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敏,清朝初期的大臣。滿族,愛新覺羅氏。他是努爾哈赤的侄子,父親是愛新覺羅·舒爾哈齊,母親是那齊婭。1608年與褚英征伐烏喇。後三年再伐烏喇,擊敗布占泰。因作戰勇敢,戰功卓著,天命元年與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並被封為和碩貝勒,號稱“四大貝勒”,阿敏以序稱二貝勒。1619年,參加薩爾滸大戰。後出征朝鮮。其後數年,數次出師進攻明境。但因桀驁不馴,不遵上命,燒殺搶掠,被皇太極削爵囚禁,不久病卒。


    舒爾哈齊被害19年後(即後金天聰四年,1630),兩個家庭間,又爆發了新的衝突。天命十一年(1626),清太祖努爾哈赤死,八子皇太極受諸貝勒推舉繼承汗位。4年後,他基於加強汗權(皇權)的需要,斷然幽禁了濟爾哈朗的哥哥阿敏。


    阿敏生於明萬曆十四年(1586),父親被囚時他僥幸免於一死,從此跟隨伯父努爾哈赤南征北戰。阿敏作戰勇猛,戰功卓著。


    天命元年(1616),努爾哈赤稱汗建國(大金國,史稱後金),封阿敏為和碩貝勒,參與國政。在四大和碩貝勒中,依齒序阿敏位居第二,稱二貝勒,地位僅次於努爾哈赤的第二子大貝勒代善。


    阿敏戰功卓著,地位很高。


    與新汗皇太極反目成仇


    第一,對於父親的死,耿耿於懷。


    努爾哈赤生前,阿敏畏於伯父的威嚴,不敢流露異誌,一旦堂弟皇太極繼位,他便無所顧忌。有一次,他居然對皇太極說:“我與眾貝勒共議你為汗,你即位後,讓我出居外藩就行了。”阿敏的要求令皇太極頗感震驚。由於皇太極和眾貝勒的一致反對,阿敏的謀劃沒有得逞。阿敏還在眾貝勒中揚言:“我怕誰?他(指皇太極)能把我怎麽樣?”這些桀驁不遜的言語,矛頭直指皇太極,其間還夾雜著對先汗的宿怨。


    第二,出征朝鮮,欲行分裂。


    天聰元年(1627),阿敏奉命率師征朝鮮,直逼朝鮮王京,朝鮮國王被迫求和。阿敏往征朝鮮,真實的用意可能在於自立門戶,所以當朝鮮國王接受和議條件後,他並不急於退兵,而是對隨行的諸貝勒說:“你們願意回去就自己回去,我是打定了主意要進朝鮮都城,我一向羨慕明朝皇帝與朝鮮國王居住的宮殿,無緣得見,現在既然來了,一定要進去看看。”他甚至打算在朝鮮屯居久住,不再歸國。但他的意圖遭到其他貝勒的一致反對,其中包括他的親弟濟爾哈朗。阿敏欲留不能,怒不可遏,縱兵擄掠三日而歸。


    第三,心懷異誌,態度專橫。


    阿敏生性鹵莽,口無遮攔,常在大庭廣眾中散布怨言,諸如:“我何故生而為人?”“還不如山上的一棵樹,或者坡上的一塊石頭”,“即使被人砍伐為柴,甚至被野獸澆上一泡尿,也比現在的處境強”。這些話不僅是牢騷,也是對皇太極的影射,說明阿敏心懷不滿,態度跋扈。阿敏還向叔父貝和齊說,自己在夢中被努爾哈赤捶打,但是有黃蛇護身。這顯然是在暗示自己是真命天子,包藏著篡奪汗位的野心。


    第四,帶兵出征,兵敗棄城。


    天聰三年(1629)十月,皇太極親統大軍征明,攻克了山海關內的永平(河北盧龍)、灤州(河北灤縣)、遷安、遵化四城。次年三月,皇太極派阿敏率軍前往駐守。阿敏到永平不久,明兵反擊,後金軍隊連戰失利,損失慘重,阿敏驚慌失措,棄城而逃。逃跑前,他下令將城中漢族降官降民全部屠殺,財產洗掠一空。


    阿敏平日妄自尊大、專橫跋扈,積怨甚多,這次大敗而歸,受到舉國上下的譴責。皇太極乘機利用此事,拔除了這個眼中釘。


    皇太極在精心羅織的16條罪狀中,首先列出的一條大罪是:“(太祖在時)挑嗾其父,欲離兄汗。”其他重罪還有“自視為汗,欺淩在下諸貝勒”“丟棄永平,殘殺降民”“使惡名揚於天下”等等。


    經議政王大臣會議,阿敏應當處斬。皇太極則下令免死,改為囚禁。3年後,有漢官以阿敏“自怨、自艾,悔不可及”為由,奏請皇太極效法周文王,赦免阿敏,讓他戴罪立功。但皇太極沒有接受。阿敏被囚,客觀上為皇太極加強汗權掃清了道路。


    這個事件,實際是雙方矛盾逐步激化所致。


    阿敏被囚10年後,死在獄中,終年55歲。他的命運,與其父簡直如出一轍。


    天聰元年征朝鮮,阿敏想久居朝鮮自立,濟爾哈朗不讚同其意見,而是與其他貝勒一起堅持戰前的決策,與朝鮮議和盟誓後罷兵回國。這年濟爾哈朗28歲,在大是大非上已有獨立的判斷。


    第二件,天聰四年,皇太極命阿敏率兵替代鎮守永平的濟爾哈朗,阿敏卻節外生枝,請求與濟爾哈朗同駐永平。皇太極以濟爾哈朗“久駐當地,辛苦可念”為由而婉拒。為此,阿敏大為不滿,對送行的諸貝勒說:“先汗(努爾哈赤)在時,曾命我弟與我同行,今上(皇太極)即位,乃不令與我同行。我到永平後,一定留他同駐。若他不從,我當用箭射他!”送行的貝勒趕忙予以製止,他卻越說越氣,最後幹脆抬起胳膊大聲說:“我自己殺我弟弟,誰能把我怎麽樣?”這一方麵反映了阿敏的專橫,另一方麵也說明他對濟爾哈朗早有不滿。


    阿敏獲罪後,其名下的鑲藍旗轉歸濟爾哈朗所有,濟爾哈朗由此成為地位最高的八大和碩貝勒之一。他還繼承了阿敏的龐大家產和人口。可見,阿敏的獲罪,對濟爾哈朗不僅沒有傷害,反而成為最大的受益人。不久,濟爾哈朗率領諸弟和子侄輩一同發誓:“我父、兄行為有罪,自遭報應。如果我們認為有罪的父、兄做得對而產生異心,一定不得好死!”這確實不是他希圖自保的無奈之舉,而是發自肺腑的誓言,印證了他一貫的態度。


    與其父、兄的悲劇命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濟爾哈朗在皇太極執政的17年中從未受到過責罰,在政治上也是一帆風順,這種情況在他的同輩兄弟中也不多見。這可能得益於他處事的精明和審慎,當然也可能是由於堂兄皇太極對他的信任。


    按清史稿記載,阿敏子六,有爵者五:愛爾禮、固爾瑪琿、恭阿、果蓋、果賴。愛爾禮、果蓋、果賴皆封鎮國公。


    愛爾禮坐罪死,他的子孫被降束紅帶子


    固爾瑪琿因為父親得罪,奪爵,削宗籍但後來順治時又在啟用,因為軍功被封貝子,康熙二十年,卒,諡溫簡。他的兄弟恭阿也是先奪爵後來再複起。不過固爾瑪琿的後世子孫多人因罪被奪爵


    根據愛新覺羅宗譜,阿敏子孫中被降為紅帶子的還有阿敏之孫塞克圖次子拉哈禮一支。


    愛新覺羅舒爾哈齊(漢字也作舒爾哈赤或速爾哈齊,1564年-1611年)是塔克世三子,努爾哈赤同母弟,母喜塔拉氏額穆齊。


    年少時隨長兄努爾哈赤外出謀生。萬曆十一年(1583年),他又隨努爾哈赤起兵,同心協力,征服了渾河部、董鄂部、蘇克素滸部、哲陳部、完顏部、朱舍裏部、訥殷部,統一了建州女真。兄弟倆同為建州女真兩個實力最強的人物。努爾哈赤不希望弟弟威脅自己的汗位,舒爾哈齊也不甘心永遠做哥哥的助手。他多次赴北京朝貢,表示對明朝的忠誠,還把女兒嫁給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之子李如柏為妻。他又與烏拉部結為姻親聯盟,阻礙了努爾哈赤征服海西女真的事業。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建州女真與烏拉之間的烏碣岩之戰發生後,使兄弟倆人的矛盾公開化。此後,努爾哈赤剝奪舒爾哈齊的兵權。三十七年,又下令逮捕他及其長子阿爾通阿、次子阿敏、三子劄薩克圖,其中長子和三子都被殺。兩年後舒爾哈齊在禁所去世,時年48歲,葬永陵。天命九年(1624年),遷葬東京陵。順治十年(1653年),追封和碩親王,諡號莊。


    舒爾哈齊第六子濟爾哈朗受封為和碩鄭親王,是清朝鐵帽子王之一。


    妻妾


    嫡福晉,佟佳氏,鄂洛尼之女。


    二娶福晉,哈達那拉氏,特爾固臣貝勒之女。


    三娶福晉,富察氏,阿格巴宴之女。


    四娶福晉,瓜爾佳氏,索爾和之女。


    五娶福晉,烏拉那拉氏,布翰貝勒之女,布占泰貝勒之妹。


    六娶福晉,那拉氏,圖門之女。


    七娶福晉,瓜爾佳氏,索爾和之女。


    八娶福晉,那拉氏,拜音達裏之女。


    九娶福晉,西林覺羅氏,西楞額之女。


    庶福晉,董鄂氏,富古庫爾達之女。


    庶福晉,阿顏覺羅氏紮海鈷塞之女。


    子女


    舒爾哈齊有9子12女:


    長子,阿爾通阿。萬曆三十七年,被努爾哈赤所殺。


    次子,阿敏(1586-1640),二貝勒。萬曆三十七年,努爾哈赤先捕殺了他的兄長阿爾通阿,三弟紮薩克圖,後幽禁了舒爾哈齊。四十三年,阿敏統轄鑲藍旗。天聰三年,“送高牆禁錮,永不敘用。”崇德五年,病死。


    第三子,紮薩克圖,輔國公。萬曆三十七年,被努爾哈赤所殺。


    第四子,圖倫,追封恪僖貝勒。嫡福晉完顏氏英格女。圖倫次女,名肫哲(1612—1648),為努爾哈赤養孫女,後封和碩公主。明萬曆四十年(1612)七月十六日生,天命年間努爾哈赤撫養宮中。天命十一年(1626)15歲時嫁給蒙古科爾沁部台吉博爾濟吉特氏奧巴。天聰六年(1622)奧巴去世,複嫁給蒙古土謝圖親王巴達禮。祟德二年[1637),皇太極遣使封其為和碩公主。順治五年(1648)卒,年三十七。


    第五子,寨桑武,追封和惠貝勒。


    第六子,濟爾哈朗,鄭獻親王,鑲藍旗旗主。1599年(己亥年)十月初二日醜時生,母五娶福晉烏拉那拉氏,布翰貝勒之女,布占泰貝勒之妹。初封和碩貝勒。天聰五年七月,管理刑部事;崇德元年四月,以軍功晉封和碩鄭親王;八年八月,輔理國政;順治元年,加封信義輔政叔王;五年三月,緣事降為郡王;本年閏四月,複親王爵;九月,授定遠大將軍;九年二月,加封叔和碩鄭親王;十二年乙未五月初八日寅時薨,年五十七。


    第七子,不詳。


    第八子,費揚武,追封和碩簡親王。母七娶福晉瓜爾佳氏,索爾和之女。1605,33年乙巳年三月三十日子時生,天聰五年三月,授鑲藍旗都統;崇德元年,以軍功封固山貝子;四年五月,緣事革爵;本年八月,複封鎮國公;八年癸未十二月初二日辰時卒,年三十九。順治十五年,追封為多羅貝勒;諡曰靖定;乾隆十五年七月,追封和碩簡親王。嫡福晉瓜爾佳氏,公費英東紮爾固齊之女;繼福晉博爾濟吉特氏,子恩格德爾之女;妾伊爾根覺羅氏,伊拉泰之女。


    第九子,瑙岱。


    長女,名額實泰(額西特、額布特)。生母為二娶福晉哈達納拉氏,特爾固臣之女。1584甲申年八月二十七日醜時生。戊戌年十二月,嫁烏拉貝勒那拉氏布占泰。烏拉部滅亡後,額實泰格格回到建州。天命四年,布占泰卒。(在他死後,額實泰可能改嫁給布占泰的堂侄阿布泰。待考)順治十三年四月,額實泰格格卒,年七十三。


    次女,名額恩哲。生母為三娶福晉富察氏,阿格巴宴之女。甲申年九月十七日戌時生。癸卯年,嫁烏拉貝勒那拉氏布占泰。額實泰和姐姐額恩哲是先後嫁給布占泰的後金宗女。那個著名的被布占泰用鳴鏑射過的格格就是額恩哲。烏拉部滅亡後,額恩哲也回到了建州。布占泰於天命四年卒。(或許她和姐姐一樣改嫁阿布泰,待考。)崇德三年十一月,額恩哲格格卒,年五十五。


    第三女。母為三娶福晉富察氏阿格巴宴之女。1588戊子年九月十六日辰時生。癸卯年,嫁佟佳氏納穆錫。婿壬子年八月卒,女天聰九年十一月卒。


    第四女,名蓀岱(1590—1649),為太祖努爾哈赤養女,稱巴約特格格,封和碩公主。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的第四女,生母為舒爾哈齊四娶福晉瓜爾佳氏,索爾和之女。明萬曆十八年庚寅(1590)六月二十一日生。後金天命初年努爾哈赤將其收養宮中,封為郡主,稱和碩格格。天命二年(1617)嫁蒙古喀爾喀部巴約待台吉博爾濟吉持氏恩格德裏,時年二十八。因此稱巴約特格格。她是愛新覺羅皇室中第一個下嫁到蒙古的公主,從此拉開了滿蒙兩族長達三百年的聯姻曆史。恩格德裏於萬曆二十三年(1605)投附努爾哈赤,天命二年(1617)娶公主。天聰九年(1635)遷居東京遼陽,後封三等子,祟德元年(1636)五月卒。公主在天聰九年晉封為和碩公主。順治六年(1649)四月公主去世,年六十。


    第五女。母為庶福晉董鄂氏,富古科爾達之女。癸巳年二月十六日醜時生。丙午年正月,嫁董鄂氏固穆貝。婿辛亥年九月卒;女康熙六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五。


    第六女。母為四娶福晉瓜爾佳氏,索爾和之女。乙未年正月初五日卯時生。癸醜年十二月,嫁那拉氏漠落渾。女與婿卒年俱未詳。


    第七女。母為四娶福晉瓜爾佳氏,索爾和之女。丁酉年八月初八日寅時生。己酉年六月,嫁完顏氏綽和絡。婿天命九年十二月卒;女順治三年七月卒,年五十。


    第八女。母為四娶福晉瓜爾佳氏,索爾和之女。壬寅年生。天命元年七月,嫁那拉氏巴達納。女天命五年卒,年十九;婿卒年未詳。


    第九女,幼殤。母為四娶福晉瓜爾佳氏,索爾和之女。


    第十女,母為四娶福晉瓜爾佳氏,索爾和之女。癸卯年十一月十五日巳時生。天命七年七月,嫁博爾濟吉特氏巴拜。婿天命十一年十一月卒;女崇德四年七月卒,年三十七。


    第十一女。母為庶福晉阿顏覺羅氏,紮海鈷塞之女。戊申年五月十二日午時生。天命八年三月,嫁拉喇氏庫德納。婿順治元年十二月卒;女康熙八年十二月卒,年六十二。


    第十二女。母為庶福晉阿顏覺羅氏紮海鈷塞之女。庚戌年三月初一日亥時生。天命八年正月,嫁納拉氏穆扤納。女順治六年六月卒,年四十;婿順治十二年五月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多爾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層巒疊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層巒疊嶂並收藏多爾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