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象上來看,殷俊的這封信來得有些古怪。
名義上,它屬於是私人信件,但,又是以公文的形式發過來的。
不僅如此,還做了非常高標準的火漆加密,給人以一種相當重要的感覺。
故而,齊譽在接過了後,第一時間就火速拆開,並仔細地閱讀起來。
難怪!
白麵首會將此信設為是加密狀態,原來,竟含有一些令人忌諱的妄議君上之語。
這種大不敬的話,自然不能流露於外,否則,就會招來禍端。
由此也不難看出,殷俊和齊譽的交情,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高度,若換成一般關係,他哪敢這樣操作?
說句不中聽的話,隻要有人把這封信往朝堂上一呈,殷大人的仕途大概率就到此為止了。
好了,先說回這信。
其內容大致為,皇帝李宏裕見高麗和扶桑悍然開戰,而且並還打成了兩敗俱傷狀,於是,便泛起了想要痛打落水狗的想法。
如果,能趁此機會將高麗吞下的話,豈不就實現了理想中的開疆拓土?
這對於任何一個君王,都是致命級的超大誘惑,堪稱夢寐以求。
一旦實現,自己的功績就會被載入史冊,繼而千古留名。
按照殷俊的說法,李宏裕是受到了大太監三德子的攛掇,所以才泛起了窮兵黷武的念頭。
這閹貨,又受到重用了?
是的!確實如此!
大部份的皇家人皆認為,內監的形象雖然有些負麵,但就其忠心而言,卻遠非朝臣們可比。
在他們的眼睛裏,效忠主子比什麽都要重要,如此好的狗奴才,為什麽棄之不用?
況且,不合適還可以隨時拿下,一點累贅的感覺都沒有。
李宏裕雖隻是一介少年,但於常年耳濡目染下,也慢慢熟悉了此道。
頗讓人意外的是,蘇琉不僅沒有勸導兒子,反而對此表示了支持。
她明知這有宦官專權的危險,為何還非要如此呢?
旋即一想,齊譽便恍然大悟了。
蘇琉因受到太上皇昔日禁足令、以及自己給她刺青的雙重影響,已經不太適宜公開露麵了。
所以,她急需一個可以替她跑腿辦事的人。
而三德子,就剛好合適。
所以,他就受到了比之前還要更進一步的特別重用。如此,他也成為了兩代君王的貼身近人。
由此也不難看出,他受重用並非是偶然所致,而是時勢成就了他。
繼續說回關於征高麗的事,殷俊對此,並不怎麽反對。
眼下,該國正值羸弱之際,攻伐討之,並沒有什麽邏輯上的不妥。
但是!
他卻堅決反對,今上提出的禦駕親征。
什麽?
李宏裕他要禦駕親征?
沒錯,他確實是這樣想的,也是這麽說的。
那,他這麽做的動機又是什麽呢?
據殷俊揣度,皇帝的用意乃是想借此機會來證明自己。
隨著李宏裕的年齡漸長,他已經開始在意自己的個人形象了。
他年少登基,德薄功微,對文官集團基本產生不了震懾力,甚至在有些時候,他還不得不做出姿態上的讓步。
尤其是,在殷俊‘斷刀’的麵前,他連說不的勇氣都鼓不起來。
由此可見,他的威望並不怎麽壓眾。
還有一點就是,他一直活在皇太後的陰影裏,總有一種被提玩偶的感覺。
鑒於以上這些,他急切地想要尋功立威,並以此來奠基自己該有的帝位。
而三德子察言觀色,忙趁著這個機會獻出了自己的高見。
當年,太上皇就是以禦駕親征的方式剿滅了燕王,並以此樹立了自己的無上權威。也正是自那開始,三朝元老們才不敢再拿‘想當年’這三個字賣老說事。
可見,手握軍功是多麽的重要!
而今上您,何不效仿當年的太上皇,也來上一回禦駕親征證?
現在的高麗,隻剩下了半條命在,正值出手征討的上佳時機。
在三德子看來,拿下這個彈丸小國,基本上不費吹灰之力。
於是,今上有些心動了。
殷俊卻認為,小皇帝從無軍旅經驗,委實不宜親身犯險。
萬一有什麽閃失,那可就後悔莫及了。
蘇琉見兒子如此執著,也就閉口沒有再勸。她也覺得,拿下高麗易如反掌,並不是太難的事。
殷大人在苦諫無果後,隻得向齊譽發來了求助,希望他出手幹預。
“唉,今上他怎麽可以如此兒戲呢?”
“行軍打仗又不是小孩子們過家家,一旦陷入了泥潭,想抽身可就難了!”
齊譽惱怒地將書信往桌子上一拍,氣咻咻道。
不僅僅是他,就連庾海和彭文長也都黯然搖頭,失望之色溢於言表。
三人一致認為,必須要阻止此事的發生,否則,江山社稷就有可能引發動蕩。
可是,要怎麽阻止呢?
齊譽想了想,道:“我立即擬寫一道上書折子,力勸陛下打消此念,無論如何,都不能讓他犯險出征。”
庾海也憂道:“僅靠大人獨奏,實在難以力挽狂瀾,必須有人同諫才行。我等雖然有心跟著附議,但畢竟身微言輕,起不到決定性作用。單靠咱們瓊州,很難遏止此事。”
彭文長也跟著點點頭,道:“如果能聯合到一眾大吏一齊上書的話,或許才能給陛下製造壓力。可是,大吏們基本上都是各自為政,彼此間更是井水不犯河水,想要誌同道合,難度相當之大。”
聽聞此言,齊譽忽然眼睛一閃,道:“你們的這番話倒是提醒我了,眼下,確實應該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給陛下製造障礙。”
“哦?大人有什麽想法?”
“嗬嗬,荊憲王他們,不就是現成的人選嗎?”
“他們?”
“嗯!”
齊譽淡淡一笑,道:“他們雖然暫離了政壇,但自身的影響力還是在的,既然如此,我何不借用一二?且,由他們來唱得罪人的黑臉,我剛好落得個片葉不沾身。”
笑罷了後,他忙對門外的隨從吩咐道:“速去通知荊憲王等人,讓他們在掃完大街後,立即來到我省府衙門報到喝茶!”
“是!”那隨從應了聲,忙去置辦了。
名義上,它屬於是私人信件,但,又是以公文的形式發過來的。
不僅如此,還做了非常高標準的火漆加密,給人以一種相當重要的感覺。
故而,齊譽在接過了後,第一時間就火速拆開,並仔細地閱讀起來。
難怪!
白麵首會將此信設為是加密狀態,原來,竟含有一些令人忌諱的妄議君上之語。
這種大不敬的話,自然不能流露於外,否則,就會招來禍端。
由此也不難看出,殷俊和齊譽的交情,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高度,若換成一般關係,他哪敢這樣操作?
說句不中聽的話,隻要有人把這封信往朝堂上一呈,殷大人的仕途大概率就到此為止了。
好了,先說回這信。
其內容大致為,皇帝李宏裕見高麗和扶桑悍然開戰,而且並還打成了兩敗俱傷狀,於是,便泛起了想要痛打落水狗的想法。
如果,能趁此機會將高麗吞下的話,豈不就實現了理想中的開疆拓土?
這對於任何一個君王,都是致命級的超大誘惑,堪稱夢寐以求。
一旦實現,自己的功績就會被載入史冊,繼而千古留名。
按照殷俊的說法,李宏裕是受到了大太監三德子的攛掇,所以才泛起了窮兵黷武的念頭。
這閹貨,又受到重用了?
是的!確實如此!
大部份的皇家人皆認為,內監的形象雖然有些負麵,但就其忠心而言,卻遠非朝臣們可比。
在他們的眼睛裏,效忠主子比什麽都要重要,如此好的狗奴才,為什麽棄之不用?
況且,不合適還可以隨時拿下,一點累贅的感覺都沒有。
李宏裕雖隻是一介少年,但於常年耳濡目染下,也慢慢熟悉了此道。
頗讓人意外的是,蘇琉不僅沒有勸導兒子,反而對此表示了支持。
她明知這有宦官專權的危險,為何還非要如此呢?
旋即一想,齊譽便恍然大悟了。
蘇琉因受到太上皇昔日禁足令、以及自己給她刺青的雙重影響,已經不太適宜公開露麵了。
所以,她急需一個可以替她跑腿辦事的人。
而三德子,就剛好合適。
所以,他就受到了比之前還要更進一步的特別重用。如此,他也成為了兩代君王的貼身近人。
由此也不難看出,他受重用並非是偶然所致,而是時勢成就了他。
繼續說回關於征高麗的事,殷俊對此,並不怎麽反對。
眼下,該國正值羸弱之際,攻伐討之,並沒有什麽邏輯上的不妥。
但是!
他卻堅決反對,今上提出的禦駕親征。
什麽?
李宏裕他要禦駕親征?
沒錯,他確實是這樣想的,也是這麽說的。
那,他這麽做的動機又是什麽呢?
據殷俊揣度,皇帝的用意乃是想借此機會來證明自己。
隨著李宏裕的年齡漸長,他已經開始在意自己的個人形象了。
他年少登基,德薄功微,對文官集團基本產生不了震懾力,甚至在有些時候,他還不得不做出姿態上的讓步。
尤其是,在殷俊‘斷刀’的麵前,他連說不的勇氣都鼓不起來。
由此可見,他的威望並不怎麽壓眾。
還有一點就是,他一直活在皇太後的陰影裏,總有一種被提玩偶的感覺。
鑒於以上這些,他急切地想要尋功立威,並以此來奠基自己該有的帝位。
而三德子察言觀色,忙趁著這個機會獻出了自己的高見。
當年,太上皇就是以禦駕親征的方式剿滅了燕王,並以此樹立了自己的無上權威。也正是自那開始,三朝元老們才不敢再拿‘想當年’這三個字賣老說事。
可見,手握軍功是多麽的重要!
而今上您,何不效仿當年的太上皇,也來上一回禦駕親征證?
現在的高麗,隻剩下了半條命在,正值出手征討的上佳時機。
在三德子看來,拿下這個彈丸小國,基本上不費吹灰之力。
於是,今上有些心動了。
殷俊卻認為,小皇帝從無軍旅經驗,委實不宜親身犯險。
萬一有什麽閃失,那可就後悔莫及了。
蘇琉見兒子如此執著,也就閉口沒有再勸。她也覺得,拿下高麗易如反掌,並不是太難的事。
殷大人在苦諫無果後,隻得向齊譽發來了求助,希望他出手幹預。
“唉,今上他怎麽可以如此兒戲呢?”
“行軍打仗又不是小孩子們過家家,一旦陷入了泥潭,想抽身可就難了!”
齊譽惱怒地將書信往桌子上一拍,氣咻咻道。
不僅僅是他,就連庾海和彭文長也都黯然搖頭,失望之色溢於言表。
三人一致認為,必須要阻止此事的發生,否則,江山社稷就有可能引發動蕩。
可是,要怎麽阻止呢?
齊譽想了想,道:“我立即擬寫一道上書折子,力勸陛下打消此念,無論如何,都不能讓他犯險出征。”
庾海也憂道:“僅靠大人獨奏,實在難以力挽狂瀾,必須有人同諫才行。我等雖然有心跟著附議,但畢竟身微言輕,起不到決定性作用。單靠咱們瓊州,很難遏止此事。”
彭文長也跟著點點頭,道:“如果能聯合到一眾大吏一齊上書的話,或許才能給陛下製造壓力。可是,大吏們基本上都是各自為政,彼此間更是井水不犯河水,想要誌同道合,難度相當之大。”
聽聞此言,齊譽忽然眼睛一閃,道:“你們的這番話倒是提醒我了,眼下,確實應該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給陛下製造障礙。”
“哦?大人有什麽想法?”
“嗬嗬,荊憲王他們,不就是現成的人選嗎?”
“他們?”
“嗯!”
齊譽淡淡一笑,道:“他們雖然暫離了政壇,但自身的影響力還是在的,既然如此,我何不借用一二?且,由他們來唱得罪人的黑臉,我剛好落得個片葉不沾身。”
笑罷了後,他忙對門外的隨從吩咐道:“速去通知荊憲王等人,讓他們在掃完大街後,立即來到我省府衙門報到喝茶!”
“是!”那隨從應了聲,忙去置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