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評彈轟動了五湖四海,四麵八方的人們往蘇州湧來,促進了蘇州的經濟繁榮和娛樂繁榮,直接的反應便是旅店業的興旺發達和評彈舞台的急劇增加,這自然促成了蘇州百年不遇的大好發展時機。
蘇州發展太快了,城市規模在一夜之間就擴大了,吳氏家族的宅第已經不再是郊區,而是城中偏南的旅店群落。
最使吳氏家族值得驕傲的還是那座最初不願宣示於人的戲台,它的規模雖不會增加,可裝飾更加華美,更加氣派,演出場次已然達到飽和狀態。
蘇州吳氏家族的每一位成員都是幸運的,同時更是幸福的,他們接受的良好傳統教育和開放的文化教育,都直接獲得了用武之地。
蘇州吳氏家族旅店業的擴張,同時也是評彈表演的擴張。這都得益於天才神童洞察秋毫,利用旅店住宿之便,匯聚天下文人墨客,匯聚民間的奇巧故事,使蘇州評彈獲得了永不枯竭的素材源泉。
而眼下並不是當初吳氏天才神童評彈創作的翻版,是在原來評彈基礎上大大地前進了一步,如此進步也是為了迎合觀眾的要求而獲得的。
蘇州這個地方,山青水秀,人傑地靈,素有江南魚米之鄉之稱,因此,觀光的,觀看美女的,前來欣賞美麗風光的,前來放鬆心情的,多了,他們停留的時間大多不會固定。幾乎聽從於心靈的召喚。
再好的節目,反反複複地觀看,也倒胃口。於是,自然而然地要求節目翻新,內容創新,表演精心,藝術水平被推著艱難的向前邁進。
而作為吳氏家族的人們自然獲得了發揮各自才能的機遇。這不,吳氏家族中對評彈有一定造詣之人都成了接待南來北往客人的能手,他們將千奇百怪的故事搜集起來。便根據故事的藝術特定性進行再創造,使情節更加引人入勝。演繹流程更加適宜表演。
更重要的一點是,像聰明弟這樣的人,可以做到出口成章,而且能夠得心應手。如果將蘇州評彈比做浩瀚無邊的汪洋大海的話,他便是這海中興風作浪的蛟龍。
吳氏家族中具有聰明弟這樣才能之人可謂多矣,用人才輩出來形容一點都不誇張。尤其是年輕姑娘,不僅代表了蘇州美女的風采,更代表了江南才女的風采。
她們具有聰明弟一般的才能,在表演過程中,豐富的表情,嬌美的容顏,讓無數觀眾為之傾倒。為之叫絕!
吳氏美女可謂多矣,其美質一個賽似一個,在戲台上走馬燈似地變換著。看得觀眾眼花繚亂,隻有舉手投足的份,隻好乖乖地被美色俘獲。
有一日上午,聰明弟接待了一位客官,此人文質彬彬的,說話也不緊不慢。他將一個與閻王爭執的故事講得繪聲繪色,生動無比。
此人對聰明弟道:“吾如此講述故事。汝可省事了,隻需要將語句凝練凝練便可搬上舞台,因此,汝之成功,吾亦有一半功勞。”
聰明弟心中自然不快,可又不便多說什麽,隻是邀請道:“午後,請先生觀看吳氏評彈,掂量掂量汝之功勞有多大!”
此人將信將疑,如此之快就能搬上舞台,可能嗎?於是,此人便要求道:“吾對別人提供的故事創作出來的評彈沒有興趣啊!”
聰明弟點了點頭道:“到時候便可知曉!”說完,揮手告別而出。
提供這個故事情節之人疑惑地望著聰明弟離去的背影,不住地搖頭,內心則曰:“不可能!若是真的如爾所言,我就佩服於你!”
到了下午的未時剛過,此人便早早地應邀前來,等待之時,他將與聰明弟的談話轉述於人,人們都被他的挑戰心理打動,沒有觀眾敢相信,也不願相信,聰明弟在極短的時間裏便可將故事表演出來。
可提供與閻王爭執故事之人則堅持道:“如若按吾講述的故事順序照本宣科,還是有可能的。我們拭目以待!”
表演開始了,布景有些灰暗,有些陰森可怖,但絕不是為了嚇死人的那種居心的反映,隻是稍微烘托氛圍而已。
聰明弟與他的父親包下了這個故事創作的評彈節目的表演。他的父親與聰明弟的表演身份令人不可思議,剛表演便引發了觀眾的議論:搞錯了吧,老的應該扮演閻王,年輕人應該扮演孝順之子,這樣才合情理嘛!
可隨著表演的深入,觀眾們不得不為此則評彈獨具匠心的安排而鼓掌。
為何?閻王畢竟是仙界之人,他的記時與人類的記時是大相徑庭的,仙界不老,凡界不年輕,這是不同的,對生命的特征外在表現理應如此。
聰明弟之父指著並不正襟危坐的閻王質問道:“汝大權在握,為人不慎,為事不公,隻看表麵,不重實情,真是豈有此理,草菅人命!”
閻王則掰著腳丫,漫不經心地答曰:“汝因不孝而收回性命,還有何話可說!孝道乃人間賴以繁衍生息之道,爾之所為,豬狗不如,令人發指!”
“非也,非也!”聰明弟之父聲辯之中怒斥道,“如好好看看我之容顏,為孝順之道絞盡腦汁,逼迫成眼前的未老先衰模樣,作為掌管生死大權之人,不倡導孝道不要緊,奈何要冤枉好人,顛倒黑白,是非莫辨,是何道理!”
“好,說完了,上路吧!”閻王將勾魂筆提在手上,麵對勾魂簿,“如果冤枉,去向那邊的長輩述說清楚,爭取諒解!”
與閻王爭執之人麵黃肌瘦,二目無光,膚色黝黑,毫無活氣,他跪在地上自言自語道:“求求你了,把能順口一點的食物全用來孝順長輩了,成天超負荷的勞作,眼睛都快熬瞎了,隻為長輩有一口飯吃。而今吾僅一息尚存,拿去好了,活著更加受苦,死對我就是一種解脫!”
此人的委屈情懷似乎對閻王並不起太大作用,他放下勾魂筆,正了正帽子,掰著腳丫玩,漠不關心地道:“吾見太多人都為自己叫屈,臭名昭著的大壞蛋也不例外,見得太多了,收起你這蠢笨的把戲吧!”
與閻王爭執之人則上前抓住勾魂筆,雙手捧到閻王麵前:“請吧,最後一次麻煩你!”
閻王眼睛滴溜溜地轉動著,他坐正身子,拍了拍手,陷入了沉思,然後自言自語地念叨道:“為何要求死?要麽死有餘辜,莫非他真的是冤枉的?”
畫外音響起,報告道:“此人乃真正的孝子賢孫的典範,事跡感人,已被證實。”
“錯了又如何?敢把我怎樣?嗯!”閻王則傲慢地道,“被汙枉之人並不鮮見,能奈我何?隻好受著罷了!”
提供這則故事情節之人恍然大悟,原來僅僅是提供了一個引子而已,人家將伸冤到求死轉換得恰到好處,將單靠情節吸引人而升華為表現閻王的驕橫,豈是照本宣科所能及的!(未完待續)
蘇州發展太快了,城市規模在一夜之間就擴大了,吳氏家族的宅第已經不再是郊區,而是城中偏南的旅店群落。
最使吳氏家族值得驕傲的還是那座最初不願宣示於人的戲台,它的規模雖不會增加,可裝飾更加華美,更加氣派,演出場次已然達到飽和狀態。
蘇州吳氏家族的每一位成員都是幸運的,同時更是幸福的,他們接受的良好傳統教育和開放的文化教育,都直接獲得了用武之地。
蘇州吳氏家族旅店業的擴張,同時也是評彈表演的擴張。這都得益於天才神童洞察秋毫,利用旅店住宿之便,匯聚天下文人墨客,匯聚民間的奇巧故事,使蘇州評彈獲得了永不枯竭的素材源泉。
而眼下並不是當初吳氏天才神童評彈創作的翻版,是在原來評彈基礎上大大地前進了一步,如此進步也是為了迎合觀眾的要求而獲得的。
蘇州這個地方,山青水秀,人傑地靈,素有江南魚米之鄉之稱,因此,觀光的,觀看美女的,前來欣賞美麗風光的,前來放鬆心情的,多了,他們停留的時間大多不會固定。幾乎聽從於心靈的召喚。
再好的節目,反反複複地觀看,也倒胃口。於是,自然而然地要求節目翻新,內容創新,表演精心,藝術水平被推著艱難的向前邁進。
而作為吳氏家族的人們自然獲得了發揮各自才能的機遇。這不,吳氏家族中對評彈有一定造詣之人都成了接待南來北往客人的能手,他們將千奇百怪的故事搜集起來。便根據故事的藝術特定性進行再創造,使情節更加引人入勝。演繹流程更加適宜表演。
更重要的一點是,像聰明弟這樣的人,可以做到出口成章,而且能夠得心應手。如果將蘇州評彈比做浩瀚無邊的汪洋大海的話,他便是這海中興風作浪的蛟龍。
吳氏家族中具有聰明弟這樣才能之人可謂多矣,用人才輩出來形容一點都不誇張。尤其是年輕姑娘,不僅代表了蘇州美女的風采,更代表了江南才女的風采。
她們具有聰明弟一般的才能,在表演過程中,豐富的表情,嬌美的容顏,讓無數觀眾為之傾倒。為之叫絕!
吳氏美女可謂多矣,其美質一個賽似一個,在戲台上走馬燈似地變換著。看得觀眾眼花繚亂,隻有舉手投足的份,隻好乖乖地被美色俘獲。
有一日上午,聰明弟接待了一位客官,此人文質彬彬的,說話也不緊不慢。他將一個與閻王爭執的故事講得繪聲繪色,生動無比。
此人對聰明弟道:“吾如此講述故事。汝可省事了,隻需要將語句凝練凝練便可搬上舞台,因此,汝之成功,吾亦有一半功勞。”
聰明弟心中自然不快,可又不便多說什麽,隻是邀請道:“午後,請先生觀看吳氏評彈,掂量掂量汝之功勞有多大!”
此人將信將疑,如此之快就能搬上舞台,可能嗎?於是,此人便要求道:“吾對別人提供的故事創作出來的評彈沒有興趣啊!”
聰明弟點了點頭道:“到時候便可知曉!”說完,揮手告別而出。
提供這個故事情節之人疑惑地望著聰明弟離去的背影,不住地搖頭,內心則曰:“不可能!若是真的如爾所言,我就佩服於你!”
到了下午的未時剛過,此人便早早地應邀前來,等待之時,他將與聰明弟的談話轉述於人,人們都被他的挑戰心理打動,沒有觀眾敢相信,也不願相信,聰明弟在極短的時間裏便可將故事表演出來。
可提供與閻王爭執故事之人則堅持道:“如若按吾講述的故事順序照本宣科,還是有可能的。我們拭目以待!”
表演開始了,布景有些灰暗,有些陰森可怖,但絕不是為了嚇死人的那種居心的反映,隻是稍微烘托氛圍而已。
聰明弟與他的父親包下了這個故事創作的評彈節目的表演。他的父親與聰明弟的表演身份令人不可思議,剛表演便引發了觀眾的議論:搞錯了吧,老的應該扮演閻王,年輕人應該扮演孝順之子,這樣才合情理嘛!
可隨著表演的深入,觀眾們不得不為此則評彈獨具匠心的安排而鼓掌。
為何?閻王畢竟是仙界之人,他的記時與人類的記時是大相徑庭的,仙界不老,凡界不年輕,這是不同的,對生命的特征外在表現理應如此。
聰明弟之父指著並不正襟危坐的閻王質問道:“汝大權在握,為人不慎,為事不公,隻看表麵,不重實情,真是豈有此理,草菅人命!”
閻王則掰著腳丫,漫不經心地答曰:“汝因不孝而收回性命,還有何話可說!孝道乃人間賴以繁衍生息之道,爾之所為,豬狗不如,令人發指!”
“非也,非也!”聰明弟之父聲辯之中怒斥道,“如好好看看我之容顏,為孝順之道絞盡腦汁,逼迫成眼前的未老先衰模樣,作為掌管生死大權之人,不倡導孝道不要緊,奈何要冤枉好人,顛倒黑白,是非莫辨,是何道理!”
“好,說完了,上路吧!”閻王將勾魂筆提在手上,麵對勾魂簿,“如果冤枉,去向那邊的長輩述說清楚,爭取諒解!”
與閻王爭執之人麵黃肌瘦,二目無光,膚色黝黑,毫無活氣,他跪在地上自言自語道:“求求你了,把能順口一點的食物全用來孝順長輩了,成天超負荷的勞作,眼睛都快熬瞎了,隻為長輩有一口飯吃。而今吾僅一息尚存,拿去好了,活著更加受苦,死對我就是一種解脫!”
此人的委屈情懷似乎對閻王並不起太大作用,他放下勾魂筆,正了正帽子,掰著腳丫玩,漠不關心地道:“吾見太多人都為自己叫屈,臭名昭著的大壞蛋也不例外,見得太多了,收起你這蠢笨的把戲吧!”
與閻王爭執之人則上前抓住勾魂筆,雙手捧到閻王麵前:“請吧,最後一次麻煩你!”
閻王眼睛滴溜溜地轉動著,他坐正身子,拍了拍手,陷入了沉思,然後自言自語地念叨道:“為何要求死?要麽死有餘辜,莫非他真的是冤枉的?”
畫外音響起,報告道:“此人乃真正的孝子賢孫的典範,事跡感人,已被證實。”
“錯了又如何?敢把我怎樣?嗯!”閻王則傲慢地道,“被汙枉之人並不鮮見,能奈我何?隻好受著罷了!”
提供這則故事情節之人恍然大悟,原來僅僅是提供了一個引子而已,人家將伸冤到求死轉換得恰到好處,將單靠情節吸引人而升華為表現閻王的驕橫,豈是照本宣科所能及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