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為操控的輿論導向,流傳起來就是迅速,即使沒有登報廣播,也立即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
對於這個超級大瓜,老百姓們的反應以看戲為主。似乎,在他們的眼裏,並不怎麽在乎誰做皇帝,隻要生活安穩,聽誰的話不是聽呢?
仕階的反應就大不同了,他們全都繃緊了神經、擦亮了雙眼,謹慎地觀察著局勢動向。在這些人中,既有搖擺不定的牆頭草,也有明哲保身的聰明人。
但,寢不安席、食不甘味者卻隻有一個,那就是深居宮闈的蘇琉。
毫無疑問,陸博軒一眾的倡議非常準確地踩到了她的敏感神經,如果這事運作成真的話,自己的安穩日子可就到頭了。
所以,必須得設法阻止。
事實上,她手裏能用的方法並不是很多。
明言廢止肯定不妥,李良吉現在已經醒來,就具備了相應的發言權,於權重上而言,他明顯大過自己。所以,不宜發出相應的公論。
最好的辦法,似乎隻有求助齊譽,讓他來挑頭來對抗陸博軒一黨。
然而,令她感到失望的是,齊少保依舊是那副與世無爭的懶散姿態,以身體調養為由拒絕了所有人的求見,自己派去的人也沒破例。
簡而言之就是,他閉門謝客了。
不過,也不是說他就陸博軒的倡議一點反應都沒有。
他通過致仕好友宇文宏元以及楊恭林傳出了話,間接表達了自己對於太上皇再次臨朝的有關看法。
據說,齊譽刻意引用了《禮記·曾子問》中的一段話,雲: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自古以來,就從沒出現過有所謂的二聖同朝,倘若某些人無視綱常、倒行逆施,社稷根基必會受損。
此外他還說道:黃台之瓜,何堪再摘?武則天那等淩厲之人都尚有舐犢之情,我道德先主又豈會不如?子禪父一說,純屬胡諂,言之止增笑耳!
給人的感覺,齊譽基本上算是站在了陸博軒一黨的對立麵,不過,他卻沒有向對方抨擊攻訐。
而對於先主,他也沒有過多地評判,隻是單從禮法和道德上做出了立場暗示。
即使如此,陸博軒也感覺膈應得不得了。
齊譽大唱反調,並不出他的意料,但是,當你真聽到耳朵裏時還是有些不舒服的。
蘇琉稍好一些,雖然感覺上耳順舒適,實際上卻是半點高興不起來。
像這種級別的超級大事,光靠表達立場是遠遠不夠的,要想解決問題,就必須要有實質性的動作才行。
別人可以坐等事態的發展,蘇琉這裏確實行不通。
須知,夜長夢多啊!
倏然間,蘇琉妙目一閃,露出了久違的肅殺神色。
……
且說齊譽,他目前正在進行一樁大手筆的布置,並非外界傳揚那樣敷衍在家、百無聊賴。
之前的幾天裏,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去處理有關於太上皇的問題,這事必須要小心謹慎,半點馬虎不得。
既要做到於社稷無損,又要推進革新弊舊,還要控製住矛盾外溢,更要設法維護各方的人身安全。
需要兼顧的地方實在太多,都感覺有些分身乏術了。
想安穩過度,談何容易?
況且,還有蘇琉和陸博軒在那兒添堵,想順暢難上加難。
不過現在有時機來臨,為這難解的困局打開了一角。
這麽說吧,他二人必定因為政見相悖而產生矛盾,而且,還會隨著事態的發展愈發升級。
如此,自己何不幫他們添一把柴,讓這火燒得更旺一些?
事成後
,自己趁此時機金蟬脫殼,抽身出來去做其他。
簡單一點說,就是來一把莫名消失,借著對方的纏鬥之機抽身閃退。
脫離了禁錮,可利用的空間就變大了。
至於如何去添這一把柴,齊譽現在已經醞釀出了大概。
他判定出,此時蘇琉一定會對陸博軒暗中出手,因為除了這個法子外,她已經無計可施了。這個節骨眼上,自己要想方設法地知會陸大人一聲,讓其順利躲過此劫。
陸博軒若是身死,蘇琉必定會變本加厲地集中力量去對付李良吉,若形成這樣的局麵,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就增多了。
所以,陸大人必須好好活著,而且,自己也沒有想過讓他身死。
除以上手段外,還要人為地製造出一副陸博軒對自己下手的假象,繼而讓蘇琉抓住這個把柄對其攻訐,這樣一來,他們兩人想不互掐都難!
他們掐得越緊,注意力就會越集中在這兒,也就無暇分神去關注自己了,這種情形於己有利、自然要用。
這計策看似高深,其實並不複雜,說白了就一是以自身為餌,製造矛盾讓他們開撕。
玩失蹤也不是第一次了,經驗上可謂駕輕就熟,把握性還是有的。
齊譽又斟酌了一會兒,便把詳細細節全都敲定下來,並準備即刻實施。
「黃兄,做這些事時一定要注意隱蔽,莫不要露出什麽馬腳來,否則,咱這計劃可就泡湯了。」
「齊大人大可放心,老黃我又不是新入行的毛頭小子,穩健上還是有的!再說,我跟您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您想要什麽樣的效果,老黃我自認還能理解個八九不離十。
「黃兄說的是,看來是我多慮了,接下來的計劃,就拜托你了。」
「大人客氣了,就此小別,黃某去也!」
據線人來報,今晚是蘇琉決定對陸博軒動手的時間,所以,這項計劃要於今晚實施,不能有半分拖延。
除了布置方麵,他還另派心腹給孟既明送去了密信,大致是囑托一些有關此計的善後事宜。當然了,也要注意事情保密,杜絕任何露餡。
孟既明算不得外人,而自己也沒打算瞞他。
他主掌大理寺,負責國內頂尖大案,他若不幫著自己彌補漏洞,敗露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與其讓他瞎猜,還不如自己坦誠相告。
這樣一來,彼此就算是合謀了,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他必會幫自己的計劃打個圓場。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
對於這個超級大瓜,老百姓們的反應以看戲為主。似乎,在他們的眼裏,並不怎麽在乎誰做皇帝,隻要生活安穩,聽誰的話不是聽呢?
仕階的反應就大不同了,他們全都繃緊了神經、擦亮了雙眼,謹慎地觀察著局勢動向。在這些人中,既有搖擺不定的牆頭草,也有明哲保身的聰明人。
但,寢不安席、食不甘味者卻隻有一個,那就是深居宮闈的蘇琉。
毫無疑問,陸博軒一眾的倡議非常準確地踩到了她的敏感神經,如果這事運作成真的話,自己的安穩日子可就到頭了。
所以,必須得設法阻止。
事實上,她手裏能用的方法並不是很多。
明言廢止肯定不妥,李良吉現在已經醒來,就具備了相應的發言權,於權重上而言,他明顯大過自己。所以,不宜發出相應的公論。
最好的辦法,似乎隻有求助齊譽,讓他來挑頭來對抗陸博軒一黨。
然而,令她感到失望的是,齊少保依舊是那副與世無爭的懶散姿態,以身體調養為由拒絕了所有人的求見,自己派去的人也沒破例。
簡而言之就是,他閉門謝客了。
不過,也不是說他就陸博軒的倡議一點反應都沒有。
他通過致仕好友宇文宏元以及楊恭林傳出了話,間接表達了自己對於太上皇再次臨朝的有關看法。
據說,齊譽刻意引用了《禮記·曾子問》中的一段話,雲: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自古以來,就從沒出現過有所謂的二聖同朝,倘若某些人無視綱常、倒行逆施,社稷根基必會受損。
此外他還說道:黃台之瓜,何堪再摘?武則天那等淩厲之人都尚有舐犢之情,我道德先主又豈會不如?子禪父一說,純屬胡諂,言之止增笑耳!
給人的感覺,齊譽基本上算是站在了陸博軒一黨的對立麵,不過,他卻沒有向對方抨擊攻訐。
而對於先主,他也沒有過多地評判,隻是單從禮法和道德上做出了立場暗示。
即使如此,陸博軒也感覺膈應得不得了。
齊譽大唱反調,並不出他的意料,但是,當你真聽到耳朵裏時還是有些不舒服的。
蘇琉稍好一些,雖然感覺上耳順舒適,實際上卻是半點高興不起來。
像這種級別的超級大事,光靠表達立場是遠遠不夠的,要想解決問題,就必須要有實質性的動作才行。
別人可以坐等事態的發展,蘇琉這裏確實行不通。
須知,夜長夢多啊!
倏然間,蘇琉妙目一閃,露出了久違的肅殺神色。
……
且說齊譽,他目前正在進行一樁大手筆的布置,並非外界傳揚那樣敷衍在家、百無聊賴。
之前的幾天裏,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去處理有關於太上皇的問題,這事必須要小心謹慎,半點馬虎不得。
既要做到於社稷無損,又要推進革新弊舊,還要控製住矛盾外溢,更要設法維護各方的人身安全。
需要兼顧的地方實在太多,都感覺有些分身乏術了。
想安穩過度,談何容易?
況且,還有蘇琉和陸博軒在那兒添堵,想順暢難上加難。
不過現在有時機來臨,為這難解的困局打開了一角。
這麽說吧,他二人必定因為政見相悖而產生矛盾,而且,還會隨著事態的發展愈發升級。
如此,自己何不幫他們添一把柴,讓這火燒得更旺一些?
事成後
,自己趁此時機金蟬脫殼,抽身出來去做其他。
簡單一點說,就是來一把莫名消失,借著對方的纏鬥之機抽身閃退。
脫離了禁錮,可利用的空間就變大了。
至於如何去添這一把柴,齊譽現在已經醞釀出了大概。
他判定出,此時蘇琉一定會對陸博軒暗中出手,因為除了這個法子外,她已經無計可施了。這個節骨眼上,自己要想方設法地知會陸大人一聲,讓其順利躲過此劫。
陸博軒若是身死,蘇琉必定會變本加厲地集中力量去對付李良吉,若形成這樣的局麵,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就增多了。
所以,陸大人必須好好活著,而且,自己也沒有想過讓他身死。
除以上手段外,還要人為地製造出一副陸博軒對自己下手的假象,繼而讓蘇琉抓住這個把柄對其攻訐,這樣一來,他們兩人想不互掐都難!
他們掐得越緊,注意力就會越集中在這兒,也就無暇分神去關注自己了,這種情形於己有利、自然要用。
這計策看似高深,其實並不複雜,說白了就一是以自身為餌,製造矛盾讓他們開撕。
玩失蹤也不是第一次了,經驗上可謂駕輕就熟,把握性還是有的。
齊譽又斟酌了一會兒,便把詳細細節全都敲定下來,並準備即刻實施。
「黃兄,做這些事時一定要注意隱蔽,莫不要露出什麽馬腳來,否則,咱這計劃可就泡湯了。」
「齊大人大可放心,老黃我又不是新入行的毛頭小子,穩健上還是有的!再說,我跟您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您想要什麽樣的效果,老黃我自認還能理解個八九不離十。
「黃兄說的是,看來是我多慮了,接下來的計劃,就拜托你了。」
「大人客氣了,就此小別,黃某去也!」
據線人來報,今晚是蘇琉決定對陸博軒動手的時間,所以,這項計劃要於今晚實施,不能有半分拖延。
除了布置方麵,他還另派心腹給孟既明送去了密信,大致是囑托一些有關此計的善後事宜。當然了,也要注意事情保密,杜絕任何露餡。
孟既明算不得外人,而自己也沒打算瞞他。
他主掌大理寺,負責國內頂尖大案,他若不幫著自己彌補漏洞,敗露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與其讓他瞎猜,還不如自己坦誠相告。
這樣一來,彼此就算是合謀了,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他必會幫自己的計劃打個圓場。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