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宗孝端文皇後,姓博爾濟吉特氏,蒙古名哲哲,係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斯女兒,生於1598年(明萬曆二十六年),薨於1649年(順治六年),享年51歲。
1632年(天聰六年)皇太極廢除“與三大貝勒並座”舊製,開始“南麵獨坐”。為正其名份,開始冊封後宮福晉,哲哲成了後金第一夫人,稱中宮大福晉。1636年(崇德元年),皇太極立國號“清”,當了皇帝,正式冊封五宮後妃,哲哲被冊封為清寧宮中宮皇後。
皇太極統治的17年間,孝端文皇後主持內宮事務,很使皇太極滿意。每遇蒙古諸部遠道來京朝賀,或送女來嫁,或尚公主,均由孝端文皇後率眾妃舉行盛大宴會,親自迎送。由於孝端文皇後的崇高地位,其親族亦受特殊的禮遇。她的母親科爾沁太妃屢次來朝,皇太極均以盛大禮節迎送,宴賞極為優厚。
孝端文皇後無子,生有3女。孝端文皇後薨於1649年(順治六年),第二年將其梓棺運至沈陽,與皇太極合葬於昭陵,即今沈陽北陵。順治皇帝為孝端文皇後撰了祭文。
從清太宗皇太極登上汗王寶座直至他去世,中宮皇後的位置始終沒有變化,這位皇後的名字叫哲哲,去世以後尊稱為孝端文皇後。
哲哲並非皇太極的第一個妻子,她在1614年十五歲時出嫁時,皇太極至少已經有兩個妻子,——是元妃鈕祜祿氏,後金開國功臣額亦都的女兒,當時已生有一個兒子;二是繼妃烏拉納喇氏,烏拉貝勒博克鐸之女,當時已生有兩個兒子。哲哲的父親,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莽古斯,姓博爾濟吉特氏,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圖哈薩爾的第十七世孫。有趣的是,他與親家努爾哈赤是“不打不成交”,先是在1593年與弟弟明安一起,率兵萬人與葉赫等組成“九部聯軍”,合攻努爾哈赤,被殺得大敗而回,後來見建州女真的勢力日漸強大,才開始與努爾哈赤及其兄弟子侄互通婚嫁,結盟修好,哲哲嫁給皇;欠極即是這一政策的產物。
按照當時的情況分析,哲哲剛嫁給皇太極時並非是其諸妻中地位最高的,元妃、繼妃二人都應排位在她之上。但是,從天命後期起後金越來越重視與蒙古各部、尤其是科爾沁部的聯盟關係,至皇太極即位後更是如此,所以哲哲的地位也逐漸上升,沈陽宮殿建成後,她便成了“正宮娘娘”,稱為“清寧宮國主大福晉”,即皇後之意。崇德改元後,皇太極參照中原王朝製度舉行了正式的冊封典禮,授予哲哲皇後的金冊金印,使之成為大清國的第一位皇後,她的父親莽古斯(此時已故)被追封為和碩福親王,母親被封為和碩福妃。
關於哲哲的具體情況,史書中很少記載,既沒有讚美她有什麽突出的功績,也沒有哪一樁是非涉及到她,人們想像她應該是一個平和端莊的皇後形象。她先後為皇太極生下了三個女兒,即皇次女固倫溫莊長公主、皇三女固倫端靖長公主和皇八女固倫端貞長公主,都先後下嫁給蒙古貴族。遺憾的是她沒有生下一個男孩,因為按照她在宮中的地位,如果生了兒子十有**是會成為帝位繼承人的。順治皇帝繼承皇位後,哲哲按製被尊封為皇太後,並隨著新皇帝遷都到北京,在紫禁城裏過了幾年清閑自在的生活。順治六年(1649年)五十一歲時病故,同皇太極一起合葬在清昭陵(沈陽北陵)。
孝端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所有博爾濟吉特氏都是蒙古科爾沁部人)名哲哲。正宮皇後。生三女,下嫁額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1632年(天聰六年)皇太極廢除“與三大貝勒並座”舊製,開始“南麵獨坐”。為正其名份,開始冊封後宮福晉,哲哲成了後金第一夫人,稱中宮大福晉。1636年(崇德元年),皇太極立國號“清”,當了皇帝,正式冊封五宮後妃,哲哲被冊封為清寧宮中宮皇後。
皇太極統治的17年間,孝端文皇後主持內宮事務,很使皇太極滿意。每遇蒙古諸部遠道來京朝賀,或送女來嫁,或尚公主,均由孝端文皇後率眾妃舉行盛大宴會,親自迎送。由於孝端文皇後的崇高地位,其親族亦受特殊的禮遇。她的母親科爾沁太妃屢次來朝,皇太極均以盛大禮節迎送,宴賞極為優厚。
孝端文皇後無子,生有3女。孝端文皇後薨於1649年(順治六年),第二年將其梓棺運至沈陽,與皇太極合葬於昭陵,即今沈陽北陵。順治皇帝為孝端文皇後撰了祭文。
從清太宗皇太極登上汗王寶座直至他去世,中宮皇後的位置始終沒有變化,這位皇後的名字叫哲哲,去世以後尊稱為孝端文皇後。
哲哲並非皇太極的第一個妻子,她在1614年十五歲時出嫁時,皇太極至少已經有兩個妻子,——是元妃鈕祜祿氏,後金開國功臣額亦都的女兒,當時已生有一個兒子;二是繼妃烏拉納喇氏,烏拉貝勒博克鐸之女,當時已生有兩個兒子。哲哲的父親,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莽古斯,姓博爾濟吉特氏,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圖哈薩爾的第十七世孫。有趣的是,他與親家努爾哈赤是“不打不成交”,先是在1593年與弟弟明安一起,率兵萬人與葉赫等組成“九部聯軍”,合攻努爾哈赤,被殺得大敗而回,後來見建州女真的勢力日漸強大,才開始與努爾哈赤及其兄弟子侄互通婚嫁,結盟修好,哲哲嫁給皇;欠極即是這一政策的產物。
按照當時的情況分析,哲哲剛嫁給皇太極時並非是其諸妻中地位最高的,元妃、繼妃二人都應排位在她之上。但是,從天命後期起後金越來越重視與蒙古各部、尤其是科爾沁部的聯盟關係,至皇太極即位後更是如此,所以哲哲的地位也逐漸上升,沈陽宮殿建成後,她便成了“正宮娘娘”,稱為“清寧宮國主大福晉”,即皇後之意。崇德改元後,皇太極參照中原王朝製度舉行了正式的冊封典禮,授予哲哲皇後的金冊金印,使之成為大清國的第一位皇後,她的父親莽古斯(此時已故)被追封為和碩福親王,母親被封為和碩福妃。
關於哲哲的具體情況,史書中很少記載,既沒有讚美她有什麽突出的功績,也沒有哪一樁是非涉及到她,人們想像她應該是一個平和端莊的皇後形象。她先後為皇太極生下了三個女兒,即皇次女固倫溫莊長公主、皇三女固倫端靖長公主和皇八女固倫端貞長公主,都先後下嫁給蒙古貴族。遺憾的是她沒有生下一個男孩,因為按照她在宮中的地位,如果生了兒子十有**是會成為帝位繼承人的。順治皇帝繼承皇位後,哲哲按製被尊封為皇太後,並隨著新皇帝遷都到北京,在紫禁城裏過了幾年清閑自在的生活。順治六年(1649年)五十一歲時病故,同皇太極一起合葬在清昭陵(沈陽北陵)。
孝端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所有博爾濟吉特氏都是蒙古科爾沁部人)名哲哲。正宮皇後。生三女,下嫁額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