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想了解天子的實況,就必須先過了齊譽這關再說,否則,你連打照麵的機會都不會有。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吳晚榮才以謙恭的姿態登門求見。


    然,事情的進展比他想象中要順利地多,齊譽絲毫沒有流露出為難的意思。


    而且,人家還主動帶起了氣氛。


    隻是這麽一句同病相憐,就瞬間拉近了彼此關係。甚至,昔日積下的齟齬,也在這席和諧的氣氛中悄然變淡了。


    這,就是理解萬歲的力量。


    它可以讓兩個原本冷眉冷對的舊冤家,霎時變成惺惺相惜的老朋友,而且,還顯得是那麽的自然而然。


    見吳晚榮似有動容,齊譽便繼續‘勸’道:“我說老吳啊,咱們現在需要考慮的並不是如何去升官發財,而是怎樣地明哲保身,以避免可能發生的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隻有做到進退有致,才有可能獲得到苟延殘喘之機。”


    什麽?苟延殘喘?


    有你說的這麽嚴重嗎?


    見他不信,齊譽又道:“想必,你已經聽說了,陛下在回宮之後,立即就對九卿大臣展開了徹底清洗,目的,自然是為新君的登基掃清障礙。而我齊某人,應該也在這清洗之列。”


    吳晚榮淡笑地搖了搖頭,道:“齊大人,你剛剛才建下了不世之功,聲望正盛,有哪個不長眼地敢去清洗你呀?”


    “所謂的封賞,隻是表象而已,一旦你到達了功高震主的程度,就會麵臨卸磨殺驢的人生危機。這類軼事,在曆史中並不罕見,難道我不應該引以為鑒嗎?


    “別說,好像還真是……”


    齊譽點了點頭,後一臉無奈道:“不瞞你說,明日我就會上書折子大表忠心。為了彰顯真誠,我還會在折子中作出承諾,說,但凡有藩王作亂者,我都會當仁不讓、揮兵剿殺!”


    “其實呢,我的這些動作全都是故意做給新君看的,至於為什麽,你應該懂得。”


    吳晚榮撓了撓頭,露出了半信半疑之色。


    齊譽長歎一聲,道:“我就給你交個實底吧,在明天的上書中,我還會提到:若沒有天子的傳召,我將終生不言進京。”


    終生不言進京?


    這……真的假的?


    吳晚榮難掩震驚,顫聲問道:“齊大人,你說得可是真的?”


    齊譽正色回道:“今日之言,句句屬實,若有半句假話,我甘願被你掌摑!”


    聽到這話,吳晚榮才算是真的信了。


    憑他對齊譽的了解,應該不會開自損人格的玩笑。


    吳晚榮穩了穩自己的呼吸,不解地問道:“齊大人,你表示忠心也就罷了,為什麽還要明言不返京呢?”


    “豈不聞,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隻有遠離廟堂,才有可能滋潤地活著。”齊譽見他開始上道,又提示他道:“遠離是非之地,才是智者所為,若等到大禍臨頭之際,再想走可就遲了!我之所以不願返京,主要是想要把這條路給直接堵死,免得將來被困京城。”


    嗯,說得很有道理!


    這麽看來,遠離廟堂確實是趨利避禍的時宜之策。


    要知道,自己可是貪墨了不少的黑心銀子,萬一被新君給查辦了,豈不是悔之晚矣?


    不行!


    自己也得未雨綢繆,設法離開,絕不能再貪戀京城了。


    想到這兒,吳晚榮由衷地拱了拱手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在下受益匪淺。昔日時,某曾因為爭強好勝而開罪了您,在這裏,給您賠個不是了。”


    齊譽則是大方一笑,道:“吳大人言重了。官場上既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隔夜的仇人,隻有不變的利益在。抱團取暖,豈不美哉?”


    這話很在理!


    我老吳嚴重同意!


    吳晚榮點了個讚,並露出了一副‘咱倆是同道中人’的誠摯表情。


    就事實上說,現在的老吳多少有些‘單方戀’了。


    齊譽的想法並不複雜,就是想把他這個饞臣支出廟堂,讓其遠離君上無法獻媚,僅此而已。


    然而,吳晚榮卻不這麽認為。


    他覺得,現在的齊大人已經算是自己的好朋友了。


    既然是朋友,那不就得分享一些金玉良言嗎?


    你投我以桃,我報之以李,這樣,才算是禮尚往來呀!


    “齊大人,我希望你在最近一段時間裏,多多注意兵部人馬的調動情況。”


    “哦?此話怎講?”


    “事情是這樣的……”


    接下來,吳晚榮便把自己的最近經曆分享了一遍。


    大致如下:


    在和皇帝分別之後,他便奉旨率著船隊在海上往返迂回,目的,自然是吸引住暗敵們的注意力。僅僅這件事情,就耗去了他個把月的時間。


    在完成好了任務後,他便靠岸登陸,轉朝著京城而去。


    可誰知,竟在途中被東路可汗的斥候逮了個正著,而且,還差點被他祭旗了。


    所幸的是,自己連哄帶騙外加送錢,總算是討下了命來。


    也就是在這個時間節點上,他意外得悉了李良啟造反、以及東虜人試圖漁翁得利的相關消息。


    他權衡下篤定地認為,大奉朝這次是真的完蛋了。


    就京城一帶的那點布防,怎可能頂得住?


    審時度勢下,他毅然放棄了前往京城的想法,而改去通州城內暗窺時局。


    時沒多久,便有相關的消息傳過來了。


    上說,正值鏖戰之際,瓊州的府軍突然從天而降,以犀利之姿全殲了來犯之兵,並扭轉了乾坤。


    結果就是,大奉朝勝。


    從吳晚榮的角度來看,這確實是一則令人振奮的大好消息。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還有小道傳言說,天子的龍體大為二豎所苦,目前已現山陵崩的跡象。


    這……可就有些讓人膈應了。


    最終,吳晚榮懷著極其複雜的心情再次上路,朝著京城的方向而去。


    於半途中,他卻是意外地看到了三德子,在遊說正向京師趕來的兵部大軍。看當時呈現出的情況,貌似還真被他給說通了什麽。


    因為在之後,兵部所調的十萬大軍詭異地發生了變動,由原來的一軍對半分為了的兩支隊伍。


    其中之一,依照原定計劃繼續向京城處挺進,而另一軍,則是改去了別處。


    你說,他三德子不過是一介太監,哪來的權力調動軍隊?


    可見,這其中必有古怪!


    至於是什麽古怪,還要進一步勘察才能作出評判。


    “多謝吳大人的相告!”


    “齊大人客氣了。”


    “……”


    齊譽清楚地記得,在前兩天時的進宮途中,曾偶遇過這個三德子太監。隻是當時情況緊急,騰不出手來去探他的底細,現在看來,卻是錯失了收拾他的時機。


    如果所料不錯,他那次出宮,應該就是為了去遊說如上這些事情。


    如果在再加上今天上午時出城未遂的王之藩,這兩者之間聯係就不言自明了。


    確實應該加以注意。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仕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佯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佯忘並收藏寒門仕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