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1天上白玉京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三千界,書中自有”
趙行德斜靠在堆滿書籍的桌旁伸了個懶腰,揉了揉太陽穴,又伸了伸僵直的手指,感覺精力回複了少許,方才提起狼毫筆,在連夜趕好的手稿上題寫上《雪隱仙蹤錄》第23卷。他皺著眉頭左看右看,總覺得這臨摹自柳公權的書法似是而非,總缺少了一股意境,不由得歎了口氣。
往手心哈了口白氣,趙行德推開雕花梨木窗,一股凜冽的寒風洶洶地灌了進來,令人不禁精神一振,不知不覺,昨夜竟是一夜好大的春雪。
此刻東方漸白,舉目望去,隻見屋簷下掛著一排晶瑩剔透的冰淩,院子裏到處是玉樹瓊花,太學的亭台樓閣,學社書齋,花草樹木,水池假山,全都均勻地覆蓋上了一層細細的雪。不遠處的晨鍾悠悠傳來,與太學相比鄰的宋國宮殿籠罩香霧輕煙之中,更似渺茫的仙境一般。
望著這純美至極的景致,趙行德不由得一時神馳目迷,深深呼吸了一口純淨的空氣,“如今是大宋宣和三年。”他若有所思地喃喃道。這一年,宋國皇帝趙佑恩準被禁錮的元祐黨人後代入太學讀書。皇恩浩蕩,不容推辭,獲得舉人身份的趙行德不得不放棄走科舉正途出仕的打算,辭別鄉裏遠親,赴汴梁太學。這一年,也是現代人趙行德投生到這異時空的第二十四個年頭。
身上穿著朝廷配發給太學生的白色棉袍,頭戴儒生巾,麵貌端正,神情肅然,手腕和食指指節上有常年執筆磨出來的厚厚的胼胝,此時的趙行德看上去與其他的太學生並沒有不同,甚至有時他也困惑著,自己那些潛伏的記憶,與如今真實的世界,到底哪一個才是夢境。
忽聞身後忽然傳來一陣推門聲,趙行德回頭一看,卻是同在太學華章斎進學的太學生陳東,陳東眼角往桌上一瞥,“這雪隱仙蹤最新一卷,可成稿了麽,真真是大才子。”一邊上前一邊笑道,“師師可是天天盼著這故事接續呢。”
趙行德趕忙一手將那手稿放入夾袋之內,苦笑著對陳東拱手道:“這單稿子已拖了半個月,今日若不送到福海書坊,恐怕花掌櫃就要殺到太學來了。”趙行德拍了拍夾袋裏的書稿,歎了口氣,對這陳東拱拱手。他二人乃是宋國國子監太學中的同窗好友,陳東有位在青樓中的紅粉知己,卻是行德的書迷。
陳東見他堅決不肯拿出稿子,卻不敢拉下臉來,隻得打躬作揖道:“好兄弟,那福海書坊將你這書截成小段小段的刊載在每日的小報上,便似羊拉屎一樣,每回還在緊要關頭便止住不表,莫說你嫂子,就連我都急的抓耳撓心的。”
趙行德笑道:“拿人錢財,替人辦事,兄弟我不比少陽兄家資殷富,還要指望這營生貼補酒食呢。”他一邊說,一邊拿起一頂青雲錦襆頭籠在頭上,將頷下的冠帶係好,眼看便要出門,若是不走,隻怕陳東這廝會一直糾纏不休。
“元直休走,有話好說,有話好說!”陳東急忙攔在門口,趙行德毫不客氣地將他推到一邊,“若是等不及連載,福海樓專門有人說書講這一段,隻要掏幾個茶錢,白聽也可以。”陳東心裏罵道:“師師姑娘好歹是鞏樓的頭牌,怎好意思去福海樓聽說書”。陳東隻得跟了出來,不住口地央求。
趙行德隻搖頭不理,二人便這般嘮嘮叨叨一直走出太學學舍華章齋。
宋國國子監太學原先位於商賈雲集的南外城,毅宗皇帝為了使國子監學子更專心向學,特意將太學遷到了內城,緊靠著宮城和延福宮。太學占地甚廣,自從丞相王安石變法以來,太學已不是單純的講學育才之所,而是朝廷選官的重要渠道。王丞相擴建太學,將太學生人數擴充達三千六百人,設一百二十齋,太學生等若是大宋朝廷的候補官員,這些青年學子既有以天下棟梁自詡,抨擊時事,議論朝廷重臣的,也有奔走於朝廷公卿之間,鑽營苟且的,還有流連於倡樓瓦舍,風流倜儻的。
便如後世大學的附近必定有許多商販雲集一般,在這宋國太學左近,有許多的客棧旅店,其中娼樓瓦舍也不在少數,更有許多行商坐賈,販夫走卒混跡其間,此時天色剛剛放亮,此地已經熱鬧非凡。到處都是做買賣的商販,道路兩旁都是各種市井小民光顧的食店,櫃台上掛著鹵煮的豬羊頭和烤雞烤鴨,門口支著大鐵鍋熬著粘糊糊的給雞鴨去毛的焦蠟,散發出濃烈的油煙氣,夾著這汗水和塵土的味道。
福海樓的店小二一看有客人進來,立刻用抹布將早已擦好的桌椅又擦了幾下,這才請趙陳二人坐下,陳東順手了賞他五文銅錢,這才落坐,他在私下裏可以低聲下氣向趙行德索要書稿,到了此處卻不得不自重身份,不能再喋喋不休,隻是一雙眼睛時不時就看向趙行德的夾袋。
趙行德見大堂裏尚且空空蕩蕩,隻有幾桌趕早進城的行商,正不緊不慢地喝著早茶,心中暗暗懊悔,今日卻是來得稍顯早了點,隻好叫了一碗熱騰騰的荔枝圓眼湯,皺著眉頭吹了吹,斯條慢理地吃了起來。陳東也叫了一碗胡椒湯茶,又叫上來兩碟牛羊肉脯,蜜棗、金桔等四盤果子。,一邊吃一邊低聲道:“我知福海樓必定一鼓作氣將書稿的雕版製好,不如你跟他們講好,先印發幾部集子出來留著珍藏。”
都城汴梁乃是天下輻輳雲集之地,眼見城門開了還不到一個時辰,在福海樓裏落坐的商賈已漸漸多了起來,眼看人氣漸足,福海樓當值的歌姬先抱著琵琶在戲台上唱了幾首曲子,說書先生接著便說了段書。
福海書坊與福海樓乃是一家東主所開,都由花掌櫃的打理。書坊便在福海樓的對麵,花掌櫃的每天早上也必到福海樓喝茶的。今番趙行德一邊喝茶聽書,一邊等候那書坊掌櫃。隻聽那將梨花木板碰了兩下,那青袍說書先生便清了清嗓子,朗聲道:
“甘事胡虜不知羞,五湖四海結怨仇。縱有蓋世梟雄氣,料無後人續春秋。”
旁邊的歌女幫著撥弄了幾下琵琶弦,說書先生將梨花木版又敲了兩下,說道:
“我中原上承三皇五帝,雄漢盛唐的氣運,國中英豪輩出,隻需同心協力,自叫那四方狄夷束手。可惜,可歎,總有人數典忘祖,甘心認賊為父,為胡虜幹事,大損陰德,不但為禍中原,而且殃及子孫。”
“這首七言詩,說乃是四代事虜的遼國韓氏,其先祖韓知古本是薊州玉田人,五代時分中原板蕩,契丹人入寇幽燕河北,這韓知古六歲上下便被那契丹人所擄,做了個漢兒奴,再後來被當成妃子的陪嫁送到契丹皇帝身邊。韓知古這一生便道埋沒,孰料其子韓匡嗣,居然因緣際會,恬不知恥地做了那遼國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孌童,又做了契丹皇後的麵首。騷韃子愛屋及烏,又不通中原官製禮儀,居然將一文不名的韓知古授節度使,掌管契丹國中漢人之事。此後更得了左仆射,遷中書令,契丹皇帝駕崩,韓知古居然位列顧命大臣。”
說書的講到這裏時,門簾掀開,十來個身穿皮襖,頭戴狗皮帽的漢子進來坐下要酒要菜,一個行商打扮的被眾伴當簇擁在中間,似乎是這些人的首領。他聽見說書的正在講那遼國韓氏敗落之事,麵色微微一變,一邊喝茶,一邊凝神細聽。
“韓家為代代殫精竭慮地為遼國效忠,在遼國朝中榮寵一時無兩,韓匡嗣節開府倒還罷了。韓匡嗣之子韓德讓,乃是承天太後的麵首,以漢兒之身,總領宿衛事,官拜大丞相,身兼南北院樞密使,爵封齊王,不但位極人臣,就連虜主耶律隆緒,也得以父事之。遼國的國運,也在這韓家的輔佐之下,蒸蒸日上。”
這時,客棧的門簾又被掀開,似乎進門的人還要等候後麵夥伴,將門簾一直撩著不落,一股股冷風灌進來,吹得在大堂中間落座的眾人直皺眉頭,趙行德、陳東也隨眾人朝門口看去,似乎要用目光將門口堵住一般,卻見冷風裹著十幾個儒生打扮的士子站在門口,當先一人見著他二人,麵露欣然之色,笑道:“我說找不著二位,原來已經先來這裏候著了。”
說話的乃是太學華章齋的監生張炳,是個忠厚之人,他身邊還有華章齋與相鄰幾個齋舍的鄧素、何方、朱森、李蕤、吳子龍等監生,都是趙行德與陳東的好友,平常日都要聚會在一起議論時政,詩酒相和。見趙行德與陳東已經落座,鄧素、張炳與何方便搭著他兩人的桌,其餘人也找附近的桌子坐下,叫上湯茶果子,一邊吃茶,一邊聽那青袍的老者說書。
“古語有雲,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更何況這覥顏事敵的家門。到了韓德讓之子韓昌這一代,韓家的家勢便如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一般。韓氏不但把持著南京道幽雲各州,韓昌更四處東征西伐,硬生生收服了生女真、室韋、五國等蠻族部落,壯者揀選成軍,弱者編籍為民,練出了連環馬、鐵浮屠等強軍,正欲取胡主而代之,再行入寇中原。”
“孰料那胡虜也不是睜眼的瞎子,眼看著太阿倒持,強枝弱幹,臣強淩主,終於設了一個巧計。對南京道的漢兒將門許下高官顯爵,離其腹心,又準許女真、室韋等北國蠻族建國稱王,斷其臂膀。這韓昌眾叛親離之下,居然猶有困獸一搏之力,率領本部兵馬攻打上京,被契丹國主以四十萬鐵騎圍困在斷斧山,這一戰隻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韓昌全軍覆沒。”
那說書的講到這裏,左手花梨木板碰了兩下,右手端過茶碗啜了一口,旁邊抱著琵琶的歌女又叮叮咚咚彈了段“十麵埋伏“的曲子,說書的這才清了清嗓子,運足中氣,朗聲道:
“這正是,天意冥冥終不漏,隻爭來早與來遲!幾曾權傾遼國,縱橫無敵的一時梟雄,卻落得族滅身死的下場。連帶著契丹也元氣大傷。”
“原本來,人死如燈滅,萬事皆休。孰料到,韓昌這一死,卻又驚起了另一場天大的波瀾,西夏皇帝聽聞他這結義的兄弟被契丹人所殺,興起十萬雄兵,與契丹人幹戈不休,倒是便宜了本朝,白白安享了數十年太平,且聽下回分解。”
說書的頓了一頓,向茶客微微頷首,向四方作揖,算是結束,他本是福海客棧請來助興的,月錢都有掌櫃的發給,也不需向茶客討錢。
在客棧中的眾行商都是走南闖北過來的,心中倒是感慨天意變幻,運數莫測的多些,這韓家四代仕遼,在遼在宋,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興盛時權勢熏天,敗落時雞犬不留,真所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說書的講完這段以後,到有好幾個桌又添了酒水果子。
“這說書的妄論因果,強作解人,好沒意思”,陳東見趙行德凝神細聽,不由得笑道道,“《左轉》有雲,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以漢人之身仕遼,如伴虎狼,戰戰兢兢猶有朝不保夕之虞,韓氏更不知進退,誌得意滿而拔劍四顧。功高震主的下場,自古皆然,當初胡酋將偌大權柄授予韓家,這便種下了滿門屠滅之因。”
趙行德這才回過神來,他適才凝神思索,乃是因為在他所記得本來曆史當中,韓德讓並無後人,更被遼國皇室賜名耶律隆緒,將耶律氏的子孫代代都過繼一個給他這一房,算起來和遼國耶律皇族的血脈融為一體,韓氏的下場,與這說書的所講大不相同,而占據關中西域稱帝自立,與遼宋鼎足而三的夏國,而是聞所未聞。他見陳東又忍不住議論起政事來,不由笑道:“陳兄高論,隻是聽說書的大都是販夫走卒之輩,尋根究底,這說書的編排來去,不外乎彰顯忠孝節義,警惕見利賣身投敵之人而已。”
鄧素卻聳了聳肩,將一口酒送入喉內,歎道:“如此一來,忠孝節義豈不如同集市上貨物,有利可圖便趨之若鶩,無利可圖便門庭冷落,說到底,卻是敗壞了人心。”
何方也點點頭,沉聲道:“孟子曰,為人臣者懷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終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契丹胡虜與韓氏,皆是趨利負義之輩,人麵獸心之徒,譬如二虎同籠,生死一搏,乃是遲早之事。”
何方說到此時,卻聽旁邊桌一人輕輕地“哼”了一聲,原本細微不聞,卻因為趙行德耳力特靈而聽得清楚,他不由得微微轉頭朝旁邊看去,正是那說書的講到中間進來的十來個戴狗皮帽子的,卻不知是哪一個人發出來的聲音。傳聞韓氏雖滅,但在幽燕北地威望,如同當年安祿山、史思明一般。殊不知是否何方“人麵獸心”之語是否觸動了他人心中之忌。
趙行德忙笑道:“二位言重了,天下君子偏少,而小人偏多。洶洶攘攘,皆為利來利往。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若不言利,則何以驅小人。”
何方眉頭微皺,感覺趙行德這番話,近乎韓非楊朱邪~說,正欲思索聖人駁斥之語,趙行德卻見門簾掀開了一縫兒,花掌櫃側著身子緩緩走進店堂,一邊在門口跺著腳底的冰和泥水,一邊搓著手和耳朵。趙行德不禁微微一笑,他與這掌櫃的熟稔之後,曉得他乃是南方金陵人氏,被東主派到這汴梁幹事,卻頗不習慣汴梁冬天寒冷的天氣,就連身上的棉袍,都比旁人厚實許多,偏偏這人天生不舍得花錢,也不雇轎子,早晚出入皆是冒著寒風步行。
花掌櫃的一邊打理著一邊抬頭四顧,見到店內大堂的桌子約莫坐了七八分滿,臉上露出一絲笑意,見到趙行德坐在中間正向他頷首之意,原本的二分笑意更漲到了七分,二人心照不宣的交換了個眼神,花掌櫃的跟看櫃台的先生交代幾句之後踱步進入賬房。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三千界,書中自有”
趙行德斜靠在堆滿書籍的桌旁伸了個懶腰,揉了揉太陽穴,又伸了伸僵直的手指,感覺精力回複了少許,方才提起狼毫筆,在連夜趕好的手稿上題寫上《雪隱仙蹤錄》第23卷。他皺著眉頭左看右看,總覺得這臨摹自柳公權的書法似是而非,總缺少了一股意境,不由得歎了口氣。
往手心哈了口白氣,趙行德推開雕花梨木窗,一股凜冽的寒風洶洶地灌了進來,令人不禁精神一振,不知不覺,昨夜竟是一夜好大的春雪。
此刻東方漸白,舉目望去,隻見屋簷下掛著一排晶瑩剔透的冰淩,院子裏到處是玉樹瓊花,太學的亭台樓閣,學社書齋,花草樹木,水池假山,全都均勻地覆蓋上了一層細細的雪。不遠處的晨鍾悠悠傳來,與太學相比鄰的宋國宮殿籠罩香霧輕煙之中,更似渺茫的仙境一般。
望著這純美至極的景致,趙行德不由得一時神馳目迷,深深呼吸了一口純淨的空氣,“如今是大宋宣和三年。”他若有所思地喃喃道。這一年,宋國皇帝趙佑恩準被禁錮的元祐黨人後代入太學讀書。皇恩浩蕩,不容推辭,獲得舉人身份的趙行德不得不放棄走科舉正途出仕的打算,辭別鄉裏遠親,赴汴梁太學。這一年,也是現代人趙行德投生到這異時空的第二十四個年頭。
身上穿著朝廷配發給太學生的白色棉袍,頭戴儒生巾,麵貌端正,神情肅然,手腕和食指指節上有常年執筆磨出來的厚厚的胼胝,此時的趙行德看上去與其他的太學生並沒有不同,甚至有時他也困惑著,自己那些潛伏的記憶,與如今真實的世界,到底哪一個才是夢境。
忽聞身後忽然傳來一陣推門聲,趙行德回頭一看,卻是同在太學華章斎進學的太學生陳東,陳東眼角往桌上一瞥,“這雪隱仙蹤最新一卷,可成稿了麽,真真是大才子。”一邊上前一邊笑道,“師師可是天天盼著這故事接續呢。”
趙行德趕忙一手將那手稿放入夾袋之內,苦笑著對陳東拱手道:“這單稿子已拖了半個月,今日若不送到福海書坊,恐怕花掌櫃就要殺到太學來了。”趙行德拍了拍夾袋裏的書稿,歎了口氣,對這陳東拱拱手。他二人乃是宋國國子監太學中的同窗好友,陳東有位在青樓中的紅粉知己,卻是行德的書迷。
陳東見他堅決不肯拿出稿子,卻不敢拉下臉來,隻得打躬作揖道:“好兄弟,那福海書坊將你這書截成小段小段的刊載在每日的小報上,便似羊拉屎一樣,每回還在緊要關頭便止住不表,莫說你嫂子,就連我都急的抓耳撓心的。”
趙行德笑道:“拿人錢財,替人辦事,兄弟我不比少陽兄家資殷富,還要指望這營生貼補酒食呢。”他一邊說,一邊拿起一頂青雲錦襆頭籠在頭上,將頷下的冠帶係好,眼看便要出門,若是不走,隻怕陳東這廝會一直糾纏不休。
“元直休走,有話好說,有話好說!”陳東急忙攔在門口,趙行德毫不客氣地將他推到一邊,“若是等不及連載,福海樓專門有人說書講這一段,隻要掏幾個茶錢,白聽也可以。”陳東心裏罵道:“師師姑娘好歹是鞏樓的頭牌,怎好意思去福海樓聽說書”。陳東隻得跟了出來,不住口地央求。
趙行德隻搖頭不理,二人便這般嘮嘮叨叨一直走出太學學舍華章齋。
宋國國子監太學原先位於商賈雲集的南外城,毅宗皇帝為了使國子監學子更專心向學,特意將太學遷到了內城,緊靠著宮城和延福宮。太學占地甚廣,自從丞相王安石變法以來,太學已不是單純的講學育才之所,而是朝廷選官的重要渠道。王丞相擴建太學,將太學生人數擴充達三千六百人,設一百二十齋,太學生等若是大宋朝廷的候補官員,這些青年學子既有以天下棟梁自詡,抨擊時事,議論朝廷重臣的,也有奔走於朝廷公卿之間,鑽營苟且的,還有流連於倡樓瓦舍,風流倜儻的。
便如後世大學的附近必定有許多商販雲集一般,在這宋國太學左近,有許多的客棧旅店,其中娼樓瓦舍也不在少數,更有許多行商坐賈,販夫走卒混跡其間,此時天色剛剛放亮,此地已經熱鬧非凡。到處都是做買賣的商販,道路兩旁都是各種市井小民光顧的食店,櫃台上掛著鹵煮的豬羊頭和烤雞烤鴨,門口支著大鐵鍋熬著粘糊糊的給雞鴨去毛的焦蠟,散發出濃烈的油煙氣,夾著這汗水和塵土的味道。
福海樓的店小二一看有客人進來,立刻用抹布將早已擦好的桌椅又擦了幾下,這才請趙陳二人坐下,陳東順手了賞他五文銅錢,這才落坐,他在私下裏可以低聲下氣向趙行德索要書稿,到了此處卻不得不自重身份,不能再喋喋不休,隻是一雙眼睛時不時就看向趙行德的夾袋。
趙行德見大堂裏尚且空空蕩蕩,隻有幾桌趕早進城的行商,正不緊不慢地喝著早茶,心中暗暗懊悔,今日卻是來得稍顯早了點,隻好叫了一碗熱騰騰的荔枝圓眼湯,皺著眉頭吹了吹,斯條慢理地吃了起來。陳東也叫了一碗胡椒湯茶,又叫上來兩碟牛羊肉脯,蜜棗、金桔等四盤果子。,一邊吃一邊低聲道:“我知福海樓必定一鼓作氣將書稿的雕版製好,不如你跟他們講好,先印發幾部集子出來留著珍藏。”
都城汴梁乃是天下輻輳雲集之地,眼見城門開了還不到一個時辰,在福海樓裏落坐的商賈已漸漸多了起來,眼看人氣漸足,福海樓當值的歌姬先抱著琵琶在戲台上唱了幾首曲子,說書先生接著便說了段書。
福海書坊與福海樓乃是一家東主所開,都由花掌櫃的打理。書坊便在福海樓的對麵,花掌櫃的每天早上也必到福海樓喝茶的。今番趙行德一邊喝茶聽書,一邊等候那書坊掌櫃。隻聽那將梨花木板碰了兩下,那青袍說書先生便清了清嗓子,朗聲道:
“甘事胡虜不知羞,五湖四海結怨仇。縱有蓋世梟雄氣,料無後人續春秋。”
旁邊的歌女幫著撥弄了幾下琵琶弦,說書先生將梨花木版又敲了兩下,說道:
“我中原上承三皇五帝,雄漢盛唐的氣運,國中英豪輩出,隻需同心協力,自叫那四方狄夷束手。可惜,可歎,總有人數典忘祖,甘心認賊為父,為胡虜幹事,大損陰德,不但為禍中原,而且殃及子孫。”
“這首七言詩,說乃是四代事虜的遼國韓氏,其先祖韓知古本是薊州玉田人,五代時分中原板蕩,契丹人入寇幽燕河北,這韓知古六歲上下便被那契丹人所擄,做了個漢兒奴,再後來被當成妃子的陪嫁送到契丹皇帝身邊。韓知古這一生便道埋沒,孰料其子韓匡嗣,居然因緣際會,恬不知恥地做了那遼國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孌童,又做了契丹皇後的麵首。騷韃子愛屋及烏,又不通中原官製禮儀,居然將一文不名的韓知古授節度使,掌管契丹國中漢人之事。此後更得了左仆射,遷中書令,契丹皇帝駕崩,韓知古居然位列顧命大臣。”
說書的講到這裏時,門簾掀開,十來個身穿皮襖,頭戴狗皮帽的漢子進來坐下要酒要菜,一個行商打扮的被眾伴當簇擁在中間,似乎是這些人的首領。他聽見說書的正在講那遼國韓氏敗落之事,麵色微微一變,一邊喝茶,一邊凝神細聽。
“韓家為代代殫精竭慮地為遼國效忠,在遼國朝中榮寵一時無兩,韓匡嗣節開府倒還罷了。韓匡嗣之子韓德讓,乃是承天太後的麵首,以漢兒之身,總領宿衛事,官拜大丞相,身兼南北院樞密使,爵封齊王,不但位極人臣,就連虜主耶律隆緒,也得以父事之。遼國的國運,也在這韓家的輔佐之下,蒸蒸日上。”
這時,客棧的門簾又被掀開,似乎進門的人還要等候後麵夥伴,將門簾一直撩著不落,一股股冷風灌進來,吹得在大堂中間落座的眾人直皺眉頭,趙行德、陳東也隨眾人朝門口看去,似乎要用目光將門口堵住一般,卻見冷風裹著十幾個儒生打扮的士子站在門口,當先一人見著他二人,麵露欣然之色,笑道:“我說找不著二位,原來已經先來這裏候著了。”
說話的乃是太學華章齋的監生張炳,是個忠厚之人,他身邊還有華章齋與相鄰幾個齋舍的鄧素、何方、朱森、李蕤、吳子龍等監生,都是趙行德與陳東的好友,平常日都要聚會在一起議論時政,詩酒相和。見趙行德與陳東已經落座,鄧素、張炳與何方便搭著他兩人的桌,其餘人也找附近的桌子坐下,叫上湯茶果子,一邊吃茶,一邊聽那青袍的老者說書。
“古語有雲,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更何況這覥顏事敵的家門。到了韓德讓之子韓昌這一代,韓家的家勢便如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一般。韓氏不但把持著南京道幽雲各州,韓昌更四處東征西伐,硬生生收服了生女真、室韋、五國等蠻族部落,壯者揀選成軍,弱者編籍為民,練出了連環馬、鐵浮屠等強軍,正欲取胡主而代之,再行入寇中原。”
“孰料那胡虜也不是睜眼的瞎子,眼看著太阿倒持,強枝弱幹,臣強淩主,終於設了一個巧計。對南京道的漢兒將門許下高官顯爵,離其腹心,又準許女真、室韋等北國蠻族建國稱王,斷其臂膀。這韓昌眾叛親離之下,居然猶有困獸一搏之力,率領本部兵馬攻打上京,被契丹國主以四十萬鐵騎圍困在斷斧山,這一戰隻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韓昌全軍覆沒。”
那說書的講到這裏,左手花梨木板碰了兩下,右手端過茶碗啜了一口,旁邊抱著琵琶的歌女又叮叮咚咚彈了段“十麵埋伏“的曲子,說書的這才清了清嗓子,運足中氣,朗聲道:
“這正是,天意冥冥終不漏,隻爭來早與來遲!幾曾權傾遼國,縱橫無敵的一時梟雄,卻落得族滅身死的下場。連帶著契丹也元氣大傷。”
“原本來,人死如燈滅,萬事皆休。孰料到,韓昌這一死,卻又驚起了另一場天大的波瀾,西夏皇帝聽聞他這結義的兄弟被契丹人所殺,興起十萬雄兵,與契丹人幹戈不休,倒是便宜了本朝,白白安享了數十年太平,且聽下回分解。”
說書的頓了一頓,向茶客微微頷首,向四方作揖,算是結束,他本是福海客棧請來助興的,月錢都有掌櫃的發給,也不需向茶客討錢。
在客棧中的眾行商都是走南闖北過來的,心中倒是感慨天意變幻,運數莫測的多些,這韓家四代仕遼,在遼在宋,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興盛時權勢熏天,敗落時雞犬不留,真所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說書的講完這段以後,到有好幾個桌又添了酒水果子。
“這說書的妄論因果,強作解人,好沒意思”,陳東見趙行德凝神細聽,不由得笑道道,“《左轉》有雲,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以漢人之身仕遼,如伴虎狼,戰戰兢兢猶有朝不保夕之虞,韓氏更不知進退,誌得意滿而拔劍四顧。功高震主的下場,自古皆然,當初胡酋將偌大權柄授予韓家,這便種下了滿門屠滅之因。”
趙行德這才回過神來,他適才凝神思索,乃是因為在他所記得本來曆史當中,韓德讓並無後人,更被遼國皇室賜名耶律隆緒,將耶律氏的子孫代代都過繼一個給他這一房,算起來和遼國耶律皇族的血脈融為一體,韓氏的下場,與這說書的所講大不相同,而占據關中西域稱帝自立,與遼宋鼎足而三的夏國,而是聞所未聞。他見陳東又忍不住議論起政事來,不由笑道:“陳兄高論,隻是聽說書的大都是販夫走卒之輩,尋根究底,這說書的編排來去,不外乎彰顯忠孝節義,警惕見利賣身投敵之人而已。”
鄧素卻聳了聳肩,將一口酒送入喉內,歎道:“如此一來,忠孝節義豈不如同集市上貨物,有利可圖便趨之若鶩,無利可圖便門庭冷落,說到底,卻是敗壞了人心。”
何方也點點頭,沉聲道:“孟子曰,為人臣者懷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終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契丹胡虜與韓氏,皆是趨利負義之輩,人麵獸心之徒,譬如二虎同籠,生死一搏,乃是遲早之事。”
何方說到此時,卻聽旁邊桌一人輕輕地“哼”了一聲,原本細微不聞,卻因為趙行德耳力特靈而聽得清楚,他不由得微微轉頭朝旁邊看去,正是那說書的講到中間進來的十來個戴狗皮帽子的,卻不知是哪一個人發出來的聲音。傳聞韓氏雖滅,但在幽燕北地威望,如同當年安祿山、史思明一般。殊不知是否何方“人麵獸心”之語是否觸動了他人心中之忌。
趙行德忙笑道:“二位言重了,天下君子偏少,而小人偏多。洶洶攘攘,皆為利來利往。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若不言利,則何以驅小人。”
何方眉頭微皺,感覺趙行德這番話,近乎韓非楊朱邪~說,正欲思索聖人駁斥之語,趙行德卻見門簾掀開了一縫兒,花掌櫃側著身子緩緩走進店堂,一邊在門口跺著腳底的冰和泥水,一邊搓著手和耳朵。趙行德不禁微微一笑,他與這掌櫃的熟稔之後,曉得他乃是南方金陵人氏,被東主派到這汴梁幹事,卻頗不習慣汴梁冬天寒冷的天氣,就連身上的棉袍,都比旁人厚實許多,偏偏這人天生不舍得花錢,也不雇轎子,早晚出入皆是冒著寒風步行。
花掌櫃的一邊打理著一邊抬頭四顧,見到店內大堂的桌子約莫坐了七八分滿,臉上露出一絲笑意,見到趙行德坐在中間正向他頷首之意,原本的二分笑意更漲到了七分,二人心照不宣的交換了個眼神,花掌櫃的跟看櫃台的先生交代幾句之後踱步進入賬房。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