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暖風微醺,揚州郡圃中百花盛放,遊人如織。何方和朱森的弟子參見武昌侯以後,師傅便讓他們不必隨侍在側,這群年輕的書生們便在郡圃中遊玩,有人的臉上還帶著興奮之色。朱森與何方決心廣傳道學後,再收弟子時,便特意不挑選出身貧寒,也不是太熱衷於仕途的年輕士子。因此,這些書生有的出身於耕讀之家,有的是商販之後,真正書香門第出身的反而隻一兩人。因此,親眼見到鼎鼎大名的武昌侯,對這些年輕人的震動頗大。


    “武昌侯如此平易近人,”莫銓感慨道,“我還以為他是個赳赳武夫呢。”


    他是亳州人氏,數代都是耕讀傳家,莫銓少時是父親教的字,十歲才送到村中的私塾讀書。何方經過亳州講學時,莫銓聽得入迷,他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第二天就登門拜師,沒想到真的便被何方收入門牆。這一切對莫銓來說,真如做夢一般。今天拜見武昌侯,更讓莫銓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暗想道:“長江後浪推前浪,我輩將來是不是也能像趙侯那樣濟世救民呢?”


    “能重述君子之道的人物,怎麽會是一介莽夫。”梁國才搖了搖頭,“聽說陳相公、曹尚書、鄧尚書、吳尚書和恩師他們都是太學一齋的同窗,假以時日,這是不亞於四相簪花的軼聞啊。”他有些遺憾道,“可惜汴梁淪陷,各州州學秉政,如石庭堅等後輩中的翹楚大都留在本州,就算太學重建,也無複當年俊傑雲集的盛況了。”盡管朱森與何方決心立下東林親傳弟子不得出仕,講堂師生不得議論時事的規矩,但此時他們尚未前往無錫,眾弟子們都是年輕人,這時的風氣,士人在修身治學之餘,議論朝政倒是尋常。


    楊秀卻沉聲道:“留在州縣報效桑梓之地,總比當年數萬冗官留在汴梁,做國家的蛀蟲來的好。我們讀聖賢書,明天理,習君子之道,並不是在朝中才能有用。孔子周遊列國,屢屢碰壁,出仕的日子屈指可數,難道就不是聖人了嗎?傳道授業,開啟民智,主持公義,濟世行善,這些事情,說不定不出仕反而能做的更好。”


    楊秀這些年來一直跟隨在朱森身邊,學識大有長進,和數年前相比,氣質也沉著了許多。往日拜師之事如在眼前,趙行德也認出他來了,今天對他微微點頭,到讓楊秀有些慚愧。和這些後入門的弟子相比,楊秀儼然是大師兄,朱森的打算,他也知道一二,因此在言談中有意無意地望著上麵引,眾弟子雖不解他為何發次議論,但楊秀說的句句在理,因此也都點頭稱是。見眾人都不反駁,楊秀朝四並堂望去,遺憾地歎了口氣......


    騎鶴樓上,眾人酒酣耳熱之際,猜拳行令,一個個喝的酩酊大醉,最後尚且還清醒些的杜吹角等幾個人,扶著走不動丁禁等人回到碼頭水師營壘。這營壘其實隻是在碼頭附近圈起了一塊空地做大校場,校場邊搭設一些官兵住宿的帳篷,帳篷區域外麵豎起一圈鹿角,又以荊條綁紮在鹿角之間,既防盜賊和野狗鑽進營區,也防止小孩兒竄到校場中來搗蛋。


    每天南海水師操練的時候,都有不少孩童都趴在鹿角外麵看戲,甚至還有淘氣的,一邊看,一邊裹著布條將荊刺掰斷,甚至將荊條割斷弄出可容出入的洞來,搞得水師軍卒每隔個十幾天都要修補。因為水師的營寨將來設在瓜洲,所以州府這邊的營盤也就暫將就著。趙行德在揚州逗留,旁人不明所以,杜吹角卻知道,上將軍是在等侯夫人。李夫人若乘船自黃河轉入大運河,一路都是順流而下,一切順利的話,過不了多久就抵達揚州了。


    劉誌堅手扶腰刀,在碼頭上來回踱著步,一見杜吹角便問道:“上將軍哪裏去了?”


    “上將軍?”杜吹角拍著肚子打了個酒嗝,“他去郡圃和老友賞花去了。”他不解地看著劉誌堅焦急的臉色,“什麽事?大食鬼劫掠?還是遼狗又南下啦?”杜吹角笑著拍了拍劉誌堅的肩膀,“不用擔心,咱們都包打了!”他又打了個酒嗝,酒氣直衝劉誌堅的弊端,惹得他大皺眉頭。“唉!”劉誌堅歎了口氣,“大事!比遼寇南下還大!”


    “什麽?”杜吹角睜大了眼睛,“不會是兩國交兵吧,大把銀錢買地,都打了水漂。”


    “是夫人的事。”劉誌堅左右看了看,壓低聲音道,“李夫人船行至汴梁,聽說上將軍攜公主同往鄂州,一氣之下,竟然當即喝令停船,換乘了條逆流而上的漕船,現在恐怕已經回洛陽了。這下子.....”他重重地歎了口氣。滿臉愁容,不知怎麽向趙行德解釋。李若雪返回的事,關係宋國和夏國的協議,按道理,行軍司、軍情司應該派人過來解釋清楚,可是清官難斷家務事,誰也不願擔待這個差事,隻傳了個消息過來。


    “啊?”杜吹角嘴張大得能放下一個雞蛋,“他,他們也不勸一勸嗎?”


    “勸?怎麽勸?”劉誌堅瞪了瞪眼,歎了口氣,又道,“據說,行軍司和軍情司的人都勸了,連宋國曹兵部是上將軍故友,也勸了,可又有什麽用?行軍司擔心影響大事,一直寄希望能夠勸說回頭,可李夫人在汴梁住了半個月,還是回洛陽了。唉――他奶奶的,這件事沒了挽回的餘地,行軍司這才通知我們。”他煩惱地搖搖頭,暗暗道,“這幫混蛋,該不是故意的吧?”


    “是啊。”杜吹角搖頭歎道,“這麽溫柔斯文的一個人,竟是如此的烈性子。”


    他曾在敦煌趙府做客時,曾見過李夫人一麵,現在卻不知說什麽好了。按照夏律,男子沒得到夫人的準許而新娶新歡的話,夫人一是可以請求絕婚,並且分到大多數家產,二是向護民官申訴,要官府強迫男子離棄新歡。像趙行德這樣的情況,夏國官府也很難幹涉,李夫人這樣決絕掉頭離去,就頗為令人擔心了。


    果然,當趙行德返回東關碼頭,從劉誌堅處得知這個消息時,頓時大驚失色。


    “除了行軍司文書,”他沉默了一會兒,問道:“夫人可有書信?”


    “沒有。”劉誌堅如實答道,“隻有這個送過來。”他從懷裏掏出公函,趙行德接了過來,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當他看到李若雪聞知這邊情形,喝令停船,下船而去時,長長歎了口氣。當初在李府相見時的情景,仿佛還在昨天,汴梁揭帖案子,義無反顧一路艱辛,逃到夏國以後,那個聰慧明豔的女子,常年苦守空閨,含辛茹苦養育著子女.....


    微風吹著信紙顫動不止,發出輕微地響聲,仿佛輕輕地歎息。


    “是我負了夫人。”趙行德深深吸了口氣,黯然道,“既然如此,拔營起寨,去瓜州渡吧。”


    他將行軍司公函疊了四疊,放入懷中,他胸中仿佛有塊沉甸甸的石頭壓著,歎了口氣。劉誌堅和杜吹角相互看了一眼,同聲答是。次日黎明時分,南海水師都督府將士,連同淮南招募的一千水手,一千火銃手,乘坐大小官船五艘,順流直下瓜洲渡,這裏也是南海水師最靠北的的駐泊港口和大營所在。


    趙行德沒等到李若雪便離開揚州,趙環疑惑詢問之下,她才知到了事情原委,不禁秀眉緊蹙,低聲道:“李姐姐是有些誤會,妾身,妾身,妾身.....”她語氣哽咽了半晌,說不出話來。在皇嫂朱穎的口中,李若雪也是十分溫柔善解人意的人,她本想李若雪到了揚州後,她也不爭大小,隻願這位接納自己成為趙行德的夫人之一。趙環雖然在宮中耳濡目染了許多爭寵的故事,但畢竟隻是二十許人,情勢出乎預料到這個地步,她不禁有些不知所措。


    “待大食事了,我回洛陽去向若雪解釋,”趙行德輕撫著她的秀發,感覺不知是因為害怕,還是激動,趙環的身軀竟在微微顫抖,他低聲道,“這都是我的錯。若雪也隻是生我的氣。她本是個很善良,很寬容的人,你也不必太過憂心。”“嗯。”趙環輕輕答應,將螓首靠在趙行德的胸口,聽見他重重歎息了一聲。


    趙行德身邊有佳人陪伴,想起遠處的空閨寂寞,心中更湧起一股內疚的情緒。他來到這時代,雖然見多了三妻四妾的情形,但他的內心裏,這樣的情形卻是難以坦然接受的。陰差陽錯之下,錯結姻緣,卻是非常之對不起夫人。以他對李若雪的了解,她是外柔內剛,所以氣憤難平,掉頭決絕而去。但是,她又非絕情之人,隻要婉轉解釋,當能得到夫人的諒解,隻是彼此之間這個心結,卻是不知如何解開得了。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的黎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鼓元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鼓元吉並收藏帝國的黎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