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正色問道:“那,他們這個新艦船的數量擁有多少,其優勢又在哪裏?”
吳晚榮連忙回道:“陛下莫急,且容臣一一細說……”
接下來,吳大人便把自己的‘探察結果’詳述了一遍。
據他反應,瓊州的這種新型戰艦極為奇特,不僅可以無帆而動,還可以逆風而行,方方麵麵,皆有別於傳統型的老式戰艦。
而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這種船的移動速度非常地快,幾乎兩倍於傳統艦船。也就是說,其機動靈活性不是一般的高。
這……真的假的?
吳晚榮以頭做保,並言辭鑿鑿道:“此事確實為真!不瞞陛下說,那艘新型艦船微臣就曾坐過,憑心而論,它的行速確實驚人。陛下倘若不信,可派內衛前往大沽港一帶進行打聽,很快就能探到相關端倪。”
皇帝聞言一愕,不禁問道:“此艦,莫不就是傳言中的那艘怪船?”
“陛下明鑒,正是那艘!”
“噢,朕明白了……”
聽到這兒,皇帝的眼睛隱隱一閃,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
不過,他在聽到接下來的闡述後,這份緊張的心又變得鬆弛了下來。
吳晚榮補充說,這種艦雖然先進奇葩,但數量上卻隻有僅僅的一艘測試船,可見,在短期之內,絕不可能形成有效戰力。
嗯……
雄虎雖猛,卻隻是單獨戰鬥;豺狼雖羸,卻可以環伺群攻。即使再先進、再強大的超前戰艦,在單兵作戰的情況下,也隻能淪為被群毆的沉沙炮灰。
基於這些原因,吳晚榮給出的最終評價是,瓊州的造船業目前雖然有所發展,但總體上來看,尚不足為慮。
那,皇帝又是怎麽認為的呢?
他從以上的所述中,大致總結出了兩條結論。
第一,瓊州的軍工確實存在著秘密研發的情況,且還取得了一些令人矚目的成果。
第二,這項成果雖然斐然,但目前還無法做到真正普及,要不然,他們也不可能隻列裝這麽一艘。
總體來說,皇帝還是大致認可吳晚榮的觀點的。即,瓊州軍目前尚不足為慮。
然而,在這話的語境裏,卻是巧含著另類玄機。
不足為慮和‘尚’不足為慮雖然隻是一字之差,性質上卻是完全不同。一個簡單的‘尚’字,直接把話音外的隱憂之意很鮮明地表達了出來。
或許,假以時日,這個尚不足為慮就演變成為慮了。
“陛下,齊譽誌向遠大,且手握重兵,絕不可不防。微臣以為,必須要予以相應的政治壓製,否則的話,將來很有可能會演變成為擁兵自重的尾大不掉。”
“嗯……此事容朕再思。”
說罷了,皇帝便輕輕地拂了拂袖,直接退去了還欲再言的吳晚榮。
之後,他便陷入到了患得患失的思考之中。
患得患失?
差不多是吧!
通過適才的匯報不難判斷出,瓊州之地的財政甚是充裕,官府和百姓也盡皆富庶,其軍事發展雖未形成尾大之姿,卻也隱現出了騰飛之勢。
綜合來看,稍加牽製,確有必要。
還有就是,齊譽目前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怠政懶政,他如此妄為,也就沒有必要再遷就他了。
嗯,那就敲打他一番!
正當皇帝想要下達一道申飭性的聖旨展開苛責時,突有一股舊情泛起心頭。
與此同時,往昔發生的一幕,也重現於腦海之間。
是啥呢?
不是別的,正是燕王之死時齊譽的忠心護駕!
當時,若不是他奮不顧身,以死來護,自己早就榮升為是新先帝了。
這份君臣之情仿若昨日,記憶猶新,至今都沒有過一絲淡化。
想到這兒,皇帝又把適才放出去的申飭之心給收了回來。
那種念及舊情的感覺,完全躍然於臉上。
唉……
既然不忍心作出斥責,那又該如何處置是好?
懷著這份淡淡憂心,皇帝蹙著眉頭走去了皇後的寢室。
似乎是養成了習慣,每當遇到猶豫不決或者是煩心的事情,他都會不由自主地去她那兒去。
而今天的蘇皇後,也和平日裏大為不同,臉上同現著若有所思的憂憂神色。
哦?這是為何?
因為,她無意間聽到了一個令她‘心癢癢’的好消息。
說,故交姐妹殷桃,已攜齊譽之子來京奔喪。目前,正安住在齊家於京城的那處宅院裏。
對於她為何不住殷家而反住齊家,那個細心的上報者是這樣說的。
經殷家的管家殷壽證實,殷桃現在已經嫁給了齊譽為妾,所以她在回京後,宜居住在夫家而不宜娘家留宿,免得嫂嫂心生成見。
此乃是人之常情,不難理解。
皇後聽後卻是一怔:他們成親了?
但幾息時間過後,她便幽幽竊喜起來。
無論從哪方麵看,這兩個人的結合對自己都是有利無害。
殷桃本就是自己的義妹,如今嫁進了齊家,也就自然而然拉近了自己與齊家的關係。可以說,即使他齊譽想和自己劃清界限、撇清關係,怕也是沒那麽容易了。
而未來立儲時的相幫,應該差不離。
關係越近,他就越難拒絕。
這確實是件好事情,但卻不是令讓她心癢癢的真正原因,她所盯著的,乃是齊譽的兒子齊霄。
如果說,能尋個什麽富麗堂皇的理由把他給留在京城,那就等同於拿住了齊譽的七寸,關鍵時刻可以召之即來。
如此良機,絕不可錯失。
可是,要尋個什麽理由為好呢?
很快,蘇皇後便琢磨出了能夠行得通的上好計策。
齊霄和自己的小皇子年齡相仿,既如此,何不召他入宮做個伴讀的小臣子呢?
這樣的操作,既能避開惹人敏感的質子之嫌,還能趁機拉近下一代的友誼,可謂是一舉兩得。倘若彼此真變成了實質性的通家之好,以後還有什麽可齟齬的呢?
在外人看來,給皇子做伴讀可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逆天好機緣。
假設,所伴的那位皇子日後被立為了太子,那作為總角之交的伴讀不就跟著水漲船高了嗎?
所以,這是一份難得的美差,即使齊譽公開質問,也說不出什麽膈應話來。
“去傳本宮懿旨,喚命婦齊殷氏擇日來見,敘舊家常。”
“喏!”
說罷後,蘇皇後嘴角一勾,露出了一抹耐人尋味的微笑。
吳晚榮連忙回道:“陛下莫急,且容臣一一細說……”
接下來,吳大人便把自己的‘探察結果’詳述了一遍。
據他反應,瓊州的這種新型戰艦極為奇特,不僅可以無帆而動,還可以逆風而行,方方麵麵,皆有別於傳統型的老式戰艦。
而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這種船的移動速度非常地快,幾乎兩倍於傳統艦船。也就是說,其機動靈活性不是一般的高。
這……真的假的?
吳晚榮以頭做保,並言辭鑿鑿道:“此事確實為真!不瞞陛下說,那艘新型艦船微臣就曾坐過,憑心而論,它的行速確實驚人。陛下倘若不信,可派內衛前往大沽港一帶進行打聽,很快就能探到相關端倪。”
皇帝聞言一愕,不禁問道:“此艦,莫不就是傳言中的那艘怪船?”
“陛下明鑒,正是那艘!”
“噢,朕明白了……”
聽到這兒,皇帝的眼睛隱隱一閃,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
不過,他在聽到接下來的闡述後,這份緊張的心又變得鬆弛了下來。
吳晚榮補充說,這種艦雖然先進奇葩,但數量上卻隻有僅僅的一艘測試船,可見,在短期之內,絕不可能形成有效戰力。
嗯……
雄虎雖猛,卻隻是單獨戰鬥;豺狼雖羸,卻可以環伺群攻。即使再先進、再強大的超前戰艦,在單兵作戰的情況下,也隻能淪為被群毆的沉沙炮灰。
基於這些原因,吳晚榮給出的最終評價是,瓊州的造船業目前雖然有所發展,但總體上來看,尚不足為慮。
那,皇帝又是怎麽認為的呢?
他從以上的所述中,大致總結出了兩條結論。
第一,瓊州的軍工確實存在著秘密研發的情況,且還取得了一些令人矚目的成果。
第二,這項成果雖然斐然,但目前還無法做到真正普及,要不然,他們也不可能隻列裝這麽一艘。
總體來說,皇帝還是大致認可吳晚榮的觀點的。即,瓊州軍目前尚不足為慮。
然而,在這話的語境裏,卻是巧含著另類玄機。
不足為慮和‘尚’不足為慮雖然隻是一字之差,性質上卻是完全不同。一個簡單的‘尚’字,直接把話音外的隱憂之意很鮮明地表達了出來。
或許,假以時日,這個尚不足為慮就演變成為慮了。
“陛下,齊譽誌向遠大,且手握重兵,絕不可不防。微臣以為,必須要予以相應的政治壓製,否則的話,將來很有可能會演變成為擁兵自重的尾大不掉。”
“嗯……此事容朕再思。”
說罷了,皇帝便輕輕地拂了拂袖,直接退去了還欲再言的吳晚榮。
之後,他便陷入到了患得患失的思考之中。
患得患失?
差不多是吧!
通過適才的匯報不難判斷出,瓊州之地的財政甚是充裕,官府和百姓也盡皆富庶,其軍事發展雖未形成尾大之姿,卻也隱現出了騰飛之勢。
綜合來看,稍加牽製,確有必要。
還有就是,齊譽目前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怠政懶政,他如此妄為,也就沒有必要再遷就他了。
嗯,那就敲打他一番!
正當皇帝想要下達一道申飭性的聖旨展開苛責時,突有一股舊情泛起心頭。
與此同時,往昔發生的一幕,也重現於腦海之間。
是啥呢?
不是別的,正是燕王之死時齊譽的忠心護駕!
當時,若不是他奮不顧身,以死來護,自己早就榮升為是新先帝了。
這份君臣之情仿若昨日,記憶猶新,至今都沒有過一絲淡化。
想到這兒,皇帝又把適才放出去的申飭之心給收了回來。
那種念及舊情的感覺,完全躍然於臉上。
唉……
既然不忍心作出斥責,那又該如何處置是好?
懷著這份淡淡憂心,皇帝蹙著眉頭走去了皇後的寢室。
似乎是養成了習慣,每當遇到猶豫不決或者是煩心的事情,他都會不由自主地去她那兒去。
而今天的蘇皇後,也和平日裏大為不同,臉上同現著若有所思的憂憂神色。
哦?這是為何?
因為,她無意間聽到了一個令她‘心癢癢’的好消息。
說,故交姐妹殷桃,已攜齊譽之子來京奔喪。目前,正安住在齊家於京城的那處宅院裏。
對於她為何不住殷家而反住齊家,那個細心的上報者是這樣說的。
經殷家的管家殷壽證實,殷桃現在已經嫁給了齊譽為妾,所以她在回京後,宜居住在夫家而不宜娘家留宿,免得嫂嫂心生成見。
此乃是人之常情,不難理解。
皇後聽後卻是一怔:他們成親了?
但幾息時間過後,她便幽幽竊喜起來。
無論從哪方麵看,這兩個人的結合對自己都是有利無害。
殷桃本就是自己的義妹,如今嫁進了齊家,也就自然而然拉近了自己與齊家的關係。可以說,即使他齊譽想和自己劃清界限、撇清關係,怕也是沒那麽容易了。
而未來立儲時的相幫,應該差不離。
關係越近,他就越難拒絕。
這確實是件好事情,但卻不是令讓她心癢癢的真正原因,她所盯著的,乃是齊譽的兒子齊霄。
如果說,能尋個什麽富麗堂皇的理由把他給留在京城,那就等同於拿住了齊譽的七寸,關鍵時刻可以召之即來。
如此良機,絕不可錯失。
可是,要尋個什麽理由為好呢?
很快,蘇皇後便琢磨出了能夠行得通的上好計策。
齊霄和自己的小皇子年齡相仿,既如此,何不召他入宮做個伴讀的小臣子呢?
這樣的操作,既能避開惹人敏感的質子之嫌,還能趁機拉近下一代的友誼,可謂是一舉兩得。倘若彼此真變成了實質性的通家之好,以後還有什麽可齟齬的呢?
在外人看來,給皇子做伴讀可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逆天好機緣。
假設,所伴的那位皇子日後被立為了太子,那作為總角之交的伴讀不就跟著水漲船高了嗎?
所以,這是一份難得的美差,即使齊譽公開質問,也說不出什麽膈應話來。
“去傳本宮懿旨,喚命婦齊殷氏擇日來見,敘舊家常。”
“喏!”
說罷後,蘇皇後嘴角一勾,露出了一抹耐人尋味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