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編製,當然不可能會是一成不變的東西。[..tw超多好看小說]
畢竟戰場上的形式千變萬化,一成不變的話,很難說會不會出現什麽問題。因此前麵的甲乙丙三個級別,都不能說是固定不變的,完全可以因為戰局的需要而進行改變,比方說乙種師是一師一旅三團製,那麽在必要的情況下,完全可以令其變成一旅五團或者是更多的部隊――――――前提是戰局需要。
甲種師和丙種師當然也可以,不過嗎…
丙種師也就算了,畢竟編製上和乙種師類似,隻不過是少了步兵旅這一指揮單位,同時也沒有炮兵團和裝甲團等單位,而隻有一個迫擊炮團供師部指揮,使得整個師大概有四個團的樣子。同樣也因為需要指揮的部隊數量很少,連帶著指揮起來的壓力也很輕――――――這也是丙種師會取消步兵旅這一編製的關係,畢竟如果隻有三個步兵團外加一個炮擊跑團,甚至在必要時很可能連迫擊炮也沒有的情況下,單憑一個師部已經完全可以指揮的過來了。
相較而言,乙種師除了步兵外,還有裝甲和炮兵等兵種,另設一個步兵旅來專門指揮步兵還是比較符合要求的。
問題在於甲種師,理論上講,甲種師也是可以添置多幾個步兵團乃至步兵旅的,可實際上在已經擁有三旅九團這樣的編製的情況下,尋常的戰鬥,似乎也沒必要繼續添置了。
畢竟真按照標準來算的話,一個三旅九團製的主力師,其規模已經和尋常的一個軍差不多了。很難說究竟什麽程度的戰鬥,需要給這種程度的主力部隊增添兵力…
另外上述的情況也已經說明了,部隊的編製等是絕對不會一成不變的。畢竟戰爭本身有些時候就是一種天馬行空的事情。
可是,如果能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的話,始終是會比較方便指揮一些。
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可以減少後勤方麵的困難。
畢竟如果編製過於複雜,而且還亂的可以的話。肯定會影響到後勤的效率的。
不管怎麽說,從四方演變成三三,始終還是一種趨勢的,也因此上述的這些,在未來很有可能將會成為中國的標準編製。
現在唯一需要考慮的問題,恐怕就是改成三三製之後,陸軍的數量究竟需要保留下來多少。是依舊保持現階段的二百多萬?亦或者是減少和增加?
蔣百裏覺得保持現狀或是減少應該是最有可能的,畢竟若是增加的話――――――財政部那邊對每年花這麽多的軍費可是早就有很大意見了。如果是擴軍的話,想要得到政府方麵的同意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除此之外,既然決定減少主力部隊的規模,同時按照每個軍區的重要性來分配主力部隊。那麽每個軍區分的多少個主力部隊,也就成了重中之重。
毫無疑問,緊要的軍區,分得的數量肯定要多上一些,但究竟怎樣才稱得上是緊要,這個就必須要想一想了。
首先,北京軍區和烏拉爾、阿斯塔納及沈陽這幾個軍區肯定稱得上緊要二字。但是其他軍區呢?比如說南京軍區等,從某種角度上講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長江水道如果被人給衝進來了。那情況可就危險了――――――雖說這種情況並不太可能發生,但卻是絕對不能不考慮的事情…
如此種種,該怎麽分配這些主力部隊可就成了非常複雜的事情了。
不過眼下這些卻不是蔣百裏他們需要考慮的,畢竟將現有的軍製轉換成三三製,這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短時間內能決定的事情。畢竟這可是關乎著中國陸軍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大事,不能不慎重考慮。
何況即便改變軍製,那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都改了,總要一點一點的慢慢來才對。
――――――――――――――――――――
聽完了蔣百裏的話後。嚴紹緩緩的點了點頭,心裏已經有些讚同。
蔣百裏剛剛所說的。至少在麵上算是比較合理的了,至於實際如何。這就不是他能在短時間內判斷出來的了。說到底,他畢竟不是真正的軍人,對軍事上的事情也不是特別的了解。
但有一件事他還是很清楚的,那就是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三三製都是主流――――――至少這點他還是記得清清楚楚的,也正是這樣,所以在這場有關軍製改革的問題上,嚴紹才會一直都站在改革派的一邊。
“說起來,總統叫我來究竟有什麽事情?”見嚴紹在那裏沉思著,蔣百裏在等了一會之後,在一旁輕聲問道。同時看著嚴紹,心裏猜測著他叫自己來究竟是有什麽事情。
“哦,是這樣…”為了解決外麵關於任期的爭論,這種話嚴紹當然不可能會和蔣百裏說。好在蔣百裏來之前,嚴紹就已經想好該怎麽說了,因此很快便開口道。“眼下在鴨綠江和日本人的衝突已經打了半年多,給日本人造成了很沉重的損失,可是我們的損失其實也不算小,整個丹東幾乎都已經被打成了廢墟,再加上人員上的傷亡和其他方麵的損失………最近一段時間,社會上的輿論乃至政府內部對此都有些意見,覺得鴨綠江那邊的事情已經不該在拖下去了,最好是能盡早解決,如此我們才能從這個小泥潭裏麵脫身而出,努力的發展國內的經濟,對此我也是很讚成的,所以這次來就是想問一問你的態度…”
眼下中國能打仗的將領不少,像是蔡鍔、蔣百裏、馮國璋乃至吳佩孚等都是如此,但是現在還在北京的就比較少了。而其中指揮能力最出色的無疑就是蔣百裏,如今嚴紹正打算動手,自然是需要聽聽蔣百裏的意見。
“解決鴨綠江那邊日本人的問題嗎…”蔣百裏顯然沒有料到嚴紹居然是打算和他商量這件事,因此在聽到嚴紹的話後頓時愣了一下,不過這件事他也曾經考慮過。所以到也不會措手不及,因此很快便開口道。“當初我們本來就能輕易的把日本人趕出丹東,僅僅隻是為了拖住對方。甚至是拖死對方,所以才會一直都沒有這麽做。如今這場仗已經打了大半年的時間。就時間而言的確已經不短,最要緊的就是,眼下歐戰剛剛結束,真是我們休養生息,發展國內經濟的最好時機,的確不易長時間的將資源浪費在戰場上,因此我讚成這麽做,隻是究竟該怎麽做就…”
說到這裏。蔣百裏看了嚴紹一眼。
“現在最關鍵的,還是要看總統您的打算。如果隻是想把日本人打出丹東,而後把鴨綠江對岸滯留在朝鮮境內的部隊撤回來,那無疑是很簡單的事情,隻是如果這麽做的話,將來在解決這次衝突的時候,我們未免就要在談判之中落於下風,關於賠償的事情恐怕也不太好談了。”
這不奇怪,這個世界本來就不是一個講求正義和公理的世界,一切所看的都隻有一個。那就是實力。如今別看日本人的確已經打到了中國的領土上,甚至占據了中國的半座城市,還是比較重要的那種。可實際上呢,中朝邊境上的很大一塊地方,如今都置於中國的占領之下,許多城鎮甚至是出於中國陸軍的大炮射程之內。
再加上國防軍在丹東從沒想過要把日本人趕走,有些時候即便是能趕走也不這麽做。而在朝鮮呢,卻又不主動進攻,隻是等著日本人主動找上門來,然後再通過在火炮和機槍等武器上的優勢來大量的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
現如今即便是較為傾向於日本的西方列強也不得不承認,在這場衝突當中占據上風的是中國人。
這也是為什麽列強一直都在努力調停這場戰事的原因。畢竟因為多種緣故,英美等國對中國已經有了很強的戒心。
問題是因為歐戰的關係。英法的實力都受到了重創,有能力遏製中國的也就隻剩下美國。偏偏美國的孤立主義很嚴重。當初為了解決一個已經衰弱的西班牙,都是用了多種手段,才得到了一個對西班牙開戰的正當理由。
打德國,也是因為德國先擊沉了美國的一艘郵輪,而後又給墨西哥人發了封電報,希望能聯合墨西哥一起對付美國,如此美國才有了理由對付德國。
而眼下呢,中國和美國的關係卻是不錯,雖然不如和法國的關係,卻也要比美國強的多。最重要的是中國既沒有主動招惹美國,隔著一座太平洋,也很難說能對美國造成什麽威脅,和中國開戰,美國的民眾根本不可能支持,讓美國直接上手和中國進行對抗,這絕對不是一個容易的事。
於是想要遏製中國的話,日本,這個遠東強國也就成了列強們手中的一副牌。
――――――――――――――――――――
這場戰爭當中,日本可以說是得到了許多好處,但是能在中朝邊境和中國打上半年多的時間。除了這些好處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英美在背後的支持,如果不是英美在背後給予了日本多方麵的支持,即便日本能堅持到現在,也不可能會像現在這麽輕鬆。
所以對英美來說,他們是絕對不願日本過度受到削弱的。
如今中國在戰場上占盡上風,他們自然會想辦法終止這場衝突。隻是日本人卻不明白他們的好心,哪怕是戰場上已經落入了下風,卻依舊堅持著要和中國人較量,令英國人和美國人不知道在心裏大罵了日本人多少次。
隻是,日本人難道就真的不知道英美的好意?或許他們之所以一直堅持著不願意停手,僅僅隻是為了他們脆弱的信心。
如果說在其他方麵,日本人還是有些有點的話,那麽在心裏方麵日本人就未免有些脆弱了。本來在麵對中國這個幾千年來的龐然大物,好不容易踩在對方頭上的日本人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結果他們這個心情還沒維持多少年,一切就全都變了,這叫他們如何能接受…
再加上眼下還有大片的國土正被中國人占領著,他們自然不可能會先低頭。
不過。英美對他們的支持,到是的確是至關重要,不然單憑他們自己。即便能堅持下來,恐怕也要傷些元氣。哪會像現在這麽輕鬆。
而這,也正是蔣百裏傾向於停下來的一個原因,畢竟在已經有英美支持的情況下,想要像原來計劃的那樣,給予日本沉重的打擊已經是很困難了。反倒是拖的越久,對中國的壞處也就越多,既然如此,到不如趁早解決這件事。
隻是該怎麽趁早也就是個問題了。畢竟如果中國主動放棄現階段的優勢,日本人肯定是不會領會中國的好意的,反倒是在賠償等方麵上更不可能會讓步,而且以蔣百裏對日本人的了解,說不定對方反而會得寸進尺。
還有英美,他們之所以想調停戰爭,就是為了避免日本吃虧太大,影響了他們遏製中國的戰略。可是如果中國主動放棄優勢的話,那他們也不介意在必要的時候和日本站在一邊。
要知道對英美來說,如今的中國可是已經成長為了比日本威脅更大的一個對手。
尤其是在考慮到緬甸。印度等地就在中國的眼皮子底下,先前中國的表現也令人察覺到其的野心之後…
――――――――――――――――――――――――
“是ia。”聽到蔣百裏的話,歎了口氣。而後不得不承認蔣百裏說的正確。如果就這麽把軍隊撤回來的話,別的不談,至少丹東的損失是不要想拿回來了。
可就這麽一直打下去,卻也不是一回事,所以…
“所以我才想問你,如果現在我們動真格的話,有沒有可能在朝鮮令日本人屈服…”一臉正色的,嚴紹說出了自己的打算。
而這一番話也表明了嚴紹的態度,那就是他並不滿足於僅僅隻是結束戰爭。
“動真格嗎…”聽到嚴紹的話。蔣百裏並沒有立刻回答,而是閉上眼睛沉思了片刻。而後才開口道。“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如果真要這麽做的話。就必須要盡快開始準備,不然等到冬季來臨,那個時候再想動手可就很麻煩了…”
眼下已經是秋季,距離冬季已經不是很遠,氣候也變得寒冷起來,尤其是在朝鮮等地區更是如此。既然嚴紹說了剛才的那番話,那就已經證明他是傾向於進攻的,那麽如果等到雪下來了才展開進攻的話…
即便能獲勝,恐怕國防軍也要吃些苦頭了。
畢竟到那個時候,他們就是進攻方,而日本人才是防守的那一方了。
“盡早嗎…”聽到蔣百裏這麽說,嚴紹微微頷首。
“沒錯。”隨後蔣百裏又繼續道。“除此之外,還需要對沈陽軍區進行增兵,眼下沈陽軍區的兵力並不是很多,在總數上也就是和日本人相等的情況,想要獲得一場大勝的話,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必須要增加兵力才行…”
“這個到簡單。”嚴紹輕笑著道。“現在會打仗的地方,也就是東北、烏拉爾和中亞三個地方而已,這三個地方也就算了,但是其他地區的兵力卻是很豐厚的,我完全可以從北京、山東和海參崴等地抽調幾十萬兵力出來增援上去,確保此次作戰的勝利…”說到這裏,嚴紹從座位上站了起來。“這次的作戰對我而言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所以………隻許勝,不許敗啊…”
勝了自然是皆大歡喜,可要是敗了,那他恐怕就要成為笑柄了。
“這點請總統放心。”蔣百裏笑著道。“無論是在軍事亦或者是其他方麵,我們都已經要比日本多出許多優勢,即便現在日本有英美在背後支持,但眼下我們和英美畢竟還沒有正式翻臉,他們也不可能會把事情做的太過明目張膽了,所以隻要指揮的當,想要獲勝還是很輕易的。當然,這是指在冬季降臨之前,我們能取得一定的優勢,如果不是那樣的話,那這場仗可就比較難打了,所以我建議最好是等明年春天的時候再動手,那樣的話我們的優勢也能更大一些,也不必擔心冬季的困擾…”
“不能等到那個時候…”盡管知道蔣百裏說的是個不錯的主義,但是讓嚴紹再等幾個月的時間,卻未免有些困難。畢竟眼下國內的輿論已經開始泛濫,真要再等幾個月的話,誰也不敢保證到那個時候輿論究竟會是個什麽情況,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盡早解決掉日本人。
而且,即便有著寒冬的威脅,嚴紹也不覺得會影響到這場勝利。
沒錯,曆史上無論是法國人亦或者是德國人都曾經被俄國的寒冬坑過一把,可是朝鮮不是俄國,日本人也不是俄國人。
最重要的是,當時的東歐固然是有寒冬,可也有著漫長的後勤線,而朝鮮呢,卻就在嚴紹的家門口…(未完待續)
畢竟戰場上的形式千變萬化,一成不變的話,很難說會不會出現什麽問題。因此前麵的甲乙丙三個級別,都不能說是固定不變的,完全可以因為戰局的需要而進行改變,比方說乙種師是一師一旅三團製,那麽在必要的情況下,完全可以令其變成一旅五團或者是更多的部隊――――――前提是戰局需要。
甲種師和丙種師當然也可以,不過嗎…
丙種師也就算了,畢竟編製上和乙種師類似,隻不過是少了步兵旅這一指揮單位,同時也沒有炮兵團和裝甲團等單位,而隻有一個迫擊炮團供師部指揮,使得整個師大概有四個團的樣子。同樣也因為需要指揮的部隊數量很少,連帶著指揮起來的壓力也很輕――――――這也是丙種師會取消步兵旅這一編製的關係,畢竟如果隻有三個步兵團外加一個炮擊跑團,甚至在必要時很可能連迫擊炮也沒有的情況下,單憑一個師部已經完全可以指揮的過來了。
相較而言,乙種師除了步兵外,還有裝甲和炮兵等兵種,另設一個步兵旅來專門指揮步兵還是比較符合要求的。
問題在於甲種師,理論上講,甲種師也是可以添置多幾個步兵團乃至步兵旅的,可實際上在已經擁有三旅九團這樣的編製的情況下,尋常的戰鬥,似乎也沒必要繼續添置了。
畢竟真按照標準來算的話,一個三旅九團製的主力師,其規模已經和尋常的一個軍差不多了。很難說究竟什麽程度的戰鬥,需要給這種程度的主力部隊增添兵力…
另外上述的情況也已經說明了,部隊的編製等是絕對不會一成不變的。畢竟戰爭本身有些時候就是一種天馬行空的事情。
可是,如果能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的話,始終是會比較方便指揮一些。
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可以減少後勤方麵的困難。
畢竟如果編製過於複雜,而且還亂的可以的話。肯定會影響到後勤的效率的。
不管怎麽說,從四方演變成三三,始終還是一種趨勢的,也因此上述的這些,在未來很有可能將會成為中國的標準編製。
現在唯一需要考慮的問題,恐怕就是改成三三製之後,陸軍的數量究竟需要保留下來多少。是依舊保持現階段的二百多萬?亦或者是減少和增加?
蔣百裏覺得保持現狀或是減少應該是最有可能的,畢竟若是增加的話――――――財政部那邊對每年花這麽多的軍費可是早就有很大意見了。如果是擴軍的話,想要得到政府方麵的同意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除此之外,既然決定減少主力部隊的規模,同時按照每個軍區的重要性來分配主力部隊。那麽每個軍區分的多少個主力部隊,也就成了重中之重。
毫無疑問,緊要的軍區,分得的數量肯定要多上一些,但究竟怎樣才稱得上是緊要,這個就必須要想一想了。
首先,北京軍區和烏拉爾、阿斯塔納及沈陽這幾個軍區肯定稱得上緊要二字。但是其他軍區呢?比如說南京軍區等,從某種角度上講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長江水道如果被人給衝進來了。那情況可就危險了――――――雖說這種情況並不太可能發生,但卻是絕對不能不考慮的事情…
如此種種,該怎麽分配這些主力部隊可就成了非常複雜的事情了。
不過眼下這些卻不是蔣百裏他們需要考慮的,畢竟將現有的軍製轉換成三三製,這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短時間內能決定的事情。畢竟這可是關乎著中國陸軍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大事,不能不慎重考慮。
何況即便改變軍製,那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都改了,總要一點一點的慢慢來才對。
――――――――――――――――――――
聽完了蔣百裏的話後。嚴紹緩緩的點了點頭,心裏已經有些讚同。
蔣百裏剛剛所說的。至少在麵上算是比較合理的了,至於實際如何。這就不是他能在短時間內判斷出來的了。說到底,他畢竟不是真正的軍人,對軍事上的事情也不是特別的了解。
但有一件事他還是很清楚的,那就是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三三製都是主流――――――至少這點他還是記得清清楚楚的,也正是這樣,所以在這場有關軍製改革的問題上,嚴紹才會一直都站在改革派的一邊。
“說起來,總統叫我來究竟有什麽事情?”見嚴紹在那裏沉思著,蔣百裏在等了一會之後,在一旁輕聲問道。同時看著嚴紹,心裏猜測著他叫自己來究竟是有什麽事情。
“哦,是這樣…”為了解決外麵關於任期的爭論,這種話嚴紹當然不可能會和蔣百裏說。好在蔣百裏來之前,嚴紹就已經想好該怎麽說了,因此很快便開口道。“眼下在鴨綠江和日本人的衝突已經打了半年多,給日本人造成了很沉重的損失,可是我們的損失其實也不算小,整個丹東幾乎都已經被打成了廢墟,再加上人員上的傷亡和其他方麵的損失………最近一段時間,社會上的輿論乃至政府內部對此都有些意見,覺得鴨綠江那邊的事情已經不該在拖下去了,最好是能盡早解決,如此我們才能從這個小泥潭裏麵脫身而出,努力的發展國內的經濟,對此我也是很讚成的,所以這次來就是想問一問你的態度…”
眼下中國能打仗的將領不少,像是蔡鍔、蔣百裏、馮國璋乃至吳佩孚等都是如此,但是現在還在北京的就比較少了。而其中指揮能力最出色的無疑就是蔣百裏,如今嚴紹正打算動手,自然是需要聽聽蔣百裏的意見。
“解決鴨綠江那邊日本人的問題嗎…”蔣百裏顯然沒有料到嚴紹居然是打算和他商量這件事,因此在聽到嚴紹的話後頓時愣了一下,不過這件事他也曾經考慮過。所以到也不會措手不及,因此很快便開口道。“當初我們本來就能輕易的把日本人趕出丹東,僅僅隻是為了拖住對方。甚至是拖死對方,所以才會一直都沒有這麽做。如今這場仗已經打了大半年的時間。就時間而言的確已經不短,最要緊的就是,眼下歐戰剛剛結束,真是我們休養生息,發展國內經濟的最好時機,的確不易長時間的將資源浪費在戰場上,因此我讚成這麽做,隻是究竟該怎麽做就…”
說到這裏。蔣百裏看了嚴紹一眼。
“現在最關鍵的,還是要看總統您的打算。如果隻是想把日本人打出丹東,而後把鴨綠江對岸滯留在朝鮮境內的部隊撤回來,那無疑是很簡單的事情,隻是如果這麽做的話,將來在解決這次衝突的時候,我們未免就要在談判之中落於下風,關於賠償的事情恐怕也不太好談了。”
這不奇怪,這個世界本來就不是一個講求正義和公理的世界,一切所看的都隻有一個。那就是實力。如今別看日本人的確已經打到了中國的領土上,甚至占據了中國的半座城市,還是比較重要的那種。可實際上呢,中朝邊境上的很大一塊地方,如今都置於中國的占領之下,許多城鎮甚至是出於中國陸軍的大炮射程之內。
再加上國防軍在丹東從沒想過要把日本人趕走,有些時候即便是能趕走也不這麽做。而在朝鮮呢,卻又不主動進攻,隻是等著日本人主動找上門來,然後再通過在火炮和機槍等武器上的優勢來大量的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
現如今即便是較為傾向於日本的西方列強也不得不承認,在這場衝突當中占據上風的是中國人。
這也是為什麽列強一直都在努力調停這場戰事的原因。畢竟因為多種緣故,英美等國對中國已經有了很強的戒心。
問題是因為歐戰的關係。英法的實力都受到了重創,有能力遏製中國的也就隻剩下美國。偏偏美國的孤立主義很嚴重。當初為了解決一個已經衰弱的西班牙,都是用了多種手段,才得到了一個對西班牙開戰的正當理由。
打德國,也是因為德國先擊沉了美國的一艘郵輪,而後又給墨西哥人發了封電報,希望能聯合墨西哥一起對付美國,如此美國才有了理由對付德國。
而眼下呢,中國和美國的關係卻是不錯,雖然不如和法國的關係,卻也要比美國強的多。最重要的是中國既沒有主動招惹美國,隔著一座太平洋,也很難說能對美國造成什麽威脅,和中國開戰,美國的民眾根本不可能支持,讓美國直接上手和中國進行對抗,這絕對不是一個容易的事。
於是想要遏製中國的話,日本,這個遠東強國也就成了列強們手中的一副牌。
――――――――――――――――――――
這場戰爭當中,日本可以說是得到了許多好處,但是能在中朝邊境和中國打上半年多的時間。除了這些好處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英美在背後的支持,如果不是英美在背後給予了日本多方麵的支持,即便日本能堅持到現在,也不可能會像現在這麽輕鬆。
所以對英美來說,他們是絕對不願日本過度受到削弱的。
如今中國在戰場上占盡上風,他們自然會想辦法終止這場衝突。隻是日本人卻不明白他們的好心,哪怕是戰場上已經落入了下風,卻依舊堅持著要和中國人較量,令英國人和美國人不知道在心裏大罵了日本人多少次。
隻是,日本人難道就真的不知道英美的好意?或許他們之所以一直堅持著不願意停手,僅僅隻是為了他們脆弱的信心。
如果說在其他方麵,日本人還是有些有點的話,那麽在心裏方麵日本人就未免有些脆弱了。本來在麵對中國這個幾千年來的龐然大物,好不容易踩在對方頭上的日本人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結果他們這個心情還沒維持多少年,一切就全都變了,這叫他們如何能接受…
再加上眼下還有大片的國土正被中國人占領著,他們自然不可能會先低頭。
不過。英美對他們的支持,到是的確是至關重要,不然單憑他們自己。即便能堅持下來,恐怕也要傷些元氣。哪會像現在這麽輕鬆。
而這,也正是蔣百裏傾向於停下來的一個原因,畢竟在已經有英美支持的情況下,想要像原來計劃的那樣,給予日本沉重的打擊已經是很困難了。反倒是拖的越久,對中國的壞處也就越多,既然如此,到不如趁早解決這件事。
隻是該怎麽趁早也就是個問題了。畢竟如果中國主動放棄現階段的優勢,日本人肯定是不會領會中國的好意的,反倒是在賠償等方麵上更不可能會讓步,而且以蔣百裏對日本人的了解,說不定對方反而會得寸進尺。
還有英美,他們之所以想調停戰爭,就是為了避免日本吃虧太大,影響了他們遏製中國的戰略。可是如果中國主動放棄優勢的話,那他們也不介意在必要的時候和日本站在一邊。
要知道對英美來說,如今的中國可是已經成長為了比日本威脅更大的一個對手。
尤其是在考慮到緬甸。印度等地就在中國的眼皮子底下,先前中國的表現也令人察覺到其的野心之後…
――――――――――――――――――――――――
“是ia。”聽到蔣百裏的話,歎了口氣。而後不得不承認蔣百裏說的正確。如果就這麽把軍隊撤回來的話,別的不談,至少丹東的損失是不要想拿回來了。
可就這麽一直打下去,卻也不是一回事,所以…
“所以我才想問你,如果現在我們動真格的話,有沒有可能在朝鮮令日本人屈服…”一臉正色的,嚴紹說出了自己的打算。
而這一番話也表明了嚴紹的態度,那就是他並不滿足於僅僅隻是結束戰爭。
“動真格嗎…”聽到嚴紹的話。蔣百裏並沒有立刻回答,而是閉上眼睛沉思了片刻。而後才開口道。“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如果真要這麽做的話。就必須要盡快開始準備,不然等到冬季來臨,那個時候再想動手可就很麻煩了…”
眼下已經是秋季,距離冬季已經不是很遠,氣候也變得寒冷起來,尤其是在朝鮮等地區更是如此。既然嚴紹說了剛才的那番話,那就已經證明他是傾向於進攻的,那麽如果等到雪下來了才展開進攻的話…
即便能獲勝,恐怕國防軍也要吃些苦頭了。
畢竟到那個時候,他們就是進攻方,而日本人才是防守的那一方了。
“盡早嗎…”聽到蔣百裏這麽說,嚴紹微微頷首。
“沒錯。”隨後蔣百裏又繼續道。“除此之外,還需要對沈陽軍區進行增兵,眼下沈陽軍區的兵力並不是很多,在總數上也就是和日本人相等的情況,想要獲得一場大勝的話,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必須要增加兵力才行…”
“這個到簡單。”嚴紹輕笑著道。“現在會打仗的地方,也就是東北、烏拉爾和中亞三個地方而已,這三個地方也就算了,但是其他地區的兵力卻是很豐厚的,我完全可以從北京、山東和海參崴等地抽調幾十萬兵力出來增援上去,確保此次作戰的勝利…”說到這裏,嚴紹從座位上站了起來。“這次的作戰對我而言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所以………隻許勝,不許敗啊…”
勝了自然是皆大歡喜,可要是敗了,那他恐怕就要成為笑柄了。
“這點請總統放心。”蔣百裏笑著道。“無論是在軍事亦或者是其他方麵,我們都已經要比日本多出許多優勢,即便現在日本有英美在背後支持,但眼下我們和英美畢竟還沒有正式翻臉,他們也不可能會把事情做的太過明目張膽了,所以隻要指揮的當,想要獲勝還是很輕易的。當然,這是指在冬季降臨之前,我們能取得一定的優勢,如果不是那樣的話,那這場仗可就比較難打了,所以我建議最好是等明年春天的時候再動手,那樣的話我們的優勢也能更大一些,也不必擔心冬季的困擾…”
“不能等到那個時候…”盡管知道蔣百裏說的是個不錯的主義,但是讓嚴紹再等幾個月的時間,卻未免有些困難。畢竟眼下國內的輿論已經開始泛濫,真要再等幾個月的話,誰也不敢保證到那個時候輿論究竟會是個什麽情況,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盡早解決掉日本人。
而且,即便有著寒冬的威脅,嚴紹也不覺得會影響到這場勝利。
沒錯,曆史上無論是法國人亦或者是德國人都曾經被俄國的寒冬坑過一把,可是朝鮮不是俄國,日本人也不是俄國人。
最重要的是,當時的東歐固然是有寒冬,可也有著漫長的後勤線,而朝鮮呢,卻就在嚴紹的家門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