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很難,但也不難。宋九知道這時代技術落後,但是若大的一個國家鐵產量隻有一千噸,那麽中間肯定出現了一些嚴重問題。沒有立即走,又到了開封府。他也不想與二大王打交道,迫於無奈,不能就這樣稀裏糊塗上山下鄉,到相州鐵坑看一看,就看出了問題。自己又不是神。
趙匡義在休息廳接待了他,讓衙役上茶上果子,也不能算是刁難宋九,這時代,增加一百萬斤鐵意義太大了。宋九開門見山道:“二大王,臣想到鹽鐵司去看一看。”
“鹽鐵司?”
“不做一個整體了解,臣下去看了也未必有用。”
“行。”
“第二請求朝廷重新頒發詔書,準臣巡檢河北路諸坑權利。”
“宋九!”
“二大王,我知道這個請求很過份,但不是真的巡檢河北所有坑礦,第一個我要看看一兩個鐵坑經營情況,第二個我要看到鑄鐵煉鋼情況,第三個我要看到石炭開采情況,然而迅速返回京城。臣的時間也寶貴,三年時間說到也就到了,到時候就必須要交錢帛給朝廷。”
“為什麽要看煉鋼與開采石炭?”
“鐵產量少,臣現在未看,不能判斷,但很可能不能完全將鐵礦石的鐵冶煉出,煉出的鐵雜質又多。至於鋼,鋼與鐵是不同性質的物質,好的鋼是含碳量是不超過百分之二的鐵碳合金。”
“炭?”
“是石字旁的碳,不是民間所說的炭,有了它,才能增加鋼鐵的強度,因此唐朝的陌刀一刀下去能將戰馬劈成兩半。如果加入另外一些元素,又不易生鏽,隻是那種鋼強度不是很高。再換成另外不同元素,又可以使強度增加,有抗腐蝕性,韌性。”宋九道。實際借助宋朝的一些工藝,某種理論上可以實現在鋼裏麵添加炭、鉻、錳、鉬、矽、鎢。這有兩個前提,第一個必須是朝廷提供研發資金與人手,個人無法承擔這麽龐大的研發成本。其次雖理論上能研究出各種類型的鋼材,能不能量產是一回事,成本多少又是一回事。後麵的一些合金鋼除了開闊思維外,在這時代無法實現過關的技術,實際用途也不是很大,重要的仍然是鐵碳合金鋼,而且他學過的許多理論知識也忘記了,記得不全,又是將後世的現代工藝往現在的原始工藝上套,會十分地困難。
不在其位,不謀其事。
若非沙洲上種種建築未來會使用大量鋼材,他才不想多這個事。
隨意淡淡地一說。
說不說無所謂,重點隻有一句話,鋼與鐵是不同性質的物質,其他的解釋了,趙匡義也聽不懂。
“物格?”
“這個小道學就是研究這些東西。”
“若你能實現增加一百萬斤鐵,本官以後就為你這個小道學正名。”趙匡義樂道,又說:“宋九,將詔書重改,本官沒那權利,不過我會向皇兄稟報,想來不難。但此行你下去後一定要注意一件事,從河中挑選幾個勇力之人做侍從。”
“侍衛?”
“侍從,什麽侍衛!朝廷也會派兩個兵士保護你的安全,可國家必須有規矩,侍衛人數隨著官員品級而定,然而下麵的事會有些複雜。陛下下詔給你巡檢之權,就是想便於你做一個全麵了解。但會讓下麵的人產生誤會,以為你去是幹什麽的。若你再年長幾歲,官職稍高一點,下去雖有麻煩,不會很大。現在你還不行……”
“二大王說下麵諸坑會有貪墨情況?為什麽不處理?對了,水至清無魚。”
“什麽水至清無魚!不是你想的那樣,總之,若是你夠聰明,下去看了就能看明白,若不夠聰明,也不要過問,想出一個辦法才是你主要的事。如果你下去輕重不分,弄出來一些糾紛,到時候本官與陛下也不能袒護你。”
趙匡義說這句話有兩層深義,可惜宋九未聽出來。
他將宋九帶到三司,直到另一個人出來,宋九才隱隱感到宋朝此次的慎重,那就是三司使李崇矩。然而聽說了宋九雜七雜八的事,李崇矩看到宋九始終嚴肅不起來,臉上似笑非笑,神情頗為古怪。
趙匡義未笑,一直很嚴肅。
未逼了,似乎這小子還留著後手,說什麽石炭(煤),說什麽鋼。難道這個物格學如此之神奇?但未追問,怕失望,也怕將宋九逼急。
兩位大大佬帶著宋九進入三司鹽鐵司部,三司分鹽鐵、度支與戶部,鹽鐵是三司之首,掌七案,兵、胄、商稅、都鹽、茶、鐵、設,鐵案又分金、銀、銅、鐵、朱砂、白礬、綠礬、石炭、錫、鼓鑄。宋朝所有的家底子七成都在這個鹽鐵部。宋九要看的資料是在鹽鐵司的鐵案部司裏。
有許多官吏在忙碌,十之八九看到趙匡義與李崇矩來了,不忙也得忙,真正的官員很少,有許多小吏,若有出息,宋九的學生們以後說不定會有幾人進入這裏擔任小吏。另外還有許多打下雜的,甚至偶爾有一兩小黃門來回傳達消息。
宋九略有些好奇地看著。
趙匡義與李崇矩也在看他,好奇是注定了,換任何平常人到了這等國家中樞機構,都會有些好奇,他們是看宋九表情,若象劉姥姥一般,那麽一輩子出息也就那麽一回事。這就是兩個字,氣度!
他們想得太神奇,也不過就是宋九前世的一個商務樓,檔次稍高的商務樓罷了。
宋九表情好奇,但很淡定,淡定得幾乎讓趙匡義與李崇矩感到蛋都疼了,不由微笑,這小子雖胸無大誌,膽子卻是賊大。帶到鐵案部,李崇矩讓小吏將相當的鐵與石炭存檔一起搬來。
宋九伏在資料裏看。
若不是學了一年之乎者也的古文,看這些資料也會頭痛的,繁寫字不提,並且是豎寫,又沒有標點符號,更沒有阿拉伯數字,看久了會讓人頭暈的。
宋九細心地翻看,是真看。不然怎麽辦?
趙匡義與李崇矩沒有打擾他,李崇矩吩咐人端上來一杯茶,放在宋九邊上。宋九看得入神,隨意就端起來喝了。鐵案裏的官員與小吏見他無禮,皆有些不悅,若非兩個大佬在此,他們能立即將宋九轟出。
宋九翻看,宋朝此時統治著北方,諸鐵坑也在北方,主要分成三處,第一處是兗州萊蕪一帶,十八個治所,也就是十八處鐵礦產區,按道理數量不少了,可是產鐵年十八處鐵礦一年不足五十萬斤,一個鐵礦年產鐵十五六噸!好大的產量,難怪一聽自己要四十萬斤鐵,趙匡義急了。看看這產量,能不急嗎?其次是徐州一帶,更少。主要是在河北路邢、相、磁一帶的諸治,占據著全國產鐵量一半以上。還有餘下的一些零碎小礦。同時又發現趙匡義說一年產鐵不足兩百萬斤的說法是不對的。這個兩百萬斤是課鐵量,也就是朝廷諸坑上交的鐵數量,中間必然有一部分流失到民間。還有一些私人的鐵坑,可是數量更可憐。可能李鐵匠買來打造滑輪組的鐵,就是這些流失的私鐵與私人鐵坑鐵。但總產量不會超過四百萬斤。
有選擇性的看,有的看得細,有的不相關,一翻而過。
讓他奇怪的是居然就沒有看到相關冶煉技術的記載。
“小道啊。”宋九苦笑,董仲舒害死人,後麵再出來一個朱熹,中國能好起來嗎?
心情不好,開始胡亂扔了,放下鐵的部分,開始看煤的部分。
最後放下卷宗,趙匡義與李崇矩盯著他。煤讓他們無視了,滿眼睛看到的是大量鐵礦石。
宋九說道:“二大王,李司使,原來產量真是如此之少,難怪前線的兵士有許多人用棉甲、紙甲、皮甲,劣製盔甲。”
宋朝此時軍隊數量並不多,禁兵隻有十幾萬人,廂兵也隻有十幾萬人,南有南唐後蜀後漢,北有北漢契丹,這點兵力是必須的。也不容易,例如盔甲,不同兵種盔甲重量不一,平均五十斤左右,但必須經過反複錘打,有一鋼化過程,打一次少一次,打上五六次,就需要一百斤以上的鐵,若精製一點,打上十次八次,就需要兩百斤鐵。還有呢,兵士手中的武器,箭與槍等武器用鐵少,隻有尖端處是鐵,然而刀用鐵量同樣很大,要求也更高。所以市麵上一把好的樸刀售價三貫錢以上。十幾斤重,近兩千文,一斤達到兩百文。若真正全麵武裝到牙齒,用最好的鋼鐵,一個兵士最少得需要三百斤的鐵用量,全國近三十萬兵士,上億斤!宋朝這個鐵產量需五十年以上才可以滿足。民間流傳太祖長拳與太祖棍法,說趙匡胤用的什麽盤龍棍,估計就是鐵不足,趙匡胤用木棍子代替武器往敵人腦袋上砸。剖開表麵的假像,真相會讓人哭笑不得。
宋九囂張的態度讓一些官吏不滿意了,一個小吏說道:“小子,你胡說什麽,若大的唐朝,西到蔥嶺,北到遼東高麗,南到交趾,東到大海,一年產鐵量也不比我朝高多少。”
“時代是在進步的,例如石炭,漢朝就發現了它,為何到我朝才漸漸運用?”宋九忽然停下,想到一件事,低聲對李崇矩說道:“李司使,掌管三司的官吏必須要有經營的頭腦,要不要試一試他們的天賦?”
“怎麽試?”
“我出一道題,將一張丈寬丈長的紙折疊一百次,誰能辦到,我賞他一百金,你再賞他一百金。若是思考的,可以留任察用,若是馬上搶著嚐試的,這些人不能再用了,若是說不可能的,那麽跟我後麵培養一段時間,就可以重用。”
“胡說……”本來李崇矩想說這豈不容易折疊!不是小紙,長寬達到一丈的紙多大麵積了,但宋九說搶著嚐試的就不可以再用,因此後麵的話閉上嘴巴。
趙匡義站在邊上默想,道:“守則,你就試一試。”
李崇矩狐疑地看著宋九道:“真有人成功,你不要哭啊。”
皇上就賞你那一百金!
“放心吧。”
李崇矩將宋九的話在鐵案裏重新說了一遍。
果然罵聲響起一團,罵宋九胡鬧,隻有一半人在沉思,至於說不可能的幾乎沒有一個人,餘下的紛紛要嚐試。官員沒有,他們要矜持自己的身份,主要就是小吏。
李崇矩吩咐人拿來一張大紙。這時代的度量衡不標準,紙張生產也不標準,有的大有的小,拿來一張大紙,讓一個役作量好裁減後放在地麵上,搶著走過來一個小吏,開始折疊,僅是一會功夫,他額頭上汗如雨下。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趙匡義在休息廳接待了他,讓衙役上茶上果子,也不能算是刁難宋九,這時代,增加一百萬斤鐵意義太大了。宋九開門見山道:“二大王,臣想到鹽鐵司去看一看。”
“鹽鐵司?”
“不做一個整體了解,臣下去看了也未必有用。”
“行。”
“第二請求朝廷重新頒發詔書,準臣巡檢河北路諸坑權利。”
“宋九!”
“二大王,我知道這個請求很過份,但不是真的巡檢河北所有坑礦,第一個我要看看一兩個鐵坑經營情況,第二個我要看到鑄鐵煉鋼情況,第三個我要看到石炭開采情況,然而迅速返回京城。臣的時間也寶貴,三年時間說到也就到了,到時候就必須要交錢帛給朝廷。”
“為什麽要看煉鋼與開采石炭?”
“鐵產量少,臣現在未看,不能判斷,但很可能不能完全將鐵礦石的鐵冶煉出,煉出的鐵雜質又多。至於鋼,鋼與鐵是不同性質的物質,好的鋼是含碳量是不超過百分之二的鐵碳合金。”
“炭?”
“是石字旁的碳,不是民間所說的炭,有了它,才能增加鋼鐵的強度,因此唐朝的陌刀一刀下去能將戰馬劈成兩半。如果加入另外一些元素,又不易生鏽,隻是那種鋼強度不是很高。再換成另外不同元素,又可以使強度增加,有抗腐蝕性,韌性。”宋九道。實際借助宋朝的一些工藝,某種理論上可以實現在鋼裏麵添加炭、鉻、錳、鉬、矽、鎢。這有兩個前提,第一個必須是朝廷提供研發資金與人手,個人無法承擔這麽龐大的研發成本。其次雖理論上能研究出各種類型的鋼材,能不能量產是一回事,成本多少又是一回事。後麵的一些合金鋼除了開闊思維外,在這時代無法實現過關的技術,實際用途也不是很大,重要的仍然是鐵碳合金鋼,而且他學過的許多理論知識也忘記了,記得不全,又是將後世的現代工藝往現在的原始工藝上套,會十分地困難。
不在其位,不謀其事。
若非沙洲上種種建築未來會使用大量鋼材,他才不想多這個事。
隨意淡淡地一說。
說不說無所謂,重點隻有一句話,鋼與鐵是不同性質的物質,其他的解釋了,趙匡義也聽不懂。
“物格?”
“這個小道學就是研究這些東西。”
“若你能實現增加一百萬斤鐵,本官以後就為你這個小道學正名。”趙匡義樂道,又說:“宋九,將詔書重改,本官沒那權利,不過我會向皇兄稟報,想來不難。但此行你下去後一定要注意一件事,從河中挑選幾個勇力之人做侍從。”
“侍衛?”
“侍從,什麽侍衛!朝廷也會派兩個兵士保護你的安全,可國家必須有規矩,侍衛人數隨著官員品級而定,然而下麵的事會有些複雜。陛下下詔給你巡檢之權,就是想便於你做一個全麵了解。但會讓下麵的人產生誤會,以為你去是幹什麽的。若你再年長幾歲,官職稍高一點,下去雖有麻煩,不會很大。現在你還不行……”
“二大王說下麵諸坑會有貪墨情況?為什麽不處理?對了,水至清無魚。”
“什麽水至清無魚!不是你想的那樣,總之,若是你夠聰明,下去看了就能看明白,若不夠聰明,也不要過問,想出一個辦法才是你主要的事。如果你下去輕重不分,弄出來一些糾紛,到時候本官與陛下也不能袒護你。”
趙匡義說這句話有兩層深義,可惜宋九未聽出來。
他將宋九帶到三司,直到另一個人出來,宋九才隱隱感到宋朝此次的慎重,那就是三司使李崇矩。然而聽說了宋九雜七雜八的事,李崇矩看到宋九始終嚴肅不起來,臉上似笑非笑,神情頗為古怪。
趙匡義未笑,一直很嚴肅。
未逼了,似乎這小子還留著後手,說什麽石炭(煤),說什麽鋼。難道這個物格學如此之神奇?但未追問,怕失望,也怕將宋九逼急。
兩位大大佬帶著宋九進入三司鹽鐵司部,三司分鹽鐵、度支與戶部,鹽鐵是三司之首,掌七案,兵、胄、商稅、都鹽、茶、鐵、設,鐵案又分金、銀、銅、鐵、朱砂、白礬、綠礬、石炭、錫、鼓鑄。宋朝所有的家底子七成都在這個鹽鐵部。宋九要看的資料是在鹽鐵司的鐵案部司裏。
有許多官吏在忙碌,十之八九看到趙匡義與李崇矩來了,不忙也得忙,真正的官員很少,有許多小吏,若有出息,宋九的學生們以後說不定會有幾人進入這裏擔任小吏。另外還有許多打下雜的,甚至偶爾有一兩小黃門來回傳達消息。
宋九略有些好奇地看著。
趙匡義與李崇矩也在看他,好奇是注定了,換任何平常人到了這等國家中樞機構,都會有些好奇,他們是看宋九表情,若象劉姥姥一般,那麽一輩子出息也就那麽一回事。這就是兩個字,氣度!
他們想得太神奇,也不過就是宋九前世的一個商務樓,檔次稍高的商務樓罷了。
宋九表情好奇,但很淡定,淡定得幾乎讓趙匡義與李崇矩感到蛋都疼了,不由微笑,這小子雖胸無大誌,膽子卻是賊大。帶到鐵案部,李崇矩讓小吏將相當的鐵與石炭存檔一起搬來。
宋九伏在資料裏看。
若不是學了一年之乎者也的古文,看這些資料也會頭痛的,繁寫字不提,並且是豎寫,又沒有標點符號,更沒有阿拉伯數字,看久了會讓人頭暈的。
宋九細心地翻看,是真看。不然怎麽辦?
趙匡義與李崇矩沒有打擾他,李崇矩吩咐人端上來一杯茶,放在宋九邊上。宋九看得入神,隨意就端起來喝了。鐵案裏的官員與小吏見他無禮,皆有些不悅,若非兩個大佬在此,他們能立即將宋九轟出。
宋九翻看,宋朝此時統治著北方,諸鐵坑也在北方,主要分成三處,第一處是兗州萊蕪一帶,十八個治所,也就是十八處鐵礦產區,按道理數量不少了,可是產鐵年十八處鐵礦一年不足五十萬斤,一個鐵礦年產鐵十五六噸!好大的產量,難怪一聽自己要四十萬斤鐵,趙匡義急了。看看這產量,能不急嗎?其次是徐州一帶,更少。主要是在河北路邢、相、磁一帶的諸治,占據著全國產鐵量一半以上。還有餘下的一些零碎小礦。同時又發現趙匡義說一年產鐵不足兩百萬斤的說法是不對的。這個兩百萬斤是課鐵量,也就是朝廷諸坑上交的鐵數量,中間必然有一部分流失到民間。還有一些私人的鐵坑,可是數量更可憐。可能李鐵匠買來打造滑輪組的鐵,就是這些流失的私鐵與私人鐵坑鐵。但總產量不會超過四百萬斤。
有選擇性的看,有的看得細,有的不相關,一翻而過。
讓他奇怪的是居然就沒有看到相關冶煉技術的記載。
“小道啊。”宋九苦笑,董仲舒害死人,後麵再出來一個朱熹,中國能好起來嗎?
心情不好,開始胡亂扔了,放下鐵的部分,開始看煤的部分。
最後放下卷宗,趙匡義與李崇矩盯著他。煤讓他們無視了,滿眼睛看到的是大量鐵礦石。
宋九說道:“二大王,李司使,原來產量真是如此之少,難怪前線的兵士有許多人用棉甲、紙甲、皮甲,劣製盔甲。”
宋朝此時軍隊數量並不多,禁兵隻有十幾萬人,廂兵也隻有十幾萬人,南有南唐後蜀後漢,北有北漢契丹,這點兵力是必須的。也不容易,例如盔甲,不同兵種盔甲重量不一,平均五十斤左右,但必須經過反複錘打,有一鋼化過程,打一次少一次,打上五六次,就需要一百斤以上的鐵,若精製一點,打上十次八次,就需要兩百斤鐵。還有呢,兵士手中的武器,箭與槍等武器用鐵少,隻有尖端處是鐵,然而刀用鐵量同樣很大,要求也更高。所以市麵上一把好的樸刀售價三貫錢以上。十幾斤重,近兩千文,一斤達到兩百文。若真正全麵武裝到牙齒,用最好的鋼鐵,一個兵士最少得需要三百斤的鐵用量,全國近三十萬兵士,上億斤!宋朝這個鐵產量需五十年以上才可以滿足。民間流傳太祖長拳與太祖棍法,說趙匡胤用的什麽盤龍棍,估計就是鐵不足,趙匡胤用木棍子代替武器往敵人腦袋上砸。剖開表麵的假像,真相會讓人哭笑不得。
宋九囂張的態度讓一些官吏不滿意了,一個小吏說道:“小子,你胡說什麽,若大的唐朝,西到蔥嶺,北到遼東高麗,南到交趾,東到大海,一年產鐵量也不比我朝高多少。”
“時代是在進步的,例如石炭,漢朝就發現了它,為何到我朝才漸漸運用?”宋九忽然停下,想到一件事,低聲對李崇矩說道:“李司使,掌管三司的官吏必須要有經營的頭腦,要不要試一試他們的天賦?”
“怎麽試?”
“我出一道題,將一張丈寬丈長的紙折疊一百次,誰能辦到,我賞他一百金,你再賞他一百金。若是思考的,可以留任察用,若是馬上搶著嚐試的,這些人不能再用了,若是說不可能的,那麽跟我後麵培養一段時間,就可以重用。”
“胡說……”本來李崇矩想說這豈不容易折疊!不是小紙,長寬達到一丈的紙多大麵積了,但宋九說搶著嚐試的就不可以再用,因此後麵的話閉上嘴巴。
趙匡義站在邊上默想,道:“守則,你就試一試。”
李崇矩狐疑地看著宋九道:“真有人成功,你不要哭啊。”
皇上就賞你那一百金!
“放心吧。”
李崇矩將宋九的話在鐵案裏重新說了一遍。
果然罵聲響起一團,罵宋九胡鬧,隻有一半人在沉思,至於說不可能的幾乎沒有一個人,餘下的紛紛要嚐試。官員沒有,他們要矜持自己的身份,主要就是小吏。
李崇矩吩咐人拿來一張大紙。這時代的度量衡不標準,紙張生產也不標準,有的大有的小,拿來一張大紙,讓一個役作量好裁減後放在地麵上,搶著走過來一個小吏,開始折疊,僅是一會功夫,他額頭上汗如雨下。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