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帝國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從帝都洛陽到中原各地郡縣,主要精力都在清算世家地方。太子培育起來的新興學子和關中一些新興勢力各個全力以赴。因為這是他們難得的進入國家權力中心的機會,隻有把那些倒黴蛋珠連的越多,他們的機會就越多。
這可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
在兗州、徐州、青州、司州、豫州等地,一個個世家大族被趕出世代居住的地方,一個個被牽扯到叛亂中的世家官員被罷官去職,趕出朝廷。
在朝廷大軍的壓力下,沒有哪一個世家敢反抗!因為反抗就意味著身死族滅,朝廷已經消滅了十幾個世家大族,其血腥手段讓世家們不寒而栗,興不起任何反抗的念頭。
僅僅是兗州一地,祖約就攻破了一百多個塢堡,解放庶民、佃戶數十萬人。在這場清算世家的浪潮中,一部分不甘失敗的世家準備拋棄北方的家業躲到南方去。而南方的琅琊王、王敦他們為了增強江東的實力,他們趁機派出人員去遊說北方大族南渡。
當然也不是所有世家願意玉石俱焚,一些有眼光的世家在認清的現實之後,決定接受太子的條件,讓家族進行轉型。他們這些人主動交出大部分家產和全部佃戶以及部曲後,跑到洛陽當起了愚公。
而司馬遹為了保持帝國政權、經濟的基本穩定,司馬遹又讓太傅出麵力保了少數‘開明’世家。隻是將他們的家產、佃戶沒收入庫。同時司馬遹為了安慰人心動蕩的世家,又將那些識時務的世家子弟送到關中長安大學進行深造。
太子這一舉動才讓那些剛剛投靠過來的世家安心下來,這段時間世家大族看到那些出身新城大學、長安大學的學子們紛紛得到朝廷重用,要說不羨慕那是不可能。由於太子對世家子弟有偏見,除了極個別的人會得太子青眼外,其他人若想出人頭地就必須再回爐重練。
為彌補朝廷在戰爭中的損失,司馬遹讓戶部對一些重犯的抄家中全程介入,使得國庫增加了大筆銀子。對中原世家的抄家竟然讓朝廷收繳了近百億錢。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朝廷這次在戰爭中的損失。
戰後大清洗算是讓司馬遹的統治徹底在中原紮下根來,戰爭不但破壞了中原的經濟,也使得世家在這兒的影響力急劇下降。光是重新丈量的土地就多了數百萬頃。大批佃戶、奴隸被解放為自由民。成為擁有自己土地的自耕民。
這次的大清洗為整頓吏治創造了一個很好的契機,一直以來司馬遹都不滿朝廷機構效率低下,上次改革並不徹底,這次一個完整的帝國機構變動方案在朝會通過。
尤其是把原來少府中管理皇家私人稅收的相關職能部門並入戶部。減少了稅收機構的雙重設置。還集中了財力。還有一些局部的機構變動。
內閣次輔張賓這一段時間特別精神。整天樂嗬嗬的。由他主導的帝國機構變動方案的通過,加上皇宮宦官的縮編,基本上實現了帝國官員人數減少三成的目標。原來認為很難的事情幾個月就解決了。讓這位太子心腹很有成就感。
在朝廷處理大戰之後的事宜時,南方的琅琊王也沒有閑置下來,他把王敦、王導、陸機、陸雲等人找來,商議大戰之後對江東的影響力。重點是商議如何引誘更多的北方世家南下!
秦以前南方的楚、吳、越都曾是大國,那個時期的南方並不比中原差。秦漢把都城定在長安和洛陽,一些大家族為了做官方便,紛紛把家北遷,造成了南方的實力大損,也越來越落後。
王敦看著眾人很強勢地說道:“這是我們的一次機會,如今北方世家正遭受太子殘酷的鎮壓,若是我們能伸出援助之手,絕對能動員大批豪族到我們江東來發展。尤其是大清洗中被罷了官的豪族,他們與其忍受別人的欺淩,還不如來我們江東。”
“大家別忘了,我們跟太子司馬遹之間是不共戴天的仇敵,兩方根本沒有任何講和的可能。現在太子的注意力被北方的匈奴、鮮卑等胡族牽製著,還沒有精力和實力南下,但是一旦太子騰出手來,到那時百萬大軍南下,我們拿什麽抵抗!”
“因此引誘北方世家南下,不但是為了挖太子的牆角,更重要的是加強我們本身的實力。等南方的開發有了進展,我們就有實力跟太子對抗。不知大家發現沒有,整個帝國的南方雨水充沛,然而由於缺乏勞力,導致土地卻開發不足。若是能借助北方世家南下的機會,讓南方土地得到開發,將來就是我們的糧倉。”
王敦的話激起了在場眾人的豪氣,隨後王敦代表王家表示,他們王家願意帶頭去北方,並動員與王家關係密切的北方家族南下。
琅琊王最後表示,江東不會把那些北方大家族動員來了南方後就丟下他們不管了。琅琊王府將會把這當作一項大的發展戰略,不僅劃出土地讓他們複墾或開墾,還負責道路、灌溉總渠等基礎設施。這些土地誰開墾,誰擁有。開始兩年免田畝稅,以吸引更多的家族南下!
王導也覺得這個辦法好,能夠見實效。要是大家族在南方開墾或複墾出大量的土地後沒有人耕種,甚至還可以組織北方流民南遷。王導還表示,他將親自去動員陳郡的世家南遷。
陸機、周恢等人也表示,將各自去動員。
最近幾日來,陳郡謝家家主謝衡在家一直悶悶不樂。本來以為這次太子會遭遇滅頂之災,卻想不到太子司馬遹竟然這麽厲害。居然能親率精銳打敗了東海王的大軍。隨後展開暴風驟雨般的清洗,一時間真有點感概萬千。
聽到王導登門,謝衡親自到門口迎接。
見過禮後,王導跟謝衡講了琅琊王開發江東的計劃。稱讚了謝家祖先的豐功偉績,然後又仔細講了太子對世家的敵視,並將琅琊王希望謝家率領謝家子弟南下的殷切希望告之對方。
“琅琊王求賢若渴,希望謝家能到南方建立不世之功,並將家族發揚光大。謝家主你應該知道,在太子麾下,像我們這樣的世家大族是不可能得到重用的。”
謝衡聽了王導的話後大為意動。這些天來太子在中原的所作所為已經讓他這樣出身世家的人深深失望。要不是畏懼於太子狠辣的手段,他早就舉旗造反了。
最後謝衡表示,願意舉家到江東追隨琅琊王。同時他還承諾將動員與謝家關係密切的豪族一起去。但他也有個要求,他想讓大兒子謝琨先去江東避難。好讓他免除後顧之憂。
王導滿口答應。表示願意說讓琅琊王為謝琨在江東安排個職位。但如今江東各地官職已是僧多粥少。謝琨到了江東不可能一下子就任實職,所以隻能安排一個六百石的虛職。
謝琨對此倒是不講究。他的目的是讓為了讓謝家盡快融入到江東,隻要有官職就好。倒不在意是大是小,是虛是實。
經過琅琊王的一番動員後,北方總共有三百多家豪族世家願意舉家前往江東,其中包括陳家、袁家和尹家這樣的帝國超級豪族。
琅琊王為了迎接世家南下,專門在九江設一個辦事機構,由王敦擔任總負責人,陸氏兄弟其副手。琅琊王深知此次南渡計劃的重要性,因此在臨行前琅琊王專門接見了王敦和陸氏兄弟,特別提醒他們要照顧好南渡的世家大族。
幾日之後,在帝國由北向南的官道上,大隊人馬衣著光鮮,舉家遷往南方。車隊前後有幾十裏長,一眼望不到頭。
此次世家南遷被後世史學家稱為衣冠南渡。
其中一部分世家落戶鄱陽湖贛水一線,另一部分則去了長沙湘水一線。而謝家帶領的人員來到了長江與浙水之間的平原地帶。
後世詩雲: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中‘謝’就是指此時衣冠南渡的謝家。
在華夏原本曆史上,曾經發生過三次漢人大規模南渡事宜,分別發生在永嘉之亂、安史之亂、靖康之亂。
西晉末年中原地區戰亂,周邊部族內徙建立割據政權,釀成永嘉之亂,中央朝廷受到威脅。晉建武年間,晉元帝率中原漢族臣民南渡,史稱“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這是中原漢人第一次大規模南遷。
“衣冠”,代表文明的意思,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遷,晉朝首都遷至江東建康(今南京),自此史稱東晉,這是華夏統治中心遷至江南的開始。
然而這一次,由於司馬遹在中原各地掀起的血雨腥風,導致中原世家在強權的壓力的下,紛紛接受王導等人的拉攏,帶著族人紛紛渡江南下。
得知消息後,相較於李特等人的怒火衝天,甚至他們叫囂著要打過長江去,看這幫混蛋能逃到哪去!司馬遹除了一開始有些震驚外,反而很快平靜下來。因為他知道這幫世家南下對江南地區產生很大的影響。
對浙江影響包括:一、世家南渡直接導致了江淮地區的吳語官話化而成為江淮官話;二、江淮地區(今江蘇浙江地區)文化經濟開始高速發展,形成了後世矚目江南文化。此後江南開始發展成傲視全國經濟優勢。
除了西晉末年發生的衣冠南渡外,還有一次是宋代的“靖康之恥”,金兵滅亡北宋帝國,擄走宋朝徽、欽二帝,宋室被迫南遷,建都臨安(杭州),史稱南宋,這次中原文明的大舉南遷,規模之大,超過以往各次。
再有一次大規模的中原文明的南遷雖然不是遊牧民族引起的,但效果是一樣的,那就是發生在唐代天寶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亂”。
三次衣冠南渡,中國的農業中心從北向南轉移,文化的中心亦隨之南移,造就了江南的經濟和人文基礎。
而每一次遊牧民族的南向牧馬,漢文明的衣冠南渡,都是對江南的一次開發、拓展和提升,也是對江南這個概念的錘煉。正是在這一次次的錘煉中,江南長大了,成熟了,江南的形象越來越鮮明了。
後來到了明朝,更是出現了“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是說明朝時湖廣省(今天的湖南湖北)豐收的話全國的糧食就有保障了。可見若是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話,會對全國經濟產生多大的影響!
正是明白這樣的南渡將會大大促進南方的經濟發展,所以司馬遹才會顯得鎮定自若,而且在朝廷派出大軍橫掃各處叛逆的關鍵時刻,各地世家就算是想要跑到南方去,也隻能帶一部分隨身物件,大多數象征財富的佃戶、土地等隻能留給朝廷。
“殿下,難道我們就這麽放過他們?殿下隻要給臣一千人,臣保證一個不拉的將他們統統緝拿歸案!”祖約、李特等人對太子輕易放走那群南逃的世家子弟感到不可理解。
“嗬嗬,大家莫急,這些人逃了就逃了,對我們沒有任何影響。他們對孤來說無所謂,本宮最看重的是那些佃戶、庶民以及世家的土地。隻要有了這些東西,就算是所有的世家子弟全跑光了,孤也不擔心!”
雖然司馬遹表麵上說得輕鬆,但是他心裏還是有些擔心。因為這次世家南渡可以說是北方士族精英的一次集體行動,這裏麵可是有不少人才的。其中出自陳郡謝氏的謝衡一家就是其中翹楚。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這可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
在兗州、徐州、青州、司州、豫州等地,一個個世家大族被趕出世代居住的地方,一個個被牽扯到叛亂中的世家官員被罷官去職,趕出朝廷。
在朝廷大軍的壓力下,沒有哪一個世家敢反抗!因為反抗就意味著身死族滅,朝廷已經消滅了十幾個世家大族,其血腥手段讓世家們不寒而栗,興不起任何反抗的念頭。
僅僅是兗州一地,祖約就攻破了一百多個塢堡,解放庶民、佃戶數十萬人。在這場清算世家的浪潮中,一部分不甘失敗的世家準備拋棄北方的家業躲到南方去。而南方的琅琊王、王敦他們為了增強江東的實力,他們趁機派出人員去遊說北方大族南渡。
當然也不是所有世家願意玉石俱焚,一些有眼光的世家在認清的現實之後,決定接受太子的條件,讓家族進行轉型。他們這些人主動交出大部分家產和全部佃戶以及部曲後,跑到洛陽當起了愚公。
而司馬遹為了保持帝國政權、經濟的基本穩定,司馬遹又讓太傅出麵力保了少數‘開明’世家。隻是將他們的家產、佃戶沒收入庫。同時司馬遹為了安慰人心動蕩的世家,又將那些識時務的世家子弟送到關中長安大學進行深造。
太子這一舉動才讓那些剛剛投靠過來的世家安心下來,這段時間世家大族看到那些出身新城大學、長安大學的學子們紛紛得到朝廷重用,要說不羨慕那是不可能。由於太子對世家子弟有偏見,除了極個別的人會得太子青眼外,其他人若想出人頭地就必須再回爐重練。
為彌補朝廷在戰爭中的損失,司馬遹讓戶部對一些重犯的抄家中全程介入,使得國庫增加了大筆銀子。對中原世家的抄家竟然讓朝廷收繳了近百億錢。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朝廷這次在戰爭中的損失。
戰後大清洗算是讓司馬遹的統治徹底在中原紮下根來,戰爭不但破壞了中原的經濟,也使得世家在這兒的影響力急劇下降。光是重新丈量的土地就多了數百萬頃。大批佃戶、奴隸被解放為自由民。成為擁有自己土地的自耕民。
這次的大清洗為整頓吏治創造了一個很好的契機,一直以來司馬遹都不滿朝廷機構效率低下,上次改革並不徹底,這次一個完整的帝國機構變動方案在朝會通過。
尤其是把原來少府中管理皇家私人稅收的相關職能部門並入戶部。減少了稅收機構的雙重設置。還集中了財力。還有一些局部的機構變動。
內閣次輔張賓這一段時間特別精神。整天樂嗬嗬的。由他主導的帝國機構變動方案的通過,加上皇宮宦官的縮編,基本上實現了帝國官員人數減少三成的目標。原來認為很難的事情幾個月就解決了。讓這位太子心腹很有成就感。
在朝廷處理大戰之後的事宜時,南方的琅琊王也沒有閑置下來,他把王敦、王導、陸機、陸雲等人找來,商議大戰之後對江東的影響力。重點是商議如何引誘更多的北方世家南下!
秦以前南方的楚、吳、越都曾是大國,那個時期的南方並不比中原差。秦漢把都城定在長安和洛陽,一些大家族為了做官方便,紛紛把家北遷,造成了南方的實力大損,也越來越落後。
王敦看著眾人很強勢地說道:“這是我們的一次機會,如今北方世家正遭受太子殘酷的鎮壓,若是我們能伸出援助之手,絕對能動員大批豪族到我們江東來發展。尤其是大清洗中被罷了官的豪族,他們與其忍受別人的欺淩,還不如來我們江東。”
“大家別忘了,我們跟太子司馬遹之間是不共戴天的仇敵,兩方根本沒有任何講和的可能。現在太子的注意力被北方的匈奴、鮮卑等胡族牽製著,還沒有精力和實力南下,但是一旦太子騰出手來,到那時百萬大軍南下,我們拿什麽抵抗!”
“因此引誘北方世家南下,不但是為了挖太子的牆角,更重要的是加強我們本身的實力。等南方的開發有了進展,我們就有實力跟太子對抗。不知大家發現沒有,整個帝國的南方雨水充沛,然而由於缺乏勞力,導致土地卻開發不足。若是能借助北方世家南下的機會,讓南方土地得到開發,將來就是我們的糧倉。”
王敦的話激起了在場眾人的豪氣,隨後王敦代表王家表示,他們王家願意帶頭去北方,並動員與王家關係密切的北方家族南下。
琅琊王最後表示,江東不會把那些北方大家族動員來了南方後就丟下他們不管了。琅琊王府將會把這當作一項大的發展戰略,不僅劃出土地讓他們複墾或開墾,還負責道路、灌溉總渠等基礎設施。這些土地誰開墾,誰擁有。開始兩年免田畝稅,以吸引更多的家族南下!
王導也覺得這個辦法好,能夠見實效。要是大家族在南方開墾或複墾出大量的土地後沒有人耕種,甚至還可以組織北方流民南遷。王導還表示,他將親自去動員陳郡的世家南遷。
陸機、周恢等人也表示,將各自去動員。
最近幾日來,陳郡謝家家主謝衡在家一直悶悶不樂。本來以為這次太子會遭遇滅頂之災,卻想不到太子司馬遹竟然這麽厲害。居然能親率精銳打敗了東海王的大軍。隨後展開暴風驟雨般的清洗,一時間真有點感概萬千。
聽到王導登門,謝衡親自到門口迎接。
見過禮後,王導跟謝衡講了琅琊王開發江東的計劃。稱讚了謝家祖先的豐功偉績,然後又仔細講了太子對世家的敵視,並將琅琊王希望謝家率領謝家子弟南下的殷切希望告之對方。
“琅琊王求賢若渴,希望謝家能到南方建立不世之功,並將家族發揚光大。謝家主你應該知道,在太子麾下,像我們這樣的世家大族是不可能得到重用的。”
謝衡聽了王導的話後大為意動。這些天來太子在中原的所作所為已經讓他這樣出身世家的人深深失望。要不是畏懼於太子狠辣的手段,他早就舉旗造反了。
最後謝衡表示,願意舉家到江東追隨琅琊王。同時他還承諾將動員與謝家關係密切的豪族一起去。但他也有個要求,他想讓大兒子謝琨先去江東避難。好讓他免除後顧之憂。
王導滿口答應。表示願意說讓琅琊王為謝琨在江東安排個職位。但如今江東各地官職已是僧多粥少。謝琨到了江東不可能一下子就任實職,所以隻能安排一個六百石的虛職。
謝琨對此倒是不講究。他的目的是讓為了讓謝家盡快融入到江東,隻要有官職就好。倒不在意是大是小,是虛是實。
經過琅琊王的一番動員後,北方總共有三百多家豪族世家願意舉家前往江東,其中包括陳家、袁家和尹家這樣的帝國超級豪族。
琅琊王為了迎接世家南下,專門在九江設一個辦事機構,由王敦擔任總負責人,陸氏兄弟其副手。琅琊王深知此次南渡計劃的重要性,因此在臨行前琅琊王專門接見了王敦和陸氏兄弟,特別提醒他們要照顧好南渡的世家大族。
幾日之後,在帝國由北向南的官道上,大隊人馬衣著光鮮,舉家遷往南方。車隊前後有幾十裏長,一眼望不到頭。
此次世家南遷被後世史學家稱為衣冠南渡。
其中一部分世家落戶鄱陽湖贛水一線,另一部分則去了長沙湘水一線。而謝家帶領的人員來到了長江與浙水之間的平原地帶。
後世詩雲: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中‘謝’就是指此時衣冠南渡的謝家。
在華夏原本曆史上,曾經發生過三次漢人大規模南渡事宜,分別發生在永嘉之亂、安史之亂、靖康之亂。
西晉末年中原地區戰亂,周邊部族內徙建立割據政權,釀成永嘉之亂,中央朝廷受到威脅。晉建武年間,晉元帝率中原漢族臣民南渡,史稱“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這是中原漢人第一次大規模南遷。
“衣冠”,代表文明的意思,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遷,晉朝首都遷至江東建康(今南京),自此史稱東晉,這是華夏統治中心遷至江南的開始。
然而這一次,由於司馬遹在中原各地掀起的血雨腥風,導致中原世家在強權的壓力的下,紛紛接受王導等人的拉攏,帶著族人紛紛渡江南下。
得知消息後,相較於李特等人的怒火衝天,甚至他們叫囂著要打過長江去,看這幫混蛋能逃到哪去!司馬遹除了一開始有些震驚外,反而很快平靜下來。因為他知道這幫世家南下對江南地區產生很大的影響。
對浙江影響包括:一、世家南渡直接導致了江淮地區的吳語官話化而成為江淮官話;二、江淮地區(今江蘇浙江地區)文化經濟開始高速發展,形成了後世矚目江南文化。此後江南開始發展成傲視全國經濟優勢。
除了西晉末年發生的衣冠南渡外,還有一次是宋代的“靖康之恥”,金兵滅亡北宋帝國,擄走宋朝徽、欽二帝,宋室被迫南遷,建都臨安(杭州),史稱南宋,這次中原文明的大舉南遷,規模之大,超過以往各次。
再有一次大規模的中原文明的南遷雖然不是遊牧民族引起的,但效果是一樣的,那就是發生在唐代天寶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亂”。
三次衣冠南渡,中國的農業中心從北向南轉移,文化的中心亦隨之南移,造就了江南的經濟和人文基礎。
而每一次遊牧民族的南向牧馬,漢文明的衣冠南渡,都是對江南的一次開發、拓展和提升,也是對江南這個概念的錘煉。正是在這一次次的錘煉中,江南長大了,成熟了,江南的形象越來越鮮明了。
後來到了明朝,更是出現了“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是說明朝時湖廣省(今天的湖南湖北)豐收的話全國的糧食就有保障了。可見若是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話,會對全國經濟產生多大的影響!
正是明白這樣的南渡將會大大促進南方的經濟發展,所以司馬遹才會顯得鎮定自若,而且在朝廷派出大軍橫掃各處叛逆的關鍵時刻,各地世家就算是想要跑到南方去,也隻能帶一部分隨身物件,大多數象征財富的佃戶、土地等隻能留給朝廷。
“殿下,難道我們就這麽放過他們?殿下隻要給臣一千人,臣保證一個不拉的將他們統統緝拿歸案!”祖約、李特等人對太子輕易放走那群南逃的世家子弟感到不可理解。
“嗬嗬,大家莫急,這些人逃了就逃了,對我們沒有任何影響。他們對孤來說無所謂,本宮最看重的是那些佃戶、庶民以及世家的土地。隻要有了這些東西,就算是所有的世家子弟全跑光了,孤也不擔心!”
雖然司馬遹表麵上說得輕鬆,但是他心裏還是有些擔心。因為這次世家南渡可以說是北方士族精英的一次集體行動,這裏麵可是有不少人才的。其中出自陳郡謝氏的謝衡一家就是其中翹楚。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