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來慚愧,但是,大真人。”
苦笑著,韓沙道:“穆護何祿他們在城中誅殺夷人,的確……得了我的默許。”
“居然,真是這樣嗎?”
麵對張元空不敢置信的眼神,韓沙悶悶的點著頭,道:“沒錯。”
……
昨天晚上,穆護何祿追殺克蘇魯教教主路德維希.普羅維登斯至三張兄弟住處,將其燒殺在院子當中,這行為終於將張元空激怒,三張兄弟聯手,擊殺穆護何祿,之後,他們更圍攻蘇魯支,如果不是景教大法主阿羅本氣喘籲籲的趕來救場的話,蘇魯支大概現在連屍體都涼透了。
在阿羅本的調停下,三兄弟終於收手,但還是明確表示說,關於今天晚上祆教徒稈這樣四出殺人的事情,他們終究會“討個說法”,卻沒想到,今天一早,韓沙便將他們請過來,直自承說雖然並不知道具體死的是誰,但,昨天晚上穆護何祿的行動,確實是在自己默許下進行無誤。
“……這是條件。”
自入武榮以來,一切也順風順水,當躊躇滿誌的陳安國突然發現自己居然失去掉最肥美的那塊獵物時,他的憤怒是可想而知的,盡管已確定無疑拿到了豐厚軍功,但,這卻隻對陳安國自己和很少一部分軍官有意義,安撫不了多數下級軍官,更根本無法滿足那些早就被傳聞中武榮的富裕燒紅眼睛的普通士兵們。
對此很清楚,對由此可能引發的後果更清楚,昨天,韓沙屏退所有眾人,以極為坦誠的姿態,與陳安國作了一番長談,最終將其安撫下來,條件之一,便是陳安國會拿到更多的軍功。
“自入武榮以來,長汀翼軍已有了近三千斬首,他全軍不過四千,便希望能再湊上千把首級。”
“他竟敢提出這等條件?”
當真目瞠口呆,張元空雖然早覺陳安國行事暴烈、跋扈,卻也斷斷想不到他會猖狂如此。雖然統軍武將盡有縱兵殺良冒功的,但那總還要避開地方文官耳目,而且事後更必得過檢點一關,似陳安國這般,敢於公然向地方郡守提出,要其幫助自己殺良為功的,真真是從未與聞,堪稱駭人聽聞。
“不是,是我主動提出的。”
帶著古怪的笑容,韓沙介紹說,亦思巴奚軍滿編是五千人馬,而隨那兀納一起,先是“潛伏”,繼而“反正”的大約是九百人上下,那麽,再多交這千把人頭上去,其實也是好事,對上對上,都是個好交待。
至於那些士兵,韓沙也有安排,就在今天,浦壽庚已在聯絡其它夷商,而陳取仁、柳伯祥也在聯絡夏人巨商,很快,他們會合力籌出一筆款項,以“勞軍”的名義,交給陳安國。
“順便說一下,他們可沒準備自己出這筆錢。”
苦笑著,韓沙並沒有隱瞞,告訴張元空說,從一開始,浦壽庚就在打著那些正從遠方運貨過來的行商們,用的理由,就是這樣更快的讓地方恢複平靜,他們也可以更快的把這些千山萬水運過來,寄托了自己身家性命的貨物變換成金錢和能夠帶來豐富利潤的蕃貨。
“可是,韓大人,我是想說。”
當聽到“祆教徒深夜殺人”這件事是韓沙同意,陳安國樂見,那兀納執行時,張元空已知自己說什麽都多半沒用,但想一想,他還是忍不住開口,問韓沙說,讓那些曾經追隨賽甫們起兵造反的夷兵活下來也就罷了,但同時還要殺戮一千多名韓沙治下的居民,來把這些人掩護下來。
(……這樣做,真得好嗎?)
最後一句話,張元空到底藏在了心裏,可韓沙卻笑著搖起了頭,並指向他。
“不盡不實……都說到這份上了,為甚麽還把最後一句話藏著掖著?”
“這,韓大人。”
被韓沙說的有些尷尬,張元空正想解釋,韓沙卻已起身,肅容道:“我與張顛,是多年舊友……從這份上說,你雖為龍虎真傳,今日,我也托大,喚你一聲賢侄,講兩句話與你。”
“第一,此事處置,我問心無愧。”
“第二。”
微微的笑著,韓沙屈指道:“賢侄,我知你稟性正直,見不觀殺良為功之事,……但,你不妨好好想一想,亦思巴奚軍中,原是何等人物?如今我縱容這些武卒枉殺的,又是何等人物?”
“而最重要,最重要的一條是。”
目光炯炯,韓沙看著張元空,道:“這武榮城中的風波禍患,根源,又終究在於何處?”
~~~~~~~~~~~~~~~~~~~
“……夷人。”
聽完張元空的轉述,三兄弟思考了很久,最後,張元和疲憊的向後靠到椅子上,說出了這兩個字。
“三個問題,一個答案……夷人。”
亦思巴奚軍的成員,全部是夷人,如今正在被冤殺的那些人,全部是夷人,而武榮城中風波禍患的根源,張元和自己雖然有不同看法,但韓沙所認為的那個答案,他卻很有把握,同樣是“夷人”。
因為亦思巴奚軍全是夷人,所以,這一千多顆首級隻能用夷人的性命去頂,因為這注定將會冤死的一千多人全是夷人,所以,韓沙才會默認這個事實。
“不僅僅隻因為死的是夷人。”
張元空顯然也已將前因後果想清,道:“還有第四個問題,韓太守沒有問我的問題。”
“是誰,在殺這些夷人?”
“……答案,仍然是夷人。”
雖然不知道韓沙到底是如何與浦壽庚和那兀納進行溝通,但不管怎樣,現在那兀納顯然顯然正在發動祆教的力量,來收集這些“人頭”,而長遠來看,這又必然會在本就在武榮城中居於少數的夷人當中埋下更多的仇恨與裂痕。
“夷人以教領軍,優點是以狂信者成軍,悍不畏死,缺點……就是現在這樣了。”
天明之後,三張兄弟也收到更多的消息,昨天夜間,城中到處都在發生著類似昨天晚上的事情,一夜之間,死傷數百,而完全不令他們奇怪的是,這些死掉的人中包括各種各樣的教徒,也包括一部分無信者或泛信者,但唯一不包括的,就是祆教徒。
“甚至,連摩尼教與景教的教眾,在昨天晚上也有人死傷。”
張元和作出補充,並強調說這也使拂多誕和阿羅本都相當不滿,並在今天上午提出抗議。
“配合的真好。”
“不不,不見得。”
對張元津的冷笑,張元和指出說,從目前看來,不見得是作戲配合。
“直接相關的人,被殺了七個,全部吊在街上給人看,相關受到懲處的人,一共有十九個,中間甚至包括三名低層軍官。而且,那兀納也用非常低的姿態,給出了很豐厚的補償。”
“啊,這就是說……是最底層教徒的自把自為?”
“應該是。”
對這個信息已經掂量了很久,張元和覺得,對韓沙,或者對這城市的未來,這都應該是件好事,三夷教間的矛盾越激烈,就越不用擔心亦思巴奚軍亂的重現。
“但是,我還是覺得,韓大人應該有其它後手。”
“沒錯,我也這樣覺得。”
韓沙近日這一連串手段,固然是兼具柔軟與實效在內,盡可能的在麵上化解了種種矛盾,也維持住了武榮城的免遭兵火,但不管怎麽看,這些手段還是讓人擔心,不是長久之計。
陳安國與那兀納未來要如何相處,亦思巴奚軍到底要如何處置,夷商與夏人世家將來又要磨合出怎麽樣一個平衡……所有這些,都需要更加明確的辦法出現,而現在,韓沙卻似乎隻滿足於將矛盾軟化、推後,卻並沒真正要徹底解決它們。
“大概是要等待京中更進一步的指令吧,又或者,有什麽咱們現在還看不到的底牌。”
就好象太平道在清溪洞生亂時,誰能想到結果是鳳祥射士理直氣壯的進入了武榮,類似這樣的謀算,讓三張兄弟對韓沙始終保持著一定程度的敬意。
“不過,總之,這都和咱們沒什麽關係啦。”
站起來,活動一下身體,張元空道:“走啦……咱們該走啦!”
苦笑著,韓沙道:“穆護何祿他們在城中誅殺夷人,的確……得了我的默許。”
“居然,真是這樣嗎?”
麵對張元空不敢置信的眼神,韓沙悶悶的點著頭,道:“沒錯。”
……
昨天晚上,穆護何祿追殺克蘇魯教教主路德維希.普羅維登斯至三張兄弟住處,將其燒殺在院子當中,這行為終於將張元空激怒,三張兄弟聯手,擊殺穆護何祿,之後,他們更圍攻蘇魯支,如果不是景教大法主阿羅本氣喘籲籲的趕來救場的話,蘇魯支大概現在連屍體都涼透了。
在阿羅本的調停下,三兄弟終於收手,但還是明確表示說,關於今天晚上祆教徒稈這樣四出殺人的事情,他們終究會“討個說法”,卻沒想到,今天一早,韓沙便將他們請過來,直自承說雖然並不知道具體死的是誰,但,昨天晚上穆護何祿的行動,確實是在自己默許下進行無誤。
“……這是條件。”
自入武榮以來,一切也順風順水,當躊躇滿誌的陳安國突然發現自己居然失去掉最肥美的那塊獵物時,他的憤怒是可想而知的,盡管已確定無疑拿到了豐厚軍功,但,這卻隻對陳安國自己和很少一部分軍官有意義,安撫不了多數下級軍官,更根本無法滿足那些早就被傳聞中武榮的富裕燒紅眼睛的普通士兵們。
對此很清楚,對由此可能引發的後果更清楚,昨天,韓沙屏退所有眾人,以極為坦誠的姿態,與陳安國作了一番長談,最終將其安撫下來,條件之一,便是陳安國會拿到更多的軍功。
“自入武榮以來,長汀翼軍已有了近三千斬首,他全軍不過四千,便希望能再湊上千把首級。”
“他竟敢提出這等條件?”
當真目瞠口呆,張元空雖然早覺陳安國行事暴烈、跋扈,卻也斷斷想不到他會猖狂如此。雖然統軍武將盡有縱兵殺良冒功的,但那總還要避開地方文官耳目,而且事後更必得過檢點一關,似陳安國這般,敢於公然向地方郡守提出,要其幫助自己殺良為功的,真真是從未與聞,堪稱駭人聽聞。
“不是,是我主動提出的。”
帶著古怪的笑容,韓沙介紹說,亦思巴奚軍滿編是五千人馬,而隨那兀納一起,先是“潛伏”,繼而“反正”的大約是九百人上下,那麽,再多交這千把人頭上去,其實也是好事,對上對上,都是個好交待。
至於那些士兵,韓沙也有安排,就在今天,浦壽庚已在聯絡其它夷商,而陳取仁、柳伯祥也在聯絡夏人巨商,很快,他們會合力籌出一筆款項,以“勞軍”的名義,交給陳安國。
“順便說一下,他們可沒準備自己出這筆錢。”
苦笑著,韓沙並沒有隱瞞,告訴張元空說,從一開始,浦壽庚就在打著那些正從遠方運貨過來的行商們,用的理由,就是這樣更快的讓地方恢複平靜,他們也可以更快的把這些千山萬水運過來,寄托了自己身家性命的貨物變換成金錢和能夠帶來豐富利潤的蕃貨。
“可是,韓大人,我是想說。”
當聽到“祆教徒深夜殺人”這件事是韓沙同意,陳安國樂見,那兀納執行時,張元空已知自己說什麽都多半沒用,但想一想,他還是忍不住開口,問韓沙說,讓那些曾經追隨賽甫們起兵造反的夷兵活下來也就罷了,但同時還要殺戮一千多名韓沙治下的居民,來把這些人掩護下來。
(……這樣做,真得好嗎?)
最後一句話,張元空到底藏在了心裏,可韓沙卻笑著搖起了頭,並指向他。
“不盡不實……都說到這份上了,為甚麽還把最後一句話藏著掖著?”
“這,韓大人。”
被韓沙說的有些尷尬,張元空正想解釋,韓沙卻已起身,肅容道:“我與張顛,是多年舊友……從這份上說,你雖為龍虎真傳,今日,我也托大,喚你一聲賢侄,講兩句話與你。”
“第一,此事處置,我問心無愧。”
“第二。”
微微的笑著,韓沙屈指道:“賢侄,我知你稟性正直,見不觀殺良為功之事,……但,你不妨好好想一想,亦思巴奚軍中,原是何等人物?如今我縱容這些武卒枉殺的,又是何等人物?”
“而最重要,最重要的一條是。”
目光炯炯,韓沙看著張元空,道:“這武榮城中的風波禍患,根源,又終究在於何處?”
~~~~~~~~~~~~~~~~~~~
“……夷人。”
聽完張元空的轉述,三兄弟思考了很久,最後,張元和疲憊的向後靠到椅子上,說出了這兩個字。
“三個問題,一個答案……夷人。”
亦思巴奚軍的成員,全部是夷人,如今正在被冤殺的那些人,全部是夷人,而武榮城中風波禍患的根源,張元和自己雖然有不同看法,但韓沙所認為的那個答案,他卻很有把握,同樣是“夷人”。
因為亦思巴奚軍全是夷人,所以,這一千多顆首級隻能用夷人的性命去頂,因為這注定將會冤死的一千多人全是夷人,所以,韓沙才會默認這個事實。
“不僅僅隻因為死的是夷人。”
張元空顯然也已將前因後果想清,道:“還有第四個問題,韓太守沒有問我的問題。”
“是誰,在殺這些夷人?”
“……答案,仍然是夷人。”
雖然不知道韓沙到底是如何與浦壽庚和那兀納進行溝通,但不管怎樣,現在那兀納顯然顯然正在發動祆教的力量,來收集這些“人頭”,而長遠來看,這又必然會在本就在武榮城中居於少數的夷人當中埋下更多的仇恨與裂痕。
“夷人以教領軍,優點是以狂信者成軍,悍不畏死,缺點……就是現在這樣了。”
天明之後,三張兄弟也收到更多的消息,昨天夜間,城中到處都在發生著類似昨天晚上的事情,一夜之間,死傷數百,而完全不令他們奇怪的是,這些死掉的人中包括各種各樣的教徒,也包括一部分無信者或泛信者,但唯一不包括的,就是祆教徒。
“甚至,連摩尼教與景教的教眾,在昨天晚上也有人死傷。”
張元和作出補充,並強調說這也使拂多誕和阿羅本都相當不滿,並在今天上午提出抗議。
“配合的真好。”
“不不,不見得。”
對張元津的冷笑,張元和指出說,從目前看來,不見得是作戲配合。
“直接相關的人,被殺了七個,全部吊在街上給人看,相關受到懲處的人,一共有十九個,中間甚至包括三名低層軍官。而且,那兀納也用非常低的姿態,給出了很豐厚的補償。”
“啊,這就是說……是最底層教徒的自把自為?”
“應該是。”
對這個信息已經掂量了很久,張元和覺得,對韓沙,或者對這城市的未來,這都應該是件好事,三夷教間的矛盾越激烈,就越不用擔心亦思巴奚軍亂的重現。
“但是,我還是覺得,韓大人應該有其它後手。”
“沒錯,我也這樣覺得。”
韓沙近日這一連串手段,固然是兼具柔軟與實效在內,盡可能的在麵上化解了種種矛盾,也維持住了武榮城的免遭兵火,但不管怎麽看,這些手段還是讓人擔心,不是長久之計。
陳安國與那兀納未來要如何相處,亦思巴奚軍到底要如何處置,夷商與夏人世家將來又要磨合出怎麽樣一個平衡……所有這些,都需要更加明確的辦法出現,而現在,韓沙卻似乎隻滿足於將矛盾軟化、推後,卻並沒真正要徹底解決它們。
“大概是要等待京中更進一步的指令吧,又或者,有什麽咱們現在還看不到的底牌。”
就好象太平道在清溪洞生亂時,誰能想到結果是鳳祥射士理直氣壯的進入了武榮,類似這樣的謀算,讓三張兄弟對韓沙始終保持著一定程度的敬意。
“不過,總之,這都和咱們沒什麽關係啦。”
站起來,活動一下身體,張元空道:“走啦……咱們該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