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陽神功;九陽神功乃《九陽真經》上的武功,出自金庸小說。根據王重陽的《先天功》綱要而來,九陽神功練到最後大關,必須熬過全身燥熱**之苦,打通全身所有幾百個穴道,才真正練成“九陽神功”,否則隻是積存九陽內力,施展內力不能淋漓盡致,戰鬥後容易泄氣過度致死,如覺遠。練成神功後,內力自生速度奇快,無窮無盡,普通拳腳也能使出絕大攻擊力;防禦力無可匹敵,自動護體功能反彈外力攻擊,成金剛不壞之軀;習者輕功身法勝過世上所有輕功精妙高手;更是療傷聖典,百毒不侵,專門克破所有寒性和陰性內力。九陽神功融會貫通武學至理,練成後天下武學附拾皆


    形意拳;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還是十二形拳,每個形都有三種練法:第一步是練定步,以調息、摸勁(練氣);第二步是練跟步,練意、氣、力相合,練發力,以內催外,練丹田抖決,整體爆發;第三步是練行步,練意、練形。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氣法的高度協調統一。行步拳也有兩種練法:一是在行進中練絞力,以內催外,丹田抖動,整體爆發。二是練暗勁、化勁,步如犁行,身似龍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氣,行雲流水。


    過去有人說形意拳邪性,不敢練形意拳,有人練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很多老拳師不願意教小孩子練形意拳,認為成年人會更容易接受形意拳(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這是因為形意拳更側重於內氣的修煉,對於身體還沒有發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緣故。總之,習練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還是成年人,都要練之得法。過去有不少地區的拳師在習練形意拳時都偏重於剛勁爆發,不少人熱衷於震腳發力,這樣練之日久,結果使不少練家腿傷腦損。有些拳師到老年時落下嚴重腿疾,不要說不能練拳了,甚至連走路、蹲廁都困難。我的恩師張蘭普先生對此深有體會。他年青時練拳,由於腳下過重震傷了腦海,一度走路腳不敢沾地,記得蘭普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誡我說:“義會呀,這形意拳你以後可千萬不要落腳太重,形意勁足發在身上,不是發在腳上。”另外練形意拳要重視八字二十四法的要求。因為二十四法對人體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法則,進行了嚴謹的規範。要整體地認識,落實二十四法。千萬不要隻偏重其中一法,而忽略其它。常見一些練形意之人,後來成了嚴重的駝背之形(太過與強調含胸、圓背之故)。好好一個人,形如殘疾,可悲不。所以老年間小孩子練形意拳都是有老師嚴格看顧的。


    形意內功,主要以形意拳三體式樁入門;以形意五行拳定步操練法為最基本功法。其目的是練氣、養氣、摸勁。本文主要向讀者介紹三體式樁和五行拳之定步劈拳的基本練功方法。


    三體式樁又叫子午樁、三才樁、三體式。三體式樁是形意拳最重要的一個基本功。形意門的樁法有很多,但本門老師一般隻讓入門學生站這個三體式樁。因為三體式樁,基本包括了形意拳對人體各部要求的基本法則。以後的形意拳套路、技法不管怎樣千變萬化。但基本原理和要領都與三體式樁是一致的,所以過去曾有“萬法不離三體式”之說。


    一、三體式樁l、身體直互,兩腳跟並攏,左腳直向前,右腳向外撇約45度,身體半麵向右,目視正前方。雙膝微屈,兩手外旋邊旋邊握拳,拳心向上,靠於臍下小腹兩側,重心左移,右拳外旋沿胸向上由下須處向前上方鑽出,路線呈弧形,拳心斜向上,並微向外傾斜,小指向上擰轉,肘尖下垂,右臂盡力前伸,但不可伸直,右拳高與鼻尖平。左拳不動,眼看右拳。右拳伸時吸氣,式成氣至中脘。上動略停,然後重心右移,左腳跟離地,以左腳尖虛著地,同時右拳不動,左拳沿胸前上鑽至右小臂內側。左小指根輕貼右小臂尺骨處,位於肘前腕後(此式內含雞腿、龍身、熊膀,虎抱頭之勢)。


    2、接上式左腳向前趟出一步,重心在後腳(初習可練前四後六勁,及功深可練前三後七勁)。前腳後跟至後腳後跟之距約兩腳半:橫向之距,前腳內側與後腳內側約在一條直線上,後腳尖外撇約45度,前腳尖直向前。同時左拳上鑽至右小臂腕後內側時,兩拳內翻變掌,左小指掌根沿右掌虎口輕擦向前推出,右手拉至臍下小腹右側,手心向下,塌掌根,六指根輕貼小腹,小臂貼靠右肋,兩臂抱圓,右肩內扣,左掌前推,腕與肩平,尺骨有搓撐勁。掌心向前,掌指向上,腕曲45度,坐腕,勁力在神門穴,臂極力前伸,但不可直,掌要推上勁,肩要撒開,不可僵硬,勁到掌指,虎口要圓,掌心內含。要有吸勁,食指要上翹,眼看食指。


    左手食指尖,左腳尖與鼻尖上下要三尖相對。前腳要戳(撐)住勁,後腳要蹬上勁,兩膝要曲,但要有挺勁,不能軟,也不能硬挺(後胯不能繃直,臀尾不能上翹)。總之兩膝要有彈簧勁。


    此式練時,右腳不動,左腳向前趟出一步,要求左腳跟先著地,然後前腳掌著地,待全腳踏實,意氣勁先落至前腳,前腳踏勁,勁由前腳向前腿向上返勁至腰脊背,然後後腿蹬勁,兩腳向下蹬踏勁反彈向上,同時腰胯向下鬆沉(氣沉丹田,降至湧泉)。兩膝曲但要有挺勁,背要有拔勁,項要豎、頭要項勁,後肩裏合,前肩撒開,肩窩吐氣。


    掌要項、頭要頂、舌頂上顎。兩膝裏合扣,兩胯要正,身似斜似正。氣要下沉丹田,尾閭要前收,穀道上提。胯要鬆、背要拔、脊骨要挺直。兩臂要曲、腕要曲、膝要曲。丹田要抱、兩肋要抱、心氣要抱。虎口要圓,脊背要圓、前胸要圓。兩肩要下垂、兩肘要下垂、氣要下垂。頸項要挺,脊骨要挺,膝蓋要挺。心要敏、眼要敏、手要敏。


    以上是三體式的基本要領。三體式是形意五行拳的母式,五行拳各拳都以三體式起式而展開,固形意拳有“萬法出於三體式”一說。


    三體式是形意拳的重要樁式,初習者以站三體式入門,可以換去自身之拙力,培元練氣養氣,進一步體會體內產生渾元一氣之感。此功法也是形意拳家終身修煉之法。功深者隻要一舉手投足,全身騰挪之氣感即出矣。但本門不主張死練站樁.站三體式常與五行拳配合練習。一動一靜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初站三體式樁一次以3~5分鍾即可,然後逐漸延長時間,但最長也不超過20分鍾(要求左右輪換練習)。


    二、定步劈拳1、預備式(1)身體斜向東南立正而站,兩腳跟靠攏,左腳尖向前(東),右腳尖外撇45度,兩手臂自然下垂,手心向裏,指尖向下,身體放鬆,神意內斂,氣沉丹田,降至湧泉,兩眼平視前方。


    (2)兩手外旋,手心向上,從身體兩側經腹前向胸部上托,至胸前向身體兩側分開,分至兩肩側,然後向上托起,此時兩腳跟離地,以兩腳前掌蹬地,吸氣至中腕。同時百會穴領起,當兩手托起略過頭頂時,然後兩手掌內旋向麵前相合,然後從麵前向下似雙手捋須狀,捋至小腹前,此時隨兩手下捋要塌腰鬆胯,兩膝下屈,兩手下按,虎口相對,兩掌小指上翻,大指朝下,兩手臂撐圓,氣沉丹田。眼看前下方。


    2、三體式練法及基本要領與前三體式樁練法及要領相同,惟其步子略小些。前後腳相距約兩腳遠即可。


    3、劈拳左起勢


    (1)接三體式,兩腳不動,右手前伸與左手齊,然後雙手一起向後下捋,邊捋雙手邊外旋,捋至臍下小腹兩側,雙手握拳拳心向上,氣沉丹田。兩手向回捋要走下弧,邊捋邊握拳,握拳時中指先向手心向內卷指,卷至中指第一節貼住內勞宮穴,然後依次卷無名指、小指、小指要輕貼手心,然後卷食指和大拇指,大指第一節輕壓在食指第一節之上。此勢曰:“雙撈手”。


    要求:握拳如卷餅,雙手邊回邊卷,回捋內含拿法之意,拳要外緊內鬆。頭頂項豎,沉肩墜肘,含胸拔背,塌腰正脊,坐胯曲膝,氣沉丹田。


    (2)左腳向前墊步,腳尖外撇約45度,膝要曲,重心前移左腿。右腳不動,右腿後蹬,成似直非直狀。同時左前臂外旋,左拳經胸前由下頓處向前上方鑽出,路線走弧形,拳心斜向上,並微向外傾斜,小指向上擰轉,肘尖下垂,左臂盡力前伸,但不要伸直,拳要有向前頂勁.左拳高與鼻尖平,吸氣至中脘。右拳不動,眼看左拳。


    要求:左拳前鑽必須與左腳墊步動作一致。前腿要撐住勁,後腿要有蹬勁。頭要有項勁,腰要塌,背要拔。左手臂要有擰鑽勁。此式要吸氣,吸氣至中脘,功深者可見胃部鼓起,再深者可見兩軟肋部亦可隆起兩道橫帶。


    4、劈拳右落式


    (1)重心前移,左腳左手臂不動,右腳上步至左腳內側,右腳掌虛著地,重心在左腳。同時右拳經胸前伸至左小臂內側,小指根輕貼左小臂,位於左手臂肘前腕後處。


    要求:右腳上步時兩膝相靠,稍停再向前趟步,前趟時後腳內踝骨要擦著前腳內踝骨前邁。此即拳經雲,“磨膝磨脛意氣響連聲”是也。兩肩要抱,兩肋要束,項要豎起,頭要領起,身要蓄勁,神氣要凝。


    (2)左腳不動,右腳向前趟出一步,右腳跟先著地,然後前腳掌著地。前腳踏實撐住勁,然後後腳蹬勁。同時兩手臂內旋至掌心斜向下變掌,然後右掌小指一側,沿左小臂上向前輕擦左手虎口向前推出。呼氣、氣沉丹田,小腹慢慢凸起。同時右手臂盡力向前伸,但不可伸直,右手腕高與肩平。左手收至臍下腹左側,手心向下,手腕下塌,拇指根節緊靠臍下腹部。眼看右手食指。


    要求:右掌前劈與右腳落地要整齊一致,上步時身體要保持平穩,切不可向上竄起,整個劈拳操練,除預備式與收式外,應當在一個水平高度行進。其他要領與三體式相同。


    4、劈拳右起式和劈拳左落式,與劈拳左起式和右落式動作要領完全相同,惟左右相反。


    5、劈拳回身左右回身均可,以右轉身為例。當左腳在前,劈出左掌時,左掌不動,右手前伸與左手齊,然後兩手向後下捋帶至臍下兩側變拳,拳心向下,同時左腳尖極力回扣,右腳不動,身體向右轉90度,兩腳成倒八字形,上動稍停,身體繼續向右轉90度,左腳不動右腳向前墊步,腳尖外撇48度,同時兩拳心翻轉向上,然後右拳經胸前由下頦處向前鑽出,拳高與鼻尖平,小指盡力向外擰轉,左拳不動,眼看右拳。然後上左步劈左掌。


    要求:轉身要穩,身體切不可左右搖擺,腰要塌住,脊要正;頭要頂勁,切不可低頭彎腰。


    6、劈拳收式


    當拳打到起式處,左手左腳在前時向右轉身,轉過身來麵向東,墊右腳鑽右拳,再上左步劈左拳。然後左腳收回與右腳靠攏,同時兩手臂外旋翻轉翻至手心向上,然後從身體兩側向上托至頭上,然後兩手臂內旋兩手掌向內相合,沿麵前經胸前向下捋至小腹前下按,兩小指上翻虎口相對,掌心斜向下,然後下按收至兩大腿外側。同時兩腿直立身體還原。


    要求:兩手上托要吸氣。向下捋按時呼氣,並且兩手臂要撐圓,兩膝要靠緊。起身頭要上頂同時氣要下沉。然後全身放鬆,神氣怡然。


    三、劈拳用勁要領


    頭頂項豎,下頦微收。前腳落地要有下踏勁,前腿要戳住,後腳用力蹬勁。鬆胯曲膝,塌腰正脊。五指自然分開,梢節微扣,其形如勾,虎口撐圓,勁力到指,掌心內含。肩要鬆沉,肘要下垂,齒要輕扣,舌頂上顎,眼向前看。


    兩手向後捋帶要暗含抓拿勁。手腳起落要上下相隨,齊起齊落。起鑽要暗含擰裹之橫勁,落翻要暗含劈落之豎勁。手護心肘護肋,兩手出入緊貼肋。手起氣也起,手落氣也落。一起一落;一升一降;一鬆一緊:一蓄一放;內氣鼓蕩,如水之翻浪。兩手的起落鑽翻橫豎之變化,加之丹田海底的鼓蕩澎湃,練之日久定會打出形意拳所特有的翻浪勁來。


    前拳上鑽時吸氣,氣至中脘,同時提肛縮腎,自中焦領起肺氣,直出中府、雲門兩穴;後手向前劈出時呼氣,內氣自雲門沿胳膊內側直達少商,充於五指。發力時,隨著手掌向前翻落,前腿要撐住勁,後腿蹬勁,兩膝要先隨腰胯鬆沉而屈。爾後合扣而挺勁,但膝不可直(始終保持彈性之勁不丟)。塌腰正脊,含胸拔背,頭頂長身。手向前發勁時,肩要向前鬆勁,肘向下墜,手心空含,要有吸勁。


    前肩撒開,後肩合扣,小臂貼靠肋部。胯要正,身要似斜似正,臀尾向下垂勁。上身要虛空,下身要堅實,胸中空蕩蕩,腹內沉甸甸。


    劈拳在操練時,看似隻是一個向前的推勁。其實其中暗含有向下、向前、向前上方的三種勁道。向下的是劈勁,故而必須沉肩墜肘;向上的力來自命門和臀尾,故尾中大筋要直,尾閭宜向前兜,肩要沉;向前之力主要靠後腿的蹬勁和肩向前鬆勁,三力混合在一起,寓於一劈之中(初學最好是隻練向前的推勁,這樣容易找勁)。不管你打哪個勁,都要以丹田內氣為勁源,發力時丹田抖動,腰脊發力才是正道。形意拳動作簡單,但勁道不好找,故而初習之時一定要慢練,細心揣摩,沉住氣一把一把抓,才會摸準勁。練之久矣,定會掌握規律,與人交手時運用何勁,自會因敵變化示神奇。


    如果能按以上定步劈拳的方法認真操練,少則一年,多則兩年,習者定會感覺自己上身異常輕盈靈活,下盤沉實穩固,全身真氣運轉流暢,精神旺盛。至此可認為已為下一步練習丹田抖決、爆發勁打下了堅實基礎。


    四、關於形意內功“叫氣法”


    形意五行拳的定步練法,是修煉形意內功的最基本功法,也是形意拳家修身養性,練氣養生的終身功法。在此功法修煉到一定火候,可進一步練習五行拳的跟步發勁練法,然後再進一步練習行步抖放及化身練法(限於篇幅暫不論述)。通過以上形意拳樁功,行功的修煉之後,習練者可感受到周身輕盈靈活,神清目爽,精力充沛,丹田氣充足沉實,一呼一吸內氣能上能下,能收能放,周流無間,渾元一體。此時形意內功已初見成效。在此基礎上,可進行下一步形意內功“叫氣法”的操練。


    具體操練法如下:每天在練習完五行拳以後(此時身體感覺氣血充盈,氣感已非常強),稍事休息,身體放鬆,手心靜氣,精神內斂,然後身體鹹高馬步,然後用麵、切、點三種手法進行操練。


    l、麵擊法:用手掌心依次拍擊腹部,軟肋,最後拍擊胃部(中脘)。注:(1)用手掌拍擊以上三個部位時,要配合呼吸,拍擊時要內氣鼓蕩,以內氣接外拍之掌擊。拍擊腹部時要呼氣,小腹凸起。拍擊軟肋、胃部時吸氣,軟肋及胃部要隆起。另外還要配合發聲助力,拍擊時可發哼聲;(2)因用手掌拍擊麵積相對大,人體不易受損,所以先用掌心拍打以上三個部位;(3)拍打時要由輕到重,要有節奏,初習時宜輕不宜重,要循序漸進,切不可盲練;(4)操練時要左右手輪換拍打;(5)操練時以拍擊中脘為主,小腹、軟肋次之。


    2、切擊法:當用手掌拍擊有了一定功效後,可進一步施用切擊法。此法主要是用小指一側掌沿,切擊前麵所說的三個擊打部位。注:方法及要領與麵擊法基本相同。


    3、點擊法:(1)先主要用中指、食指、無名指三個指頭直戳小腹、軟肋及中脘三個部位;(2)通過用手指戳擊,逐漸過渡到用拳頭擊打以上所說三個部位。用拳頭擊打時主要是用小指一側擊打。注:其方法及注意事項與上述兩法基本相同。隻是由於拳頭的力量大,操練時自己要掌握好力度,以個人能承受為度。


    待以上三種操練法,實施一個階段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後(可以經受一般人的拳掌擊打了),可進一步使用器具進行輔助操練。如可以選用幹淨的紅磚代替拳掌,繼續拍擊以上三個部位。注:用紅磚拍擊時,一定要一下一下由輕到重,掌握好節奏,不可盲練。


    當練到拳打其腹、胃部咚咚作響,與人交手能隨意接對方拳打腳踢而身體絲毫無損,此功成矣。


    形意內功“叫氣法”是形意內功較深層次的操練法。此功法必須要在形意五行拳練氣、養氣有了一定內功基礎上,才能進行練習,在練習時一定要有懂得此功法的老師具體傳授指導,切不可自己瞎練。


    我的形意拳師父吳桂忠老師常講:“讀哪家書,識哪家字”。形意拳在過去幾百年的傳承中產生了眾多分支流派,各支派都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練功方法,各有所長。本文隻是意在介紹張鴻慶拳法體係之內涵,雖說這裏介紹的較為詳細,但對形意門朋友來講,僅作為參考而已。


    五、形意內功健身養生之作用


    張鴻慶傳形意內功,主是以形意五行拳為載體練意、練氣、練勁,調神怡誌。五行拳以極其簡單的拳式動作操練,對應人體內心、肝、脾、肺、腎五髒器官。以外形帶動內氣,涵養人體之內髒,而這內氣的修煉,主要是運用其獨特的丹田呼吸之法。


    丹田呼吸是采用以膈肌上下運動為主的腹式呼吸。吸氣時膈肌向下運動,肺體盡量向下膨脹,肋骨微微外開,下邊提肛縮腎將腹內髒器托住:呼氣時,膈肌上升,兩肋向內向下合,腹內髒器自然下垂,真氣沿任脈下行,注入丹田,形成心腎相交以補命門之火。


    練拳是動功,拳式有開有合,有蓄有發,呼吸也必然隨之有入有出,其氣也要有升有降。我們講的丹田呼吸就是如此,不能講氣沉丹田,就認為氣入丹田而不動了,形成僵滯狀態。氣沉丹田要活入活出,即能上下、左右、前後滾動不止。


    拳家為什麽都非常重視丹田氣的修煉呢?從保健養生的角度看,人從少壯至衰老的發展過程,也就是腎氣的生長、發育充實到衰退的過程,如能延緩腎氣的衰退,也就能推遲人體衰老的到來。我們知道中醫所說的腎,包含範圍很廣,不僅僅是兩個腎髒,還包括了生殖、泌尿和部分重要的內分泌係統。一般認為從臍下到恥骨,帶脈一圈及後麵命門籠統稱之為丹田,道家謂之練氣結丹之所。現代醫學認為此處也是產生性激素的位置,內有前列腺、睾丸,女子卵巢等,腎髒也在其附近,通過腹式呼吸,膈肌上下運動和提肛縮腎的鍛煉,肯定會增強這部分髒器的功能,使其延緩衰退,人體也可減慢了衰老的過程。由於腎上腺皮質激素功能的加強,人體不但會精力充沛,也會大大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為健康長壽提供了保證因素。氣沉丹田的腹式呼吸,加大了腹壓變化,改善了腹腔血液循環,減少了體內淤血,也改善了心髒的工作壓力,實踐證明通過丹田內功的修煉;對提高人體的消化功能;提高心腦供血能力;改變人體微循環係統的經絡通暢等都是非常有益的。


    從技擊角度看,采用腹式呼吸,虛胸實腹氣向下沉,以及肩沉肘墜,塌腰鬆胯,身體放鬆等,可使腹部內氣充實而凝重,並使人體重心降低,下盤穩固。同時由於人體上部胸、背、臂等部位處於虛空、鬆靜狀態,能使這些部位既輕盈靈活。也更具有彈性力,與敵交手益於進退旋轉,聽化蓄勢,沾實爆發隻在彈指一揮間。另外此功吸氣時內氣上至中脘,胃部及兩側軟肋都會膨脹起來,我們知道胃及兩肋也是人體最薄弱環節之一,如能練得此功,使此二處之內氣隨意鼓蕩。必能增強其抗擊打之能力。張鴻慶傳形意內功之法,不隻是練常人呼吸之法,更重要的是要練出丹田氣的活運之法。氣能下沉,亦能上提,還要隨意貫之四肢百骸,周身運轉,行如流水。


    降龍十八掌;降龍十八掌是金庸小說的武功,招式名稱取自《周易》,丐幫的鎮幫絕學,除幫主外,偶然傳予為幫會立下重大功績的幫眾。為蕭峰、郭靖、洪七公、耶律齊的絕學,繼後失傳六掌,倚天武林的史火龍隻學得十二掌。另外,虛竹也經蕭峰傳授學得,初版的幼年張無忌也從謝遜學得三掌。襄陽淪陷時,郭靖和黃蓉把掌法秘笈藏在倚天劍內,最後完整的降龍十八掌法落在張無忌手上。在《射雕》初版中,十八掌有一半是洪七公自創,後來在第三版時才修正成洪七公僅為傳承者。新修版《天龍八部》中,降龍十八掌改為降龍廿八掌,後來才由喬峰及虛竹簡化為十八掌。


    降龍十八掌


    1、亢龍有悔


    易經:乾卦:象曰:上九:亢龍有悔。


    2、飛龍在天


    易經:乾卦:象曰: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3、見龍在田


    易經:乾卦:象曰: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4、鴻漸於陸


    易經:漸卦:象曰:九三:鴻漸於陸,夫征不複,婦孕不育,凶;利禦寇。


    5、潛龍勿用


    易經:乾卦:象曰:初九:潛龍勿用。


    6、利涉大川


    易經:需卦: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又見於:易經:同人卦:同人: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易經:蠱卦: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易經:大畜卦: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易經:頤卦:象曰: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


    易經:益卦: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易經:渙卦: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易經:中孚卦: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易經:未濟卦:象曰:六三:未濟,征凶,利涉大川。


    7、突如其來


    易經:離卦:象曰: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8、震驚百裏


    易經:震卦: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裏,不喪匕鬯。


    9、或躍在淵


    易經:乾卦:象曰: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10、雙龍取水:此招源自佛經。具體待考。


    11、魚躍於淵


    (新修版《射雕》明文點出第十一掌是突如其來):此招源自佛經。具體待考。


    12、時乘六龍


    易經:乾卦:文言:乾元者,始而亨者也。。。。時乘六龍,以禦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13、密雲不雨


    易經:小畜卦: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又見於:易經:小過卦:六五: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14、損則有孚


    易經:損卦: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15、龍戰於野


    易經:坤卦: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16、履霜冰至


    易經:坤卦:初六:履霜,堅冰至。


    17、羝羊觸蕃“蕃”疑為“藩”?易經:大壯卦: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


    18、神龍擺尾


    易經:履卦:履:履虎尾,不咥人,亨。創“降龍十八掌”的那位高人本來取名為“履虎尾”,好比攻虎之背,一腳踏在老虎尾巴上,老虎回頭反咬一口,自然厲害猛惡之至。後來的傳人嫌《易經》中這些文縐縐的卦名說來大不順口,改作了“神龍擺尾”。


    擒龍功;擒龍功乃是失傳很多年的絕學,比之降龍十八掌要厲害一個層次。就像六脈神劍比一陽指一樣。可以隔空取物,裏麵還有很多招式,比如龍抓手、護龍真氣等。擒龍功最厲害的是可以拿任何東西去攻擊人,不管有多遠隻要看得到的,屬於遠程攻擊,這項絕學是由降龍十八掌來的。


    內家拳;內家拳源於宋時張三豐、武當張三豐,是指內家拳的另一大來源——道家理論、功法。宋時,百家拳術匯聚少林,始成少林一派。大槍在戰場上的應用也更加廣泛。元末明初,注明的道人張三豐得陳摶老祖及火龍真人的教導,有感於自己所習道家丹道功夫,遂將之與武術相結合。於是輝煌燦爛數百年的內家拳誕生了。後張三豐苦心求道終有所成,傳說成仙。其著述主要為丹道。後明成祖大修武當。亦使得張三豐內家理論和丹道理論都得以傳之後世。明中期,張三豐所創內家理論經過不斷發展至張鬆溪時已然完善成型,影響愈來愈大。明清資本主義萌芽、商品經濟發展。武學也大發展。職業武術家也越來越多。一些主要修習大槍術的武術家接受了內家拳理論。並加以發展創新,形成了一種完全不同於四明鬆溪原始武當內家拳風格的內家拳。至清末民初,由楊、李、董三人將此風格內家拳真正推廣開來、大行於世。再到孫祿堂天下第一,使此風格內家拳徹底走上巔峰,成為國人習武的主流。因此道、槍二者


    點擊查看圖片


    內家拳


    可謂是內家拳的兩大來源。再說少林、武當。其中少林是禪宗祖庭。少林拳要禪武合一,實際上佛教禪宗禪法自有傳承(主要在江南),並不在少林。許多外家拳也不是在少林所創。武當是道教聖地。其全真和正一派都有。武當內家拳偏重於丹道、養生,但是許多武當道士隻修丹道、不習武


    內家拳基本可以分成兩大風格:1以張三豐、張鬆溪、王征南、甘鳳池等等為代表的武當內家拳、四明內家拳內家拳,偏重於丹道、養生,講氣。習者多與道士有關,不甚追求武道。明清時,此派名師輩出影響頗大較為興盛,及至民國時影響已然不大,反而一直受到另一風格內家拳的影響。2以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這三大內家拳為代表的一類內家拳偏重於大槍術、實戰,講勁。其練習者多為職業武術家、交流廣泛、發展迅速。他們追求武道,有一股武者、練拳人的精神。清末民初,此派宗師輩出、群星璀璨、交流廣泛,更是帶動了其他武術拳種的發展。正是這種大發展成為了我中華武術古往今來的巔峰黃金時期。其影響之深遠,一直到今天還是國人習武的主流正宗。中國武術在國際上的地位是由李小龍奠定的。少林武術在中國的地位是由電影《少林寺》奠定的。內家拳在中國的地位就是由一位位內家拳宗師奠定的。道、槍並非道即練法槍即打法。內家拳數百年了。道、槍、練法、打法四者早已水**融不分你我,彼此之間相輔相成。注:黃百家在《內家拳法》中對內家拳的內容進行了詳細論述。其中有應敵打法、點穴法、所犯禁病、練手者三十五、練步者十八,而總攝於六路短打和十段錦等。


    所謂內家拳,昔也稱劍術俗名鵝頭頸拳簡練深邃非同凡常。明末清初浙東學派的著名學問大家黃宗羲(1610-1695年)僉以它為拳術中"行家裏手"之意,冠以"內家"二字名之。同時我國武術史中最早提出拳術有內外家之說,有關‘內家’拳術一詞的最早題名,張三峰傳內家拳就見於黃宗羲的《王征南墓誌銘》。在內家拳的流傳過程中,浙東四明湧現了眾多內家拳師的代表人物,如張鬆溪、葉繼美、王征南等人,傳至現在寧波有夏龍本夏必賢一脈。


    內家拳的發展,是一門內涵豐富,風格獨特,訓練方法自成體係的優秀拳種。古往今來,素有養身修道,禦敵防侮的美稱,是中華武術領域裏的瑰寶之一。16世紀中葉後盛行於浙東四明一帶,外人以為自張鬆溪至清代黃百家後,已趨湮滅。後人曾將近似於內家拳的太極、形意、八卦等拳術歸為“內家拳”,而內家拳已經成為拳術類別,流傳在四明具體的原始內家拳則被稱為“四明內家拳”。明代武術顛峰時期的總結,故有上乘大乘之說的四明內家拳。成了當今各派內家拳的公認始源。


    四明內家拳以中國傳統哲學文化為基礎,以拳道為介質,實精神,修身心提升自我,洞明世事為一體。四明內家拳內家拳認為:拳術就是關於生死存亡之道的學問,其目的就是"攻之則所當必靡,守之則無隙可乘"。它極講究修道養生,用活動筋骨、鍛煉形氣最簡易的法式,從人體的上下左右前後六個方向用肢體的屈伸扭轉配合氣血運行的軌道,調節人體血液循環,達到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免疫能力的目的。學練時,不呈血氣之勇,動靜舉止,合乎自然科學,他練形合外,練氣實內;動靜互根,溫養合法,故內家拳內外皆練,剛柔相濟,性命雙修,可適合不同層次的人學練。先賢認為內家拳的功效在於補先天的不足,補後天的虧損。


    它既是一種具體的拳術,又是一門精湛巧妙的綜合藝術,是曆古以來眾多得內家拳先輩們在長期生活當中,繼續了前人的經驗基礎上,廣采博學百家之長,使之融會貫通,又經過反複實踐錘煉總結中逐步創造和發展而來的。夏明土先生的《行字拳術》中稱:“其會聚了法(陰陽)、理、醫、易、兵、五事為一體,知之修煉,天地生殺之機,陰陽造化之理,妙用真功,包涵總括,盡收其中,實為天地所珍秘,進則可為治國平天下之用,退則當作修身齊家之策。”


    國際文化交流教授喬然先生在首屆內家拳學術研討會上認為:四明內家拳以柔克剛、以靜待動、後發先製等特點,最具有中國文化本質特征;除了內家拳沒有任何一種拳術有那麽多的哲學道理。它和中國的傳統文化結合的最好,它更能代表中國的武學文化。原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國際武聯技術委員會主席.北京武術院院長李連傑的授業恩師吳彬老師則認為:內家拳是中華武學的精萃,是一點就通的東西。內家拳傳至民國時期經過剡源夏明土去表存真保留了內家拳的最核心:七十二加一的變法、三十九打法、二十四加一的正側,以及最精華的小九天(陰陽十八法)和十二成一(即十三丹功);其中又有貫氣訣、文十段、武十段、十二段錦、以及強硬拳術的四明長劍技和傷科易算等。拳譜名目;落路架、順風錘、推扳手、南兵拳、內家醉八仙拳勢、七十二行拳、雷公飛心腿、三十六計拳、小九天(陰陽十八法)、玄功絕技(分貫氣訣、文十段、武十段、十二段錦等)十二成一、龍形聖手(分靠打、纏打、脫打)、四明兵譜(分短棍、盤龍刀、四明劍譜、暗器類)等。


    鐵布衫之練法在於用軟布環繞胸背數圈,再用手著力搓摩,然後做肘臂曲伸練習。夜間宜以堅硬的木板為床,讓骨骼時常與堅硬物體接觸磨練,久了筋骨將漸漸堅實。之後將鐵杆插入沙地中,於其上練習種種功夫,但要下杆時,以上身肩、背、胸、腹、臂等部位撲向沙中,行之三年,再除掉纏繞身上的軟布,以木錘捶擊,同時運氣擬神斂力。如此再過三年,上身就會綿軟如棉,鐵布衫就練成了!鐵布衫與金鍾罩一樣均是習武之人的基本外功之一。


    鐵布衫;依法勤習一月即可初步功成,功效可達氣運周天、單掌開石、鐵頭斷磚、鋼筋纏頸、鐵指斷石等20餘種功,用於技擊之中可護體閉穴,力大驚人,渾身殺手,集技擊健身於一體,其妙無窮。


    現將功法介紹如下,望好者珍之。


    第一式金剛站樁


    雙腳開立,與肩同寬,雙腳成外八字站立。膝微屈似坐,雙手提抱於胸前,與胸相距約30公分,手指似彎非彎,似夾非夾、勞宮相對、身體正直、兩眼微閉、舌抵上齶、全身放鬆、自然呼吸,全身關節成三角狀彎曲,體會“全身皆氣”的感覺。


    第二式霸王舉鼎


    接上式,自然呼吸,吸氣,意念人中穴,呼氣,意念雙腳大拇指,微微調息六次。隨後,全身似一大磁鐵,有很大的吸力,使空間氣體圍繞全身各部,有些感覺後,舌尖放平,眼平視,腳跟自然落地,雙手成掌,平置於肚臍,肚臍放鬆,雙掌漸漸合攏,掌心照肚臍,“氣貫丹田”自然呼吸9次,後雙手置胯側,重複上述動作6次。


    第三式鏟膀壓氣


    接上式,立身正直,腳距與肩同寬,曲肘舉臂,掌心向內,兩掌之間距一尺左右,中指尖高與眉齊,意守人中穴,繼之,眼神注視右掌,待右掌發熱後向外翻轉,重心右移,此時左掌下壓,開左虛步,坐右胯成仆步勢。當全身有氣感時,左臂自右而左壓氣鏟掌,右臂外翻撐掌,掌心向天,重心隨之左移,丹田下壓,成左弓步,有全身熱量,氣感大增之感,並貫注掌、指部。此時,隻要右掌托天,丹田下墜右肋便可抗打。立身直,左向練功。動作意念皆可同右勢,一左一右各做六次。


    第四式馬步練氣


    站馬步樁站立,鼻吸氣至胸際,重心下落雙腿成騎馬式,同時挺胸折腰,正頭,兩手握掌,曲肘平行上抬,拳心朝上,至頭部前上方兩肘彎90度,肘尖停於頭斜上方止,閉氣,恢複立式,吐氣,反複練功20次。


    第五式迎麵抬肘


    兩拳從腹前向上,經胸前向兩肩前方擺起,肘關節彎曲,兩前臂懷地麵垂直,拳心朝裏,同時吸氣。隨之體左轉,右腳挺膝伸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右臂成肘隨轉體向前擺起肘尖向前,意肘關節似掛重物,肘抬起後重物來回擺動。隨呼氣,恢複立式。隨後麵重複上述動作連做20次。


    第六式鐵牛拱地


    接上式,彎腰垂頭,頭頂百會穴抵住地麵,開始是軟土地進行,十日後可改在水泥地或硬地麵進行。同時兩手放於脊背上,兩腿叉開伸直,舌抵上齶,吸氣入丹田,呼氣意守百會,行功三分鍾左右(不可貪多)即可立身正直接作下式。


    第七式玉兔踢門


    選一僻靜的石壁之處,以右腳站立,抬左腳向石壁踢擊,隨後可換右腳行功,如此反複左右腳輪換踢擊。待腳掌外沿有疼感時,可雙腳外側著地,來回走動,疼感消失後可重複上述動作,反複數次做下式。


    第八式金剛指勁


    側身立於桌前,左手五指置於桌沿,右手持厚5公分、寬8公分木板一要,放於指上,以意領氣上升膻中穴經左側下沿手臂內側運於手指,閉氣,然後右手指持木板用力搓碾左手指,隨後呼氣,放鬆。至將五指搓熱發紅為度,換右手習之。


    收功


    自然鬆立,意念丹田,感覺熱、動感。隨後搓手、幹洗臉、拍打全身即可成功。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雕之降龍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的魔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的魔手並收藏神雕之降龍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