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來說,一般人從出生開始,就會接受各種各樣的教育,各種各樣的影響,到了十幾歲性格各方麵的東西基本上也就初步定型了,是好是壞,是文是武,隻要是熟悉的人都能看出來。
然而沈謙不一樣,雖然他這十幾年可以算在沈邁眼皮子底下長起來的,但這十幾年他卻又基本上算是白活,現在這個沈謙就算說是忽然從天上掉下來的都不為過,沈邁根本不知道他是個什麽人。
沈邁怕的就是這個。沈家是大族,他又隱然就是族長,必須得為整個家族的命運和未來考慮。沈謙剛才說的那句話雖然沒什麽,但深究起來卻可以發現明顯有點錙銖必較,以牙還牙的狠勁。
有狠勁不要緊,甚至很多人還很喜歡這樣的性格,可是沈家不行。在宋朝這個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的時代,講究的是儒雅之風,寬容之風,這種性格隻能被視作小人。而因為沈括之前做的那些事,沈家要不想敗亡,那就不能再出小人了。
有小人當然也不要緊,哪裏還能沒幾個小人?隻要這小人沒什麽大本事,蹦躂不高,也不會對家族有什麽大影響,可問題是通過沈謙剛才那番設身處地的話,沈邁已經隱隱對他有些此非池魚的感覺了……
沈邁忽然有了些很不好的預感,可他知道這是事出有因,他實在不知道該怎麽控製引導為好,隻得下意識地問道:
“什麽叫……獸性?”
“難道侄兒說的不對麽?”
沈謙滿臉都是肅然,毫不避讓地盯著沈邁的雙眼道,
“獸有護食之性,好不容易弄到一塊肉就生怕別人來搶。如果有誰靠得近了,就算是它同類,就算並非是來搶食,它也會暴起搏擊,傷之殺之而後快……三伯清楚侄兒說得是誰。”
“唉……”
沈邁當然知道沈謙說得是誰,可沈謙說的是事實,他一時實在不好反駁,隻能無奈的搖著頭長歎了口氣。
沈謙並沒有要沈邁回答的意思,頓了頓又道:
“這是惡獸,也有善獸。羔羊跪乳,昏鴉反哺,禽獸都知道母恩,何況是人?三伯如果是侄兒,又會怎麽想,怎麽做?”
“不要說了。”
沈邁本來一直低著頭,但聽到這裏卻忽然抬手止住了沈謙,沉思了半晌才緩緩抬起頭道,
“五郎……難道別人打你一拳,你一定要還上一腳麽?”
這句話算是沈謙被問住了,他下意識地低下頭沉默良久,這才抬頭決然的說道:
“將相和說的是什麽,不用侄兒亂說,三伯自然也清楚。侄兒雖說不敢自比先賢,但也不是錙銖必較的小人。平常的睚眥不過一笑而已,但有人要將我們母子往死路上逼,這算不算暴惡?如此惡毒卻以一笑報之,難道就是揚善?就是君子?惡無惡報,卻有利可圖,天下人誰會不作惡?又有誰會去向善?再說被那些惡人害慘了的人真的能甘心麽?”
“你……”
沈邁頓時語塞,他活了五十多歲,雖說沒能考上進士,但幾十年官場沉浮下來也自覺什麽都看透了,絕不會有什麽難住他的事,可是今天在這個隻有十幾歲的少年麵前,他卻頓覺無力。
是啊,惡人沒有惡報,誰還會向善?可是你以相同的方式還報,那你不也是惡人了麽?你出了氣,別人也會叫好,可是潛移默化之下,難道這種為惡得利的方式沒在你心裏固結下來?難道與被惡報者攸關相係之人不會因此心生惡意,再以惡報相還?
然而,沈謙的那些話並沒有錯,被坑害的人又怎麽可能甘心。以善報惡,以德報怨這些道理在現實麵前實在太蒼白無力了。是的,他說的沒錯,人也不過就是一種獸而已……
隨他去吧……沈邁的心裏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疲憊過,隻得無力的揮了揮手道:
“你若是覺著對,那便去做吧,隻要別犯了律法就行。”
“三伯……”
沈謙怎麽也沒想到沈邁會想到這上頭去,一時間居然懵了,但轉念一想沈邁也確實隻能往著上頭去猜,頓時便樂了,實在不敢笑出來之下,隻好強繃住臉道,
“侄兒剛才說了,侄兒並不是睚眥必較之人,更做不來那種潑婦死纏胡來的事,隻是想替娘討回公道罷了,難不成這輩子什麽都不做,就在家裏天天跟顏姨娘鬥心眼?那,那侄兒成什麽了。而且……雖然原來侄兒恨不得生食其肉,可今天見了些事,卻又多少有些為難,總覺得原來那樣想最後隻會是一場空忙,除了暫時出口氣,到最後還是什麽實際用處都沒有。”
沈邁本來都不想再管了,可聽到沈謙這些話卻猛然發現自己剛才想岔了,見他說自己“為難”,心裏不由一奇,脫口問道:
“哦?為何?”
沈謙很是認真的說道:
“四哥不是壞人。”
“哦……”
沈邁沒想到沈謙會說出這句話,忽然一愣神的工夫,誰知道那小子滿臉上忽然都是無奈,連停都不停的繼續說道:
“可他是個麵人。”
“麵人?”
沈邁怎麽也沒想到沈謙會給沈誠這麽個評價,雖然難免一愕,但緊接著倒也明白了沈謙什麽意思,便嘿然一笑道:
“你這樣說倒也對。嗬嗬,四郎這孩子雖說至孝,可孝的方式不對,明知自己的娘做的不對,卻連相勸都不敢……唉,可能老夫說得有些過了,以四郎的性子,就算勸也隻會躲著人。可如今來看,即便他勸了也沒什麽用處。這樣任憑他娘敗壞名聲卻不管,說起來反倒成了不孝,可是你卻又不能說他不孝。嗨——你說吧,這種事真能愁死人。”
沈謙這些話實在是說到沈邁心裏去了。他越想越好笑,一時之間居然忘了沈謙剛才一直在說什麽,陡然間回想了起來,他猛地一凜,微微一眯眼低聲問道:
“你到底想做什麽……”
沈謙見沈邁被他“大義淩然”的話給繞暈了,隻好攤了攤手笑道:
“呃……反正不會讓三伯為難就是了。”
“混賬小子……”
沈邁淡淡的罵了一句,臉上接著一陣肅然,全身倚靠在椅背上盯著沈謙看了良久,這才一字一頓地說道:
“老夫已經明白你的意思了,倒也不想說你說的不對。不過有句話老夫雖然知道你心裏清楚,但還是要說出來讓你記住:人立於世,‘名聲’二字雖然難言其意,但若是丟了便再無立足之地。你不是你顏姨娘,不是女子,而是大宋的兒郎,我沈家的兒郎!你隻要記住這句話就好。至於你要做什麽,如何做,老夫無力去管,也不想去管。隻是你必須記住,萬萬不要錯了‘忠孝節義,禮義廉恥’這八個字。”
說完了這些話,沈邁怎麽都感覺還是沒交代清楚,雖然覺得自己剛才這些話足夠肅穆,足夠莊重,可到了最後終於還是沒忍住,接著又婆媽了起來,
“你小子給老夫記住,老夫也很煩你顏姨娘,可你要是因為她讓人戳了脊梁骨,可別怪老夫收拾你。嗯……不可讓人說你不孝,不可讓人說你心窄,不可讓人覺著你重利,不可……”
“那侄兒還是回去當癡傻好了。”
“屁話。你觸犯老太君神靈的賬老夫還沒跟你算呢。還不出去給你二祖母多跪一會,進了亥時便去後廚自己找些東西吃,然後給老夫滾回家去老老實實睡覺,要是再犯了癡傻,小心老夫把你捆吧捆吧扔西湖裏去。”
沈邁二話不說就對沈謙一陣連轟帶攆,可是臉上卻滿是抑不住的笑意,等沈謙當真掀開門簾“滾”了出去,他居然忍不住“哈哈”笑了兩聲。
此時沈邁確實舒心,雖然他今天才第一次看到癡傻病消失了的沈謙,但是僅僅經過這麽短短一次晤談,他卻發現此子絕非池中之物。
原因無他,這孩子的心思絕不像一個普通十六歲少年,雖然還免不了有些年輕氣盛,卻已經做到洞悉人性,並且極懂進退,而更重要的是,他的那些話雖然因為就事論事聽上去難免有些偏激,但是話語之間卻釘是釘鉚是鉚,已經隱隱露出對“修身齊家”的精妙見識,那麽今後……沈邁實在不敢往下想了。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莫非正是佛家所謂“凝住壁觀”,“棒喝成佛”?要不然怎麽理解他三歲之前的聰慧……沈邁實在理不清頭緒,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沈家現在急需一個這樣的早慧之人,畢竟舉目如今諾大一個沈家,優渥之下蠅營狗苟的太多,實在難找堪當大用之才。
大宋朝就是文人的天下,沈家能夠達到現在這個高度,靠的是三代七位進士帶來的紅利。然而自從嘉祐八年沈括高中之後,沈家已經整整二十六年沒再出過進士了,而且到了如今,除了那位被整個朝堂一致排斥在外的沈括沈三叔,其他的進士早就死幹淨了。如果這樣下去,沈家難逃衰落命運。
沈邁剛才差點問出“你原來讀的那些書還記不記得”這句話,可是最後還是硬生生咽進了肚子。他不能這樣問,因為這孩子太聰明,你要是露出了這層意思,他必然明白你在想什麽,那樣一來讓他對自己產生了過高的期望,必然會心浮氣躁,反倒適得其反。
沈邁雖然早已博覽群書,但是終究沒有中過進士,並不敢太過自信,不過他總有一種感覺,因為今天的氣氛不大對,此子真正的能耐並沒有露出來。那麽……嗯,他歲數還小,可塑性極強,倒不妨找機會先試一試再說……
然而沈謙不一樣,雖然他這十幾年可以算在沈邁眼皮子底下長起來的,但這十幾年他卻又基本上算是白活,現在這個沈謙就算說是忽然從天上掉下來的都不為過,沈邁根本不知道他是個什麽人。
沈邁怕的就是這個。沈家是大族,他又隱然就是族長,必須得為整個家族的命運和未來考慮。沈謙剛才說的那句話雖然沒什麽,但深究起來卻可以發現明顯有點錙銖必較,以牙還牙的狠勁。
有狠勁不要緊,甚至很多人還很喜歡這樣的性格,可是沈家不行。在宋朝這個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的時代,講究的是儒雅之風,寬容之風,這種性格隻能被視作小人。而因為沈括之前做的那些事,沈家要不想敗亡,那就不能再出小人了。
有小人當然也不要緊,哪裏還能沒幾個小人?隻要這小人沒什麽大本事,蹦躂不高,也不會對家族有什麽大影響,可問題是通過沈謙剛才那番設身處地的話,沈邁已經隱隱對他有些此非池魚的感覺了……
沈邁忽然有了些很不好的預感,可他知道這是事出有因,他實在不知道該怎麽控製引導為好,隻得下意識地問道:
“什麽叫……獸性?”
“難道侄兒說的不對麽?”
沈謙滿臉都是肅然,毫不避讓地盯著沈邁的雙眼道,
“獸有護食之性,好不容易弄到一塊肉就生怕別人來搶。如果有誰靠得近了,就算是它同類,就算並非是來搶食,它也會暴起搏擊,傷之殺之而後快……三伯清楚侄兒說得是誰。”
“唉……”
沈邁當然知道沈謙說得是誰,可沈謙說的是事實,他一時實在不好反駁,隻能無奈的搖著頭長歎了口氣。
沈謙並沒有要沈邁回答的意思,頓了頓又道:
“這是惡獸,也有善獸。羔羊跪乳,昏鴉反哺,禽獸都知道母恩,何況是人?三伯如果是侄兒,又會怎麽想,怎麽做?”
“不要說了。”
沈邁本來一直低著頭,但聽到這裏卻忽然抬手止住了沈謙,沉思了半晌才緩緩抬起頭道,
“五郎……難道別人打你一拳,你一定要還上一腳麽?”
這句話算是沈謙被問住了,他下意識地低下頭沉默良久,這才抬頭決然的說道:
“將相和說的是什麽,不用侄兒亂說,三伯自然也清楚。侄兒雖說不敢自比先賢,但也不是錙銖必較的小人。平常的睚眥不過一笑而已,但有人要將我們母子往死路上逼,這算不算暴惡?如此惡毒卻以一笑報之,難道就是揚善?就是君子?惡無惡報,卻有利可圖,天下人誰會不作惡?又有誰會去向善?再說被那些惡人害慘了的人真的能甘心麽?”
“你……”
沈邁頓時語塞,他活了五十多歲,雖說沒能考上進士,但幾十年官場沉浮下來也自覺什麽都看透了,絕不會有什麽難住他的事,可是今天在這個隻有十幾歲的少年麵前,他卻頓覺無力。
是啊,惡人沒有惡報,誰還會向善?可是你以相同的方式還報,那你不也是惡人了麽?你出了氣,別人也會叫好,可是潛移默化之下,難道這種為惡得利的方式沒在你心裏固結下來?難道與被惡報者攸關相係之人不會因此心生惡意,再以惡報相還?
然而,沈謙的那些話並沒有錯,被坑害的人又怎麽可能甘心。以善報惡,以德報怨這些道理在現實麵前實在太蒼白無力了。是的,他說的沒錯,人也不過就是一種獸而已……
隨他去吧……沈邁的心裏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疲憊過,隻得無力的揮了揮手道:
“你若是覺著對,那便去做吧,隻要別犯了律法就行。”
“三伯……”
沈謙怎麽也沒想到沈邁會想到這上頭去,一時間居然懵了,但轉念一想沈邁也確實隻能往著上頭去猜,頓時便樂了,實在不敢笑出來之下,隻好強繃住臉道,
“侄兒剛才說了,侄兒並不是睚眥必較之人,更做不來那種潑婦死纏胡來的事,隻是想替娘討回公道罷了,難不成這輩子什麽都不做,就在家裏天天跟顏姨娘鬥心眼?那,那侄兒成什麽了。而且……雖然原來侄兒恨不得生食其肉,可今天見了些事,卻又多少有些為難,總覺得原來那樣想最後隻會是一場空忙,除了暫時出口氣,到最後還是什麽實際用處都沒有。”
沈邁本來都不想再管了,可聽到沈謙這些話卻猛然發現自己剛才想岔了,見他說自己“為難”,心裏不由一奇,脫口問道:
“哦?為何?”
沈謙很是認真的說道:
“四哥不是壞人。”
“哦……”
沈邁沒想到沈謙會說出這句話,忽然一愣神的工夫,誰知道那小子滿臉上忽然都是無奈,連停都不停的繼續說道:
“可他是個麵人。”
“麵人?”
沈邁怎麽也沒想到沈謙會給沈誠這麽個評價,雖然難免一愕,但緊接著倒也明白了沈謙什麽意思,便嘿然一笑道:
“你這樣說倒也對。嗬嗬,四郎這孩子雖說至孝,可孝的方式不對,明知自己的娘做的不對,卻連相勸都不敢……唉,可能老夫說得有些過了,以四郎的性子,就算勸也隻會躲著人。可如今來看,即便他勸了也沒什麽用處。這樣任憑他娘敗壞名聲卻不管,說起來反倒成了不孝,可是你卻又不能說他不孝。嗨——你說吧,這種事真能愁死人。”
沈謙這些話實在是說到沈邁心裏去了。他越想越好笑,一時之間居然忘了沈謙剛才一直在說什麽,陡然間回想了起來,他猛地一凜,微微一眯眼低聲問道:
“你到底想做什麽……”
沈謙見沈邁被他“大義淩然”的話給繞暈了,隻好攤了攤手笑道:
“呃……反正不會讓三伯為難就是了。”
“混賬小子……”
沈邁淡淡的罵了一句,臉上接著一陣肅然,全身倚靠在椅背上盯著沈謙看了良久,這才一字一頓地說道:
“老夫已經明白你的意思了,倒也不想說你說的不對。不過有句話老夫雖然知道你心裏清楚,但還是要說出來讓你記住:人立於世,‘名聲’二字雖然難言其意,但若是丟了便再無立足之地。你不是你顏姨娘,不是女子,而是大宋的兒郎,我沈家的兒郎!你隻要記住這句話就好。至於你要做什麽,如何做,老夫無力去管,也不想去管。隻是你必須記住,萬萬不要錯了‘忠孝節義,禮義廉恥’這八個字。”
說完了這些話,沈邁怎麽都感覺還是沒交代清楚,雖然覺得自己剛才這些話足夠肅穆,足夠莊重,可到了最後終於還是沒忍住,接著又婆媽了起來,
“你小子給老夫記住,老夫也很煩你顏姨娘,可你要是因為她讓人戳了脊梁骨,可別怪老夫收拾你。嗯……不可讓人說你不孝,不可讓人說你心窄,不可讓人覺著你重利,不可……”
“那侄兒還是回去當癡傻好了。”
“屁話。你觸犯老太君神靈的賬老夫還沒跟你算呢。還不出去給你二祖母多跪一會,進了亥時便去後廚自己找些東西吃,然後給老夫滾回家去老老實實睡覺,要是再犯了癡傻,小心老夫把你捆吧捆吧扔西湖裏去。”
沈邁二話不說就對沈謙一陣連轟帶攆,可是臉上卻滿是抑不住的笑意,等沈謙當真掀開門簾“滾”了出去,他居然忍不住“哈哈”笑了兩聲。
此時沈邁確實舒心,雖然他今天才第一次看到癡傻病消失了的沈謙,但是僅僅經過這麽短短一次晤談,他卻發現此子絕非池中之物。
原因無他,這孩子的心思絕不像一個普通十六歲少年,雖然還免不了有些年輕氣盛,卻已經做到洞悉人性,並且極懂進退,而更重要的是,他的那些話雖然因為就事論事聽上去難免有些偏激,但是話語之間卻釘是釘鉚是鉚,已經隱隱露出對“修身齊家”的精妙見識,那麽今後……沈邁實在不敢往下想了。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莫非正是佛家所謂“凝住壁觀”,“棒喝成佛”?要不然怎麽理解他三歲之前的聰慧……沈邁實在理不清頭緒,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沈家現在急需一個這樣的早慧之人,畢竟舉目如今諾大一個沈家,優渥之下蠅營狗苟的太多,實在難找堪當大用之才。
大宋朝就是文人的天下,沈家能夠達到現在這個高度,靠的是三代七位進士帶來的紅利。然而自從嘉祐八年沈括高中之後,沈家已經整整二十六年沒再出過進士了,而且到了如今,除了那位被整個朝堂一致排斥在外的沈括沈三叔,其他的進士早就死幹淨了。如果這樣下去,沈家難逃衰落命運。
沈邁剛才差點問出“你原來讀的那些書還記不記得”這句話,可是最後還是硬生生咽進了肚子。他不能這樣問,因為這孩子太聰明,你要是露出了這層意思,他必然明白你在想什麽,那樣一來讓他對自己產生了過高的期望,必然會心浮氣躁,反倒適得其反。
沈邁雖然早已博覽群書,但是終究沒有中過進士,並不敢太過自信,不過他總有一種感覺,因為今天的氣氛不大對,此子真正的能耐並沒有露出來。那麽……嗯,他歲數還小,可塑性極強,倒不妨找機會先試一試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