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公眼見他夫妻二人這般惺惺作態之狀,哪裏還不明白其婉轉抗旨的意思?心中暗苦笑忖道:朝中一幹大人們太過自以為是,莫說目下大寧城內城外數萬兵馬皆在朱權掌握之中,便是王府中這上百如狼似虎的衛士,隻待寧王一聲喝令,便能將我等亂刀分屍。心中雖則這般想,麵上流露出危難之色強自道:“陛下旨意在此,若是王爺不能返京,隻怕咱家不好回去交旨。”
徐瑛接過丫鬟手中藥碗,遞到朱權麵前。
朱權眼見李公公便在身前不遠,明知愛妻是故意作弄自己,也唯有假戲真做,苦著臉將那碗湯藥喝了個一幹二淨。
徐瑛轉身正色說道:“皇家尚且顧及親情,此刻王爺沉屙難起,李公公卻要他強行回京,隻怕陛下知曉了此事也不會如此絕情行事。唯有待王爺病情稍愈,再奉旨回京麵聖了。”
李公公心知自己目下可謂身處虎穴,長歎一聲後便即無奈說道:“那咱家也隻得如此回京複命了。”言罷轉身出房而去。回京無法複命或許是九死一生,不過若是迫得寧王也如燕王一般興兵作亂,那自己才是自尋死路,絕無生機。
徐瑛聞言心中如釋重負,沉聲吩咐房外的馬三保將欽差一行在王府中好生安置,不得怠慢。
待得房外眾人腳步聲遠去,朱權一個鯉魚打挺翻身起來,端坐床沿皺眉說道:“好端端的我卻裝什麽病,目下竟似弄假成真,腹中頗為不適。”
徐瑛眼見李公公一行遠去,朱權卻還愁眉苦臉,心中關懷之下坐回床沿詫異道:“方才那不過是祛暑清涼之藥,熬得分外濃些罷了,難道當真喝壞了肚子?”
朱權轉頭道:“方才那藥喝得我一肚子悶氣,過來讓夫君抱抱,親親,消消氣。”一麵說,一麵伸手朝徐瑛腰際抱去。
徐瑛聞言不禁粉麵微紅,連忙逃開兩步,口中啐道:“你這廝整日裏便是一肚子壞水。”
八月之時,天氣依舊炎熱,北平城外的燕軍大營之中,朱棣遙望一眼望不到盡頭的營帳,回想適才得報朝廷以長興候耿炳文為將,統帥大軍北上而來,號稱三十萬之眾,心情不由得頗為沉重。目下自己的手中軍馬乍看之下,接近十萬餘眾,頗顯聲勢浩大,實則軍心尚未穩定,除開張玉所率燕山三衛軍馬以外,其餘各部盡皆是近日降順而來,其中將校士卒不乏左右搖擺之輩,尚需數日穩定軍心,將北平周邊衛所中繳獲的糧草輜重集中而來,方才敢和耿炳文交鋒。
數日之後,征虜大將軍耿炳文親率大軍主力十二萬過真定,紮營於滹沱河南岸,都督徐凱率軍三萬駐守河間,都指揮潘忠,楊鬆率軍兩萬駐守駐鄚州(今河北任丘),先鋒軍馬九千餘眾守雄縣。原來建文皇帝朱允炆獲悉朱棣謀逆作亂後怒不可遏,急召長興候耿炳文率軍剿逆,故此平叛大軍雖號稱三十萬,實則不過十八萬左右,意欲在朱棣氣候未成前予以掃滅。
夜色掩映下雄縣城頭,駐守的士卒隱約聽得遠處傳來紛遝的腳步之聲,忙不迭的將手中火把遠遠擲下,火光照耀下眼見得潮水般的人影朝城牆下摸來。為首的百戶眼見得燕軍趁夜來襲,喝令手下士卒開弓放箭。一時間示警的梆子聲響徹城頭,連綿傳遞開去,城內守軍一隊隊疾步奔上城頭,箭矢與滾木齊下,狠狠砸向夜襲的敵人。
城下燕軍足有數萬人馬,此時眼見行跡敗露,索性接連點燃了手中火把,暴風驟雨般的箭矢在強弩勁弩中接連射出,壓製城頭守軍。一隊隊的燕軍士卒奮力抬起雲梯亡命朝前衝去,搭在了城牆之上。以粗大的樹木製成的衝車外蒙紮實的牛皮,足以抵禦箭矢,在藏身其下的燕軍士卒奮力推動下漸漸加速,朝著城門衝撞而去。
口中銜著鋼刀,順著雲梯蟻附而上的燕軍士卒眼見自己城頭所在不遠,心中正自喜悅之際,疾風撲麵而來下慘呼一聲,已然給城頭守軍推下的滾木砸得腦漿迸裂,屍身墜下之時又帶得雲梯之上的兩個同袍慘呼著跌落,摔得筋斷骨折。
城頭一個守軍士卒手中箭矢方才離弦射出之際,胸口劇痛之下已然給自城下射來的箭矢貫入胸中,身子軟到城頭之上。
雄縣守軍在領軍將領率領下雖則拚死抗拒,無奈縣城城牆高度比不得州府,而城外的燕軍足有數萬之眾,兵力遠遠強於守軍,加之舍生忘死衝擊而來,不過個把時辰下各處城頭便是岌岌可危。
隨著“轟隆”一聲巨響,城門在衝車連續衝撞下終於告破,一眾燕軍將校士卒手舞刀劍,嘶吼著魚貫而入,殺進城中。
八月十五中秋,漆黑的蒼穹之中一輪明月高懸天際,比之往昔更為皎潔。身穿甲胄的潘忠,楊鬆巡視在鄚州城頭,念及不日便要麵對的血戰,盡皆心情沉重,絲毫也沒有佳節賞月的心情。
兩人在巡視一圈後正欲走下城頭之際,身側傳來數個士卒的驚呼,轉頭之時遙見城下遠處夜色中數點火光晃動不已,漸漸朝鄚州城牆靠近,急驟的馬蹄聲也越發清晰起來。
潘忠探頭一看,卻見是數個身穿明軍服飾。火把照耀之下依稀可見來者滿麵血汙,頗顯狼狽之色,不由皺起眉頭沉聲喝道:“本官乃是朝廷征虜大軍都指揮潘忠,來者何人?”
城頭守軍在楊鬆呼喝之下紛紛張弓搭箭,自城牆垛口探出,瞄準了城下來曆不明的騎士,若對方稍有異動便要亂箭射下。
片刻之後,一個遍體鱗傷,渾身血汙的百戶被押送到城樓之上,滿麵惶急之色的向潘,楊二人稟明燕軍夜襲雄縣,請兩位大人速速發兵救援。
潘忠左右盤問,眼見這個前來告急的百戶言語之中無甚破綻,便即揮手令人將他攙扶下去,轉頭對潘忠道:“雄縣守軍尚不足萬,我這便率領一萬五千軍馬前往救援,便請楊大人率領餘下五千人馬守住城池。”
約莫半個時辰之後,一隊隊的士卒手持火把,疾步奔出鄚州,在一眾千戶百戶的嗬斥下,無數的火把漸漸匯集,在夜色中猶如一條燃燒的長龍,順著官道直奔雄縣而去。
大軍雖是救援而去,行進卻並不十分匆忙。不時有先行探路的斥候匆忙奔回,向都指揮潘忠稟告前方並未發現燕軍蹤跡。
雄縣距離鄚州尚不足十裏之遙,這也是潘忠敢於連夜救援的原因之一。子夜時分,大軍沿著官道已然行進了三分之二的路程,雄縣城中的火焰已是遙遙可見。
潘忠聽得斥候稟報,說是前方不遠便是月漾橋,急速傳令眾軍加速,過橋馳援雄縣。原來這月漾橋雖則乃是必經之路,卻用青石築就,堅固牢靠,非是人力可以倉促毀去,潘忠初到鄚州之時已然親臨探明,故此心中無懼下便即下令眾軍急速過橋。
待得聲勢浩大的援軍過橋而去後不久,月漾橋半裏之外的樹林之中奔出一隊黑影,肩扛手抬一堆堆早已備下多時的物事,朝著月漾橋疾步本來。皎潔的月色映照之下,依稀可見他們身上穿著燕軍服飾。
在為首千戶汙言穢語的粗聲喝罵之下,四百餘眾的燕軍士卒將那一捆捆早已備下的柴草堆積在橋麵之上,越壘越高,將月漾橋徹底塞斷,再潑上引火的火油,以火折子點燃。
火苗在柴草上迅速躥動開來,片刻功夫後橋麵上已是烈焰騰空,數丈之內熱氣灼人,靠近不得。
潘忠率軍過橋裏許後耳中陡然傳來身後士卒驚呼之聲,慌忙轉頭之際眼見身後夜色中烈焰騰空而起,正是方才越過的月漾橋方向,不由大驚失色,急忙喝令全軍停止前進。
數個負責傳令的士卒手持火把,縱馬疾馳在猶自緩緩前行的大軍一側,讓所有士卒掉頭返回。
正在此時,官道兩側荒野的草叢之中不知何處傳來一聲梆子響,緊接著便是密如雨打芭蕉般的弓弦振動之聲大作,數值不清的箭矢自埋伏的燕軍手中的強弓勁弩中飛出,朝著官道之上猶自未回過神來的大軍襲去。
突如其來的箭矢猶如暗夜中的疾風驟雨,登時將官道上長龍般的隊伍射得人仰馬翻。無數的士卒將校尚來不及以盾牌護身,便給勁射而來的箭矢貫穿了胸腹頭顱,在鮮血飛濺中慘呼著倒地斃命。
一些機靈點的士卒此時早已將手中火把拋落地上,以腳奮力踏滅,無奈一萬多大軍手持的火把難以計數,大多數驚慌失措的人此時眼見黑夜中鬼魅般倏然而至的箭矢連連奪去身側同袍的性命,早已失去了冷靜,官道之上明滅不定的火把依舊是伏兵最好的靶子,更多的箭矢鋪天蓋地般亂射而來。射得官軍傷亡慘重,膽小的或蹲或伏,藏身於盾牌之後,膽大的嘴裏喝罵著以弓弩朝四野的黑暗中亂射,起身的瞬間往往便給呼嘯而來的敵軍箭矢奪去性命。
潘忠肩上也中了一箭,鮮血直淌,所幸身穿魚鱗甲,傷勢不重,眼見敵軍隻是藏身於目力不可及的黑暗中開弓放箭,並不衝殺而上,顯見得是打算以弓箭對射徹底打垮自己手下大軍的士氣,待得自己全軍潰散後再行致命衝擊。他乃是軍中宿將,深知這般隻挨打不能還手的情形再持續一會兒,隻怕就要全軍崩潰,忙不迭的厲聲喝令,讓一眾手持盾牌的士卒護在大軍兩翼外圍,大軍掉頭朝後撤去。
距離官道一百多步外的草叢之中,率領兩萬左右燕軍伏擊潘忠的朱能眼見潘忠手下大軍猝然中伏下雖則傷亡慘重,但在一眾千戶,百戶約束下並未潰散,隻是猶如一條遇險般的巨蟒般緩緩後退,也就並不下令急速追擊,隻是不斷以箭矢殺傷毫無還手之力的敗軍。待得敵軍退出半裏左右後,方才下令眾軍匯集上官道,銜尾追擊而來。
潘忠率領敗軍急匆匆掉頭而回,眼見月漾橋上烈焰衝天而起,敵軍銜尾追殺而來,倉促之間哪裏有空滅火再行,眼見橋下河水不過數丈寬窄,走投無路下忙不迭的吩咐眾軍泅水渡河。
朱能聽聞前軍回稟,說是敵軍已然在泅渡中潰散開來,當即下令全軍掩殺而上。
潘忠所率大軍多為南方之人,遊過數丈寬窄的河流,若是平日對於他們來說並不為難,無奈此時軍心散亂下你爭我奪,自相踐踏下傷亡慘重不堪,數之不清的士卒或是在擁擠推搡下滾落河中溺斃,或是給後方亂射而來的箭矢射死在河中,為數更多的士卒眼見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在各自千戶百戶率領下紛紛拋去手中兵器,歸順燕軍。
潘忠身穿的魚鱗甲本為抗禦刀劍的堅甲,無奈身處水中卻是極大的累贅,腿上中得一箭後再灌得數口水,登時委頓不堪,給眼尖的燕軍士卒捉獲,繩捆索綁的押到朱能麵前領功。
朱棣深知自己要對抗朝廷大軍,最為要緊的便是盡快擴充軍力,故此早有嚴令張玉,朱能等手下眾將,凡有投誠者一律不得濫殺,降順者盡皆官居原職,統領舊部,故此朱能一麵吩咐手下眾軍去河中取水澆滅橋上猶自燃燒的火焰,追擊敵軍以擴大戰果,一麵讓那些降順的官軍將校在河邊收攏各自屬下,安置降卒。
殺戮的黑夜終究過去,天色黎明時分,尚未大亮之際,官道之上傳來疾風驟雨般的一陣馬蹄響動,一萬八千左右的燕山護衛騎兵在朱棣親自率領下疾奔而來。越過堅實依舊,卻給一把大火煙熏火燎得漆黑的月漾橋,直奔鄚州而去。原來他自知曉朝廷大軍兵力分布後,便即率領三萬兵馬強攻雄縣之時,卻令朱能率領兩萬燕軍士卒暗藏於鄚州至雄縣的必經之路上,以逸待勞的伏擊潘忠所率援軍,黎明時分親臨戰力最為強悍,昨夜並未投入戰鬥,養精蓄銳的燕山護衛騎兵急速前進,卻是要趕在耿炳文增兵之前利用騎兵速度遠勝步卒的優勢,先發製人下將其攔截在滹沱河對岸。
徐瑛接過丫鬟手中藥碗,遞到朱權麵前。
朱權眼見李公公便在身前不遠,明知愛妻是故意作弄自己,也唯有假戲真做,苦著臉將那碗湯藥喝了個一幹二淨。
徐瑛轉身正色說道:“皇家尚且顧及親情,此刻王爺沉屙難起,李公公卻要他強行回京,隻怕陛下知曉了此事也不會如此絕情行事。唯有待王爺病情稍愈,再奉旨回京麵聖了。”
李公公心知自己目下可謂身處虎穴,長歎一聲後便即無奈說道:“那咱家也隻得如此回京複命了。”言罷轉身出房而去。回京無法複命或許是九死一生,不過若是迫得寧王也如燕王一般興兵作亂,那自己才是自尋死路,絕無生機。
徐瑛聞言心中如釋重負,沉聲吩咐房外的馬三保將欽差一行在王府中好生安置,不得怠慢。
待得房外眾人腳步聲遠去,朱權一個鯉魚打挺翻身起來,端坐床沿皺眉說道:“好端端的我卻裝什麽病,目下竟似弄假成真,腹中頗為不適。”
徐瑛眼見李公公一行遠去,朱權卻還愁眉苦臉,心中關懷之下坐回床沿詫異道:“方才那不過是祛暑清涼之藥,熬得分外濃些罷了,難道當真喝壞了肚子?”
朱權轉頭道:“方才那藥喝得我一肚子悶氣,過來讓夫君抱抱,親親,消消氣。”一麵說,一麵伸手朝徐瑛腰際抱去。
徐瑛聞言不禁粉麵微紅,連忙逃開兩步,口中啐道:“你這廝整日裏便是一肚子壞水。”
八月之時,天氣依舊炎熱,北平城外的燕軍大營之中,朱棣遙望一眼望不到盡頭的營帳,回想適才得報朝廷以長興候耿炳文為將,統帥大軍北上而來,號稱三十萬之眾,心情不由得頗為沉重。目下自己的手中軍馬乍看之下,接近十萬餘眾,頗顯聲勢浩大,實則軍心尚未穩定,除開張玉所率燕山三衛軍馬以外,其餘各部盡皆是近日降順而來,其中將校士卒不乏左右搖擺之輩,尚需數日穩定軍心,將北平周邊衛所中繳獲的糧草輜重集中而來,方才敢和耿炳文交鋒。
數日之後,征虜大將軍耿炳文親率大軍主力十二萬過真定,紮營於滹沱河南岸,都督徐凱率軍三萬駐守河間,都指揮潘忠,楊鬆率軍兩萬駐守駐鄚州(今河北任丘),先鋒軍馬九千餘眾守雄縣。原來建文皇帝朱允炆獲悉朱棣謀逆作亂後怒不可遏,急召長興候耿炳文率軍剿逆,故此平叛大軍雖號稱三十萬,實則不過十八萬左右,意欲在朱棣氣候未成前予以掃滅。
夜色掩映下雄縣城頭,駐守的士卒隱約聽得遠處傳來紛遝的腳步之聲,忙不迭的將手中火把遠遠擲下,火光照耀下眼見得潮水般的人影朝城牆下摸來。為首的百戶眼見得燕軍趁夜來襲,喝令手下士卒開弓放箭。一時間示警的梆子聲響徹城頭,連綿傳遞開去,城內守軍一隊隊疾步奔上城頭,箭矢與滾木齊下,狠狠砸向夜襲的敵人。
城下燕軍足有數萬人馬,此時眼見行跡敗露,索性接連點燃了手中火把,暴風驟雨般的箭矢在強弩勁弩中接連射出,壓製城頭守軍。一隊隊的燕軍士卒奮力抬起雲梯亡命朝前衝去,搭在了城牆之上。以粗大的樹木製成的衝車外蒙紮實的牛皮,足以抵禦箭矢,在藏身其下的燕軍士卒奮力推動下漸漸加速,朝著城門衝撞而去。
口中銜著鋼刀,順著雲梯蟻附而上的燕軍士卒眼見自己城頭所在不遠,心中正自喜悅之際,疾風撲麵而來下慘呼一聲,已然給城頭守軍推下的滾木砸得腦漿迸裂,屍身墜下之時又帶得雲梯之上的兩個同袍慘呼著跌落,摔得筋斷骨折。
城頭一個守軍士卒手中箭矢方才離弦射出之際,胸口劇痛之下已然給自城下射來的箭矢貫入胸中,身子軟到城頭之上。
雄縣守軍在領軍將領率領下雖則拚死抗拒,無奈縣城城牆高度比不得州府,而城外的燕軍足有數萬之眾,兵力遠遠強於守軍,加之舍生忘死衝擊而來,不過個把時辰下各處城頭便是岌岌可危。
隨著“轟隆”一聲巨響,城門在衝車連續衝撞下終於告破,一眾燕軍將校士卒手舞刀劍,嘶吼著魚貫而入,殺進城中。
八月十五中秋,漆黑的蒼穹之中一輪明月高懸天際,比之往昔更為皎潔。身穿甲胄的潘忠,楊鬆巡視在鄚州城頭,念及不日便要麵對的血戰,盡皆心情沉重,絲毫也沒有佳節賞月的心情。
兩人在巡視一圈後正欲走下城頭之際,身側傳來數個士卒的驚呼,轉頭之時遙見城下遠處夜色中數點火光晃動不已,漸漸朝鄚州城牆靠近,急驟的馬蹄聲也越發清晰起來。
潘忠探頭一看,卻見是數個身穿明軍服飾。火把照耀之下依稀可見來者滿麵血汙,頗顯狼狽之色,不由皺起眉頭沉聲喝道:“本官乃是朝廷征虜大軍都指揮潘忠,來者何人?”
城頭守軍在楊鬆呼喝之下紛紛張弓搭箭,自城牆垛口探出,瞄準了城下來曆不明的騎士,若對方稍有異動便要亂箭射下。
片刻之後,一個遍體鱗傷,渾身血汙的百戶被押送到城樓之上,滿麵惶急之色的向潘,楊二人稟明燕軍夜襲雄縣,請兩位大人速速發兵救援。
潘忠左右盤問,眼見這個前來告急的百戶言語之中無甚破綻,便即揮手令人將他攙扶下去,轉頭對潘忠道:“雄縣守軍尚不足萬,我這便率領一萬五千軍馬前往救援,便請楊大人率領餘下五千人馬守住城池。”
約莫半個時辰之後,一隊隊的士卒手持火把,疾步奔出鄚州,在一眾千戶百戶的嗬斥下,無數的火把漸漸匯集,在夜色中猶如一條燃燒的長龍,順著官道直奔雄縣而去。
大軍雖是救援而去,行進卻並不十分匆忙。不時有先行探路的斥候匆忙奔回,向都指揮潘忠稟告前方並未發現燕軍蹤跡。
雄縣距離鄚州尚不足十裏之遙,這也是潘忠敢於連夜救援的原因之一。子夜時分,大軍沿著官道已然行進了三分之二的路程,雄縣城中的火焰已是遙遙可見。
潘忠聽得斥候稟報,說是前方不遠便是月漾橋,急速傳令眾軍加速,過橋馳援雄縣。原來這月漾橋雖則乃是必經之路,卻用青石築就,堅固牢靠,非是人力可以倉促毀去,潘忠初到鄚州之時已然親臨探明,故此心中無懼下便即下令眾軍急速過橋。
待得聲勢浩大的援軍過橋而去後不久,月漾橋半裏之外的樹林之中奔出一隊黑影,肩扛手抬一堆堆早已備下多時的物事,朝著月漾橋疾步本來。皎潔的月色映照之下,依稀可見他們身上穿著燕軍服飾。
在為首千戶汙言穢語的粗聲喝罵之下,四百餘眾的燕軍士卒將那一捆捆早已備下的柴草堆積在橋麵之上,越壘越高,將月漾橋徹底塞斷,再潑上引火的火油,以火折子點燃。
火苗在柴草上迅速躥動開來,片刻功夫後橋麵上已是烈焰騰空,數丈之內熱氣灼人,靠近不得。
潘忠率軍過橋裏許後耳中陡然傳來身後士卒驚呼之聲,慌忙轉頭之際眼見身後夜色中烈焰騰空而起,正是方才越過的月漾橋方向,不由大驚失色,急忙喝令全軍停止前進。
數個負責傳令的士卒手持火把,縱馬疾馳在猶自緩緩前行的大軍一側,讓所有士卒掉頭返回。
正在此時,官道兩側荒野的草叢之中不知何處傳來一聲梆子響,緊接著便是密如雨打芭蕉般的弓弦振動之聲大作,數值不清的箭矢自埋伏的燕軍手中的強弓勁弩中飛出,朝著官道之上猶自未回過神來的大軍襲去。
突如其來的箭矢猶如暗夜中的疾風驟雨,登時將官道上長龍般的隊伍射得人仰馬翻。無數的士卒將校尚來不及以盾牌護身,便給勁射而來的箭矢貫穿了胸腹頭顱,在鮮血飛濺中慘呼著倒地斃命。
一些機靈點的士卒此時早已將手中火把拋落地上,以腳奮力踏滅,無奈一萬多大軍手持的火把難以計數,大多數驚慌失措的人此時眼見黑夜中鬼魅般倏然而至的箭矢連連奪去身側同袍的性命,早已失去了冷靜,官道之上明滅不定的火把依舊是伏兵最好的靶子,更多的箭矢鋪天蓋地般亂射而來。射得官軍傷亡慘重,膽小的或蹲或伏,藏身於盾牌之後,膽大的嘴裏喝罵著以弓弩朝四野的黑暗中亂射,起身的瞬間往往便給呼嘯而來的敵軍箭矢奪去性命。
潘忠肩上也中了一箭,鮮血直淌,所幸身穿魚鱗甲,傷勢不重,眼見敵軍隻是藏身於目力不可及的黑暗中開弓放箭,並不衝殺而上,顯見得是打算以弓箭對射徹底打垮自己手下大軍的士氣,待得自己全軍潰散後再行致命衝擊。他乃是軍中宿將,深知這般隻挨打不能還手的情形再持續一會兒,隻怕就要全軍崩潰,忙不迭的厲聲喝令,讓一眾手持盾牌的士卒護在大軍兩翼外圍,大軍掉頭朝後撤去。
距離官道一百多步外的草叢之中,率領兩萬左右燕軍伏擊潘忠的朱能眼見潘忠手下大軍猝然中伏下雖則傷亡慘重,但在一眾千戶,百戶約束下並未潰散,隻是猶如一條遇險般的巨蟒般緩緩後退,也就並不下令急速追擊,隻是不斷以箭矢殺傷毫無還手之力的敗軍。待得敵軍退出半裏左右後,方才下令眾軍匯集上官道,銜尾追擊而來。
潘忠率領敗軍急匆匆掉頭而回,眼見月漾橋上烈焰衝天而起,敵軍銜尾追殺而來,倉促之間哪裏有空滅火再行,眼見橋下河水不過數丈寬窄,走投無路下忙不迭的吩咐眾軍泅水渡河。
朱能聽聞前軍回稟,說是敵軍已然在泅渡中潰散開來,當即下令全軍掩殺而上。
潘忠所率大軍多為南方之人,遊過數丈寬窄的河流,若是平日對於他們來說並不為難,無奈此時軍心散亂下你爭我奪,自相踐踏下傷亡慘重不堪,數之不清的士卒或是在擁擠推搡下滾落河中溺斃,或是給後方亂射而來的箭矢射死在河中,為數更多的士卒眼見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在各自千戶百戶率領下紛紛拋去手中兵器,歸順燕軍。
潘忠身穿的魚鱗甲本為抗禦刀劍的堅甲,無奈身處水中卻是極大的累贅,腿上中得一箭後再灌得數口水,登時委頓不堪,給眼尖的燕軍士卒捉獲,繩捆索綁的押到朱能麵前領功。
朱棣深知自己要對抗朝廷大軍,最為要緊的便是盡快擴充軍力,故此早有嚴令張玉,朱能等手下眾將,凡有投誠者一律不得濫殺,降順者盡皆官居原職,統領舊部,故此朱能一麵吩咐手下眾軍去河中取水澆滅橋上猶自燃燒的火焰,追擊敵軍以擴大戰果,一麵讓那些降順的官軍將校在河邊收攏各自屬下,安置降卒。
殺戮的黑夜終究過去,天色黎明時分,尚未大亮之際,官道之上傳來疾風驟雨般的一陣馬蹄響動,一萬八千左右的燕山護衛騎兵在朱棣親自率領下疾奔而來。越過堅實依舊,卻給一把大火煙熏火燎得漆黑的月漾橋,直奔鄚州而去。原來他自知曉朝廷大軍兵力分布後,便即率領三萬兵馬強攻雄縣之時,卻令朱能率領兩萬燕軍士卒暗藏於鄚州至雄縣的必經之路上,以逸待勞的伏擊潘忠所率援軍,黎明時分親臨戰力最為強悍,昨夜並未投入戰鬥,養精蓄銳的燕山護衛騎兵急速前進,卻是要趕在耿炳文增兵之前利用騎兵速度遠勝步卒的優勢,先發製人下將其攔截在滹沱河對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