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夏天的重新注資,數碼港項目登時起死回生。
其實在投資界,最重要的就是“信心”二字。
當投資人對項目有信心的時候,一個本來不怎麽樣的項目,也能夠輕鬆吸引大筆投資。
比如priceline網站,從事網上訂票、訂房業務,它向用戶宣稱可以買到航空公司的打折票,但其實因為它剛剛創業的原因,與航空公司之間並無密切關係,所以想買到打折票並不容易,往往需要按原價購買。
因此它向用戶收取的票款,根本不夠支出,還需要公司賠上自己的錢。另外為了與航空公司拉近關係,它還要送幾千萬美元期權給航空公司。
因此可以說,這個網站就是一個賠本賺吆喝的網站。但因為民眾對其有信心,所以這家網站上市之後的市值,比西南航空公司、達美航空公司等的市值總和還要高。
所以鼓舞信心,對吸引投資人非常重要。
夏天的二十億美元其實並不算多,美國在線巔峰時期,市值兩千兩百億美元。二十億美元,還不足它一個零頭。
但是它出現的時機實在是太棒了。
在所有人都唱衰數碼港項目的時候,夏天卻挺身而出,創辦西瓜投資公司香港分部,拿出二十億美元來鼓勵創業。
這是雪中送炭之舉,一下就溫暖了人心,讓創業者恢複生機,讓投資人重新恢複信心。
二十億美元是小事,鼓舞民心是大事。
西瓜投資公司落戶香港,使數碼港項目起死回生,重新變得熱絡起來。
一個月內,西瓜投資公司就審批了十六個投資項目,並向十餘家瀕臨倒閉的公司注入資金。
雖然這三十餘家公司,隻占到數碼港公司的二十分之一,但是卻起到了非常好的帶頭作用。
半年之後,數碼港公司數量重新回到巔峰時期。
而經曆過這一番波折之後,之前盲目創業,缺乏規劃,缺乏潛力的創業公司,已經被淘汰出局。剩下來的這些公司,不敢說家家都有好項目,起碼不再像之前一樣浮誇。
因此論質量,如今的數碼港反倒比之前還要好。
……
相比起重新煥發生機的數碼港,英係財團最近的日子卻不好過。
原因是它們之前跟夏天拚搶香港電訊,憑借它的固話服務來推廣寬帶。因為當時正是互聯網熱,所以與互聯網有關的產業,都受到了投資者們的青睞,因此它們的收購大為獲益,股價飆升。
但自從美國納斯達克指數崩盤之後,互聯網熱退燒,它們的香港電訊股價自然也跟著下跌。由巔峰時期的二十八元五角,一度跌到了五元四角,市值下跌了百分之八十還多。
英係財團當時收購香港電訊,是以換股加現金的方式進行,真正支出的現金隻有兩百億港幣,其他都是以股換股。
即便如此,如今股價暴跌,對它們來說也並非好事。
一則,它們之所以收購香港電訊,就是看中互聯網的發展前景,想要在這一產業大發橫財的。如今互聯網熱退燒,它們失去了非常好的賺錢項目。
二則,它們之前收購安然、收購香港電訊、投資互聯網,欠下了數千億港幣的巨額債務。這筆錢,它們是準備拿香港電訊來償還的,比如拋售資產、轉移盈利等等。現在香港電訊股價暴跌,資產估值也大幅縮水,想要拋售資產套現還債,自然就很困難了。
前世,小超人李則楷通過杠杆收購拿下香港電訊,當時正是互聯網發展高峰期,所以盈科電訊當時最高市值五千八百億港幣。
但之後互聯網泡沫崩盤,再加上小超人拋售資產套現還債,使得盈科電訊價值巨幅縮水,兩年之後,隻剩不到兩百億港幣市值。
如今的香港電訊,雖不如前世那麽慘,但是估值也已經巨幅縮水。英係財團也因為連續兩次收購失利,損失近四千億港幣,而被媒體揶揄是“世紀冤大頭”。
這等外號,讓曾經叱吒一時的英係財團,什麽麵子都沒有了。
而兩次收購造成的巨額虧損,使得英係財團幾大富豪都背上了沉重的債務。為了償還貸款,他們不得不拋售資產,挪用公司利潤還貸,因此導致公司出現巨額虧損。
像和黃去年利潤有八十二億港幣,今年卻已經連續三個季度虧損,年度審計時,虧損額達到一百五十億港幣。
既然出現如此大的虧損,那麽年終分紅自然甭想了,這自然讓中小股民們非常不滿。他們不是公司高層,享受不到公司的任何利益。
像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通常會在公司擔任職務,或者在董事會占一席之地,他們相比中小股東,是享有很多特權的。比如他們可以領到不菲的袍金,可以占用公司的財物,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福利等等。
以夏天為例,他可以以公司的名義購買名車、名畫、豪宅、珠寶、紅酒、飛機、高爾夫球場會員卡等等等等。他可以把自己生活中的一切開銷,都以公司的名義報銷了。
因為他是公司的董事長,他做的一切事情,都可以打著公司旗號進行,就連去夜總會花天酒地,也可以算作是公關費用。
所以就算他一年不分紅,他的生活也毫不受影響,該怎麽享受還怎麽享受。也因此,很多上市公司董事長會宣稱自己隻領“一元錢”薪水。看似不貪錢,其實花得還是公司的錢,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
但中小股東就沒有這樣的優待,他們除了股息分紅,以及股價上漲所帶來的利益外,其他權益一樣都享受不到。
也因此現在公司出現巨額虧損,不能夠發放分紅股息,同時股價又下跌,這可讓中小股東大為不滿。
據說年末,英係財團舉行股東大會時,很多中小股東直接打起橫幅,要求這些富豪向股東道歉,要求他們退出管理層,要求他們賠償股民們的損失。
因為鬧得人太多,鬧得動靜太大,甚至要出動警員來維持秩序。
在香港,這種現象,向來是那些老千股開年會時才會出現的。
如今卻出現在英係財團的年會上,可見它們的處境有多糟糕了。
其實在投資界,最重要的就是“信心”二字。
當投資人對項目有信心的時候,一個本來不怎麽樣的項目,也能夠輕鬆吸引大筆投資。
比如priceline網站,從事網上訂票、訂房業務,它向用戶宣稱可以買到航空公司的打折票,但其實因為它剛剛創業的原因,與航空公司之間並無密切關係,所以想買到打折票並不容易,往往需要按原價購買。
因此它向用戶收取的票款,根本不夠支出,還需要公司賠上自己的錢。另外為了與航空公司拉近關係,它還要送幾千萬美元期權給航空公司。
因此可以說,這個網站就是一個賠本賺吆喝的網站。但因為民眾對其有信心,所以這家網站上市之後的市值,比西南航空公司、達美航空公司等的市值總和還要高。
所以鼓舞信心,對吸引投資人非常重要。
夏天的二十億美元其實並不算多,美國在線巔峰時期,市值兩千兩百億美元。二十億美元,還不足它一個零頭。
但是它出現的時機實在是太棒了。
在所有人都唱衰數碼港項目的時候,夏天卻挺身而出,創辦西瓜投資公司香港分部,拿出二十億美元來鼓勵創業。
這是雪中送炭之舉,一下就溫暖了人心,讓創業者恢複生機,讓投資人重新恢複信心。
二十億美元是小事,鼓舞民心是大事。
西瓜投資公司落戶香港,使數碼港項目起死回生,重新變得熱絡起來。
一個月內,西瓜投資公司就審批了十六個投資項目,並向十餘家瀕臨倒閉的公司注入資金。
雖然這三十餘家公司,隻占到數碼港公司的二十分之一,但是卻起到了非常好的帶頭作用。
半年之後,數碼港公司數量重新回到巔峰時期。
而經曆過這一番波折之後,之前盲目創業,缺乏規劃,缺乏潛力的創業公司,已經被淘汰出局。剩下來的這些公司,不敢說家家都有好項目,起碼不再像之前一樣浮誇。
因此論質量,如今的數碼港反倒比之前還要好。
……
相比起重新煥發生機的數碼港,英係財團最近的日子卻不好過。
原因是它們之前跟夏天拚搶香港電訊,憑借它的固話服務來推廣寬帶。因為當時正是互聯網熱,所以與互聯網有關的產業,都受到了投資者們的青睞,因此它們的收購大為獲益,股價飆升。
但自從美國納斯達克指數崩盤之後,互聯網熱退燒,它們的香港電訊股價自然也跟著下跌。由巔峰時期的二十八元五角,一度跌到了五元四角,市值下跌了百分之八十還多。
英係財團當時收購香港電訊,是以換股加現金的方式進行,真正支出的現金隻有兩百億港幣,其他都是以股換股。
即便如此,如今股價暴跌,對它們來說也並非好事。
一則,它們之所以收購香港電訊,就是看中互聯網的發展前景,想要在這一產業大發橫財的。如今互聯網熱退燒,它們失去了非常好的賺錢項目。
二則,它們之前收購安然、收購香港電訊、投資互聯網,欠下了數千億港幣的巨額債務。這筆錢,它們是準備拿香港電訊來償還的,比如拋售資產、轉移盈利等等。現在香港電訊股價暴跌,資產估值也大幅縮水,想要拋售資產套現還債,自然就很困難了。
前世,小超人李則楷通過杠杆收購拿下香港電訊,當時正是互聯網發展高峰期,所以盈科電訊當時最高市值五千八百億港幣。
但之後互聯網泡沫崩盤,再加上小超人拋售資產套現還債,使得盈科電訊價值巨幅縮水,兩年之後,隻剩不到兩百億港幣市值。
如今的香港電訊,雖不如前世那麽慘,但是估值也已經巨幅縮水。英係財團也因為連續兩次收購失利,損失近四千億港幣,而被媒體揶揄是“世紀冤大頭”。
這等外號,讓曾經叱吒一時的英係財團,什麽麵子都沒有了。
而兩次收購造成的巨額虧損,使得英係財團幾大富豪都背上了沉重的債務。為了償還貸款,他們不得不拋售資產,挪用公司利潤還貸,因此導致公司出現巨額虧損。
像和黃去年利潤有八十二億港幣,今年卻已經連續三個季度虧損,年度審計時,虧損額達到一百五十億港幣。
既然出現如此大的虧損,那麽年終分紅自然甭想了,這自然讓中小股民們非常不滿。他們不是公司高層,享受不到公司的任何利益。
像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通常會在公司擔任職務,或者在董事會占一席之地,他們相比中小股東,是享有很多特權的。比如他們可以領到不菲的袍金,可以占用公司的財物,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福利等等。
以夏天為例,他可以以公司的名義購買名車、名畫、豪宅、珠寶、紅酒、飛機、高爾夫球場會員卡等等等等。他可以把自己生活中的一切開銷,都以公司的名義報銷了。
因為他是公司的董事長,他做的一切事情,都可以打著公司旗號進行,就連去夜總會花天酒地,也可以算作是公關費用。
所以就算他一年不分紅,他的生活也毫不受影響,該怎麽享受還怎麽享受。也因此,很多上市公司董事長會宣稱自己隻領“一元錢”薪水。看似不貪錢,其實花得還是公司的錢,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
但中小股東就沒有這樣的優待,他們除了股息分紅,以及股價上漲所帶來的利益外,其他權益一樣都享受不到。
也因此現在公司出現巨額虧損,不能夠發放分紅股息,同時股價又下跌,這可讓中小股東大為不滿。
據說年末,英係財團舉行股東大會時,很多中小股東直接打起橫幅,要求這些富豪向股東道歉,要求他們退出管理層,要求他們賠償股民們的損失。
因為鬧得人太多,鬧得動靜太大,甚至要出動警員來維持秩序。
在香港,這種現象,向來是那些老千股開年會時才會出現的。
如今卻出現在英係財團的年會上,可見它們的處境有多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