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業頗為吃驚的掃視一眼,因為他自己雖然不是個什麽太講究吃喝的人,也不喜歡擺排場,因為在他看來那是鋪張浪費,意義不大,可是再怎麽樣,堂堂天子,不擺排場,也得講講麵子吧,這未免也太過了些。【閱讀網】
可是出乎段業的意料,周遭的其他人們,卻一個個毫不顧及形象的開始大吃了起來,包括權翼在內。
不過好在,他們雖然吃的匆忙,畢竟還是控製了下聲音,不然的話段業幾乎要懷疑這裏是不是那種走卒們最多的普通飯館了。
還是坐在身邊的劉默林好心,他低聲道,“段大人,距離午朝沒多久了,快吃吧,午朝還得一二時辰呢,你不吃待會可受不了了!”
段業這才恍然大悟,也顧不得形象,開始大吃起來。
不過說實話,這小菜的味道,倒是很不錯,非常清新,入口即化,顯然苻宏宮裏的廚子,還是不錯的。
果然如劉默林所說,段業常年吃飯很快,可是吃完了之後,本來想趁著這個機會,跟這些個大臣們聊聊,卻發現安海卻帶著一群小黃門走了進來。
安海大聲道:”各位大人,天王有旨,著奴才們伺候各位淨麵,“
其實說白了,大家吃喝完了,臉上身上,肯定都不是太好看,這樣的儀表去見君王,也不是個什麽光彩的事情,所以苻宏就專門派宮裏的人,幫著大家收拾一下。
說巧不巧,給段業服侍的,正好就是安海。
”段大人,奴才給您淨手,“安海恭敬地端著盆和毛巾。
”喔,安先生,您辛苦了,“段業說道。
隻是安海這個時候手一抖,臉盆的水差點都倒了出來,還是段業手快,一下子給扶住了。
”大人,奴才失職,“
”沒事的,“段業寬容的說道。”小心些,“
段業說這個話的時候,當然注意到了安海有些發紅的眼圈。
……
午朝開始了,由於早上已經走過儀式了,現在苻宏也就直接免除了不少繁瑣的東西,直接就進入了正題。
隻是這一次,苻宏就直接問道:”段業,“
”臣在,“段業也沒有想到,上來就是找自己。
”段業啊,卿家常居涼州,朕聽說那是非常富饒的地方,也是軍事要地,可是朕卻還沒有去過那裏,你給朕說說那裏的山川形勢,風土人情,何如,“
天王問話,雖然是商量的語氣,卻是沒有任何折扣的。
段業想了想,說道:”回天王,涼州東接關中,西通西域,山脈前隔,沙漠後繞,古話說,叫’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涼州東西綿延數千裏,而南北不過數百裏,有些地方的通道,比如,古浪峽,人稱金關銀鎖,最窄處寬僅數丈,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
苻宏點點頭,道:”不錯,看起來是個險要的地方,“
”是啊,“段業接著說道。”涼州不單據關中之上遊,它對漢中、四川也擁有上遊之勢,渭水、白龍江、西漢水等河流均發源於隴西,渭水東流,經過關中;白龍江南流,經過四川;西漢水東流漢中,東邊的山川河流,倒是不少發源於涼州,如今涼州有人口近八十萬戶,二百餘萬口,雖然不敢說是富庶,卻也是小康有餘,“
”唔,不錯,不錯啊,“苻宏連說幾個不錯,倒是讓段業有些摸不到頭腦了。
”不過段業啊,“苻宏說道。”涼州這地方,如你所說,山川險要,易守難攻,那豈不是一個很適合割據的地方,“
這話一出,全場寂靜,大家都齊刷刷的看著段業,要看他怎麽說下去。
段業氣的幾乎想自己抽自己一巴掌,怎麽就把這茬話給說出了呢,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添堵嗎。
涼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東接蘭州,西通新疆,山脈前隔,沙漠後繞,“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古浪峽被稱為中國西部的“金關銀鎖”,最窄處寬僅數米,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於是,就留下了許多故事,比如:宋代的楊門女將,征西夏時,到古浪峽,走投無路,跳崖自盡,留下了“十二寡婦滴淚崖”的傳說,西路軍也在古浪峽跟馬家軍打過一戰,死傷慘重,上海文化出版社的編輯吳金海和黃韜路過古浪峽時,他們不由得驚歎:難怪西路軍受挫,這兒,隻要架挺機槍,就很難過去,的確,那是條狹長的走廊,峭壁千仞,勢若蜂腰,中有小道,蜿蜒西竄,整個涼州,西邊是祁連山,東邊是騰格裏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中間便是地理書上的“河西走廊”,扼住了涼州,就等於扼住了絲綢之路的咽喉。
因為地理位置的重要,涼州便成為絲路重鎮和經濟交流的都會,同時也決定了其深厚的文化積澱,涼州自古多安定,古謠雲:“秦川中,血沒腕,唯有涼州倚柱觀。”涼州百姓愛好和平,從不排外,能忍辱負重,講究“吃虧是福”,商賈往來,從不欺淩,漸成經濟文化重鎮,在唐代,就有“涼州七裏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之說。
如果說關中對中原有高屋建瓴之勢,那麽隴西對關中占有高屋建瓴之勢,實際上,隴西不僅僅是據關中之上遊,它對漢中、四川也擁有上遊之勢。
渭水、白龍江、西漢水等河流均發源於隴西,渭水東流,經過關中;白龍江南流,經過四川;西漢水東流漢中,它們穿切高原地帶而形成的河穀低地提供了隴西與關中、漢中、四川之間的往來通道,隴西地勢明顯高於關中、漢中和四川,自關中、漢中、四川仰攻隴西較難,而自隴西下攻卻較易。
因此,對於關中、漢中和四川來說,無論哪一方,如能取得隴西,便取得了一種地理上的有利態勢,三國時蜀魏在隴西的角逐、南北朝時劉宋與北魏對仇池氐人的爭取,都是出於上述思路,(詳見漢中部分)
隴西在關中之西,而河西又在隴西之西,如果說隴西對關中擁有地理上的優勢的話,那麽河西對隴西同樣擁有地理上的優勢,隴西足以製關中,河西則足以製隴西,以關中而欲圖隴西,可以聯結河西,利用河西對隴西的地理優勢,製隴西之後,夾擊隴西,劉秀之結好竇融、李淵之結好李軌,就是出於這種策略。
東漢初,兩方主要有三支勢力:隴西的隗囂、河西的竇融和益州的公孫述,隗囂表麵事漢,實謀割據一方,其部將王元曾建議他說:“今天水完富,士馬最強,北收西河、上郡,東收三輔之地,案秦舊跡,表裏河山,元請以一泥丸為大王東封函穀關,此萬世一時也,若計不及此,且蓄養士馬,據隘自守,曠日持久,以待四方之變,圖王不成,其弊猶足以霸。”[注:66]竇融家累世在河西,知其風俗人情,更始初立,竇融對其兄弟說:“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帶河為因,張掖屬國精兵萬騎,一旦緩急,杜絕河津,足以自守,此遺種處也。”[注:《後漢書》卷二十三竇融傳]遂求出涼州,竇融出居河西的初衷不過是自保之計,但他在河西“撫結雄傑,懷輯羌虜”,很得人心,東方流民避難者,歸之不絕,遂為河西諸郡所推,而據有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五郡,公孫述則恃益州地勢之險,在益州帝製自為。
劉秀專心對付關東群雄之時,對於西方的處理策略是以隴製蜀,當他洞察隗囂的真實意圖後,轉而結好河西的竇融,與此同時,隗囂也在試圖拉攏竇融,隗囂派辯士張玄去竇融處遊說,宣揚其保境割據之謀:“方今豪傑競逐,雌雄未決,當各據土宇,與隴、蜀合縱,高可為六國,下不失為尉佗。”[注:《後漢書》卷二十三竇融傳]竇融與其部下傾向於劉秀,遣使至洛陽試探,劉秀禮遇來使,並以王者包容天下的氣概,賜書竇融,指明形勢:“今益州有公孫子陽(述),天水有隗將軍,方蜀、漢相攻,權在將軍,舉足左右,便有輕重,以此言之,欲相厚豈有量哉,諸事具長史所見,將軍所知,王者迭興,千載一會,欲遂立桓、文,輔微國,當勉卒功業;欲三分鼎足,連衡合縱,亦宜以時定。”[注:《後漢書》卷二十三竇融傳]竇融等為劉秀的氣度、明見和誠意所感動,遂專心事漢,劉秀授竇融為涼州牧,**河西。
劉秀略定中原後,興兵西討,竇融則率河西五郡太守,厲兵秣馬,耀兵河上,給隗囂很大壓力;後又親率步騎數萬,與劉秀會師於高平(今固原),合兵攻隗囂,隗囂窮蹙無計,投靠公孫述,不久敗亡。
在劉秀取隴定蜀的過程中,河西的竇融的確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東漢諸將初攻隴西之時,隗囂部將王元據隴坻(今陝西隴縣),伐木塞道,諸將仰攻隴坻,大敗而還,不得已改取守勢,足見隴西在地理上對關中所據有的優勢,這也正是劉秀傾心結好竇融的原因所在,竇融擁河西歸漢,遂改變了東漢麵對隴西的戰略態勢。
東漢時期,利用河西與關中、隴西的這種地理關係以安定西北的史實還有東漢中期平定羌亂過程中虞詡關於涼州的戰略策劃。
東漢中期,隴西的羌人爆發起義,漢軍鎮壓不利,羌族豪右乘勝深入關中、益州,進擊河東、河內,漢廷震恐,當時主持朝政的大將軍鄧騭打算“徙邊郡不能自存者入居三輔”[注:《後漢書》卷五十八虞詡傳],放棄涼州。
郎中虞詡聽說放棄涼州之議後,力反此議,他對太尉張禹說:“若大將軍之策,不可者三:先帝開拓土宇,劬勞後定,而今憚小費,舉而棄之,此不可一也;涼州既棄,即以三輔為塞,則園陵單外,此不可二也;諺日:''關西出將,關東出相,''烈士武臣,多出涼州,土風壯猛,便習兵事,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據三輔為心腹之害者,以涼州在後故也,涼州士兵所以推鋒執銳、蒙石矢於行陣、父死於前、子戰於後、無反顧之心者,為臣屬於漢故也,今推而捐之,割而棄之,民庶安土重遷,必引領而怨日:''中國棄我於夷狄,''雖赴義從善之人,不能無恨,如卒然起謀,同天下之饑敝,乘海內之虛弱,豪雄相聚,量材立帥,驅氐、羌以為前鋒,席卷而東,雖賁、育為卒,太公為將,猶恐不足擋禦;如此,則函穀以西,園陵舊京非複漢有,此不可者三也。”[注:《後漢書》卷五十八虞詡傳]
看無廣告,全文字無錯首發閱讀網-,您的最佳選擇!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可是出乎段業的意料,周遭的其他人們,卻一個個毫不顧及形象的開始大吃了起來,包括權翼在內。
不過好在,他們雖然吃的匆忙,畢竟還是控製了下聲音,不然的話段業幾乎要懷疑這裏是不是那種走卒們最多的普通飯館了。
還是坐在身邊的劉默林好心,他低聲道,“段大人,距離午朝沒多久了,快吃吧,午朝還得一二時辰呢,你不吃待會可受不了了!”
段業這才恍然大悟,也顧不得形象,開始大吃起來。
不過說實話,這小菜的味道,倒是很不錯,非常清新,入口即化,顯然苻宏宮裏的廚子,還是不錯的。
果然如劉默林所說,段業常年吃飯很快,可是吃完了之後,本來想趁著這個機會,跟這些個大臣們聊聊,卻發現安海卻帶著一群小黃門走了進來。
安海大聲道:”各位大人,天王有旨,著奴才們伺候各位淨麵,“
其實說白了,大家吃喝完了,臉上身上,肯定都不是太好看,這樣的儀表去見君王,也不是個什麽光彩的事情,所以苻宏就專門派宮裏的人,幫著大家收拾一下。
說巧不巧,給段業服侍的,正好就是安海。
”段大人,奴才給您淨手,“安海恭敬地端著盆和毛巾。
”喔,安先生,您辛苦了,“段業說道。
隻是安海這個時候手一抖,臉盆的水差點都倒了出來,還是段業手快,一下子給扶住了。
”大人,奴才失職,“
”沒事的,“段業寬容的說道。”小心些,“
段業說這個話的時候,當然注意到了安海有些發紅的眼圈。
……
午朝開始了,由於早上已經走過儀式了,現在苻宏也就直接免除了不少繁瑣的東西,直接就進入了正題。
隻是這一次,苻宏就直接問道:”段業,“
”臣在,“段業也沒有想到,上來就是找自己。
”段業啊,卿家常居涼州,朕聽說那是非常富饒的地方,也是軍事要地,可是朕卻還沒有去過那裏,你給朕說說那裏的山川形勢,風土人情,何如,“
天王問話,雖然是商量的語氣,卻是沒有任何折扣的。
段業想了想,說道:”回天王,涼州東接關中,西通西域,山脈前隔,沙漠後繞,古話說,叫’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涼州東西綿延數千裏,而南北不過數百裏,有些地方的通道,比如,古浪峽,人稱金關銀鎖,最窄處寬僅數丈,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
苻宏點點頭,道:”不錯,看起來是個險要的地方,“
”是啊,“段業接著說道。”涼州不單據關中之上遊,它對漢中、四川也擁有上遊之勢,渭水、白龍江、西漢水等河流均發源於隴西,渭水東流,經過關中;白龍江南流,經過四川;西漢水東流漢中,東邊的山川河流,倒是不少發源於涼州,如今涼州有人口近八十萬戶,二百餘萬口,雖然不敢說是富庶,卻也是小康有餘,“
”唔,不錯,不錯啊,“苻宏連說幾個不錯,倒是讓段業有些摸不到頭腦了。
”不過段業啊,“苻宏說道。”涼州這地方,如你所說,山川險要,易守難攻,那豈不是一個很適合割據的地方,“
這話一出,全場寂靜,大家都齊刷刷的看著段業,要看他怎麽說下去。
段業氣的幾乎想自己抽自己一巴掌,怎麽就把這茬話給說出了呢,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添堵嗎。
涼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東接蘭州,西通新疆,山脈前隔,沙漠後繞,“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古浪峽被稱為中國西部的“金關銀鎖”,最窄處寬僅數米,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於是,就留下了許多故事,比如:宋代的楊門女將,征西夏時,到古浪峽,走投無路,跳崖自盡,留下了“十二寡婦滴淚崖”的傳說,西路軍也在古浪峽跟馬家軍打過一戰,死傷慘重,上海文化出版社的編輯吳金海和黃韜路過古浪峽時,他們不由得驚歎:難怪西路軍受挫,這兒,隻要架挺機槍,就很難過去,的確,那是條狹長的走廊,峭壁千仞,勢若蜂腰,中有小道,蜿蜒西竄,整個涼州,西邊是祁連山,東邊是騰格裏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中間便是地理書上的“河西走廊”,扼住了涼州,就等於扼住了絲綢之路的咽喉。
因為地理位置的重要,涼州便成為絲路重鎮和經濟交流的都會,同時也決定了其深厚的文化積澱,涼州自古多安定,古謠雲:“秦川中,血沒腕,唯有涼州倚柱觀。”涼州百姓愛好和平,從不排外,能忍辱負重,講究“吃虧是福”,商賈往來,從不欺淩,漸成經濟文化重鎮,在唐代,就有“涼州七裏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之說。
如果說關中對中原有高屋建瓴之勢,那麽隴西對關中占有高屋建瓴之勢,實際上,隴西不僅僅是據關中之上遊,它對漢中、四川也擁有上遊之勢。
渭水、白龍江、西漢水等河流均發源於隴西,渭水東流,經過關中;白龍江南流,經過四川;西漢水東流漢中,它們穿切高原地帶而形成的河穀低地提供了隴西與關中、漢中、四川之間的往來通道,隴西地勢明顯高於關中、漢中和四川,自關中、漢中、四川仰攻隴西較難,而自隴西下攻卻較易。
因此,對於關中、漢中和四川來說,無論哪一方,如能取得隴西,便取得了一種地理上的有利態勢,三國時蜀魏在隴西的角逐、南北朝時劉宋與北魏對仇池氐人的爭取,都是出於上述思路,(詳見漢中部分)
隴西在關中之西,而河西又在隴西之西,如果說隴西對關中擁有地理上的優勢的話,那麽河西對隴西同樣擁有地理上的優勢,隴西足以製關中,河西則足以製隴西,以關中而欲圖隴西,可以聯結河西,利用河西對隴西的地理優勢,製隴西之後,夾擊隴西,劉秀之結好竇融、李淵之結好李軌,就是出於這種策略。
東漢初,兩方主要有三支勢力:隴西的隗囂、河西的竇融和益州的公孫述,隗囂表麵事漢,實謀割據一方,其部將王元曾建議他說:“今天水完富,士馬最強,北收西河、上郡,東收三輔之地,案秦舊跡,表裏河山,元請以一泥丸為大王東封函穀關,此萬世一時也,若計不及此,且蓄養士馬,據隘自守,曠日持久,以待四方之變,圖王不成,其弊猶足以霸。”[注:66]竇融家累世在河西,知其風俗人情,更始初立,竇融對其兄弟說:“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帶河為因,張掖屬國精兵萬騎,一旦緩急,杜絕河津,足以自守,此遺種處也。”[注:《後漢書》卷二十三竇融傳]遂求出涼州,竇融出居河西的初衷不過是自保之計,但他在河西“撫結雄傑,懷輯羌虜”,很得人心,東方流民避難者,歸之不絕,遂為河西諸郡所推,而據有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五郡,公孫述則恃益州地勢之險,在益州帝製自為。
劉秀專心對付關東群雄之時,對於西方的處理策略是以隴製蜀,當他洞察隗囂的真實意圖後,轉而結好河西的竇融,與此同時,隗囂也在試圖拉攏竇融,隗囂派辯士張玄去竇融處遊說,宣揚其保境割據之謀:“方今豪傑競逐,雌雄未決,當各據土宇,與隴、蜀合縱,高可為六國,下不失為尉佗。”[注:《後漢書》卷二十三竇融傳]竇融與其部下傾向於劉秀,遣使至洛陽試探,劉秀禮遇來使,並以王者包容天下的氣概,賜書竇融,指明形勢:“今益州有公孫子陽(述),天水有隗將軍,方蜀、漢相攻,權在將軍,舉足左右,便有輕重,以此言之,欲相厚豈有量哉,諸事具長史所見,將軍所知,王者迭興,千載一會,欲遂立桓、文,輔微國,當勉卒功業;欲三分鼎足,連衡合縱,亦宜以時定。”[注:《後漢書》卷二十三竇融傳]竇融等為劉秀的氣度、明見和誠意所感動,遂專心事漢,劉秀授竇融為涼州牧,**河西。
劉秀略定中原後,興兵西討,竇融則率河西五郡太守,厲兵秣馬,耀兵河上,給隗囂很大壓力;後又親率步騎數萬,與劉秀會師於高平(今固原),合兵攻隗囂,隗囂窮蹙無計,投靠公孫述,不久敗亡。
在劉秀取隴定蜀的過程中,河西的竇融的確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東漢諸將初攻隴西之時,隗囂部將王元據隴坻(今陝西隴縣),伐木塞道,諸將仰攻隴坻,大敗而還,不得已改取守勢,足見隴西在地理上對關中所據有的優勢,這也正是劉秀傾心結好竇融的原因所在,竇融擁河西歸漢,遂改變了東漢麵對隴西的戰略態勢。
東漢時期,利用河西與關中、隴西的這種地理關係以安定西北的史實還有東漢中期平定羌亂過程中虞詡關於涼州的戰略策劃。
東漢中期,隴西的羌人爆發起義,漢軍鎮壓不利,羌族豪右乘勝深入關中、益州,進擊河東、河內,漢廷震恐,當時主持朝政的大將軍鄧騭打算“徙邊郡不能自存者入居三輔”[注:《後漢書》卷五十八虞詡傳],放棄涼州。
郎中虞詡聽說放棄涼州之議後,力反此議,他對太尉張禹說:“若大將軍之策,不可者三:先帝開拓土宇,劬勞後定,而今憚小費,舉而棄之,此不可一也;涼州既棄,即以三輔為塞,則園陵單外,此不可二也;諺日:''關西出將,關東出相,''烈士武臣,多出涼州,土風壯猛,便習兵事,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據三輔為心腹之害者,以涼州在後故也,涼州士兵所以推鋒執銳、蒙石矢於行陣、父死於前、子戰於後、無反顧之心者,為臣屬於漢故也,今推而捐之,割而棄之,民庶安土重遷,必引領而怨日:''中國棄我於夷狄,''雖赴義從善之人,不能無恨,如卒然起謀,同天下之饑敝,乘海內之虛弱,豪雄相聚,量材立帥,驅氐、羌以為前鋒,席卷而東,雖賁、育為卒,太公為將,猶恐不足擋禦;如此,則函穀以西,園陵舊京非複漢有,此不可者三也。”[注:《後漢書》卷五十八虞詡傳]
看無廣告,全文字無錯首發閱讀網-,您的最佳選擇!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