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十一回裏城囚西伯侯君虐臣奸國事非,如何信口泄天機?若非丹陛忠心諫,已見沾街血肉飛。


    裏七年沾化雨,伏羲八卦闡精微;從來世運歸明主,會見岐山日正輝。


    話說西伯侯等見天子不看薑桓楚的本章,平白將薑桓楚拿出午門,碎醢其屍;心上大驚,知天子甚是無道,叁人俯伏稱臣奏曰:“君乃臣之元首,臣乃君之股肱;升下不看臣等本章,即殺大臣,是謂虐臣。


    文武如何肯服?君臣之道絕矣!乞陛下垂聽。”


    亞相比幹將西伯等本展開,紂王隻得看本:“具疏臣鄂崇禹、姬昌、侯虎等,奏為正國正法,退奸除佞,洗明沉冤,以匡不替,複立叁綱,內狐媚事;臣等聞聖王治天下,務勤實政,不事台榭陂池,親賢遠奸,不馳騖於遊畋。


    不況湎於酒,不荒**於色,惟敬修天命,所以六府叁事允治。


    以故堯舜不下階,垂拱兩天下太平,萬民樂業。


    今陛下嗣承大統以來,未聞美政,日事怠荒;信讒遠賢,沉湎酒色。


    薑後賢而有禮,並無失德,竟遭慘刑;妲己穢汙宮中,反寵以重位,屈斬太師,有失司天之監。


    輕醢大臣,而廢國家之股肱。


    造炮烙阻忠諫之口,殺幼子絕慈愛之心。


    臣等願陛下貶費仲、尤渾,惟君子是親;斬妲己整肅宮闈,庶幾天心可回,天下可安。


    不然,臣等不知所終矣。


    臣等不避斧鉞,冒死上言,懇乞天顏,納臣直諫,速賜施行,天下幸甚!萬民幸甚!臣不勝戰栗待命之至,謹具疏以聞。”


    紂王看罷大怒,扯碎表章,拍案大呼曰:“將此等逆臣梟首回旨!”武士一齊動手,把叁位大臣,綁出午門。


    紂王命魯雄監斬,連發行刑旨。


    隻見左班中有中大夫費仲、尤渾出班俯伏奏曰:“臣有短章,冒瀆天聽。”


    王曰:“有何奏章?”對曰:“臣啟陛下!四臣有罪,觸犯天顏,罪在不赦。


    但薑桓楚有弑君之惡,鄂崇禹有叱主之愆,姬昌利口侮君,崇侯虎隨眾誣謗。


    據臣之見,崇侯虎素懷忠直,出力報國,造摘星樓,瀝膽披肝,起壽仙宮夙夜盡瘁,曾竭力公家,分毫無過。


    崇侯虎不過隨聲附和,實非本心;若不分皂白玉石俱焚,是有功而與無功同也,人心未必肯服。


    願陛下赦侯虎毫末之生,以後將功贖今日之罪。”


    紂王見費、尤二臣諫赦崇侯虎,蓋為費、尤二人乃紂王之寵臣,言聽計從,無語不入。


    王曰:“據二卿言,昔崇侯虎,既有功於社稷,朕當不負前勞。”


    叫奉禦官傳旨:“特赦崇侯虎。”


    二人謝恩歸班。


    旨意傳出,單赦崇侯虎,殿東頭惱了武成王黃飛虎執笏出班。


    有亞相比幹、並微子、箕子、微子啟、微子衍、伯夷、叔齊七人,同出班俯伏。


    比幹奏曰:“臣啟陛下!大臣者,乃天子之股肱。


    薑桓楚威鎮東魯,數有戰功,若言弑君,一無可證,安得加以極刑?況姬昌忠心不二,為國為民,實邦家之福臣。


    道合天地,德配陰陽,仁結諸侯,義施文武,禮治邦家,智服反叛,信達軍民。


    紀綱肅靜,政事嚴整,君仁臣忠,子孝父慈,兄友弟恭,若臣一心,不肆幹戈,不行殺伐,行人讓路,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四方瞻仰,稱為:‘西方聖人。


    ’鄂崇禹身任一方重寄,日夜勤勞王家使一方無警,皆是有功社稷之臣,乞陛下一並憐而赦之,群臣不勝感激之至。”


    王曰:“薑桓楚謀逆,鄂崇禹、姬昌簧口鼓惑,妄言詆君,得罪在不赦。


    諸臣安得妄保?”黃飛虎奏曰:“薑桓楚、鄂崇禹皆名重大臣,素無過舉;姬昌乃良心君子,善演先天之數,皆國家棟梁之才。


    今一旦無罪而死,何以服天下臣民之心?況叁路諸侯,俱帶甲數十萬,精兵猛將,不謂無人。


    倘其臣民,如其君死非其罪,又同忍其君遭此無辜?倘或機心一騁,恐兵戈擾攘,四方黎庶倒懸。


    況聞太師遠征北海,今又內起禍胎,國祚何安?願陛下,憐而赦之,國家幸甚。”


    紂王聞奏,又見七王力諫,乃曰:“姬昌朕亦素聞忠良,但不該隨聲附和;本宜重處,孤看諸卿所奏赦免。


    但恐他日歸國有變,卿等不得辭其責矣。


    薑桓楚、鄂崇禹謀逆不赦,速正典刑;諸卿毋再瀆奏。”


    旨意傳出。


    赦免姬昌。


    天子命奉禦官速催行刑,將薑桓楚、鄂祟禹以正國法,隻見左班中有上大夫膠鬲、楊任六位大臣,進禮稱臣:“臣有奏章,可安天下。”


    紂王曰:“卿等又有何奏章?”楊任奏曰:“四臣有罪,天赦姬昌,乃七王為國為賢也。


    且薑桓楚、鄂崇禹皆稱臣之首;桓楚任重功高”素無失德,謀逆無證,豈得妄坐?鄂崇禹性鹵不屈,直諫聖聰,無虛無謬。


    臣聞:‘君明則臣直。


    ’直諫君過者,忠臣也。


    阿諛逢君者,佞臣也。


    臣等目觀國事艱難,不得不繁言瀆奏;願陛下憐二臣無過,赦還本國,遣歸各地。


    使君臣喜樂於堯天,萬姓謳歌於化日;臣民念陛下寬宏大度,納諫如流,始不終負臣子之為國為民之本心耳。


    臣等不勝感激之至!”王怒曰:“亂臣造逆,惡黨簧舌,桓楚弑君,醢屍不足以盡其辜:崇禹謗君梟首正當其罪。


    眾臣強諫,朋此欺君,汙法紀;如再阻言者,即與二逆臣同罪!”隨傳旨:“速正典刑。”


    楊任等見天子怒色,莫敢誰何,也是二臣合該命絕,旨意出,鄂崇禹梟首,薑桓楚將巨釘釘其手足,亂刀碎剁,名為醢屍。


    監斬官魯雄回旨,紂王駕回宮闕。


    姬昌拜謝七位殿下,泣而訴曰:“薑桓楚無辜慘死,鄂崇禹忠諫喪身,東南兩地,自此無寧日矣。”


    眾人各慘然淚下曰:“且將二侯,收屍埋葬淺土,以俟事定,再作區處。”


    有詩為證:“忠告徒勞諫諍名,逆鱗難犯莫輕攖;醢屍桓楚身遭慘,斷頸崇禹命已傾。


    兩國君臣空望眼,七年裏屈孤貞;上天有意傾人國,致使紛紛禍亂生。”


    不題二候家將星夜逃回,報與二侯之子去了。


    且說紂王次日升顯慶殿,有亞相比幹具奏收二臣之屍,放歸姬昌回國。


    天子準奏,比幹領旨出朝。


    傍有費仲諫曰:“姬昌外若忠誠,內懷奸詐;以利口而惑眾臣,麵是心非,終非良善。


    恐放姬昌歸國,反東魯薑文煥、南都鄂順,興兵擾亂天下;軍有持戈之苦,將有披甲之艱,百姓驚慌,都城擾攘,誠所謂縱虎歸山,放龍入海,必生後悔。”


    王曰:“詔赦已出,眾臣皆知,豈有出乎反乎之理?”費仲奏曰:“臣有一計,可除姬昌。”


    王曰:“計將安出?”費仲對曰:“既赦姬昌必拜闕,方歸故土,百官也要與姬昌餞行。


    臣去探其虛實,若昌果有真心為國,陛下赦之,若有欺誑,即斬其首,以除後患。”


    王曰:“卿言是也。”


    且說比幹出朝,逕至館驛,來看西伯,左有通報,西伯出門迎接。


    敘禮坐下,比幹曰:“不才今日便殿見駕奏王,為收二候之屍,釋君侯歸國。”


    西伯拜謝曰:“老殿下厚德,姬昌何日能報再造之恩?”比幹複前執手低言曰:“國內已無綱紀,今無故而殺大臣,定非吉兆,賢侯明日拜闕,急宜早行;遲則恐奸佞忌刻,又生他變,至囑至囑。”


    西伯欠身謝曰:“丞相之言,真為金石,盛德豈敢有忘?次日早臨午門,望闕拜辭謝恩,西伯隨帶家將,竟出西門。


    來到十裏長亭,百官欽敬,武成王黃飛虎、微子、箕子、比幹等,俱在此伺候多時。


    西伯下馬,黃飛虎與微子慰勞曰:“今日賢侯歸國,不才等具有水酒一杯;一來為君侯勞餞,且有一言奉瀆。”


    西伯曰:“願聞。”


    微子曰:“雖然天子有負賢侯,望乞念先君之德,不可有失臣節,妄生異端;則不才輩幸甚,萬民幸甚。”


    西伯頓首謝曰:“感天子赦罪之恩,蒙列位再生之德,昌雖沒鹵、不能報天子之德,豈敢有他意哉?”百官執杯把盞,西伯量大,有百林之飲,正所謂:“知己到來言不盡,彼此更覺綢繆。”


    一時便不能舍。


    正歡飲之時,隻見費仲、尤渾乘馬而來,自具酒席,也與西伯餞別。


    百宮一見費、尤二人至,便有幾分不悅,個個抽身。


    西伯謝曰:“二位大夫!我有何能,荷蒙遠餞?”費仲曰:“聞賢侯榮歸,卑職特來餞別,有事來遲,望乞恕罪。”


    西伯乃仁德君子,待人心實,那有虛意;一見二人殷勤,便自喜悅。


    然百官畏此二人,俱失散了,隻他叁人把盞。


    酒過數巡,費、尤二人曰:“取大林來。”


    二人滿斟一,奉與西伯。


    西伯接酒欠身謝曰:“多承大德,何日銜環?”一飲而盡。


    西伯量大,不覺連飲數。


    費仲曰:“請問賢侯!仲嚐聞賢侯能演先天數,其應果否無差?”西伯答曰:“陰陽之理,自有定數,豈得無準?但人能反此以作善趨避之,亦能逃越。”


    仲複問曰:“若當今天子,不識將來,可預聞乎?”此時西伯酒已半酣,卻忘記此二人來意;一聽得問天子休咎,便蹙額欷曰:“國家氣數黯然,隻此一傳而絕,不能善其終。


    今天子所為如此,是速其敗也。


    臣子安忍言之哉?”西伯歎畢不覺淒然。


    仲又問曰:“其數應在何年?”西伯曰:“不過四七年間,戊午歲中甲子而已。”


    費、尤二人俱谘嗟長歎,複以酒奉西伯。


    少頃二人又問曰:“不才二人,亦求賢侯一數,看我等終身如何?”西伯原是賢人君子,那知虛偽,即袖演一數,便沉吟良久曰:“此數甚奇甚怪。”


    費、尤二人笑問曰:“何如?不才二人數內,有甚奇怪?”答曰:“人之死生,自有定數;或壞癆膨膈,百般雜症,或五刑水火,繩縊跌撲,非命而已。


    不似二位大夫死得蹊蹊蹺蹺,古古怪怪。”


    費、尤二人笑問曰:“畢竟何如?死於何地?”笑曰:“將來不知何故,被雪水身,凍在冰內而絕。”


    後來薑子牙冰凍岐山,拿魯雄捉此二人祭封神台,此是後事,表過不提。


    二人聽罷含笑曰:“生有時辰,死有由地也。”


    自他叁人複又暢飲。


    費、尤二人乃乘機誘之曰:“不知賢侯平日可曾演得自己究竟何如?”西伯曰:“平昔我也曾演過。”


    費仲曰:“賢侯禍福何如?”答曰:“不才還討得個壽終正寢。”


    費、尤一二人複虛言慶慰曰:“賢侯自是福壽雙全。”


    西伯謙謝。


    叁人又飲數,費、尤二人曰:“不才朝中有事,不敢久羈,賢侯前途保重。”


    各人分別,費、尤二人在馬上罵曰:“這老畜生,自己死在目前,反言壽終正寢。


    我等反寒冰凍死,分明罵我等,這樣可惡。”


    正言之間,已至年門下馬,便殿朝見天子。


    王問曰:“姬昌可曾說甚麽?”二人奏曰:“姬昌怨望,亂言辱君,罪在大不赦。”


    紂王怒曰:“這匹夫!朕赦他歸國,倒不感德反行侮辱可惡。


    他以何言辱朕?”二人複奏曰:“他曾演數,言國家隻此一傳而絕,所延不過四七之年,又道陛下不能善終。”


    紂王怒罵曰:“你不問這老匹夫死得何如?”費仲曰:“臣二人也問他,他道:‘善終正寢。


    ’大抵姬昌乃利口妄言,惑人耳目。


    今他之死生出於陛下,倘然不知,還自己說善終,這不是自家哄自家?即臣二人叫他演數,他言臣二人凍死冰中。


    隻臣莫說托陛下福蔭,即係小民,也無凍死冰中之理,即此皆係荒唐之說,虛謬之言,惑世誣民,莫此為甚,陛下速賜施行。”


    王曰:“傳朕旨,命晁田趕去拿來即時梟首,號令都城,以戒妖言。”


    晁田得旨,追趕不提。


    且說西伯上馬,自覺酒後失言,忙令家將遠離此間,恐後有變;眾皆催動,迤邐而行。


    西伯在馬上自思:吾演數中七年災,為何平安而返?必是此間失言,致有是非,定然惹起事來。


    正遲疑問,隻見一騎如飛趕來,及到麵前,乃晁田也。


    晁田大呼曰:“西伯!天子有旨請回。”


    西伯回答曰:“晁將軍!我已知道了。”


    西伯乃對眾家將曰:“吾今災至難逃,你們速回,我七載後自然平安歸國。


    著伯邑考上順母命,下和弟兄,不可更西岐規矩。


    再無他說,你們去罷。”


    眾人淚回西岐去了。


    西伯同晁田回朝歌來。


    有詩為證:“十裏長亭餞酒□(將“後”字的“口”換成“巴”),隻因直語欠委蛇;若非天數羈裏,焉得姬侯纘伏羲?”話說西伯同晁曰往午門來,就有報馬飛報黃飛虎。


    飛虎大驚,沉思為何去而複來,莫非費、尤兩個奸逆坐害西伯,令周紀快請各位老殿下速至午門。


    周紀去請,黃飛虎隨上坐騎,急急來到午門,時西伯已在午門候旨。


    飛虎忙問曰:“賢侯去而複返者,何也?”西伯曰:“聖上召回,不知何事?”卻說晁田見駕回宮,紂王大叫:“速召來!”西伯至丹墀俯伏奏曰:“荷蒙聖恩釋臣歸國,今複召回,臣不知聖意何故?”王大罵曰:“老匹夫!釋你歸國,不思報效君恩,而反悔辱天子,倘有何說?”西伯奏曰:“臣雖至愚,上知有天,下知有地,中知有君,生身知有父母,訓教知有師長,天地君親師五字,臣時刻不敢有忘,怎敢侮辱陛下,自取其死?”王怒曰:“你還在此巧言辯說?你演甚麽先天數,侮駕朕躬,罪在不赦。”


    西伯曰:“先天神農伏羲演成八卦,定人事之吉凶休咎,非臣故捏。


    臣不過據數而言,豈敢妄議是非?”王曰:“你試演朕躬一數,看天下如何?”西伯曰:“前演之敗不吉,故對費仲、尤渾二大夫言,即日不吉,並未曾言甚麽是非,臣安敢妄議?”紂王立身大呼曰:“你道朕不能善終,你自誇壽終正寢,非忤君而何?此正是妖言惑眾,以後必為禍亂;朕先教你先天數不驗,不能善終。”


    傳旨:“將姬昌拿出午門,以正國法。”


    左右待上前,隻見殿外有人大呼曰:“陛下!姬昌不可斬!臣等有諫章。”


    紂王急視,見黃飛虎、微子等七位大臣進殿,俯伏奏曰:“陛下!天赦姬昌歸國,臣民仰德如山。


    且其先天數,乃是伏羲先聖所演,非姬昌捏造,若是不準,亦是據數推詳,若是果準;亦是直言君子,不是狡詐小人,陛下方可赦其小餅。”


    王曰:“騁自己之妖術,謗主君以不堪,豈得赦其無罪?”比幹奏曰:“臣等非是為他,實為國也。


    今陛下斬姬昌事小,社稷安危事大。


    姬昌素有令名,為諸侯瞻仰,軍民欽服;且其先天數據理直推,非是要捏,如果聖上不信,可命姬昌演日下吉凶。


    如準,可赦其生,如不準,即坐以捏造妖言之罪。”


    紂王見大臣力諫,隻得準奏,命西伯演日下吉凶。


    西伯取金錢一晃,大驚曰:“陛下明日太廟火災,速將宗社神主請開,恐毀社稷根本。”


    王曰:“數演明日,應在何時?”姬昌曰:“應在午時。”


    王曰:“既如此,且將姬昌發下囹圄,以俟明日之驗。”


    眾宮出午門,西伯感謝七位殿下。


    黃飛虎曰:“賢侯明日顛危,必預斟酌。”


    西伯曰:“且看天數如何。”


    眾官散罷不題。


    且言紂王謂費仲曰:“姬昌言明日太廟火災,若應其言,如之奈何?”尤渾奏曰:“傳旨令看守太廟宮官仔細防閑,亦不必焚香,其火從何而至?”王曰:“此言極善。”


    天子回宮,費、尤二人也出朝不表。


    且言次日武成王黃飛虎約七位殿下,俱在王府候午時火災之事,命陰陽官報時刻。


    陰陽官報:“稟上眾老爺!正當午時了。”


    眾官不見太廟火起,正在驚慌之際,隻聽半空中霹靂一聲,山河振動,忽見陰陽官來報:“稟上眾老爺,太廟火起。”


    比幹歎曰:“太廟災異,成湯必不久矣。”


    眾人齊出王府看火,但見好火:此火本原生於石內,其實有威有雄;坐居離地東南位,勢轉丹砂九鼎中。


    此火乃燧人氏出世,刻木鑽金,旋乾轉坤:八卦內隻有他威,五行中獨他無情。


    朝生東南,照萬物之光輝;暮落西北,為一世之混沌。


    火起處,滑喇喇閃電飛騰;煙發時,黑沉沉遮天蔽日。


    看高低,有百萬雷聲;聽遠近,發叁千火炮。


    黑煙鋪地,百忙裏走萬道金蛇;紅焰衝空,時間有千團火塊。


    狂風助力,金門珠戶一時休;惡火飛來,碧瓦雕簷撚指過。


    火起千條焰,星灑滿天紅;都城齊呐喊,轟動萬民驚。


    演先天莫浪猜,成湯宗廟盡成灰;老天已定興衰事,算不由人枉自謀。


    話說紂王在龍德殿正聚文武商議時,隻見奉禦官來奏,果然午時太廟火起。


    隻嚇得天子魂飛天外,魄散九霄;兩個奸臣肝膽裂盡,西伯真聖人也。


    紂王曰:“昌之數今果有應驗,大夫如何處之?”費、尤二人奏曰:“雖然姬昌之數偶驗,適逢其時,豈得驟赦歸國?陛下恐眾大臣有所諫阻,隻赦放姬昌須如此如此,天下可安,強臣無慮,此四海生民之福也。”


    王曰:“卿言甚善。”


    言未畢,微子、此幹、黃飛虎等朝見畢,比幹奏曰:“今日太廟火災,姬昌之數果驗,望陛下赦昌直言之罪。”


    王曰:“昌數果應,赦其死罪,不赦歸國;暫居裏,待後國事安寧,方許歸國。”


    比幹等謝恩而出,俱至午門。


    比幹對姬昌言曰:“為賢侯特奏天子,準赦死罪,不赦歸國,暫居裏月餘,賢侯且自寧忍,俟天子轉日回天,自然榮歸故地。”


    姬昌頓首謝曰:“今日天子禁居裏,何處不是浩蕩之恩,怎敢有違?”飛虎又曰:“賢侯不過暫居月餘,不才等逢機會,自然與賢侯方為挽回,斷不令賢侯久羈此地耳。”


    西伯謝過眾人,隨在午門望闕謝恩,即同押送官往裏來。


    裏軍民父老牽羊擔酒,擒道跪迎。


    父老言曰:“裏今得聖人一顧,萬物生光。”


    歡聲雜地鼓樂驚天,迎進城郭。


    押送官歎曰:“聖人心同日月,普照四方;今日觀百姓迎接西伯,非伯之罪可知。”


    姬昌進了府宅,押送官往都城回旨不表。


    且言西伯一至裏。


    教化大行,軍民樂業;閑居無事,把伏羲八卦反複推明,變成六十四卦,中分叁百八十四爻象,守分安居,全無怨主之心。


    後人有詩讚曰:“七載艱難裏城,卦爻一一變分明;玄機參透先天秘,萬古留傳大聖民。”


    話說紂王囚禁大臣,全無忌憚。


    一日,報到元戎府,黃飛虎看報,見反了東伯侯薑文煥,領四十萬人馬,兵取遊魂關;又反了南伯侯鄂順,領人馬二十萬,取叁山關,天下已反了四百鎮諸侯,黃飛虎歎曰:“二鎮兵起,天下荒荒,生民何日得安?”忙發令箭,命將緊守關隘,此話不表。


    且言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因神仙一千五百年犯了殺戒,乃年積月累,天下大亂一場,然後複定。


    一則薑子牙該斬將封神,成湯天下該滅,周室將興,因此玉虛宮住講道教,太乙真人閑坐洞中,隻聽昆侖山玉虛官白鶴童子持玉劄到山。


    太乙真人接玉劄,望玉虛官拜罷,白鶴童子曰:“薑子牙不久下山,請師叔把靈珠子送下山去。”


    太乙真人曰:“我已知道了。”


    白鶴童子回去不表。


    太乙真人送一仙老爺下山。


    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跳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神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許仲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許仲琳並收藏封神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