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五,聖主到達臨渝宮。
從涿郡臨朔宮到北平臨渝宮,短短十天時間內,從東都傳來的消息如雪片一般,然而讓聖主鬱憤不已的是,這其中大部分都是壞消息,這一方麵固然是東都蓄意為之,一方麵也表明國內形勢並沒有因為開疆安東而有所好轉,相反,其惡化速度不但沒有得到有效遏製或緩減,反而越來越快了。
諸多壞消息中,最令聖主憤怒的,是西京形勢持續惡化。
代王楊侑、西京留守衛文升、還有奉旨到關中戡亂平叛的太仆卿楊義臣先後奏報,扶風賊帥向海明伏誅後,其部下唐弼和李弘芝迅速卷土重來,短短時間內關中各地蜂起而響應者多達十餘萬人,更嚴重的是,李弘芝亦效仿向海明,開國稱帝,自封唐王,建文武百官,賊勢之猖獗,尤甚於前。
關中亂了,必然影響到整個西北。
果然,靈朔地區出事了,緊鄰黃河的雕陰郡爆發叛亂,賊帥劉迦論振臂一呼,十餘萬人蜂擁而至,隨即於綏德開國,自稱皇王,年號大世,其兵鋒更是南下延安郡,嚴重威脅到數百裏外的關中京兆和馮翊兩郡之安全。
同一時間,生活在這一地區的稽胡人也造反了,稽胡賊帥劉鷂子禍亂於朔、代之間的大河兩岸,並與劉迦論遙相呼應,嚴重影響到了靈朔和代北的鎮戍安全。
屋漏偏逢連夜雨,越是擔心什麽,越是來什麽。與調陰郡隻有一河之隔的離石郡,有匈奴賊帥劉苗王舉兵叛亂,雖然隻有數萬賊兵,卻也自稱天子,分封王侯,十分囂張。離石郡的北邊就是代北,東邊則是太原郡,南下就是河東諸郡,渡河西進就是靈朔,所以這夥叛軍無論向哪個方向攻擊,都會造成惡劣影響。
關中不容有失,靈朔、代北、太原和河東亦不容有失,但靈朔和代北的軍隊都要鎮戍長城,不能調動,而關中軍隊正在扶風剿賊,能夠調動的軍隊隻有太原和河東諸鷹揚,於是聖主果斷決策,命令留鎮東都的左驍衛大將軍屈突通兼領關內討捕大使,立即率河東諸鷹揚,火速剿殺劉迦論、劉鷂子諸賊;命令留鎮太原的右候衛將軍楊子祟,立即率太原諸鷹揚,剿殺賊帥劉苗王。
齊魯形勢也在持續惡化中。
自去年齊郡郡丞張須陀擊敗河北、魯東、魯西三路叛軍的夾擊後,齊魯局勢一度有所好轉,但好景不長,很快又有新的賊帥迅速崛起,齊魯局勢再度惡化,其中賊帥左孝友占據東萊的蹲狗山,擁有部眾十餘萬,不但對位於東萊的水師大營造成了嚴重威脅,也對魯東局勢造成了惡劣影響。
聖主詔令第三次東征開始後,張須陀為確保水師安全,不得不傾盡全力圍剿左孝友,結果顧此失彼,他剛剛率軍進入東萊,魯西這邊就出事了,賊帥盧明月聚眾十萬叛亂,以祝阿為據點,沿大河和濟水逆流而上,橫掃濟北、東平和魯郡,一路攻城拔寨,燒殺擄掠,擋者披靡。
與此同時,盤駐在東郡瓦崗一帶的賊帥翟讓、單雄信,盤駐在濟陰周橋一帶的賊帥孟海公等,一方麵劫掠通濟渠和菏、泗水道,一方麵則賊帥盧明月、孟讓等遙相呼應,齊魯、河南和潁汝等地的形勢因此加速惡化。
齊郡賊帥孟讓、左才相、李子通等自去年夏天在張須陀的追剿下,撤離長白山後,一路南下攻擊,由琅琊郡殺到下邳郡,隊伍越來越大,人馬越來越多,如今已擁兵十餘萬,並乘著江淮諸鷹揚的主力均隨王世充趕赴江南剿賊的有利時機,橫渡淮河,攻占了盱眙,攻陷了都梁宮,開始向江都逼近,一旦其與活躍在江都東南方向的賊帥杜伏威、輔公祏取得聯係,兩隻叛軍南北夾擊江都,則江都危矣。
聖主決策,詔令江都副留守、武賁郎將陳棱,加大剿賊力度,務必盡快平定杜、輔等叛賊,確保江淮之安全。
又詔令尚在江南的江都郡丞王世充,立即率軍撤回江都,剿殺賊帥孟讓,收複都梁宮,確保江都無憂,並在恰當時機渡淮北上戡亂,與郡郡丞張須陀南北呼應,大力剿賊,以確保通濟渠和菏、泗水道之暢通。
又詔令齊郡郡丞張須陀,在第三次東征開始之後,在東萊水師渡海之後,在今年冬天到來之前,他的首要任務是保證大河、濟水、菏泗水道以及通濟渠的全線暢通,確保江南物資可以源源不斷運往東征戰場,因此聖主要求張須陀,把主要精力放在衛護各大水道的安全上,不要因為剿賊而耽誤了東征大事,做事要有輕重緩急之分。
然而,聖主這邊剛剛下達詔令,彭城那邊就報奏了壞消息,賊帥張大彪、宗世模等聚眾數萬造反,以懸薄山為中心,四處燒殺擄掠;賊帥魏騏麟於單父、沛縣一帶聚眾造反,雲起響應者多達數萬之眾;賊帥彭孝才於東海郡舉兵叛亂,一路北上殺進琅琊郡,禍亂沂水兩岸。
如此一來,叛亂大潮從河北中南部開始,呼嘯南下,已經席卷了整個河南、齊魯、江淮和江南,另外西北方向則從關中開始,叛亂大潮亦是呼嘯北上,正在靈朔、代北、太原一帶迅速蔓延,而更嚴重的是,自去年江南賊劉元進、關中賊向海明開國稱帝以來,這一勢頭就不可遏止了,到今年春天又有李弘芝、劉迦論、劉苗王三個賊帥自稱天子,這個趨勢很不好,如果不加大打擊力度,任其愈演愈烈,則後果可想而知,未來每一位賊帥都有可能開國稱帝,都會割據稱霸,都將公開分裂中土,如此下去,則國將不國。
聖主不得不在臨渝宮停下匆匆趕赴遼東的腳步。
納言蘇威極力勸諫,懇請聖主速速返回東都,隻要聖主和中樞返回東都,權力中樞回到京師,居中指揮,則必然能拯救危機,挽狂瀾於即倒。
聖主就問,“叛亂為何屢剿不止?如果說河南河北齊魯有叛賊暴亂,倒是有天災人禍可以解釋,天災導致餓殍遍野,人禍既有賑濟不力,也有山東遺臣陰謀複國,幾個條件湊到一起,總有人不顧一切鋌而走險。江南叛亂也可以找到理由,江南雖然沒有天災,也沒有苛捐雜稅,但江南遺臣向以正朔自居,陰謀複國亦在情理之中。但是,關中為何叛亂?關中有天災?關中有人禍?關中是國祚根基所在,是國之根本,國祚崩潰了,於關中有何利益?朕倒是想問問,關中叛亂,到底是要推翻朕,還是要覆滅王國?如果是要推翻朕,朕即便返回東都,又能解決什麽問題?是要朕大開殺戒,血屠關中,自毀長城,還是要朕束手就縛,任由宰割?”
蘇威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虞世基、蕭瑀、趙才、裴爽等文武大臣亦是不敢說話。
當天晚上,聖主召見虞世基,開門見山地問道,“愛卿,目前形勢下,朕是調轉馬頭,速返東都,還是繼續東進,禦駕親征?”
虞世基知道聖主的心思,故作沉吟後,小心翼翼地回道,“聖上,開疆安東都未能成功遏製國內局勢的惡化,此刻返回東都顯然無濟於事,除非向西京妥協,否則極有可能顧此失彼,既不能拯救兩京危機,又未能取得第三次東征的勝利,最後一敗塗地,那形勢就一發不可收拾了,一旦明年東、西兩部突厥聯手南下入侵,聖上如何應對?根本無計可施,結果隻有一個,對內對外都是俯首投降。”
聖主沉默良久,黯然歎息,“怕就怕,此次東征,未必能取得預想之勝利。”
虞世基沉吟不語。
所謂預想之勝利,就是滅亡高句麗,開疆拓土,唯有如此,才能圓滿結束東征,才能激勵衛府將士的士氣,才能阻止和遏製保守派的反擊,才能重建聖主、中樞和衛府因東征而飽受重創的威權,才能最大程度集中力量進行南北大戰的前期準備。
然而,要取得這樣的勝利,並不容易,雖然高句麗已經難以為繼,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臨死前的絕地反擊同樣具有不可估量之威力,而更重要的是,中土這邊也是困難重重,不僅兵力不足,士氣低迷,內部矛盾也非常激烈。
大戰尚未開始,東征統帥部那邊就傳來消息,懷遠鎮的衛府將士不歡迎安東軍隊,要兩路並進,各打各的。這顯然遂了安東人的心願,然而問題是,失去了控製的安東軍隊,是否還會兌現承諾,不惜代價攻陷平壤?這顯然是個奢望,雖然裴世矩可以信任,但李平原已經失控,裴世矩麵對坐擁十萬大軍的昔日部下,又能奈他何?
所以就目前東征形勢而言,聖主所能指望的最大勝利,可能就是迫使高句麗投降,而且還是有條件的投降。
然而,這種自欺欺人的所謂勝利,這種勞師動眾三年,損兵折將耗盡國力的所謂勝利,不啻於再在聖主鼻青臉腫的麵孔上狠狠打上一巴掌,即便聖主想當然地認為這個勝利可以做為遮羞布,遮住自己臉上的巴掌印子,讓自己有尊嚴地返回東都,但實際上這塊遮羞布是透明的,反而讓聖主成為天下笑柄,威權喪盡。
聖主很害怕,卻又無計可施,進退兩難。
“聖上,求人不如求己。”虞世基低聲說道,“命令許國公(宇文述)、蒲城公(郭榮)、滑國公(李景)、舞陰公(薛世雄)、黃台公(崔弘升)不惜一切代價奮勇攻擊,命令榮國公(來護兒)、譙國公(周法尚)率領水師以最快速度渡海作戰,水陸兵進,直殺平壤。狹路相逢勇者勝,臣就不信,小小的高句麗到了今天,還有力量阻擋我衛府大軍前進的腳步?”
就在君臣二人商談機要之時,蕭瑀神色匆匆而來,突傳噩耗。
“三月十一,水師副總管、譙國公周法尚病故於東萊。”
聖主霍然變色,霎那間,腦海中躍過一張張熟悉麵孔,內史令元壽、觀德王楊雄、納言楊達、兵部尚書段文振、左屯衛大將軍麥鐵杖……自東征開始以來,一個個股肱重臣離開人世,給了聖主接二連三的沉重打擊,而這個夢魘似乎沒有盡頭之日,第三次東征開始後,周法尚,又一位股肱重臣離開了人世。
聖主心痛徹骨,忍不住仰天悲歎,“天不佑朕乎?”
=
從涿郡臨朔宮到北平臨渝宮,短短十天時間內,從東都傳來的消息如雪片一般,然而讓聖主鬱憤不已的是,這其中大部分都是壞消息,這一方麵固然是東都蓄意為之,一方麵也表明國內形勢並沒有因為開疆安東而有所好轉,相反,其惡化速度不但沒有得到有效遏製或緩減,反而越來越快了。
諸多壞消息中,最令聖主憤怒的,是西京形勢持續惡化。
代王楊侑、西京留守衛文升、還有奉旨到關中戡亂平叛的太仆卿楊義臣先後奏報,扶風賊帥向海明伏誅後,其部下唐弼和李弘芝迅速卷土重來,短短時間內關中各地蜂起而響應者多達十餘萬人,更嚴重的是,李弘芝亦效仿向海明,開國稱帝,自封唐王,建文武百官,賊勢之猖獗,尤甚於前。
關中亂了,必然影響到整個西北。
果然,靈朔地區出事了,緊鄰黃河的雕陰郡爆發叛亂,賊帥劉迦論振臂一呼,十餘萬人蜂擁而至,隨即於綏德開國,自稱皇王,年號大世,其兵鋒更是南下延安郡,嚴重威脅到數百裏外的關中京兆和馮翊兩郡之安全。
同一時間,生活在這一地區的稽胡人也造反了,稽胡賊帥劉鷂子禍亂於朔、代之間的大河兩岸,並與劉迦論遙相呼應,嚴重影響到了靈朔和代北的鎮戍安全。
屋漏偏逢連夜雨,越是擔心什麽,越是來什麽。與調陰郡隻有一河之隔的離石郡,有匈奴賊帥劉苗王舉兵叛亂,雖然隻有數萬賊兵,卻也自稱天子,分封王侯,十分囂張。離石郡的北邊就是代北,東邊則是太原郡,南下就是河東諸郡,渡河西進就是靈朔,所以這夥叛軍無論向哪個方向攻擊,都會造成惡劣影響。
關中不容有失,靈朔、代北、太原和河東亦不容有失,但靈朔和代北的軍隊都要鎮戍長城,不能調動,而關中軍隊正在扶風剿賊,能夠調動的軍隊隻有太原和河東諸鷹揚,於是聖主果斷決策,命令留鎮東都的左驍衛大將軍屈突通兼領關內討捕大使,立即率河東諸鷹揚,火速剿殺劉迦論、劉鷂子諸賊;命令留鎮太原的右候衛將軍楊子祟,立即率太原諸鷹揚,剿殺賊帥劉苗王。
齊魯形勢也在持續惡化中。
自去年齊郡郡丞張須陀擊敗河北、魯東、魯西三路叛軍的夾擊後,齊魯局勢一度有所好轉,但好景不長,很快又有新的賊帥迅速崛起,齊魯局勢再度惡化,其中賊帥左孝友占據東萊的蹲狗山,擁有部眾十餘萬,不但對位於東萊的水師大營造成了嚴重威脅,也對魯東局勢造成了惡劣影響。
聖主詔令第三次東征開始後,張須陀為確保水師安全,不得不傾盡全力圍剿左孝友,結果顧此失彼,他剛剛率軍進入東萊,魯西這邊就出事了,賊帥盧明月聚眾十萬叛亂,以祝阿為據點,沿大河和濟水逆流而上,橫掃濟北、東平和魯郡,一路攻城拔寨,燒殺擄掠,擋者披靡。
與此同時,盤駐在東郡瓦崗一帶的賊帥翟讓、單雄信,盤駐在濟陰周橋一帶的賊帥孟海公等,一方麵劫掠通濟渠和菏、泗水道,一方麵則賊帥盧明月、孟讓等遙相呼應,齊魯、河南和潁汝等地的形勢因此加速惡化。
齊郡賊帥孟讓、左才相、李子通等自去年夏天在張須陀的追剿下,撤離長白山後,一路南下攻擊,由琅琊郡殺到下邳郡,隊伍越來越大,人馬越來越多,如今已擁兵十餘萬,並乘著江淮諸鷹揚的主力均隨王世充趕赴江南剿賊的有利時機,橫渡淮河,攻占了盱眙,攻陷了都梁宮,開始向江都逼近,一旦其與活躍在江都東南方向的賊帥杜伏威、輔公祏取得聯係,兩隻叛軍南北夾擊江都,則江都危矣。
聖主決策,詔令江都副留守、武賁郎將陳棱,加大剿賊力度,務必盡快平定杜、輔等叛賊,確保江淮之安全。
又詔令尚在江南的江都郡丞王世充,立即率軍撤回江都,剿殺賊帥孟讓,收複都梁宮,確保江都無憂,並在恰當時機渡淮北上戡亂,與郡郡丞張須陀南北呼應,大力剿賊,以確保通濟渠和菏、泗水道之暢通。
又詔令齊郡郡丞張須陀,在第三次東征開始之後,在東萊水師渡海之後,在今年冬天到來之前,他的首要任務是保證大河、濟水、菏泗水道以及通濟渠的全線暢通,確保江南物資可以源源不斷運往東征戰場,因此聖主要求張須陀,把主要精力放在衛護各大水道的安全上,不要因為剿賊而耽誤了東征大事,做事要有輕重緩急之分。
然而,聖主這邊剛剛下達詔令,彭城那邊就報奏了壞消息,賊帥張大彪、宗世模等聚眾數萬造反,以懸薄山為中心,四處燒殺擄掠;賊帥魏騏麟於單父、沛縣一帶聚眾造反,雲起響應者多達數萬之眾;賊帥彭孝才於東海郡舉兵叛亂,一路北上殺進琅琊郡,禍亂沂水兩岸。
如此一來,叛亂大潮從河北中南部開始,呼嘯南下,已經席卷了整個河南、齊魯、江淮和江南,另外西北方向則從關中開始,叛亂大潮亦是呼嘯北上,正在靈朔、代北、太原一帶迅速蔓延,而更嚴重的是,自去年江南賊劉元進、關中賊向海明開國稱帝以來,這一勢頭就不可遏止了,到今年春天又有李弘芝、劉迦論、劉苗王三個賊帥自稱天子,這個趨勢很不好,如果不加大打擊力度,任其愈演愈烈,則後果可想而知,未來每一位賊帥都有可能開國稱帝,都會割據稱霸,都將公開分裂中土,如此下去,則國將不國。
聖主不得不在臨渝宮停下匆匆趕赴遼東的腳步。
納言蘇威極力勸諫,懇請聖主速速返回東都,隻要聖主和中樞返回東都,權力中樞回到京師,居中指揮,則必然能拯救危機,挽狂瀾於即倒。
聖主就問,“叛亂為何屢剿不止?如果說河南河北齊魯有叛賊暴亂,倒是有天災人禍可以解釋,天災導致餓殍遍野,人禍既有賑濟不力,也有山東遺臣陰謀複國,幾個條件湊到一起,總有人不顧一切鋌而走險。江南叛亂也可以找到理由,江南雖然沒有天災,也沒有苛捐雜稅,但江南遺臣向以正朔自居,陰謀複國亦在情理之中。但是,關中為何叛亂?關中有天災?關中有人禍?關中是國祚根基所在,是國之根本,國祚崩潰了,於關中有何利益?朕倒是想問問,關中叛亂,到底是要推翻朕,還是要覆滅王國?如果是要推翻朕,朕即便返回東都,又能解決什麽問題?是要朕大開殺戒,血屠關中,自毀長城,還是要朕束手就縛,任由宰割?”
蘇威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虞世基、蕭瑀、趙才、裴爽等文武大臣亦是不敢說話。
當天晚上,聖主召見虞世基,開門見山地問道,“愛卿,目前形勢下,朕是調轉馬頭,速返東都,還是繼續東進,禦駕親征?”
虞世基知道聖主的心思,故作沉吟後,小心翼翼地回道,“聖上,開疆安東都未能成功遏製國內局勢的惡化,此刻返回東都顯然無濟於事,除非向西京妥協,否則極有可能顧此失彼,既不能拯救兩京危機,又未能取得第三次東征的勝利,最後一敗塗地,那形勢就一發不可收拾了,一旦明年東、西兩部突厥聯手南下入侵,聖上如何應對?根本無計可施,結果隻有一個,對內對外都是俯首投降。”
聖主沉默良久,黯然歎息,“怕就怕,此次東征,未必能取得預想之勝利。”
虞世基沉吟不語。
所謂預想之勝利,就是滅亡高句麗,開疆拓土,唯有如此,才能圓滿結束東征,才能激勵衛府將士的士氣,才能阻止和遏製保守派的反擊,才能重建聖主、中樞和衛府因東征而飽受重創的威權,才能最大程度集中力量進行南北大戰的前期準備。
然而,要取得這樣的勝利,並不容易,雖然高句麗已經難以為繼,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臨死前的絕地反擊同樣具有不可估量之威力,而更重要的是,中土這邊也是困難重重,不僅兵力不足,士氣低迷,內部矛盾也非常激烈。
大戰尚未開始,東征統帥部那邊就傳來消息,懷遠鎮的衛府將士不歡迎安東軍隊,要兩路並進,各打各的。這顯然遂了安東人的心願,然而問題是,失去了控製的安東軍隊,是否還會兌現承諾,不惜代價攻陷平壤?這顯然是個奢望,雖然裴世矩可以信任,但李平原已經失控,裴世矩麵對坐擁十萬大軍的昔日部下,又能奈他何?
所以就目前東征形勢而言,聖主所能指望的最大勝利,可能就是迫使高句麗投降,而且還是有條件的投降。
然而,這種自欺欺人的所謂勝利,這種勞師動眾三年,損兵折將耗盡國力的所謂勝利,不啻於再在聖主鼻青臉腫的麵孔上狠狠打上一巴掌,即便聖主想當然地認為這個勝利可以做為遮羞布,遮住自己臉上的巴掌印子,讓自己有尊嚴地返回東都,但實際上這塊遮羞布是透明的,反而讓聖主成為天下笑柄,威權喪盡。
聖主很害怕,卻又無計可施,進退兩難。
“聖上,求人不如求己。”虞世基低聲說道,“命令許國公(宇文述)、蒲城公(郭榮)、滑國公(李景)、舞陰公(薛世雄)、黃台公(崔弘升)不惜一切代價奮勇攻擊,命令榮國公(來護兒)、譙國公(周法尚)率領水師以最快速度渡海作戰,水陸兵進,直殺平壤。狹路相逢勇者勝,臣就不信,小小的高句麗到了今天,還有力量阻擋我衛府大軍前進的腳步?”
就在君臣二人商談機要之時,蕭瑀神色匆匆而來,突傳噩耗。
“三月十一,水師副總管、譙國公周法尚病故於東萊。”
聖主霍然變色,霎那間,腦海中躍過一張張熟悉麵孔,內史令元壽、觀德王楊雄、納言楊達、兵部尚書段文振、左屯衛大將軍麥鐵杖……自東征開始以來,一個個股肱重臣離開人世,給了聖主接二連三的沉重打擊,而這個夢魘似乎沒有盡頭之日,第三次東征開始後,周法尚,又一位股肱重臣離開了人世。
聖主心痛徹骨,忍不住仰天悲歎,“天不佑朕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