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五月十六日,石勒派兵再度猛攻高昌郡,高昌局勢一下子變得危急起來。城裏的漢人日夜都在期盼朝廷的援軍,然而這一次,大晉的援軍是真的到了。
雖然隻有三千人,可是這是一支精銳的騎兵部隊。這支援軍全是輕裝騎兵,並且作為精銳中的精銳,每個人都備有三匹戰馬,輪流騎乘。他們的目的就騷擾石勒的攻城部隊,力保高昌不失。
麻秋並沒有把這支小小的隊伍放在眼裏,他派出兩萬騎兵迎擊,主力依舊猛攻高昌城。在麻秋看來,三千晉軍根本不夠兩萬騎軍的衝擊,那點人馬,很快會被全殲的。或許最近的連續勝利,讓麻秋也不由自主的膨脹起來。
然而讓麻秋沒有想到的是,戰鬥結束的的確是很快,僅僅半個時辰,兩萬騎兵,居然被三千人給打了回來,還損失了不下三千人。
就在麻秋還沒有想明白的時候,晉軍援軍已經衝入了他的營地。想不明白麻秋也就不去想了,他認為晉軍再厲害也就這麽點人,他有近十萬人馬,壓也可以把那點晉軍給壓死。
的確,以區區四千人馬,衝入十萬人的大營,的確是太莽撞了。曆史上多次發生的少數兵力發動的偷襲,基本上都是乘夜偷襲,然而這部分晉軍卻是光天化日、明火執仗。
但是,魯莽有的時候就是勇氣。而勇氣,是可以激勵別人的。在張方統領的主力尚未抵達之前,整個西域隻有馬賢統領的一萬晉軍,而他還要看守西域長史府駐地,眼前這一支三千人的援軍已經是大晉在西域唯一一隻機動力量了。
自從石勒威震西域之後,鑒於實力上的差距,駐守西域的廂軍一直避免和石勒大軍發生正麵衝突。晉軍隻是固守高昌、牢海等僅有幾個據點,馬賢一直都擔心高昌城真的有失,故而派出一支騎軍在高昌左近徘徊。
如今高昌局勢危急了。一直徘徊在四周的晉軍不得不鼓起勇氣,以弱勢兵力去衝擊麻秋的大軍。所有人都知道一旦高昌失守,羯族人將控製整個西域北道,他們與漠北之間的聯係將徹底被打通,再也不慮被切斷的危險。
這股晉軍的突襲不是沒有效果,本來高昌城在數萬大軍的圍攻下已岌岌可危。可前麵正在專注攻城的羯族人突然聽到後麵傳來一陣喊殺聲,大批人馬從後麵殺了過來。麵對這種情況不少敵軍都懵了。
果然,晉軍的勇氣一時竟震懾住敵人。看著殺紅了眼、如狼似虎的對手,許多膽子小點的敵軍,避之唯恐不及。幸好麻秋反應迅速,立即派遣足夠的兵力將其攔截,但麻秋的兵力畢竟太多了。
盡管偷襲的晉軍有著巨大的勇氣。這一仗晉軍同樣損失不小,雙方也隻能算作打了個平手,晉軍斬敵五千餘級,自己也折損近半。所以,在一場惡戰之後,晉軍還是選擇了後撤。而麻秋也擔心中了調虎離山之計,也沒有選擇追擊。
不過麻秋對高昌城的攻擊。也隻能暫緩了。
五月十九日,大晉又一批援軍抵達西域,這批兵馬原本就駐紮在張掖、敦煌一帶,距離西域比較近。接到高昌的求救書信之後,這部分兵馬就在都尉趙挺的帶領下挺進高昌。
為了救援高昌,廂軍隻好采取急行軍的方式。但是急行軍,還是給晉軍造成不小的損失,出發時的兩萬大軍。經過途中不斷地非戰鬥傷亡,抵達高昌時,僅有一萬二千來人,途中減員竟然高達八千人以上。
從中原到西域,行軍的艱難,可想而知。
二十日,城外的晉軍突然做出欲攻擊麻秋軍之勢。麻秋也不敢大意,領兵反擊,可是晉軍卻不戰而退,等麻秋軍欲停下來。晉軍卻又來攻……如此來回數次,把麻秋軍一部分向北引出二十餘裏,氣得羯族人七竅生煙。麵對晉軍輕騎兵的騷擾,羯族人實在是不勝其煩,大家都是騎兵,追又追不上,甩又甩不脫,實在討厭。
而借著這個機會,高昌城外的晉軍突然以三千騎兵襲擊留守在高昌府城南門外的有限的西域聯軍,麵對戰鬥力低下的西域聯軍晉軍很容易地就撕開一個口子,三千步軍和一部分輜重得以進入高昌城,大大增強了守城士兵的信心。
如今高昌城外的麻秋部仍有八萬多,其中羯族精銳一萬餘人,其餘都是整頓西域降兵所得。麻秋現在也緊張起來,隨著高昌堅不可破,晉軍的援軍卻源源不斷的趕來,他麵臨的局勢卻越來越緊張。
雖然他再次咬牙切齒的下令攻城,但得到了輜重補充的守軍士氣高昂,給了敵軍一個迎頭痛擊。尤其是得到了彈藥補充之後,城內的火器再次發威。若非彈藥補充的有限,高昌內的守軍都想出城作戰。
高昌暫時解除了危機,但離真正的解圍還差的太遠,畢竟經過急行軍過來的援軍,其攜帶的火器實在是太少,大多數還是以冷兵器為主要作戰手段。再加上兵力上劣勢,使得城外的晉軍隻能騷擾敵人而不能將其趕走或者消滅。
高昌城裏等到了援軍,可是新的問題出來了。吃飯的一下子多了幾千張嘴,城又已經被圍了半個月,存糧就是省著吃,也就能再堅持個十天。要知道,晉軍能夠搶運進城的東西,畢竟有限,隻好盡著軍械、藥品,並沒有糧食。
終於等了十天之後,張方統領的主力部隊終於來到了高昌城下,總兵力近十萬人的全火器部隊。這是一支配備了大量馱馬的“摩托化部隊”,不過因為帶著大量火炮、火藥等,行軍速度自然比輕騎慢許多。
由於這支部隊不用急行軍,再加上一路頗為盡心,走到高昌的時候竟然未損一人一馬。與之前由於急行軍而折損嚴重的輕騎相比,他們要幸運得多。
為了遠征西域,朝廷特意給西北節度使府調集了大量輕型火炮,與數百斤的“重炮”相比,隻有不過百斤,可以用戰馬馱運,機動性更強。“輕型火炮”的炮彈,隻有兩斤多,裝藥不足兩斤,用來攻城拔寨或許威力不夠,但是與羯族人交戰,基本都是野戰。
而且輕型火炮還配備了大量“鐵砂珠”等開花彈,最適合對付騎兵。當然“輕型火炮”的射程稍微近了些,隻有二百步。
每炮四人,兩名炮手,其中一人兼做炮長,兩名配備連弩的護衛,其中一人兼做禦手(控製馱炮的馬),一千五百人,備有火炮三百門,戰馬倒有兩千四五百匹(還有馱運火藥、炮彈和炮架的),此外,還有一批重型弩——輕型火炮的射程太短,加上此時的火炮射速慢,沒有護衛是非常危險的。
看著晉軍陸續趕到,麻秋也有些緊張了。他本想趕在晉軍主力抵達前拿下高昌,不想高昌居然如此難啃,自己花了二十天,損失上萬人,卻還沒有攻下。
唯一讓麻秋有點放心的是高昌城下趕到的援軍基本上都是陸軍,就算他最後打敗了也有信心逃走。而且麻秋相信野戰條件下,羯族騎兵並不害怕晉軍。若是劉淵或者慕容廆、吐穀渾在的話,一定會對麻秋的想法嗤之以鼻,沒有和晉軍正麵交過手就是不會感受到晉軍火器的強大。
決戰開始了,一陣驚天動地的巨響後,數枚開花彈落在衝在最前麵的羯族騎兵行進間,幾陣轟鳴之後,敵軍騎兵便倒下一片。
一輪炮擊,便轟趴下五百多騎,其實大大多數人馬這時並沒有死掉,有的馬腸子都打出來了,半臥在地上哀鳴,還有的,是馬上的人被打到地上了,他的戰馬在旁邊嘶叫著轉來轉去。更多的人馬在巨響過後,本能地往後頭逃。
其實三百門輕型火炮的威力是有限的,真正的威力,來自心理上。這場麵,以前西域各國有誰見過?就算是羯族人當初也沒有正麵經曆過火炮的洗禮,因此當晉軍萬炮齊鳴的時候,麻秋部就已崩潰了。其實如果他們真要硬衝,晉軍的火炮頂多開上三輪,對方的戰馬就到跟前了,最多也就能轟倒兩千。
隻是麻秋已經被嚇破膽了,聽著後麵巨響,羯族人跑得更快了。數萬羯族鐵騎,立時潰散開來。
宜將勝勇追窮寇!晉軍騎軍乘勢追出三十餘裏,斬殺萬餘,俘獲八千餘,至此高昌的包圍終於被解了。
大戰之後,麻秋收攏軍馬,除掉跑散的,還有七萬之眾。他與幾個部屬一商議,決定先退回焉耆向石勒匯報之後再說。
就在麻秋圍困高昌的日子,西域長史府下參將馬賢在整頓了兩萬西域各族潰兵之後,正在謀劃著如何反攻於闐。由於石勒親率主力正在征討烏孫,在於闐的主力不過三萬人。馬賢準備先拿下於闐來鞏固西域南道的防線,果然在於闐的石勒軍一觸即潰,大部迅速朝著西方撤離。
雖然隻有三千人,可是這是一支精銳的騎兵部隊。這支援軍全是輕裝騎兵,並且作為精銳中的精銳,每個人都備有三匹戰馬,輪流騎乘。他們的目的就騷擾石勒的攻城部隊,力保高昌不失。
麻秋並沒有把這支小小的隊伍放在眼裏,他派出兩萬騎兵迎擊,主力依舊猛攻高昌城。在麻秋看來,三千晉軍根本不夠兩萬騎軍的衝擊,那點人馬,很快會被全殲的。或許最近的連續勝利,讓麻秋也不由自主的膨脹起來。
然而讓麻秋沒有想到的是,戰鬥結束的的確是很快,僅僅半個時辰,兩萬騎兵,居然被三千人給打了回來,還損失了不下三千人。
就在麻秋還沒有想明白的時候,晉軍援軍已經衝入了他的營地。想不明白麻秋也就不去想了,他認為晉軍再厲害也就這麽點人,他有近十萬人馬,壓也可以把那點晉軍給壓死。
的確,以區區四千人馬,衝入十萬人的大營,的確是太莽撞了。曆史上多次發生的少數兵力發動的偷襲,基本上都是乘夜偷襲,然而這部分晉軍卻是光天化日、明火執仗。
但是,魯莽有的時候就是勇氣。而勇氣,是可以激勵別人的。在張方統領的主力尚未抵達之前,整個西域隻有馬賢統領的一萬晉軍,而他還要看守西域長史府駐地,眼前這一支三千人的援軍已經是大晉在西域唯一一隻機動力量了。
自從石勒威震西域之後,鑒於實力上的差距,駐守西域的廂軍一直避免和石勒大軍發生正麵衝突。晉軍隻是固守高昌、牢海等僅有幾個據點,馬賢一直都擔心高昌城真的有失,故而派出一支騎軍在高昌左近徘徊。
如今高昌局勢危急了。一直徘徊在四周的晉軍不得不鼓起勇氣,以弱勢兵力去衝擊麻秋的大軍。所有人都知道一旦高昌失守,羯族人將控製整個西域北道,他們與漠北之間的聯係將徹底被打通,再也不慮被切斷的危險。
這股晉軍的突襲不是沒有效果,本來高昌城在數萬大軍的圍攻下已岌岌可危。可前麵正在專注攻城的羯族人突然聽到後麵傳來一陣喊殺聲,大批人馬從後麵殺了過來。麵對這種情況不少敵軍都懵了。
果然,晉軍的勇氣一時竟震懾住敵人。看著殺紅了眼、如狼似虎的對手,許多膽子小點的敵軍,避之唯恐不及。幸好麻秋反應迅速,立即派遣足夠的兵力將其攔截,但麻秋的兵力畢竟太多了。
盡管偷襲的晉軍有著巨大的勇氣。這一仗晉軍同樣損失不小,雙方也隻能算作打了個平手,晉軍斬敵五千餘級,自己也折損近半。所以,在一場惡戰之後,晉軍還是選擇了後撤。而麻秋也擔心中了調虎離山之計,也沒有選擇追擊。
不過麻秋對高昌城的攻擊。也隻能暫緩了。
五月十九日,大晉又一批援軍抵達西域,這批兵馬原本就駐紮在張掖、敦煌一帶,距離西域比較近。接到高昌的求救書信之後,這部分兵馬就在都尉趙挺的帶領下挺進高昌。
為了救援高昌,廂軍隻好采取急行軍的方式。但是急行軍,還是給晉軍造成不小的損失,出發時的兩萬大軍。經過途中不斷地非戰鬥傷亡,抵達高昌時,僅有一萬二千來人,途中減員竟然高達八千人以上。
從中原到西域,行軍的艱難,可想而知。
二十日,城外的晉軍突然做出欲攻擊麻秋軍之勢。麻秋也不敢大意,領兵反擊,可是晉軍卻不戰而退,等麻秋軍欲停下來。晉軍卻又來攻……如此來回數次,把麻秋軍一部分向北引出二十餘裏,氣得羯族人七竅生煙。麵對晉軍輕騎兵的騷擾,羯族人實在是不勝其煩,大家都是騎兵,追又追不上,甩又甩不脫,實在討厭。
而借著這個機會,高昌城外的晉軍突然以三千騎兵襲擊留守在高昌府城南門外的有限的西域聯軍,麵對戰鬥力低下的西域聯軍晉軍很容易地就撕開一個口子,三千步軍和一部分輜重得以進入高昌城,大大增強了守城士兵的信心。
如今高昌城外的麻秋部仍有八萬多,其中羯族精銳一萬餘人,其餘都是整頓西域降兵所得。麻秋現在也緊張起來,隨著高昌堅不可破,晉軍的援軍卻源源不斷的趕來,他麵臨的局勢卻越來越緊張。
雖然他再次咬牙切齒的下令攻城,但得到了輜重補充的守軍士氣高昂,給了敵軍一個迎頭痛擊。尤其是得到了彈藥補充之後,城內的火器再次發威。若非彈藥補充的有限,高昌內的守軍都想出城作戰。
高昌暫時解除了危機,但離真正的解圍還差的太遠,畢竟經過急行軍過來的援軍,其攜帶的火器實在是太少,大多數還是以冷兵器為主要作戰手段。再加上兵力上劣勢,使得城外的晉軍隻能騷擾敵人而不能將其趕走或者消滅。
高昌城裏等到了援軍,可是新的問題出來了。吃飯的一下子多了幾千張嘴,城又已經被圍了半個月,存糧就是省著吃,也就能再堅持個十天。要知道,晉軍能夠搶運進城的東西,畢竟有限,隻好盡著軍械、藥品,並沒有糧食。
終於等了十天之後,張方統領的主力部隊終於來到了高昌城下,總兵力近十萬人的全火器部隊。這是一支配備了大量馱馬的“摩托化部隊”,不過因為帶著大量火炮、火藥等,行軍速度自然比輕騎慢許多。
由於這支部隊不用急行軍,再加上一路頗為盡心,走到高昌的時候竟然未損一人一馬。與之前由於急行軍而折損嚴重的輕騎相比,他們要幸運得多。
為了遠征西域,朝廷特意給西北節度使府調集了大量輕型火炮,與數百斤的“重炮”相比,隻有不過百斤,可以用戰馬馱運,機動性更強。“輕型火炮”的炮彈,隻有兩斤多,裝藥不足兩斤,用來攻城拔寨或許威力不夠,但是與羯族人交戰,基本都是野戰。
而且輕型火炮還配備了大量“鐵砂珠”等開花彈,最適合對付騎兵。當然“輕型火炮”的射程稍微近了些,隻有二百步。
每炮四人,兩名炮手,其中一人兼做炮長,兩名配備連弩的護衛,其中一人兼做禦手(控製馱炮的馬),一千五百人,備有火炮三百門,戰馬倒有兩千四五百匹(還有馱運火藥、炮彈和炮架的),此外,還有一批重型弩——輕型火炮的射程太短,加上此時的火炮射速慢,沒有護衛是非常危險的。
看著晉軍陸續趕到,麻秋也有些緊張了。他本想趕在晉軍主力抵達前拿下高昌,不想高昌居然如此難啃,自己花了二十天,損失上萬人,卻還沒有攻下。
唯一讓麻秋有點放心的是高昌城下趕到的援軍基本上都是陸軍,就算他最後打敗了也有信心逃走。而且麻秋相信野戰條件下,羯族騎兵並不害怕晉軍。若是劉淵或者慕容廆、吐穀渾在的話,一定會對麻秋的想法嗤之以鼻,沒有和晉軍正麵交過手就是不會感受到晉軍火器的強大。
決戰開始了,一陣驚天動地的巨響後,數枚開花彈落在衝在最前麵的羯族騎兵行進間,幾陣轟鳴之後,敵軍騎兵便倒下一片。
一輪炮擊,便轟趴下五百多騎,其實大大多數人馬這時並沒有死掉,有的馬腸子都打出來了,半臥在地上哀鳴,還有的,是馬上的人被打到地上了,他的戰馬在旁邊嘶叫著轉來轉去。更多的人馬在巨響過後,本能地往後頭逃。
其實三百門輕型火炮的威力是有限的,真正的威力,來自心理上。這場麵,以前西域各國有誰見過?就算是羯族人當初也沒有正麵經曆過火炮的洗禮,因此當晉軍萬炮齊鳴的時候,麻秋部就已崩潰了。其實如果他們真要硬衝,晉軍的火炮頂多開上三輪,對方的戰馬就到跟前了,最多也就能轟倒兩千。
隻是麻秋已經被嚇破膽了,聽著後麵巨響,羯族人跑得更快了。數萬羯族鐵騎,立時潰散開來。
宜將勝勇追窮寇!晉軍騎軍乘勢追出三十餘裏,斬殺萬餘,俘獲八千餘,至此高昌的包圍終於被解了。
大戰之後,麻秋收攏軍馬,除掉跑散的,還有七萬之眾。他與幾個部屬一商議,決定先退回焉耆向石勒匯報之後再說。
就在麻秋圍困高昌的日子,西域長史府下參將馬賢在整頓了兩萬西域各族潰兵之後,正在謀劃著如何反攻於闐。由於石勒親率主力正在征討烏孫,在於闐的主力不過三萬人。馬賢準備先拿下於闐來鞏固西域南道的防線,果然在於闐的石勒軍一觸即潰,大部迅速朝著西方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