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freestar00大大的打賞、liubo104884的打賞,瘋子無以為報隻有努力碼字感謝各位大大的支持!)
“玄休,你祖上是什麽時候遷入關中的?”司馬遹騎在馬上問身邊的李特。
通過一段時間了解,司馬遹知道李特他們這樣的氐族人漢化的非常嚴重,除了還依稀知道祖上是內遷的氐族人外,其他方麵跟漢人沒有任何區別。
旁邊的李特憨厚地笑了笑,然後地用標準的“官話”答道:“早在建安年間,臣的祖先就遷到了關中,當初臣的祖先由於作戰勇敢被魏武帝封了一個小官,然後舉家遷入關中。”
“據說當初臣的祖先在和敵人作戰時,一連砍了四個敵軍騎兵的首級,正好被巡視戰場的魏武帝看到,於是高興之下重賞了我的祖先。”說到這裏李特滿臉自豪,看樣子他很為祖先受到魏武帝表揚一事感到榮幸。
“是啊,當初羌族、氐族都曾為華夏統一之戰浴血廝殺、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但是現在因為趙王肆虐關中,導致氐族人紛紛叛離朝廷,這是非常不應該的事情。不過,孤知道大部分氐族人還是願意跟漢人和平相處的。”
“玄休,你知道如何才能消除各族之間的爭端與戰亂嗎?”司馬遹突然問道。
李特仔細想了一會兒,這一段時間他在司馬遹身邊,接觸不少民族融合的觀點,他非常讚同太子提出的“一個民族、一種文化、一個國家”的觀點,也非常願意讓整個氐族融入到漢族當中。
因為他自己就是一個現實的列子,而且他跟齊萬年這種沒有漢化的氐人不同,他本身幾乎已被完全漢化,因此能夠感受到漢文化的魅力所在。而齊萬年不同,齊萬年隻是表麵上接受漢人的統治,實際上他就是一個氐族割據政權的統治者。
“要想徹底的消除各民族之間的紛爭,就必須實現殿下所說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種文化’的理想,隻有當我們都是同一種人,生活在同一個國家下,才能實現真正的和平。”
“嗯,玄休你進步不小嘛!說得不錯,前朝漢人、匈奴兩個民族之間的戰爭持續了一百多年,期間有多少人為之喪命?孤可不想讓這種悲劇再次重現。雖然你是氐族人,但是你看看自己跟漢人有區別嗎?”
“以後孤要讓所有氐族人像你一樣,習漢字、讀漢書、做漢人,將那些生活在深山老林裏的氐族人,全部遷到關中、中原、甚至是江東地區,要讓他們做真正的漢人。你說那些氐人願意嗎?”
“如果殿下真能願意給氐族人一個成為漢人的機會,臣相信沒有誰能拒絕這樣的好事!殿下不知道,其實我們氐族人的生活也非常悲慘,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底層的胡人,若是殿下能對他們一視同仁,臣相信會有更多的胡人投奔殿下。”
“嗯,這件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容易,不過就是有再多困難,本宮也不會放棄。當然為了以防萬一,孤打算在北地、馮翊兩郡試行一下。這兩郡基本上是胡漢雜居,胡人以匈奴人、羌人為主,占據了兩郡人口的一半以上。”
“若是這兩郡能夠順利實現化胡為漢的設想,孤就打算在整個關中推行這項措施,到時玄休一定要助孤一臂之力。”
“殿下放心,臣願為殿下肝腦塗地,萬死不辭。”
說這話李特倒也真心實意,太子對他有知遇之恩,將他從一介草民直接提拔為一軍主將,成為太子心腹之人。而且太子對他非常器重,此次奉梁王之命出征北地郡,太子硬是帶著李家四兄弟,留下祖逖等人看守大營。
原來經過一個月休整後,到了元康六年臘月,在司馬遹初步完成新兵訓練之後,孫秀通過梁王下達了出兵命令,他似乎知道了太子已完成了新兵訓練,因此毫不猶豫將太子派往北地、馮翊二郡,負責剿滅兩地的叛亂。
而孟觀、夏侯駿、劉淵、解係等人則統帥六萬大軍直撲叛軍老巢——安定郡。
當孟觀、太子分別帶著大軍出征後,梁王一下子便閑了下來,整天飲酒對於其他的事情不聞不問。就連孟觀送來大軍勝利收複失地的消息,梁王也隻是微微點頭,隻顧埋頭喝酒:“讓孫秀將軍去辦!從今往後一切事情都由孫將軍處理了!”
幾位幕僚多方勸諫,梁王依然我行我素。一些見風使舵的人慢慢的就聚集在孫秀的身旁。沒多長時間,孫秀已經成了大軍實際的控製者。孫秀對此非常高興,他不但趁機將太子調往北地,還暗中串通好匈奴人準備動手。
此次奉命出征,司馬遹並沒有帶著祖逖、司馬雅,而是讓其留守大營,負責看守重要物資,其中最重要的是防備火器泄露,另外就是負責訓練新兵。
自從齊萬年兵敗之後,關中各地蠢蠢欲動的胡族人頓時老實下來,盡管司馬遹知道這種平靜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寧靜,但他現在就缺時間以及穩定的外部環境。
騎在高頭大馬上,司馬遹看著那些新招募的穿著漢兵服飾的胡族騎兵,有些感慨萬千。說實話胡人還是十分羨慕漢人的生活,因此當司馬遹提出要給胡人士兵以漢人身份時,不管是沒落氐族人,還是生活在底層的匈奴人、羌人,紛紛前來應征入伍。
最後司馬遹愣是擇優招募了五千胡族聯軍,再加上一千擅長騎射的關中漢人,司馬遹把他們打散混編,組建了一個軍的騎兵隊伍,每人配給兩匹馬。
這支部隊和龍騎兵不同,它是一支傳統意義上輕騎兵,是司馬遹效仿後世縱橫天下的蒙古騎兵建立的。
此次奉梁王之命出征北地、馮翊兩郡,司馬遹隻帶了六千新軍騎兵,一方麵是為了鍛煉新軍,另一方麵叛軍主力已被消滅,剩下的已不足為慮,基本上可以傳檄而定。
“殿下為何不帶龍騎兵?”祖約跟在司馬遹後邊悄聲問道,“這樣是不是不太安全?這六千人可是僅僅隻進行過一個月訓練的新兵?萬一遇到……”
此次出征司馬遹隻帶了李特兄弟四人,至於祖逖、司馬雅全都被太子留下來看守大營,最後還是祖逖不放心,讓自家兄弟祖約跟隨保護太子。
“莫擔心,眼下胡族叛軍主力已被擊潰,剩餘兵力大部分集中在安定郡,至於我們要去的地方,基本上沒有什麽大規模胡人叛軍,我們也就是走走過場而已。”
司馬遹沒有帶祖逖他們出征,也是出於平衡方麵的考慮,祖逖跟隨他最早,立的功勞也最大,現在更是他麾下第一大將。如果每次出征都帶著祖逖,將來肯定會出現功高震主、封無可封的局麵出現,這對司馬遹、祖逖二人來說都不是好事情。
因此從現在開始司馬遹就必須培養軍中另一批勢力,以防止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麵。而李特兄弟正好符合司馬遹的要求,於是趁此機會帶他們出來曆練一番,順便立些功勞。
太子率領的大軍走之前沒有去招呼梁王,而是直接從好畤大營出發,渡過涇水直插北地郡。也許是百密一疏,也許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總之司馬遹明明知道氐族人主要集中在武都、陰平、安定諸郡,仍然聽從梁王的調遣前往匈奴人、羌人聚集地——北地郡。
渡過涇水之後,大軍將要穿過一個名叫截薛山的地方,此地山高、險峻,然而山勢雖高卻易攀登。從二台山峰起以五條主要山梁向東北方向延伸,形成以東北坡為主的扇形地貌;五峰為五條山梁的最高點,峰的南坡陡峭,勢如刀劈斧砍。
華夏人文史祖軒轅皇帝曾在此鑄鼎,據《史記》記載:黃帝鑄鼎荊山(截薛山)之陽,鼎成馭龍升天。後世唐朝時這裏曾設立鼎州,立有“黃帝鑄鼎處”石碑,幾千年來這裏的人都以此為榮耀。
司馬遹騎著馬走到截薛山下,下令大軍在山腳下安營紮寨,他準備在此次祭奠一下軒轅黃帝,主要是為了對這些新兵實施思想教育,其核心就是向眾人灌輸“一個民族、一種文化、一個國家”的觀念。
“殿下難道這裏就是軒轅黃帝鑄鼎的地方?”李特看著四周光禿禿的石頭,有些不敢相信的問道。
“當然,走,我們上去祭拜一下軒轅黃帝!”司馬遹徒步上前,登頂截薛山南眺,涇渭分明,關中平原盡收眼底。
司馬遹讓人將事先準備的牲畜、香爐放在地上,望著四周起伏的山巒,感慨道:“我華夏自軒轅黃帝傳下文明之後,一直飽受野蠻民族的威脅。尤其是漢朝時期,匈奴人整整威脅了一百多年,直到現在他們還在威脅著我華夏的北方。”
“將來一旦有機會,孤無論如何都要徹底解決北方問題,孤希望從我大晉之後,北方再無胡族!”
這邊司馬遹忙著出征,那邊梁王也在調集大軍準備對氐族叛軍發動最後一擊,原野之上,晉軍行進,劉淵父子所率匈奴騎兵在前,孟觀的中軍在後,旗幡招展鼓號連天。可是卻不曾有人注意到,走到半路,五千匈奴人突然脫離大部隊,悄悄朝著東北方向疾馳而去。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玄休,你祖上是什麽時候遷入關中的?”司馬遹騎在馬上問身邊的李特。
通過一段時間了解,司馬遹知道李特他們這樣的氐族人漢化的非常嚴重,除了還依稀知道祖上是內遷的氐族人外,其他方麵跟漢人沒有任何區別。
旁邊的李特憨厚地笑了笑,然後地用標準的“官話”答道:“早在建安年間,臣的祖先就遷到了關中,當初臣的祖先由於作戰勇敢被魏武帝封了一個小官,然後舉家遷入關中。”
“據說當初臣的祖先在和敵人作戰時,一連砍了四個敵軍騎兵的首級,正好被巡視戰場的魏武帝看到,於是高興之下重賞了我的祖先。”說到這裏李特滿臉自豪,看樣子他很為祖先受到魏武帝表揚一事感到榮幸。
“是啊,當初羌族、氐族都曾為華夏統一之戰浴血廝殺、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但是現在因為趙王肆虐關中,導致氐族人紛紛叛離朝廷,這是非常不應該的事情。不過,孤知道大部分氐族人還是願意跟漢人和平相處的。”
“玄休,你知道如何才能消除各族之間的爭端與戰亂嗎?”司馬遹突然問道。
李特仔細想了一會兒,這一段時間他在司馬遹身邊,接觸不少民族融合的觀點,他非常讚同太子提出的“一個民族、一種文化、一個國家”的觀點,也非常願意讓整個氐族融入到漢族當中。
因為他自己就是一個現實的列子,而且他跟齊萬年這種沒有漢化的氐人不同,他本身幾乎已被完全漢化,因此能夠感受到漢文化的魅力所在。而齊萬年不同,齊萬年隻是表麵上接受漢人的統治,實際上他就是一個氐族割據政權的統治者。
“要想徹底的消除各民族之間的紛爭,就必須實現殿下所說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種文化’的理想,隻有當我們都是同一種人,生活在同一個國家下,才能實現真正的和平。”
“嗯,玄休你進步不小嘛!說得不錯,前朝漢人、匈奴兩個民族之間的戰爭持續了一百多年,期間有多少人為之喪命?孤可不想讓這種悲劇再次重現。雖然你是氐族人,但是你看看自己跟漢人有區別嗎?”
“以後孤要讓所有氐族人像你一樣,習漢字、讀漢書、做漢人,將那些生活在深山老林裏的氐族人,全部遷到關中、中原、甚至是江東地區,要讓他們做真正的漢人。你說那些氐人願意嗎?”
“如果殿下真能願意給氐族人一個成為漢人的機會,臣相信沒有誰能拒絕這樣的好事!殿下不知道,其實我們氐族人的生活也非常悲慘,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底層的胡人,若是殿下能對他們一視同仁,臣相信會有更多的胡人投奔殿下。”
“嗯,這件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容易,不過就是有再多困難,本宮也不會放棄。當然為了以防萬一,孤打算在北地、馮翊兩郡試行一下。這兩郡基本上是胡漢雜居,胡人以匈奴人、羌人為主,占據了兩郡人口的一半以上。”
“若是這兩郡能夠順利實現化胡為漢的設想,孤就打算在整個關中推行這項措施,到時玄休一定要助孤一臂之力。”
“殿下放心,臣願為殿下肝腦塗地,萬死不辭。”
說這話李特倒也真心實意,太子對他有知遇之恩,將他從一介草民直接提拔為一軍主將,成為太子心腹之人。而且太子對他非常器重,此次奉梁王之命出征北地郡,太子硬是帶著李家四兄弟,留下祖逖等人看守大營。
原來經過一個月休整後,到了元康六年臘月,在司馬遹初步完成新兵訓練之後,孫秀通過梁王下達了出兵命令,他似乎知道了太子已完成了新兵訓練,因此毫不猶豫將太子派往北地、馮翊二郡,負責剿滅兩地的叛亂。
而孟觀、夏侯駿、劉淵、解係等人則統帥六萬大軍直撲叛軍老巢——安定郡。
當孟觀、太子分別帶著大軍出征後,梁王一下子便閑了下來,整天飲酒對於其他的事情不聞不問。就連孟觀送來大軍勝利收複失地的消息,梁王也隻是微微點頭,隻顧埋頭喝酒:“讓孫秀將軍去辦!從今往後一切事情都由孫將軍處理了!”
幾位幕僚多方勸諫,梁王依然我行我素。一些見風使舵的人慢慢的就聚集在孫秀的身旁。沒多長時間,孫秀已經成了大軍實際的控製者。孫秀對此非常高興,他不但趁機將太子調往北地,還暗中串通好匈奴人準備動手。
此次奉命出征,司馬遹並沒有帶著祖逖、司馬雅,而是讓其留守大營,負責看守重要物資,其中最重要的是防備火器泄露,另外就是負責訓練新兵。
自從齊萬年兵敗之後,關中各地蠢蠢欲動的胡族人頓時老實下來,盡管司馬遹知道這種平靜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寧靜,但他現在就缺時間以及穩定的外部環境。
騎在高頭大馬上,司馬遹看著那些新招募的穿著漢兵服飾的胡族騎兵,有些感慨萬千。說實話胡人還是十分羨慕漢人的生活,因此當司馬遹提出要給胡人士兵以漢人身份時,不管是沒落氐族人,還是生活在底層的匈奴人、羌人,紛紛前來應征入伍。
最後司馬遹愣是擇優招募了五千胡族聯軍,再加上一千擅長騎射的關中漢人,司馬遹把他們打散混編,組建了一個軍的騎兵隊伍,每人配給兩匹馬。
這支部隊和龍騎兵不同,它是一支傳統意義上輕騎兵,是司馬遹效仿後世縱橫天下的蒙古騎兵建立的。
此次奉梁王之命出征北地、馮翊兩郡,司馬遹隻帶了六千新軍騎兵,一方麵是為了鍛煉新軍,另一方麵叛軍主力已被消滅,剩下的已不足為慮,基本上可以傳檄而定。
“殿下為何不帶龍騎兵?”祖約跟在司馬遹後邊悄聲問道,“這樣是不是不太安全?這六千人可是僅僅隻進行過一個月訓練的新兵?萬一遇到……”
此次出征司馬遹隻帶了李特兄弟四人,至於祖逖、司馬雅全都被太子留下來看守大營,最後還是祖逖不放心,讓自家兄弟祖約跟隨保護太子。
“莫擔心,眼下胡族叛軍主力已被擊潰,剩餘兵力大部分集中在安定郡,至於我們要去的地方,基本上沒有什麽大規模胡人叛軍,我們也就是走走過場而已。”
司馬遹沒有帶祖逖他們出征,也是出於平衡方麵的考慮,祖逖跟隨他最早,立的功勞也最大,現在更是他麾下第一大將。如果每次出征都帶著祖逖,將來肯定會出現功高震主、封無可封的局麵出現,這對司馬遹、祖逖二人來說都不是好事情。
因此從現在開始司馬遹就必須培養軍中另一批勢力,以防止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麵。而李特兄弟正好符合司馬遹的要求,於是趁此機會帶他們出來曆練一番,順便立些功勞。
太子率領的大軍走之前沒有去招呼梁王,而是直接從好畤大營出發,渡過涇水直插北地郡。也許是百密一疏,也許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總之司馬遹明明知道氐族人主要集中在武都、陰平、安定諸郡,仍然聽從梁王的調遣前往匈奴人、羌人聚集地——北地郡。
渡過涇水之後,大軍將要穿過一個名叫截薛山的地方,此地山高、險峻,然而山勢雖高卻易攀登。從二台山峰起以五條主要山梁向東北方向延伸,形成以東北坡為主的扇形地貌;五峰為五條山梁的最高點,峰的南坡陡峭,勢如刀劈斧砍。
華夏人文史祖軒轅皇帝曾在此鑄鼎,據《史記》記載:黃帝鑄鼎荊山(截薛山)之陽,鼎成馭龍升天。後世唐朝時這裏曾設立鼎州,立有“黃帝鑄鼎處”石碑,幾千年來這裏的人都以此為榮耀。
司馬遹騎著馬走到截薛山下,下令大軍在山腳下安營紮寨,他準備在此次祭奠一下軒轅黃帝,主要是為了對這些新兵實施思想教育,其核心就是向眾人灌輸“一個民族、一種文化、一個國家”的觀念。
“殿下難道這裏就是軒轅黃帝鑄鼎的地方?”李特看著四周光禿禿的石頭,有些不敢相信的問道。
“當然,走,我們上去祭拜一下軒轅黃帝!”司馬遹徒步上前,登頂截薛山南眺,涇渭分明,關中平原盡收眼底。
司馬遹讓人將事先準備的牲畜、香爐放在地上,望著四周起伏的山巒,感慨道:“我華夏自軒轅黃帝傳下文明之後,一直飽受野蠻民族的威脅。尤其是漢朝時期,匈奴人整整威脅了一百多年,直到現在他們還在威脅著我華夏的北方。”
“將來一旦有機會,孤無論如何都要徹底解決北方問題,孤希望從我大晉之後,北方再無胡族!”
這邊司馬遹忙著出征,那邊梁王也在調集大軍準備對氐族叛軍發動最後一擊,原野之上,晉軍行進,劉淵父子所率匈奴騎兵在前,孟觀的中軍在後,旗幡招展鼓號連天。可是卻不曾有人注意到,走到半路,五千匈奴人突然脫離大部隊,悄悄朝著東北方向疾馳而去。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