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如一個月前到達邊境,在中原軍隊的護送下於十日抵前達京城,她是一支龐大使團隊伍中的一員,代表西域的新興勢力。
過去的六年裏,西域發生巨大變化。
龍王雲遊第一年——西域人如是稱呼龍王的突然消失,他們對此感到不解與惶恐,於是借助一個奇怪的詞加以解釋——戰亂在疏勒國暴發,龍王離開璧玉城的消息剛剛傳出,康王尚遼立刻挾持著疏勒太子返國,丞相鍾衡留在璧玉城,希望爭奪整支龍軍的控製權。
尚遼在疏勒國迅速擴大地盤,鍾衡坐不住了,隻得撇下璧玉城的紛爭,連夜趕至疏勒國,率領他創建不久的軍隊與尚遼展開對決。
戰爭一打就是近三年,並逐漸向東擴展,一直涉及到西域東部諸國。
龍王雲遊第二年,樓蘭國組建了十一國聯軍,聲稱要恢複璧玉城周邊諸國的秩序,十萬聯軍先是強攻千騎關,遭到一支萬人軍的頑強抵抗,無功而退,於是繼續向西前進,打算奪取通天關,那裏守衛虛弱,大部分衛兵都在參加尚遼與鍾衡之間的戰爭。
出乎聯軍的意料,他們遇到的阻礙不是通天關,而是一日路程以外的小宛國。
上官雲派出多支小股軍隊,不停地從側翼騷擾聯軍,樓蘭國主帥大怒,發誓要先拿下那個彈丸小國。
聯軍最初分出一萬人,在小宛城城外列陣,挑戰不成,連續三日發起強攻,不克,聯軍增援兩萬,又不克,樓蘭國主帥率軍親臨城下,一圍就是月餘,期間損兵折將,就是沒能攻進小宛城半步。
小宛城內總共隻有七八千士兵,之所以能夠堅守下來,是因為城內有龍王兩年前囤積的大量糧草與其它軍資,尤其是箭矢充足,每次反擊時都能毫不吝嗇地箭如雨下。
通天關內,鍾衡敗相漸露,不得已向璧玉城求助。
璧玉城城主仍是龍翻雲,大雪劍客組成的精練軍隊向他效忠,但他拒絕稱王,願意與山上的鐵槍王兼獨步王共管全界,不久,在龍翻雲的主持之下,另一項王號——龍王也歸屬上官成所有。
傳言慢慢變成事實,越來越多的人承認他是舊龍王的親生子,至於他為什麽還保留著“上官”的姓氏,眾說紛紜,從無定論。
名號沒有立刻改變璧玉城的命運,鍾衡、尚遼、獨孤羨三名手握重兵的將軍,全都自願向璧玉城提供“保護”,並提出一模一樣的苛刻條件:以龍王的名義認可自己是唯一的龍軍統帥。
彼時鍾衡與尚遼在疏勒國爭戰,獨孤羨在千騎關防備外敵,並且小心翼翼地向逍遙海擴張,無暇爭奪璧玉城,給予這座半開放城市一年多的喘息時間。
金鵬堡早年間已經著手重修南城城牆,新龍王與城主繼續這項事業,難度頗大,從前輕易就能買到的工匠與石料,突然間求之不得。
璧玉城周圍盡是荒蕪之地,依賴東西方的商業往來才得以興盛,可是戰爭阻斷了交通,商旅自然也少得可憐,璧玉城一下子衰落了。
北城的有錢人天天商量著向哪裏逃亡,南城的人們則立刻付諸實施:流浪刀客奔赴各支軍隊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商人們趕著車輛,賄賂關卡逃向東部諸國;更多的窮人受到香積之國傳說的感召,成群結隊向南方遷徙,結果大部分受到軍隊攔截,被迫成為士兵或挑夫。
龍軍的三個分支,加上關外的東部聯軍,任何一支獲得優勢之後都能輕而易舉地攻下璧玉城,新龍王與城主除了等待被征服的命運,或是拚死一戰,似乎沒有別的選擇。
城主龍翻雲與大雪山劍客們願意犧牲性命保護龍王的繼承人,除此之外,他們沒有更多的計劃,於是擺脫困境的重擔就落在上官成唯一的監護人——上官如——身上。
她仍然自稱“教頭”,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公開拒絕某些人的建議,當眾立誓絕不動用留在石堡內的青麵與殺手,即使城破人亡,他們也不會再次碰刀。
這項誓言令一些人失望,卻讓更多的人安心,三位將軍由此更加放鬆對璧玉城的警惕。
上官如派出大批使者,勸說三位將軍進行談判,和平分割西部諸國,甚至願意讓出璧玉城大部分土地,隻留城市本身。
她得到的回應全是敷衍。
上官如開始加強城防,修築南城城牆已經來不及了,隻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她下達命令,準許南城居民遷至北城,將金鵬堡與孟氏擁有的大量房產低價售賣或租賃,與此同時,將界河南岸的房屋大量拆除,加深河道,形成一道天然屏障,這樣一來,璧玉城終於有城可守。
北城的富人們反對這項計劃,他們寧願向某一方勢力投降,也不願冒戰爭的風險,一些人因此逃亡,覺得璧玉城再也不是理想的避難所,另一些暗中策劃陰謀,很快就遭到鎮壓,被驅逐出城,留下宅院與財富容納南城居民。
上官如手中還有一項重要的資本,逍遙海五國的君王或太子都在城中,包括尚遼的長子,這多少算是一種威懾。
接下來,她要解決兩位安王的矛盾,老安王自己逃到璧玉城,新安王是龍王冊立的,兩人同為一族,卻不是父子,經過協調,新安王稱王,老安王成為“監國”,共同統治安國。
信使帶著秘信前往逍遙海最南麵的安國,以兩王的名義下令軍隊封閉港口,不與北岸諸國來往,與此同時,另一路信使向南深入,給香積之國帶去教頭的命令:再次組建女兵軍隊,前往安國協防。
此時的逍遙海北岸已經亂成一團,尚遼命令康國的將軍大舉向各國入侵,沙、惠兩國先後淪陷,最東邊的石國則被獨孤羨派兵占領,雙方發生若幹次衝突,一時間倒也沒有精力渡海南下。
龍王雲遊第三年,戰爭形勢漸漸明朗:疏勒國內,鍾衡眼看就要敗給尚遼;通天關外,東部聯軍黯然放棄圍攻小宛城,主帥被調回樓蘭國治罪,另一支聯軍集結而來,與殘軍合並,打算全力攻擊千騎關;逍遙海北岸,獨孤羨的軍隊老兵眾多、經驗豐富,多次擊敗康國軍隊,一度逼近都城,可麵對東部聯軍的第二次進攻,他卻沒有必勝的把握。
各方勢力當中,鍾衡第一個崩潰,他的軍隊組建得最晚,自己又不是西域人,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占優,戰爭剛開始的時候,他憑借丞相的名聲與才智,一度與尚遼勢均力敵,可慢慢地還是敗了,尚遼挾持著疏勒太子,在疏勒國內獲得的支持更多一些。
鍾衡向璧玉城上官如求助,卻不願意放棄手中的軍隊與地位,而是要與新龍王“結盟聯合”,遭到拒絕之後他發起一次冒險行動:率領主力軍隊向璧玉城進攻,他要給自己建立一處後方基地,控製上官成,以龍王的名義與尚遼繼續爭鋒。
這場戰爭影響廣泛。
鍾衡輕鬆攻占了南城,毀掉大量房屋,可是在進攻北城時遇到了困難,上官如的準備比他想象得充分,大雪劍客的忠誠與勇猛一如既往,是他收買不了的。
攻城戰持續了半個月,為了滿足手下將士對財富的渴望,鍾衡甚至分兵搶掠了城外的四諦伽藍。
這是四諦伽藍第二次遇劫,好在僧人大都被上官如迎入城內,沒有太多傷亡。
尚遼與獨孤羨同時從東西兩邊向璧玉城逼近,名義上是來救援,其實都抱著趁機占領璧玉城挾持新龍王的想法。
這是璧玉城最危急的時刻,後兩支軍隊比鍾衡要強大得多,再堅固的城牆也難以抵抗。
上官如的準備還沒有完成,安國弱小,勉強自保,香積之國的軍隊剛剛組建完成,至少得兩三個月才能趕到,而且失去突然襲擊的前提,女兵的戰鬥力很值得懷疑。
在此孤立無援的時刻,她唯一的選擇是向關外的三哥求助。
上官雲出兵了,帶領不到一萬名騎兵,午時出發,馬不停蹄,於當天夜裏出其不意地攻下通天關,隨後就駐足觀望,他很清楚,自己的兵力太少,根本無力搭救璧玉城,他隻想在戰爭結束之前多占一些地盤。
不過尚遼還是受到震動,分出一部分兵力前去爭奪通天關。
獨孤羨的處境也不妙,東部聯軍離千騎關隻有數日路程,他若是不能及時回防,很可能腹背受敵。
那些天裏,信使比士兵更忙碌,勸說、威脅、收買隨處可見,就連一些低級軍官都驚訝地發現敵軍統帥居然知道自己的名字。
膠著狀態持續了七天,然後一下子霧散雲開、水落石出。
獨孤羨向新龍王投降了,投降而不是“結盟”與“聯合”,獨臂將軍為何突然做出這樣的決定,沒人能說得清,他好像覺得自己更適合當一名純粹的將軍,甚至有傳言說他得到了雲遊龍王的密令,所以甘願投降。
事態一下子扭轉,鍾衡拋棄軍隊,帶領少量隨從逃到北庭,很長時間裏不知所終。
尚遼理智地退兵,名義上遵從新龍王的號令,準備專心致誌地解決小宛國的威脅。
獨孤羨及時回防千騎關,得到部分大雪山劍客的協助,再一次守住重要關卡。
璧玉城周邊大勢已定,後續的戰爭又持續了兩年多,東部聯軍最後還是退了回去,小宛國牢牢占據通天關,並搶占了大片無主的草原土地,尚遼擁有多半個疏勒國,立疏勒太子為王,自己當監國與康王,但是在逍遙海他不得不大幅退縮,放棄故國的部分土地,換取相關勢力對他占領沙、惠的承認。
一個新的西域國家誕生——璧玉國,擁有璧玉城、逍遙海石國、安國、香積之國,領土由北到南仿佛一柄巨大的鐮刀。
恰逢朝貢之年,作為和平的象征以及新王登基的慣例,西域諸多國王組成五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使團,共同前往中原朝貢,並接受皇帝的饋贈與冊封。
早在護送新龍王上官成前往中原之前,上官如就期望能在京城看到顧慎為,可是等到範用大登門,她才知道,原來自己思念的人一直就躲在使團隊伍中。rs
過去的六年裏,西域發生巨大變化。
龍王雲遊第一年——西域人如是稱呼龍王的突然消失,他們對此感到不解與惶恐,於是借助一個奇怪的詞加以解釋——戰亂在疏勒國暴發,龍王離開璧玉城的消息剛剛傳出,康王尚遼立刻挾持著疏勒太子返國,丞相鍾衡留在璧玉城,希望爭奪整支龍軍的控製權。
尚遼在疏勒國迅速擴大地盤,鍾衡坐不住了,隻得撇下璧玉城的紛爭,連夜趕至疏勒國,率領他創建不久的軍隊與尚遼展開對決。
戰爭一打就是近三年,並逐漸向東擴展,一直涉及到西域東部諸國。
龍王雲遊第二年,樓蘭國組建了十一國聯軍,聲稱要恢複璧玉城周邊諸國的秩序,十萬聯軍先是強攻千騎關,遭到一支萬人軍的頑強抵抗,無功而退,於是繼續向西前進,打算奪取通天關,那裏守衛虛弱,大部分衛兵都在參加尚遼與鍾衡之間的戰爭。
出乎聯軍的意料,他們遇到的阻礙不是通天關,而是一日路程以外的小宛國。
上官雲派出多支小股軍隊,不停地從側翼騷擾聯軍,樓蘭國主帥大怒,發誓要先拿下那個彈丸小國。
聯軍最初分出一萬人,在小宛城城外列陣,挑戰不成,連續三日發起強攻,不克,聯軍增援兩萬,又不克,樓蘭國主帥率軍親臨城下,一圍就是月餘,期間損兵折將,就是沒能攻進小宛城半步。
小宛城內總共隻有七八千士兵,之所以能夠堅守下來,是因為城內有龍王兩年前囤積的大量糧草與其它軍資,尤其是箭矢充足,每次反擊時都能毫不吝嗇地箭如雨下。
通天關內,鍾衡敗相漸露,不得已向璧玉城求助。
璧玉城城主仍是龍翻雲,大雪劍客組成的精練軍隊向他效忠,但他拒絕稱王,願意與山上的鐵槍王兼獨步王共管全界,不久,在龍翻雲的主持之下,另一項王號——龍王也歸屬上官成所有。
傳言慢慢變成事實,越來越多的人承認他是舊龍王的親生子,至於他為什麽還保留著“上官”的姓氏,眾說紛紜,從無定論。
名號沒有立刻改變璧玉城的命運,鍾衡、尚遼、獨孤羨三名手握重兵的將軍,全都自願向璧玉城提供“保護”,並提出一模一樣的苛刻條件:以龍王的名義認可自己是唯一的龍軍統帥。
彼時鍾衡與尚遼在疏勒國爭戰,獨孤羨在千騎關防備外敵,並且小心翼翼地向逍遙海擴張,無暇爭奪璧玉城,給予這座半開放城市一年多的喘息時間。
金鵬堡早年間已經著手重修南城城牆,新龍王與城主繼續這項事業,難度頗大,從前輕易就能買到的工匠與石料,突然間求之不得。
璧玉城周圍盡是荒蕪之地,依賴東西方的商業往來才得以興盛,可是戰爭阻斷了交通,商旅自然也少得可憐,璧玉城一下子衰落了。
北城的有錢人天天商量著向哪裏逃亡,南城的人們則立刻付諸實施:流浪刀客奔赴各支軍隊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商人們趕著車輛,賄賂關卡逃向東部諸國;更多的窮人受到香積之國傳說的感召,成群結隊向南方遷徙,結果大部分受到軍隊攔截,被迫成為士兵或挑夫。
龍軍的三個分支,加上關外的東部聯軍,任何一支獲得優勢之後都能輕而易舉地攻下璧玉城,新龍王與城主除了等待被征服的命運,或是拚死一戰,似乎沒有別的選擇。
城主龍翻雲與大雪山劍客們願意犧牲性命保護龍王的繼承人,除此之外,他們沒有更多的計劃,於是擺脫困境的重擔就落在上官成唯一的監護人——上官如——身上。
她仍然自稱“教頭”,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公開拒絕某些人的建議,當眾立誓絕不動用留在石堡內的青麵與殺手,即使城破人亡,他們也不會再次碰刀。
這項誓言令一些人失望,卻讓更多的人安心,三位將軍由此更加放鬆對璧玉城的警惕。
上官如派出大批使者,勸說三位將軍進行談判,和平分割西部諸國,甚至願意讓出璧玉城大部分土地,隻留城市本身。
她得到的回應全是敷衍。
上官如開始加強城防,修築南城城牆已經來不及了,隻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她下達命令,準許南城居民遷至北城,將金鵬堡與孟氏擁有的大量房產低價售賣或租賃,與此同時,將界河南岸的房屋大量拆除,加深河道,形成一道天然屏障,這樣一來,璧玉城終於有城可守。
北城的富人們反對這項計劃,他們寧願向某一方勢力投降,也不願冒戰爭的風險,一些人因此逃亡,覺得璧玉城再也不是理想的避難所,另一些暗中策劃陰謀,很快就遭到鎮壓,被驅逐出城,留下宅院與財富容納南城居民。
上官如手中還有一項重要的資本,逍遙海五國的君王或太子都在城中,包括尚遼的長子,這多少算是一種威懾。
接下來,她要解決兩位安王的矛盾,老安王自己逃到璧玉城,新安王是龍王冊立的,兩人同為一族,卻不是父子,經過協調,新安王稱王,老安王成為“監國”,共同統治安國。
信使帶著秘信前往逍遙海最南麵的安國,以兩王的名義下令軍隊封閉港口,不與北岸諸國來往,與此同時,另一路信使向南深入,給香積之國帶去教頭的命令:再次組建女兵軍隊,前往安國協防。
此時的逍遙海北岸已經亂成一團,尚遼命令康國的將軍大舉向各國入侵,沙、惠兩國先後淪陷,最東邊的石國則被獨孤羨派兵占領,雙方發生若幹次衝突,一時間倒也沒有精力渡海南下。
龍王雲遊第三年,戰爭形勢漸漸明朗:疏勒國內,鍾衡眼看就要敗給尚遼;通天關外,東部聯軍黯然放棄圍攻小宛城,主帥被調回樓蘭國治罪,另一支聯軍集結而來,與殘軍合並,打算全力攻擊千騎關;逍遙海北岸,獨孤羨的軍隊老兵眾多、經驗豐富,多次擊敗康國軍隊,一度逼近都城,可麵對東部聯軍的第二次進攻,他卻沒有必勝的把握。
各方勢力當中,鍾衡第一個崩潰,他的軍隊組建得最晚,自己又不是西域人,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占優,戰爭剛開始的時候,他憑借丞相的名聲與才智,一度與尚遼勢均力敵,可慢慢地還是敗了,尚遼挾持著疏勒太子,在疏勒國內獲得的支持更多一些。
鍾衡向璧玉城上官如求助,卻不願意放棄手中的軍隊與地位,而是要與新龍王“結盟聯合”,遭到拒絕之後他發起一次冒險行動:率領主力軍隊向璧玉城進攻,他要給自己建立一處後方基地,控製上官成,以龍王的名義與尚遼繼續爭鋒。
這場戰爭影響廣泛。
鍾衡輕鬆攻占了南城,毀掉大量房屋,可是在進攻北城時遇到了困難,上官如的準備比他想象得充分,大雪劍客的忠誠與勇猛一如既往,是他收買不了的。
攻城戰持續了半個月,為了滿足手下將士對財富的渴望,鍾衡甚至分兵搶掠了城外的四諦伽藍。
這是四諦伽藍第二次遇劫,好在僧人大都被上官如迎入城內,沒有太多傷亡。
尚遼與獨孤羨同時從東西兩邊向璧玉城逼近,名義上是來救援,其實都抱著趁機占領璧玉城挾持新龍王的想法。
這是璧玉城最危急的時刻,後兩支軍隊比鍾衡要強大得多,再堅固的城牆也難以抵抗。
上官如的準備還沒有完成,安國弱小,勉強自保,香積之國的軍隊剛剛組建完成,至少得兩三個月才能趕到,而且失去突然襲擊的前提,女兵的戰鬥力很值得懷疑。
在此孤立無援的時刻,她唯一的選擇是向關外的三哥求助。
上官雲出兵了,帶領不到一萬名騎兵,午時出發,馬不停蹄,於當天夜裏出其不意地攻下通天關,隨後就駐足觀望,他很清楚,自己的兵力太少,根本無力搭救璧玉城,他隻想在戰爭結束之前多占一些地盤。
不過尚遼還是受到震動,分出一部分兵力前去爭奪通天關。
獨孤羨的處境也不妙,東部聯軍離千騎關隻有數日路程,他若是不能及時回防,很可能腹背受敵。
那些天裏,信使比士兵更忙碌,勸說、威脅、收買隨處可見,就連一些低級軍官都驚訝地發現敵軍統帥居然知道自己的名字。
膠著狀態持續了七天,然後一下子霧散雲開、水落石出。
獨孤羨向新龍王投降了,投降而不是“結盟”與“聯合”,獨臂將軍為何突然做出這樣的決定,沒人能說得清,他好像覺得自己更適合當一名純粹的將軍,甚至有傳言說他得到了雲遊龍王的密令,所以甘願投降。
事態一下子扭轉,鍾衡拋棄軍隊,帶領少量隨從逃到北庭,很長時間裏不知所終。
尚遼理智地退兵,名義上遵從新龍王的號令,準備專心致誌地解決小宛國的威脅。
獨孤羨及時回防千騎關,得到部分大雪山劍客的協助,再一次守住重要關卡。
璧玉城周邊大勢已定,後續的戰爭又持續了兩年多,東部聯軍最後還是退了回去,小宛國牢牢占據通天關,並搶占了大片無主的草原土地,尚遼擁有多半個疏勒國,立疏勒太子為王,自己當監國與康王,但是在逍遙海他不得不大幅退縮,放棄故國的部分土地,換取相關勢力對他占領沙、惠的承認。
一個新的西域國家誕生——璧玉國,擁有璧玉城、逍遙海石國、安國、香積之國,領土由北到南仿佛一柄巨大的鐮刀。
恰逢朝貢之年,作為和平的象征以及新王登基的慣例,西域諸多國王組成五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使團,共同前往中原朝貢,並接受皇帝的饋贈與冊封。
早在護送新龍王上官成前往中原之前,上官如就期望能在京城看到顧慎為,可是等到範用大登門,她才知道,原來自己思念的人一直就躲在使團隊伍中。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