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後,乍起的風波悄然平息,一切全都塵埃落定。


    從表象上來看,衛增的案子是既沒審、也沒判,貌似不了了之。


    而實際上,卻不然。


    此事方了,齊譽就連夜書了一道彈劾奏章上達聖聰,以說明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文中,除了有關木子青的事情故意抹去之外,其他方麵全都羅列地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寫罷了後,齊譽急令承發房星夜發出,以八百裏加急直送京城。


    與這道奏章同時北去的,還有押解的嫌犯衛增。他所犯的案子,將交由大奉國的最高法院大理寺立案審理。


    因事出緊急,必須立即出發,不可無端耽誤。


    嘖嘖。


    可以想象,一身爛瘡的衛駙馬在這襲長途跋涉中,會是多麽的淒慘、多麽的悲苦!


    活該!


    對於此,齊譽不僅沒有絲毫憐憫,反而還有些幸災樂禍:你小子敢打我百姓的主意,就活該受這份罪,若不是礙於律法所限,看我不打斷你的脊梁骨!


    除了給皇帝的奏章之外,齊大郎還寫了一封私人密信,收信人不是別人,正是當下的都察院左都禦史殷俊。


    逢上這等彈劾之機,不讓他在朝堂上猛開幾炮,豈不是浪費了人脈資源?


    有他的這一拱,即使是皇族的宗正聯合大長公主出麵求情,都不會那麽好使了。


    當然了,齊譽所參得絕不止衛增一人。作為始作俑者的嶽四先,以及為虎作倀的福建巡撫高明,全都處在彈劾之列。


    陛下又不是昏君,他知道該怎麽處理的。


    等著瞧好吧。


    就目前來說,這案子也算有了了斷,也該是時候辦辦其他的要事了。


    次日,舉行政事小議。


    布政使庾海反映說,在最近這段時間內,瓊州城裏聚來了不少的外來商販,他們全都跟無頭蒼蠅似的四處打探,拉攏人脈,似乎在尋找可利用的商機。


    尤其是自京城趕過來的那一波人,他們的目的更是明確,就是為了尋求貿易‘老幹娘’的商業機會。為此,他們還不惜給官吏送禮,以求引薦之機。


    有商賈雲集,此乃好現象。


    所謂的重商之地,就該是這副模樣,這個時候,官府應該做一些針對性的引導,讓商人們盡快入行。


    齊譽認為,可以開一場與之相關商貿指導會,給商賈們吃個定心丸,在闡明官府的立場的同時,也明確地告訴他們以後該怎麽做。


    就這麽定了。


    接下來,庾海又說,拓建住房所需的原材料,都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隨時可以投入使用。


    前一段時間,齊譽曾計劃著引入民間資本,以用於地產方麵的拓展,現在,也該是時候拿出一套可行方案了。


    方案嘛……


    其實早就做好了,目前還缺少一個公布的良機。


    庾海建議說,不如與商賈們展開麵對麵的洽談,這樣


    (本章未完,請翻頁)


    做,可以加強溝通協調的效果,萬一碰到什麽不明白的地方,也好當麵作出解釋。


    方法不錯,相當可以。


    故而,齊譽采納了這個建議:以召開招商引資會作為契機,向公眾闡述出這項行政令的具體內涵。


    而庾海在接到這番指示後,就立即跑下去做規劃了。


    領導負責傳達精神,下屬負責具體規劃,上下級之間互相配合,這樣才能有序不亂。


    可以說,齊譽的工作很有章法,雖忙但卻井井有條。


    然而,此時的其母周氏,卻是陷入到了慌亂裏麵,甚至還有些不知所措。


    哦?為啥呢?


    這些天,不斷有來自於京城的商賈們送禮求見,明言說,能不能賣些辣椒醬給他們,價格方麵可以單方麵協商。


    單方麵:即,不砍價。


    這些人可都是聽說,這位貌不出眾的鄉下婆,卻是巡撫大人的高堂,鑒於這層關係,他們全都是攜禮而來,態度非常謙恭。


    周氏被驚住了。


    你說,自己又不懂得生意之道,該如何回答是好呢?


    要不然,去尋兒子阿瞞問問?


    也不好,他這兩天正忙著,怎好讓他為此分心呢?


    那,又該找誰去問呢?


    有了!


    老太太當機立斷,立馬派人薅來了女婿孫大財,讓他來替自己招待眾商。


    別看那貨郎孫在平日裏拽得二五八萬似的,但逢上丈母娘的一聲召喚,卻跑得比那野兔子還快,前後也不過半柱香的時間,他便飛奔而至了。


    在了解到了嶽母大人的困窘之後,他第一時間作出表態,十分願意為老娘來分憂解難,義不容辭。


    義不容辭?


    這詞是這麽用的嗎?


    不過,能明顯看得出來,他的態度謙恭隨和,就像是傳說中的老好人一樣。


    然而,才一轉過臉去,他就鼻孔朝天地對著眾貨商們道:汝等全都在外等著,沒有我的命令,誰也不許進來。


    還別說,在他的這聲吩咐過後,亂糟糟的局麵立即就變得趨於安穩了。


    接下來,就是他們二人的密談了。


    孫大財想了想,決定先探探嶽母的想法,然後再出主意。


    周氏的想法比較直白,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既有錢賺,那又為什麽不賺呢?是呀,好不容易才逢上個了大主顧,怎能棄之不顧?


    這買賣不僅要做,而且還要長期地合作下去,這樣才能財源滾滾來嘛。


    孫大財聞言撓了撓頭,道:“娘啊,雖說咱們家的辣椒有些囤積,卻也撐不住這樣的大買賣呀,依我看,這事還是作罷了吧。”


    這意思是,家裏頭的辣椒儲存量不多,沒有必要往大了折騰。


    這是實話。


    然而,在周氏聽來卻是一種暗諷,意思就是:有多大的頭發挽多大的卷,凡事都要講究量力而行,莫要不切實際。


    呔!


    (本章未完,請翻頁)


    好你個貨郎孫,居然敢小看我!


    周氏扁了扁嘴,酸溜溜道:“辣椒不夠?那還不好辦,待明個,你做些墊資,幫我買個幾萬斤回來,這不就一舉解決了嗎?”


    “啊?為啥讓我墊資?”


    “咋了?你不願意?”


    這……


    也就愕了一瞬間,孫大財立即恍過神來,陪笑著說道:“嗬嗬,看您老說的,小婿我怎麽會不願意呢?墊資乃是借錢,早晚還是要還的嘛……”


    要我還你?


    嗬嗬,到時候再說吧。


    周氏也不說破,答複上含糊其辭,一筆帶過。


    接下來,就辣椒的收購事宜,孫大財展開了自己的商業展望。


    當下而言,瓊州之地的辣椒儲備已經算是相當不菲了,多了不敢說,幾萬斤的收購量,還是可以拈手即來的。


    這種農作物的成熟周期本來就短,農夫們隻要略加勤勞,一年就可以輕鬆地收獲數季。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瓊州的辣椒才會在短時間內實現了豐收囤積之象。


    此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那就是,瓊州的老百姓們目前已對‘經濟作物’的概念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自然而然,他們種植的積極性也就變得高漲起來。


    綜合來看,收購辣椒沒有困難,隻要價格方麵合適,應該可以隨時籌集。


    這個問題是解決了,可新的問題又隨之出現。


    啥呢?


    所麵臨的產能不足。


    要知道,海貿的買賣走得乃是大宗的交易,這哪是小型作坊所能供應的了的?


    周氏一聽不禁愣住了,茫茫然道:“那你說,這可咋辦呀?”


    “其實,也不難辦!”


    不得不說,如今的孫大財已經甚具商業頭腦,他幾乎想都沒想,就立即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要想實現大規模量產,必須要走工廠化的加工方式,比如,購上幾台粉碎機,以取代原有的畜力石磨,然後,再買一些大的醃缸作為儲存,此外還有……”


    似乎有些道理。


    周氏雖然聽不太懂,但從感覺上表示了讚同,並全權委托女婿為己代辦。


    “娘啊,這所需的錢,又由誰來出呢?”


    “那啥,還是你先幫我墊上吧,等將來我手上有了,一定會還給你的。”


    啊?又是我墊?


    孫大財顯得有些不太樂意了,他訕訕地說道:“您說,我這既出錢又出力的,好像是什麽好處都沒撈到呀。”


    “嗯?好你個潑才,居然還想著從我這裏撈好處?”周氏惱怒地瞪去了一眼,又氣咻咻道:“也罷,我找阿瞞評理去!”


    “別!”


    一聽這話,孫大財立馬就變蔫了,忙表態道:“為您老分憂排難,乃是小婿三生的榮幸,區區好處,不提也罷。”


    這話就聽著順耳多了。


    周氏滿意一笑,開始讚起了女婿:你終於懂得孝順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仕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佯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佯忘並收藏寒門仕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