,也是刻意製造的結果,廣大的東北地區,關東軍的守備兵力極其微弱,劉鐵漢的東指部隊,隨時都可以發動進攻。
更為有利的是,關東軍不敢輕易對遼西和華北地區,發動新的攻勢,東指部隊不再關東軍背後再插一刀,已經是裕仁天皇燒高香求來的福分,華北和平津地區,至少有一年多相對平衡的穩定局麵。
唐秋離可以騰出手來,安排其他方麵的工作,還有那十噸硬通貨黃金,和三千套石油開采設備和三千套精密機床,所以這場大戰最終的獲益者是唐秋離,盡管遠東戰事結束之後,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和日本天皇裕仁都認為,支那魔鬼、中國無賴唐秋離,是這場蘇日大戰的幕後推手,可一切都已經成為了事實,蘇聯和日本人之間,再也沒有講和的可能性,打掉牙往肚子裏咽,自認倒黴吧。
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對於目前的東北和遠東戰略格局,唐秋離絕對的滿意,這在他給劉鐵漢的電報中,喜悅的心情可見一斑,“鐵漢兄,欣聞日本人多拿出五千公斤黃金,兄之出手,果然淩厲,進東北戰略格局一定,**師又廣進財源,皆係兄之功勞,特致電嘉獎。”
劉鐵漢可沒有唐秋離那麽興奮,不趁著蘇聯人和日本人打得難解難分之機,收複東北全境,始終是他的遺憾,心裏的疙瘩不是那麽容易解開的,所以,他給唐秋離的回電,就平淡很多。
“師長勳鑒,東北之戰事,一是師長指揮到位,料敵先機,二是我東指三十餘萬將士用命,拚殺疆場,至於鐵漢個人,寸功未立,嘉獎之詞不敢當,”唐秋離接到劉鐵漢的回電,看完電文之後,略微一愣,多少有些意外。
劉鐵漢的心裏,似乎不大高興啊,好像一肚子怨氣,他以前可不是這樣,這老兄是那門子邪火?本想去錦州前線,和劉鐵漢當麵交流一下,了解他的實際想法,可時間上不允許,德國駐華大使馮。施德斯朗伯爵,又發來一封電報。
那位德國元首,似乎有些等不及了,於是,唐秋離隻好把這件事壓下,一心準備出訪德國的事情,他隻帶梅雪,通訊處長陳鋒,山虎和二十八名特別衛隊隊員,隨同自己出訪的人員確定下來之後,唐秋離把自己關在屋裏,開始準備一些必要的材料。
然後,給各兵團司令官分別發去電報,告知自己出訪德國的事情,並做了相應的安排,尤其是東北錦州前線的劉鐵漢,外蒙古邊防軍的孫振邦,駐紮在徐州的蘇魯機動兵團司令官唐秋生,還有青島海軍基地的艦隊司令官唐秋泉,海軍陸戰隊司令官韓鐵等人。
出訪德國期間,直屬兵團由參謀長常風全權指揮,部隊回到北平原駐地,馮繼武的娘子關守備兵團,南下至武漢駐紮,作為華中一帶的戰略預備隊,唐秋離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防備自己出訪德國期間,日本人在東南沿海一帶有動作。
這是他的職權範圍之內的事情,無需報告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日本人不敢在北方動手,東南沿海和華南一帶,很有可能是日本人選擇的下一個目標,對於侵略成性的日本人,唐秋離從來不敢掉以輕心,必須預先防範。
轉眼之間,幾天忙活過去,一切該準備和安排的事情,都已經妥當,就差最後敲定啟程的日期,可就在這時,一股陰風,在民國大地上吹起來,而這股陰風的源頭,就是戰時首都,位於大西南的山城重慶。
坊間的傳聞有很多種版本,無外乎一件事,被譽為抗日英雄,北方抗日戰場的中流砥柱,現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南京行營主任,華北**師師長的陸軍二級上將唐秋離,與日本人秘密達成和解,在接受日本人大量黃金之後,準備承認日本對中國東北占領的合法化,承認滿洲國是個**的國家,並且,正準備把駐紮在遼西一帶的部隊,撤回關內。
應該說,這樣的傳聞很幼稚,太小兒科了,唐秋離率軍與日本人血戰長達六年之久,從東北打到華北,和日本人早就結下了不共戴天的仇怨,雙方根本沒有和解的可能,又接連收複華北和外蒙古地區,豈能因為區區一些黃金財物,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原則和民族氣節?
可事情涉及到當前民國迅速崛起的第二號人物,風頭和實力,穩壓蔣委員長一頭的唐秋離,就沒那麽簡單了,給人以充分的遐想空間,坊間傳聞不可信,謠言止於智者,所以,唐秋離接到情報處轉來的,重慶情報站關於傳聞的情報之後,並沒有放在心上。
可是,事態的發展,並沒有因為唐秋離不予理睬而自生自滅,反而越傳越烈,起初,隻是坊間流傳,後來,國內一些主流報紙,也發表文章,雖然沒有當麵質問,可也提出了許多疑問,整件事情,仿佛有一個幕後黑手,在推波助瀾,把事情搞得越大越好。
隨即,有一些貌似專業人士,在報紙上撰文,就這件事情,論證其可能性,唯一的依據,就是唐秋離在有機會、有能力、更有實力的情況下,為何不收複東北地區,反而從已經收複的遼東半島和奉天撤兵。
這些撰寫文章的人,很有軍事知識,把東北發生在九月至十二月間的戰事,推演得如同真實場景再現,不由的國民不信服,這些文章,如同重磅炸彈,激起千層浪,唐秋離在定邊辦公室裏,皺著眉頭看重慶情報站直接發來的情報。
到現在,要說沒有重慶國民政府那些軍事要員插手這件事,唐秋離自己都不相信,寫文章的人,明顯都是一些帶兵打仗的人,應該是老行伍出身,否則,絕對不會有這樣豐富的軍事知識,也寫不出這樣具有殺傷力的文章。
形勢愈演愈烈,國內各大主流報紙,調子逐漸尖銳起來,質疑聲不斷,一致要求,唐副委員長給民眾一個說法,好以釋民心,唐秋離被推到風口浪尖,終於,事態升級,一些民國政府監察委員們站出來,要求唐秋離到重慶監察委員會,給一個合理的解釋。
更為奇怪的是,這些站出來的監察委員們,沒有一個是國民黨籍的,都是一些德高望重的民主黨派人士,似乎他們對這件事的關注,要超過執政黨國民黨那些監察委員,而態度的激烈程度,似乎有點兒喊打喊殺的意味。
民國政府和軍事委員會,對這件事,出奇的保持沉默,既不出來辟謠,也不參與其中的論戰,那些國府要員,軍方高級將領們,包括蔣委員長,都離奇的集體失聲,倒是鎮守淞滬地區的張治中將軍,不無憂慮的發來電報,安慰唐秋離。
事情發展到現在的程度,唐秋離也明白了,這是一起針對他的陰謀,而這陰謀的策源地,應該是日本人那裏,他不得不再次推遲訪問德國的時間,把全部精力,用在解決這件事情上。
(未完待續)
曆時近三個月的蘇日遠東戰爭,算是塵埃落定,此戰,蘇日雙方共動用一百多萬兵力,在蘇聯遠東地區展開激烈廝殺,戰火從日本海之濱的烏蘇裏斯克,一直燒到西伯利亞的高寒之地。
綜合戰爭結果來說,蘇日雙方各有勝負,蘇聯方麵,損失更為巨大一些,鐵木辛哥上將指揮的蘇聯遠東第二集團軍遭到重創,傷亡二十餘萬人,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丟失了從海山威到外興安嶺的全部土地,雖然這是沙皇俄國從中國搶去的。
日本關東軍傷亡約二十多萬兵力,航空兵損失要超過蘇聯,此戰也暴露了日軍在裝備和高級指揮官指揮藝術上的致命弱點,從表麵來說,日本人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按照意願,占領了蘇聯在遠東地區大部分土地。
此戰的結果,絕非日本國內報紙向普通國民吹噓的那樣,大日本皇軍一路高歌猛進,蘇俄軍隊節節敗退,帝國又增加國土麵積若幹平方公裏,實際的內情,日本天皇裕仁和大本營那些高級將領們心裏清楚。
前前後後,關東軍損失的兵力,要超過三十八萬人以上,這些部隊和士兵,都是在經曆過牛心山慘敗之後,重新組建和訓練的甲等師團部隊,在與蘇俄軍隊作戰中又被消耗了,雖然緊急補充兵員,可現在的關東軍部隊作戰實力,遠不複當年“陸軍之花”的讚譽。
這樣的勝利,來的有點兒苦澀,以目前關東軍的實力,至少在一年半之內,不敢去挑戰占據遼西錦州地區的唐秋離的**師部隊,何況,帝國為了戰勝蘇俄軍隊,不得不向帝國的死敵,支那魔鬼唐秋離,支付了十噸黃金和大批的工業設備。
向自己的敵人乞和,從裕仁天皇到大本營的所有高級將領們,肚子裏都憋著一股無名之火,就像正在痛快淋漓的“噓噓”時,被人在後背猛擊一掌,打斷了正常排泄的感覺,這樣的勝利,如同一粒怪味豆,初嚐有些甜,細品一下,還有苦澀和酸酸的味道,隨即是一種麻辣到肚子裏的不舒服感。
而這場戰爭最大的贏家,莫過於唐秋離了,關東軍和蘇軍在外興安嶺一線對峙,誰也奈何不了誰,這是他最願意看到,也是刻意製造的結果,廣大的東北地區,關東軍的守備兵力極其微弱,劉鐵漢的東指部隊,隨時都可以發動進攻。
更為有利的是,關東軍不敢輕易對遼西和華北地區,發動新的攻勢,東指部隊不再關東軍背後再插一刀,已經是裕仁天皇燒高香求來的福分,華北和平津地區,至少有一年多相對平衡的穩定局麵。
唐秋離可以騰出手來,安排其他方麵的工作,還有那十噸硬通貨黃金,和三千套石油開采設備和三千套精密機床,所以這場大戰最終的獲益者是唐秋離,盡管遠東戰事結束之後,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和日本天皇裕仁都認為,支那魔鬼、中國無賴唐秋離,是這場蘇日大戰的幕後推手,可一切都已經成為了事實,蘇聯和日本人之間,再也沒有講和的可能性,打掉牙往肚子裏咽,自認倒黴吧。
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對於目前的東北和遠東戰略格局,唐秋離絕對的滿意,這在他給劉鐵漢的電報中,喜悅的心情可見一斑,“鐵漢兄,欣聞日本人多拿出五千公斤黃金,兄之出手,果然淩厲,進東北戰略格局一定,**師又廣進財源,皆係兄之功勞,特致電嘉獎。”
劉鐵漢可沒有唐秋離那麽興奮,不趁著蘇聯人和日本人打得難解難分之機,收複東北全境,始終是他的遺憾,心裏的疙瘩不是那麽容易解開的,所以,他給唐秋離的回電,就平淡很多。
“師長勳鑒,東北之戰事,一是師長指揮到位,料敵先機,二是我東指三十餘萬將士用命,拚殺疆場,至於鐵漢個人,寸功未立,嘉獎之詞不敢當,”唐秋離接到劉鐵漢的回電,看完電文之後,略微一愣,多少有些意外。
劉鐵漢的心裏,似乎不大高興啊,好像一肚子怨氣,他以前可不是這樣,這老兄是那門子邪火?本想去錦州前線,和劉鐵漢當麵交流一下,了解他的實際想法,可時間上不允許,德國駐華大使馮。施德斯朗伯爵,又發來一封電報。
那位德國元首,似乎有些等不及了,於是,唐秋離隻好把這件事壓下,一心準備出訪德國的事情,他隻帶梅雪,通訊處長陳鋒,山虎和二十八名特別衛隊隊員,隨同自己出訪的人員確定下來之後,唐秋離把自己關在屋裏,開始準備一些必要的材料。
然後,給各兵團司令官分別發去電報,告知自己出訪德國的事情,並做了相應的安排,尤其是東北錦州前線的劉鐵漢,外蒙古邊防軍的孫振邦,駐紮在徐州的蘇魯機動兵團司令官唐秋生,還有青島海軍基地的艦隊司令官唐秋泉,海軍陸戰隊司令官韓鐵等人。
出訪德國期間,直屬兵團由參謀長常風全權指揮,部隊回到北平原駐地,馮繼武的娘子關守備兵團,南下至武漢駐紮,作為華中一帶的戰略預備隊,唐秋離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防備自己出訪德國期間,日本人在東南沿海一帶有動作。
這是他的職權範圍之內的事情,無需報告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日本人不敢在北方動手,東南沿海和華南一帶,很有可能是日本人選擇的下一個目標,對於侵略成性的日本人,唐秋離從來不敢掉以輕心,必須預先防範。
轉眼之間,幾天忙活過去,一切該準備和安排的事情,都已經妥當,就差最後敲定啟程的日期,可就在這時,一股陰風,在民國大地上吹起來,而這股陰風的源頭,就是戰時首都,位於大西南的山城重慶。
坊間的傳聞有很多種版本,無外乎一件事,被譽為抗日英雄,北方抗日戰場的中流砥柱,現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南京行營主任,華北**師師長的陸軍二級上將唐秋離,與日本人秘密達成和解,在接受日本人大量黃金之後,準備承認日本對中國東北占領的合法化,承認滿洲國是個**的國家,並且,正準備把駐紮在遼西一帶的部隊,撤回關內。
應該說,這樣的傳聞很幼稚,太小兒科了,唐秋離率軍與日本人血戰長達六年之久,從東北打到華北,和日本人早就結下了不共戴天的仇怨,雙方根本沒有和解的可能,又接連收複華北和外蒙古地區,豈能因為區區一些黃金財物,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原則和民族氣節?
可事情涉及到當前民國迅速崛起的第二號人物,風頭和實力,穩壓蔣委員長一頭的唐秋離,就沒那麽簡單了,給人以充分的遐想空間,坊間傳聞不可信,謠言止於智者,所以,唐秋離接到情報處轉來的,重慶情報站關於傳聞的情報之後,並沒有放在心上。
可是,事態的發展,並沒有因為唐秋離不予理睬而自生自滅,反而越傳越烈,起初,隻是坊間流傳,後來,國內一些主流報紙,也發表文章,雖然沒有當麵質問,可也提出了許多疑問,整件事情,仿佛有一個幕後黑手,在推波助瀾,把事情搞得越大越好。
隨即,有一些貌似專業人士,在報紙上撰文,就這件事情,論證其可能性,唯一的依據,就是唐秋離在有機會、有能力、更有實力的情況下,為何不收複東北地區,反而從已經收複的遼東半島和奉天撤兵。
這些撰寫文章的人,很有軍事知識,把東北發生在九月至十二月間的戰事,推演得如同真實場景再現,不由的國民不信服,這些文章,如同重磅炸彈,激起千層浪,唐秋離在定邊辦公室裏,皺著眉頭看重慶情報站直接發來的情報。
到現在,要說沒有重慶國民政府那些軍事要員插手這件事,唐秋離自己都不相信,寫文章的人,明顯都是一些帶兵打仗的人,應該是老行伍出身,否則,絕對不會有這樣豐富的軍事知識,也寫不出這樣具有殺傷力的文章。
形勢愈演愈烈,國內各大主流報紙,調子逐漸尖銳起來,質疑聲不斷,一致要求,唐副委員長給民眾一個說法,好以釋民心,唐秋離被推到風口浪尖,終於,事態升級,一些民國政府監察委員們站出來,要求唐秋離到重慶監察委員會,給一個合理的解釋。
更為奇怪的是,這些站出來的監察委員們,沒有一個是國民黨籍的,都是一些德高望重的民主黨派人士,似乎他們對這件事的關注,要超過執政黨國民黨那些監察委員,而態度的激烈程度,似乎有點兒喊打喊殺的意味。
民國政府和軍事委員會,對這件事,出奇的保持沉默,既不出來辟謠,也不參與其中的論戰,那些國府要員,軍方高級將領們,包括蔣委員長,都離奇的集體失聲,倒是鎮守淞滬地區的張治中將軍,不無憂慮的發來電報,安慰唐秋離。
事情發展到現在的程度,唐秋離也明白了,這是一起針對他的陰謀,而這陰謀的策源地,應該是日本人那裏,他不得不再次推遲訪問德國的時間,把全部精力,用在解決這件事情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