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回去的路上,葉慶平和楚天舒也講了這句話。
臨分手的時候,葉慶平又拍著楚天舒的肩膀說:“小楚,這事我知道有難度,但我相信你一定能辦好!”
楚天舒倍感壓力。
通過調研和摸底,楚天舒得知,伊海濤在任的時候,也動過切除鼇頭灣這個膿包的念頭,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考慮,不是胎死腹中,就是無疾而終,他離任之前,交給葉慶平一個硬任務,就是要盡快徹底斬斷鼇頭灣的後患。
換言之,鼇頭灣現在不僅是葉慶平的心腹大患,也是伊海濤的一塊心病。
不管怎麽說,市長唐逸夫啟動特色小鎮項目的時候,伊海濤時任市委書記,隻要鼇頭灣有一絲的風吹草動,省領導不可能不想起伊海濤,就像十幾天前發生的記者被圍攻,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就一個電話打過來,話說得很是難聽。
從內心來講,楚天舒是樂意接受這個挑戰的。
關鍵時刻,葉慶平能把艱巨的任務交給自己,就必須圓滿地完成,以證明自己在政壇上脫穎而出靠的不是站隊,不是吹牛拍馬,更不是走狗屎運,而是憑的是實實在在的能力和本事。我楚天舒不僅抓得好農村,也同樣能管得了城市。
當前的首要任務,就是把土地從鯤鵬實業的手裏拿過來!
地都沒到手,談什麽清理,談什麽開發?
雖然楚天舒也非常清楚,後續的清理和開發還會遇到各種問題和困難,但同時也深知,開頭這一腳要是踢響了,對以後解決問題和困難絕對會有相當大的幫助。要是踢臭了,後續工作一定會舉步維艱。
很顯然,讓世紀陽光按照鯤鵬實業開出來的高價買過來,那不僅不具有證明的意義,反而會適得其反,令更多的羨慕嫉妒恨的人大為不屑:花大錢辦小事,是個人都能做得到,還用得著你堂堂的一個副市長出馬麽?
調查表明,大大小小的房地產商都有一些土地儲備。
當某塊地還比較冷清沒有人氣,周邊還沒半點開發征兆前,房地產商就前瞻性地廉價取得這塊地的使用權,先圈起來儲備著,待形勢發展變化,再決定是開發還是轉讓。
這也許要等十年八年,也可能要等更長的時間。
一旦形成氣候,周邊大興土木,地價爆漲,他們便如火如荼開發建商品樓。
行內的叫法是養地。
不過,鯤鵬實業把鼇頭灣圈著的做法,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養地,而是一種無奈之下的選擇。
當時,唐逸夫有意在青北縣大興土木,打造出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特色小鎮。
鯤鵬實業的老板王致遠看到了巨大的商機,便疏通關係,率先衝了進來,拿下了鼇頭灣這塊地,準備大幹一番。
誰知人算不如天算,唐逸夫意外落馬,特色小鎮項目無疾而終。
不得已,鯤鵬實業隻能把鼇頭灣的地養了起來。
養的過程中,地被村長敖富貴帶著鼇頭灣的村民占了,成了一塊滋生假冒偽劣的土壤,給省市領導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各種壓力之下,青原市隻能決定著手清理。
最開始,青原市還是希望鯤鵬實業出麵,把地利用起來,但王致遠不為所動,說,青原市把鯤鵬實業忽悠進去,我已經在裏麵虧了好幾千萬,再讓我拿錢往裏砸,你當我的錢是大風刮來的麽?
再往下,無人肯牽頭,就一直這麽拖著。
這一次圍攻記者事件驚動了省裏的領導,讓伊海濤很難堪,葉慶平被逼無奈,隻得出此下策,讓楚天舒找世紀陽光來收拾這個爛攤子。
王致遠覺得時機到了,狠抬了一把價格,二十萬一畝到手的,開出了每畝四十萬的天價。
也就是說,鯤鵬實業花了一個多億拿下的鼇頭灣,壓在手上荒了兩年多,這次一出手,反倒賺了一個多億,這錢來的,真特麽像是大風刮來的。
鼇頭灣周邊還是一大片的農田、菜地和村舍,當時二十萬一畝就因為要搞特色小鎮才炒起來的,已經算貴了,現在沒有其他的項目支撐,每畝要四十萬,非業內人士都認為高得離譜。
楚天舒走的第一步,和過去一樣,讓市裏各職能部門的頭頭去找鯤鵬實業旗下的青原地產壓價。
但青原地產的負責人梁麥新誰的麵子都不給,咬定價錢不鬆口,說,價格是母公司定的,子公司不能擅自作主。
臨走時,梁麥新還跟來人放出狂言,說,我們王總發過話了,鯤鵬實業願意拖,也拖得起,反正再拖下去,價格還得漲,一年至少漲五萬。
各職能部門的頭頭一個個都無功而返,回來向楚天舒匯報,氣得都大罵,這個梁麥新是死豬不怕開水燙,他的青原地產就沒打算在我市正兒八經地做生意,否則的話,隨便找幾條理由,就能卡住他的脖子,叫他乖乖就範。
楚天舒心裏也是十分的生氣,不過,他氣的並不是梁麥新,而是鯤鵬實業的老板王致遠。
這家夥貪婪成性,仗著背後的勢力,大肆巧取豪奪,當年因為儀表廠改製搬遷,楚天舒與他結下了梁子,這一回聽說自己接了鼇頭灣這個燙手山芋,毫無疑問要設置障礙,百般刁難。
但楚天舒未露聲色,按照他的思路開展工作,繼續布置手下的人收集有關數據和資料,越詳盡越好,凡是覺得有價值,都收集到手。
很快,楚天舒就發現了關鍵所在,想到了製服鯤鵬實業的辦法。
依據國家的土地管理法,以政府的名義,與青原地產打一場官司,用強硬的手段收回鼇頭灣的土地使用權。
想法一冒出來,楚天舒就覺出了葉慶平的深謀遠慮,在處理鼇頭灣這個麻煩之前,先出其不意地搬掉了郝建成這塊絆腳石,為清理工作掃清了障礙。
楚天舒想到了對策之後,開始組建工作班子,從國土資源局、城建委等部門要來了得力幹將,還特地從司法局抽調了一位律師,他沒有把他的想法告訴任何人,隻是說,中央非常強調依法治國,我們辦任何事,也得知法懂法,依法合規。
一切都在秘密中進行,葉慶平打了郝建成一個出其不意,楚天舒也要打王致遠一個出其不意。
可是,興奮之餘,楚天舒突然又有點心虛了。(未完待續)
回去的路上,葉慶平和楚天舒也講了這句話。
臨分手的時候,葉慶平又拍著楚天舒的肩膀說:“小楚,這事我知道有難度,但我相信你一定能辦好!”
楚天舒倍感壓力。
通過調研和摸底,楚天舒得知,伊海濤在任的時候,也動過切除鼇頭灣這個膿包的念頭,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考慮,不是胎死腹中,就是無疾而終,他離任之前,交給葉慶平一個硬任務,就是要盡快徹底斬斷鼇頭灣的後患。
換言之,鼇頭灣現在不僅是葉慶平的心腹大患,也是伊海濤的一塊心病。
不管怎麽說,市長唐逸夫啟動特色小鎮項目的時候,伊海濤時任市委書記,隻要鼇頭灣有一絲的風吹草動,省領導不可能不想起伊海濤,就像十幾天前發生的記者被圍攻,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就一個電話打過來,話說得很是難聽。
從內心來講,楚天舒是樂意接受這個挑戰的。
關鍵時刻,葉慶平能把艱巨的任務交給自己,就必須圓滿地完成,以證明自己在政壇上脫穎而出靠的不是站隊,不是吹牛拍馬,更不是走狗屎運,而是憑的是實實在在的能力和本事。我楚天舒不僅抓得好農村,也同樣能管得了城市。
當前的首要任務,就是把土地從鯤鵬實業的手裏拿過來!
地都沒到手,談什麽清理,談什麽開發?
雖然楚天舒也非常清楚,後續的清理和開發還會遇到各種問題和困難,但同時也深知,開頭這一腳要是踢響了,對以後解決問題和困難絕對會有相當大的幫助。要是踢臭了,後續工作一定會舉步維艱。
很顯然,讓世紀陽光按照鯤鵬實業開出來的高價買過來,那不僅不具有證明的意義,反而會適得其反,令更多的羨慕嫉妒恨的人大為不屑:花大錢辦小事,是個人都能做得到,還用得著你堂堂的一個副市長出馬麽?
調查表明,大大小小的房地產商都有一些土地儲備。
當某塊地還比較冷清沒有人氣,周邊還沒半點開發征兆前,房地產商就前瞻性地廉價取得這塊地的使用權,先圈起來儲備著,待形勢發展變化,再決定是開發還是轉讓。
這也許要等十年八年,也可能要等更長的時間。
一旦形成氣候,周邊大興土木,地價爆漲,他們便如火如荼開發建商品樓。
行內的叫法是養地。
不過,鯤鵬實業把鼇頭灣圈著的做法,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養地,而是一種無奈之下的選擇。
當時,唐逸夫有意在青北縣大興土木,打造出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特色小鎮。
鯤鵬實業的老板王致遠看到了巨大的商機,便疏通關係,率先衝了進來,拿下了鼇頭灣這塊地,準備大幹一番。
誰知人算不如天算,唐逸夫意外落馬,特色小鎮項目無疾而終。
不得已,鯤鵬實業隻能把鼇頭灣的地養了起來。
養的過程中,地被村長敖富貴帶著鼇頭灣的村民占了,成了一塊滋生假冒偽劣的土壤,給省市領導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各種壓力之下,青原市隻能決定著手清理。
最開始,青原市還是希望鯤鵬實業出麵,把地利用起來,但王致遠不為所動,說,青原市把鯤鵬實業忽悠進去,我已經在裏麵虧了好幾千萬,再讓我拿錢往裏砸,你當我的錢是大風刮來的麽?
再往下,無人肯牽頭,就一直這麽拖著。
這一次圍攻記者事件驚動了省裏的領導,讓伊海濤很難堪,葉慶平被逼無奈,隻得出此下策,讓楚天舒找世紀陽光來收拾這個爛攤子。
王致遠覺得時機到了,狠抬了一把價格,二十萬一畝到手的,開出了每畝四十萬的天價。
也就是說,鯤鵬實業花了一個多億拿下的鼇頭灣,壓在手上荒了兩年多,這次一出手,反倒賺了一個多億,這錢來的,真特麽像是大風刮來的。
鼇頭灣周邊還是一大片的農田、菜地和村舍,當時二十萬一畝就因為要搞特色小鎮才炒起來的,已經算貴了,現在沒有其他的項目支撐,每畝要四十萬,非業內人士都認為高得離譜。
楚天舒走的第一步,和過去一樣,讓市裏各職能部門的頭頭去找鯤鵬實業旗下的青原地產壓價。
但青原地產的負責人梁麥新誰的麵子都不給,咬定價錢不鬆口,說,價格是母公司定的,子公司不能擅自作主。
臨走時,梁麥新還跟來人放出狂言,說,我們王總發過話了,鯤鵬實業願意拖,也拖得起,反正再拖下去,價格還得漲,一年至少漲五萬。
各職能部門的頭頭一個個都無功而返,回來向楚天舒匯報,氣得都大罵,這個梁麥新是死豬不怕開水燙,他的青原地產就沒打算在我市正兒八經地做生意,否則的話,隨便找幾條理由,就能卡住他的脖子,叫他乖乖就範。
楚天舒心裏也是十分的生氣,不過,他氣的並不是梁麥新,而是鯤鵬實業的老板王致遠。
這家夥貪婪成性,仗著背後的勢力,大肆巧取豪奪,當年因為儀表廠改製搬遷,楚天舒與他結下了梁子,這一回聽說自己接了鼇頭灣這個燙手山芋,毫無疑問要設置障礙,百般刁難。
但楚天舒未露聲色,按照他的思路開展工作,繼續布置手下的人收集有關數據和資料,越詳盡越好,凡是覺得有價值,都收集到手。
很快,楚天舒就發現了關鍵所在,想到了製服鯤鵬實業的辦法。
依據國家的土地管理法,以政府的名義,與青原地產打一場官司,用強硬的手段收回鼇頭灣的土地使用權。
想法一冒出來,楚天舒就覺出了葉慶平的深謀遠慮,在處理鼇頭灣這個麻煩之前,先出其不意地搬掉了郝建成這塊絆腳石,為清理工作掃清了障礙。
楚天舒想到了對策之後,開始組建工作班子,從國土資源局、城建委等部門要來了得力幹將,還特地從司法局抽調了一位律師,他沒有把他的想法告訴任何人,隻是說,中央非常強調依法治國,我們辦任何事,也得知法懂法,依法合規。
一切都在秘密中進行,葉慶平打了郝建成一個出其不意,楚天舒也要打王致遠一個出其不意。
可是,興奮之餘,楚天舒突然又有點心虛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