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中的大雪在紛紛揚揚地下著,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寒流暗暗的湧動著。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辜名學霸王!”袁世凱目光閃爍地望著外頭白雪皚皚的宮院,款款說道,“李瘋子的詩縱橫擺闔,大氣磅礴。這樣的雄才偉略,大有漢高祖的《大風歌》和魏武帝的《短歌行》之風。”他長籲了一口氣,接著又道,“李瘋子離開南京,轉戰西征,一路連戰連捷。如今寧夏已經光複,甘肅光複也就是時間的問題……”袁世凱搖搖頭,沒再說下去。


    “看著李瘋子攻城略地,心急了?”徐世昌手指彈著茶碗蓋,乜斜了袁世凱一眼,說道,“那咱們就使把勁,叫小皇帝早點退位!”


    “我怎麽不急,李瘋子的勢力膨脹的太快。”袁世凱想起這事就來氣:“攫取共和國總統,過去一直是半公開的秘密。孫大炮的聲明發表後,由秘密默契,變為公開討論,我是再也無法故弄玄虛了。”


    現在,袁世凱是既不甘心與革命黨人翻臉,也不願在清廷麵前公開承認,陷入十分尷尬的窘境。宗社黨人因袁世凱用清朝皇位去換自己的總統,而對他越加仇恨。有人盜用“直豫魯晉奉吉黑七省文武官員紳商兵民”的名義指責他“欺負孤寡,賣國求榮”,“甘為曹、莽之後裔”。有人寫信給他說:“欲將我朝天下斷送漢人,我輩決不容忍,願與閣下同歸澌滅。”


    “孫大炮所提的條件有失審慎,無疑是背棄了他的許諾,提出了不可實施的新建議。唐紹儀也在向南方施壓,說孫大炮正在把事情弄糟,他致電孫中山說,再提什麽條件,簡直是發瘋。伍廷芳、溫宗堯急於同咱們達成協議,對孫大炮公布的清帝退位條件更為惱火,溫宗堯說:如果我有一隻手槍,我就親手殺死孫中山。”徐世昌說道。


    “看來咱們在最近幾個星期所做的工作,由於孫大炮發出了一紙最後通牒,在很大程度上是白費氣力了。這一通牒正當就要宣布退位的時刻送達北京,清廷宗室隻能把它視為一件非常拙劣的恫嚇,再無其他看法。”袁世凱歎息一聲。


    那些滿蒙王公親貴,尤其是以良弼、溥偉等為首的宗社黨,在孫中山公布清帝退位,即讓位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的條件後,更加緊了反袁活動。他們準備袁世凱一辭職,便照準,由毓朗、載澤等出麵組閣,以鐵良任清軍司令,作最後的鬥爭。


    而且鐵良已回到北京,他和良弼等人策劃反袁,在北京城組織近兩萬名滿族士兵。北京恐怖行動正在蔓延,很多人設法購買武器,價格隻有四十五法郎的勃朗寧左輪手槍,竟賣到一百兩銀子一支。


    袁世凱見少壯親貴情緒激憤,單憑口舌難以令其就範,於是以“維持北京治安”為幌子,調曹錫率領的北洋軍第三鎮一部分進京,駐紮在東城及天壇一帶,用以威懾親貴。同時,為了麻痹政敵,他又厚著臉皮一本正經地對中外記者宣布:“現在外間多疑本大臣有謀充共和總統之誌願,揣測之詞,殊屬可笑。雖北方人民及各軍隊不免有此思想,而孫逸仙及一般民黨亦屢次以皇上遜位即以大總統推戴為言,然本大臣斷不肯擔此責任:(一)若任總統,似目下之請皇上遜位,純為自私自利起見,天下後世將視我為何如人;(二)第一任總統經營創造,甚屬不易……我年近六十,病體支離,數月以來,國事操勞,益覺頹唐,自問實無此才力。我此次之力疾拜命,實恐北方糜爛……但使大局敉平,可以始終保全北方之秩序,則我之責任已盡,即我之誌願已達,其他實非我所願聞。”


    袁世凱公然否認與革命黨達成的口頭協議。但孫中山也不是省油的燈,聞訊十分氣憤,再次通電說:“此次議和,屢次展期,願欲以和平之手段達到共和之目的,不意袁世凱始則取消唐紹儀之全權代表,繼又不承認唐紹儀於正式會議時所簽允之選舉國民會議以議決國體之法,複於清帝退位問題,業經彼此往返電商多日,忽然電稱並未與伍代表商及等語。似此種種失信,為全國軍民所共憤……則袁世凱不特為國民之蠹,且實為清帝之仇。此次停戰之期屆滿,民國萬不克再行展期,若因而再起兵釁,全唯袁世凱是咎!舉國軍民,均欲滅袁氏而後朝食。”孫中山宣布了袁世凱的罪狀,揭穿了他的詭計,使他無法躲閃。


    忽然,袁克定匆匆進來,喘了口粗氣,一屁股坐在袁世凱對麵的椅子上,心神不寧地向外望望,轉臉對袁世凱說道:“靳君翼卿回來了――同誌靳君翼卿由孝感第一軍來京,言二四兩鎮,已退至廣水信陽一帶,經餘多方運動,讚成共和者,將校已達二百餘人,此次代表第一軍來京,聯合各軍,要求共和,擬訂三種辦法:(一)運動親貴,由內廷降旨,自行宣布共和。(二)由各軍隊聯名要求宣布共和。(三)用武力脅迫要求宣布共和。以上三種,自以第一種,最為和平,最為允當。特時機萬變,究竟主用何策,尚未可定。”袁克定說著,從袖子裏掏出一封書函,說道,“這是他們幾個書生上父親書。”


    “靳雲鵬!”袁世凱突然想起來了,接過上書展開,徐徐念道:“時機日急,迫於燃眉,中國存亡,決於和戰,宮保躬操政柄,身係安危,輿望所歸,群生托命,正宜力維大局,幸勿為左右所惑,致蹈危機。蓋中外古今,斷無獨背民心,而可以幸然成事者。神機默運,端在此時。側聞京師暗殺黨人,日增月盛,誠恐一旦暴動,致令宮寢受驚.誰非人臣,詎能逃責。擬請速派禁衛軍,保護兩宮,暫幸熱河駐蹕,其大內留守事宜,即交世、徐兩太保,會同管理。庶幾有備無患,巨變可弭,倘荷施行,中國幸甚。”


    “他人呢?”徐世昌問道。


    袁克定回道:“就在門外。”


    “你引他進來。”袁世凱見靳雲鵬寫得深得吾心,忽然覺得這個人也許打破僵局的關鍵。


    “是。”袁克定應了一聲,又退出去。


    袁克定招呼著靳雲鵬在回廊轉著走著,歎息道:“我在北京運動數日,效果甚微,惟賴君力,繼續進行。”


    靳雲鵬在旁笑道:“一息尚存,此誌不容稍懈,君其勿慮。”


    袁克定勉強笑道:“亦須審慎,究不可輕於冒險。”他做了一個請的動作,“先生請進!”


    “靳先生請進!”袁世凱在裏屋郎聲笑道。“請坐!”


    “不敢當,”靳雲鵬走進去,一眼看到袁世凱和徐世昌兩位全在,趕緊向二人一揖,也不客氣的坐下。


    靳雲鵬謁見袁世凱,也不廢話,力陳大局利害,說道:“不能再啟爭端,況宮保一身,關係國家安危,尤宜俯從民望。”


    袁世凱、徐世昌都沒言聲,靳雲鵬來前,他們二人已經議過這事了,而且不止一次兩次。袁世凱沉思半晌,道:“某為大清總理大臣,焉能讚成共和,以負付托。”


    靳雲鵬繃著的臉浮現一絲笑意,說道:“人心為大勢潮流所趨,非共和不能維係群情,必致瓦解土崩,存亡莫卜,宮保負旋乾轉坤之任,自當好惡同民。”


    袁世凱一臉喟然地說道:“南人希望共和則有之,北人恐未必然。”


    靳雲鵬冷笑道:“宮保誤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南北程度,容有不齊,而其圖謀幸福好安惡危則一也。”


    袁世凱臉色又變成憂心忡忡,問道:“段軍統之意若何?”


    靳雲鵬猛然道:“第一軍全體一致,主張共和,並議推舉宮保為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先是忍不住的大喜,接著裝著大驚失色的樣子,沉著臉說道:“軍心胡一變至此,將置餘於何地,若欲使餘欺侮孤兒寡婦,為萬世所唾罵,餘不為也。”


    靳雲鵬知道,袁世凱不過是做個樣子,知道從龍之臣這時候正是表現的時候,遂欠身說道:“宮保為四百兆人民代表,現在大局已危急萬分,共和尚可圖存,倘絕對主張君主,必致國亡種絕而後已,宮保試思保全中國為重乎?抑保全一姓為重乎?且民軍倡言共和告成,皇室必加優待,正係兩全之計。倘聽其糜爛,外侮紛乘,國且淪亡,雖優待亦不可得,奴隸牛馬,同聽諸人,誰秉國鈞,實階之厲,宮保捫心自問,咎何可辭。”


    袁世凱皺著眉頭,深沉地說道:“馮軍統、張軍門均極力主戰,軍隊宗旨,斷難一致。”


    這是實話,馮國章在北京後,心有點動搖。蒙古博爾濟吉特培等,組織義務勤王敢死隊,君主立憲黨亦宣告成立,宗室竟然公舉馮國璋為會長。雖然一開始都是袁世凱受意的,但是到了這個地步,難免馮國章會有其他的心思。外間傳聞,馮國璋向內廷要求軍餉六百萬,並聲明已派妥員前往河間招募精壯二十營,以備戰鬥。


    靳雲鵬咬牙沉思著道:“宮保勿憂,某當憑三寸舌,以遊說之,必令聯為一氣。”說罷,竟毅然而退去。


    袁世凱無言的看向徐世昌,徐世昌正看著靳雲鵬離去的背影,緩緩點頭:“能成!華甫是聰明人,知道怎麽選擇。靳雲鵬隻不過是把你的意思,委婉的傳遞給他。”他一邊起身,一邊向袁世凱說道:“近來洋人的報紙頻頻傳來清軍在‘西北大捷’的報道,各親貴協同宗社黨首領良弼深受鼓舞,運動第一鎮禁衛軍合力反對共和。王金綬等和之,遍發傳單,以冀聳動眾心。”


    袁世凱冷淡地說道:“明明是敗丈,洋人偏偏要說成勝仗,這不是指鹿為馬,顛倒黑白?偏偏宗室的這次蠢豬都相信!”


    “清廷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他們當然願意相信這是真的。”徐世昌端起了架子,提足了精神,身子一仰說道,“就像湖北一戰的結果,北洋其實輸了,但是他們就願意相信我們說的勝利。可是西北戰場,洋人再怎麽能吹,等李瘋子拿下皋蘭,洋人吹的泡泡,宗室的最終的幻想,也終將破滅。”


    袁世凱即不願看著李想勢力膨脹,又不知道怎麽對方這些宗社黨,扣著茶杯,歎道:“宗社黨那幾個死硬的家夥,上書於我,其詞旨極為嚴厲,略謂欲將我朝天下斷送漢人,我輩決不容忍,願與閣下同歸澌滅。”


    徐世昌冷笑道:“對付宗社黨那幾個死硬的家夥,依我之見,除之為上。”


    袁世凱點頭,他也想過殺掉宗社黨以良弼為首的親貴,但是,他考慮到,一則良弼任禁衛軍第1協統兼禁衛軍訓練大臣,仍有操縱禁衛軍的實權,要除掉他,不是那麽容易。再則殺掉皇族,尤其是像良弼這樣的皇族,很可能會驚動整個清室,這不但使他永遠洗不清“曹操”之惡名,也不利於他穩妥地從清室手裏接過權力。


    徐世昌見袁世凱沉默不語,便不露聲色地道:“老弟,你不便下手,可用三十六計中的借刀殺人一計。”


    袁世凱禁不住敞懷大笑起來。


    徐世昌忽然道:“聽聞恭邸、澤公主借外兵,以抗共和。蒙古王公則紛紛出京,各回本旗組織獨立。”


    “不過是一個日本浪人在那裏上竄下跳,不足為慮。著趙爾巽關注既可。”袁世凱不屑道:“要知道,大鼻子洋人們可是站在我這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理想年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光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光景並收藏理想年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