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吳王……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吳軍軍營中,響起了朗朗之聲,每天士兵們早起後、晚睡前,都要背誦一遍《李衛國語錄》和《吳軍軍規條例》。
如今,隨著幾十萬原太平軍將士加入吳軍,自然也躲不過的,於是新一輪的洗腦工作開始了。
想要徹底消化這幾十萬太平軍降兵,至少需要三個月甚至幾年時間。
趁著這段時間,李衛國將精力轉向了經濟和民生。
隨著李衛國徹底掌控江南八省,除了江南省和浙江省之外,其他六省的經濟相對差距太大,尤其是江西省,因為太平天國戰亂緣故,是江南八省中最貧窮的。不但是經濟最弱,民生也最差,需要李衛國耗費大量財力和人力來恢複。
為此,李衛國令吳王府財政部撥款一百萬人民幣用於江西省戰後重建,安撫當地百姓,使他們盡快從太平天國的毒害中掙脫出來,回到祖國大家庭之中,修複戰爭創傷。
而李衛國製定的新政,也開始從江南省、浙江省向其他六省推行,鼓勵工商業發展、鼓勵農耕、鼓勵教育等。
在稅負方麵,江南八省取消了大量的賦稅,其中最大的兩項賦稅便是農業稅和厘金。農民本來就貧窮,還要加征各種賦稅,將加劇貧富差距,所以李衛國直接取消了所有農業稅,這一政令瞬間令江南八省的一億多農民歡喜鼓舞,對李衛國的擁護程度達到空前。
另一項厘金稅是清政府為了鎮壓太平天國而設立的特別賦稅,是一項沉重的負擔,幾乎壓得士紳、商人、地主喘不過來氣,因為這個厘金沒有明確規定數額和百分比。完全就是逼捐,強迫交錢,很多本來殷富的家庭都被這個厘金連累破產了。大魚被吃成了小魚,小魚被吃成了蝦米。蝦米最後家破人亡。
而厘金製度在李衛國治下的江南省和浙江省卻一直沒有執行過,因為當初李衛國並不缺錢擴充軍備,用各種借口不向朝廷繳稅,所以令江南省和浙江省的百姓不受厘金之害,使得百姓們生活安定富足。
可其他地方的老百姓就苦了,清軍打仗缺錢,隻能在厘金上盤剝老百姓,吃完東邊大戶吃西邊。直到把大戶人家吃垮。而太平天國更缺德,聖庫製度直接把所以老百姓的錢財全部充公了。
因此,當江南其他六省老百姓得知不用再繳納厘金稅時,紛紛奔走歡呼慶祝,感謝李衛國的大恩大德。
凡事就怕對比,李衛國控製下的江南八省取消了厘金製度,但其他清軍控製的省份卻依然沒有取消厘金,甚至變本加厲,尤其是奕欣的八旗軍、曾國藩的楚軍(原湘軍)、李鴻章的燕軍(原淮軍),都在大規模擴充軍備。令老百姓更加苦不堪言。
跟北方各省的老百姓相比,南方各省的老百姓顯然要幸福多了,於是他們更加感激李衛國了。
一時間。李衛國的聲望如日中天,深受擁戴。
李衛國有了江南八省,治下人口達到9800萬,其中95%是農民,依然以耕種為主要謀生手段。李衛國除了免除農業稅幫助這些農民之外,他暫時沒有調整工農商產業結構,因為此時的吳軍總兵力已經達到一百萬人,遇到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糧食問題。
因為戰爭的緣故。各省的糧食都緊缺,大量農民為躲避戰亂四處漂泊。令土地荒蕪,糧食銳減。
盡管李衛國手中資金充裕。可以花高價從海外購買,但一百萬大軍的糧食供應也是個天文數字,以前隻需要建立一兩座大型糧倉就行了,如今必須得建立幾十座甚至上百座大型糧倉才能確保吳軍的戰備要求。
這樣一來,為了解決糧食問題,李衛國需要盡快恢複各省的農業,同時還得大規模提供糧食產量。
這個年代沒有雜交水稻等高產糧食種子,不論是水田還是旱田,產量都非常低,每畝產量不足21世紀時的十分之一,想要提升糧食產量隻能擴大耕作麵積。
顯然,太平天國一戰令全國人口銳減兩億,1864年的大清帝國人口隻有2.1億,李衛國治下人口雖然占了近一半達到9800萬,但分部十分不均勻,江南省和浙江省因為有強大的吳軍鎮守,相對安定,十幾年來南方各地因戰亂大量遷入人口,如今高達5000千萬,而受太平天國戰亂影響最深的江西省人口不足五百萬,相差十倍之多。
李衛國本想從江南省和浙江省遷移一部分老百姓補充江西省人口,可最終他派人調查一下民情發現老百姓根本不願意,於是隻好作罷。
不能從人口上下手,李衛國自能想辦法提升農田的畝產量了。
盡管李衛國已經指派一批農業科學家進行雜交水稻等高產糧食的配種研發工作了,但短期內是不能指望的,而提升畝產量的手段便剩下了化肥一途。
好在李衛國有先見之明,早在十年前成立江灣工業區時,第一批工廠中就包括了化肥廠。當時江南省的老百姓都用農家肥,用不起化肥,李衛國也是準備利用化肥廠來掩蓋吙藥廠生產目標的。
當初的高成本,是因為化肥中的重要原理硝酸鹽需要從智利進口,這年代沒有百萬噸大型貨船,運輸成本高,進口關稅也高,導致最終江灣化肥廠生產出來的化肥成本高,老百姓用不起。
但如今十年之後,在科學院的巴尼特和惠更斯兩位院士的幫助下,在李衛國的“神指點”下,利用空氣來提出氮的設備最終研製成功並投產使用,使得江灣化肥廠不用再從智利進口昂貴的硝酸鹽了,直接就可以用工業氮氣來合成氮肥,甚至火藥廠所需的硝酸原料也一並解決了,這兩個巨大的用途令成本迅速降低。
不過老百姓還是不太習慣買化肥種地。盡管化肥的價格已經降到了老百姓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於是李衛國想出辦法,擴大化肥廠的生產規模,一開始先用財政撥款來支付化肥生產費用。免費發放給農民使用,如此持續幾年。當農民發現化肥可以明顯提高糧食產量時,意識到化肥的重要性時,再將化肥按正常價格銷售,一切都好水到渠成。
舍得舍得,不舍怎麽能得到。
在免除農業稅和免費贈與化肥這兩項政策的誘惑下,整個江南八省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農民的耕種積極性迅速提高,使得李衛國的糧食戰略格局得以完成。
部署糧食戰略的同時。李衛國自然不會忘記工業建設,尤其是軍事工業,也是奪得天下的關鍵。
工業方麵,李衛國沒有改變現有格局,依然是以上海江灣為工業基地中心,規模逐步向外擴張,但不會出江南省,暫時也不會擴向其他各省。
因為李衛國很清楚,他控製的省份都在南方,礦產資源貧乏。不適合建設工業基地,一個上海工業基地已經很不錯了。
隨著吳軍大規模擴軍和收編幾十萬太平軍,兵力的增加意味著武器裝備的大規模支出。槍炮彈藥的生產都比原來擴大了幾倍,鋼鐵廠的原材料之前是從海南島的石碌開采然後運輸到上海加工,距離有些遠,因為李衛國治下的南方沒有更好品質的鐵礦石,從歐美進口更不劃算。
尤其是衛國式步槍彈使用的是銅,因為銅的延展性好,易加工、易切割,最適合五十年代的車床加工,所以被李衛國選來製造步槍彈。可由於國內的銅礦稀少。之前因為滬軍的規模不大,所需銅原料可以從市場購買。但隨著滬軍轉變成吳軍。百萬大軍所需要的步槍彈可謂天文數字,平時訓練的消耗。乃至將來的滅清戰爭爆發,都將需要更為龐大的彈藥,這時,市場上的銅資源因為吳軍的巨額缺口而價格瘋漲,令吳軍步槍彈的生產成本激增。
為此,李衛國跟英國簽署了協議,暫時可以從英屬印度進口銅礦石。不過從戰略和軍事上考慮,這不是辦法,將來一旦跟英國人開戰,銅礦石進口渠道將被封鎖,對吳軍造成影響。
如今隨著太平天國的覆滅,之前被太平軍占領的馬鞍山一帶鐵礦場如今可以開采了,沿著長江順流而下,很快就會運到上海江灣鋼鐵廠進行冶煉,運輸成本較之前從海南島海運明顯降低。
同時,馬鞍山一帶還有李衛國所知道的一座大型銅礦,也一並得到了開采。這樣一來,不但鋼鐵冶煉成本大幅度下降,就連吳軍兵工廠對銅礦石的需求也一並解決了。
馬鞍山是唯一在長江以南的大型礦脈群,盛產高品質鐵和銅,因此李衛國非常重視,迅速在馬鞍山一帶設置了軍營,派軍隊駐紮,保護采礦場和運輸航道。
然而,有利益的地方就肯定會引來戰爭,隨著李衛國派人將整個馬鞍山礦區占據,也引來了周邊兩大勢力的窺視。
晉位為燕王的李鴻章和楚王曾國藩,他們二人可願意看到李衛國更加強大起來,之前他們就發現吳軍在各地高價搜購銅,於是曾李二人暗中派人囤積,故意抬高價格,一方麵是為了卡李衛國,另一方麵也是為了賺錢。
然而,隨著馬鞍山是一座超大型礦脈,盛產銅鐵的消息泄露,曾國藩和李鴻章都坐不住了,一方麵他們不甘心李衛國那麽好命的得到馬鞍山大型礦脈,另一方麵也是他們手中囤積的大量銅礦石和銅製品瞬間貶值,令他們賠錢了。
馬鞍山不在湖廣境內,所以曾國藩盡管羨慕抱怨,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可李鴻章就不同了,他看看地圖發現馬鞍山在安徽轄內,那可是他的地盤,就算是李衛國發現的大礦脈,也得分他李鴻章一份才行。
之前李衛國為了分化李鴻章和曾國藩,為了首先驅逐曾國藩,故而承認安徽是李鴻章的地盤。實際上安徽屬於兩江轄內,是李衛國的吳王封地,應該全部收回。
這樣一來,李衛國和李鴻章二人間就存在了一個隨時爆發的渣藥桶。
吳王府,李衛國召集幕僚,就李鴻章提出關於馬鞍山利益要分一杯羹一事進行研討。
“北方有的是鐵礦、銅礦,李鴻章卻偏偏來插手馬鞍山,是對吳王的挑釁,我們應當堅決反擊!”
“不錯!李鴻章現在脯越來越大了,竟敢跟吳王討價還價起來,如果不是吳王保舉他,現在他隻是一個小小的安徽巡撫。”
“馬鞍山礦脈對我們十分重要,既有銅又有鐵,可滿足江灣工業區未來之發展所必須,又有廉價的長江水路運輸,決不能讓李鴻章插手。”
這些人持強硬的反對態度,但也有人持支持態度,其中就包括吳庸,
隻能吳庸笑道:“我倒是覺得,吳王不但要讓李鴻章分一杯羹,還要主動讓一半給李鴻章。”
眾人頓時不解,李衛國也一頭霧水,但他感覺吳庸還有下文,於是道:“說下去!”
“是!”吳庸微微一笑,說道:“大家都應該知道,距離發起滅清之戰的時間不遠了。目前我們之所以還沒有發難,是因為我們新的幾十萬太平軍需要消化和吸收,幾十萬吳軍新兵需要訓練,裝備和彈藥都需要製造,一旦滅清之戰開始,武器彈藥的消耗將是巨大的,我們得先進行囤積和儲備。”
頓了頓,吳庸續道:“完成這些準備,估計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在這期間裏,我覺得我們應該低調,讓我們的敵人放鬆警惕。
傅學賢聽明白了,頓時笑道:“莫非把馬鞍山分給李鴻章一半利益就是要麻痹他?”
“不錯!”吳庸點頭道:“上次我們故意把功勞讓給李鴻章使其封王,本想加劇他跟曾國藩之間的裂痕,不料奕欣狡猾,看出了我們的目的,也給曾國藩封了王,使得他們二人目前的關係反倒有所緩和了。如今不論是曾國藩還是李鴻章,他們都在模仿我們,學習我們,比如李鴻章在天津籌建天津機器局,曾國藩將安慶軍械所遷到了漢口改為漢口製造局,他們這是想跟我們進行工業比拚。李鴻章在北方不缺鐵礦、銅礦,他插手馬鞍山就是不想吳王擴大實力,拉大差距。所以我們給李鴻章一半利益,就是示弱,會讓李鴻章更加驕橫。同時曾國藩眼饞,因為湖廣沒有這種大型礦脈,這樣無形中就會造成吳王跟李鴻章是一夥的假象,令曾國藩跟李鴻章之間加大分裂。”
容閎這時道:“上一次吳王將直隸吳軍撤走時,其實就是很好的策略,因為直隸沒有了吳軍,奕欣那邊就會感覺到李鴻章的淮軍的迫切威脅,將矛盾無形中轉嫁給了李鴻章。這一次給李鴻章一半利益也無妨,反正我們是要為軍事行動做準備的,如果可以麻痹李鴻章,哪怕希望很小,也值得去做。”
很快,眾人都認同了吳庸的看法。
李衛國想想也是,於是點頭同意。
就這樣,當李鴻章得知此事後,也是大吃一驚,他沒有想到李衛國肯做出這麽大的讓步,簡直太陽打西邊出來了,換做以前,他肯定懷疑,不過自從封燕王、北洋大臣、直隸總督之後,他的性格就變得狂傲起來,尤其前不久李衛國竟然把在直隸的吳軍全部撤走,拱手讓給了淮軍,更加令李鴻章自大起來。
因此,這一次李衛國的退讓,令李鴻章更加得意起來。
不過,另一邊的湖廣,曾國藩卻是吃不到葡萄埋怨葡萄酸了,大罵李衛國和李鴻章狼狽為奸,徹底對李鴻章失望了,連帶著整個楚軍上下也對李鴻章更加不滿了。(未完待續。)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吳軍軍營中,響起了朗朗之聲,每天士兵們早起後、晚睡前,都要背誦一遍《李衛國語錄》和《吳軍軍規條例》。
如今,隨著幾十萬原太平軍將士加入吳軍,自然也躲不過的,於是新一輪的洗腦工作開始了。
想要徹底消化這幾十萬太平軍降兵,至少需要三個月甚至幾年時間。
趁著這段時間,李衛國將精力轉向了經濟和民生。
隨著李衛國徹底掌控江南八省,除了江南省和浙江省之外,其他六省的經濟相對差距太大,尤其是江西省,因為太平天國戰亂緣故,是江南八省中最貧窮的。不但是經濟最弱,民生也最差,需要李衛國耗費大量財力和人力來恢複。
為此,李衛國令吳王府財政部撥款一百萬人民幣用於江西省戰後重建,安撫當地百姓,使他們盡快從太平天國的毒害中掙脫出來,回到祖國大家庭之中,修複戰爭創傷。
而李衛國製定的新政,也開始從江南省、浙江省向其他六省推行,鼓勵工商業發展、鼓勵農耕、鼓勵教育等。
在稅負方麵,江南八省取消了大量的賦稅,其中最大的兩項賦稅便是農業稅和厘金。農民本來就貧窮,還要加征各種賦稅,將加劇貧富差距,所以李衛國直接取消了所有農業稅,這一政令瞬間令江南八省的一億多農民歡喜鼓舞,對李衛國的擁護程度達到空前。
另一項厘金稅是清政府為了鎮壓太平天國而設立的特別賦稅,是一項沉重的負擔,幾乎壓得士紳、商人、地主喘不過來氣,因為這個厘金沒有明確規定數額和百分比。完全就是逼捐,強迫交錢,很多本來殷富的家庭都被這個厘金連累破產了。大魚被吃成了小魚,小魚被吃成了蝦米。蝦米最後家破人亡。
而厘金製度在李衛國治下的江南省和浙江省卻一直沒有執行過,因為當初李衛國並不缺錢擴充軍備,用各種借口不向朝廷繳稅,所以令江南省和浙江省的百姓不受厘金之害,使得百姓們生活安定富足。
可其他地方的老百姓就苦了,清軍打仗缺錢,隻能在厘金上盤剝老百姓,吃完東邊大戶吃西邊。直到把大戶人家吃垮。而太平天國更缺德,聖庫製度直接把所以老百姓的錢財全部充公了。
因此,當江南其他六省老百姓得知不用再繳納厘金稅時,紛紛奔走歡呼慶祝,感謝李衛國的大恩大德。
凡事就怕對比,李衛國控製下的江南八省取消了厘金製度,但其他清軍控製的省份卻依然沒有取消厘金,甚至變本加厲,尤其是奕欣的八旗軍、曾國藩的楚軍(原湘軍)、李鴻章的燕軍(原淮軍),都在大規模擴充軍備。令老百姓更加苦不堪言。
跟北方各省的老百姓相比,南方各省的老百姓顯然要幸福多了,於是他們更加感激李衛國了。
一時間。李衛國的聲望如日中天,深受擁戴。
李衛國有了江南八省,治下人口達到9800萬,其中95%是農民,依然以耕種為主要謀生手段。李衛國除了免除農業稅幫助這些農民之外,他暫時沒有調整工農商產業結構,因為此時的吳軍總兵力已經達到一百萬人,遇到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糧食問題。
因為戰爭的緣故。各省的糧食都緊缺,大量農民為躲避戰亂四處漂泊。令土地荒蕪,糧食銳減。
盡管李衛國手中資金充裕。可以花高價從海外購買,但一百萬大軍的糧食供應也是個天文數字,以前隻需要建立一兩座大型糧倉就行了,如今必須得建立幾十座甚至上百座大型糧倉才能確保吳軍的戰備要求。
這樣一來,為了解決糧食問題,李衛國需要盡快恢複各省的農業,同時還得大規模提供糧食產量。
這個年代沒有雜交水稻等高產糧食種子,不論是水田還是旱田,產量都非常低,每畝產量不足21世紀時的十分之一,想要提升糧食產量隻能擴大耕作麵積。
顯然,太平天國一戰令全國人口銳減兩億,1864年的大清帝國人口隻有2.1億,李衛國治下人口雖然占了近一半達到9800萬,但分部十分不均勻,江南省和浙江省因為有強大的吳軍鎮守,相對安定,十幾年來南方各地因戰亂大量遷入人口,如今高達5000千萬,而受太平天國戰亂影響最深的江西省人口不足五百萬,相差十倍之多。
李衛國本想從江南省和浙江省遷移一部分老百姓補充江西省人口,可最終他派人調查一下民情發現老百姓根本不願意,於是隻好作罷。
不能從人口上下手,李衛國自能想辦法提升農田的畝產量了。
盡管李衛國已經指派一批農業科學家進行雜交水稻等高產糧食的配種研發工作了,但短期內是不能指望的,而提升畝產量的手段便剩下了化肥一途。
好在李衛國有先見之明,早在十年前成立江灣工業區時,第一批工廠中就包括了化肥廠。當時江南省的老百姓都用農家肥,用不起化肥,李衛國也是準備利用化肥廠來掩蓋吙藥廠生產目標的。
當初的高成本,是因為化肥中的重要原理硝酸鹽需要從智利進口,這年代沒有百萬噸大型貨船,運輸成本高,進口關稅也高,導致最終江灣化肥廠生產出來的化肥成本高,老百姓用不起。
但如今十年之後,在科學院的巴尼特和惠更斯兩位院士的幫助下,在李衛國的“神指點”下,利用空氣來提出氮的設備最終研製成功並投產使用,使得江灣化肥廠不用再從智利進口昂貴的硝酸鹽了,直接就可以用工業氮氣來合成氮肥,甚至火藥廠所需的硝酸原料也一並解決了,這兩個巨大的用途令成本迅速降低。
不過老百姓還是不太習慣買化肥種地。盡管化肥的價格已經降到了老百姓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於是李衛國想出辦法,擴大化肥廠的生產規模,一開始先用財政撥款來支付化肥生產費用。免費發放給農民使用,如此持續幾年。當農民發現化肥可以明顯提高糧食產量時,意識到化肥的重要性時,再將化肥按正常價格銷售,一切都好水到渠成。
舍得舍得,不舍怎麽能得到。
在免除農業稅和免費贈與化肥這兩項政策的誘惑下,整個江南八省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農民的耕種積極性迅速提高,使得李衛國的糧食戰略格局得以完成。
部署糧食戰略的同時。李衛國自然不會忘記工業建設,尤其是軍事工業,也是奪得天下的關鍵。
工業方麵,李衛國沒有改變現有格局,依然是以上海江灣為工業基地中心,規模逐步向外擴張,但不會出江南省,暫時也不會擴向其他各省。
因為李衛國很清楚,他控製的省份都在南方,礦產資源貧乏。不適合建設工業基地,一個上海工業基地已經很不錯了。
隨著吳軍大規模擴軍和收編幾十萬太平軍,兵力的增加意味著武器裝備的大規模支出。槍炮彈藥的生產都比原來擴大了幾倍,鋼鐵廠的原材料之前是從海南島的石碌開采然後運輸到上海加工,距離有些遠,因為李衛國治下的南方沒有更好品質的鐵礦石,從歐美進口更不劃算。
尤其是衛國式步槍彈使用的是銅,因為銅的延展性好,易加工、易切割,最適合五十年代的車床加工,所以被李衛國選來製造步槍彈。可由於國內的銅礦稀少。之前因為滬軍的規模不大,所需銅原料可以從市場購買。但隨著滬軍轉變成吳軍。百萬大軍所需要的步槍彈可謂天文數字,平時訓練的消耗。乃至將來的滅清戰爭爆發,都將需要更為龐大的彈藥,這時,市場上的銅資源因為吳軍的巨額缺口而價格瘋漲,令吳軍步槍彈的生產成本激增。
為此,李衛國跟英國簽署了協議,暫時可以從英屬印度進口銅礦石。不過從戰略和軍事上考慮,這不是辦法,將來一旦跟英國人開戰,銅礦石進口渠道將被封鎖,對吳軍造成影響。
如今隨著太平天國的覆滅,之前被太平軍占領的馬鞍山一帶鐵礦場如今可以開采了,沿著長江順流而下,很快就會運到上海江灣鋼鐵廠進行冶煉,運輸成本較之前從海南島海運明顯降低。
同時,馬鞍山一帶還有李衛國所知道的一座大型銅礦,也一並得到了開采。這樣一來,不但鋼鐵冶煉成本大幅度下降,就連吳軍兵工廠對銅礦石的需求也一並解決了。
馬鞍山是唯一在長江以南的大型礦脈群,盛產高品質鐵和銅,因此李衛國非常重視,迅速在馬鞍山一帶設置了軍營,派軍隊駐紮,保護采礦場和運輸航道。
然而,有利益的地方就肯定會引來戰爭,隨著李衛國派人將整個馬鞍山礦區占據,也引來了周邊兩大勢力的窺視。
晉位為燕王的李鴻章和楚王曾國藩,他們二人可願意看到李衛國更加強大起來,之前他們就發現吳軍在各地高價搜購銅,於是曾李二人暗中派人囤積,故意抬高價格,一方麵是為了卡李衛國,另一方麵也是為了賺錢。
然而,隨著馬鞍山是一座超大型礦脈,盛產銅鐵的消息泄露,曾國藩和李鴻章都坐不住了,一方麵他們不甘心李衛國那麽好命的得到馬鞍山大型礦脈,另一方麵也是他們手中囤積的大量銅礦石和銅製品瞬間貶值,令他們賠錢了。
馬鞍山不在湖廣境內,所以曾國藩盡管羨慕抱怨,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可李鴻章就不同了,他看看地圖發現馬鞍山在安徽轄內,那可是他的地盤,就算是李衛國發現的大礦脈,也得分他李鴻章一份才行。
之前李衛國為了分化李鴻章和曾國藩,為了首先驅逐曾國藩,故而承認安徽是李鴻章的地盤。實際上安徽屬於兩江轄內,是李衛國的吳王封地,應該全部收回。
這樣一來,李衛國和李鴻章二人間就存在了一個隨時爆發的渣藥桶。
吳王府,李衛國召集幕僚,就李鴻章提出關於馬鞍山利益要分一杯羹一事進行研討。
“北方有的是鐵礦、銅礦,李鴻章卻偏偏來插手馬鞍山,是對吳王的挑釁,我們應當堅決反擊!”
“不錯!李鴻章現在脯越來越大了,竟敢跟吳王討價還價起來,如果不是吳王保舉他,現在他隻是一個小小的安徽巡撫。”
“馬鞍山礦脈對我們十分重要,既有銅又有鐵,可滿足江灣工業區未來之發展所必須,又有廉價的長江水路運輸,決不能讓李鴻章插手。”
這些人持強硬的反對態度,但也有人持支持態度,其中就包括吳庸,
隻能吳庸笑道:“我倒是覺得,吳王不但要讓李鴻章分一杯羹,還要主動讓一半給李鴻章。”
眾人頓時不解,李衛國也一頭霧水,但他感覺吳庸還有下文,於是道:“說下去!”
“是!”吳庸微微一笑,說道:“大家都應該知道,距離發起滅清之戰的時間不遠了。目前我們之所以還沒有發難,是因為我們新的幾十萬太平軍需要消化和吸收,幾十萬吳軍新兵需要訓練,裝備和彈藥都需要製造,一旦滅清之戰開始,武器彈藥的消耗將是巨大的,我們得先進行囤積和儲備。”
頓了頓,吳庸續道:“完成這些準備,估計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在這期間裏,我覺得我們應該低調,讓我們的敵人放鬆警惕。
傅學賢聽明白了,頓時笑道:“莫非把馬鞍山分給李鴻章一半利益就是要麻痹他?”
“不錯!”吳庸點頭道:“上次我們故意把功勞讓給李鴻章使其封王,本想加劇他跟曾國藩之間的裂痕,不料奕欣狡猾,看出了我們的目的,也給曾國藩封了王,使得他們二人目前的關係反倒有所緩和了。如今不論是曾國藩還是李鴻章,他們都在模仿我們,學習我們,比如李鴻章在天津籌建天津機器局,曾國藩將安慶軍械所遷到了漢口改為漢口製造局,他們這是想跟我們進行工業比拚。李鴻章在北方不缺鐵礦、銅礦,他插手馬鞍山就是不想吳王擴大實力,拉大差距。所以我們給李鴻章一半利益,就是示弱,會讓李鴻章更加驕橫。同時曾國藩眼饞,因為湖廣沒有這種大型礦脈,這樣無形中就會造成吳王跟李鴻章是一夥的假象,令曾國藩跟李鴻章之間加大分裂。”
容閎這時道:“上一次吳王將直隸吳軍撤走時,其實就是很好的策略,因為直隸沒有了吳軍,奕欣那邊就會感覺到李鴻章的淮軍的迫切威脅,將矛盾無形中轉嫁給了李鴻章。這一次給李鴻章一半利益也無妨,反正我們是要為軍事行動做準備的,如果可以麻痹李鴻章,哪怕希望很小,也值得去做。”
很快,眾人都認同了吳庸的看法。
李衛國想想也是,於是點頭同意。
就這樣,當李鴻章得知此事後,也是大吃一驚,他沒有想到李衛國肯做出這麽大的讓步,簡直太陽打西邊出來了,換做以前,他肯定懷疑,不過自從封燕王、北洋大臣、直隸總督之後,他的性格就變得狂傲起來,尤其前不久李衛國竟然把在直隸的吳軍全部撤走,拱手讓給了淮軍,更加令李鴻章自大起來。
因此,這一次李衛國的退讓,令李鴻章更加得意起來。
不過,另一邊的湖廣,曾國藩卻是吃不到葡萄埋怨葡萄酸了,大罵李衛國和李鴻章狼狽為奸,徹底對李鴻章失望了,連帶著整個楚軍上下也對李鴻章更加不滿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