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瑛伸手去過那壇外表陳舊的酒壇,手中卻是一輕,心中奇道:這酒泥封完好,卻是如何隻有半壇一般?正拍開泥封,正想斟酒卻見風鐵翎伸手阻止了她,不由得一愣。
朱權雖不是喜愛飲酒之人,但鼻端聞得那隨風飄來的酒香,卻也忍不住皺了皺鼻子,心道:這酒好香,若是放到幾百年後,不知道要多少錢才能買到一壇。
風鐵翎一麵伸手接過徐瑛手中已然開封的陳酒,端到鼻端聞了聞,一麵笑道:“賢侄卻是有所不知,這酒乃是江南女兒紅,因塵封埋於地下多年,故隻得半壇,後勁極大,卻不可直接飲用,須得以新酒調和口感才佳。”說到這裏,笑吟吟的取過另外一壇外表簇新,顯見得釀造不久的新酒開封後在那壇女兒紅中到進半壇後搖勻,這才遞給了徐瑛。
徐瑛將酒在三個酒碗中斟滿後放下,笑道“晚輩家中無好酒之人,卻是不知這喝酒還有如許大的學問。”
朱權聽風鐵翎如此解說,忍耐不住,搶過一個酒碗一口幹下,隻覺得酒味綿延悠長,忍不住酒意上湧,麵紅耳赤。
徐瑛看他急吼吼的猛灌了一碗酒,忍不住嗔道:“怎的如此牛飲。”說罷,端起酒碗來淺酌了一口。
“我等沙場從軍之人,今日飲酒,明日不知卻會埋骨何處,行事說話便當爽快異常,正該如此牛飲,若是都如你女兒家一般嬌怯怯的,卻是無趣得緊了。”風鐵翎哈哈大笑著字自斟自飲了三碗。
徐瑛看了看風鐵翎,輕聲道:“不知老前輩卻是如何和家師相識?”
風鐵翎聞言放下了酒碗,沉聲道:“昔日元末之時,蒙古韃子殘暴不仁,在各地遭遇天災之時,不但不減輕賦稅,反而變本加厲,征收各類苛捐雜稅。老百姓很多實在活不下去了,便在各地紛紛揭竿而起,形成了各路義軍。”說到這裏,手指了指山下一眾黑衣騎士道:“老夫麾下和我年歲相近之人,都是江浙一帶人士,起初歸附於張士誠麾下的義軍,後張士誠受元庭招安之後,老夫實在是因和蒙古韃子勢不兩立,便即轉投了陳友諒,轉戰各地。”
“張士誠和陳友諒,朱元璋並稱為當時三股最大的反元義軍,竟也有受招安之時?”徐瑛忍不住問道。
風鐵翎聞言忍不住冷哼了一聲,麵帶譏諷之色道:“莫說張士誠,便是你們大明朝的洪武皇帝,現在應天逍遙自在朱元璋,昔日給元軍逼得山窮水盡之時,也曾接受了蒙古韃子的招安,即便是你的父親徐達,昔日受招安之時,怕也頂了個蒙古韃子的官銜呢。”
朱權聽他如此說,忍不住問道:“莫非昔日的義軍中,隻有陳友諒寧死不降麽?”
風鐵翎歎了口氣道:“正是如此,昔日反元義軍大大小小,不下數十路,很多義軍給元軍主力逼到山窮水盡,局促一地之時,便即接受了元庭的招安,待得脫了困境,迅即又反,活脫脫成了一個個反複小人。三股最大的義軍自然分別便是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要說人才眾多,首推朱元璋,麾下文有李善長,劉伯溫。武有徐達,常遇春,李文忠,便是昔日陳友諒手下大將傅友德,現在不也做了你們明朝的穎國公麽?
風鐵翎飲了幾碗酒,酒意上湧,談性甚濃,娓娓接道:“若說財力雄厚,便是江浙張士誠,隻因他控製了江浙這富庶的產鹽之地。若說軍力雄厚,卻是該算陳友諒,鄱陽湖大戰前夕,麾下足有七十萬之眾,朱元璋和張士誠加起來,隻怕才勉強可與他勢均力敵。也隻有他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和蒙古韃子拚到底。數次給元軍逼得兵臨城下之時,也是寧死不降,親自提了刀子上城督戰,若說是義軍蜂擁而起之時,就屬他和蒙古韃子主力惡戰的次數最多。說到這裏,又斟滿一碗酒飲下,冷冷道:“陳友諒雖也不是什麽好鳥,但我風鐵翎自舉義之後,便即發下了毒誓,不管誰想稱王,誰想稱帝,隻要他鐵了心和蒙古韃子拚到底,我就追隨到底。”
朱權看了看隻餘一隻獨眼的風鐵翎,心中暗暗歎服,心道:這風鐵翎武功高強倒也罷了,可從昨夜那些黑衣騎士襲擊北元大軍的戰況來看,這數千黑衣騎士,不但武功高強之輩眾多,且行軍打仗也是勇猛鋒銳,戰力隻怕不在藍玉那隻部隊之下。
風鐵翎眼見朱權注視自己的麵容,卻是忍不住眼中流露出一絲痛苦之色,緩緩道“你當老夫的眼睛是瞎在蒙古韃子手中麽?”說道這裏,雙手舉起酒壇一陣痛飲後,抹了抹嘴邊殘酒,獰笑道:“這是在九華山之戰中,傷在常遇春手中,此乃老夫畢生恨事。”
風鐵翎站起身來,看著此時緩緩進入山穀的那數百輛牛車,和麾下歡呼雀躍著的黑衣騎士,轉頭凝視徐瑛,朱權二人,恨恨道:“兩軍交戰,各為其主,老夫便是死在常遇春手中也是無所怨言,可恨的是,當我率領麾下萬餘精銳和常遇春惡戰三場,給團團圍困之時,那廝假意派人招降,老夫若是麵對元軍,那是鐵定戰到氣絕身亡,但卻不忍自己麾下的數千兄弟盡數死在同族義軍刀下,亦且聽聞朱元璋治軍極嚴,曾嚴令不得殘殺降卒,這便率領眾兄弟放下了兵器。
“豈知常遇春那廝卻是背信棄義,軍令一下,將我一眾兄弟圍困於一條死穀之中,萬箭齊發,火炮轟鳴,將我等數千手無寸鐵的兄弟,當成了活靶子來打。”說到這裏,手中的酒碗也是被內力激蕩,震得片片碎裂,說到這裏,風鐵翎已然是咬牙切齒,雙眼中望去,似乎又見到了當日那數千跟隨自己的兄弟,手無寸鐵的在箭雨中紛紛倒下的情景,鼻中隱約又聞到了那無數的人,肌膚給炮火灼燒而發出的衝天焦臭。
朱權和徐瑛默然相對,也是沉默不語,心中不約而同的想到:“怪不得他口稱和常遇春父子,藍玉有勢不兩立之仇。”
風鐵翎緩緩接道:“幸得,你父親徐達元帥聞訊趕到後,製止了常遇春的獸行,這才使得我和三千餘兄弟死裏逃生,後來徐達元帥將我等編入了紅巾軍中,我便率領麾下的這數千兄弟趁著大軍調動之際,遠赴遼東,至今已然二十餘年。”
朱權忍不住問道:“為何你不再回到陳友諒軍中呢?”
“混賬,人生於天地之間,便該恩怨分明,我和常家父子,和藍玉有仇,卻又身受徐達元帥的活命之恩,既是今生無以報答,卻也無顏再和他戰場上麵對。”風鐵翎聽得朱權居然如此問,忍不住怒氣勃發。
朱權聽得他斥責自己,卻是並不動怒,卻是忍不住又斟滿了兩碗酒,雙手恭恭敬敬的端起一碗遞到風鐵翎身前,待得他接過之後,自己卻是默默端起了另一碗酒,一飲而盡。
徐瑛聽他說和藍玉也有深仇大恨,便即蹩了秀眉,柔聲道:“那藍玉將軍卻又是如何與您結仇呢?他算來也隻得二十餘歲啊。”徐瑛一直將藍玉視作親大哥看待,不願他樹下風鐵翎這等勁敵。
風鐵翎笑了笑道:“藍玉這小子若論打仗,的確是把好手,這些年我和他在遼東這地麵上小戰無數,卻也從來沒有占過他什麽便宜,隻是互有勝負而已。我之所以要殺他,乃是因為這小子是常遇春那廝的小舅子。”
朱權聽得風鐵翎如此說,卻是目光閃爍不定,心道:這風鐵翎隻得數千人人馬,卻在遼東這地麵上遊刃有餘的和藍玉,北元納哈楚鬥了多年,不是大有將才,絕難時至今日,仍是屹立不倒。更難得的是他和藍玉勢不兩立。常言說得好,敵人的敵人,很可能就是我的朋友,看來此事待得見了荊鯤,還得合計合計了。
徐瑛眼見了朱權一雙眼珠滴溜溜亂轉的表情,忍不住心中恨恨道:這小子初見之時,雖是愣頭愣腦,活脫脫是個呆子,卻還算得個厚道之人,怎的做王爺日子越久,愈發象個奸詐之徒了?看來日後非得好好管教,才不會使其誤入歧途。
“老夫自幼生長於江南,想不到今生卻是要和這一眾兄弟,子侄終老於遼東苦寒之地了。”風鐵翎說到這裏,忍不住歎了口氣,剛才那戰火餘生,意氣風發的將軍似乎已然消失不見,隻餘得一個借酒澆愁,心懷故鄉的老者。
徐瑛輕聲道:“如今天下已然大定,中原百姓遠離戰火,老前輩若是心懷故土,何不率一眾將士卸甲歸鄉呢?”她內心中始終不願見到這風鐵翎和藍玉有沙場廝殺的一日,是以如此勸解。
朱權雖不是喜愛飲酒之人,但鼻端聞得那隨風飄來的酒香,卻也忍不住皺了皺鼻子,心道:這酒好香,若是放到幾百年後,不知道要多少錢才能買到一壇。
風鐵翎一麵伸手接過徐瑛手中已然開封的陳酒,端到鼻端聞了聞,一麵笑道:“賢侄卻是有所不知,這酒乃是江南女兒紅,因塵封埋於地下多年,故隻得半壇,後勁極大,卻不可直接飲用,須得以新酒調和口感才佳。”說到這裏,笑吟吟的取過另外一壇外表簇新,顯見得釀造不久的新酒開封後在那壇女兒紅中到進半壇後搖勻,這才遞給了徐瑛。
徐瑛將酒在三個酒碗中斟滿後放下,笑道“晚輩家中無好酒之人,卻是不知這喝酒還有如許大的學問。”
朱權聽風鐵翎如此解說,忍耐不住,搶過一個酒碗一口幹下,隻覺得酒味綿延悠長,忍不住酒意上湧,麵紅耳赤。
徐瑛看他急吼吼的猛灌了一碗酒,忍不住嗔道:“怎的如此牛飲。”說罷,端起酒碗來淺酌了一口。
“我等沙場從軍之人,今日飲酒,明日不知卻會埋骨何處,行事說話便當爽快異常,正該如此牛飲,若是都如你女兒家一般嬌怯怯的,卻是無趣得緊了。”風鐵翎哈哈大笑著字自斟自飲了三碗。
徐瑛看了看風鐵翎,輕聲道:“不知老前輩卻是如何和家師相識?”
風鐵翎聞言放下了酒碗,沉聲道:“昔日元末之時,蒙古韃子殘暴不仁,在各地遭遇天災之時,不但不減輕賦稅,反而變本加厲,征收各類苛捐雜稅。老百姓很多實在活不下去了,便在各地紛紛揭竿而起,形成了各路義軍。”說到這裏,手指了指山下一眾黑衣騎士道:“老夫麾下和我年歲相近之人,都是江浙一帶人士,起初歸附於張士誠麾下的義軍,後張士誠受元庭招安之後,老夫實在是因和蒙古韃子勢不兩立,便即轉投了陳友諒,轉戰各地。”
“張士誠和陳友諒,朱元璋並稱為當時三股最大的反元義軍,竟也有受招安之時?”徐瑛忍不住問道。
風鐵翎聞言忍不住冷哼了一聲,麵帶譏諷之色道:“莫說張士誠,便是你們大明朝的洪武皇帝,現在應天逍遙自在朱元璋,昔日給元軍逼得山窮水盡之時,也曾接受了蒙古韃子的招安,即便是你的父親徐達,昔日受招安之時,怕也頂了個蒙古韃子的官銜呢。”
朱權聽他如此說,忍不住問道:“莫非昔日的義軍中,隻有陳友諒寧死不降麽?”
風鐵翎歎了口氣道:“正是如此,昔日反元義軍大大小小,不下數十路,很多義軍給元軍主力逼到山窮水盡,局促一地之時,便即接受了元庭的招安,待得脫了困境,迅即又反,活脫脫成了一個個反複小人。三股最大的義軍自然分別便是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要說人才眾多,首推朱元璋,麾下文有李善長,劉伯溫。武有徐達,常遇春,李文忠,便是昔日陳友諒手下大將傅友德,現在不也做了你們明朝的穎國公麽?
風鐵翎飲了幾碗酒,酒意上湧,談性甚濃,娓娓接道:“若說財力雄厚,便是江浙張士誠,隻因他控製了江浙這富庶的產鹽之地。若說軍力雄厚,卻是該算陳友諒,鄱陽湖大戰前夕,麾下足有七十萬之眾,朱元璋和張士誠加起來,隻怕才勉強可與他勢均力敵。也隻有他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和蒙古韃子拚到底。數次給元軍逼得兵臨城下之時,也是寧死不降,親自提了刀子上城督戰,若說是義軍蜂擁而起之時,就屬他和蒙古韃子主力惡戰的次數最多。說到這裏,又斟滿一碗酒飲下,冷冷道:“陳友諒雖也不是什麽好鳥,但我風鐵翎自舉義之後,便即發下了毒誓,不管誰想稱王,誰想稱帝,隻要他鐵了心和蒙古韃子拚到底,我就追隨到底。”
朱權看了看隻餘一隻獨眼的風鐵翎,心中暗暗歎服,心道:這風鐵翎武功高強倒也罷了,可從昨夜那些黑衣騎士襲擊北元大軍的戰況來看,這數千黑衣騎士,不但武功高強之輩眾多,且行軍打仗也是勇猛鋒銳,戰力隻怕不在藍玉那隻部隊之下。
風鐵翎眼見朱權注視自己的麵容,卻是忍不住眼中流露出一絲痛苦之色,緩緩道“你當老夫的眼睛是瞎在蒙古韃子手中麽?”說道這裏,雙手舉起酒壇一陣痛飲後,抹了抹嘴邊殘酒,獰笑道:“這是在九華山之戰中,傷在常遇春手中,此乃老夫畢生恨事。”
風鐵翎站起身來,看著此時緩緩進入山穀的那數百輛牛車,和麾下歡呼雀躍著的黑衣騎士,轉頭凝視徐瑛,朱權二人,恨恨道:“兩軍交戰,各為其主,老夫便是死在常遇春手中也是無所怨言,可恨的是,當我率領麾下萬餘精銳和常遇春惡戰三場,給團團圍困之時,那廝假意派人招降,老夫若是麵對元軍,那是鐵定戰到氣絕身亡,但卻不忍自己麾下的數千兄弟盡數死在同族義軍刀下,亦且聽聞朱元璋治軍極嚴,曾嚴令不得殘殺降卒,這便率領眾兄弟放下了兵器。
“豈知常遇春那廝卻是背信棄義,軍令一下,將我一眾兄弟圍困於一條死穀之中,萬箭齊發,火炮轟鳴,將我等數千手無寸鐵的兄弟,當成了活靶子來打。”說到這裏,手中的酒碗也是被內力激蕩,震得片片碎裂,說到這裏,風鐵翎已然是咬牙切齒,雙眼中望去,似乎又見到了當日那數千跟隨自己的兄弟,手無寸鐵的在箭雨中紛紛倒下的情景,鼻中隱約又聞到了那無數的人,肌膚給炮火灼燒而發出的衝天焦臭。
朱權和徐瑛默然相對,也是沉默不語,心中不約而同的想到:“怪不得他口稱和常遇春父子,藍玉有勢不兩立之仇。”
風鐵翎緩緩接道:“幸得,你父親徐達元帥聞訊趕到後,製止了常遇春的獸行,這才使得我和三千餘兄弟死裏逃生,後來徐達元帥將我等編入了紅巾軍中,我便率領麾下的這數千兄弟趁著大軍調動之際,遠赴遼東,至今已然二十餘年。”
朱權忍不住問道:“為何你不再回到陳友諒軍中呢?”
“混賬,人生於天地之間,便該恩怨分明,我和常家父子,和藍玉有仇,卻又身受徐達元帥的活命之恩,既是今生無以報答,卻也無顏再和他戰場上麵對。”風鐵翎聽得朱權居然如此問,忍不住怒氣勃發。
朱權聽得他斥責自己,卻是並不動怒,卻是忍不住又斟滿了兩碗酒,雙手恭恭敬敬的端起一碗遞到風鐵翎身前,待得他接過之後,自己卻是默默端起了另一碗酒,一飲而盡。
徐瑛聽他說和藍玉也有深仇大恨,便即蹩了秀眉,柔聲道:“那藍玉將軍卻又是如何與您結仇呢?他算來也隻得二十餘歲啊。”徐瑛一直將藍玉視作親大哥看待,不願他樹下風鐵翎這等勁敵。
風鐵翎笑了笑道:“藍玉這小子若論打仗,的確是把好手,這些年我和他在遼東這地麵上小戰無數,卻也從來沒有占過他什麽便宜,隻是互有勝負而已。我之所以要殺他,乃是因為這小子是常遇春那廝的小舅子。”
朱權聽得風鐵翎如此說,卻是目光閃爍不定,心道:這風鐵翎隻得數千人人馬,卻在遼東這地麵上遊刃有餘的和藍玉,北元納哈楚鬥了多年,不是大有將才,絕難時至今日,仍是屹立不倒。更難得的是他和藍玉勢不兩立。常言說得好,敵人的敵人,很可能就是我的朋友,看來此事待得見了荊鯤,還得合計合計了。
徐瑛眼見了朱權一雙眼珠滴溜溜亂轉的表情,忍不住心中恨恨道:這小子初見之時,雖是愣頭愣腦,活脫脫是個呆子,卻還算得個厚道之人,怎的做王爺日子越久,愈發象個奸詐之徒了?看來日後非得好好管教,才不會使其誤入歧途。
“老夫自幼生長於江南,想不到今生卻是要和這一眾兄弟,子侄終老於遼東苦寒之地了。”風鐵翎說到這裏,忍不住歎了口氣,剛才那戰火餘生,意氣風發的將軍似乎已然消失不見,隻餘得一個借酒澆愁,心懷故鄉的老者。
徐瑛輕聲道:“如今天下已然大定,中原百姓遠離戰火,老前輩若是心懷故土,何不率一眾將士卸甲歸鄉呢?”她內心中始終不願見到這風鐵翎和藍玉有沙場廝殺的一日,是以如此勸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