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化龍隊長接過劉匪王遞過來的命令,展開細看,見到上麵寫道:
“吳化龍隊長:計劃有所變動。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盡可能多組織明人撤離到安全的地點,你會得到安保隊的後援支持。
漢唐集團安保部:伍堅強(簽字)
時間:1650年6月1日(手寫)”
這計劃真變了,原先說的是帶著願意撤離的明人到安全的地點,這幾句話的含意區別很大。
吳化龍隊長慢慢地說:“安保大隊派來多少人手?”
劉匪王道:“足有一千人。全是好手……”
吳化龍隊長頓時揚了一下眉毛,說道:“這麽多?這是要打下廣州?!”
劉匪王道:“海安大隊長也帶人來了,陸安大隊長也帶人來了,還有原先的一些教官,還帶了一些裝備……”
吳化龍隊長雙眉直顫,大喜道:“天神!漢唐集團這是要奪下兩廣!
有了兩廣就有了天下,最起碼也能和韃虜劃江而治!讓伍大鵬董事長做皇上,伍部長做大臣……我等——”
吳化龍隊長的聲音越來越小,他想起來了,如果是這樣的計劃,他不會接到那樣的命令。
劉匪王搖了搖頭,說:“我看不甚像……我走以前,他們正在大規模建移民營……”
吳化龍隊長心中一涼,這又是建營,如想打下廣州,還運人做甚麽……
“營裏麵有多少人?”
“娘哎,天天來人,天天送走人,那大帆船都好像要穿成線了,數字算不過來……永勝伯也派船來了……”
吳化龍隊長歎了口氣,說道:“我漢唐集團的人還是太少了……可太多了人又養不起……”
劉匪王說:“要是像以前那樣招募兵,要多少有多少……現在連永勝伯都開始精挑了……很多老兄弟都下來了……”
談話間,其他人已經把兩條船上麵的裝備搬下來了,又把它們重新藏回蘆葦叢……
看著地上擺放的裝備,吳化龍隊長樂嗬嗬地說:“老劉,和我去多救一些人吧——”
劉匪王把拍著手道:“兄弟敢不從命。”
這幾天來,陳家村陳氏主長陳子洛頗有些心驚肉跳。
路過這裏逃亡的人越來越多——每天都有不好的消息傳來——
王家村破了,張家村破了,宋家村破了——這似乎離我陳家村越來越近,不過離馮家村更近!
讓韃虜滅了馮家村!——
不要啊,我陳家村在後,不經過馮家村韃虜永遠到不了我陳家村——讓韃虜和馮家村同歸於盡,如此甚好!——
但是他們的罪又不至於如此。
算了,如此危機關頭,我想他們做甚!
他在心裏隱隱地後悔沒有聽他兄弟吳化龍的話,但是他能說服了村子中的長老嗎?
自家逃走好說——但今後再也做不成陳家的人了,死了都休想埋入祖墳了。
這一次的紛爭那村子裏的長老們是大力支持的,說過,哪怕全村子都坑家蕩產也要把這官司打到北京,哪怕打到天庭地府!
人世間還能大過一個理字?!
將來的兒女們走路要把頭低到褲襠裏了——我等哪裏是為自己??
陳子洛的胸中一汩汩地湧動著各種想法,各種念頭。
這時有人來報,說是馮氏主長領著一個隨從來見。
哼哼,你到底是怕了吧?
陳子洛整理了一下衣裳,端坐在大堂上,正了八經地接見了馮氏主長。
馮氏主長,叫馮玉山,在廣州經商,回鄉定居後,頗有些產業,也是因為這次紛爭才當上主長,言辭便給,也是不遜常人。
馮玉山正正規規地施禮,陳子洛規規正正地回禮。
兩人對馮家村和陳家村周邊的現狀做了分析,現在動蕩不安,亂世到了,這一點,他們取得了共識;兩人對馮家村和陳家村周邊的未來做了預料,前景不好,韃虜可能說來就來,這一點他們也取得了共識;兩人對馮家村和陳家村周邊的保衛工作做了初步探討,共同防禦是有必要的,這一點他們又取得了共識。
那麽針對即將采取的手段,雙方認為有必要進一步商談。
當天晚上,陳子洛召集村子裏的長老們商談——長老們都是飽經滄桑的老人,當然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自然也是讚同。
雙方嚴格按照五比五的比例投入到戰備中。
與陳家村主要靠木寨牆防守不同,馮家村村口有兩個小山包,正好可以依著山勢建起青磚牆。
一處小山包上還有廣東民居中特有的一種“碉樓”,這種碉樓為防範匪賊而建,也可以儲備糧食,在危難時固守待援,甚至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防汛。
廣州周邊地區與嶺南的客家圓形土樓、潮汕的客家方形民居,結構上不甚相似——由此可以看到,當地的治安條件是影響建築特點的第一要素。
眾人緊張了幾天,卻沒有發生可怕的事情。
有傳聞說,廣州陸統領大將張月將軍在兩廣總督杜允和總督大人的帶領下,打出城門,三次擊退了韃虜,燒毀眾多的樓車——
眾人歡呼,於是飲酒,難怪韃虜不敢近村了——莫非已經敗退?!
雙方飲酒時,不知道是誰先提起那十二畝水田之事了,又開始糾紛了,好歹雙方沒有又群毆起來——
陳子洛捋著胡子,冷笑著說:“危難之機,想起我陳家村了,這還沒有得到定論,就又來與我陳家尋釁,嗬,嗬,這人世間大不過一個理字,我與爾等好好辯論。”
馮玉山仰天大笑,說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尚且不知,何談一個理字!”
如此引發了若幹的連鎖反應。
陳家村的人認為馮家村的人不感恩,這馮家村的人認為陳家村的人不懂得唇亡齒寒;陳家村的人認為馮家村的人是小偷,這馮家村的人認為陳家村的人是強盜;陳家村的人認為馮家村的人讀書人太少,不懂忠孝禮義;這馮家村的人認為陳家村的人聖賢書都讀到狗肚子裏了,不懂是義理還理義的排列順序——
總之,陳家村怒撤馮家村,看看沒有我陳家村的相助,看你如何能守住。
馮家村滿不在乎,這幾日又是有許多青壯的流亡之人加入——沒有你陳家村,我等一樣能守住。
1650年6月1日。
漢八旗鑲藍旗牛錄章京白慶堂領著半個牛錄的騎兵,帶著二百多降兵慢慢地向馮家村走來。
慢,是因為他們前麵驅趕著兩千多民夫。
牛錄是早期滿族的一種生產和軍事合一的社會組織形式,當出兵打仗或行獵時,按家族村寨每10人選一首領,稱“牛錄額真”,這就是主子的意思。
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中,於明萬曆二十九年,也就是1601年定為每300人為一牛錄,以此來做為基本的戶口和軍事編製單位,並在牛錄基礎上組建成了八旗,每一牛錄設一牛錄額真管理各項事務,牛錄額真從此正式成為官名。
皇太極登位後,認為不能隨隨便便收人做奴才,那樣,會讓奴才的意誌不夠堅定,太容易就當上了,不會珍惜這個資格的,於是把牛錄額真改為牛錄章京,這個牛錄人數也不斷變化,甚至,還把章京擴大到文官頭上。
後來,在那麵的世界裏,如軍機處之軍機章京,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之總辦章京、幫辦章京、章京、額外章京,均為協助堂官處理文書等事的文職官員。
其實在滿語中,“章京”就是對上級領導的稱謂,它是由主子這個詞演變來的,但是語義範疇又廣了一些,這就對了,不是什麽人都可以當上奴才的。
漢八旗鑲藍旗牛錄章京白慶堂統領的一支牛錄,隻有不足二百騎,這個編製明顯不夠。
漢軍八旗的軍事人員一般相比滿人要編製少一些,這都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因為他們可能隨時擴編,一下子可能到千人,或者又隨時縮編。
牛錄裏打過幾仗的,活下來的,可能隨時被征調走,這都是經過考驗的,可以初步值得信任的。
比如漢八旗鑲藍旗牛錄章京白慶堂現在統領的人員,就達六百多人,這些都是從攻過城,活下來的降兵中挑選出來的,都是意誌堅定者。
前兩天,他們攻下了一個寨子,安排了一半的人馬把一部份俘虜押送到廣州城,去當民夫,當炮灰;他們剩下的一半人從攻下的寨子裏的俘虜裏,又挑了一些人,和原先幫助攻寨子的民夫繼續向前走——平南王有令,參與攻城的人越多越好,押送回來多的有獎——
漢八旗鑲藍旗牛錄章京白慶堂坐在馬上,隨著馬匹的步伐輕輕晃動著自己的上身,與它有了和諧的關係。
他想,若是再破一個大一些的寨子怎麽辦?是全體回去休息幾日呢,還是再往下走呢?這漢人,這南蠻子好像是抓不完的( )
“吳化龍隊長:計劃有所變動。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盡可能多組織明人撤離到安全的地點,你會得到安保隊的後援支持。
漢唐集團安保部:伍堅強(簽字)
時間:1650年6月1日(手寫)”
這計劃真變了,原先說的是帶著願意撤離的明人到安全的地點,這幾句話的含意區別很大。
吳化龍隊長慢慢地說:“安保大隊派來多少人手?”
劉匪王道:“足有一千人。全是好手……”
吳化龍隊長頓時揚了一下眉毛,說道:“這麽多?這是要打下廣州?!”
劉匪王道:“海安大隊長也帶人來了,陸安大隊長也帶人來了,還有原先的一些教官,還帶了一些裝備……”
吳化龍隊長雙眉直顫,大喜道:“天神!漢唐集團這是要奪下兩廣!
有了兩廣就有了天下,最起碼也能和韃虜劃江而治!讓伍大鵬董事長做皇上,伍部長做大臣……我等——”
吳化龍隊長的聲音越來越小,他想起來了,如果是這樣的計劃,他不會接到那樣的命令。
劉匪王搖了搖頭,說:“我看不甚像……我走以前,他們正在大規模建移民營……”
吳化龍隊長心中一涼,這又是建營,如想打下廣州,還運人做甚麽……
“營裏麵有多少人?”
“娘哎,天天來人,天天送走人,那大帆船都好像要穿成線了,數字算不過來……永勝伯也派船來了……”
吳化龍隊長歎了口氣,說道:“我漢唐集團的人還是太少了……可太多了人又養不起……”
劉匪王說:“要是像以前那樣招募兵,要多少有多少……現在連永勝伯都開始精挑了……很多老兄弟都下來了……”
談話間,其他人已經把兩條船上麵的裝備搬下來了,又把它們重新藏回蘆葦叢……
看著地上擺放的裝備,吳化龍隊長樂嗬嗬地說:“老劉,和我去多救一些人吧——”
劉匪王把拍著手道:“兄弟敢不從命。”
這幾天來,陳家村陳氏主長陳子洛頗有些心驚肉跳。
路過這裏逃亡的人越來越多——每天都有不好的消息傳來——
王家村破了,張家村破了,宋家村破了——這似乎離我陳家村越來越近,不過離馮家村更近!
讓韃虜滅了馮家村!——
不要啊,我陳家村在後,不經過馮家村韃虜永遠到不了我陳家村——讓韃虜和馮家村同歸於盡,如此甚好!——
但是他們的罪又不至於如此。
算了,如此危機關頭,我想他們做甚!
他在心裏隱隱地後悔沒有聽他兄弟吳化龍的話,但是他能說服了村子中的長老嗎?
自家逃走好說——但今後再也做不成陳家的人了,死了都休想埋入祖墳了。
這一次的紛爭那村子裏的長老們是大力支持的,說過,哪怕全村子都坑家蕩產也要把這官司打到北京,哪怕打到天庭地府!
人世間還能大過一個理字?!
將來的兒女們走路要把頭低到褲襠裏了——我等哪裏是為自己??
陳子洛的胸中一汩汩地湧動著各種想法,各種念頭。
這時有人來報,說是馮氏主長領著一個隨從來見。
哼哼,你到底是怕了吧?
陳子洛整理了一下衣裳,端坐在大堂上,正了八經地接見了馮氏主長。
馮氏主長,叫馮玉山,在廣州經商,回鄉定居後,頗有些產業,也是因為這次紛爭才當上主長,言辭便給,也是不遜常人。
馮玉山正正規規地施禮,陳子洛規規正正地回禮。
兩人對馮家村和陳家村周邊的現狀做了分析,現在動蕩不安,亂世到了,這一點,他們取得了共識;兩人對馮家村和陳家村周邊的未來做了預料,前景不好,韃虜可能說來就來,這一點他們也取得了共識;兩人對馮家村和陳家村周邊的保衛工作做了初步探討,共同防禦是有必要的,這一點他們又取得了共識。
那麽針對即將采取的手段,雙方認為有必要進一步商談。
當天晚上,陳子洛召集村子裏的長老們商談——長老們都是飽經滄桑的老人,當然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自然也是讚同。
雙方嚴格按照五比五的比例投入到戰備中。
與陳家村主要靠木寨牆防守不同,馮家村村口有兩個小山包,正好可以依著山勢建起青磚牆。
一處小山包上還有廣東民居中特有的一種“碉樓”,這種碉樓為防範匪賊而建,也可以儲備糧食,在危難時固守待援,甚至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防汛。
廣州周邊地區與嶺南的客家圓形土樓、潮汕的客家方形民居,結構上不甚相似——由此可以看到,當地的治安條件是影響建築特點的第一要素。
眾人緊張了幾天,卻沒有發生可怕的事情。
有傳聞說,廣州陸統領大將張月將軍在兩廣總督杜允和總督大人的帶領下,打出城門,三次擊退了韃虜,燒毀眾多的樓車——
眾人歡呼,於是飲酒,難怪韃虜不敢近村了——莫非已經敗退?!
雙方飲酒時,不知道是誰先提起那十二畝水田之事了,又開始糾紛了,好歹雙方沒有又群毆起來——
陳子洛捋著胡子,冷笑著說:“危難之機,想起我陳家村了,這還沒有得到定論,就又來與我陳家尋釁,嗬,嗬,這人世間大不過一個理字,我與爾等好好辯論。”
馮玉山仰天大笑,說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尚且不知,何談一個理字!”
如此引發了若幹的連鎖反應。
陳家村的人認為馮家村的人不感恩,這馮家村的人認為陳家村的人不懂得唇亡齒寒;陳家村的人認為馮家村的人是小偷,這馮家村的人認為陳家村的人是強盜;陳家村的人認為馮家村的人讀書人太少,不懂忠孝禮義;這馮家村的人認為陳家村的人聖賢書都讀到狗肚子裏了,不懂是義理還理義的排列順序——
總之,陳家村怒撤馮家村,看看沒有我陳家村的相助,看你如何能守住。
馮家村滿不在乎,這幾日又是有許多青壯的流亡之人加入——沒有你陳家村,我等一樣能守住。
1650年6月1日。
漢八旗鑲藍旗牛錄章京白慶堂領著半個牛錄的騎兵,帶著二百多降兵慢慢地向馮家村走來。
慢,是因為他們前麵驅趕著兩千多民夫。
牛錄是早期滿族的一種生產和軍事合一的社會組織形式,當出兵打仗或行獵時,按家族村寨每10人選一首領,稱“牛錄額真”,這就是主子的意思。
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中,於明萬曆二十九年,也就是1601年定為每300人為一牛錄,以此來做為基本的戶口和軍事編製單位,並在牛錄基礎上組建成了八旗,每一牛錄設一牛錄額真管理各項事務,牛錄額真從此正式成為官名。
皇太極登位後,認為不能隨隨便便收人做奴才,那樣,會讓奴才的意誌不夠堅定,太容易就當上了,不會珍惜這個資格的,於是把牛錄額真改為牛錄章京,這個牛錄人數也不斷變化,甚至,還把章京擴大到文官頭上。
後來,在那麵的世界裏,如軍機處之軍機章京,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之總辦章京、幫辦章京、章京、額外章京,均為協助堂官處理文書等事的文職官員。
其實在滿語中,“章京”就是對上級領導的稱謂,它是由主子這個詞演變來的,但是語義範疇又廣了一些,這就對了,不是什麽人都可以當上奴才的。
漢八旗鑲藍旗牛錄章京白慶堂統領的一支牛錄,隻有不足二百騎,這個編製明顯不夠。
漢軍八旗的軍事人員一般相比滿人要編製少一些,這都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因為他們可能隨時擴編,一下子可能到千人,或者又隨時縮編。
牛錄裏打過幾仗的,活下來的,可能隨時被征調走,這都是經過考驗的,可以初步值得信任的。
比如漢八旗鑲藍旗牛錄章京白慶堂現在統領的人員,就達六百多人,這些都是從攻過城,活下來的降兵中挑選出來的,都是意誌堅定者。
前兩天,他們攻下了一個寨子,安排了一半的人馬把一部份俘虜押送到廣州城,去當民夫,當炮灰;他們剩下的一半人從攻下的寨子裏的俘虜裏,又挑了一些人,和原先幫助攻寨子的民夫繼續向前走——平南王有令,參與攻城的人越多越好,押送回來多的有獎——
漢八旗鑲藍旗牛錄章京白慶堂坐在馬上,隨著馬匹的步伐輕輕晃動著自己的上身,與它有了和諧的關係。
他想,若是再破一個大一些的寨子怎麽辦?是全體回去休息幾日呢,還是再往下走呢?這漢人,這南蠻子好像是抓不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