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童目光灼灼的看了看蔣賢,低聲問道:“不知蔣大人在大明朝官居幾品?麾下有多少人馬?”
蔣賢略微一欠身,說道:“蔣某忝掌錦衣衛同知,乃是從三品,屬下有一萬人左右。”
“一萬人?”觀童忍不住有點失笑,心中頓生不滿,接道:“藍玉鎮守遼東,手下可都有數萬人馬。”言下之意,自然是嫌蔣賢官職太小,說話未必能作數。他乃是元朝將軍,對朱元璋特別設立的錦衣衛,無從了解其實權大小,隻從麾下的人馬看,誤以為蔣賢擔任的職務隻是相當於一個萬夫長。在他看來,一個和萬夫長差不多的小官,憑什麽身份來招降,依然擁有十七萬大軍的北元太尉大人?
蔣賢聽得乃刺無翻譯明白,心中勃然大怒,隻是心念此事事關重大,卻是不好貿然發作。
“不知觀童將軍需要什麽人來談此事,方覺得適宜?”朱權施施然走進帳來,他在外麵聽得觀童言語,心知該是輪到自己出場,便即走了進來。
乃刺無和蔣賢心知此時也隻有看朱權出馬了,眼見他走近,對望了一眼,躬身道:“看來觀童將軍架子恁大,也隻有勞動殿下和他商談了。”
觀童雖聽不懂朱權所說的漢話,眼見乃刺無,蔣賢二人對朱權執禮甚恭,不由得一愣,皺起了眉頭,看了看乃刺無,意示詢問。
乃刺無低聲道:“這位便是我大明天朝,洪武皇帝陛下的第十七子,寧王殿下。”
“哦?”觀童聽得眼前這還不滿二十,年歲甚輕之人,竟是朱元璋的兒子,不由得大出意料之外。眼珠一轉,冷笑道:“殿下膽子倒是不小,居然敢帶了這麽幾個人,便來到我遼東大軍駐地,難道不怕我一聲令下,將你扣留起來麽?”
“扣留?扣留起來好向我大明天朝勒索財貨?在我中原人士的眼中,隻有剪徑的毛賊最喜好這般門道。今日方知,原來大言不慚,號稱成吉思汗時代名將木華黎同族後代的“劄剌亦兒部”,竟也喜做此等沒品的齷齪事兒,怪不得你們也隻能藏身於這窮山惡水,苦度時光。”朱權來到這個世界後,所麵對的盡是朱元璋,徐達,馮勝等人物,在慶州更是經曆了數萬大軍浴血廝殺的陣仗,麵對觀童如此言語威脅,不懼反怒,忍不住出言譏諷。
觀童身側數個衛士也是“劄剌亦兒部”中人,聽得朱權竟然出言侮辱自己的部族,忍不住勃然大怒,白光閃耀間,已然抽出了腰側彎刀。
朱權斜睨了他們一眼,忍不住微微冷笑。
觀童雖也頗為惱怒,畢竟也是帶兵多年,強抑怒氣,淡淡道:“若是我將殿下扣留,要求馮勝大軍退兵呢?”
朱權聞言忍不住失笑道:“若是如此簡單就能讓我天朝大軍退卻,我還會出現在這裏麽?馮勝元帥還能放心讓本王來此遊說麽?”
觀童聽他如此說,不由得啞然,沉吟片刻後緩緩說道:“那麽殿下認為我遼東大軍當真難有勝算?你們雖在慶州僥幸贏了一陣,但也別忘記了,此時我大軍實力尚在,依然還有足足十七萬餘。”
朱權在慶州之時,早已從傅友德處詳細了解了此次明朝遠征大軍步步為營的戰略,聞言走到觀童的桌案前,問道:“可有地圖取來一觀。”
觀童沉著臉一揮手,屬下衛士便即展開了一副地圖。
朱權來此之前早和傅友德談論了此來招降的策略,手指大概在地圖上指出一個位置,冷冷說道:“馮勝元帥的大軍此時尚不見蹤跡,你以為他在做什麽?不怕實話告訴你,此次我天朝大軍隨軍而來,尚有接近四十萬民夫。此時正在擴建大寧,不論此次北征結果如何,都會在大寧屯駐十萬左右精兵,以遏製遼東。”
觀童聽得他如此說,心中不由得一沉,他深知北元部族的優勢在於騎兵的來去如風,可再厲害的騎兵,麵對敵人持有強大火器的堅城重兵,也隻有望城興歎,即便繞過對方堅城,還需麵對這些年明朝投入大量人力構築的長城,勢必難以立足長遠,最多騷擾而已。
朱權笑了笑,突然接道:“而且來遼東這數日,讓本王想到了一個更好的法子對付你們。”說到這裏,突然轉頭去看一旁默然不語的沈鵬。
觀童看他眼望沈鵬,不由得冷笑道:“莫非殿下是想斷絕沈鵬這商路,讓我遼東大軍得不到維持生計所需的食鹽等要緊物事麽?若是將我等逼得急了,就不怕我遼東大軍全族遷徙漠北,與北元皇帝陛下合兵一處麽?”
朱權微笑著搖了搖頭,淡淡道:“若要如此做,對大家都沒有好處。我倒是有一個比較折中的法子。來此之前,本王已然了解一二,早在成吉思汗時代,就將納哈楚太尉的祖先木華黎封為了國王,讓他統領遼東廣大地域,故此不論你劄剌亦兒部,還是兀良哈三衛,都已在遼東生活了數代,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行舉族遷徙如此下策的。”
“那又如何?”觀童不明朱權言下之意,沒好氣的答道。
朱權麵上突然流露出一絲意味深沉的笑意,接道:“我天朝邊關守軍,也不斷絕沈鵬商隊之路,隻是每次他出關之前,若是商隊帶有五萬斤食鹽,那藍玉將軍就扣留個數千,萬把斤。讓他送剩下的給你們,若是你們各族之間依然能和相安無事,和睦共處的話,那我們下次就再扣留多點,如此類推。”他在來此的路上,聽得乃刺無訴說草原上各部族,為了爭奪有限的水草資源,經常打得血流成河的慘狀,心中已然有了這麽個陰損的主意。
聽得朱權如此用心險惡的離間之計,饒是觀童沉穩,也是忍不住勃然變色,昨夜為了兀良哈三衛分配貨物的事情,已然鬧得不可開交,後經他大力調解,三衛首領才不至於當場打個頭破血流。若是明朝來如此一手,勢必激化大軍中各部族之間早已暗藏的勾心鬥角,引起無窮禍患,最可恨還在於以他所說,並不一次性斷絕商路,而是逐次減少,既讓各部族下不了決心舉族遷徙,卻又在不知不覺中,中了他的挑撥離間之計。
朱權眼見觀童麵色大變,索性對乃刺無微笑著說道:“你且將咱們大明朝如何對待遷居關內的各族百姓耕種開荒,告訴觀童將軍。”
乃刺無聽得朱權這麽個陰損的法子,也是暗暗心驚,此時緩緩說道:“陛下曾下旨北方郡縣,各族百姓開墾荒蕪田地,不限畝數,全部免三年租稅。對於墾荒者,由朝廷供給耕牛、農具和種子,並規定免稅三年,所墾之地歸墾荒者所有。這兩年遷入關內的各族百姓日益增多,一年下來可以上萬戶。”
朱權怡然自得的來到桌邊坐下,提起火爐上早就燒得滾開,依舊無人過問的熱水,自斟自飲著茶水,沒有再說話,隻是斜睨了觀童一眼,心中忖道:你們人口也是一大軟肋,人口少了我看你還能搞起多少軍隊來。
蔣賢聽得朱權的法子,鼻中冷冷哼了一聲,心中暗自忖道:世人都說我錦衣衛中人手段毒辣,可那也是咱們自己拿刀子殺人。相比你這“二桃殺三士”,自己坐在那裏喝茶,讓別人打個你死我活的主意,那可就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觀童聞得朱權這毒辣之極的主意,和明朝皇帝朱元璋釜底抽薪的民族政策,不由得緩緩後退一步,麵色一片灰白,心中黯然明了,不論此次明朝大軍北征是否順利,遼東元軍日後的日子越發難過,已然沒有任何可容質疑之處。
乃刺無眼見觀童如此神情,心中略微不忍,:來到他身側輕聲說道:“將軍,大元朝已然一去不複還了,您還何必固執於此?北平目下也有不少咱們族人,依舊擔任大明天朝的官員。皇帝陛下也從不強迫咱們如漢人一般生活,試問您在遼東如此過活,卻有什麽意思?”
觀童聞言抬起頭來,看了看他,長歎一口氣道:“若是你們連我都說服不了,還如何去說服木華黎將軍的嫡係子孫,太尉大人。”
朱權端坐不動,朝蔣賢揮了揮手,淡淡說道:“既是如此,就有勞蔣大人陳述一下,父皇交代的事情。”
蔣賢聽他如此說,伸出食指,以指甲輕輕劃開了腰帶,取出暗藏其中的密旨,朗聲讀道:“洪武皇帝陛下旨意,若是太尉納哈楚大人率眾歸順我大明天朝,不但太尉大人,便是將軍您都可封為侯爵,年俸三千石。“兀良哈”三衛首領,各授以指揮同知,指揮使之職位,仍然統屬族中兵馬,鎮守遼東。”說罷,將那蓋有洪武皇帝玉璽的密旨,遞給觀童觀看。
朱權聞言微笑,輕輕說道:“藍玉將軍南征北討,至今也不過才封為“永昌侯”而已。
觀童接過蔣賢手中朱元璋的密旨,細細觀看之後,緩緩擺了擺手,站起身來踱了數步,突然沉聲說道:“此事太過重大,須得我親自麵陳太尉大人,曉以利害之後,再做定奪。”說倒這裏,語聲一頓,緩緩接道:“殿下此時若是麵見太尉大人,尚不到時機,待我明日快馬加鞭,親自去大軍營地麵見太尉大人,再作打算。”
蔣賢略微一欠身,說道:“蔣某忝掌錦衣衛同知,乃是從三品,屬下有一萬人左右。”
“一萬人?”觀童忍不住有點失笑,心中頓生不滿,接道:“藍玉鎮守遼東,手下可都有數萬人馬。”言下之意,自然是嫌蔣賢官職太小,說話未必能作數。他乃是元朝將軍,對朱元璋特別設立的錦衣衛,無從了解其實權大小,隻從麾下的人馬看,誤以為蔣賢擔任的職務隻是相當於一個萬夫長。在他看來,一個和萬夫長差不多的小官,憑什麽身份來招降,依然擁有十七萬大軍的北元太尉大人?
蔣賢聽得乃刺無翻譯明白,心中勃然大怒,隻是心念此事事關重大,卻是不好貿然發作。
“不知觀童將軍需要什麽人來談此事,方覺得適宜?”朱權施施然走進帳來,他在外麵聽得觀童言語,心知該是輪到自己出場,便即走了進來。
乃刺無和蔣賢心知此時也隻有看朱權出馬了,眼見他走近,對望了一眼,躬身道:“看來觀童將軍架子恁大,也隻有勞動殿下和他商談了。”
觀童雖聽不懂朱權所說的漢話,眼見乃刺無,蔣賢二人對朱權執禮甚恭,不由得一愣,皺起了眉頭,看了看乃刺無,意示詢問。
乃刺無低聲道:“這位便是我大明天朝,洪武皇帝陛下的第十七子,寧王殿下。”
“哦?”觀童聽得眼前這還不滿二十,年歲甚輕之人,竟是朱元璋的兒子,不由得大出意料之外。眼珠一轉,冷笑道:“殿下膽子倒是不小,居然敢帶了這麽幾個人,便來到我遼東大軍駐地,難道不怕我一聲令下,將你扣留起來麽?”
“扣留?扣留起來好向我大明天朝勒索財貨?在我中原人士的眼中,隻有剪徑的毛賊最喜好這般門道。今日方知,原來大言不慚,號稱成吉思汗時代名將木華黎同族後代的“劄剌亦兒部”,竟也喜做此等沒品的齷齪事兒,怪不得你們也隻能藏身於這窮山惡水,苦度時光。”朱權來到這個世界後,所麵對的盡是朱元璋,徐達,馮勝等人物,在慶州更是經曆了數萬大軍浴血廝殺的陣仗,麵對觀童如此言語威脅,不懼反怒,忍不住出言譏諷。
觀童身側數個衛士也是“劄剌亦兒部”中人,聽得朱權竟然出言侮辱自己的部族,忍不住勃然大怒,白光閃耀間,已然抽出了腰側彎刀。
朱權斜睨了他們一眼,忍不住微微冷笑。
觀童雖也頗為惱怒,畢竟也是帶兵多年,強抑怒氣,淡淡道:“若是我將殿下扣留,要求馮勝大軍退兵呢?”
朱權聞言忍不住失笑道:“若是如此簡單就能讓我天朝大軍退卻,我還會出現在這裏麽?馮勝元帥還能放心讓本王來此遊說麽?”
觀童聽他如此說,不由得啞然,沉吟片刻後緩緩說道:“那麽殿下認為我遼東大軍當真難有勝算?你們雖在慶州僥幸贏了一陣,但也別忘記了,此時我大軍實力尚在,依然還有足足十七萬餘。”
朱權在慶州之時,早已從傅友德處詳細了解了此次明朝遠征大軍步步為營的戰略,聞言走到觀童的桌案前,問道:“可有地圖取來一觀。”
觀童沉著臉一揮手,屬下衛士便即展開了一副地圖。
朱權來此之前早和傅友德談論了此來招降的策略,手指大概在地圖上指出一個位置,冷冷說道:“馮勝元帥的大軍此時尚不見蹤跡,你以為他在做什麽?不怕實話告訴你,此次我天朝大軍隨軍而來,尚有接近四十萬民夫。此時正在擴建大寧,不論此次北征結果如何,都會在大寧屯駐十萬左右精兵,以遏製遼東。”
觀童聽得他如此說,心中不由得一沉,他深知北元部族的優勢在於騎兵的來去如風,可再厲害的騎兵,麵對敵人持有強大火器的堅城重兵,也隻有望城興歎,即便繞過對方堅城,還需麵對這些年明朝投入大量人力構築的長城,勢必難以立足長遠,最多騷擾而已。
朱權笑了笑,突然接道:“而且來遼東這數日,讓本王想到了一個更好的法子對付你們。”說到這裏,突然轉頭去看一旁默然不語的沈鵬。
觀童看他眼望沈鵬,不由得冷笑道:“莫非殿下是想斷絕沈鵬這商路,讓我遼東大軍得不到維持生計所需的食鹽等要緊物事麽?若是將我等逼得急了,就不怕我遼東大軍全族遷徙漠北,與北元皇帝陛下合兵一處麽?”
朱權微笑著搖了搖頭,淡淡道:“若要如此做,對大家都沒有好處。我倒是有一個比較折中的法子。來此之前,本王已然了解一二,早在成吉思汗時代,就將納哈楚太尉的祖先木華黎封為了國王,讓他統領遼東廣大地域,故此不論你劄剌亦兒部,還是兀良哈三衛,都已在遼東生活了數代,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行舉族遷徙如此下策的。”
“那又如何?”觀童不明朱權言下之意,沒好氣的答道。
朱權麵上突然流露出一絲意味深沉的笑意,接道:“我天朝邊關守軍,也不斷絕沈鵬商隊之路,隻是每次他出關之前,若是商隊帶有五萬斤食鹽,那藍玉將軍就扣留個數千,萬把斤。讓他送剩下的給你們,若是你們各族之間依然能和相安無事,和睦共處的話,那我們下次就再扣留多點,如此類推。”他在來此的路上,聽得乃刺無訴說草原上各部族,為了爭奪有限的水草資源,經常打得血流成河的慘狀,心中已然有了這麽個陰損的主意。
聽得朱權如此用心險惡的離間之計,饒是觀童沉穩,也是忍不住勃然變色,昨夜為了兀良哈三衛分配貨物的事情,已然鬧得不可開交,後經他大力調解,三衛首領才不至於當場打個頭破血流。若是明朝來如此一手,勢必激化大軍中各部族之間早已暗藏的勾心鬥角,引起無窮禍患,最可恨還在於以他所說,並不一次性斷絕商路,而是逐次減少,既讓各部族下不了決心舉族遷徙,卻又在不知不覺中,中了他的挑撥離間之計。
朱權眼見觀童麵色大變,索性對乃刺無微笑著說道:“你且將咱們大明朝如何對待遷居關內的各族百姓耕種開荒,告訴觀童將軍。”
乃刺無聽得朱權這麽個陰損的法子,也是暗暗心驚,此時緩緩說道:“陛下曾下旨北方郡縣,各族百姓開墾荒蕪田地,不限畝數,全部免三年租稅。對於墾荒者,由朝廷供給耕牛、農具和種子,並規定免稅三年,所墾之地歸墾荒者所有。這兩年遷入關內的各族百姓日益增多,一年下來可以上萬戶。”
朱權怡然自得的來到桌邊坐下,提起火爐上早就燒得滾開,依舊無人過問的熱水,自斟自飲著茶水,沒有再說話,隻是斜睨了觀童一眼,心中忖道:你們人口也是一大軟肋,人口少了我看你還能搞起多少軍隊來。
蔣賢聽得朱權的法子,鼻中冷冷哼了一聲,心中暗自忖道:世人都說我錦衣衛中人手段毒辣,可那也是咱們自己拿刀子殺人。相比你這“二桃殺三士”,自己坐在那裏喝茶,讓別人打個你死我活的主意,那可就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觀童聞得朱權這毒辣之極的主意,和明朝皇帝朱元璋釜底抽薪的民族政策,不由得緩緩後退一步,麵色一片灰白,心中黯然明了,不論此次明朝大軍北征是否順利,遼東元軍日後的日子越發難過,已然沒有任何可容質疑之處。
乃刺無眼見觀童如此神情,心中略微不忍,:來到他身側輕聲說道:“將軍,大元朝已然一去不複還了,您還何必固執於此?北平目下也有不少咱們族人,依舊擔任大明天朝的官員。皇帝陛下也從不強迫咱們如漢人一般生活,試問您在遼東如此過活,卻有什麽意思?”
觀童聞言抬起頭來,看了看他,長歎一口氣道:“若是你們連我都說服不了,還如何去說服木華黎將軍的嫡係子孫,太尉大人。”
朱權端坐不動,朝蔣賢揮了揮手,淡淡說道:“既是如此,就有勞蔣大人陳述一下,父皇交代的事情。”
蔣賢聽他如此說,伸出食指,以指甲輕輕劃開了腰帶,取出暗藏其中的密旨,朗聲讀道:“洪武皇帝陛下旨意,若是太尉納哈楚大人率眾歸順我大明天朝,不但太尉大人,便是將軍您都可封為侯爵,年俸三千石。“兀良哈”三衛首領,各授以指揮同知,指揮使之職位,仍然統屬族中兵馬,鎮守遼東。”說罷,將那蓋有洪武皇帝玉璽的密旨,遞給觀童觀看。
朱權聞言微笑,輕輕說道:“藍玉將軍南征北討,至今也不過才封為“永昌侯”而已。
觀童接過蔣賢手中朱元璋的密旨,細細觀看之後,緩緩擺了擺手,站起身來踱了數步,突然沉聲說道:“此事太過重大,須得我親自麵陳太尉大人,曉以利害之後,再做定奪。”說倒這裏,語聲一頓,緩緩接道:“殿下此時若是麵見太尉大人,尚不到時機,待我明日快馬加鞭,親自去大軍營地麵見太尉大人,再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