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長在抓獲了相關嫌犯後,立即展開了案件的審理工作。
這次嫌犯的身份有點特殊,全都屬於是州府級別的官場要員,對於一方省府來說,這已經算得上是很大的案子了。
審案的過程還算順利。
前後不過一個時辰,結果就被彭文長給榨出來了。當然了,他也為此動用了一些非常規手段。
簡言之,在他的鐵腕之下,尚不存在撬不開的鐵齒銅牙,也不存在裝傻充愣的妖魔鬼怪。
先看結果。
和齊譽之前的猜測同,此案中確實存在著官官勾結的同流合汙現象。
瓊州府衙的戶房、工房的兩位經承已然承認,他們倆沆瀣一氣,同為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
就這一點來說,齊譽基本上算是猜對了。
除此之外他還認為,嫌犯的作案動機大概率上應為以權貪墨。
而實際上,這個猜測並不是十分準確,甚至說,還有些不太恰當。
彭文長說,這倆人的作案動機確實是為了謀取錢財,但卻沒有達到貪墨的程度。所以說,齊譽的猜測並不準確。
謀財還不貪墨?
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齊譽有些想不明白,搖頭表示不解。
對此,彭文長解釋說:“我們按察司的監管,一直保持著一種法尺高懸的高壓勢態,在這種強大的威懾下,基本上沒人敢明目張膽地伸手撈錢。”
“那這兩位是……?”
“這兩位,乃是尋到了政令上的漏洞趁機牟利,這種方式,和傳統意義上的貪墨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齊譽聞言一怔,奇道:“漏洞?什麽漏洞?”
彭文長笑笑說:“庾海在頒布政令的時候,隻是強調了修建環瓊鐵路的重大意義,以及百姓們該如何支持等等,卻沒有注明拆遷與重建的完成時間。這,就是一處非常明顯的大漏洞,那兩位就是抓到了這一點暗作文章。”
邏輯上算是聽明白了。
那他們又是怎麽實際操作的呢?
對此,彭文長細說道:“具體分工是,工房負責在實地勘察時暗做手腳,編造理由拖慢工期。而戶房則是負責把這筆錢‘粉飾’之後存入銀行,以謀取時間上的利息。”
(本章未完,請翻頁)
“什麽?他們這麽做的目的,乃是為了謀求利息?”
“不錯……”
接下來,彭文長便對案子裏的實操細節作出舉例。
比如說,關於拆遷和建房這塊,工房會製造出一種與民友好協商的表象,並以此作為依據製定出整個工程的交付期,時間大約為五年。
是的,就是五年。
想快你都快不起來。
若是布政使發出質疑,他們就會取出與民簽訂的契約為證,這樣一來,就算是合理地掩蓋過去了。這也就是為什麽,那個官差趙六逼去迫楊老漢摁手印的原因。
總的原則就是,能拖則托、能慢則慢,必須要把這筆大錢穩在銀行,等賺足了雞生蛋的利息之後,再一點一點地釋放出來。
這種操作的好處在於安全性高。
即使上麵來查,也有相應賬目搬出來應對,任誰都察不出端倪。
若是東窗事發了呢?
那也不怕!
這種獲利方式乃是賺了養雞過程中所生的蛋,並沒有染指正主的雞,既如此,又何罪之有呢?
謹慎起見,兩位經承還專門翻了翻當下的律法,結果,卻是沒能找到與之相關的判罪條款。
如此一來,那就更沒有什麽後顧之憂了。
齊譽一邊聽,一邊暗自感慨:真是沒有想到,屬僚們居然無師自通地學會了理財!
由此也不難看出,銀行的出現已經開始潛移默化起了人們的思想,而人們也開始與時俱進,嚐試著從它身上尋找錢生錢的法門。
嘖嘖,全都是精打細算的聰明人哪!
感慨過後,齊譽又臉泛好奇道:“夫子,就這筆專款來說,五年下來能有多少利息?”
彭文長初步地估了估,道:“若以亞元計,約有一百多萬元吧。”
嘶~~
居然這麽多?
見齊譽似有疑惑,彭文長連忙作出舉例:“八百多戶的拆遷重建資金,再加上環瓊鐵路的工程款,那可不是一丁半點的小錢,存在銀行四五年,隨便算都不會少於一百萬元的利息。”
還真不少啊!
這也難怪那兩位經承心動不如行動了。
麵對誘惑,又有幾人能把持得住呢?
(本章未完,請翻頁)
唉,小人多,君子少。
先說回眼下。
齊譽尋思了一陣兒,搖頭歎道:“現在來看,楊老漢那一家,隻是被拆遷的八百戶中的其中之一,與他同樣處境和遭遇的還大有人在。”
這是眼下急需解決的問題。
不容忽視。
彭文長想了想,道:“此事不勞大人費神,老夫這就派人前去摸底,不出三日,就可以把實況探個明明白白。”
“如此甚好!”
齊譽當場拍板,後又道:“辦此事時,你記得拉上庾海隨同協辦,盡快地把那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百姓安置妥當,該體恤的體恤,該補償的補償,盡最大努力做好亡羊補牢。”
彭文長忙應:“老夫記下了!”
齊譽又道:“還有,這件事情不要護短,一定要在《瓊州日報》上發出道歉聲明,屆時,連我一同在內的所有高官,都必須作出深刻檢討,爭取博得百姓們的原諒。”
“是!”
“……”
在交代完了事情之後,彭文長便急匆匆地領命去了。
時下,應以安民為先,懲治犯官在後,這個順序絕不能弄錯。
送走了彭文長,齊譽立即陷入到了深思之中。
這件事情,確實給他敲響了警鍾。
吏治問題,絕不容有絲毫鬆懈。必須得時時地抓、狠狠地抓,維持一種高壓事態。
且,還要與時俱進,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
新型犯罪都出來了,再不進步,可就要落伍了。
突然,有聲音傳來。
卻見,乃是瓊州知府劉實誠在外戰戰兢兢地求見。
他的臉色有些蒼白,不太自然,估計是剛才過堂時受了驚嚇所致。
不過還好,他是清白之身,並沒有參與到貪墨當中。
但,卻犯有不可推卸的失治之罪。
一碼歸一碼,要分開而論。
“別在那裏杵著了,快進來說話吧。”
“呃,謝大人……”
——————————————————
ps:最近心態上出了點問題,請容我調整一下,這兩天每天一更,後麵恢複加更狀態。敬請理解,謝謝老鐵們。
(本章完)
這次嫌犯的身份有點特殊,全都屬於是州府級別的官場要員,對於一方省府來說,這已經算得上是很大的案子了。
審案的過程還算順利。
前後不過一個時辰,結果就被彭文長給榨出來了。當然了,他也為此動用了一些非常規手段。
簡言之,在他的鐵腕之下,尚不存在撬不開的鐵齒銅牙,也不存在裝傻充愣的妖魔鬼怪。
先看結果。
和齊譽之前的猜測同,此案中確實存在著官官勾結的同流合汙現象。
瓊州府衙的戶房、工房的兩位經承已然承認,他們倆沆瀣一氣,同為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
就這一點來說,齊譽基本上算是猜對了。
除此之外他還認為,嫌犯的作案動機大概率上應為以權貪墨。
而實際上,這個猜測並不是十分準確,甚至說,還有些不太恰當。
彭文長說,這倆人的作案動機確實是為了謀取錢財,但卻沒有達到貪墨的程度。所以說,齊譽的猜測並不準確。
謀財還不貪墨?
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齊譽有些想不明白,搖頭表示不解。
對此,彭文長解釋說:“我們按察司的監管,一直保持著一種法尺高懸的高壓勢態,在這種強大的威懾下,基本上沒人敢明目張膽地伸手撈錢。”
“那這兩位是……?”
“這兩位,乃是尋到了政令上的漏洞趁機牟利,這種方式,和傳統意義上的貪墨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齊譽聞言一怔,奇道:“漏洞?什麽漏洞?”
彭文長笑笑說:“庾海在頒布政令的時候,隻是強調了修建環瓊鐵路的重大意義,以及百姓們該如何支持等等,卻沒有注明拆遷與重建的完成時間。這,就是一處非常明顯的大漏洞,那兩位就是抓到了這一點暗作文章。”
邏輯上算是聽明白了。
那他們又是怎麽實際操作的呢?
對此,彭文長細說道:“具體分工是,工房負責在實地勘察時暗做手腳,編造理由拖慢工期。而戶房則是負責把這筆錢‘粉飾’之後存入銀行,以謀取時間上的利息。”
(本章未完,請翻頁)
“什麽?他們這麽做的目的,乃是為了謀求利息?”
“不錯……”
接下來,彭文長便對案子裏的實操細節作出舉例。
比如說,關於拆遷和建房這塊,工房會製造出一種與民友好協商的表象,並以此作為依據製定出整個工程的交付期,時間大約為五年。
是的,就是五年。
想快你都快不起來。
若是布政使發出質疑,他們就會取出與民簽訂的契約為證,這樣一來,就算是合理地掩蓋過去了。這也就是為什麽,那個官差趙六逼去迫楊老漢摁手印的原因。
總的原則就是,能拖則托、能慢則慢,必須要把這筆大錢穩在銀行,等賺足了雞生蛋的利息之後,再一點一點地釋放出來。
這種操作的好處在於安全性高。
即使上麵來查,也有相應賬目搬出來應對,任誰都察不出端倪。
若是東窗事發了呢?
那也不怕!
這種獲利方式乃是賺了養雞過程中所生的蛋,並沒有染指正主的雞,既如此,又何罪之有呢?
謹慎起見,兩位經承還專門翻了翻當下的律法,結果,卻是沒能找到與之相關的判罪條款。
如此一來,那就更沒有什麽後顧之憂了。
齊譽一邊聽,一邊暗自感慨:真是沒有想到,屬僚們居然無師自通地學會了理財!
由此也不難看出,銀行的出現已經開始潛移默化起了人們的思想,而人們也開始與時俱進,嚐試著從它身上尋找錢生錢的法門。
嘖嘖,全都是精打細算的聰明人哪!
感慨過後,齊譽又臉泛好奇道:“夫子,就這筆專款來說,五年下來能有多少利息?”
彭文長初步地估了估,道:“若以亞元計,約有一百多萬元吧。”
嘶~~
居然這麽多?
見齊譽似有疑惑,彭文長連忙作出舉例:“八百多戶的拆遷重建資金,再加上環瓊鐵路的工程款,那可不是一丁半點的小錢,存在銀行四五年,隨便算都不會少於一百萬元的利息。”
還真不少啊!
這也難怪那兩位經承心動不如行動了。
麵對誘惑,又有幾人能把持得住呢?
(本章未完,請翻頁)
唉,小人多,君子少。
先說回眼下。
齊譽尋思了一陣兒,搖頭歎道:“現在來看,楊老漢那一家,隻是被拆遷的八百戶中的其中之一,與他同樣處境和遭遇的還大有人在。”
這是眼下急需解決的問題。
不容忽視。
彭文長想了想,道:“此事不勞大人費神,老夫這就派人前去摸底,不出三日,就可以把實況探個明明白白。”
“如此甚好!”
齊譽當場拍板,後又道:“辦此事時,你記得拉上庾海隨同協辦,盡快地把那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百姓安置妥當,該體恤的體恤,該補償的補償,盡最大努力做好亡羊補牢。”
彭文長忙應:“老夫記下了!”
齊譽又道:“還有,這件事情不要護短,一定要在《瓊州日報》上發出道歉聲明,屆時,連我一同在內的所有高官,都必須作出深刻檢討,爭取博得百姓們的原諒。”
“是!”
“……”
在交代完了事情之後,彭文長便急匆匆地領命去了。
時下,應以安民為先,懲治犯官在後,這個順序絕不能弄錯。
送走了彭文長,齊譽立即陷入到了深思之中。
這件事情,確實給他敲響了警鍾。
吏治問題,絕不容有絲毫鬆懈。必須得時時地抓、狠狠地抓,維持一種高壓事態。
且,還要與時俱進,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
新型犯罪都出來了,再不進步,可就要落伍了。
突然,有聲音傳來。
卻見,乃是瓊州知府劉實誠在外戰戰兢兢地求見。
他的臉色有些蒼白,不太自然,估計是剛才過堂時受了驚嚇所致。
不過還好,他是清白之身,並沒有參與到貪墨當中。
但,卻犯有不可推卸的失治之罪。
一碼歸一碼,要分開而論。
“別在那裏杵著了,快進來說話吧。”
“呃,謝大人……”
——————————————————
ps:最近心態上出了點問題,請容我調整一下,這兩天每天一更,後麵恢複加更狀態。敬請理解,謝謝老鐵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