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火鍋自古就有,並不是齊大郎現在所創。


    是的。


    早前三國時期,就有銅鼎烹宴的說法,隻是那時的作法比較粗糙,基本上就是水煮而食,沒有太多的講究。


    如今,可是大不同了。


    你看:


    銀絲炭烤火,鑄鐵鍋烹飪,硬件配置方麵直接是‘普拉斯’般的升級。


    再從配料上來看,考究的大料配伍,小火慢熬的馥鬱湯底,讓人於無形之間食指大動。若在那錦上添花的辣椒醬進行調味,直接讓人爽到飛一般的感覺。


    誘人的美食,總是那麽的令人心情‘嗨皮’,即使是一國之君也不例外。


    嘖嘖,被這麻辣的感覺猛然一激,心裏隻剩下了單純的食欲,至於適才的那些不愉快,早就隨著美食帶來的好心情煙消雲散了。


    “齊愛卿,今天既然是煮酒論促織,又豈能缺了縱論鬥蟲之樂?”


    “陛下說的是,且請看!”


    齊譽聞言,急忙取出了自己的佳作,並雙手恭上道:“古語有雲:高手臨盤,觀其形,辯其意,審其時,度其勢,動於陰末,止於陽極。吾皇且看這幾幅畫中的蟲王,其色純正,其勢如虹,大有上天攬月、下海搏蛟之姿,不知陛下對此認可否……”


    從客觀來說,這通胡吹海侃已經達到了嚴重失實的程度。


    但是,以皇帝作為專業者的角度上來看,這個形容一點都不為過,隻是略偏於生靈活現罷了。


    借著這份雅興,聖天子單就促織這個話題暢談了起來。


    殷俊聽不懂這些,隻得傻乎乎地跟著地陪笑,完全插不上言。


    然而,令皇帝感到意外的是,齊譽對於促織的研究似乎精進了不少。所談之處,皆是有理有據;而所問之處,也是對答如流。


    卻不知,在這一問一答間,那種同好般的知音感便油然而生了。


    有這種氣氛做為鋪墊,所談的內容就變得更為寬了。


    有意無意之間,齊譽就慢慢地把話題引導到了瓊州的治理上來。


    “陛下您說,就我這瓊州府,究竟該如何治理才好呢?”


    “嗯?你身為是地方官,理應主導此事才是,


    (本章未完,請翻頁)


    卻為何反過來問朕呢?”


    齊譽給微醺的皇帝斟了一杯酒,並搖頭歎息道:“陛下呀,並非是微臣懶政不思,而是實在屢不清其頭緒所在,感覺是無從下手呀!”


    “什麽?無從下手?”


    皇帝越聽越感困惑,不禁問道:“我說齊愛卿呀,你可千萬不要嚇唬朕哪,你那南疆雖處邊陲之域,卻也是一道阻隔般的海防天塹,如果守不住的話,就等於把中原腹地的門戶給直接打開了。”


    呃……


    齊譽見天子誤解,連忙解釋道:“微臣想要表達的並非是軍事憂患,而是治理上的難題。”


    “哦?此話怎講?”


    皇帝果然入坑,被齊譽代入了自己的思維節奏裏。


    而後者呷了口酒,開始侃侃而談道:“陛下,眾所周知,治理地方主要分為是三個大塊,具體為,稽查奸宄、開啟民智、與發展農商。其所對應著的,也是地方官的三大政績,依次為,治安、文教、賦稅。通常來說,地方上都會根據朝廷頒布的政令履行政策,古今皆是如此,基本無甚變化。”


    皇帝點頭說道:“此乃是治理常識,朕自然知曉,愛卿繼續說。”


    齊譽接道:“道理如此,但微臣的治下卻是一朵奇葩,就拿瓊州來說吧,這地兒以瑤、苗、漢混居為主,可謂是魚龍混雜,施政上的難度也不是一般的大,就原則上來說,必須得做到一碗水端平,否則就會出現民族之間摩擦。”


    一頓,他又道:“而大灣那邊,則是以高某族的土著為主,幾乎沒有我朝的漢人,由此可見,其文化上的融合,尚需不少時日。至於呂宋,更是清一色的異族之民,文化差異幾近天壤之別,歸化起來也絕非是朝夕之功。麵臨如此多樣性的複雜形勢,微臣實在是想不出一個具有統一性的時宜之策,以為整個省府的施政方針。”


    皇帝聞言眉頭一皺,點頭說道:“這確實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吃飯還尚有眾口難調一說,更何況是官府的理政呢?”


    而後,聖天子從火鍋裏撈出來了一尾蝦,並以它為形象論道:“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由此可見,於治理上來說,並無什麽固定的模式,隻講究大的原則。與其循規蹈矩、拘泥不變,反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不如量體裁衣、因地製宜,找到一條最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喝!


    聽到這襲話後,齊譽打心底裏敬佩起來。


    能有這種認知的君王,於華夏的曆史上可不多見啊!


    不愧是聖明之君,沒令俺老齊失望!


    齊譽在心裏點了個讚,而後又裝傻充愣地問道:“請問陛下,何為是因地製宜呢?”


    皇帝答道:“因地製宜,乃是古人之誡訓,所倡導的乃是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采取與之相匹配的治理方針,切忌就是迂腐不化,墨守成規。”


    這有點像是‘便宜行事’?


    齊譽嗬嗬一笑,道:“既然這樣,不如陛下就賜臣一個自治之權,以充分發揚因地製宜的核心精神,若是這樣的話,臣就可以放開手腳,不受束縛,更加靈活地頒布適宜政令。”


    自治?


    這不太好吧?


    單從字眼上來說,好像對皇權有點不恭呀!


    對此,皇帝不是一般的敏感。


    故而,他搖搖頭道:“如果說,朕真的賜給你這樣的權利,其他省府又該怎麽對付?讓他們跟著效仿?還是拒絕之?”


    從皇帝的角度來看,確實是這麽個情況,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己怎麽可以厚此薄彼呢?


    別的不說,單是內閣的那些老家夥們,就可以把自己駁得啞口無言。


    齊譽聞言,忙與之心理按摩道:“陛下,呂宋和大灣乃是歸化之邦,他們那裏的原住居民不識漢字,不通漢語,如果要死搬硬套地強行時策,強行度化,弄不好就會適得其反。那樣一來,到嘴的鴨子豈不是又飛走了?”


    見天子麵露權衡之色,他又道:“所謂自治,並不是說枉顧王法,而是在王法的基礎上靈活變通,但是,任其如何變化,您依舊是那以不變應萬變的核心。”


    啥?


    朕為核心?


    要是這麽說的話,聽起來就順耳多了。


    那得,既然提倡不要拘泥,朕就做個第一表率吧。


    允了你!


    “臣齊譽,謝主隆恩!”


    “先別高興,朕還有條件呢!”


    一聽這話,齊譽又不禁變得緊張起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仕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佯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佯忘並收藏寒門仕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