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赤嵌地區大約有三千甲(四萬二千畝)的水田,五千甲(七萬畝)的蔗田.人口五萬到十萬,數目的多少和農時有關.他們絕大多數是從大陸來的.
明人租種水田,雖然王租隻是五成,但產量不高,就算是種兩季稻,交完租稅後,一年不過一畝二百斤,再加上交人頭稅,一年到頭隻是吃個肚子飽.
租種蔗田就不一樣了,首先人頭稅立刻少了一半,荷蘭商務員還隱晦地暗示以後可能完全去掉蔗農的人頭稅.同時,他們還能給提供六個月的貸款,利息不高.
隻不過所有產出的蔗糖都要交給荷蘭人,不管是誰種植的,哪怕你是費時費力,從叢林裏的野甘蔗裏榨出來的也不行.
誰要是敢私下裏賣,會被罰的坑家當產,要不就全家做苦力到死.而收購者一律以走私罪判刑,會被吊死在熱蘭遮廣場上.
大陸上到處都是兵匪,沒人種甘蔗了,所以這糖價幾乎一天一個價.
此時歐洲正興起喝咖啡,可可,巧克力,茶的風氣,而且他們還喜歡往裏麵加糖.
蔗糖現在一改過去充當壓艙貨的角色,成為大宗的必需品貨物.
有個荷蘭學者還寫過一篇論文,評論用蔗糖充當壓艙物的好處.論文英明地指出,如果用蔗糖充當壓艙物,在底艙漏水時,它可以溶化,隨著排水減輕船的重量.而海砂隻能越來越重.在現在看來,這隻是小學生的見識,但在當時,卻為作者贏得了很大的聲譽.
歐洲阿姆斯特丹總部給眾多商館的命令是:糖,有多少要多少.
明大陸的糖質量最好,台灣的其次,巴達維亞的差,暹羅的最差.
由於大陸的戰亂,台灣糖一路飛漲,一擔四兩,六兩,八兩!而且有多少要多少.
可是荷蘭商務員給台灣蔗農的永遠是一個價,四裏爾,二兩二錢.比後世某國的煙草專營部門對煙毆狠.
1648年蔗糖大豐收,全年產糖150萬斤.
往波斯輸送了三十萬斤,ri本八十萬斤,由巴達維亞輸送回歐洲有三十萬斤.其中ri本到岸價錢為每擔18裏爾.台灣大員商館發了大財,成為除ri本商館外,亞洲第二個淨盈利的地方.收入曾一度占全公司的百分之二十二.
熱蘭遮城有魔鬼襲來的消息迅速在赤嵌地區傳播,各家各戶都是人心惶惶.
獵鹿人王三的一家也關緊了門窗.所謂門窗隻不過是用竹子編成,不用太大的力量就能一腳踹碎.關緊,是給自己心理上的安慰.
王三的家是在全家移居台灣後蓋成的,李四幫了不少忙.
還是在10月份的時候,台南地區的幹季到了,雨水少了後,他們也開始忙碌起來.
竹子便宜,十文一捆,粗細皆有.稻草一文五捆,所見皆是.
他的家是一種變形的吊腳樓.
用粗大的竹子搭出框架,底部離地麵隻是略高,隻有一米左右,當然王三和李四設計時不知道這個計量單位.他們隻是細心觀察過,赤嵌遠離河岸的地方,野草最長也長不過這個距離.太高則容易被刮倒.
然後他們用稍細的竹子編成竹排,橫豎兩張綁成牆體或做房蓋,也可在屋裏間出小房間來.
房頂用竹子搭成圓形架子,鋪蓋四層稻草簾,再加以稻草捆.下雨的時候,雨水由於稻草的層層阻礙,降低了滲透速度,很容易順著稻草的擺放方向,向著故意留出的長長的屋簷流去,而不會滴落到屋裏.如遇到過大過急的雨就不太行了.
當他們在王老爹以及弟弟王四的幫助下,用力和著粘土時,村子裏的小結首,劉老漢好奇地圍觀,並和王三家的貴客李四閑聊著.
荷蘭人把數戶或數十戶人編在一起,叫做"一小結",指定一人為小"結首",再把若幹"小結"組成"一大結",也指定專人為大"結首".
王三全家交了人頭稅後,被安排到這個小結裏.劉老漢是小結首,當然是貴客了.貴客當然隻能由另一個貴客李四招待.
劉老漢見多識廣,卻沒見過這種造屋之法.
"可是南蠻竹樓?"說完又搖搖頭,"為何圓頂?"
"我與三弟在下淡水河捕鹿時,曾見過那裏土著的竹寮,皆為圓頂,遠比尖頂更易防風,故如此."
劉老漢想了想,點點頭:"確實如此.低架竹樓也應是為此.為何要和粘土?"
"拌上稻草,塗抹在竹牆上."
"哈哈,難怪你們留這麽長的屋簷,怕是雨水迸落浸損,當是學贛州農家之法."
"結首高見."
劉老漢得意地捋著胡子,說:"我看你們沒有鍘刀,斷稻草不利.一會兒上我家來取.稻草不夠自己來拿."
"啊哎,麻煩結首了."
"客氣做甚?你我同是海外漂移之人,應當互助.我也有一法,看到你們和粘土時方才想起.可用蠣殼做牆."
"請結首教我."
"我在福建曾見過.當地農家.[,!]用海蠣殼插進粘土牆中,背殼向上,內殼向下,密密排之.等牆體幹透,堅如一體,還可防雨水淋落."
李四想了一會兒,彎腰鞠躬:"小子受教了."
劉老漢當時卻歎了口氣:"還是荷蘭人的大屋才是正道."
王三的弟弟王四快嘴道:"我哥說了,再過兩年,我家也要蓋起紅磚紅瓦,糯米湯糖漿伴蠣灰的大屋!比祖屋還好!"
當時王老爹罵了句"多嘴",臉上卻露出向往的神情.
此情此景讓王三一生都無法忘懷.
現在王三全家都躲在屋子裏,不敢點油燈,生怕招來傳說中的魔鬼.王三和李四去下淡水河捕鹿了,家裏沒有了主心骨,頓時沒了主意.
王四說:"我下午看到很多荷蘭人路過這,還有大結首也跟著他們."
王老爹問道:"劉結首呢?"
"我在從榨房裏回來的路上,遇見了他,當時他正在田裏幹活."
王三一家來到赤嵌地區後,剛剛租佃了土地.他們設想好了,先租佃水田,然後第二年再租蔗田.
他們平整完地後,王三便與李四繼續做老本行,等二月份開始播種時再回來.
王四已經十三歲了,不能在家吃閑飯.便出門給人打短工,在荷蘭人的榨糖房找了個幹雜活兒的差事.
那個榨房其實是荷蘭低地地區常見的風車榨房.大風車足有七八個人高,它是前年荷蘭人從巴達維亞運來的.
那個風車讓王四很吃驚.風車迎風旋轉,這個他不奇怪.關鍵是那個風車不管是哪個方向來的風,都能旋轉,這讓他搞不懂.
管風車的是個腐腿的老紅毛,聽說在這裏有二十年了.娶過一個土著女人,後來死了,他就一個人過,吃住都在榨房裏.老紅毛有時候揍他,有時候也偷著給他拿糖,讓他帶回去給父母吃.
老紅毛每月總有那麽幾天會呆呆地坐在榨房外,看著大風車發呆,嘴裏還哼哼著他聽不懂的小曲,偶爾還偷偷地抹眼淚.王四知道,這時候絕不能惹到他,他會格外生氣的.但王四這時候卻可以早點回家,老紅毛一發呆就是很長時間.根本不會知道他偷著跑了.
王四一蹦一跳地走在鄉路上.
道路兩邊是望不見盡頭的田地,大多數都平整過了,等二月份到來,這裏就會出現無數忙碌的農民.
空氣中有淡淡的燒過草的味道,王四知道那是有人在處理田地裏的稻根.
遠處還有一排排種植在田邊的果樹.王四聽說那是荷蘭人從巴達維亞帶來的一種果樹.
荷蘭人讓佃農們種在他們自己租田的邊界,以防止有糾分.有一年粵東來的和閩南來的移民就為租田的邊界狠狠打了一架,直到熱蘭遮城派出軍隊鎮壓才完事,荷蘭人就想出了這樣一個辦法.
那果樹叫蓬霧,一年能結兩三次果,還容易活.種植後,常常隔一年就結果,酸甜可口,很好吃.王四一來這裏就喜歡上它了,不吃倒牙不算完.
王四走上了河岸上的小路.
河岸上遊主要就是蔗田了.遠遠地看去,那些留著宿根的田地,像和尚新長出頭發的頭皮.其實應該更像一根根紮在大地裏的吸血管,無數明人的血汗滴落在大地上,變成甘甜的糖漿被荷蘭人吸走.
當然,王四不會想那麽遠,他隻是瞄了那麵一眼,心想,再過一個月,那些留著宿根的蔗田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去清田,打壟和鬆蔸.到時候人工錢能比平常多一點.再等自己大一些,就可以租種蔗田了.
王四有點不明白的是,那蔗田竟是要租種的人自己去開荒,自己去種植,可是還要交給他們田租,糖還隻能賣給荷蘭人.但他沒多想,隻是覺得有好運,幸好水田是現成的.他知道那是別人家嫌收入少,改成租蔗田了.這才輪到他們家.
王四看著清澈的赤嵌河水,有一種衝進去玩水的想法,弄不好還能摸到幾條魚簇去.可惜不是時候,水太涼.
他胡思亂想時,猛地一抬頭,忽然看見很多荷蘭人過橋而來,他們背著大包小包,拖家帶口地走著.每個人的表情都是怪怪的,不似以前那般驕傲.
以前他們動不動就打人,三哥哥說過,就是他們累死了偷獵的二哥哥.鹿再貴,能有二哥哥貴嗎?二哥哥可是會一手好箭法啊.
他有孝愣.不遠處正在整地,準備烤田的劉結首衝著他喊:
"四娃,你又趁著安德烈思鄉迷證時跑回家吧?!"
王四知道劉結首和老紅毛安德烈是朋友,倆人沒事兒還喝茶喝酒的,最討厭他們喝咖啡不加糖,每次他跟著偷喝都要吐出來,讓倆老家夥笑話了去.
王四摸頭發嘿嘿地笑著.
劉結首接著喊道:"快點回家,快點回家,莫要叫父母操心.這世道又要亂了!"
王四把經過告訴了父親.
王老爹說:"劉結首不跑,咱們也不跑."
"我們要是跟著跑了,三哥回來會找不到我們."
王四透.[,!]過竹皮編織的窗戶,可以看到遠處田地裏有幾處篝火.他知道那是走不動路的荷蘭人點起的.
感謝書友大大yezhongye,君子玉,美樂芝,tfhy5523的慷慨打賞,謝謝你們.
希望其他書友大大打賞一下.( )
明人租種水田,雖然王租隻是五成,但產量不高,就算是種兩季稻,交完租稅後,一年不過一畝二百斤,再加上交人頭稅,一年到頭隻是吃個肚子飽.
租種蔗田就不一樣了,首先人頭稅立刻少了一半,荷蘭商務員還隱晦地暗示以後可能完全去掉蔗農的人頭稅.同時,他們還能給提供六個月的貸款,利息不高.
隻不過所有產出的蔗糖都要交給荷蘭人,不管是誰種植的,哪怕你是費時費力,從叢林裏的野甘蔗裏榨出來的也不行.
誰要是敢私下裏賣,會被罰的坑家當產,要不就全家做苦力到死.而收購者一律以走私罪判刑,會被吊死在熱蘭遮廣場上.
大陸上到處都是兵匪,沒人種甘蔗了,所以這糖價幾乎一天一個價.
此時歐洲正興起喝咖啡,可可,巧克力,茶的風氣,而且他們還喜歡往裏麵加糖.
蔗糖現在一改過去充當壓艙貨的角色,成為大宗的必需品貨物.
有個荷蘭學者還寫過一篇論文,評論用蔗糖充當壓艙物的好處.論文英明地指出,如果用蔗糖充當壓艙物,在底艙漏水時,它可以溶化,隨著排水減輕船的重量.而海砂隻能越來越重.在現在看來,這隻是小學生的見識,但在當時,卻為作者贏得了很大的聲譽.
歐洲阿姆斯特丹總部給眾多商館的命令是:糖,有多少要多少.
明大陸的糖質量最好,台灣的其次,巴達維亞的差,暹羅的最差.
由於大陸的戰亂,台灣糖一路飛漲,一擔四兩,六兩,八兩!而且有多少要多少.
可是荷蘭商務員給台灣蔗農的永遠是一個價,四裏爾,二兩二錢.比後世某國的煙草專營部門對煙毆狠.
1648年蔗糖大豐收,全年產糖150萬斤.
往波斯輸送了三十萬斤,ri本八十萬斤,由巴達維亞輸送回歐洲有三十萬斤.其中ri本到岸價錢為每擔18裏爾.台灣大員商館發了大財,成為除ri本商館外,亞洲第二個淨盈利的地方.收入曾一度占全公司的百分之二十二.
熱蘭遮城有魔鬼襲來的消息迅速在赤嵌地區傳播,各家各戶都是人心惶惶.
獵鹿人王三的一家也關緊了門窗.所謂門窗隻不過是用竹子編成,不用太大的力量就能一腳踹碎.關緊,是給自己心理上的安慰.
王三的家是在全家移居台灣後蓋成的,李四幫了不少忙.
還是在10月份的時候,台南地區的幹季到了,雨水少了後,他們也開始忙碌起來.
竹子便宜,十文一捆,粗細皆有.稻草一文五捆,所見皆是.
他的家是一種變形的吊腳樓.
用粗大的竹子搭出框架,底部離地麵隻是略高,隻有一米左右,當然王三和李四設計時不知道這個計量單位.他們隻是細心觀察過,赤嵌遠離河岸的地方,野草最長也長不過這個距離.太高則容易被刮倒.
然後他們用稍細的竹子編成竹排,橫豎兩張綁成牆體或做房蓋,也可在屋裏間出小房間來.
房頂用竹子搭成圓形架子,鋪蓋四層稻草簾,再加以稻草捆.下雨的時候,雨水由於稻草的層層阻礙,降低了滲透速度,很容易順著稻草的擺放方向,向著故意留出的長長的屋簷流去,而不會滴落到屋裏.如遇到過大過急的雨就不太行了.
當他們在王老爹以及弟弟王四的幫助下,用力和著粘土時,村子裏的小結首,劉老漢好奇地圍觀,並和王三家的貴客李四閑聊著.
荷蘭人把數戶或數十戶人編在一起,叫做"一小結",指定一人為小"結首",再把若幹"小結"組成"一大結",也指定專人為大"結首".
王三全家交了人頭稅後,被安排到這個小結裏.劉老漢是小結首,當然是貴客了.貴客當然隻能由另一個貴客李四招待.
劉老漢見多識廣,卻沒見過這種造屋之法.
"可是南蠻竹樓?"說完又搖搖頭,"為何圓頂?"
"我與三弟在下淡水河捕鹿時,曾見過那裏土著的竹寮,皆為圓頂,遠比尖頂更易防風,故如此."
劉老漢想了想,點點頭:"確實如此.低架竹樓也應是為此.為何要和粘土?"
"拌上稻草,塗抹在竹牆上."
"哈哈,難怪你們留這麽長的屋簷,怕是雨水迸落浸損,當是學贛州農家之法."
"結首高見."
劉老漢得意地捋著胡子,說:"我看你們沒有鍘刀,斷稻草不利.一會兒上我家來取.稻草不夠自己來拿."
"啊哎,麻煩結首了."
"客氣做甚?你我同是海外漂移之人,應當互助.我也有一法,看到你們和粘土時方才想起.可用蠣殼做牆."
"請結首教我."
"我在福建曾見過.當地農家.[,!]用海蠣殼插進粘土牆中,背殼向上,內殼向下,密密排之.等牆體幹透,堅如一體,還可防雨水淋落."
李四想了一會兒,彎腰鞠躬:"小子受教了."
劉老漢當時卻歎了口氣:"還是荷蘭人的大屋才是正道."
王三的弟弟王四快嘴道:"我哥說了,再過兩年,我家也要蓋起紅磚紅瓦,糯米湯糖漿伴蠣灰的大屋!比祖屋還好!"
當時王老爹罵了句"多嘴",臉上卻露出向往的神情.
此情此景讓王三一生都無法忘懷.
現在王三全家都躲在屋子裏,不敢點油燈,生怕招來傳說中的魔鬼.王三和李四去下淡水河捕鹿了,家裏沒有了主心骨,頓時沒了主意.
王四說:"我下午看到很多荷蘭人路過這,還有大結首也跟著他們."
王老爹問道:"劉結首呢?"
"我在從榨房裏回來的路上,遇見了他,當時他正在田裏幹活."
王三一家來到赤嵌地區後,剛剛租佃了土地.他們設想好了,先租佃水田,然後第二年再租蔗田.
他們平整完地後,王三便與李四繼續做老本行,等二月份開始播種時再回來.
王四已經十三歲了,不能在家吃閑飯.便出門給人打短工,在荷蘭人的榨糖房找了個幹雜活兒的差事.
那個榨房其實是荷蘭低地地區常見的風車榨房.大風車足有七八個人高,它是前年荷蘭人從巴達維亞運來的.
那個風車讓王四很吃驚.風車迎風旋轉,這個他不奇怪.關鍵是那個風車不管是哪個方向來的風,都能旋轉,這讓他搞不懂.
管風車的是個腐腿的老紅毛,聽說在這裏有二十年了.娶過一個土著女人,後來死了,他就一個人過,吃住都在榨房裏.老紅毛有時候揍他,有時候也偷著給他拿糖,讓他帶回去給父母吃.
老紅毛每月總有那麽幾天會呆呆地坐在榨房外,看著大風車發呆,嘴裏還哼哼著他聽不懂的小曲,偶爾還偷偷地抹眼淚.王四知道,這時候絕不能惹到他,他會格外生氣的.但王四這時候卻可以早點回家,老紅毛一發呆就是很長時間.根本不會知道他偷著跑了.
王四一蹦一跳地走在鄉路上.
道路兩邊是望不見盡頭的田地,大多數都平整過了,等二月份到來,這裏就會出現無數忙碌的農民.
空氣中有淡淡的燒過草的味道,王四知道那是有人在處理田地裏的稻根.
遠處還有一排排種植在田邊的果樹.王四聽說那是荷蘭人從巴達維亞帶來的一種果樹.
荷蘭人讓佃農們種在他們自己租田的邊界,以防止有糾分.有一年粵東來的和閩南來的移民就為租田的邊界狠狠打了一架,直到熱蘭遮城派出軍隊鎮壓才完事,荷蘭人就想出了這樣一個辦法.
那果樹叫蓬霧,一年能結兩三次果,還容易活.種植後,常常隔一年就結果,酸甜可口,很好吃.王四一來這裏就喜歡上它了,不吃倒牙不算完.
王四走上了河岸上的小路.
河岸上遊主要就是蔗田了.遠遠地看去,那些留著宿根的田地,像和尚新長出頭發的頭皮.其實應該更像一根根紮在大地裏的吸血管,無數明人的血汗滴落在大地上,變成甘甜的糖漿被荷蘭人吸走.
當然,王四不會想那麽遠,他隻是瞄了那麵一眼,心想,再過一個月,那些留著宿根的蔗田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去清田,打壟和鬆蔸.到時候人工錢能比平常多一點.再等自己大一些,就可以租種蔗田了.
王四有點不明白的是,那蔗田竟是要租種的人自己去開荒,自己去種植,可是還要交給他們田租,糖還隻能賣給荷蘭人.但他沒多想,隻是覺得有好運,幸好水田是現成的.他知道那是別人家嫌收入少,改成租蔗田了.這才輪到他們家.
王四看著清澈的赤嵌河水,有一種衝進去玩水的想法,弄不好還能摸到幾條魚簇去.可惜不是時候,水太涼.
他胡思亂想時,猛地一抬頭,忽然看見很多荷蘭人過橋而來,他們背著大包小包,拖家帶口地走著.每個人的表情都是怪怪的,不似以前那般驕傲.
以前他們動不動就打人,三哥哥說過,就是他們累死了偷獵的二哥哥.鹿再貴,能有二哥哥貴嗎?二哥哥可是會一手好箭法啊.
他有孝愣.不遠處正在整地,準備烤田的劉結首衝著他喊:
"四娃,你又趁著安德烈思鄉迷證時跑回家吧?!"
王四知道劉結首和老紅毛安德烈是朋友,倆人沒事兒還喝茶喝酒的,最討厭他們喝咖啡不加糖,每次他跟著偷喝都要吐出來,讓倆老家夥笑話了去.
王四摸頭發嘿嘿地笑著.
劉結首接著喊道:"快點回家,快點回家,莫要叫父母操心.這世道又要亂了!"
王四把經過告訴了父親.
王老爹說:"劉結首不跑,咱們也不跑."
"我們要是跟著跑了,三哥回來會找不到我們."
王四透.[,!]過竹皮編織的窗戶,可以看到遠處田地裏有幾處篝火.他知道那是走不動路的荷蘭人點起的.
感謝書友大大yezhongye,君子玉,美樂芝,tfhy5523的慷慨打賞,謝謝你們.
希望其他書友大大打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