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三等在這那個小山穀裏整整三天,休整了三天,三天之後,個個神清氣爽,又信心十足的上路了。.


    這次他們長了個心眼,不能離水太遠,離著水近就好辦,清洗方便。


    事實證明貘這種動物就是靠水而居的,喜食嫩草之類,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陶三等沿著水走,時不時的能看到這種動物的印跡。


    “長三,反正都是順著水路走,這個類牛獸要不就捉個活的吧。”狼桃說。


    “這一路下來,那古怪的牲口花草都記下了幾十塊木板了吧。”陶三問,“有個圖就行了,活的不好伺弄呀。”


    “要是能捉了活的回去最好,長牧狼那裏的動物園就有更多的野獸可以看了。”狼桃惦記著那個動物園呢。


    這次出來看到的野獸花樣是多。比如說牛,以前在華氏的大荒原,那看到最多是的水牛,不過那水牛的角較直往上頂(聖水牛),也有黃牛。後來獵牛部落經過時,華氏換到了不少野牛,也看到了角橫直的水牛(王氏水牛),陶三等曾經大量捕殺的就是這種角橫直的水牛。


    沼澤地裏的鱷魚和水蛇要大過華氏周邊的,至於那鯰魚怪,那更是嚇人了。


    山穀小河彎的貘,陶三和狼桃都是第一次見到,至於林地和草地裏的狼,土狼,豹之類的,其實在體形和毛皮上也與華氏荒原的不大相同。象土狼,荒原上的土狼隻有百多斤,可他們上獵殺野牛時,在那個部落曾經見到一個據說是土狼的頭骨,看那個頭骨,那隻土狗至少有五百斤左右。狼桃很難想象五百斤的土狼會是什麽樣子。


    (土狼即為鬣狗,據我國學者的推算,中國遠古時代的巨鬣狗體重可達210到240多公斤,是現代非洲斑鬣狗體重的四倍,比現代非洲獅重六、七十公斤。巨鬣狗也擁有強大、粗壯地上下頜及前臼齒,可輕易咬碎獵物的骨骼。現代非洲大型食肉獸類與其捕捉對象的體重比為1:3或更高一點。例如,60公斤重的斑鬣狗可以捕殺210公斤重的成年斑馬,而150公斤重的獅子則可扳倒450公斤重的非洲野牛。如按這個比例,210公斤以上的巨鬣狗應可以捕捉600公斤以上的食草動物。)


    還有熊,最近他們看到的熊個頭並不大,一頭熊也就兩三百斤,比華氏附件荒原裏的大棕熊要小多了。(洞熊體大,森林裏的棕熊其實倒不大)


    大荒原裏最多的還是鹿,如麋鹿、海花鹿、獐,成群結隊的,現在華氏飼養的獸類中,鹿排第一,豬排第二。可陶三他們這次往西北而行,看到的後多的鹿長的和大荒原的鹿不大相同,個頭更大(馬鹿、大角鹿),頭上的角也不小。他們看過最誇張的一對鹿角比陶三的人都要大很多,很難想象那活鹿會是什麽樣子。(大角鹿體長可能隻有兩米左右,可鹿角長可達25米)


    出了那小山穀這後,陶三等個個神清氣爽,小河往東流,他們也順著那小河一路往東而行。


    在路上偶爾也碰到些氏族部落,但基本沒出什麽戰端,主要是陶三高高的打著部落旗幟,那個畫有兩個誇張陶人的旗幟,不同的是,現在這個旗幟上多了很多東西,牛頭,鹿頭,水紋,網紋等。


    這些圖案紋飾都代表著不同的部落氏族,隻要碰到認識的,那就會友善一些。


    不知不覺中,樹葉開始黃了,林子染成了紅紅黃黃的顏色,陶三他們出來已經有一年了。


    秋天的森林如農田一樣,也是收獲的最佳時節。除了很多果子熟了待摘外,很多野獸都吃的胖胖的準備過冬。


    小河隨著陶三等人一路往東慢慢變寬,最後是一片平灘,在這裏小河被林木水草梳成網狀,然後又匯聚到一條大河裏。


    這河很寬,按著呂氏人給出的圖,這河應該就是流經水氏的那條大河。


    秋風起,河水雖然速度不快,但這河深,會有暗流,陶三不敢大意。


    隊伍在河邊停留三天,三天時間用來做大木筏,然後把馬渡過河,不能任由馬自己遊過去,萬一有什麽差錯,那可就完了,好不容易把馬帶到了這裏了,要是因為過這個河而損失了馬,那太可惜了。


    鋸樹的鋸樹,砍樹的砍樹,餘下的去搓繩子。


    奴隸們已經都習慣了陶三等人的管理,而且可以說是享受他們的奴隸生活。


    當然要說隊伍裏最享受的還是那些被戰士們占有了的婦人。


    狼桃隻要能活著回去就是平民。作為斥候,奴隸也是可以娶兩個婦人,因為在這個年代,戰士的孩子被認為是強壯的,所以奴隸中,隻有戰士和匠才能娶婦。


    狼桃在捕來的女奴中找了一位婦人,現在這個婦人被稱為桃婦。


    陶三找的婦人年齡不大,最多也就十五六的樣子,他是長,自然能先選。


    桃婦是有一個孩子的婦人,這會她的肚子又微微的鼓了起來。懷了孩子的婦人在華氏是受到照顧的,在這裏也不例外。


    與狼桃一樣,還有幾位戰士這一路以來一直都是在辛苦的耕耘著,所以這支隊伍裏,有了肚子的婦人有四位。


    陶三的那個婦人也懷上了,而且據陶三了解,這還是第一胎,因此陶三也很小心,盡量的想多弄點好吃的給她補補。


    秋天的森林裏最不缺少的就是肉食,野兔最肥,連河裏的魚都有油。


    狼桃不能理解天上的鳥為什麽會往北飛,野牛往南行,那正常呀,南邊暖和,那裏水草更多。可北邊冬天更冷呀,怎麽鳥還往北去呢。


    這些他不用管,他現在隻是知道,很多遷棲的鳥會在水邊休息,在那裏喝水找蟲找草吃。他這會就是趴在水裏,頭上戴著蘆葦帽子,正準備去捕鳥。


    這種鳥很好捉,看著象野鴨,但又比野鴨大。隻要從水裏慢慢的遊過去,抓住腳往水底一拉,然後脖子一擰就行。


    狼桃盤算的很好,他也很有經驗,捕鳥的過程如他想象的一樣。


    那鳥兒還沒來得及叫就被扯入了水裏,別的鳥即使被驚嚇了一下,但看過來時,隻看到水麵的一點水花。


    狼桃回來的時候,長槍上挑著六隻大鳥。


    秋風漸涼,桃婦用狼桃一路上捕獲的鳥羽編了一羽衣,這羽衣不能穿,晚上睡覺時蓋著很暖和。


    別人都在為做木筏而忙碌著,狼桃每天的工作主要還是打獵,以及四處偵察。


    這片河灘地又讓狼桃感覺出了一點不對頭,可哪裏不對頭,他又說不清楚。


    與以前相比,現在多了馬,以前他主要是兩腿到處跑,現在有了馬之後,可以騎在馬上到處走,這樣偵察的範圍更廣了。


    離河灘不遠的林子裏,那裏有條小河,小河注入那片水網,然後再一起匯入大河。


    狼桃在林子的深處,就在那條小河上看到了一條水壩,這讓狼桃大吃一驚。


    在這個時代,很少會有人會去修水壩,華氏部落除外。


    在這個時代,更不會有人會在林子裏的河上修水壩,動物除外。


    有種動物喜歡修水壩,它修的壩主要是小石頭和細樹枝組成。


    水壩通常是修在水彎或水流不急的地方,這樣可以堵在水流,形成一個池塘。


    而在那個池塘中在水壩邊上,這種東物會建造它的巢**。


    在大荒原南邊,在巢氏村落附近,那裏也有這種水壩。不過構成那種水壩的樹枝最粗也隻有狼桃的手腕那麽粗。


    在林子深處,在這條小河上,狼桃看到的水壩,粗的樹枝比他的腿還要粗,與他腰一般粗細的木都有。


    狼桃有點懷疑這個水壩是人造的,可就在他迷惑不解的時候,他聽到了一種熟悉的聲音,這種聲音正是他所知道的這種動物發出來的。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新石器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紙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紙杯並收藏穿越新石器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