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那些事,齊譽並不想帶到家裏頭來,也不想和家人們去分享。


    家,是溫暖溫馨的地方,不應該被那些勾心鬥角的爛事破壞了氣氛。


    所以,家人們隻知道齊大郎是被皇上給賞賜了。至於為什麽被賞,他卻沒有說明。


    或許是,因為公事幹得比較勤懇吧!


    齊譽微微一笑,當作是默認了。


    柳荃激勵著丈夫道:“相公呀,皇上真的是對你太好了,你可千萬不要辜負他的期望呀,嗯,你一定要心係百姓,做個為國為民的好官才是。”


    唉……


    我弼馬溫大人也很想表現呀,可無奈手裏頭沒權呀!


    不過,齊譽還是點了點頭,表示應了。


    周氏卻是一臉嫌棄地說:“要我說呀,皇上對你沒有誠信,就一副小家子氣!”


    齊譽奇道:“娘啊,皇上哪裏小氣了?”


    “你看,人家熊大編撰作為是一個商戶,都給咱掏了三百兩銀子,再看皇帝,居然也掏了同樣的三百兩,這和普通老百姓根本也沒啥區別嘛!”周氏舉例說明。


    呃……


    這麽看的話,皇上確實是顯得有些小氣。


    不過,卻是斷章取義了。


    那就說說吧……


    “娘啊,我先糾正你一下,皇上給的錢要叫做是賞,不能稱為是掏。”齊譽先點出謬誤,然後又道:“其實呀,即使是皇上,也算不上是多富有的人。”


    皇上不富?


    這怎麽可能?


    聞言後,婆媳倆幾乎異口同聲地問道:“為什麽?”


    顯然,這個話題已經大大地撩起了她們娘倆的好奇心。


    不過想想也是,在普通老百姓的心裏,皇帝是那個最高高在上的人,他坐擁天下,怎麽可能會不富有呢?


    真正的答案卻是:否。


    對於這個大問題,齊譽采用了一種很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做出了闡述。


    這個話題有些大,要先從國家的財政方麵開始說起了。


    國家的銀庫叫做是國庫,掌管者為六大部之一的戶部尚書,並不是皇帝本人掌持。


    國庫裏的銀子非常的多,但在開支方麵卻有個大的方針,那就是取之於而民用之於民,即使是尊貴的皇帝也不能染指其中。


    國庫的收入很大,開支卻也不小,涵蓋到了國計民生的方方麵麵,行手動腳都要花錢。


    這些錢,皇帝一個子都摸不到。


    那或許有人要問了,經常看到皇帝賞這個,賞那個,這些銀子又從何而來呢?


    答案是來自於皇帝的內庫。


    形象一點來說,內庫裏的銀子都屬於是皇帝的私房錢,可以自由支配。它的來源比較複雜和多樣化,比如朝貢和進貢,以及各種禮儀的收入等等。


    這咋一聽是挺多的,可耐不住皇家的花項多呀!


    你看,私賞大臣,厚賜寵妃,此外還有整個皇宮的開支以及各地藩王的宗室事務等等,這些都需要皇帝自個掏錢,即使錢不夠,也不能從國庫裏拿一兩銀子。


    所以,在朝堂之上經常看到,一遇到皇族裏花大錢的事,皇帝就很難為情地朝戶部尚書投去了求援的目光,而吝嗇成性老尚書先是一通大吐苦水,然後再扯出一大堆的賑災事務來,最後時,皇帝隻得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就此作罷。


    這,就是公和私的大道理所在!


    即使是皇帝,也不能公器私用,一旦開了這個頭,就國將不國了。


    在聽完了這些之後,周氏終於露出了恍然之色,感歎道:“這麽說,即使是皇上,也不能為所欲為呀!”


    咳咳,老娘說話就是直接。


    不過,這話確實沒有毛病。


    一旦皇帝為所欲為,國家的朝綱必然崩亂,江山社稷也會毀之於一旦。


    那,有沒有機構監督著皇帝不讓他亂來呢?


    有,——內閣!


    內閣的作用不僅僅是輔佐皇帝,還能在皇帝辦錯事的時候起到至關重要的糾錯作用,在遇到特殊時刻時,內閣甚至可以取代皇帝直接處理政務。


    比如說後世裏的大明萬曆帝朱翊鈞,這位仁兄就很有個性,他因為某種原因感到不爽,索性二十八年不上朝。而結果呢,萬曆年間的大明朝在內閣的精心運作之下,居然還步入了盛世之列。


    由此可見,內閣的功能之強大。


    柳荃好奇地追問道:“這麽說,內閣的權利非常大?”


    齊譽嗬嗬道:“當然!在內閣成員達成一致的情況下,甚至可以強行力諫,直接否決掉皇帝走偏的決策,這種情況下,皇上也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思路了。當然,這種君臣不和的事情比較少見,大多數時候,還是彼此相安無事的。”


    “噢……”


    從曆史上來說,內閣製度的建立以及應用,是國家機構進步的一個裏程碑,它不僅提高了中樞的管理能力,還極大程度上減輕了皇帝本人的政務壓力,讓國家這個大機器的運作效率明顯提升。此外,由於內閣是群議製,這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獨裁之臣出現的可能。


    與此同時,內閣製度也對皇權產生了一定的約束力。


    是的,有好處就會有弊端。


    由於內閣沒有明顯的政敵,很容易就造成了勢力的過大,而皇帝為了平衡和製約它的權利,也不得設法使用自己的心腹人,比如說:太監。


    這也就是後世的大明朝為什麽會出現宦官專權的主要原因。


    扯遠了。


    言歸正傳。


    在吃過晚飯之後,齊譽就趕緊地紮進了書房裏寫。


    皇帝可是催過更了,再不挑燈西窗連夜趕稿的話,他又得拿‘總管’二字說事了。


    第二天一早,齊譽就匆匆地趕去了熊氏文社,把他們排完版之後的原稿又給索要了回來,熊大對此也沒多問,很爽快地就答應了。


    要這稿何用?


    要先拿給皇上看呀!


    於是,齊譽又拿著稿紙趕去了皇宮,交到了大太監三德子的手裏,再由他轉呈給天子禦覽。


    相比之前,三德子的態度客氣了許多,再沒有之前那種刺耳的陰陽怪氣了。


    當齊譽趕回到行太仆寺時,時辰上已經接近中午了。


    遲到了!


    倒黴的是,才一進大門,偏偏就遇到了迎麵走來的寺卿大人。


    呃……


    本以為,老大人會吹胡子瞪眼的苛責上幾句,不料,人家卻是很友好地點頭一笑,然後就悠哉悠哉地離去了。


    此外,還有少卿大人,也對自己非常客氣。


    奇哉怪也!


    對此,趙明玉給出了答案:“因為皇上密見你的事情傳開了,同僚們全都認為你又重拾了聖眷,所以,才及時轉換了原來的態度。”


    齊譽恍然:“原來如此。”


    趙明玉笑道:“之前時我就對你說過,官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絕對的敵人,你現在明白這句話的含義了吧?”


    “嗯,明白了……”齊譽點頭道。


    可是,他們就那麽確定,自己是得了恩寵而非是受了斥責?


    是啊,自己又沒說,他們又是怎麽猜到的呢?


    趙明玉笑道:“老夫教你一招,你要記住了。”


    齊譽道:“大人請說。”


    “以後再遇到被宣進宮的事,你隻需觀察傳諭太監的姿態就行了,如果是好事,他們就會一副謙恭有佳的模樣,如果是禍事,他們就會擺出露出揶揄之色,揣度事情要注意細節。”趙明玉大有深意道。


    “明白了。”


    齊譽暗歎:都是一群披著羊皮的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仕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佯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佯忘並收藏寒門仕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