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作為一種中醫的獨特醫療手段,它的醫療效果很不一般,在一些病症裏麵,針灸有著極其神奇的治療效果,而隨著針灸的神奇醫療效果的顯現,現在針灸在世界醫療的位置上麵,越來越重要,針灸已經在世界上麵占據了一席之地。
針灸有著這樣的地位,靠的都是針灸的醫療特點,
針灸療法的特點是治病不靠吃藥,隻是在病人身體的一定部位用針刺入,達到刺瀲神經並引起局部反應,或用火的溫熱刺激燒灼局部,以達到治病的目的。前一種稱作針法,後一種稱作灸法,統稱針灸療法。
針灸療法在臨床上,按中醫的診療方法診斷出病因,找出疾病的關鍵,辨別疾病的性質。然後進行相應的配穴處方,進行治療。以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歸於相對平衡,使髒腑功能趨於調和,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針灸療法具有很多優點:第一,有廣泛的適應症,可用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多種疾病的治療和預防;第二,治療疾病的效果比較迅速和顯著,特別是具有良好的興奮身體機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鎮靜、鎮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簡便易行;
第四,醫療費用經濟;第五,沒有或極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協同其他療法進行綜合治療。這些也都是它始終受到人民群眾歡迎的原因。
針灸在長期醫療實踐中。形成由十四經脈、奇經八脈、十五別絡、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和孫絡、浮絡等組成的經絡理論,以及361個腧穴以及經外奇穴等腧穴與腧穴主病的知識,發現了人體特定部位之間特定聯係的規律。創造了經絡學說,並由此產生了一套治療疾病的方法體係。
針灸作為一種中醫的醫療手段,它出現到現在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了,從幾千年至今這麽長的時間裏麵,針灸都一直在我國醫療史上,占據很重要的位置,因此。針灸這種中醫的醫療手段絕對是一種很好的醫療手段,它禁得起任何的考驗!
針灸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初它隻作為一種醫療手段,後來逐漸發展為一門學科。針灸學就是整理研究針灸醫療技術及其臨床應用規律和基礎理論的科學。
針灸具有悠久的曆史。古書上曾多次提到針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針,稱為砭石。這種砭石大約出現於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相當於氏族公社製度的後期。
中國在考古中曾發現過砭石實物。到了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醫學擺脫了巫的束縛,有了專業醫生。
據《春科左氏傳》記載,名醫醫緩為晉景公診病時,指出要“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到焉,不可為之”。這裏所說的“達”與“攻”指的就是針刺和火灸。
針灸療法最早見於戰國時代問世的《黃帝內經》一書。《黃帝內經》說:“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術。其中詳細描述了九針的形製,並大量記述了針灸的理論與技術。兩千多年來針灸療法一直在中國流行,並傳播到了世界。而針灸的出現。則更早。
遠古時期,人們偶然被一些尖硬物體,如石頭、荊棘等碰撞了身體表麵的某個部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疼痛被減輕的現象。古人開始有意識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塊來刺身體的某些部位或人為地刺破身體使之出血,以減輕疼痛。
人們已掌握了挖製、磨製技術,能夠製作出一些比較精致的、適合於刺入身體以治療疾病的石器。這種石器就是最古老的醫療工具砭石。
人們就用‘砭石‘刺入身體的某一部位治療疾病。砭石在當時還更常用於外科化膿性感染的切開排膿,所以又被稱為針石或‘砭石‘。
《山海經》說:‘有石如玉。可以為針‘,是關於石針的早期記載。中國在考古中曾發現過砭石實物。可以說,砭石是後世刀針工具的基礎和前身。
灸法產生於火的發現和使用之後。在用火的過程中,人們發現身體某部位的病痛經火的燒灼、烘烤而得以緩解或解除,繼而學會用獸皮或樹皮包裹燒熱的石塊、砂土進行局部熱熨,逐步發展以點燃樹枝或幹草烘烤來治療疾病。
經過長期的摸索,選擇了易燃而具有溫通經脈作用的艾葉作為灸治的主要材料,於體表局部進行溫熱刺激,從而使灸法和針刺一樣,成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
由於艾葉具有易於燃燒、氣味芳香、資源豐富、易於加工貯藏等特點,因而後來成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砭而刺之”漸發展為針法,“熱而熨之”漸發展為灸法,這就是針灸療法的前身。
針具的“針”,繁體作“針”,字從金從鹹,“金”表示“金屬”,如金、銀、青銅等材料,“鹹”意為“酸澀”(見互動百科“鹹”字條),“金”與“鹹”聯合起來表示:“一種產生酸澀感覺的器具”。
不排除古人采用油炸過的竹針作為一次性針具的可能,這種竹針名叫“箴”,其字形中的“鹹”,依然是“酸澀”的意思。
針灸學起源中國,具有悠久的曆史。傳說針灸起源於三皇五帝時期,相傳伏羲發明了針灸,他“嚐百藥而製九針”(東漢醫學家皇甫謐記載於《帝王世紀》)。
而據古代文獻《山海經》和《內經》,有用“石篯”刺破癰腫的記載,以及《孟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說法。再根據如今在我國各地所挖出的曆史文物來考證,“針灸療法”的起源就在石器時代。
當時人們發生某些病痛或不適的時候,不自覺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銳的石器按壓疼痛不適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狀減輕或消失,最早的針具:砭石也之而生,隨著古人智慧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針具逐漸發展成青銅針、鐵針、金針、銀針,直到如今用的不鏽鋼針。相傳,華夏文明的始祖伏羲是中醫針灸的發明人。
伏羲氏不僅畫八卦,結繩為網。教民田獵,而且“嚐百藥而製九針”(東漢皇甫謐記載於《帝王世紀》)、“嚐草製砭”(南宋羅泌記載於《路史》)。
砭就是砭石,即華夏民族最早的針灸。灸法的起源與為的發現和使用有著密切的關係。當身體有某種不適時,用以去烘烤得以減輕,繼而用各種樹枝作為施灸工具,逐漸發展到艾灸。
針灸治療方法是在漫長的曆史過程中形成的。其學術思想也隨著臨床醫學經驗的積累漸漸完善。
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醫學帛書中有《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論述了十一條脈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現和灸法治療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經絡係統。
《黃帝內經》是現存的中醫文獻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醫經典著作,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經絡係統,(華夏文明的始祖伏羲是中醫針灸的發明人)即有十二經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經別以及與經脈係統相關的標本、根結、氣街、四海等,並對腧穴、針灸方法、針刺適應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詳細的論述,尤其是《靈樞經》所記載的針灸理論更為豐富而係統,所以《靈樞》是針灸學術的第一次總結,其主要內容至今仍是針灸濱核心內容。故《靈樞》稱為《針經》。
繼《內經》之後,戰國時代的神醫扁鵲所著《難經》對針灸學說進行了補充和完善。
晉代醫學家皇甫謐潛心鑽研《內經》等著作,撰寫成《針灸甲乙經》。書中全麵論述了髒腑經絡學說,發展並確定了349個穴位,並對其位置、主治、操作進行了論述,同時介紹了針灸方法及常見病的治療,是針灸學術的第二次總結。
唐宋時期,隨著經濟文化的繁榮昌盛。針灸學術也有很大的發展,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其著作《備急千金要方》中繪製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圖‘。並提出阿是穴的取法及應用。
到了宋代,著名針灸學家王惟一編撰了《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考證了354個腧穴,並將全書刻於石碑上供學習者參抄拓印,他還鑄造了2具銅人模型,外刻經絡腧穴,內置髒腑,作為針灸教學的直觀教具和考核針灸醫生之用,促進了針灸學術的發展。
元代滑伯仁所者的《十四經發揮》,首次將十二經脈與任、督二脈合稱為十四經脈,對後人研究經脈很有裨益。
明代是針灸學術發展的鼎盛時期,名醫輩出,針灸理論研究逐漸深化,也出現了大量的針灸專著,如《針灸大全》、《針灸聚英》、《針灸四書》,特別是楊繼洲所著的《針灸大成》,匯集了明以前的針灸著作,總結了臨床經驗,內容豐富,是後世學習針灸的重要參考書,是針灸學術的第三次總結。
清初至民國時期,針灸醫學由興盛逐漸走向衰退。
公元1742年吳謙等撰《醫宗金鑒》,其《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不僅繼承了曆代前賢針灸要旨,並且加以發揚光大,通篇歌圖並茂,自乾隆14年以後(公元1749年)定為清太醫院醫學生必修內容。
清代後期,道光皇帝為首的封建統治者以“針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的荒謬理由,悍然下令禁止太醫院用針灸治病。
1840年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入侵中國,加之當時的統治者極力歧視和消滅中醫,針灸更加受到了摧殘。盡管如此,由於針灸治病深得人心,故在民間仍廣為流傳。
針灸名醫李學川公元1817年寫出《針灸逢源》。強調辨證取穴、針藥並重,並完整地列出了361個經穴,其仍為今之針灸學教材所取用。
民--國時期政府曾下令廢止中醫。許多針灸醫生為保存和發展針灸學術這一祖國醫學文化的瑰寶,成立了針灸學社,編印針灸書刊,開展針灸函授教育等,近代著名針灸學家承淡安先生為振興針灸學術作出了畢生貢獻。
在此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明確提倡西醫學習和應用針灸治病。在延---安的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開設針灸門診,開創了針灸正式進入綜合性醫院的先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十分重視繼承發揚祖國醫學遺產,製定了中醫政策,並采取了一係列措施發展中醫事業,使針灸醫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
50年代初期。率先成立了衛生部壚的針灸療法實驗所,即當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的前身。隨之,全國各地相繼成立了針灸的研究、醫療、教學機構,從此以後《針灸學》列入了中醫院校學生的必修課,絕大多數中醫院校開設了針灸專業,針灸人才輩出。
40多年來在繼承的基礎上翻印、點校、注釋了一大批古代針灸書籍,結合現代醫家的臨床經驗和科研成就,出版了大量的針灸學術專著和論文,還成立了中國針灸學會。學術交流十分活躍,並在針刺鎮痛的基礎上創立了“針刺麻醉”。
針灸的研究工作也不單純儀在文獻的整理,還對其治病的臨床療效進行了係統觀察。並對經絡理論、針刺鎮痛的機製、穴位特異性、刺法灸法的高速功能等,結合現代生理學、解剖學、組織學、生化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以及聲、光、電、磁等邊緣學科中的新技術進行了實驗研究。
臨床實踐證實了針灸對內、外、婦、兒、骨傷、五官等科多種病證的治療均有較好的效果。
針灸是一門古老而神奇的科學。早在公元6世紀,中國的針灸學術便開始傳播到國外。
在亞洲、西歐、東歐、拉美等已有120餘個國家和地區應用針灸術為本國人民治病,不少國家還先後成立了針灸學術團體、針灸教育機構和研究機構,著名的巴---黎大學醫學院就開設有針灸課。
據報道。針灸治療有效的病種達307種,其中效果顯著的就有100多種。1980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43種推薦針灸治療的適應病症。1987年,世界針灸聯合會在北京正式成立,針灸作為世界通行醫學的地位在世界醫林中得以確立。
2010年11月16日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且關於針灸申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實還有著一段很令人氣憤的故事。
2010年9月12日在閩東舉辦的國家中醫藥發展論壇“珠江論壇”上,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xx接受采訪時說,衛-生-部正計劃將“中醫針灸”申請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申遺方案已完成並提交。
《參考消息》2010年9月16日轉載棒子國《東亞日報》網站9月15日報道,稱中國為針灸申遺之舉在棒子國招致強烈反對。
棒子國棒醫協會說:“棒醫針灸在曆史和穴位定位的準確度方麵並不落後於中醫針灸。我們既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中國將針灸作為中醫療法申遺。”
棒子國棒醫協會的國際事務負責人在接受電話采訪時說:“2008年,來自棒子國、中國和日本的專家參加了世界衛生組織製定針灸穴位標準的會議。國際標準主要采用的是棒醫使用的穴位。我們將在確認情況後致函世界衛生組織,阻止中國申遺。”
該報道還提到了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提出的針灸申遺理由:“包括針灸在內的中醫技術擁有數千年的悠久曆史。”這就是說,中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針灸申遺報告中,將有一條中醫針灸術申遺的理由:針灸在中國已有數千年悠久曆史。
消息一出,震動中國,來自民間的質疑和“反思聲”不絕於耳。有報道引用親自參與製訂針灸國際標準的著名專家黃龍祥的話稱,人體361個穴位中的359個都是依照中國標準製訂的,比例接近100%,棒子國人的說法完全失實。
黃龍祥表示,真正參與標準製定的棒子國專家都很清楚中國的努力和貢獻,“我保留了所有會議紀要,以及圖像和圖片紀錄。”
事實上,關於針灸的國際標準之爭由來已久。根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為了統一針灸標準,中、日、棒子三國專家從2003年起就著手研究,並2010完成。
最初的355個穴位采用了中國方案,另外6個有爭議的穴位經過投票,4個采納中國方案,剩下的兩個穴位則將日、棒子方案列為第一,中國列為第二。
從這些報道裏麵可以很是明顯的看出,棒子國有多麽的無恥,難怪現在世人都開始叫棒子國‘宇宙國’了,在惡心人和不要臉上麵,棒子國還真是獨占鼇頭啊!(未完待續)
ps:注:謝謝金桂冠非禮、謝誌修兩位大大的打賞支持,謝謝!
針灸有著這樣的地位,靠的都是針灸的醫療特點,
針灸療法的特點是治病不靠吃藥,隻是在病人身體的一定部位用針刺入,達到刺瀲神經並引起局部反應,或用火的溫熱刺激燒灼局部,以達到治病的目的。前一種稱作針法,後一種稱作灸法,統稱針灸療法。
針灸療法在臨床上,按中醫的診療方法診斷出病因,找出疾病的關鍵,辨別疾病的性質。然後進行相應的配穴處方,進行治療。以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歸於相對平衡,使髒腑功能趨於調和,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針灸療法具有很多優點:第一,有廣泛的適應症,可用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多種疾病的治療和預防;第二,治療疾病的效果比較迅速和顯著,特別是具有良好的興奮身體機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鎮靜、鎮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簡便易行;
第四,醫療費用經濟;第五,沒有或極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協同其他療法進行綜合治療。這些也都是它始終受到人民群眾歡迎的原因。
針灸在長期醫療實踐中。形成由十四經脈、奇經八脈、十五別絡、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和孫絡、浮絡等組成的經絡理論,以及361個腧穴以及經外奇穴等腧穴與腧穴主病的知識,發現了人體特定部位之間特定聯係的規律。創造了經絡學說,並由此產生了一套治療疾病的方法體係。
針灸作為一種中醫的醫療手段,它出現到現在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了,從幾千年至今這麽長的時間裏麵,針灸都一直在我國醫療史上,占據很重要的位置,因此。針灸這種中醫的醫療手段絕對是一種很好的醫療手段,它禁得起任何的考驗!
針灸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初它隻作為一種醫療手段,後來逐漸發展為一門學科。針灸學就是整理研究針灸醫療技術及其臨床應用規律和基礎理論的科學。
針灸具有悠久的曆史。古書上曾多次提到針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針,稱為砭石。這種砭石大約出現於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相當於氏族公社製度的後期。
中國在考古中曾發現過砭石實物。到了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醫學擺脫了巫的束縛,有了專業醫生。
據《春科左氏傳》記載,名醫醫緩為晉景公診病時,指出要“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到焉,不可為之”。這裏所說的“達”與“攻”指的就是針刺和火灸。
針灸療法最早見於戰國時代問世的《黃帝內經》一書。《黃帝內經》說:“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術。其中詳細描述了九針的形製,並大量記述了針灸的理論與技術。兩千多年來針灸療法一直在中國流行,並傳播到了世界。而針灸的出現。則更早。
遠古時期,人們偶然被一些尖硬物體,如石頭、荊棘等碰撞了身體表麵的某個部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疼痛被減輕的現象。古人開始有意識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塊來刺身體的某些部位或人為地刺破身體使之出血,以減輕疼痛。
人們已掌握了挖製、磨製技術,能夠製作出一些比較精致的、適合於刺入身體以治療疾病的石器。這種石器就是最古老的醫療工具砭石。
人們就用‘砭石‘刺入身體的某一部位治療疾病。砭石在當時還更常用於外科化膿性感染的切開排膿,所以又被稱為針石或‘砭石‘。
《山海經》說:‘有石如玉。可以為針‘,是關於石針的早期記載。中國在考古中曾發現過砭石實物。可以說,砭石是後世刀針工具的基礎和前身。
灸法產生於火的發現和使用之後。在用火的過程中,人們發現身體某部位的病痛經火的燒灼、烘烤而得以緩解或解除,繼而學會用獸皮或樹皮包裹燒熱的石塊、砂土進行局部熱熨,逐步發展以點燃樹枝或幹草烘烤來治療疾病。
經過長期的摸索,選擇了易燃而具有溫通經脈作用的艾葉作為灸治的主要材料,於體表局部進行溫熱刺激,從而使灸法和針刺一樣,成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
由於艾葉具有易於燃燒、氣味芳香、資源豐富、易於加工貯藏等特點,因而後來成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砭而刺之”漸發展為針法,“熱而熨之”漸發展為灸法,這就是針灸療法的前身。
針具的“針”,繁體作“針”,字從金從鹹,“金”表示“金屬”,如金、銀、青銅等材料,“鹹”意為“酸澀”(見互動百科“鹹”字條),“金”與“鹹”聯合起來表示:“一種產生酸澀感覺的器具”。
不排除古人采用油炸過的竹針作為一次性針具的可能,這種竹針名叫“箴”,其字形中的“鹹”,依然是“酸澀”的意思。
針灸學起源中國,具有悠久的曆史。傳說針灸起源於三皇五帝時期,相傳伏羲發明了針灸,他“嚐百藥而製九針”(東漢醫學家皇甫謐記載於《帝王世紀》)。
而據古代文獻《山海經》和《內經》,有用“石篯”刺破癰腫的記載,以及《孟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說法。再根據如今在我國各地所挖出的曆史文物來考證,“針灸療法”的起源就在石器時代。
當時人們發生某些病痛或不適的時候,不自覺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銳的石器按壓疼痛不適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狀減輕或消失,最早的針具:砭石也之而生,隨著古人智慧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針具逐漸發展成青銅針、鐵針、金針、銀針,直到如今用的不鏽鋼針。相傳,華夏文明的始祖伏羲是中醫針灸的發明人。
伏羲氏不僅畫八卦,結繩為網。教民田獵,而且“嚐百藥而製九針”(東漢皇甫謐記載於《帝王世紀》)、“嚐草製砭”(南宋羅泌記載於《路史》)。
砭就是砭石,即華夏民族最早的針灸。灸法的起源與為的發現和使用有著密切的關係。當身體有某種不適時,用以去烘烤得以減輕,繼而用各種樹枝作為施灸工具,逐漸發展到艾灸。
針灸治療方法是在漫長的曆史過程中形成的。其學術思想也隨著臨床醫學經驗的積累漸漸完善。
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醫學帛書中有《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論述了十一條脈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現和灸法治療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經絡係統。
《黃帝內經》是現存的中醫文獻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醫經典著作,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經絡係統,(華夏文明的始祖伏羲是中醫針灸的發明人)即有十二經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經別以及與經脈係統相關的標本、根結、氣街、四海等,並對腧穴、針灸方法、針刺適應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詳細的論述,尤其是《靈樞經》所記載的針灸理論更為豐富而係統,所以《靈樞》是針灸學術的第一次總結,其主要內容至今仍是針灸濱核心內容。故《靈樞》稱為《針經》。
繼《內經》之後,戰國時代的神醫扁鵲所著《難經》對針灸學說進行了補充和完善。
晉代醫學家皇甫謐潛心鑽研《內經》等著作,撰寫成《針灸甲乙經》。書中全麵論述了髒腑經絡學說,發展並確定了349個穴位,並對其位置、主治、操作進行了論述,同時介紹了針灸方法及常見病的治療,是針灸學術的第二次總結。
唐宋時期,隨著經濟文化的繁榮昌盛。針灸學術也有很大的發展,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其著作《備急千金要方》中繪製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圖‘。並提出阿是穴的取法及應用。
到了宋代,著名針灸學家王惟一編撰了《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考證了354個腧穴,並將全書刻於石碑上供學習者參抄拓印,他還鑄造了2具銅人模型,外刻經絡腧穴,內置髒腑,作為針灸教學的直觀教具和考核針灸醫生之用,促進了針灸學術的發展。
元代滑伯仁所者的《十四經發揮》,首次將十二經脈與任、督二脈合稱為十四經脈,對後人研究經脈很有裨益。
明代是針灸學術發展的鼎盛時期,名醫輩出,針灸理論研究逐漸深化,也出現了大量的針灸專著,如《針灸大全》、《針灸聚英》、《針灸四書》,特別是楊繼洲所著的《針灸大成》,匯集了明以前的針灸著作,總結了臨床經驗,內容豐富,是後世學習針灸的重要參考書,是針灸學術的第三次總結。
清初至民國時期,針灸醫學由興盛逐漸走向衰退。
公元1742年吳謙等撰《醫宗金鑒》,其《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不僅繼承了曆代前賢針灸要旨,並且加以發揚光大,通篇歌圖並茂,自乾隆14年以後(公元1749年)定為清太醫院醫學生必修內容。
清代後期,道光皇帝為首的封建統治者以“針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的荒謬理由,悍然下令禁止太醫院用針灸治病。
1840年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入侵中國,加之當時的統治者極力歧視和消滅中醫,針灸更加受到了摧殘。盡管如此,由於針灸治病深得人心,故在民間仍廣為流傳。
針灸名醫李學川公元1817年寫出《針灸逢源》。強調辨證取穴、針藥並重,並完整地列出了361個經穴,其仍為今之針灸學教材所取用。
民--國時期政府曾下令廢止中醫。許多針灸醫生為保存和發展針灸學術這一祖國醫學文化的瑰寶,成立了針灸學社,編印針灸書刊,開展針灸函授教育等,近代著名針灸學家承淡安先生為振興針灸學術作出了畢生貢獻。
在此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明確提倡西醫學習和應用針灸治病。在延---安的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開設針灸門診,開創了針灸正式進入綜合性醫院的先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十分重視繼承發揚祖國醫學遺產,製定了中醫政策,並采取了一係列措施發展中醫事業,使針灸醫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
50年代初期。率先成立了衛生部壚的針灸療法實驗所,即當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的前身。隨之,全國各地相繼成立了針灸的研究、醫療、教學機構,從此以後《針灸學》列入了中醫院校學生的必修課,絕大多數中醫院校開設了針灸專業,針灸人才輩出。
40多年來在繼承的基礎上翻印、點校、注釋了一大批古代針灸書籍,結合現代醫家的臨床經驗和科研成就,出版了大量的針灸學術專著和論文,還成立了中國針灸學會。學術交流十分活躍,並在針刺鎮痛的基礎上創立了“針刺麻醉”。
針灸的研究工作也不單純儀在文獻的整理,還對其治病的臨床療效進行了係統觀察。並對經絡理論、針刺鎮痛的機製、穴位特異性、刺法灸法的高速功能等,結合現代生理學、解剖學、組織學、生化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以及聲、光、電、磁等邊緣學科中的新技術進行了實驗研究。
臨床實踐證實了針灸對內、外、婦、兒、骨傷、五官等科多種病證的治療均有較好的效果。
針灸是一門古老而神奇的科學。早在公元6世紀,中國的針灸學術便開始傳播到國外。
在亞洲、西歐、東歐、拉美等已有120餘個國家和地區應用針灸術為本國人民治病,不少國家還先後成立了針灸學術團體、針灸教育機構和研究機構,著名的巴---黎大學醫學院就開設有針灸課。
據報道。針灸治療有效的病種達307種,其中效果顯著的就有100多種。1980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43種推薦針灸治療的適應病症。1987年,世界針灸聯合會在北京正式成立,針灸作為世界通行醫學的地位在世界醫林中得以確立。
2010年11月16日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且關於針灸申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實還有著一段很令人氣憤的故事。
2010年9月12日在閩東舉辦的國家中醫藥發展論壇“珠江論壇”上,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xx接受采訪時說,衛-生-部正計劃將“中醫針灸”申請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申遺方案已完成並提交。
《參考消息》2010年9月16日轉載棒子國《東亞日報》網站9月15日報道,稱中國為針灸申遺之舉在棒子國招致強烈反對。
棒子國棒醫協會說:“棒醫針灸在曆史和穴位定位的準確度方麵並不落後於中醫針灸。我們既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中國將針灸作為中醫療法申遺。”
棒子國棒醫協會的國際事務負責人在接受電話采訪時說:“2008年,來自棒子國、中國和日本的專家參加了世界衛生組織製定針灸穴位標準的會議。國際標準主要采用的是棒醫使用的穴位。我們將在確認情況後致函世界衛生組織,阻止中國申遺。”
該報道還提到了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提出的針灸申遺理由:“包括針灸在內的中醫技術擁有數千年的悠久曆史。”這就是說,中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針灸申遺報告中,將有一條中醫針灸術申遺的理由:針灸在中國已有數千年悠久曆史。
消息一出,震動中國,來自民間的質疑和“反思聲”不絕於耳。有報道引用親自參與製訂針灸國際標準的著名專家黃龍祥的話稱,人體361個穴位中的359個都是依照中國標準製訂的,比例接近100%,棒子國人的說法完全失實。
黃龍祥表示,真正參與標準製定的棒子國專家都很清楚中國的努力和貢獻,“我保留了所有會議紀要,以及圖像和圖片紀錄。”
事實上,關於針灸的國際標準之爭由來已久。根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為了統一針灸標準,中、日、棒子三國專家從2003年起就著手研究,並2010完成。
最初的355個穴位采用了中國方案,另外6個有爭議的穴位經過投票,4個采納中國方案,剩下的兩個穴位則將日、棒子方案列為第一,中國列為第二。
從這些報道裏麵可以很是明顯的看出,棒子國有多麽的無恥,難怪現在世人都開始叫棒子國‘宇宙國’了,在惡心人和不要臉上麵,棒子國還真是獨占鼇頭啊!(未完待續)
ps:注:謝謝金桂冠非禮、謝誌修兩位大大的打賞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