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玄見大刀襲來,驚慌失措的一骨碌跌下馬,在地上滾了幾滾,撒腿就跑,他所騎乘的馬匹卻已經被魏延的大刀砍成了兩段,內髒鮮血流了一地,慘不忍睹。
魏延揮刀在後,追著韓玄跑進了湖邊的一處長亭中,魏延的馬進不去,於是跳下馬來,奔跑著繼續追趕韓玄。
“魏延,你何必苦苦相逼!”韓玄邊跑邊喊,聲音中帶著哭腔。
“你既然口口聲聲說我殺你,我身為臣子定然讓你如願!”魏延惱道。
“我截獲黃忠密信,一時氣惱,故爾失言!”
“哼,晚矣!若我今日不殺你,來日刀下之鬼的必然是我!”魏延已經顧不得韓玄碰到了什麽突發情況,抱定了必殺之的心,根本不理會,依舊追個不停。
韓玄不停繞著柱子狂跑,一排排的木頭柱子,全部都被魏延用大刀斬斷,韓玄終於跑不動了,身體靠在一個柱子上,大口的喘著粗氣。
“魏,魏延,你若是,殺了我,必定落得個不忠不義的千古罵名!”
“這些話且留給閻王訴苦吧!”
魏延一聲冷笑,大刀直衝韓玄的胸口而來。韓玄萬念俱灰,雙臂直直的伸展開來,魏延的大刀直直刺入了韓玄的胸口之中。
一股血箭從韓玄的胸膛噴射而出,魏延抽出大刀,甩了甩刀尖上的血漬,頭也不回的離開。
死去的韓玄卻依然睜著雙眼,充滿詛咒的眼神望向的正是魏延離開的方向。
這邊,劉備的大軍再次兵臨城下,失去了韓玄的統領,長沙城的軍隊理所應當的聽從魏延的安排。
此時的魏延心裏很清楚,即便是他能夠守得住長沙城,在這城中也絕無立足之地,畢竟韓玄的黨羽眾多,肯定要有向他尋仇的。
“韓玄已經被我所殺,恭迎劉皇叔大軍入城。”魏延立在城牆之上,高聲喊了一句,隨即吩咐士兵打開城門,同時將手中的武器從城牆上扔下來。
聞聽韓玄被殺的消息,黃忠差點從馬上一頭栽下來,老淚縱橫,傷心欲絕,他在馬上遙遙拱手道:“太守,黃忠有愧,一路走好!”
“老將軍寬心,備一定厚葬韓玄,照顧其家人。”劉備也裝出傷感狀,其實心裏卻非常高興,韓玄死了,黃忠斷了念想,從此對自己將更加忠心耿耿。
大軍十分謹慎的進入了長沙城,見四周確實沒有埋伏,這才相信魏延所言不虛,與此同時,魏延也過來叩拜,表示願意追隨劉備,再無二心。
劉備高興的嘴巴都要咧歪了,這時黃忠卻怒氣衝衝的來到魏延麵前,手指著他嗬斥道:“魏延,虧我視你為友,想那太守對你也不薄,即便有些過錯,你何故非要置他於死地?!”
老黃忠氣得眉毛抖,胡子跳,情緒十分激動,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因為劉備在場,他一定會拔刀殺掉魏延祭奠韓玄。
“老將軍,我也屬無奈,是那韓玄帶人前來殺我。”魏延連忙解釋道。
“韓玄豈是你的對手,你怎會怕他?”黃忠質問道。
魏延聽到這話,眼淚就掉了下來,低頭道:“老將軍,韓玄氣勢洶洶帶精兵來問罪,且他向來疑心於我,若當時稍有遲疑,必定死於他的刀下。魏延不懼死,隻怕枉死在小人手中,辜負了老將軍多年對魏延上陣殺敵的教誨!”
哼!黃忠別過臉去,一聲不吭,劉備連忙安撫道:“老將軍,想必魏延將軍並本無弑主之心,形勢所迫耳!”
魏延殺主獻城的事情,史書上寫的很清楚,但是王寶玉對這種人一向沒有好感,問諸葛亮道:“先生,魏延不忠不義,咱們倒是應該好好防範此人。”
“我觀其人,隻是性格暴躁莽撞,倒是可以用之。”諸葛亮不以為然道,當然,他才是這件事兒的幕後黑手。
“但是我覺得黃老將軍說得對,以魏延的武藝,韓玄根本不是個,完全可以自保,幹嘛非得殺掉他呢?”王寶玉鄙夷道。
“實是有些魯莽,但假以時日,挫其銳氣,還是可用之材。”諸葛亮堅持自己的觀點。
雖然諸葛亮將送假信的事情安排的很隱秘,甚至連劉備和王寶玉都不知道,但沒有不透風的牆,事後黃忠和魏延還是順著這些線索,再聯想起韓玄最後說的什麽黃忠的密信,便大致猜到了一切都是諸葛亮計謀。
也正是因此,兩個人感覺都被耍了一般,也重歸於好,但都心存芥蒂,對諸葛亮表麵客套服從,其實心中對這個軍師並沒有太多好感。
順利拿下了長沙,劉備的心情那是老高興了,剛要牛逼哄哄的進入長沙府衙,卻看見無數的百姓向著一處湧了過去,個個表情悲慟,如喪考妣。
究竟發生了何事?劉備疑惑不解的跟著眾人,也來到了位於城中的這處小湖。
死去的韓玄依舊靠著木頭柱子站著,保持著伸展雙臂靠在柱子上的姿勢,宛如一名殉道者。
“太守死不瞑目啊!”
百姓們傷痛不已,立刻紛紛下跪,哭聲一片,可見韓玄是何等的愛民,深得百姓擁戴。
老黃忠根本不看劉備,翻身下馬,踉踉蹌蹌的衝過去,倒頭便拜,嚎啕大哭,而殺人犯魏延見此情形,也無奈的下馬過去,跪在黃忠的一邊,低著頭一言不發。
“唉,如此看來,倒是錯殺韓玄。”劉備一聲長歎,親自下馬,率領眾人上前,一同對韓玄大禮參拜,本著死者為大的念頭,王寶玉也過去向著韓玄深深鞠了一躬。
天空中布滿了陰霾,淅瀝瀝下起了小雨,不知道是不是大家感動了韓玄,總之,他站立的屍身終於滑落了下來,變成了靠著柱子端坐的姿態,兩隻僵直的手臂也直直的垂了下來。
劉備脫下長袍,蓋在了韓玄的屍身之上,親自替韓玄合攏眼皮,然後攙扶起黃忠和魏延,一邊抹著眼淚,一邊對在場的所有人大聲宣布道:“韓太守勤政為民,今日卻被誤殺,備十分心痛,今日便將此湖命名為憶玄湖,在此為韓太守修建祠堂,以供後世瞻仰。”
魏延揮刀在後,追著韓玄跑進了湖邊的一處長亭中,魏延的馬進不去,於是跳下馬來,奔跑著繼續追趕韓玄。
“魏延,你何必苦苦相逼!”韓玄邊跑邊喊,聲音中帶著哭腔。
“你既然口口聲聲說我殺你,我身為臣子定然讓你如願!”魏延惱道。
“我截獲黃忠密信,一時氣惱,故爾失言!”
“哼,晚矣!若我今日不殺你,來日刀下之鬼的必然是我!”魏延已經顧不得韓玄碰到了什麽突發情況,抱定了必殺之的心,根本不理會,依舊追個不停。
韓玄不停繞著柱子狂跑,一排排的木頭柱子,全部都被魏延用大刀斬斷,韓玄終於跑不動了,身體靠在一個柱子上,大口的喘著粗氣。
“魏,魏延,你若是,殺了我,必定落得個不忠不義的千古罵名!”
“這些話且留給閻王訴苦吧!”
魏延一聲冷笑,大刀直衝韓玄的胸口而來。韓玄萬念俱灰,雙臂直直的伸展開來,魏延的大刀直直刺入了韓玄的胸口之中。
一股血箭從韓玄的胸膛噴射而出,魏延抽出大刀,甩了甩刀尖上的血漬,頭也不回的離開。
死去的韓玄卻依然睜著雙眼,充滿詛咒的眼神望向的正是魏延離開的方向。
這邊,劉備的大軍再次兵臨城下,失去了韓玄的統領,長沙城的軍隊理所應當的聽從魏延的安排。
此時的魏延心裏很清楚,即便是他能夠守得住長沙城,在這城中也絕無立足之地,畢竟韓玄的黨羽眾多,肯定要有向他尋仇的。
“韓玄已經被我所殺,恭迎劉皇叔大軍入城。”魏延立在城牆之上,高聲喊了一句,隨即吩咐士兵打開城門,同時將手中的武器從城牆上扔下來。
聞聽韓玄被殺的消息,黃忠差點從馬上一頭栽下來,老淚縱橫,傷心欲絕,他在馬上遙遙拱手道:“太守,黃忠有愧,一路走好!”
“老將軍寬心,備一定厚葬韓玄,照顧其家人。”劉備也裝出傷感狀,其實心裏卻非常高興,韓玄死了,黃忠斷了念想,從此對自己將更加忠心耿耿。
大軍十分謹慎的進入了長沙城,見四周確實沒有埋伏,這才相信魏延所言不虛,與此同時,魏延也過來叩拜,表示願意追隨劉備,再無二心。
劉備高興的嘴巴都要咧歪了,這時黃忠卻怒氣衝衝的來到魏延麵前,手指著他嗬斥道:“魏延,虧我視你為友,想那太守對你也不薄,即便有些過錯,你何故非要置他於死地?!”
老黃忠氣得眉毛抖,胡子跳,情緒十分激動,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因為劉備在場,他一定會拔刀殺掉魏延祭奠韓玄。
“老將軍,我也屬無奈,是那韓玄帶人前來殺我。”魏延連忙解釋道。
“韓玄豈是你的對手,你怎會怕他?”黃忠質問道。
魏延聽到這話,眼淚就掉了下來,低頭道:“老將軍,韓玄氣勢洶洶帶精兵來問罪,且他向來疑心於我,若當時稍有遲疑,必定死於他的刀下。魏延不懼死,隻怕枉死在小人手中,辜負了老將軍多年對魏延上陣殺敵的教誨!”
哼!黃忠別過臉去,一聲不吭,劉備連忙安撫道:“老將軍,想必魏延將軍並本無弑主之心,形勢所迫耳!”
魏延殺主獻城的事情,史書上寫的很清楚,但是王寶玉對這種人一向沒有好感,問諸葛亮道:“先生,魏延不忠不義,咱們倒是應該好好防範此人。”
“我觀其人,隻是性格暴躁莽撞,倒是可以用之。”諸葛亮不以為然道,當然,他才是這件事兒的幕後黑手。
“但是我覺得黃老將軍說得對,以魏延的武藝,韓玄根本不是個,完全可以自保,幹嘛非得殺掉他呢?”王寶玉鄙夷道。
“實是有些魯莽,但假以時日,挫其銳氣,還是可用之材。”諸葛亮堅持自己的觀點。
雖然諸葛亮將送假信的事情安排的很隱秘,甚至連劉備和王寶玉都不知道,但沒有不透風的牆,事後黃忠和魏延還是順著這些線索,再聯想起韓玄最後說的什麽黃忠的密信,便大致猜到了一切都是諸葛亮計謀。
也正是因此,兩個人感覺都被耍了一般,也重歸於好,但都心存芥蒂,對諸葛亮表麵客套服從,其實心中對這個軍師並沒有太多好感。
順利拿下了長沙,劉備的心情那是老高興了,剛要牛逼哄哄的進入長沙府衙,卻看見無數的百姓向著一處湧了過去,個個表情悲慟,如喪考妣。
究竟發生了何事?劉備疑惑不解的跟著眾人,也來到了位於城中的這處小湖。
死去的韓玄依舊靠著木頭柱子站著,保持著伸展雙臂靠在柱子上的姿勢,宛如一名殉道者。
“太守死不瞑目啊!”
百姓們傷痛不已,立刻紛紛下跪,哭聲一片,可見韓玄是何等的愛民,深得百姓擁戴。
老黃忠根本不看劉備,翻身下馬,踉踉蹌蹌的衝過去,倒頭便拜,嚎啕大哭,而殺人犯魏延見此情形,也無奈的下馬過去,跪在黃忠的一邊,低著頭一言不發。
“唉,如此看來,倒是錯殺韓玄。”劉備一聲長歎,親自下馬,率領眾人上前,一同對韓玄大禮參拜,本著死者為大的念頭,王寶玉也過去向著韓玄深深鞠了一躬。
天空中布滿了陰霾,淅瀝瀝下起了小雨,不知道是不是大家感動了韓玄,總之,他站立的屍身終於滑落了下來,變成了靠著柱子端坐的姿態,兩隻僵直的手臂也直直的垂了下來。
劉備脫下長袍,蓋在了韓玄的屍身之上,親自替韓玄合攏眼皮,然後攙扶起黃忠和魏延,一邊抹著眼淚,一邊對在場的所有人大聲宣布道:“韓太守勤政為民,今日卻被誤殺,備十分心痛,今日便將此湖命名為憶玄湖,在此為韓太守修建祠堂,以供後世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