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白被王允王司徒和文武百官們,恭恭敬敬的請了正殿後,發現龍座皇位上是空著的,不由得暗自點頭,王允這貨軍事上不咋地,但朝廷政治上還是蠻會辦事的麽。
原本這個位置,應該是由董卓所立皇帝劉協所坐,不過王允和文武百官們,都知道秦小白奉天子奉的是少帝,從來就沒承認過劉協,因此也就沒有請出劉協。
文武百官們都以此來表示,從此跟著秦小白是以一個方向走了。
秦小白見此欣然,也省得一樁麻煩事了,畢竟把劉協弄出來也不好見,見麵了說見禮把,你個偽帝還要我見禮,說不見禮把,好歹也是個王爺,說把其廢了吧,他從來就沒承認過怎麽費。
因此他現在還是選擇無視是最好的,回頭把劉協也派人送去北塞都護府,讓何太後和少帝他們自己看著辦。
隨後,秦小白便在文武百官的請求下,開始主持朝堂政務。
無論是看官職、功績,還是看時勢秦小白都是主持朝政,當之無愧的不二人選。
對此秦小白雖心中欣喜,但表麵上也自然先學古人,做出一副君子模樣假裝推辭一二,然後再才一副退讓不過的樣子,開始主持朝堂政務。
而那些朝堂文武百官們也最吃這一套,於是眾人便賓主盡歡的開始處理朝政。
結果這朝政主持著主持著,秦小白卻鬱悶了。
原本秦小白是想試試,感受下董相國和後來的曹丞相,那種把持朝政這暢爽威風的感覺。
等他真開始處理朝政後,卻發現原本以為各種高大上的朝政,卻全都是一群逗逼在打嘴炮……
首先一個官員提出。說最近市井上流傳民謠,說東頭一個漢,西頭一個漢。鹿走入長發。方可無斯難。
說這是董卓為了遷都長安,而造出來的謠言。雖然董卓已滅,再無遷都之事。但這等謠言,很容易動搖人心。
為了安定人心,除去董卓殘留影響,不如將長安城,改名為西安城。
這個提議乍聽還是有那麽點小道理的,秦小白初時還是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而後,文武百官又都爭相向秦小白各種奏本,這些個奏本所言之事越到後來。就越荒誕了,各種雞皮蒜毛的小事,都倒騰到朝堂上來講。
這讓秦小白不僅為之目瞪口呆,難道堂堂東漢朝堂,每天商議的就是這些事情,這如何治理天下,難怪會弄得民不聊生義軍四起?
不過擁有洞察的秦小白隨後,算是明白過來了,這些文武百官所言的雖然都是小事,但卻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和董卓有關和董卓的西涼集團有關,反正隻要讓他們抓找一丁點的小事,也要各種攻奸董卓。
因為他們都先屈身侍奉過董相國。因此現在董卓倒了,自然樹倒猢猻散,紛紛爭先恐後的做汙點證人,來洗白自己。
不過,因為李催、郭汜、張濟、樊綢這些西涼集團的大將們,又都被秦小白收編了,他們還不明白秦小白的態度。
因此怕直接攻擊董卓,會引起西涼將士們的不滿被反攻倒算。
所以盡抓這點小事來,來小心翼翼的試探下秦小白的態度。
秦小白見此不由得哭笑不得。這些貨一點都不務實,盡整政治鬥爭這些虛的。不過現在朝廷的框架還得他們撐門麵,還用得上他們。因此對他們出言安撫。
董卓的事情,過去就過去了,無需再言,知道諸位大人以身事賊是迫不得已,為國家大事忍辱偷生,諸位大人隻有功沒有罪雲雲。
洗清了名聲的文武百官們,都紛紛大舒一口氣,然後各種盛讚秦小白。
而在搞定了這件心事後,文武百官們也終於提出了一件正經事來,那便是迎天子還都。
秦小白見此點頭,其實他也有這個意思,畢竟在國都的天子,才最具有正統性,才最能號令天下麽,因此他早在出發之前,就寫了一封信去北塞都護府了。
結果卻沒想到,何太後和少帝那娘倆,在北塞都護府住舒坦了,不想搬了,居然讓秦小白繼續鎮守皇都,統攝中原一段時間後,他們再回來……
其實想來也是,雁蕩城是黃金建村令所建,裏麵各項設施都全部升到了帝皇級別,除了規模之外,其餘許多方麵和皇都洛陽相比,也沒有多大區別。
而皇都洛陽經董卓一亂,想來也是亂象紛呈滿目瘡痍,沒人能想到秦小白能夠這麽快時間將之給治理恢複起來。
再加上,皇都洛陽幾次被人所破,先是龍曉音後來又是董卓,現在秦小白雖然是代表正義的一方將之奪回來,但還是把洛陽破。
這很容易給人造成心理陰影,感覺洛陽城誰來都能上一樣……
相對雁蕩城,雖然處於邊塞之地,但是安全啊,沒聽說那個攻破過秦小白的雁蕩城,甚至連兵臨城下都沒有過一次的樣子。
有了這種鮮明的對比,何太後和少帝暫時不想再動來動去的了,顯然也合情合理。
於是秦小白也就算了,雖然不能把少帝和何太後迎回皇都,少了那麽一點正統性的樣子,但也給他多了一些施展空間,不用擔心有人會在旁邊羈絆他,也還是蠻不錯的。
於是秦小白將少帝和何太後的意思告知群臣。
收複洛陽天子卻不回都,雖然於理不合,但他們也沒辦法,而且文武百官裏的愣頭青,基本上都被董卓給剃幹淨了,因此現在見此情景,自然都紛紛表示,既然天子暫時不想回來,就讓天子繼續守國門把,他們在洛陽城的一眾文武百官們,都以驃騎將軍馬首是瞻。
秦小白見此欣然而喜,上麵的天子放權,下麵的文武百官又這麽識相,那麽如此一來,他基本上算是成功把持朝政了。
而既然如此,秦小白當然要立即使用,朝廷這件大殺器了,首先就是確立朝廷對天下掌控的正統性。
於是便學曹阿瞞,來了個大封天下,冊封關東諸侯。(未完待續。)
原本這個位置,應該是由董卓所立皇帝劉協所坐,不過王允和文武百官們,都知道秦小白奉天子奉的是少帝,從來就沒承認過劉協,因此也就沒有請出劉協。
文武百官們都以此來表示,從此跟著秦小白是以一個方向走了。
秦小白見此欣然,也省得一樁麻煩事了,畢竟把劉協弄出來也不好見,見麵了說見禮把,你個偽帝還要我見禮,說不見禮把,好歹也是個王爺,說把其廢了吧,他從來就沒承認過怎麽費。
因此他現在還是選擇無視是最好的,回頭把劉協也派人送去北塞都護府,讓何太後和少帝他們自己看著辦。
隨後,秦小白便在文武百官的請求下,開始主持朝堂政務。
無論是看官職、功績,還是看時勢秦小白都是主持朝政,當之無愧的不二人選。
對此秦小白雖心中欣喜,但表麵上也自然先學古人,做出一副君子模樣假裝推辭一二,然後再才一副退讓不過的樣子,開始主持朝堂政務。
而那些朝堂文武百官們也最吃這一套,於是眾人便賓主盡歡的開始處理朝政。
結果這朝政主持著主持著,秦小白卻鬱悶了。
原本秦小白是想試試,感受下董相國和後來的曹丞相,那種把持朝政這暢爽威風的感覺。
等他真開始處理朝政後,卻發現原本以為各種高大上的朝政,卻全都是一群逗逼在打嘴炮……
首先一個官員提出。說最近市井上流傳民謠,說東頭一個漢,西頭一個漢。鹿走入長發。方可無斯難。
說這是董卓為了遷都長安,而造出來的謠言。雖然董卓已滅,再無遷都之事。但這等謠言,很容易動搖人心。
為了安定人心,除去董卓殘留影響,不如將長安城,改名為西安城。
這個提議乍聽還是有那麽點小道理的,秦小白初時還是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而後,文武百官又都爭相向秦小白各種奏本,這些個奏本所言之事越到後來。就越荒誕了,各種雞皮蒜毛的小事,都倒騰到朝堂上來講。
這讓秦小白不僅為之目瞪口呆,難道堂堂東漢朝堂,每天商議的就是這些事情,這如何治理天下,難怪會弄得民不聊生義軍四起?
不過擁有洞察的秦小白隨後,算是明白過來了,這些文武百官所言的雖然都是小事,但卻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和董卓有關和董卓的西涼集團有關,反正隻要讓他們抓找一丁點的小事,也要各種攻奸董卓。
因為他們都先屈身侍奉過董相國。因此現在董卓倒了,自然樹倒猢猻散,紛紛爭先恐後的做汙點證人,來洗白自己。
不過,因為李催、郭汜、張濟、樊綢這些西涼集團的大將們,又都被秦小白收編了,他們還不明白秦小白的態度。
因此怕直接攻擊董卓,會引起西涼將士們的不滿被反攻倒算。
所以盡抓這點小事來,來小心翼翼的試探下秦小白的態度。
秦小白見此不由得哭笑不得。這些貨一點都不務實,盡整政治鬥爭這些虛的。不過現在朝廷的框架還得他們撐門麵,還用得上他們。因此對他們出言安撫。
董卓的事情,過去就過去了,無需再言,知道諸位大人以身事賊是迫不得已,為國家大事忍辱偷生,諸位大人隻有功沒有罪雲雲。
洗清了名聲的文武百官們,都紛紛大舒一口氣,然後各種盛讚秦小白。
而在搞定了這件心事後,文武百官們也終於提出了一件正經事來,那便是迎天子還都。
秦小白見此點頭,其實他也有這個意思,畢竟在國都的天子,才最具有正統性,才最能號令天下麽,因此他早在出發之前,就寫了一封信去北塞都護府了。
結果卻沒想到,何太後和少帝那娘倆,在北塞都護府住舒坦了,不想搬了,居然讓秦小白繼續鎮守皇都,統攝中原一段時間後,他們再回來……
其實想來也是,雁蕩城是黃金建村令所建,裏麵各項設施都全部升到了帝皇級別,除了規模之外,其餘許多方麵和皇都洛陽相比,也沒有多大區別。
而皇都洛陽經董卓一亂,想來也是亂象紛呈滿目瘡痍,沒人能想到秦小白能夠這麽快時間將之給治理恢複起來。
再加上,皇都洛陽幾次被人所破,先是龍曉音後來又是董卓,現在秦小白雖然是代表正義的一方將之奪回來,但還是把洛陽破。
這很容易給人造成心理陰影,感覺洛陽城誰來都能上一樣……
相對雁蕩城,雖然處於邊塞之地,但是安全啊,沒聽說那個攻破過秦小白的雁蕩城,甚至連兵臨城下都沒有過一次的樣子。
有了這種鮮明的對比,何太後和少帝暫時不想再動來動去的了,顯然也合情合理。
於是秦小白也就算了,雖然不能把少帝和何太後迎回皇都,少了那麽一點正統性的樣子,但也給他多了一些施展空間,不用擔心有人會在旁邊羈絆他,也還是蠻不錯的。
於是秦小白將少帝和何太後的意思告知群臣。
收複洛陽天子卻不回都,雖然於理不合,但他們也沒辦法,而且文武百官裏的愣頭青,基本上都被董卓給剃幹淨了,因此現在見此情景,自然都紛紛表示,既然天子暫時不想回來,就讓天子繼續守國門把,他們在洛陽城的一眾文武百官們,都以驃騎將軍馬首是瞻。
秦小白見此欣然而喜,上麵的天子放權,下麵的文武百官又這麽識相,那麽如此一來,他基本上算是成功把持朝政了。
而既然如此,秦小白當然要立即使用,朝廷這件大殺器了,首先就是確立朝廷對天下掌控的正統性。
於是便學曹阿瞞,來了個大封天下,冊封關東諸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