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達知道盧君憲的意圖,幽燕豪門世家蓄意阻擾涿郡援軍支援陽,除了想“報複”一下河北人外,就是有意在齊王北上戍邊一事上設置障礙。齊王不能北上戍邊,河北人又遭到聖主的打擊,白發賊在燕北無法得到支援,必然會成“甕中之鱉”,轉瞬敗亡,於是燕北再度穩定,南北關係還能維持,一切恢複原樣。
然而,幽燕人不想南北關係破裂,不想自己的家園陷入戰火,不想自身利益在南北大戰中慘遭重創,並不代表聖主和中樞就有同樣的想法,更不代表中土的主戰派就會因此改變激進立場。
段達和陰世師同出河西武威,同為西北武人,同是以軍功崛起的新興貴族,對以重新分配權力和財富為最終目標的中央集權製改革持堅決支持的態度,所以他們同為改革派,同被聖主信任和倚重,對南北關係同樣非常悲觀,對第三次東征和南北大戰都有著強烈的意願和動力。
麵對段、陰兩位堅定的改革派和主戰派,絕對忠誠於聖主的軍政大臣,盧君憲的這些舉動顯得很“幼稚”,小伎倆而已,擺不上台麵,也發揮不了作用。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幽燕豪門世家麵對今日困局,一籌莫展,束手無策,相反,他們在觀望,在等待局勢的演進,一旦局勢的發展不利於他們維護自身利益,他們必要會做出選擇,而那時燕北乃至北疆局勢必然更為複雜且充滿不確定的變數。
盧君憲以隱晦的方式把自己的意圖表達出來後,也就不再“糾纏”,告辭而去。既然目的達到了,也就毋須多費口舌了。再說段達是地方長官,陰世師是衛府將軍,都不在中樞之列,對中樞機密知之甚少,從他們嘴裏能夠打探到的有價值的訊息亦是十分有限。
段達和陰世師客客氣氣地送走盧君憲後,兩人便對當前冀幽燕三地的局勢進行詳細的分析和推演。
兩人是世交,兩人的父輩都是先帝的老部下,再加上同為西北武人集團的領軍人物,利益訴求一致,另外兩人年紀也相仿,在彼此的仕途上都曾給對方以助力,所以交情很深厚,親如兄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段達曾是衛府的左翊衛將軍,現在又是一方封疆大吏,在仕途上一直領先於陰世師,但從兩家的貴族等級和政治地位來說,陰世師卻比段達尊貴。
陰世師的父親陰壽當年深得先帝信任,是先帝的近侍股肱。在平定尉遲炯的大戰中,陰壽以監軍的身份實際行使指揮權,為戡亂平叛建下大功,接著他臨危受命出任幽州總管,征戰遼東,屢克遠東諸虜,為穩定東北疆局勢立下了汗馬功勞,爵封趙國公。正因為這層關係的存在,聖主對陰世師很器重,西征時,曾拜陰世師為張掖太守,以加強對河西的控製;東征時,又將其調任衛府武賁郎將,以加強對遠征軍的控製;初建驍果時,又委陰世師以重任,以確保如臂指使地指揮這支近衛軍。
兄弟兩人坐在一起商討良久,“後知後覺”陰世師終於在段達的“指點”下,透過重重迷霧,看清了當前撲朔迷離的複雜局勢。一句話,未來兩三年內,南北關係的走向決定了中外大勢的發展,而南北關係如何走向,是迅速破裂,還是維持現狀,則取決於燕北局勢的發展,所以,對於聖主和中樞來說,控製了燕北局勢的發展,也就掌控了南北關係的走向,而對於主戰派來說,控製了燕北局勢的發展,也就可以控製南北戰爭的爆發。
“某這個涿郡留守,處境之艱難,由此可見一斑。”段達拍拍案幾上的地圖,感慨長歎,“某在各方勢力的博弈夾縫中掙紮遊走,即便使出渾身解數,也難以兼顧首尾,更難以實現預期之目標,所以結果可想而知。”
陰世師有心勸慰,但麵對段達的窘境,他實在找不到安慰的話。
涿郡留守府的主要職責是邊陲鎮戍,上至燕北,下至漁陽、北平,都在它的鎮戍範圍內,另外它是遼東鎮戍的大後方,要給遼東鎮戍以全方位的支持,因此不論幽燕這邊的局勢如何惡劣,涿郡留守府都必須預留一定數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給遼東,以確保東鎮戍之安全。
從磧南大漠上的懷荒鎮,到綿延千裏的燕山,再到遼水河邊的懷遠鎮,三四千裏的邊陲防線,給涿郡留守府所造成的鎮戍難度並不大,真正讓涿郡留守府陷入困境的是南北各方勢力的利益博弈。這些勢力中,以大漠北虜、遠東諸虜、代北武人、燕北武人、遼東武人、幽燕豪門世家、河北豪門世家、代晉豪門世家等與北疆利益直接相關的本土勢力最為龐雜,另外還有牽扯到北疆利益的關隴和江左兩大政治集團,還有聖主和中樞,還有改革派和保守勢力,等等,各懷其利,各顯身手,由此不難想像,段達這個西北武人是何等的有心無力了,他不是應付不了,而是根本沒有能力去應付。
段達的“借刀殺人計”看上去很不錯,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有助於聖主發動第三次東征,也有助於聖主在南北大戰中擊敗北虜,但問題是,這世上不是隻有你一個人聰明,大家都聰明,你算計我,我算計你,就看誰有本事笑到最後了。
段達有沒有把握笑到最後?沒有,最起碼到目前為止,他還是一絲把握都沒有,現在他連白發賊長什麽樣都不知道,又何談說服和控製白發賊?
“阿兄,當務之急是未雨綢繆,是防患於未然,是把白發賊攻打涿郡的路徹底斷絕。”陰世師轉移了話題。
陰世師是一個老軍,一個遠離政治的貴族世子,他早年追隨父親鎮戍東北疆,後來又到西北衛戍,長年征戰於邊陲,在兩京的日子屈指可數,對政治博弈和權謀之術均不擅長,這和長年宿衛禁中,陪侍在兩代皇帝身邊,遊走於政治漩渦中的段達完全不同。雖然陰世師也非常迫切地想把東征繼續下去,想發動南北戰爭橫掃大漠,但他主觀上非常被動,依賴於最高決策層,而段達就不一樣,段達積極主動,為影響到最高決策不惜用盡一切手段,所以段達看到白發賊禍亂燕北就想到了借刀殺人,而陰世師卻難以苟同,這些非常規的甚至是非法的手段,讓生性忠厚的陰世師一時難以接受。賊就是賊,賊就是要剿殺,借助叛賊之力殺戮北虜,雖有漁翁之利可圖,但亦有養虎為患之禍。
“阿兄,從已知訊息來推斷,白發賊若要攻打涿郡,可能會兩線夾擊。”陰世師手指地圖繼續說道,“一路渡過淶水,向涿城攻擊前進,但考慮到我們如果回援,必然要橫渡巨馬河,抄襲他們的後路,所以這一路應該是佯攻,一方麵可以吸引聖主的目光,牽製薊城方向的兵力,另一方麵則陳重兵於巨馬河北岸,阻擊我們,延緩我們的回援速度。”
“白發賊的主攻方向肯定在大防山。”
從蒲陰陘至涿郡首府薊城有兩條路,一條由蒲陰陘向東北而行,沿淶水而進,翻山越嶺,過樓亭、扳城,進入涿郡,越過大防山,再行一百五十餘裏就是涿郡首府薊城。另外一條則是從蒲陰陘向東南而行,先到上穀首府易城,然後橫渡淶水進入涿郡,由涿城方向趕赴薊城,路程差不多,但較為平坦好走。
現在涿郡的南下援軍就在第二條線路上,而這支援軍如果回援薊城,也是走這條路,所以陰世師據此斷定,白發賊如果要攻打位於薊城附近的臨朔宮,必然會選擇第一條路,翻山越嶺,不但隱蔽,有利於突襲,也有利於賊軍迅速後撤。
“阿兄,某的建議是,以最快速度調兵增援大防山隘口。”陰世師說道,“你的留守府還有數千軍隊,從中調兩個鷹揚府趕赴大防山隘口,如此既能確保臨朔宮的安全,又能確保在突發意外的情況下,把白發賊的軍隊牢牢阻擋在上穀境內,不讓叛軍踏進涿郡一步。”
段達稍加考慮後就接受了,連夜下達命令,調兵增援大防山隘口。
接著段達“乘熱打鐵”,乘著兄弟兩人相談甚歡之際,突然問道,“如果某請你留下,你我兄弟齊心協力共鎮幽燕,你是否願意?”
陰世師早有預感,之前段達的表現太“熱情”了,不該說的機密了一大堆,說到最後就是他的各種“苦”,說白了就是需要幫助,尤其需要像陰世師這種親密兄弟的幫助。實際上未來一段時間兄弟兩人的目標是一致的,都要維護聖主和改革派的利益,都要繼續東征,都要贏得南北大戰的勝利,所以陰世師也願意留在涿郡幫助段達,隻是他對段達的一係列謀劃持有異議,他不願意與一個叛賊“虛與委蛇”,更不想養虎為患自取其禍。
“阿兄給點時間,容某仔細權衡。”陰世師沒有一口回絕,他知道以段達的能力的確可以說服聖主把他留在涿郡,但問題是,他對段達的計策不認同,沒有必勝信心。
就在這時,段達的一位親信掾屬突然匆匆而至,呈上了一封密信。
段達打開密信,隻掃了一眼,臉色便驟然大變。
=
=
=
然而,幽燕人不想南北關係破裂,不想自己的家園陷入戰火,不想自身利益在南北大戰中慘遭重創,並不代表聖主和中樞就有同樣的想法,更不代表中土的主戰派就會因此改變激進立場。
段達和陰世師同出河西武威,同為西北武人,同是以軍功崛起的新興貴族,對以重新分配權力和財富為最終目標的中央集權製改革持堅決支持的態度,所以他們同為改革派,同被聖主信任和倚重,對南北關係同樣非常悲觀,對第三次東征和南北大戰都有著強烈的意願和動力。
麵對段、陰兩位堅定的改革派和主戰派,絕對忠誠於聖主的軍政大臣,盧君憲的這些舉動顯得很“幼稚”,小伎倆而已,擺不上台麵,也發揮不了作用。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幽燕豪門世家麵對今日困局,一籌莫展,束手無策,相反,他們在觀望,在等待局勢的演進,一旦局勢的發展不利於他們維護自身利益,他們必要會做出選擇,而那時燕北乃至北疆局勢必然更為複雜且充滿不確定的變數。
盧君憲以隱晦的方式把自己的意圖表達出來後,也就不再“糾纏”,告辭而去。既然目的達到了,也就毋須多費口舌了。再說段達是地方長官,陰世師是衛府將軍,都不在中樞之列,對中樞機密知之甚少,從他們嘴裏能夠打探到的有價值的訊息亦是十分有限。
段達和陰世師客客氣氣地送走盧君憲後,兩人便對當前冀幽燕三地的局勢進行詳細的分析和推演。
兩人是世交,兩人的父輩都是先帝的老部下,再加上同為西北武人集團的領軍人物,利益訴求一致,另外兩人年紀也相仿,在彼此的仕途上都曾給對方以助力,所以交情很深厚,親如兄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段達曾是衛府的左翊衛將軍,現在又是一方封疆大吏,在仕途上一直領先於陰世師,但從兩家的貴族等級和政治地位來說,陰世師卻比段達尊貴。
陰世師的父親陰壽當年深得先帝信任,是先帝的近侍股肱。在平定尉遲炯的大戰中,陰壽以監軍的身份實際行使指揮權,為戡亂平叛建下大功,接著他臨危受命出任幽州總管,征戰遼東,屢克遠東諸虜,為穩定東北疆局勢立下了汗馬功勞,爵封趙國公。正因為這層關係的存在,聖主對陰世師很器重,西征時,曾拜陰世師為張掖太守,以加強對河西的控製;東征時,又將其調任衛府武賁郎將,以加強對遠征軍的控製;初建驍果時,又委陰世師以重任,以確保如臂指使地指揮這支近衛軍。
兄弟兩人坐在一起商討良久,“後知後覺”陰世師終於在段達的“指點”下,透過重重迷霧,看清了當前撲朔迷離的複雜局勢。一句話,未來兩三年內,南北關係的走向決定了中外大勢的發展,而南北關係如何走向,是迅速破裂,還是維持現狀,則取決於燕北局勢的發展,所以,對於聖主和中樞來說,控製了燕北局勢的發展,也就掌控了南北關係的走向,而對於主戰派來說,控製了燕北局勢的發展,也就可以控製南北戰爭的爆發。
“某這個涿郡留守,處境之艱難,由此可見一斑。”段達拍拍案幾上的地圖,感慨長歎,“某在各方勢力的博弈夾縫中掙紮遊走,即便使出渾身解數,也難以兼顧首尾,更難以實現預期之目標,所以結果可想而知。”
陰世師有心勸慰,但麵對段達的窘境,他實在找不到安慰的話。
涿郡留守府的主要職責是邊陲鎮戍,上至燕北,下至漁陽、北平,都在它的鎮戍範圍內,另外它是遼東鎮戍的大後方,要給遼東鎮戍以全方位的支持,因此不論幽燕這邊的局勢如何惡劣,涿郡留守府都必須預留一定數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給遼東,以確保東鎮戍之安全。
從磧南大漠上的懷荒鎮,到綿延千裏的燕山,再到遼水河邊的懷遠鎮,三四千裏的邊陲防線,給涿郡留守府所造成的鎮戍難度並不大,真正讓涿郡留守府陷入困境的是南北各方勢力的利益博弈。這些勢力中,以大漠北虜、遠東諸虜、代北武人、燕北武人、遼東武人、幽燕豪門世家、河北豪門世家、代晉豪門世家等與北疆利益直接相關的本土勢力最為龐雜,另外還有牽扯到北疆利益的關隴和江左兩大政治集團,還有聖主和中樞,還有改革派和保守勢力,等等,各懷其利,各顯身手,由此不難想像,段達這個西北武人是何等的有心無力了,他不是應付不了,而是根本沒有能力去應付。
段達的“借刀殺人計”看上去很不錯,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有助於聖主發動第三次東征,也有助於聖主在南北大戰中擊敗北虜,但問題是,這世上不是隻有你一個人聰明,大家都聰明,你算計我,我算計你,就看誰有本事笑到最後了。
段達有沒有把握笑到最後?沒有,最起碼到目前為止,他還是一絲把握都沒有,現在他連白發賊長什麽樣都不知道,又何談說服和控製白發賊?
“阿兄,當務之急是未雨綢繆,是防患於未然,是把白發賊攻打涿郡的路徹底斷絕。”陰世師轉移了話題。
陰世師是一個老軍,一個遠離政治的貴族世子,他早年追隨父親鎮戍東北疆,後來又到西北衛戍,長年征戰於邊陲,在兩京的日子屈指可數,對政治博弈和權謀之術均不擅長,這和長年宿衛禁中,陪侍在兩代皇帝身邊,遊走於政治漩渦中的段達完全不同。雖然陰世師也非常迫切地想把東征繼續下去,想發動南北戰爭橫掃大漠,但他主觀上非常被動,依賴於最高決策層,而段達就不一樣,段達積極主動,為影響到最高決策不惜用盡一切手段,所以段達看到白發賊禍亂燕北就想到了借刀殺人,而陰世師卻難以苟同,這些非常規的甚至是非法的手段,讓生性忠厚的陰世師一時難以接受。賊就是賊,賊就是要剿殺,借助叛賊之力殺戮北虜,雖有漁翁之利可圖,但亦有養虎為患之禍。
“阿兄,從已知訊息來推斷,白發賊若要攻打涿郡,可能會兩線夾擊。”陰世師手指地圖繼續說道,“一路渡過淶水,向涿城攻擊前進,但考慮到我們如果回援,必然要橫渡巨馬河,抄襲他們的後路,所以這一路應該是佯攻,一方麵可以吸引聖主的目光,牽製薊城方向的兵力,另一方麵則陳重兵於巨馬河北岸,阻擊我們,延緩我們的回援速度。”
“白發賊的主攻方向肯定在大防山。”
從蒲陰陘至涿郡首府薊城有兩條路,一條由蒲陰陘向東北而行,沿淶水而進,翻山越嶺,過樓亭、扳城,進入涿郡,越過大防山,再行一百五十餘裏就是涿郡首府薊城。另外一條則是從蒲陰陘向東南而行,先到上穀首府易城,然後橫渡淶水進入涿郡,由涿城方向趕赴薊城,路程差不多,但較為平坦好走。
現在涿郡的南下援軍就在第二條線路上,而這支援軍如果回援薊城,也是走這條路,所以陰世師據此斷定,白發賊如果要攻打位於薊城附近的臨朔宮,必然會選擇第一條路,翻山越嶺,不但隱蔽,有利於突襲,也有利於賊軍迅速後撤。
“阿兄,某的建議是,以最快速度調兵增援大防山隘口。”陰世師說道,“你的留守府還有數千軍隊,從中調兩個鷹揚府趕赴大防山隘口,如此既能確保臨朔宮的安全,又能確保在突發意外的情況下,把白發賊的軍隊牢牢阻擋在上穀境內,不讓叛軍踏進涿郡一步。”
段達稍加考慮後就接受了,連夜下達命令,調兵增援大防山隘口。
接著段達“乘熱打鐵”,乘著兄弟兩人相談甚歡之際,突然問道,“如果某請你留下,你我兄弟齊心協力共鎮幽燕,你是否願意?”
陰世師早有預感,之前段達的表現太“熱情”了,不該說的機密了一大堆,說到最後就是他的各種“苦”,說白了就是需要幫助,尤其需要像陰世師這種親密兄弟的幫助。實際上未來一段時間兄弟兩人的目標是一致的,都要維護聖主和改革派的利益,都要繼續東征,都要贏得南北大戰的勝利,所以陰世師也願意留在涿郡幫助段達,隻是他對段達的一係列謀劃持有異議,他不願意與一個叛賊“虛與委蛇”,更不想養虎為患自取其禍。
“阿兄給點時間,容某仔細權衡。”陰世師沒有一口回絕,他知道以段達的能力的確可以說服聖主把他留在涿郡,但問題是,他對段達的計策不認同,沒有必勝信心。
就在這時,段達的一位親信掾屬突然匆匆而至,呈上了一封密信。
段達打開密信,隻掃了一眼,臉色便驟然大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