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在西溪的曆史並不算太長,而且前兩代都是獨支,到了第三代才開枝散葉壯大起來,也就是說從分家傳到沈謙這一輩總共才四代人,雖然人數不少,但全都在五服內,所以徐老太君倒下的消息剛往外一傳,滿西溪四麵八角單單本族就呼呼啦啦的聚過去上百人。
在眾多族支裏頭,沈扶和徐老太君開創的長房二支算得上最旺的一支,全族七位進士,他們一家就占了三位,特別是徐老太君的兩個兒子沈遘、沈遼更是名滿天下的名士,老三沈邁雖說沒本事考上進士,隻能承蔭,但靠著自己的本事卻一直做到從六品少府少監,在普遍當不大的恩蔭官裏算是個異數。後來因為身體不好致仕回了鄉,在諸位沈家進士或去世或流寓外地的情況下儼然就是族長。
二支本宅在西溪的西南角落裏,五進五出的院落,正門上掛著宋神宗禦賜“齊家”匾額,在整個西溪可算一等一的大宅。然而這麽大的宅子今天晚上卻顯不出大了,早已罩上了白紗的燈籠映照之下,各處廳堂內外都是人影瞳瞳,喧聲四起。這麽多人裏頭穿白披孝的自然是沈氏本家以及二支本宅的仆役,而各色雜服的則是前來幫忙的四鄰。沒辦法,要來致祭的人實在太多,而沈家又奉行節儉為福,能少用下人就少用下人,遇上這樣的大事也隻能臨時“央求”鄰裏們來幫襯。
秦氏得到徐老太君喪訊後一直憂心忡忡,卻又不肯說出來,一直蘑菇到將近戌時才下定了決心帶著沈謙和金玲直奔二支大宅而去。
到了大宅的時候,院裏院外早就亂成了一鍋粥,到處都是人山人海,看得秦氏差點沒眼暈,離著老遠就停了下來,一邊幫沈謙和金玲仔細整理孝衣,一邊千叮嚀萬囑咐交代進去以後的各項規矩,生怕哪裏出了紕漏。直到金玲都被折騰急了,跺著腳連聲催促起來,她才無奈的長歎口氣,帶著兒女穿過人群進了院門。
所謂死者為大,沈謙他們是本家族人,正常情況下除非被派差,剩下的就隻能在老太太棺槨東西兩側牆邊的草苫子上跪著守靈,來了祭拜的親戚就陪著他們哭,完事兒了也不用一直跪著,隻要按主事人的安排做,別不說一聲就走就行,所以這種情況下秦氏娘幾個唯一能去的地方自然隻剩下了靈堂。
徐老太君的棺槨停在四進院的正廳裏。由於老太太走的“不是時候”,各項準備都顯得很是倉促,等秦氏他們到的時候,還有一大群一大群的各色幫閑分散在院子四處手忙腳亂的布置著靈堂靈棚。
此時秦氏也沒工夫跟別人打招呼了,一直走到正廳前的台階下都隻顧著這這那那的囑咐沈謙和金玲,眼看就要進廳了方才停下嘮叨,袖子往臉前一遮剛要舉哀哭進門去,就聽旁邊忽然有人高聲說道:
“是秦幹娘麽?啊,還真是。金玲,五哥。”
跟在秦氏身後的金玲本來還在發愁怎麽才能擠出眼淚,忽然聽見有人喊他們,連忙循聲向黑魆魆的門邊看去,猛然看見一架用來往屋簷下掛白紗燈籠的梯子上忽然跳下來一個大高個,居然雀躍的叫了起來:
“娘!是小乙哥。小乙哥也在這幫忙呐!”
“呃,小乙?你怎麽……”
這個大高個還真不是別人,就是差點揍了劉牙婆的那個小子,名叫莫小乙,隻比沈謙小兩個月,跟他姐姐莫霜是鎮西莫家湯餅店莫老四的雙生兒女。小戶人家給孩子起名也就是個記號,他們姐弟倆剛好出生在霜降那天,所以莫老四就給閨女起名叫做莫霜,可到了兒子這裏總不能叫“莫降”吧,老頭一發愁一跺腳,幹脆就叫小乙了(乙就是一)。
莫小乙的娘跟秦氏都是富陽人,雖然在娘家不認識,但到了西溪之後因為是同鄉關係卻很好,特別是秦氏被趕出家門之後沒少得到莫家幫襯,雖說也解不了什麽大急,但這份感情彌足珍貴。
那天劉牙婆去沈謙家的時候正趕巧莫娘子讓莫霜去給秦氏送些點心,因為天黑了才讓莫小乙跟著一塊去,後邊的事就沒必要說了。隻不過小戶生意起早貪黑也請不起幫工,連閨女都拉上了陣,自然也沒多少時間亂跑,所以自從那天之後,沈謙這還是第一次見到莫小乙。
莫小乙見秦氏被嚇了一跳,趕忙往亮處挪了一步,這才興奮的說道:
“沈三官人在我們店裏定了好幾百斤炊餅,還定下了桌,說是流水席用。爹娘心裏過意不去,讓我過來幫忙。秦幹娘,五哥當真好了麽?我聽外頭都快傳神了!”
秦氏本來還想囑咐莫小乙幾句什麽幹活小心之類的話,可聽他問起了沈謙的事,便忍不住轉頭向兒子看了過去。恰在這時候就見沈謙笑道:
“好了,等過幾天好利索了我去你們店裏幫忙。天太黑,你上梯子小心些。”
去幫忙?上梯子小心些?……秦氏心裏突突的狂跳了好幾下。忽然之間她才發現兒子居然懂得人情世故了,這不就是說……五郎已經和別人完全一樣了麽!秦氏完全沒去想這一個月裏頭她跟一直以前一樣事必躬親,根本就沒給過沈謙表現人情世故的機會,而對他的裝傻糊弄人的那一套更是完全蒙在鼓裏。這時候突然後知後覺的發現了這一點,秦氏心裏頓時隻剩下了欣慰。
這裏正說著話,遠處有人突然喊道:
“小乙,小乙,莫大郎,別在那裏忙了,快些去跟你爹說一聲,再加上兩百斤炊餅。”
“哎,知道了,這就去……秦幹娘,我得趕快去了。”
莫小乙更是一陣興奮,哪裏還有工夫再多說話,告著罪便大步流星的消失在了昏暗的天光和忙亂人群之中,片刻之後才聽院門口處他像是剛想起來似的又高聲道:
“噢噢噢,五哥,我娘說等忙過這陣就去看你,你要是去看她也行……”
“這孩子……”
秦氏頓時被莫小乙逗樂了。而旁邊的沈謙也一樣在那裏笑嗬嗬的目送,然而就在這時,他卻隱約感覺到身旁好像有人忽然頓了頓步,似乎還迅速扭頭掃了他一眼,接著又轉回了頭去。
本來這裏雜聲雜語的到處都是人,有人在他身後停一停不也沒什麽奇怪,但他還是下意識地扭頭看了一眼。就這麽一轉頭還沒看清是誰的工夫,身後那人忽然咳嗽了一聲,接著尷尬的笑道:
“秦,秦姨娘,五郎,呃,呃,金玲……嗬嗬,原來你們還沒進去。”
“四哥?!”
“哦,四郎回來了……”
那人是個十七八歲模樣的白淨年輕人,一身官學書生打扮。他忽然這麽一招呼,秦氏和金玲也都聞聲轉回了身去,雖然衝口說出的話不一樣,但相同的驚詫語氣再加上“姨娘”這個稱呼,也已經讓沈謙知道這個從來沒見過的人是誰了——還用說麽,沈四郎沈誠唄。
年輕書生確實是顏氏的兒子沈誠,他和沈謙之所以一個四郎一個五郎,是因為叔伯兄弟排序。沈誠也是才到,剛才無意間發現了沈謙他們,本來還想悄沒聲息的躲進廳去,可越是想躲越容易出問題,所以走到沈謙身後時還是本能的頓了頓步,這一頓步引來了沈謙的注意,他又不知道沈謙看沒看清他,哪裏還好意思再躲?見秦氏和金玲都看向了他,隻好硬著頭皮笑道:
“嗬嗬,是這樣,秦姨娘,孩兒在學裏得到喪信,接著就趕回來了。本來……”
“你不趕快進去,在門口磨蹭什麽!”
還沒等沈誠說完話,離著廳門七八步遠外忽然傳來了一聲冷冷的喝問。眾人連忙轉頭看去,就見一個同樣披著緦麻孝的中年婦人怒氣衝衝的快步走了過來。昏暗之下看不大清她的長相,但也大體能看出她和秦氏年齡不相上下,但是卻遠比清清瘦瘦的秦氏顯得富態。
這婦人一出現就震住了場子,別說沈謙他們,就連遠遠近近的幫閑們聽見了她的喝聲,也都停下手裏的活計看向了這邊,更有人饒有興致的小聲議論了起來。
…………………………………………………………………………………………………
“娘,我……”
沈誠被這婦人嚇了一跳,登時變得張口結舌,不知該說什麽才好。而站在旁邊的秦氏也忽然哆嗦了哆嗦,下意識地連忙向那婦人福了一禮,怯聲訕笑道:
“哦,顏姐姐來了……”
秦氏來這麽晚其實就是想避著顏氏,她本來想著顏氏應該來得早,自己帶著沈謙和金玲來晚一些,趁著廳裏人多嘴雜就可以不跟顏氏說話了,然後蘑菇一會兒借沈謙身體不好為理由,跟沈邁告聲假就可以回去。至於明天,到時候就該分班跪靈了,管事兒的本家絕對不可能把她和顏氏分一塊去,這事就算拖過去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她怎麽也沒想到會在這裏跟顏氏碰上頭,在多年對顏氏的畏怯之下,她登時有些懵了。
顏氏瞪了秦氏一眼,恨恨的“哼”了一聲後,對秦氏娘幾個理都不理便快步走過去搡了沈誠一把,指桑罵槐的怒聲喝道:
“你什麽你?啊!你一個讀書人連規矩都不懂?你二祖母不在了,你不趕緊進去磕頭,在這裏跟幾個下賤人廢什麽話?莫非也想變成癡傻?”
“娘,這裏這麽多人呢,您……”
沈誠見顏氏要當眾羞辱秦氏娘幾個,臉上頓時一熱,雖然沒敢埋怨,但還是忍不住嘟囔了出來。然而還沒等他說完,幾乎跟他並肩站著的沈謙忽然對著顏氏拱著手弓了弓身,很是謙恭的笑道:
“孩兒迷糊了這麽多年,一直也沒向顏姨娘問過安好。要不,要不,趁著今天就一起了吧。”
說著話沈謙撩袍就要往地上跪,嚇得沈誠登時一頭冷汗,急忙一把拽住了沈謙,連聲說道:
“五郎,你這是要做什麽?哎呀,何必呀!”
他的話還沒說完,隻聽遠遠進進圍觀的幫閑們猛然間爆出一陣哄堂大笑,接著就有人高聲慫恿道:
“對對對,五郎,你顏姨娘可是好人呐,這都這麽多年了,你說什麽也得跪一個。”
“哈哈哈哈,沈四小官人攔著作甚?你兄弟這不是在禮敬你娘嗎。”
……
在這哄笑聲中,沈謙倒是沒把事情做絕,就著沈誠的勁兒接著就站直了身,隻在那裏笑微微的望著顏氏,但對麵的顏氏臉色卻越來越難看,最後兩隻緊緊捏著的拳頭都哆嗦了起來。
顏氏不是傻子,哪能聽不出沈謙要說什麽:宋朝人隻跪天地鬼神,一般情況下不跪活人,這小子在今天祭拜徐老太君亡靈的當口要對她一起跪,而且還是當眾,那不就相當於當著這麽多人的麵咒她死嗎?這分明就是在為以前的事公開向她挑戰啊!
顏氏幾乎快被氣瘋了,可越是如此周圍的哄笑聲越響,這些笑聲明顯都是衝著她來的,頓時讓她感覺像是被當眾扒光了一樣難受,最後腦子裏嗡的一聲響,險些沒栽倒在地上……
在眾多族支裏頭,沈扶和徐老太君開創的長房二支算得上最旺的一支,全族七位進士,他們一家就占了三位,特別是徐老太君的兩個兒子沈遘、沈遼更是名滿天下的名士,老三沈邁雖說沒本事考上進士,隻能承蔭,但靠著自己的本事卻一直做到從六品少府少監,在普遍當不大的恩蔭官裏算是個異數。後來因為身體不好致仕回了鄉,在諸位沈家進士或去世或流寓外地的情況下儼然就是族長。
二支本宅在西溪的西南角落裏,五進五出的院落,正門上掛著宋神宗禦賜“齊家”匾額,在整個西溪可算一等一的大宅。然而這麽大的宅子今天晚上卻顯不出大了,早已罩上了白紗的燈籠映照之下,各處廳堂內外都是人影瞳瞳,喧聲四起。這麽多人裏頭穿白披孝的自然是沈氏本家以及二支本宅的仆役,而各色雜服的則是前來幫忙的四鄰。沒辦法,要來致祭的人實在太多,而沈家又奉行節儉為福,能少用下人就少用下人,遇上這樣的大事也隻能臨時“央求”鄰裏們來幫襯。
秦氏得到徐老太君喪訊後一直憂心忡忡,卻又不肯說出來,一直蘑菇到將近戌時才下定了決心帶著沈謙和金玲直奔二支大宅而去。
到了大宅的時候,院裏院外早就亂成了一鍋粥,到處都是人山人海,看得秦氏差點沒眼暈,離著老遠就停了下來,一邊幫沈謙和金玲仔細整理孝衣,一邊千叮嚀萬囑咐交代進去以後的各項規矩,生怕哪裏出了紕漏。直到金玲都被折騰急了,跺著腳連聲催促起來,她才無奈的長歎口氣,帶著兒女穿過人群進了院門。
所謂死者為大,沈謙他們是本家族人,正常情況下除非被派差,剩下的就隻能在老太太棺槨東西兩側牆邊的草苫子上跪著守靈,來了祭拜的親戚就陪著他們哭,完事兒了也不用一直跪著,隻要按主事人的安排做,別不說一聲就走就行,所以這種情況下秦氏娘幾個唯一能去的地方自然隻剩下了靈堂。
徐老太君的棺槨停在四進院的正廳裏。由於老太太走的“不是時候”,各項準備都顯得很是倉促,等秦氏他們到的時候,還有一大群一大群的各色幫閑分散在院子四處手忙腳亂的布置著靈堂靈棚。
此時秦氏也沒工夫跟別人打招呼了,一直走到正廳前的台階下都隻顧著這這那那的囑咐沈謙和金玲,眼看就要進廳了方才停下嘮叨,袖子往臉前一遮剛要舉哀哭進門去,就聽旁邊忽然有人高聲說道:
“是秦幹娘麽?啊,還真是。金玲,五哥。”
跟在秦氏身後的金玲本來還在發愁怎麽才能擠出眼淚,忽然聽見有人喊他們,連忙循聲向黑魆魆的門邊看去,猛然看見一架用來往屋簷下掛白紗燈籠的梯子上忽然跳下來一個大高個,居然雀躍的叫了起來:
“娘!是小乙哥。小乙哥也在這幫忙呐!”
“呃,小乙?你怎麽……”
這個大高個還真不是別人,就是差點揍了劉牙婆的那個小子,名叫莫小乙,隻比沈謙小兩個月,跟他姐姐莫霜是鎮西莫家湯餅店莫老四的雙生兒女。小戶人家給孩子起名也就是個記號,他們姐弟倆剛好出生在霜降那天,所以莫老四就給閨女起名叫做莫霜,可到了兒子這裏總不能叫“莫降”吧,老頭一發愁一跺腳,幹脆就叫小乙了(乙就是一)。
莫小乙的娘跟秦氏都是富陽人,雖然在娘家不認識,但到了西溪之後因為是同鄉關係卻很好,特別是秦氏被趕出家門之後沒少得到莫家幫襯,雖說也解不了什麽大急,但這份感情彌足珍貴。
那天劉牙婆去沈謙家的時候正趕巧莫娘子讓莫霜去給秦氏送些點心,因為天黑了才讓莫小乙跟著一塊去,後邊的事就沒必要說了。隻不過小戶生意起早貪黑也請不起幫工,連閨女都拉上了陣,自然也沒多少時間亂跑,所以自從那天之後,沈謙這還是第一次見到莫小乙。
莫小乙見秦氏被嚇了一跳,趕忙往亮處挪了一步,這才興奮的說道:
“沈三官人在我們店裏定了好幾百斤炊餅,還定下了桌,說是流水席用。爹娘心裏過意不去,讓我過來幫忙。秦幹娘,五哥當真好了麽?我聽外頭都快傳神了!”
秦氏本來還想囑咐莫小乙幾句什麽幹活小心之類的話,可聽他問起了沈謙的事,便忍不住轉頭向兒子看了過去。恰在這時候就見沈謙笑道:
“好了,等過幾天好利索了我去你們店裏幫忙。天太黑,你上梯子小心些。”
去幫忙?上梯子小心些?……秦氏心裏突突的狂跳了好幾下。忽然之間她才發現兒子居然懂得人情世故了,這不就是說……五郎已經和別人完全一樣了麽!秦氏完全沒去想這一個月裏頭她跟一直以前一樣事必躬親,根本就沒給過沈謙表現人情世故的機會,而對他的裝傻糊弄人的那一套更是完全蒙在鼓裏。這時候突然後知後覺的發現了這一點,秦氏心裏頓時隻剩下了欣慰。
這裏正說著話,遠處有人突然喊道:
“小乙,小乙,莫大郎,別在那裏忙了,快些去跟你爹說一聲,再加上兩百斤炊餅。”
“哎,知道了,這就去……秦幹娘,我得趕快去了。”
莫小乙更是一陣興奮,哪裏還有工夫再多說話,告著罪便大步流星的消失在了昏暗的天光和忙亂人群之中,片刻之後才聽院門口處他像是剛想起來似的又高聲道:
“噢噢噢,五哥,我娘說等忙過這陣就去看你,你要是去看她也行……”
“這孩子……”
秦氏頓時被莫小乙逗樂了。而旁邊的沈謙也一樣在那裏笑嗬嗬的目送,然而就在這時,他卻隱約感覺到身旁好像有人忽然頓了頓步,似乎還迅速扭頭掃了他一眼,接著又轉回了頭去。
本來這裏雜聲雜語的到處都是人,有人在他身後停一停不也沒什麽奇怪,但他還是下意識地扭頭看了一眼。就這麽一轉頭還沒看清是誰的工夫,身後那人忽然咳嗽了一聲,接著尷尬的笑道:
“秦,秦姨娘,五郎,呃,呃,金玲……嗬嗬,原來你們還沒進去。”
“四哥?!”
“哦,四郎回來了……”
那人是個十七八歲模樣的白淨年輕人,一身官學書生打扮。他忽然這麽一招呼,秦氏和金玲也都聞聲轉回了身去,雖然衝口說出的話不一樣,但相同的驚詫語氣再加上“姨娘”這個稱呼,也已經讓沈謙知道這個從來沒見過的人是誰了——還用說麽,沈四郎沈誠唄。
年輕書生確實是顏氏的兒子沈誠,他和沈謙之所以一個四郎一個五郎,是因為叔伯兄弟排序。沈誠也是才到,剛才無意間發現了沈謙他們,本來還想悄沒聲息的躲進廳去,可越是想躲越容易出問題,所以走到沈謙身後時還是本能的頓了頓步,這一頓步引來了沈謙的注意,他又不知道沈謙看沒看清他,哪裏還好意思再躲?見秦氏和金玲都看向了他,隻好硬著頭皮笑道:
“嗬嗬,是這樣,秦姨娘,孩兒在學裏得到喪信,接著就趕回來了。本來……”
“你不趕快進去,在門口磨蹭什麽!”
還沒等沈誠說完話,離著廳門七八步遠外忽然傳來了一聲冷冷的喝問。眾人連忙轉頭看去,就見一個同樣披著緦麻孝的中年婦人怒氣衝衝的快步走了過來。昏暗之下看不大清她的長相,但也大體能看出她和秦氏年齡不相上下,但是卻遠比清清瘦瘦的秦氏顯得富態。
這婦人一出現就震住了場子,別說沈謙他們,就連遠遠近近的幫閑們聽見了她的喝聲,也都停下手裏的活計看向了這邊,更有人饒有興致的小聲議論了起來。
…………………………………………………………………………………………………
“娘,我……”
沈誠被這婦人嚇了一跳,登時變得張口結舌,不知該說什麽才好。而站在旁邊的秦氏也忽然哆嗦了哆嗦,下意識地連忙向那婦人福了一禮,怯聲訕笑道:
“哦,顏姐姐來了……”
秦氏來這麽晚其實就是想避著顏氏,她本來想著顏氏應該來得早,自己帶著沈謙和金玲來晚一些,趁著廳裏人多嘴雜就可以不跟顏氏說話了,然後蘑菇一會兒借沈謙身體不好為理由,跟沈邁告聲假就可以回去。至於明天,到時候就該分班跪靈了,管事兒的本家絕對不可能把她和顏氏分一塊去,這事就算拖過去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她怎麽也沒想到會在這裏跟顏氏碰上頭,在多年對顏氏的畏怯之下,她登時有些懵了。
顏氏瞪了秦氏一眼,恨恨的“哼”了一聲後,對秦氏娘幾個理都不理便快步走過去搡了沈誠一把,指桑罵槐的怒聲喝道:
“你什麽你?啊!你一個讀書人連規矩都不懂?你二祖母不在了,你不趕緊進去磕頭,在這裏跟幾個下賤人廢什麽話?莫非也想變成癡傻?”
“娘,這裏這麽多人呢,您……”
沈誠見顏氏要當眾羞辱秦氏娘幾個,臉上頓時一熱,雖然沒敢埋怨,但還是忍不住嘟囔了出來。然而還沒等他說完,幾乎跟他並肩站著的沈謙忽然對著顏氏拱著手弓了弓身,很是謙恭的笑道:
“孩兒迷糊了這麽多年,一直也沒向顏姨娘問過安好。要不,要不,趁著今天就一起了吧。”
說著話沈謙撩袍就要往地上跪,嚇得沈誠登時一頭冷汗,急忙一把拽住了沈謙,連聲說道:
“五郎,你這是要做什麽?哎呀,何必呀!”
他的話還沒說完,隻聽遠遠進進圍觀的幫閑們猛然間爆出一陣哄堂大笑,接著就有人高聲慫恿道:
“對對對,五郎,你顏姨娘可是好人呐,這都這麽多年了,你說什麽也得跪一個。”
“哈哈哈哈,沈四小官人攔著作甚?你兄弟這不是在禮敬你娘嗎。”
……
在這哄笑聲中,沈謙倒是沒把事情做絕,就著沈誠的勁兒接著就站直了身,隻在那裏笑微微的望著顏氏,但對麵的顏氏臉色卻越來越難看,最後兩隻緊緊捏著的拳頭都哆嗦了起來。
顏氏不是傻子,哪能聽不出沈謙要說什麽:宋朝人隻跪天地鬼神,一般情況下不跪活人,這小子在今天祭拜徐老太君亡靈的當口要對她一起跪,而且還是當眾,那不就相當於當著這麽多人的麵咒她死嗎?這分明就是在為以前的事公開向她挑戰啊!
顏氏幾乎快被氣瘋了,可越是如此周圍的哄笑聲越響,這些笑聲明顯都是衝著她來的,頓時讓她感覺像是被當眾扒光了一樣難受,最後腦子裏嗡的一聲響,險些沒栽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