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深知自己的老師乃是不世出的智謀之士,便即和朱權兩人跟隨而來,看老師有何妙法破解目下一籌莫展的困局。
目力難以盡收眼底的寬闊河麵上,巨浪翻騰下澎湃壯闊的大河猶如一條巨龍咆哮著流去,震耳欲聾的水聲讓人充分感受到天地之威力盡至如斯,千軍萬馬的人力在大自然無可匹敵的力量是那麽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不身臨其境,難以盡知李白《將進酒》詩篇之奔放豪邁,氣象萬千。”朱權眼見如此波瀾壯闊的景象,腦海中觸景生情,陡然想起了這耳熟能詳,千古流傳的詩句。
道衍遙望奔騰遠去的黃河,沉吟片刻後轉頭對朱棣笑道:“破城之策,便在於借水為兵,水漫濟南。”
朱棣聞言大喜。
眾人策馬回轉,登上一處山巔。朱權遙望遠處的寬闊宏大的濟南城,忍不住開口問道:“大師,洪水並非人力可以控製,萬一掘開河堤後河水流往他處,我等豈不是徒呼奈何?”
“俗語有雲,水往低處流。引水淹城,在老衲看來並非難事。”道衍微笑著頗有些答非所問的說道。
朱權猶自難以服氣,手指遠處濟南說道:“我等目下身處高處,自然覺得濟南城地勢低矮,然則平地之上肉眼卻是難以分辨何處高?何處低?若是洪水奔騰而來反噬我軍,豈不弄巧成拙?”
朱棣聞言不禁皺起眉頭,雙目一瞬不瞬的看著道衍。
道衍哈哈一笑,遙指濟南城問道:“老衲年輕時周遊四方,也曾到過濟南。”說到這裏轉過頭來,深邃的目光掃視朱棣,朱權,不急不緩的問道:“濟南別名“泉城”,兩位殿下自然知曉。”
朱權聞言頷首道:“濟南有名聞天下的趵突泉,泉城之名由此而來。”
道衍微微頷首,沉聲說道:“濟南城中大小泉眼甚多,地下陰河在城下暗暗匯聚後自泉眼湧出,自然說明其地勢在數十裏方圓內乃最為低矮之處。我軍隻須挖掘簡易河道略加導引,待連降大雨,黃河水漲下掘開河堤,自然可以引洪水灌城而去。
朱棣聽得老師如此翻江倒海的計謀,不禁心中大定。
朱權聽得道衍這般言語,心中不禁苦笑忖道,後世人總以為自己聰明才智遠遠勝過古人。不錯,你的受教育程度高過古代的絕大部分人,可以在村婦愚夫,大字不識的文盲,甚至是飽讀詩書的酸儒麵前智謀百出,但若是在古代真正的妖孽高人麵前,或許你的小聰明不過是可笑的頑童伎倆而已。
奈其後十餘日內竟是天公作美,不再落雨。
朱棣雖則出師不利,在濟南城下損兵折將,畢竟乃是久經沙場的統帥之才,得道衍出謀劃策,再見得押運糧草輜重的隊伍陸續到來,當即沉住了氣率大軍牢牢圍困濟南,不再強行攻城,徒損兵力,靜待天時變化。
七月之際雨季終於到來,連綿數日的大雨後,上遊河水匯集之下,黃河水位陡漲。
朱棣親臨河邊,眼見濁浪滔天下水勢比之半月前大了不少,當即傳令眾軍拔營離寨,朝山坡地勢高處緩緩而去。
燕軍多日來不曾攻城,盛庸卻絲毫不敢大意,每日裏在城頭巡視,鼓舞守軍士氣。此時他遙見城外燕軍轉而向山坡上築寨,不似退兵的跡象,心中狐疑下卻有些猜測不透朱棣用意何在。
腳步聲響動之下,參政鐵鉉和高賢寧兩人來到身前,原來他二人聽聞城外燕軍異動,當即自城中趕來查看。
盛庸眼見他二人袍服濕透,一片淋漓之色,不禁訝然問道:“大人這般情形卻是為何?”
鐵鉉以袖拭麵,苦笑道:“連日大雨下,城內大明湖以及各處泉眼出水大增,不少家在湖畔泉眼邊的百姓已是水淹腳下,本官讓一眾衙役幫百姓搬家至高處避水。”
“不好,反賊要用毒計,掘開黃河淹我大軍。”盛庸遙望城外遠處燕軍逐漸朝山坡轉移的情景,再聞得鐵鉉此言,陡然回想起黃河便在不遠,登時看穿了朱棣的計謀。他乃是統軍將才,決意死守濟南後自然也曾細查城外方圓數十裏的地形,知道水勢滔滔的黃河便在城外不遠處流淌而去。
鐵鉉麵色大變下疾步朝城下奔去,厲聲下令手下衙役在城中鳴鑼告知,讓城中所有百姓朝遠離泉眼,大明湖等地勢較低處,向城中地勢較高處,城牆上甚或是屋頂上轉移,以免為洪水吞噬。
盛庸也是疾言厲色的連下軍令,讓手下千戶率軍協助鐵鉉維持城中次序,並盡速將糧草,輜重向城牆上,屋頂上轉移。
黃河水患為曆朝曆代皆有,高賢寧乃山東本地人士,自幼也曾見過洪水肆虐,心中倒比盛庸,鐵鉉略為鎮靜,略一思忖後對盛庸沉聲言道:“大人,目下濟南城各處城門已然堵死,洪水到來之際,我等須得大開城門,盡力卸開水勢,否則城牆隻怕不保。”原來盛庸深知攻城交戰之時,城門可謂咽喉要害之處。自心中決意死守濟南,憑借堅城和朱棣決一死戰後早已下令眾軍以磚石將各處城門徹底堵死。
盛庸雖則對高賢寧所言不甚明了,卻也親眼目睹他回書駁斥朱棣,多日來襄助鐵鉉的精明幹練,眼見燕軍上山紮營後不可能倉促來攻,當即傳令數個千戶率軍搬開堵死城門的磚石。
午後時分,燕王朱棣見麾下二十萬大軍已然盡數駐紮濟南城附近山坡之上,當即下令掘堤。
連日大雨下水勢猛漲的黃河水自缺口處不斷灌出,渾濁的巨浪翻滾下猶如一頭來自上古洪荒,掙脫囚籠的巨獸,張牙舞爪的奔騰咆哮而去,以一瀉千裏之勢朝著濟南城撲來。
巨浪奔騰呼嘯,洪水湧動下鋪天蓋地席卷而來,尚在數裏之外其聲已是隱約可聞。
鐵鉉駐足城頭,回首眼見四麵城牆,城中密密麻麻的民居屋頂上遍布扶老攜幼的百姓,狠狠罵道:“反賊朱棣竟如此喪心病狂,做下如此人神共憤的惡行。”
城門樓前,盛庸遙望遠處地平線上隱約可見的洪水,饒是他曆經沙場,看淡生死,麵對如此吞噬一切的景象,也不禁有些心驚肉跳。千軍萬馬的人力畢竟有限,在這滔滔洪水麵前也盡顯渺小。
鐵鉉自押運糧草入城之際,早已抱定了和此城共存亡的念頭,當下取過酒壺慨然說道:“數日以來和將軍並肩禦敵,不如我等在此歃血為盟,也不枉數日來並肩血戰一場。”
盛庸轉頭之間眼見鐵鉉雙目之中毫無一絲懼色,大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的氣度,心中不禁暗暗叫愧,暗自忖道:不想我等廝殺漢臨到頭來,反不如平日裏輕視的一介腐儒。伸手以劍刃割破手指後滴血酒中,朗聲抱拳道:“不料大哥一介讀書人,生死之際這般豪邁之氣,倒我等廝殺漢汗顏無地。”言罷咕嘟嘟灌下一大口酒。
鐵鉉伸手奪過酒壺滴血入內,嗬嗬大笑著喝下一口酒,眼見城下洪水距離不過數十丈,呼嘯聲隨風而來,朗聲道:“若我等僥幸不死,必再和反賊朱棣,朱權決一死戰。”
丈餘高的巨浪奔騰而來,終於撞擊在濟南城牆上,發出轟然巨響,巨大無匹的力道下水花飛濺而起,掠過城頭。洪水自城門處灌進,臨近城門的一片民居在洪水侵襲下瞬間倒塌消逝,巨大的水流朝著地勢略矮處肆虐而過。屋頂立足的人眼見腳下水麵漸長,不由得倉皇失措。膽大撲入水中者口中尚來不及發出驚呼,便在濁浪席卷下消逝得無影無蹤。
矗立山巔之上遙望遠處濟南城的朱權眼見城門大開,任憑洪水衝入,略一思忖下已然明了其中用意,暗自想道:古代橋梁往往下設有孔眼,用意便在於橋梁在麵臨洪水衝擊時卸開那股巨大無匹的衝擊力道。眼見洪水滔滔洶湧而下,城外水勢漸長,濟南城牆卻依然堅如磐石,挺立在巨浪衝擊下屹立不倒,使得洪水無法滅頂而入,隻得分流而過,逐漸朝兩翼,四周湧去,心中不禁暗自讚歎濟南作為山東首府,其城牆之堅實牢固,施工質量之上乘,絕非投資天價,過幾輛汽車就會垮塌的豆腐渣工程可比。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不如手工打造的青石方磚麽?或許是我們後世子孫都把聰明才智用以他處,不屑於學古代建築大師們的迂腐和食古不化。
道衍眼見自己的翻江倒海之計竟有如許之威,麵上卻是呆呆的毫無喜色,心中暗暗忖道:今日之罪,貧僧當真是百死莫贖。他自幼長於元末亂世,見過了太多慘絕人寰的事,心腸堅硬處遠非常人可比,今日目睹洪水滔天下席卷濟南,心知必然有無數人會因自己的計謀而家破人亡,素來古井不波的內心也是難以寧定。
燕王朱棣俯瞰山下,腦中驀然回想起數日前聽聞朱權評價王莽之所以留得千古奸佞罵名,不過是因為改製失敗而死,成王敗寇的言語,心中暗自歎息忖道:慈不掌兵,當真非是虛言。既然本王不甘心坐以待斃,那就唯有一戰而定天下。假若本王兵敗身死,也隻不過會在青史之上留得一個篡逆身死,王莽般的千古罵名而已。成也罵,敗也罵,就讓本王借水為兵,逆天而行也罷。
數日之後,濟南城中水勢漸退,身穿親兵百戶服飾的紀綱再次來到城下,要求盛庸,鐵鉉識時務者為俊傑,速速率軍歸順,以免城破之時玉石俱焚。
鐵鉉肅立盛庸身側,低聲說道:“以下官之計,不如咱們將計就計,詐降朱棣,待其入城後甕中捉鱉。”
盛庸聞言微微頷首,雖則由於他見機得早,使得濟南城中軍民在滔天洪水中傷亡遠遠低於朱棣,朱權等人估計,無奈士氣比之往日低落,若是此時再麵臨燕軍強攻,就有城池不保之虞。
傍晚時分,燕軍帥帳之中,十餘個年過半百的城中老者匍匐於燕王朱棣麵前,聲淚俱下的奉上參政鐵鉉,都指揮盛庸的聯名書信,表示請燕軍後退十裏後率闔城軍民歸降,請燕王,寧王殿下率百名親兵入城接管。一個滿頭白發的老者泣曰:“朝中有奸臣進讒,才使得大王您冒危險出生入死奮戰。您是高皇帝親兒子,我輩皆是高皇帝臣民,一直想向大王您投降。但我們濟南人不習兵革,見大軍壓境,深怕被軍士殺害。敬請大王退師十裏,單騎入城,我們恭迎大駕!”
“若非鐵鉉,盛庸一意孤行,本王何故出此下策?”朱棣微微歎息一聲後傳令全軍明日拔營後撤十裏,自己和朱權入城。他昔日之所以放過了李景隆倉皇而退的大軍,轉而領兵攻擊濟南,便是看重此城戰略位置非同小可,若是能兵不血刃的一舉拿下,對於鞏固後方攻占的城池實有難以估量的作用,眼見鐵鉉,盛庸願降,當即滿口答應下來。
朱權之中暗忖兩軍數度血戰後,將校士卒之間怨氣衝天,若是大軍入城也的確不利於平穩接受。是故內心之中雖有狐疑,還是強忍著沒有說出口來,左右四顧之際沒有看到道衍,這才省悟起這個老和尚病倒後在營帳中休養。
第二日清晨時分,朱棣,朱權高踞“汗血寶馬”與“烏雲蓋雪”之上率領紀綱等一眾意氣風發的親兵策馬而來,準備入城受降。
一行來到城門洞裏,遙見正前方城內泥濘一片的街道兩側,身穿甲胄的盛庸率領數百南軍士卒跪倒在地。
朱棣嗬嗬大笑道:“盛庸,昔日捕魚兒海側你不肯投奔本王,今日方有此敗,可曾服氣了麽?”他和朱權二人與盛庸也算得老熟人了,昔日皆跟隨涼國公藍玉遠征大漠。朱棣眼高於頂,對盛庸這個統兵將才卻是頗為讚許,今日眼見這個昔日強項頑固的將領今日跪倒在地,內心之中難免有些誌得意滿起來。
目力難以盡收眼底的寬闊河麵上,巨浪翻騰下澎湃壯闊的大河猶如一條巨龍咆哮著流去,震耳欲聾的水聲讓人充分感受到天地之威力盡至如斯,千軍萬馬的人力在大自然無可匹敵的力量是那麽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不身臨其境,難以盡知李白《將進酒》詩篇之奔放豪邁,氣象萬千。”朱權眼見如此波瀾壯闊的景象,腦海中觸景生情,陡然想起了這耳熟能詳,千古流傳的詩句。
道衍遙望奔騰遠去的黃河,沉吟片刻後轉頭對朱棣笑道:“破城之策,便在於借水為兵,水漫濟南。”
朱棣聞言大喜。
眾人策馬回轉,登上一處山巔。朱權遙望遠處的寬闊宏大的濟南城,忍不住開口問道:“大師,洪水並非人力可以控製,萬一掘開河堤後河水流往他處,我等豈不是徒呼奈何?”
“俗語有雲,水往低處流。引水淹城,在老衲看來並非難事。”道衍微笑著頗有些答非所問的說道。
朱權猶自難以服氣,手指遠處濟南說道:“我等目下身處高處,自然覺得濟南城地勢低矮,然則平地之上肉眼卻是難以分辨何處高?何處低?若是洪水奔騰而來反噬我軍,豈不弄巧成拙?”
朱棣聞言不禁皺起眉頭,雙目一瞬不瞬的看著道衍。
道衍哈哈一笑,遙指濟南城問道:“老衲年輕時周遊四方,也曾到過濟南。”說到這裏轉過頭來,深邃的目光掃視朱棣,朱權,不急不緩的問道:“濟南別名“泉城”,兩位殿下自然知曉。”
朱權聞言頷首道:“濟南有名聞天下的趵突泉,泉城之名由此而來。”
道衍微微頷首,沉聲說道:“濟南城中大小泉眼甚多,地下陰河在城下暗暗匯聚後自泉眼湧出,自然說明其地勢在數十裏方圓內乃最為低矮之處。我軍隻須挖掘簡易河道略加導引,待連降大雨,黃河水漲下掘開河堤,自然可以引洪水灌城而去。
朱棣聽得老師如此翻江倒海的計謀,不禁心中大定。
朱權聽得道衍這般言語,心中不禁苦笑忖道,後世人總以為自己聰明才智遠遠勝過古人。不錯,你的受教育程度高過古代的絕大部分人,可以在村婦愚夫,大字不識的文盲,甚至是飽讀詩書的酸儒麵前智謀百出,但若是在古代真正的妖孽高人麵前,或許你的小聰明不過是可笑的頑童伎倆而已。
奈其後十餘日內竟是天公作美,不再落雨。
朱棣雖則出師不利,在濟南城下損兵折將,畢竟乃是久經沙場的統帥之才,得道衍出謀劃策,再見得押運糧草輜重的隊伍陸續到來,當即沉住了氣率大軍牢牢圍困濟南,不再強行攻城,徒損兵力,靜待天時變化。
七月之際雨季終於到來,連綿數日的大雨後,上遊河水匯集之下,黃河水位陡漲。
朱棣親臨河邊,眼見濁浪滔天下水勢比之半月前大了不少,當即傳令眾軍拔營離寨,朝山坡地勢高處緩緩而去。
燕軍多日來不曾攻城,盛庸卻絲毫不敢大意,每日裏在城頭巡視,鼓舞守軍士氣。此時他遙見城外燕軍轉而向山坡上築寨,不似退兵的跡象,心中狐疑下卻有些猜測不透朱棣用意何在。
腳步聲響動之下,參政鐵鉉和高賢寧兩人來到身前,原來他二人聽聞城外燕軍異動,當即自城中趕來查看。
盛庸眼見他二人袍服濕透,一片淋漓之色,不禁訝然問道:“大人這般情形卻是為何?”
鐵鉉以袖拭麵,苦笑道:“連日大雨下,城內大明湖以及各處泉眼出水大增,不少家在湖畔泉眼邊的百姓已是水淹腳下,本官讓一眾衙役幫百姓搬家至高處避水。”
“不好,反賊要用毒計,掘開黃河淹我大軍。”盛庸遙望城外遠處燕軍逐漸朝山坡轉移的情景,再聞得鐵鉉此言,陡然回想起黃河便在不遠,登時看穿了朱棣的計謀。他乃是統軍將才,決意死守濟南後自然也曾細查城外方圓數十裏的地形,知道水勢滔滔的黃河便在城外不遠處流淌而去。
鐵鉉麵色大變下疾步朝城下奔去,厲聲下令手下衙役在城中鳴鑼告知,讓城中所有百姓朝遠離泉眼,大明湖等地勢較低處,向城中地勢較高處,城牆上甚或是屋頂上轉移,以免為洪水吞噬。
盛庸也是疾言厲色的連下軍令,讓手下千戶率軍協助鐵鉉維持城中次序,並盡速將糧草,輜重向城牆上,屋頂上轉移。
黃河水患為曆朝曆代皆有,高賢寧乃山東本地人士,自幼也曾見過洪水肆虐,心中倒比盛庸,鐵鉉略為鎮靜,略一思忖後對盛庸沉聲言道:“大人,目下濟南城各處城門已然堵死,洪水到來之際,我等須得大開城門,盡力卸開水勢,否則城牆隻怕不保。”原來盛庸深知攻城交戰之時,城門可謂咽喉要害之處。自心中決意死守濟南,憑借堅城和朱棣決一死戰後早已下令眾軍以磚石將各處城門徹底堵死。
盛庸雖則對高賢寧所言不甚明了,卻也親眼目睹他回書駁斥朱棣,多日來襄助鐵鉉的精明幹練,眼見燕軍上山紮營後不可能倉促來攻,當即傳令數個千戶率軍搬開堵死城門的磚石。
午後時分,燕王朱棣見麾下二十萬大軍已然盡數駐紮濟南城附近山坡之上,當即下令掘堤。
連日大雨下水勢猛漲的黃河水自缺口處不斷灌出,渾濁的巨浪翻滾下猶如一頭來自上古洪荒,掙脫囚籠的巨獸,張牙舞爪的奔騰咆哮而去,以一瀉千裏之勢朝著濟南城撲來。
巨浪奔騰呼嘯,洪水湧動下鋪天蓋地席卷而來,尚在數裏之外其聲已是隱約可聞。
鐵鉉駐足城頭,回首眼見四麵城牆,城中密密麻麻的民居屋頂上遍布扶老攜幼的百姓,狠狠罵道:“反賊朱棣竟如此喪心病狂,做下如此人神共憤的惡行。”
城門樓前,盛庸遙望遠處地平線上隱約可見的洪水,饒是他曆經沙場,看淡生死,麵對如此吞噬一切的景象,也不禁有些心驚肉跳。千軍萬馬的人力畢竟有限,在這滔滔洪水麵前也盡顯渺小。
鐵鉉自押運糧草入城之際,早已抱定了和此城共存亡的念頭,當下取過酒壺慨然說道:“數日以來和將軍並肩禦敵,不如我等在此歃血為盟,也不枉數日來並肩血戰一場。”
盛庸轉頭之間眼見鐵鉉雙目之中毫無一絲懼色,大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的氣度,心中不禁暗暗叫愧,暗自忖道:不想我等廝殺漢臨到頭來,反不如平日裏輕視的一介腐儒。伸手以劍刃割破手指後滴血酒中,朗聲抱拳道:“不料大哥一介讀書人,生死之際這般豪邁之氣,倒我等廝殺漢汗顏無地。”言罷咕嘟嘟灌下一大口酒。
鐵鉉伸手奪過酒壺滴血入內,嗬嗬大笑著喝下一口酒,眼見城下洪水距離不過數十丈,呼嘯聲隨風而來,朗聲道:“若我等僥幸不死,必再和反賊朱棣,朱權決一死戰。”
丈餘高的巨浪奔騰而來,終於撞擊在濟南城牆上,發出轟然巨響,巨大無匹的力道下水花飛濺而起,掠過城頭。洪水自城門處灌進,臨近城門的一片民居在洪水侵襲下瞬間倒塌消逝,巨大的水流朝著地勢略矮處肆虐而過。屋頂立足的人眼見腳下水麵漸長,不由得倉皇失措。膽大撲入水中者口中尚來不及發出驚呼,便在濁浪席卷下消逝得無影無蹤。
矗立山巔之上遙望遠處濟南城的朱權眼見城門大開,任憑洪水衝入,略一思忖下已然明了其中用意,暗自想道:古代橋梁往往下設有孔眼,用意便在於橋梁在麵臨洪水衝擊時卸開那股巨大無匹的衝擊力道。眼見洪水滔滔洶湧而下,城外水勢漸長,濟南城牆卻依然堅如磐石,挺立在巨浪衝擊下屹立不倒,使得洪水無法滅頂而入,隻得分流而過,逐漸朝兩翼,四周湧去,心中不禁暗自讚歎濟南作為山東首府,其城牆之堅實牢固,施工質量之上乘,絕非投資天價,過幾輛汽車就會垮塌的豆腐渣工程可比。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不如手工打造的青石方磚麽?或許是我們後世子孫都把聰明才智用以他處,不屑於學古代建築大師們的迂腐和食古不化。
道衍眼見自己的翻江倒海之計竟有如許之威,麵上卻是呆呆的毫無喜色,心中暗暗忖道:今日之罪,貧僧當真是百死莫贖。他自幼長於元末亂世,見過了太多慘絕人寰的事,心腸堅硬處遠非常人可比,今日目睹洪水滔天下席卷濟南,心知必然有無數人會因自己的計謀而家破人亡,素來古井不波的內心也是難以寧定。
燕王朱棣俯瞰山下,腦中驀然回想起數日前聽聞朱權評價王莽之所以留得千古奸佞罵名,不過是因為改製失敗而死,成王敗寇的言語,心中暗自歎息忖道:慈不掌兵,當真非是虛言。既然本王不甘心坐以待斃,那就唯有一戰而定天下。假若本王兵敗身死,也隻不過會在青史之上留得一個篡逆身死,王莽般的千古罵名而已。成也罵,敗也罵,就讓本王借水為兵,逆天而行也罷。
數日之後,濟南城中水勢漸退,身穿親兵百戶服飾的紀綱再次來到城下,要求盛庸,鐵鉉識時務者為俊傑,速速率軍歸順,以免城破之時玉石俱焚。
鐵鉉肅立盛庸身側,低聲說道:“以下官之計,不如咱們將計就計,詐降朱棣,待其入城後甕中捉鱉。”
盛庸聞言微微頷首,雖則由於他見機得早,使得濟南城中軍民在滔天洪水中傷亡遠遠低於朱棣,朱權等人估計,無奈士氣比之往日低落,若是此時再麵臨燕軍強攻,就有城池不保之虞。
傍晚時分,燕軍帥帳之中,十餘個年過半百的城中老者匍匐於燕王朱棣麵前,聲淚俱下的奉上參政鐵鉉,都指揮盛庸的聯名書信,表示請燕軍後退十裏後率闔城軍民歸降,請燕王,寧王殿下率百名親兵入城接管。一個滿頭白發的老者泣曰:“朝中有奸臣進讒,才使得大王您冒危險出生入死奮戰。您是高皇帝親兒子,我輩皆是高皇帝臣民,一直想向大王您投降。但我們濟南人不習兵革,見大軍壓境,深怕被軍士殺害。敬請大王退師十裏,單騎入城,我們恭迎大駕!”
“若非鐵鉉,盛庸一意孤行,本王何故出此下策?”朱棣微微歎息一聲後傳令全軍明日拔營後撤十裏,自己和朱權入城。他昔日之所以放過了李景隆倉皇而退的大軍,轉而領兵攻擊濟南,便是看重此城戰略位置非同小可,若是能兵不血刃的一舉拿下,對於鞏固後方攻占的城池實有難以估量的作用,眼見鐵鉉,盛庸願降,當即滿口答應下來。
朱權之中暗忖兩軍數度血戰後,將校士卒之間怨氣衝天,若是大軍入城也的確不利於平穩接受。是故內心之中雖有狐疑,還是強忍著沒有說出口來,左右四顧之際沒有看到道衍,這才省悟起這個老和尚病倒後在營帳中休養。
第二日清晨時分,朱棣,朱權高踞“汗血寶馬”與“烏雲蓋雪”之上率領紀綱等一眾意氣風發的親兵策馬而來,準備入城受降。
一行來到城門洞裏,遙見正前方城內泥濘一片的街道兩側,身穿甲胄的盛庸率領數百南軍士卒跪倒在地。
朱棣嗬嗬大笑道:“盛庸,昔日捕魚兒海側你不肯投奔本王,今日方有此敗,可曾服氣了麽?”他和朱權二人與盛庸也算得老熟人了,昔日皆跟隨涼國公藍玉遠征大漠。朱棣眼高於頂,對盛庸這個統兵將才卻是頗為讚許,今日眼見這個昔日強項頑固的將領今日跪倒在地,內心之中難免有些誌得意滿起來。