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次探索(一)


    第二天清早,臨時管理委員會再次召開了簡短的會議,議題就是評審夏建瓴教授提交的定居點規劃藍圖,在經過不多的幾點改動後,規劃方案便確認通過。


    隨後,大規模的定居點建設全麵展開了,材料還是不夠,一隻兩萬餘人的隊伍繼續進行采集,而其它的人,都投入進了建設工作。


    夏建瓴教授帶領相關人員,用插竹杆的方式在山穀的中間地段,同心湖的東邊標示出十個居住小區、兩個綜合區、一個商業區和一個集會廣場區,這些區域分布錯落有致,寬鬆卻不散漫,兼顧著實用性和美感,同時也對安全性做出了必要的考慮。


    那些粗壯藤條的用途終於解開了,在湖水中浸泡了一夜後,李強指揮大家將它們打撈上來,然後放在地上用木棒反複捶打,很快,這些藤條粗糙的表皮破碎脫落了,而中間的部分則都被捶打成了一根根白色的,細細長長的纖維,而將這些纖維合起來就能搓成粗細不同的繩子,其柔韌度和抗拉強度都遠遠超過原生的細藤條,並且更重要的是,這些繩索不會象原生藤條那樣時間長了會幹縮斷裂。


    當前的建設重點是人們的居所,夏建瓴教授帶領一批建築專業人士對人們進行著指導。人們的居所是在規劃好的居住小區內,以戶為單位的獨立竹樓。首先,將兩根一端削尖的粗壯筆直竹杆並排敲入地中,然後用繩索將這並排的兩根竹杆綁牢,一座竹樓的四角分別打入這樣四組竹杆。之後,同樣用繩索將兩根粗竹杆並排綁牢,四根這樣的竹杆在離地半米左右高度橫著綁在之前豎立的四根竹杆之間。然後再在豎立的四根竹杆上部,大約離地三米左右的高度再橫著綁定四根竹杆,最後,用五根竹杆搭成一個人字形的屋頂,在四根豎立竹杆頂端綁牢後,一個竹樓的框架便算完成,之後,在底端四根橫的竹杆間鋪設綁牢作為地板的竹杆,牆壁四周,屋頂都用竹杆和大型枝葉遮蓋鋪設好後,一座簡單卻非常實用的竹樓就算完成了。按照夏建瓴的規劃,這種簡單竹樓是目前階段最快捷,也是最實際的建築方式,而待將來各種材料豐富後,人們再逐漸擴張改建自己的住所。因為現在就已經對每一座竹樓預留了足夠的空間,所以以後人們甚至可以家家戶戶都擁有自己獨立的院落。


    除了繼續進行建築材料采集的隊伍外,剩下的人男女老幼齊動手,共同建設自己的家園。一般來說,都是一戶一座竹樓,而人口多的家庭,則就將兩座或更多的竹樓連在一起,形成一套多居室的中型竹樓。而針對單身人士,則建立起了一種大型的,帶有很多居室的連片竹樓,這樣可以節省很多建築材料,不過是否居住這種集體宿舍並不勉強,隻要願意,完全可以一個人住一棟小竹樓,反正地方有的是,材料的采集也隻是時間問題而已。而趙星移、李強、張燕等在肩負起管理委員會組織協調工作的同時,都各自帶著一隊年輕力壯的人員,專門幫那些年老體弱,家中沒有壯勞力的弱勢群體優先建設。


    一整天,人們都在辛勤的勞動中度過,材料采集組進行了五輪的采集工作,但依然有些供應不上,而這一天之間,三千多座竹樓被搭建了起來,按照這個速度,大概十天左右的時間,人們基本的居住問題就能夠得以解決了。


    趙星移和劉壯以及楊蓉蓉三人都是獨身,陳瓊建議他們和自己一家住在一起,劉壯和楊蓉蓉都欣然同意,而趙星移喜歡清靜,決定自己獨住。


    第二天,三人一起幫助秋省身一家建起了一座三居室的竹樓,秋省身夫婦帶著婷婷住一間,劉壯和楊蓉蓉各住一間。至於趙星移,他這種獨身青年如果不想住那種集體宿舍的話,因為材料供給問題,還隻能再等等了。


    忙碌的建設工作進行了三天,人們看著一座座青翠的竹樓拔地而起,走進竹樓,躺在雖然還不是非常舒適,但卻溫馨並且充滿著自然氣息的竹屋中,呼吸著散發著淡淡竹香的空氣,一切的辛勞似乎都已一掃而光。


    臨時管理委員會的成員這三天可以說都是忙的焦頭爛額,尤其是船長、嚴振國和夏建瓴等更是恨不得多長幾條腿,多生幾張口,十萬人的組織協調工作,畢竟非同小可。隨著十個住宅小區中居住人口的逐漸確定,管理委員會在每個小區中根據居住群眾的意見,各自選出了一個小區管理委員會,其下設一個區長,兩個副區長和五名工作人員,負責管理自己小區內約一萬人的日常事務。有了這些小區管委會,原本忙亂不堪的組織工作終於大大改善了。


    根據臨時管理委員會的決議,這三天中,捕獵隊、科研探險隊的組建工作也同時在緊張的進行著,尤其是張燕,在第一天就以女子護衛隊為基礎,挑選了一千餘名年輕力壯,身手敏捷的男女青年組建起了捕獵隊,並在早晚建設空閑時間開始了訓練工作。而科研探險隊則分為三部分,由李強負責招募探險隊的護衛類成員,他在男性護衛隊的基礎上,補充了二十四名身體素質非常優秀的男性青年,而劉壯就位列其中。另一方麵,由趙星移負責組建探險隊的科研類成員,包括研究生物的趙星移本人在內,二十名地質、礦產、生態,測繪等專業的科研人員被召集起來,在秋省身的強烈要求下,他作為地質類科研人員也加入了小隊。這兩部分共計五十六人就是科研探險隊野外部分的成員,而齊孝儒教授則組建了一隻人數更多的科研隊伍,負責在定居點內研究分析探險隊采集回來的科研樣品。


    第四天天剛蒙蒙亮,在辛勞的人們還沒起身的時候,科研探險隊的全體成員便已經整裝待發,準備展開第一次的探索工作。本次的主要目的是對以翡翠穀為中心的,半徑二十公裏範圍內的區域進行探索,從而掌握這片人們定居點核心區域內的地理、地質、生態、動植物分布等情況,並繪製出相應的地圖。


    探險隊每人背後都背著一個大大的仿野戰軍用背囊,都是用那種粗藤條加工成的柔韌藤繩細密編織而成的,裏麵裝著足夠一人十天食用的食物,包括大餅和一些熏肉幹等,還有一個用來裝水的密封竹筒。而每人手中,都拿著安裝了尖銳石質矛頭的玄鐵竹製成的長矛,不過唯一例外的是劉壯,他那把又經過了細致加工的石頭大砍刀要比一隻長矛更厲害。


    臨時管理委員會留在營地的全體成員都早早的起來送探索隊出發,一些隊員的親友也來了。船長反複叮嚀大家注意安全,如果遇到比較大的困難,要立即返回營地,李強則表示一定會保證隊員們的安全。一切準備妥當之後,探險隊在人們帶著些許擔憂的目光中出發了。


    因為船長以及史心鏡等飛船操作人員還依稀記得當初船隊在太空中探測到的華夏大陸的地形,再加上以及飛船迫降時的路線,使得他們判斷人們所處的位置很可能就是華夏大陸最西邊,那個形狀如同蠍子尾的地方,所以所製定的這次探索的路線,探險隊將首先向東到達海岸,沿海岸向東南行走一段後,再垂直向南。這樣,就能用最短的路線探測出這個細長蠍尾的大致地形。


    隊伍離開營地,李強手持長矛走在最前麵,一邊挑開擋路的植物,一邊警戒著周圍的動靜。趙星移和劉壯並排跟在他後麵,劉壯扛著他的大砍刀,興致很高,一邊走一邊和趙星移聊著天。其它十一名護衛隊員以及二十四名擔任保衛工作的隊員則夾雜在十九名科研類隊員中間,不時的幫扶一下這些體質相對較弱的成員。


    東邊的海岸其實離翡翠穀非常近,在翻過兩座低矮的山丘後,平緩而寬闊,略帶著弧形,綿延至天際的海灘便呈現在探索隊員眼前。


    沙灘非常寬,並且以非常平緩的坡度伸入海中,海水很清澈,也很平靜,入水十幾米處還能看到水底緩緩爬行著的蝦蟹,放眼望去,弧形的海岸線在水天交際之處圍攏,將這片海域圍成一個天然的港灣。


    和落星海灘一樣,這裏的沙很細很白,在陽光下反射出一種帶著銀色的柔和輝光,美麗中含著一絲神秘。


    “用不了多久,這裏就會成為翡翠穀的旅遊聖地!”趙星移為這片美景下了定義。


    由於這片弧形海灣形如一彎新月,所以探險隊給它取了個名字――銀月海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篳路藍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鬼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鬼狼並收藏篳路藍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