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此封戰報乃是藍玉自捕魚兒海大捷後,命軍中士卒快馬加鞭送回,其時尚未遭遇北元丞相哈剌章所部元軍,更未曾知曉托古斯帖木兒逃脫後死於也速迭爾之手。


    蔣賢極少見到皇帝如此喜形於色的情景,聽得這位曾經統帥千軍萬馬的陛下竟然不吝褒獎的將藍玉比作了漢時衛青,唐時李靖,心中不禁微微一沉,暗暗歎了一口氣後忖道:看來那囂張跋扈的藍玉留給我昔日一鞭之辱,隻怕今生今世也難以報了。


    約莫一炷香時分之後,被太子朱標召到東宮議事的兵部侍郎齊泰,已然奉旨來到了武英殿禦書房之內,正自細看來自漠北藍玉,以及錦衣衛指揮使蔣賢所呈上的奏報。


    朱元璋注視著這個素來被自己所看重,視作他日輔佐兒子朱標的兵部重臣,沉聲說道:“傳朕旨意,連夜由兵部行文,傳令藍玉,王弼率北伐大軍移師遼東慶州。另自陝西,甘肅諸衛所,調遣五萬兵馬,連同慶州遼東都督馬雲所部三萬人馬,盡歸藍玉統帥。若高麗國膽敢興兵犯境,則由他率軍迎擊。”


    齊泰聽得皇帝陛下這般旨意,強自壓抑下看到藍玉捷報後的激動,躬身領旨後疾步出殿,一麵走,一麵思忖道:看藍玉塘報所述,他麾下雖盡滅北元金帳元軍,然則損失甚微。北伐大軍連同這八萬衛所駐軍,共計二十餘萬人馬,恐已然超過了高麗國全部軍馬。以陛下今日這般興師動眾,藍玉那桀驁不馴的性子,若是李成桂膽敢率軍進犯鐵嶺衛所,怕這仗就不會隻是在遼東打了。


    端坐龍椅之上的朱元璋目視著齊泰離去的背影,興致頗高。對於曾經曆經無數征戰,親自統帥二十萬人馬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六十萬人馬的他來說,對於目下各地衛所駐軍逾兩百萬的大明來說,這個領兵威逼鐵嶺衛所的高麗李成桂,無異於跳梁醜類。目下自己已然稱帝二十餘年,南方諸省人煙稠密,已然遠非元末亂世可比。無論對於日後遷都北平還是在北方諸省施行大力墾荒,遼東那沃野千裏之地都是勢在必得。無奈自去年兀良哈三族歸順朝廷之後,自己曾允諾三族首領,準其自領族人在遼東放牧,若是無故驟然派駐大軍前往遼東的險要之地修築衛所,隻怕這些遊牧部族會心生畏懼。故此自己自納哈楚率軍歸順之後,自己也隻是調遣了五千軍馬於鐵嶺這個和高麗國毗鄰的戰略要地修築衛所駐軍。若是這個素來臣服於北元,對大明存有敵意的彈丸小國膽敢興兵犯境,則讓自己調動大軍進駐遼東腹心之地有了師出有名的絕好機會。


    天色已然到了黃昏時分,遼東鐵嶺衛所以東數十裏外的一處開闊地上,駐紮著連綿的營地,正是奉高麗國王之命前去奪取鐵嶺的軍馬。


    雖則已然到五月,夜晚的微風中依舊帶著些許寒意。


    一個年過四十,身材高大,濃眉大眼,臉容瘦削的將軍率領手下數個衛士在營地中四處巡視,臉上流露出幾許焦灼之態,正是這支軍馬的統帥,在高麗素有威名的李成桂。


    當夜色完全籠罩那連綿的軍營之時,李成桂已然回到了自己寬大的帥帳之中。


    隨著腳步聲響動,一個身穿甲胄的漢子來到了帥帳之前。


    正自低頭思忖的李成桂揚首眼見乃是自己副將曹敏修,便即抬手示意其入帳,亦且揮了揮手讓帳前衛士退下。


    曹敏修眼見主帥一副不欲旁人知曉的樣子,心中難免有些忐忑,見禮後便即肅然躬身一側默然不語。原來高麗國自隋唐以來,頗受中原文化波及影響。雖則近一百年來畏懼蒙古騎兵,素來向元朝稱臣,但自元朝皇帝逃出大都後,這個昔日威赫一時的大元朝,在這個藩屬之國的威信已然大減。這些年來高麗國政雖則依舊讓出身北元的王後,妃子把持,依然出現了一些仰慕中土文化,覬覦中原商貨的官員。曹敏修本是親元一派將領,此次奉王命擔任大軍副將,倒頗有些監督李成桂進軍之意。今日得蒙主帥單獨召見,心中難免有些捉摸不定其意所在。


    李成桂揮手示意金誌玄在自己身側坐下後,嘴裏淡淡問道:“曹兄弟,近日你可曾聽聞什麽消息麽?”


    曹敏修回想著這數日之間,遇到的那些本國前往遼東和兀良哈三族交易商貨的商人言語,心中微微苦笑,卻依舊故作不知的言道:“將軍何意但請明言,屬下不知。”


    李成桂自率軍出征以來,便是左右為難,拖遝行軍。無奈路再遠也總有到達的這麽一天,今日得斥候所報,明朝設置於鐵嶺的衛所已然不過四十餘裏,明日,最多後日便要和明軍刀兵相見。雖則早聞明軍在鐵嶺駐紮不過數千人馬,或許自己能出其不意掩其不備的一舉攻克,守不守得住這個自己王上覬覦已久的鐵嶺倒是小事。興兵犯境,貿然開戰會招致什麽後果,卻是讓人思之難安。回想出征之初時,曹敏修尚且客客氣氣的催促自己進軍,這數日裏自遇到一些從遼東返回的商旅之人後,對大軍行進緩慢再也沒了言語,便即暗暗咬牙打定了主意問道:“昔日統帥北元二十萬大軍的太尉納哈楚,兀良哈三族盡皆投降明朝皇帝。我等這三萬八千人馬又該當何去何從?”


    曹敏修聽得統帥已然打開天窗說亮話,不禁也是麵露苦笑,默然不語。他雖則素來是親元一派的將領,卻非不識時務的蠢人。自元朝皇帝逃出大都後,高麗國上下軍民與其說是畏懼那遠在千裏之外,草原之上的托古斯帖木兒,不如說更畏懼麾下擁有二十萬兵力,盤踞遼東,近在咫尺的納哈楚和驍勇善戰的兀良哈三族。而宮中那些元朝王後,妃子靠山所在,也正是這二十萬元軍,可惜她們的倚仗已然煙消雲散,不複存在。今日自己縱然是殺了這不奉王命的李成桂奪得軍權,又能如何?再聽憑那些韃子婦人的擺布指使去攻打明朝麽?


    想到這裏,曹敏修霍然站起躬身咬牙沉聲道:“既然無路可走,屬下願隨將軍殺出一條血路。”


    李成桂眼見對方終於下定決心,當即站起身來,冷冷說道:“內有奸佞蠱惑王上,欲置我高麗黎民百姓於戰火之中,說不得本將軍也隻有勉為其難,率軍回師清君側了。”


    慶州城外,陽光明媚。寧王朱權騎著“烏雲蓋雪”疾馳在已然是青草蔥蘢的平原之上狩獵野兔,疾風撲麵下心中甚是快意。


    駐馬一處坡地之上,眼望遠方那洪流般湧動的明軍騎兵奔馳演練,朱權伸手抹了抹額頭沁出的汗水,心中思忖道:目下我軍已然駐紮慶州數日,糧草輜重已然自大寧運送到達,隻待後續八萬步卒到達,即使高麗國舉國興兵來犯,也落不了好去。


    數日之後,中軍大帳之中,燕王朱棣和朱權端坐一側,王弼,郭英等軍中將領盡皆肅立兩側。


    藍玉皺著眉頭沉聲說道:“據率軍增援鐵嶺衛所的馬雲所報,高麗李成桂未曾攻打鐵嶺,已然率軍退去。本帥已然將此消息以快馬傳遞回應天,大軍暫住慶州城外,待陛下旨意到達再定行止。”言罷意興闌珊的掉頭回後帳去了。


    朱權和朱棣二人早得錦衣衛同知曹文斌報知此消息,聞言也毫不意外,相視一眼後緩步踱出了帥帳。


    朱權回想方才自藍玉麵上看到種落寞神情,再不似昔日單槍匹馬追殺北元皇帝那般意氣風發,心中也不禁暗自歎息忖道:藍玉此人隻怕隻有縱橫沙場,千裏追擊蠻夷之時才能活得最為實在。


    約莫半個月後,朱元璋的旨意到達,傳令郭英,常茂,常升等衛所將領各自率軍返歸九邊重鎮。北元軍民俘虜就近安置在慶州,大寧附近。永昌侯藍玉,定遠侯王弼率軍押送北元皇族,高官返歸應天。風鐵翎所部人馬留守慶州,歸遼東都督馬雲節製。


    十數日後,待藍玉率軍進入河北之境時,身邊已然隻有三千士卒相隨。


    這日午後,朱權策馬緩行,遙望遠處一座險關要塞處在左右兩山對拱之間,形勢險峻異常,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不禁側頭對一旁的馬三保笑道:“此處關隘咱們出征之際也曾路過,還曾在此歇息一宿,似叫做喜峰口來著。”


    馬三保點了點頭笑道:“當日小人路過此關之時,聽聞此關名字奇特,還曾詢問喜峰城內百姓,據說此關名字還有一個頗為獨特的來曆。”眼見寧王殿下麵露好奇之色,便即緩緩接道:“相傳不知何時,有人久戎不歸,其父四方探求,適逢於此關山下。父子喜極相抱死於山下,遂葬於此,此關由此而得名。”


    朱權聽得這個故事,看了看那些眼見喜峰關在望,不禁麵露喜色的明軍士卒,突然長長籲了口氣後淡淡道:“這個故事未必是真,不過對於這些普通士卒們來說,踏出此關,遠征塞外,那就是九死一生。對於他們和家人來說,能夠活著回來和親人團聚,卻是比什麽都重要了。”


    所謂望山跑死馬。山勢,關隘雖則已然遙遙可望,其實距離還在老遠。待得藍玉率軍到達喜峰關口下之時,已然是黃昏時分,蒙蒙細雨之下,隻見城門緊閉,這關口居然已然關閉。


    藍玉心中不悅,策馬上前來到關門之處,對城門樓上士卒喝道:“打開關門,本帥要率軍入關。”


    此時負責把守關口的乃是一個千戶,隻見他探頭探腦的張望了片刻後朗聲問道:“何人叫關?”


    “本帥乃是征虜大將軍,永昌侯藍玉遠征漠北歸來,再要聒噪不休,當心本帥進關後拿鞭子抽你。”藍玉抹了抹麵頰上的雨水,沒好氣的罵道。


    此時光線已然頗為昏暗,那千戶雖則能看出關下軍馬穿著打扮盡皆是明軍打扮,耳中聽得那此起彼落,汙言穢語的喝罵也盡是漢人口音,無奈卻看不清楚那為首騎著戰馬的將領是何麵容。


    他雖則在昔日也曾目睹藍玉威風凜凜的率軍出關而去,卻非是藍玉部下,隻從口音哪裏能判斷出這叫關之人是誰?心中不禁左右為難,朗聲說道:“即是侯爺率軍歸來,當知這關口的規矩,一旦閉關須得明日晨間方得開啟,小的也做不得主,隻有回稟我家指揮同知大人定奪。”言罷吩咐身側一個士卒快馬加鞭的去通知自己的上司定奪,卻是依舊不能開關門放藍玉一行入內。


    倒不是這個小小的千戶膽敢冒犯藍玉,而是自在當今的大明皇帝陛下首肯,魏國公主持休整居庸關,山海關之後,長城已然形成了個整體防禦體係。為了防範塞外遊牧部族的突然襲擊,這些長城上的關隘要塞不但出入檢查極為嚴格,亦且對於開關閉關的時間也有極其嚴格的規矩,這些規矩乃是當今皇帝陛下下旨,由兵部行文發到各個關隘主將之處。


    喜峰口雖則不大,卻是扼守遼東至河北要道的咽喉,自然也不能例外,不但由一個名叫宋忠的指揮同知率領重兵把守,亦且每日裏落鎖閉關之後,鑰匙也給這位同知大人帶走。即使這千戶有膽子冒著違抗軍法的殺頭風險開關,卻也是愛莫能助。


    細雨之中,藍玉耐著性子等待了約莫一盞茶時分,眼望身側那些麵露不忿神情的麾下士卒,心中暗自惱怒起來,暗自忖道:弟兄們跟隨我遠征大漠,九死一生歸來,難道在自家關口下倒要淋雨受苦?露宿荒郊?想到這裏,掉頭對身側百戶王二虎怒道:“去給本帥砍一棵樹來,撞開這破門。”


    王二虎跟隨藍玉征戰沙場,對他來說,藍玉的話就是決不能違抗的命令,聞言不再猶豫,喝罵之下率領手下三四十個親兵,奔到不遠處的山坡下,一陣揮刀亂砍後削枝去葉,抬了一棵大腿般粗細的樹木過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逐鹿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江釣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江釣客並收藏逐鹿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