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和是上策。”乙支文德終於開口,“邊打邊和,雙管齊下,傾盡全力爭取最好結果。”
“最好結果是什麽?”高元神色不善,厲聲問道,“是獻城投降,還是割地求和?”
議和的結果無非兩個,一個是最壞結果,獻城投降,保全種族,但高元和他的追隨者們肯定灰飛煙滅;一個是最好結果,割地求和,以割地賠償來保全王國,如此高元和他的追隨者們還有很大可能繼續掌權。但是,目前局麵下,高元內交外困,腹背受敵,就算戰場上再創奇跡,再一次擊退中土大軍,內部危機卻難以解決。此刻平壤在亡國重壓下,分裂已不可避免,高元的政敵們絕無可能錯過推翻他的機會,甚至會以保全種族的名義公開通敵賣國,投降中土,借助中土的力量內外夾擊高元,所以高元沒有選擇,唯有死戰,議和對他來說不論結果好壞都是死路一條。
“大王不要太悲觀。”乙支文德不動聲色地說道,“從已知軍情來判斷,截止到目前為止,中土尚未增兵懷遠,而中土入侵我們的最佳時間就是春末夏初,一旦延誤,他們也就沒有足夠時間攻打平壤了,所以不出意外的話,今年中土入侵兵力應該與去年基本相同。若情況當真如此,中土在兵力上就沒有優勢,而我們則可依照既定策略,層層設防,不惜代價阻截敵軍,阻礙和遲滯敵軍進攻速度。隻要把敵軍拖進冬天,戰局就對我們有利,形勢就必然逆轉,如此一來,我們就有極大可能以最小代價贏得議和談判的成功。”
此言一出,高元精神大振,當即追問道,“何謂最小代價?”
“大王,我們手上有斛斯政,還有數萬戰俘,而這些都是中土必得之目標。”乙支文德說道,“開戰之初,我們處於劣勢,談判肯定對我們不利,與其被動受辱,倒不如不談,集中力量於戰場,浴血廝殺。等到我們在戰場上取得了優勢,中土進退維穀了,這時我們再主動議和,再提出以送還斛斯政和數萬戰俘為議和的唯一條件,則?能成功,畢竟對中土來說,與其勞師動眾空手而歸,倒不如接受議和條件,好歹還有些收獲。”
相比獻城投降、割地求和,僅僅把逃亡而來的斛斯政和數萬戰俘送還中土,就能結束戰場長達三年之久的戰爭,對高句麗來說的確是最小代價,是驚天之喜,是空前勝利。
這正合高元之意,所以他一邊連連點頭,一邊轉目望向高建武,問道,“此策如何?”
高建武叫苦不迭。這算什麽對策?還不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你乙支文德說中土今年不會增兵,但依據是什麽?純粹臆想瞎猜,空口說白話,在沒有確切消息的情況下,就做出這種不負責任的判斷,居心何在?還不是要死戰到底,拒不投降。
高建武有心反對,但看到高元、乙支文德和薑以微態度堅決,決心奮戰到底,根本不做一絲一毫妥協,他也是無可奈何,無計可施。
“此策若想實現,前提是,我們至少要在雨季結束後,也就是七月底之前,必須把敵軍牢牢阻擋於鴨綠水一線。”高建武躊躇良久,目視乙支文德和薑以微,鄭重其事地問道,“兩位大將軍能否做出保證?若不能做出保證,我們就必須馬上派出議和使者趕赴懷遠,先談判,先摸摸中土人的底細,並借助談判來想方設法拖延和阻礙敵軍的攻擊,同時此舉對緩和平壤內部矛盾也有一定效果,可以給陷入絕望瀕臨崩潰者一線希望,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王庭各方齊心協力一致對外。”
高建武也是堅持己見,堅決要求議和談判。
高元當機立斷,果斷決策,一邊作戰一邊談判。
高建武負責議和談判,立即派遣使者趕赴懷遠。乙支文德負責平壤和鴨綠水以東防務。薑以微立即趕赴烏骨城,指揮鴨綠水以西諸鎮嚴防死守。
“大王,大戰在即,是否向粟末靺鞨求助?”
高建武這一問並未得到回應,不論是高元還是乙支文德和薑以微,都遲疑不決。
前年,戰鬥空前激烈,高句麗陷入空前危機,而粟末靺鞨關鍵時刻並未怯畏退縮,信守承諾,粟末、回跋、白山、伯咄等諸部紛紛出兵相助,薩水一戰更是親臨前線,與高句麗軍隊並肩作戰。
但是,到了去年,形勢就變了,中土再攻,而高句麗不可能再創奇跡,再一次以弱勝強,況且它已經在戰爭摧殘下急劇沒落,所以粟末靺鞨的想法改變了,不但在支援上猶豫不決,裹足不前,還野心膨脹,貪心大起,有意在高句麗敗亡時乘火打劫。然而上蒼眷顧,中土軍隊因國內突發叛亂而匆忙撤離,高句麗撿了一條命,粟末靺鞨亦未能如願,雙方關係因此倒退,彼此高度戒備。
今年形勢對高句麗而言更為惡劣,這種不利局麵下,粟末靺鞨還會兌現承諾出兵支援?退一步說,即便粟末靺鞨答應出兵支援,平壤也無法給予充分信任了,一旦粟末靺鞨臨陣倒戈,背後下黑手,高句麗就徹底玩完。
看到高元、乙支文德和薑以微遲遲不語,高建武心知肚明,於是慎重告誡道,“對於粟末靺鞨,我們即便不能把他們拉過來,但也不能任由他們倒向中土,所以,我們寧願付出一些代價讓粟末靺鞨隔岸觀火,也不能與其反目成仇,把他們推進中土的懷抱,變成中土的幫凶。”
這句話提醒了高元、乙支文德和薑以微。
“目前形勢下,粟末靺鞨迅速倒向中土的可能性不大,畢竟他們與中土有仇,而中土人也不會信任他們,更不屑與他們合作。”薑以微冷笑道,“當然,指望粟末靺鞨出兵支援我們亦是絕無可能,不出意外的話,此次粟末靺鞨還是陳兵晦發川,坐山觀虎鬥,隻待時機合適便會乘火打劫。”
乙支文德手撫長髯,緩緩頷首,“現在我們腹背受敵,西麵有中土入侵,東邊有新羅和百濟寇邊,如果粟末靺鞨再翻臉成仇,沿鴨綠水而下,我們就三麵受敵,如此一來,我們若三麵迎戰,兵力過於分散,可能三麵皆失,所以,丞相所言還是頗有道理,我們即便不能把粟末靺鞨拉過來,但也不能讓它變成我們的敵人,為此,我們哪怕付出一些代價也是值得的。”
高元沉吟良久,心不甘情不願,鬱憤不已,“何等代價才能喂飽那群惡狼,讓它們隔岸觀火?”
乙支文德遲疑稍許,說道,“關鍵不是代價大小,而是戰局發展。如果我們能在鴨綠水一線阻擋住中土入侵腳步,那麽進入雨季後,形勢就對我們逐漸有利,粟末靺鞨就不敢冒進,就隻能隔岸觀火,就隻能與我們繼續維持盟約,而我們為維持盟約所付出的代價非常小,最多也就是給一些糧草武器而已。反之,形勢就惡劣了,我們就需要粟末靺鞨出兵支援,需要他們南下遼東城和烏骨城一線打擊中土人的糧道,為此我們就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高元一聽就憤怒了。
乙支文德的意思很直白,必須做好最壞準備,而在危難時刻,粟末靺鞨這個盟友還是可以利用的。
對粟末靺鞨來說,生存是第一要務,為了生存,他們寧願身邊是高句麗這頭奄奄一息的狼,也不願身邊有中土這頭不可戰勝的猛虎,所以隻要高句麗拿出足以打動粟末靺鞨的巨大利益,他們還是願意支援高句麗,幫助高句麗攻打甚至是切斷中土人的糧道,畢竟成則固然可喜,而失敗了他們也沒有太大損失,現實利益早已落袋為安。
“如果形勢到了那一步,我們需要付出何等代價,才能讓粟末靺鞨出兵支援?”高元冷聲問道。
“扶餘故地。”乙支文德不假思索地說道。
扶餘故地就是扶餘城到晦發川一線的大片土地。自扶餘亡國以來,高句麗和粟末靺鞨就為爭奪這塊土地展開了激烈廝殺,一打就是百餘年,雖互有勝負,但高句麗還是笑到了最後。
“不行。”高元一口否決。
“大王,割地要看對象,對象不同,割地的效果不同,未來後果也不同。”乙支文德微微一笑,慢條斯理地說道,“如果割地的對象是實力強大的中土,不但割讓的土地廣袤,將來就算我們恢複了元氣,甚至發展強大了,也未必有機會再奪回來,反之,如果割地的對象是實力微弱的粟末靺鞨,那麽扶餘故地就足以滿足他們的需要,而更重要的是,將來隻要我們恢複了元氣,就足以再從粟末靺鞨的手上奪回來。”
高元遲疑片刻,躊躇不決,轉目望向高建武。
乙支文德的建議正合高建武之意,所以他毫不猶豫地說道,“大王,隻要平壤安全,高句麗無憂,粟末靺鞨就不足為慮,土雞瓦狗爾。”
高元權衡良久,無奈說道,“既然如此,那就先找靺鞨人的特使談一談,摸摸底細,然後再派使者趕赴晦發川,先做一些承諾,想方設法先把粟末靺鞨穩住,然後再依戰局發展給予更大利益,以贏得粟末靺鞨的有力支援。”
=
“最好結果是什麽?”高元神色不善,厲聲問道,“是獻城投降,還是割地求和?”
議和的結果無非兩個,一個是最壞結果,獻城投降,保全種族,但高元和他的追隨者們肯定灰飛煙滅;一個是最好結果,割地求和,以割地賠償來保全王國,如此高元和他的追隨者們還有很大可能繼續掌權。但是,目前局麵下,高元內交外困,腹背受敵,就算戰場上再創奇跡,再一次擊退中土大軍,內部危機卻難以解決。此刻平壤在亡國重壓下,分裂已不可避免,高元的政敵們絕無可能錯過推翻他的機會,甚至會以保全種族的名義公開通敵賣國,投降中土,借助中土的力量內外夾擊高元,所以高元沒有選擇,唯有死戰,議和對他來說不論結果好壞都是死路一條。
“大王不要太悲觀。”乙支文德不動聲色地說道,“從已知軍情來判斷,截止到目前為止,中土尚未增兵懷遠,而中土入侵我們的最佳時間就是春末夏初,一旦延誤,他們也就沒有足夠時間攻打平壤了,所以不出意外的話,今年中土入侵兵力應該與去年基本相同。若情況當真如此,中土在兵力上就沒有優勢,而我們則可依照既定策略,層層設防,不惜代價阻截敵軍,阻礙和遲滯敵軍進攻速度。隻要把敵軍拖進冬天,戰局就對我們有利,形勢就必然逆轉,如此一來,我們就有極大可能以最小代價贏得議和談判的成功。”
此言一出,高元精神大振,當即追問道,“何謂最小代價?”
“大王,我們手上有斛斯政,還有數萬戰俘,而這些都是中土必得之目標。”乙支文德說道,“開戰之初,我們處於劣勢,談判肯定對我們不利,與其被動受辱,倒不如不談,集中力量於戰場,浴血廝殺。等到我們在戰場上取得了優勢,中土進退維穀了,這時我們再主動議和,再提出以送還斛斯政和數萬戰俘為議和的唯一條件,則?能成功,畢竟對中土來說,與其勞師動眾空手而歸,倒不如接受議和條件,好歹還有些收獲。”
相比獻城投降、割地求和,僅僅把逃亡而來的斛斯政和數萬戰俘送還中土,就能結束戰場長達三年之久的戰爭,對高句麗來說的確是最小代價,是驚天之喜,是空前勝利。
這正合高元之意,所以他一邊連連點頭,一邊轉目望向高建武,問道,“此策如何?”
高建武叫苦不迭。這算什麽對策?還不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你乙支文德說中土今年不會增兵,但依據是什麽?純粹臆想瞎猜,空口說白話,在沒有確切消息的情況下,就做出這種不負責任的判斷,居心何在?還不是要死戰到底,拒不投降。
高建武有心反對,但看到高元、乙支文德和薑以微態度堅決,決心奮戰到底,根本不做一絲一毫妥協,他也是無可奈何,無計可施。
“此策若想實現,前提是,我們至少要在雨季結束後,也就是七月底之前,必須把敵軍牢牢阻擋於鴨綠水一線。”高建武躊躇良久,目視乙支文德和薑以微,鄭重其事地問道,“兩位大將軍能否做出保證?若不能做出保證,我們就必須馬上派出議和使者趕赴懷遠,先談判,先摸摸中土人的底細,並借助談判來想方設法拖延和阻礙敵軍的攻擊,同時此舉對緩和平壤內部矛盾也有一定效果,可以給陷入絕望瀕臨崩潰者一線希望,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王庭各方齊心協力一致對外。”
高建武也是堅持己見,堅決要求議和談判。
高元當機立斷,果斷決策,一邊作戰一邊談判。
高建武負責議和談判,立即派遣使者趕赴懷遠。乙支文德負責平壤和鴨綠水以東防務。薑以微立即趕赴烏骨城,指揮鴨綠水以西諸鎮嚴防死守。
“大王,大戰在即,是否向粟末靺鞨求助?”
高建武這一問並未得到回應,不論是高元還是乙支文德和薑以微,都遲疑不決。
前年,戰鬥空前激烈,高句麗陷入空前危機,而粟末靺鞨關鍵時刻並未怯畏退縮,信守承諾,粟末、回跋、白山、伯咄等諸部紛紛出兵相助,薩水一戰更是親臨前線,與高句麗軍隊並肩作戰。
但是,到了去年,形勢就變了,中土再攻,而高句麗不可能再創奇跡,再一次以弱勝強,況且它已經在戰爭摧殘下急劇沒落,所以粟末靺鞨的想法改變了,不但在支援上猶豫不決,裹足不前,還野心膨脹,貪心大起,有意在高句麗敗亡時乘火打劫。然而上蒼眷顧,中土軍隊因國內突發叛亂而匆忙撤離,高句麗撿了一條命,粟末靺鞨亦未能如願,雙方關係因此倒退,彼此高度戒備。
今年形勢對高句麗而言更為惡劣,這種不利局麵下,粟末靺鞨還會兌現承諾出兵支援?退一步說,即便粟末靺鞨答應出兵支援,平壤也無法給予充分信任了,一旦粟末靺鞨臨陣倒戈,背後下黑手,高句麗就徹底玩完。
看到高元、乙支文德和薑以微遲遲不語,高建武心知肚明,於是慎重告誡道,“對於粟末靺鞨,我們即便不能把他們拉過來,但也不能任由他們倒向中土,所以,我們寧願付出一些代價讓粟末靺鞨隔岸觀火,也不能與其反目成仇,把他們推進中土的懷抱,變成中土的幫凶。”
這句話提醒了高元、乙支文德和薑以微。
“目前形勢下,粟末靺鞨迅速倒向中土的可能性不大,畢竟他們與中土有仇,而中土人也不會信任他們,更不屑與他們合作。”薑以微冷笑道,“當然,指望粟末靺鞨出兵支援我們亦是絕無可能,不出意外的話,此次粟末靺鞨還是陳兵晦發川,坐山觀虎鬥,隻待時機合適便會乘火打劫。”
乙支文德手撫長髯,緩緩頷首,“現在我們腹背受敵,西麵有中土入侵,東邊有新羅和百濟寇邊,如果粟末靺鞨再翻臉成仇,沿鴨綠水而下,我們就三麵受敵,如此一來,我們若三麵迎戰,兵力過於分散,可能三麵皆失,所以,丞相所言還是頗有道理,我們即便不能把粟末靺鞨拉過來,但也不能讓它變成我們的敵人,為此,我們哪怕付出一些代價也是值得的。”
高元沉吟良久,心不甘情不願,鬱憤不已,“何等代價才能喂飽那群惡狼,讓它們隔岸觀火?”
乙支文德遲疑稍許,說道,“關鍵不是代價大小,而是戰局發展。如果我們能在鴨綠水一線阻擋住中土入侵腳步,那麽進入雨季後,形勢就對我們逐漸有利,粟末靺鞨就不敢冒進,就隻能隔岸觀火,就隻能與我們繼續維持盟約,而我們為維持盟約所付出的代價非常小,最多也就是給一些糧草武器而已。反之,形勢就惡劣了,我們就需要粟末靺鞨出兵支援,需要他們南下遼東城和烏骨城一線打擊中土人的糧道,為此我們就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高元一聽就憤怒了。
乙支文德的意思很直白,必須做好最壞準備,而在危難時刻,粟末靺鞨這個盟友還是可以利用的。
對粟末靺鞨來說,生存是第一要務,為了生存,他們寧願身邊是高句麗這頭奄奄一息的狼,也不願身邊有中土這頭不可戰勝的猛虎,所以隻要高句麗拿出足以打動粟末靺鞨的巨大利益,他們還是願意支援高句麗,幫助高句麗攻打甚至是切斷中土人的糧道,畢竟成則固然可喜,而失敗了他們也沒有太大損失,現實利益早已落袋為安。
“如果形勢到了那一步,我們需要付出何等代價,才能讓粟末靺鞨出兵支援?”高元冷聲問道。
“扶餘故地。”乙支文德不假思索地說道。
扶餘故地就是扶餘城到晦發川一線的大片土地。自扶餘亡國以來,高句麗和粟末靺鞨就為爭奪這塊土地展開了激烈廝殺,一打就是百餘年,雖互有勝負,但高句麗還是笑到了最後。
“不行。”高元一口否決。
“大王,割地要看對象,對象不同,割地的效果不同,未來後果也不同。”乙支文德微微一笑,慢條斯理地說道,“如果割地的對象是實力強大的中土,不但割讓的土地廣袤,將來就算我們恢複了元氣,甚至發展強大了,也未必有機會再奪回來,反之,如果割地的對象是實力微弱的粟末靺鞨,那麽扶餘故地就足以滿足他們的需要,而更重要的是,將來隻要我們恢複了元氣,就足以再從粟末靺鞨的手上奪回來。”
高元遲疑片刻,躊躇不決,轉目望向高建武。
乙支文德的建議正合高建武之意,所以他毫不猶豫地說道,“大王,隻要平壤安全,高句麗無憂,粟末靺鞨就不足為慮,土雞瓦狗爾。”
高元權衡良久,無奈說道,“既然如此,那就先找靺鞨人的特使談一談,摸摸底細,然後再派使者趕赴晦發川,先做一些承諾,想方設法先把粟末靺鞨穩住,然後再依戰局發展給予更大利益,以贏得粟末靺鞨的有力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