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瑛和和朱權相處日久,同師學藝,隻聽腳步聲也知道是他到來,轉過頭正想說話間,卻見朱權一臉詫異之色的問道:“你如何也到這裏來啦?”
“我就不能來此讀書麽?”徐瑛一麵不滿的說道,一麵朝不遠的馮萱揚了揚下巴,言下之意自然是說,這個小丫頭不也是女扮男裝的來讀書麽?
馮萱看了看徐瑛略帶笑意的麵容,忍不住皺了皺眉頭,輕聲說道:“徐兄,你要來便來,與我有何相幹?”
“因為我這般說,你自然就會答話呀?”徐瑛輕輕笑道,神情間甚是得意。
馮萱聞言不由得氣結,轉過頭沉默不語,心中暗暗忖道:這個丫頭跟隨朱權遠赴遼東戰場,自然身有武藝,也怪不得她這般刁蠻。
朱權眼見自己的位置給徐瑛占據,無可奈何之下,隻得轉身朝後走去,坐到燕王朱棣身側,心裏暗暗嘀咕道:肯定是徐輝祖這小子回家告了我的刁狀,讓這個當姐姐的今日到此為他出氣。
曹國公李景隆眼見朱權上次才從徐輝祖那裏占據的位置,今日便給徐瑛占了回去,心中頗有些幸災樂禍,暗暗忖道:這就叫做惡人自有惡人磨。
正在此時,門口走來一個身材瘦小,身穿從四品文官服飾,年約四十餘歲,麵容冷峻的中年漢子走進大堂來,正是接替給朱元璋罷免放逐的吳顒,新任國子監祭酒李希彥。
李希彥一雙炯炯有神的目光掃視了各自安坐的少年一眼,朝朱棣,朱權沉聲說道:“請兩位殿下到前麵來坐,說罷朝前最前排,穎國公傅友德的第三個兒子,在紫禁城奉天殿擔任親軍千戶的傅讓,以及宋國公馮勝的小兒子馮武言道,你兩個和兩位殿下換下位置。
朱權和朱棣相視苦笑,無奈之下隻得走到最前麵一排,和容貌英挺的傅讓和濃眉大眼的馮武換了位置。
徐瑛悄悄朝朱權伸了伸舌頭,一臉幸災樂禍的微笑。
朱權心中暗自苦笑道:天,地,君,親,師。老師在這個封建社會那是排得上號的,就是朱允炆那個神氣活現的兔崽子,在方孝孺麵前不也是畢恭畢敬的麽?更別說咱們這些個王爺了。眼見李希彥來者不善,也隻得強打精神,和徐瑛等人一起讀書,被那些個文言文整得頭昏腦脹,隻覺得苦不堪言。
好不容易挨到下課之後,馮萱正準備和自己的哥哥馮武離開國子監回家。
徐瑛眼見馮萱腰側斜斜插了一管顏色特異的笛子,心中不由自主的一動,伸手輕輕拉住馮萱的衣袖,輕笑道:“原來馮兄竟還妙解音律,不知我等凡夫俗子有幸耳聞天籟之音否?”
朱權聽徐瑛這麽一說,陡然想起自己昔日在秦淮河畔相識馮萱,正是被她所演奏的《梅花三弄》所吸引,才得相識,忍不住連連點頭道:“說得是,上次聽你吹奏那《梅花三弄》的曲子,令人心曠神怡,不如今日再為我們演奏一下吧。”
馮萱聽得徐瑛語氣間甚是客氣,不由得一愣,心中左右為難。
徐瑛眼見朱權麵上竟然流露出幾分期盼之色,沒來由的一陣不舒服,轉頭對馮萱輕笑道:“若是徐兄一心藏拙,那咱們也不便勉強了。”說罷轉身朝外走去。
馮萱聽得聽徐瑛竟然口出“藏拙”二字,心中不悅,微笑說道:“既然徐賢弟誠信求教,那愚兄也就不好過於推脫了,咱們不妨泛舟河上一遊如何?”
徐瑛心中暗暗好笑,忖道:我稱你徐兄乃是客套之詞,你倒還老實不客氣的自稱愚兄了,還口口聲聲說什麽“求教”,且讓我看看你是否真有什麽驚世駭俗的手段。
馮武和徐輝祖同窗甚久,此時已然看出這風度翩翩,容貌和徐輝祖相像的少女多半是魏國公徐達的女兒,他對音律素來沒什麽興趣,便即告辭寧王朱權,轉身回府。
“這麽一個弱不禁風的人兒,我等自會保護於她,不會少了半根頭發,馮兄盡管放心回家就是。”徐瑛一麵朝緩步遠去的馮武微笑道,一麵伸手挽住馮萱的胳膊,意示親熱的拉著她朝外走去。
馮萱目凝視徐瑛的雙目,微笑道:“聽家父言道,賢弟隨軍遠征遼東,正是舞刀弄劍的巾幗英豪。”她雖是生性溫柔,卻是個外柔內剛的性子,眼見這個“刁蠻師姐”,一再話裏有話,也忍不住暗暗著惱,眼見此時已然出了國子監,四周沒有旁人,說話間不再顧及徐瑛女扮男裝的身份。
朱權今日並未穿著親王服飾,隻是打扮做普通少年士子,出得大門後,打發在外等候的馬三保,景駿等人自行回府,伴隨徐瑛二人緩步朝秦淮河走去,眼見兩人手挽手談個不休,渾似忘記了自己的存在一般,心中暗暗好笑,忖道:她們兩個性子全不相同,今日倒還一見如故一般。眼見馮萱手中那管竹笛顏色特異,忍不住好奇,微笑問道:“你手中這根笛子色澤光潔,黃生生的好似鱔魚一般。”
馮萱轉頭接道:“此乃是紫竹中的一種,名為鱔竹,製成的笛子聲音體恬,舒適悅耳。”
朱權聞言笑道:“原來還做笛子還有這麽多講究。”
三人結伴同行,來到了秦淮河畔的。
對岸一葉扁舟上俏生生端立著一個丫鬟,正是朱權初識馮萱之時曾見過,她的貼身丫鬟翠香。
翠香眼見朱權和合馮萱結伴而來,極是詫異。待得船行到距離河岸一丈餘之時,她已然看出那個挽著小姐的手臂,狀似親熱的少年,依稀正是昔日毀壞馮萱的紙傘,朱權那個美貌刁鑽的師姐,忍不住暗暗納悶,雙目眨動,凝視著徐瑛。
徐瑛眼見這丫鬟看著自己的目光中似乎竟有些許敵意,忍不住著惱,暗自忖道:這小丫頭竟是如此放肆。心念一動間,腳尖點地,朝那小舟船頭躍去,身形落下之際,暗暗使了三分內力。
船頭一震之下,搖晃起來,翠香猝不及防之下,口中驚呼一聲,身形一斜間便要落入水中,陡然隻覺得手臂一緊,已然給徐瑛牢牢拉住。
徐瑛麵露歉然之色,微笑道:“哎呀,對不住,對不住,一時興起之下,險些害你落水。”
朱權忍不住笑道:“你沒坐過船麽?這麽猴急?”
馮萱和翠香主仆二人雖明知徐瑛搞鬼,心中不快,眼見她故作歉然之色,一副又做鍾馗又做鬼的惺惺作態之狀,卻給她噎得說不出話來。
馮萱心中又是好氣又是好笑,暗暗忖道:昔日聞得父親曾說,魏國公徐達元帥生性沉穩,如何會生出這麽個難纏的女兒來了?和她那個沉默寡言的弟弟徐輝祖全不相似。
徐瑛聽得朱權如此說,忍不住瞪了他一眼,心道:好哇,此時見了她的丫鬟吃虧,你都迫不及待的要出來打抱不平了。
待得小舟靠岸,朱權和徐瑛端坐船頭。船尾艄公竹竿撐持之下,扁舟直蕩出去,劃破平靜如鏡麵般的河麵,順流而下。
朱權回想自己曾聽馮萱演奏過《梅花三弄》,遠征遼東招降元軍主帥納哈楚之時,曾聽過他演奏的《十麵埋伏》,微笑道:我雖然不喜歡音樂,但也知曉還有幾隻曲子和這《梅花三弄》,《十麵埋伏》一般極為有名,好像還有什麽《廣陵散》,《高山流水》,《胡笳十八拍》吧?”
馮萱聞言微笑頷首,一麵取過一側布帛下的一具瑤琴,一麵柔聲說道:“幸好今日我本就打算泛舟河上,去會一個友人。故此帶了瑤琴,否則要奏這廣陵散,卻是多有不便呢。”
“這次不吹笛子了麽?”朱權眼見她將瑤琴端放身前,不由得奇道。
徐瑛眼見馮萱神色甚是溫柔,心中不暢,皺眉道:“《廣陵散》乃是琴曲,若用笛子演奏,隻怕難以表達意境。”
“喔。”朱權聽得徐瑛出言糾正,忍不住伸了伸舌頭。
馮萱芊芊十指撫弄間,一曲《廣陵散》由低到高,逐漸到了正聲第九段,此乃是羽調式的過渡段。它通過宮、羽調式的交替,使悲憤抑鬱的情緒急劇發展,接著在正聲第十段運用“撥刺滾”的演奏技法,表現滿腔的怒火,戈矛殺伐、雷霆風雨的印象。
朱權和徐瑛聽得這段曲調,境由心生,腦海中突然回想起的卻是古怪的一幕景象,正是自己二人潛藏在沈鵬商隊之中,遇到衛拉特部族的脫歡之後,親眼目睹錦衣衛指揮使蔣賢,冒死刺殺三族首領之一的阿魯台之時,給武功卓絕的“大漠飛鷹”拓羽追殺,險死還生的一幕情景。
一曲終了,朱權忍不住心中大奇,苦笑道:“為何這首曲子突然使得我回想起在遼東之時,一個刺客舍生忘死的行徑?”
馮萱聞言禁不住輕輕歎了口氣,沉聲說道:“這首《廣陵散》所表達的正是戰國著名刺客聶政不惜與敵偕亡的悲壯之舉。”說到這裏略微一頓後,抬起頭來看了看朱徐二人,緩緩接道:“這《廣陵散》自古以來就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據《戰國策》及《史記》中記載:韓國大臣嚴仲子與宰相俠累有宿仇,而聶政與嚴仲子交好,他為嚴仲子而刺殺韓相,士為知己者死,這句話就是由此而來。第二種卻是出自東漢東漢蔡邕所作的《琴操》,戰國聶政的父親,為韓王鑄劍,因延誤日期,而慘遭殺害。聶政立誌為父親報仇,入山學琴十年,身成絕技,名揚韓國。韓王召他進宮演奏,聶政終於實現了刺殺韓王的報仇夙願,自己毀容而死。後人根據這個故事,譜成琴曲,慷慨激昂,氣勢宏偉,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我就不能來此讀書麽?”徐瑛一麵不滿的說道,一麵朝不遠的馮萱揚了揚下巴,言下之意自然是說,這個小丫頭不也是女扮男裝的來讀書麽?
馮萱看了看徐瑛略帶笑意的麵容,忍不住皺了皺眉頭,輕聲說道:“徐兄,你要來便來,與我有何相幹?”
“因為我這般說,你自然就會答話呀?”徐瑛輕輕笑道,神情間甚是得意。
馮萱聞言不由得氣結,轉過頭沉默不語,心中暗暗忖道:這個丫頭跟隨朱權遠赴遼東戰場,自然身有武藝,也怪不得她這般刁蠻。
朱權眼見自己的位置給徐瑛占據,無可奈何之下,隻得轉身朝後走去,坐到燕王朱棣身側,心裏暗暗嘀咕道:肯定是徐輝祖這小子回家告了我的刁狀,讓這個當姐姐的今日到此為他出氣。
曹國公李景隆眼見朱權上次才從徐輝祖那裏占據的位置,今日便給徐瑛占了回去,心中頗有些幸災樂禍,暗暗忖道:這就叫做惡人自有惡人磨。
正在此時,門口走來一個身材瘦小,身穿從四品文官服飾,年約四十餘歲,麵容冷峻的中年漢子走進大堂來,正是接替給朱元璋罷免放逐的吳顒,新任國子監祭酒李希彥。
李希彥一雙炯炯有神的目光掃視了各自安坐的少年一眼,朝朱棣,朱權沉聲說道:“請兩位殿下到前麵來坐,說罷朝前最前排,穎國公傅友德的第三個兒子,在紫禁城奉天殿擔任親軍千戶的傅讓,以及宋國公馮勝的小兒子馮武言道,你兩個和兩位殿下換下位置。
朱權和朱棣相視苦笑,無奈之下隻得走到最前麵一排,和容貌英挺的傅讓和濃眉大眼的馮武換了位置。
徐瑛悄悄朝朱權伸了伸舌頭,一臉幸災樂禍的微笑。
朱權心中暗自苦笑道:天,地,君,親,師。老師在這個封建社會那是排得上號的,就是朱允炆那個神氣活現的兔崽子,在方孝孺麵前不也是畢恭畢敬的麽?更別說咱們這些個王爺了。眼見李希彥來者不善,也隻得強打精神,和徐瑛等人一起讀書,被那些個文言文整得頭昏腦脹,隻覺得苦不堪言。
好不容易挨到下課之後,馮萱正準備和自己的哥哥馮武離開國子監回家。
徐瑛眼見馮萱腰側斜斜插了一管顏色特異的笛子,心中不由自主的一動,伸手輕輕拉住馮萱的衣袖,輕笑道:“原來馮兄竟還妙解音律,不知我等凡夫俗子有幸耳聞天籟之音否?”
朱權聽徐瑛這麽一說,陡然想起自己昔日在秦淮河畔相識馮萱,正是被她所演奏的《梅花三弄》所吸引,才得相識,忍不住連連點頭道:“說得是,上次聽你吹奏那《梅花三弄》的曲子,令人心曠神怡,不如今日再為我們演奏一下吧。”
馮萱聽得徐瑛語氣間甚是客氣,不由得一愣,心中左右為難。
徐瑛眼見朱權麵上竟然流露出幾分期盼之色,沒來由的一陣不舒服,轉頭對馮萱輕笑道:“若是徐兄一心藏拙,那咱們也不便勉強了。”說罷轉身朝外走去。
馮萱聽得聽徐瑛竟然口出“藏拙”二字,心中不悅,微笑說道:“既然徐賢弟誠信求教,那愚兄也就不好過於推脫了,咱們不妨泛舟河上一遊如何?”
徐瑛心中暗暗好笑,忖道:我稱你徐兄乃是客套之詞,你倒還老實不客氣的自稱愚兄了,還口口聲聲說什麽“求教”,且讓我看看你是否真有什麽驚世駭俗的手段。
馮武和徐輝祖同窗甚久,此時已然看出這風度翩翩,容貌和徐輝祖相像的少女多半是魏國公徐達的女兒,他對音律素來沒什麽興趣,便即告辭寧王朱權,轉身回府。
“這麽一個弱不禁風的人兒,我等自會保護於她,不會少了半根頭發,馮兄盡管放心回家就是。”徐瑛一麵朝緩步遠去的馮武微笑道,一麵伸手挽住馮萱的胳膊,意示親熱的拉著她朝外走去。
馮萱目凝視徐瑛的雙目,微笑道:“聽家父言道,賢弟隨軍遠征遼東,正是舞刀弄劍的巾幗英豪。”她雖是生性溫柔,卻是個外柔內剛的性子,眼見這個“刁蠻師姐”,一再話裏有話,也忍不住暗暗著惱,眼見此時已然出了國子監,四周沒有旁人,說話間不再顧及徐瑛女扮男裝的身份。
朱權今日並未穿著親王服飾,隻是打扮做普通少年士子,出得大門後,打發在外等候的馬三保,景駿等人自行回府,伴隨徐瑛二人緩步朝秦淮河走去,眼見兩人手挽手談個不休,渾似忘記了自己的存在一般,心中暗暗好笑,忖道:她們兩個性子全不相同,今日倒還一見如故一般。眼見馮萱手中那管竹笛顏色特異,忍不住好奇,微笑問道:“你手中這根笛子色澤光潔,黃生生的好似鱔魚一般。”
馮萱轉頭接道:“此乃是紫竹中的一種,名為鱔竹,製成的笛子聲音體恬,舒適悅耳。”
朱權聞言笑道:“原來還做笛子還有這麽多講究。”
三人結伴同行,來到了秦淮河畔的。
對岸一葉扁舟上俏生生端立著一個丫鬟,正是朱權初識馮萱之時曾見過,她的貼身丫鬟翠香。
翠香眼見朱權和合馮萱結伴而來,極是詫異。待得船行到距離河岸一丈餘之時,她已然看出那個挽著小姐的手臂,狀似親熱的少年,依稀正是昔日毀壞馮萱的紙傘,朱權那個美貌刁鑽的師姐,忍不住暗暗納悶,雙目眨動,凝視著徐瑛。
徐瑛眼見這丫鬟看著自己的目光中似乎竟有些許敵意,忍不住著惱,暗自忖道:這小丫頭竟是如此放肆。心念一動間,腳尖點地,朝那小舟船頭躍去,身形落下之際,暗暗使了三分內力。
船頭一震之下,搖晃起來,翠香猝不及防之下,口中驚呼一聲,身形一斜間便要落入水中,陡然隻覺得手臂一緊,已然給徐瑛牢牢拉住。
徐瑛麵露歉然之色,微笑道:“哎呀,對不住,對不住,一時興起之下,險些害你落水。”
朱權忍不住笑道:“你沒坐過船麽?這麽猴急?”
馮萱和翠香主仆二人雖明知徐瑛搞鬼,心中不快,眼見她故作歉然之色,一副又做鍾馗又做鬼的惺惺作態之狀,卻給她噎得說不出話來。
馮萱心中又是好氣又是好笑,暗暗忖道:昔日聞得父親曾說,魏國公徐達元帥生性沉穩,如何會生出這麽個難纏的女兒來了?和她那個沉默寡言的弟弟徐輝祖全不相似。
徐瑛聽得朱權如此說,忍不住瞪了他一眼,心道:好哇,此時見了她的丫鬟吃虧,你都迫不及待的要出來打抱不平了。
待得小舟靠岸,朱權和徐瑛端坐船頭。船尾艄公竹竿撐持之下,扁舟直蕩出去,劃破平靜如鏡麵般的河麵,順流而下。
朱權回想自己曾聽馮萱演奏過《梅花三弄》,遠征遼東招降元軍主帥納哈楚之時,曾聽過他演奏的《十麵埋伏》,微笑道:我雖然不喜歡音樂,但也知曉還有幾隻曲子和這《梅花三弄》,《十麵埋伏》一般極為有名,好像還有什麽《廣陵散》,《高山流水》,《胡笳十八拍》吧?”
馮萱聞言微笑頷首,一麵取過一側布帛下的一具瑤琴,一麵柔聲說道:“幸好今日我本就打算泛舟河上,去會一個友人。故此帶了瑤琴,否則要奏這廣陵散,卻是多有不便呢。”
“這次不吹笛子了麽?”朱權眼見她將瑤琴端放身前,不由得奇道。
徐瑛眼見馮萱神色甚是溫柔,心中不暢,皺眉道:“《廣陵散》乃是琴曲,若用笛子演奏,隻怕難以表達意境。”
“喔。”朱權聽得徐瑛出言糾正,忍不住伸了伸舌頭。
馮萱芊芊十指撫弄間,一曲《廣陵散》由低到高,逐漸到了正聲第九段,此乃是羽調式的過渡段。它通過宮、羽調式的交替,使悲憤抑鬱的情緒急劇發展,接著在正聲第十段運用“撥刺滾”的演奏技法,表現滿腔的怒火,戈矛殺伐、雷霆風雨的印象。
朱權和徐瑛聽得這段曲調,境由心生,腦海中突然回想起的卻是古怪的一幕景象,正是自己二人潛藏在沈鵬商隊之中,遇到衛拉特部族的脫歡之後,親眼目睹錦衣衛指揮使蔣賢,冒死刺殺三族首領之一的阿魯台之時,給武功卓絕的“大漠飛鷹”拓羽追殺,險死還生的一幕情景。
一曲終了,朱權忍不住心中大奇,苦笑道:“為何這首曲子突然使得我回想起在遼東之時,一個刺客舍生忘死的行徑?”
馮萱聞言禁不住輕輕歎了口氣,沉聲說道:“這首《廣陵散》所表達的正是戰國著名刺客聶政不惜與敵偕亡的悲壯之舉。”說到這裏略微一頓後,抬起頭來看了看朱徐二人,緩緩接道:“這《廣陵散》自古以來就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據《戰國策》及《史記》中記載:韓國大臣嚴仲子與宰相俠累有宿仇,而聶政與嚴仲子交好,他為嚴仲子而刺殺韓相,士為知己者死,這句話就是由此而來。第二種卻是出自東漢東漢蔡邕所作的《琴操》,戰國聶政的父親,為韓王鑄劍,因延誤日期,而慘遭殺害。聶政立誌為父親報仇,入山學琴十年,身成絕技,名揚韓國。韓王召他進宮演奏,聶政終於實現了刺殺韓王的報仇夙願,自己毀容而死。後人根據這個故事,譜成琴曲,慷慨激昂,氣勢宏偉,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